中行白金卡年费:真空元素及其存在特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01:09:40
作者 苟文俭
有物质存在的客观之物,作者就称是客体。组成粒子的基本单位,也即是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单位,就简称是基元。在新著《粒子及其质量计算》表述的I-V模型中,作者首先考虑到:粒子产生于受激发真空,说明基元一定存在于真空;真空中能够形成基元的真空固有的基本组成单位,就称是真空元素,用“V0”表示;也称V0是基元的原始态。
(一)
由于我们只能以真空受激发的现象事实为依据去认识V0;为了找到真空被激发的现象事实与真空基本组成单位存在内容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作者所做的探索已在《认识基元的经验真理》的博文中做了较具体的介绍,并得了如下的真空客体化原理:
直接构成物理场任意真空“点”位置的真空态基元,它有可激发出能量的组成成分,有在激发中可以形成自身存在广延性的组成成分;它的组成成分有形成各向同性相互联系的存在内容。
真空态基元没有离开真空,它与V0的组成应当相同。因此,根据真空客体化原理,作者在该书中得到的V0组成及其存在的要点是:
1、在具体实现真空态基元三个方面的存在内容中:对可激发出能量的组成成分,称是原始物质要素,用“a”表示;对形成自身存在广延性的组成成分,称是原始空间要素,用“s”表示;对能够产出联系行为的客观存在物,就称是它的行为因子,用“b”表示。真空态基元可以产生出各向同性的联系行为,表明V0在不同方向有相互独立的行为因子。
固有的V0是一确定,表明V0的存在中b的个数唯一确定,就用“n0”表示。
2、在V0的存在中,b产生联系行为实现的只能是它的广延性,因此因子b一定属于s。联接n0个b成分,也称是p膜。即s由各向同性的n0个b及p膜组成(p57)。
V0存在中每一个b独立产生出联系行为的区域,称是它的结构自由度,简记为i自由度。
3、经验领域,任何客体的联系行为都有自身的物质参与。因此,基元的联系行为也一定有a参与。这就表明,由b产生联系行为时,它就一定是通过a实现的,因此b也就一定要对a形成作用,对此也称是b作用。
4、物质世界的所有客体中,任何束缚在一起的不同特性的组成成分之间,因为它们要组织成为一个整体,相互作用都无一例外地表现为相互吸引;a与b是V0的不同特性的组成成分,它们要组织成同一个客体V0,发生的也就一定是相互吸引(p59)。
由此就可以确定:b作用的具体实现方式就是它对a的吸引;b对a吸引构成了a的定向规则可动性后,它再对s冲击挤压,如此构成了V0定向的规则可动性,也就产生出了它的联系行为。
5、V0有n0个b形成的各向同性存在,就称是其自我存在各向同性特性,记成是st1特性;V0在n0个i自由度与外界相互联系的各向同性存在,称是其环境存在各向同性特性,记成是st2特性。st1特性和st2特性也统称是st,特性。由V0转变成的基元也有两种st特性。
st1特性或st2特性对a的可动性产生的影响,分别称是T1作用或T1作用,也统称是T作用。在V0的i自由度,a可以受b作用、T1作用或T1作用,其可动性具有三维性(p86)。
6、V0存在中a受的b作用、T1作用或T1作用,也统称是s作用;a受s作用的可动性,由于涉及了它的全部组成成分及相互作用,具体反映了真空态基元内部存在内容,形成了它自身实现存在的全部信息,对此作者就称是真空信息,并用“i”表示,显然它是由a的可动性所携带。
7、s作用的三维性,表示了a的可动性及i也都有三个分量,具有三维性,具体可以用三维空间坐标所示:由b作用构成的分量称是l分量,在三维坐标图中用z轴表示;由T1作用和T2作用构成的分量,分别称是t1分量和t2分量,在三维坐标图中就分别依次用x坐标和y坐标表示。
(二)
进一步还容易总结,真空元素V0的存在特征主要是以下五个:
1、V0的固有st特性构成的T1作用和T2作用、或a0活动的t1分量和t2分量均可交换,具有高度的对称性;对此就称是V0自主对称存在。
V0自主对称存在最重要特征,就是使它的环境存在具有了完全不确定,所以它也就不能成为组成粒子的基元。V0的这种存在也是客体固有存在的普遍事实。如基态原子,它是原子的固有存在,由于其自我存在实现了电荷对称,环境存在就完全不确定,因此也就不能成为组成分子的基本单位。
2、在真空的固有存在中,每一个V0都会构成一个“点”位置;根据真空客体化原理还可以理解:a与s总是以组成V0的方式存在,而不能单独存在。因此,V0只能以个体方式存在、或进入了物理测量,我们不可能单独对a与s实现测量。显然,这也是量子化的s不可分的必然结果。
3、V0只能以个体存在方式被测量,这就表明它的内部不可直接观测;再考虑每一个V0都构成了一个“点”位置,因此,V0内部不同部分之间的空间距离将无测量意义;V0中a受s作用的可动性,相对于外界任何其他V0,并不具有运动学中使用参照物描述的确定意义。a受s作用在V0内部构成的可动性不遵守运动学规律。
4、V0中a与s之间也存在有相互作用:s对a的b作用,就产生出了a的定向规则活动,使a携带了i;定向规则活动的a对s冲击挤压,也就构成了a对s的作用,这又会使p膜发生了形变,并构成了V0的可动性,这也就必然实现了V0对a携带i的转录。
由此进一步就又可以认为:由于V0转录了a携带的i,就构成了V0可动的联系行为;V0的联系行为是V0传递了i的结果,因此作者也就称是i行为(p61)。
5、V0存在中s是非物质的,a对s的冲击挤压不具有力学对称性,并非是通常意义上的内力,将不遵循基本的力学规律,p膜的形变会对a构成阻碍,这也不是力学中那种反作用力。因此,居于极小空间距离处的a与s,它们的相互作用并不满足一般客体受力与运动的物理学规律。
V0存在的该特征结论:在描述真空V0内部存在时,现代物理理论观念将不再适用,这也正如我国已故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卢鹤绂院士所述,“狭义相对论和QM(量子力学)的定律在很小的距离处终将垮台”,“小距离处目前的概念可能还需要修改”。(卢鹤绂,《高能粒子物理学漫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年版,第11页)。
【注】:该文主要编辑于作者新著《粒子及其质量计算》第二章第六节;本文所称的该书即是《粒子及其质量计算》,文中相关句子后面括号内的p加数字,如(p59),指的是该处所论述的内容出自该书的第59页。
完成于2009-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