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国家硬币:第10节:建立理智,才能下对抉择(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2 00:21:04

第10节:建立理智,才能下对抉择(3)



  在四川,有一位十三岁的孩子,煮饭给他爸爸吃,他爸爸吃完就暴毙死了。家里很穷,没有钱验尸,所以就埋了。过一阵子,煮饭给他妈妈吃,他妈妈吃完也死了,也跟他父亲就一起安葬。他去给父母祭拜,祭拜完很不耐烦,把那些饭菜赶快倒到垃圾筒。他的婶婶看了之后心里起疙瘩,这个孩子怎么对父母一点恭敬心都没有?结果这孩子走过来跟他婶婶说,他说我爸爸妈妈是不是有买保险?他婶婶听完,很警觉,赶快报警处理,结果确实是他亲手杀了父母。为了什么?那个保险费才一万块人民币,不多,两条命都不见了;而这还不是普通的命,是他的父母。他为什么要拿保险费?因为要去买一部手机。

  诸位朋友,欲望的力量强不强?强!欲令智迷。所以,我们教孩子是要长他的欲望,还是要长他的德行?那会差很多。假如你教导孩子是让他懂得孝道,懂得尽自己的本分,那他念书是他一种责任,他念书觉得要不让父母担心,这是长他的德行。假如他念书,你是说今天考前三名带你去吃麦当劳;上了初中,你说考前三名给你一台数码相机;要考大学,你说你考上大学给你一台计算机。当我们这样在引导孩子的时候,在长养他的什么?欲望。他没看到本分,他要的是他的欲望。

  所以有个孩子考高中,考上了,就对他的父母讲,他说爸爸妈妈,你们要替我买几件名牌的衣服。他父母很纳闷,说为什么?他说因为我考上高中,你们省了很多赞助费。因为他高上考中,他的父母不用再去帮他买个高中念,所以他觉得他很有功劳,替父母省了这么多钱,父母应该回馈他,帮他买几件衣服。他的父母听完之后,内心怎么样?跟一些朋友的反应一样,直摇头。但是,早知今日,为什么孩子有这种态度?用物质在跟孩子互动,在教孩子,他物质化就会很自私。

  我们不希望道德沦丧,就应该从自己开始做起。很多人都会觉得,现在社会都变这样,我再怎么做可能也没有效果,很多人都会这样想。请问我们这样的念头,对家庭、对社会有没有帮助?没有!这样的想法理不理智?不理智。我们不要小看自己的力量,一个人的真诚心、真德行,能够唤醒身旁周遭人善良的本性。所以古代舜王(大舜),他为人非常孝顺,他一个人很孝顺,修养很好。父母虽然对他很凶,但是他依然尽他的孝道,因为他知道"亲憎我,孝方贤"。跟父母可不是交易,不能说今天父母对我凶,我就不对他好;我们是要时时刻刻记住父母的养育之恩,要去回报,而不是去渴望父母要对我们好,因为孝顺是一个人的本分事。由于他有这样的态度,所以他那分对父母的孝改变了他的家人。因为他修身,所以能够齐家;因为他的德行让邻里乡党的人看了都很感动,都愿意效法他,甚至于是都希望做他的国人,所以他就齐家治国。当时候的君王尧帝看了很感动,觉得把天下交给这样的人,人民才会幸福,所以他进一步治国平天下。诸位朋友,当我们真正修养身心,就能够对家庭、社会产生很大的力量。

  新加坡有两个国宝,一个是他们的前总理李光耀,另外一位是一位女士叫许哲,她已经一百零六岁,她对人很有爱心,对父母也很孝顺。她自己一个人照顾二、三十个老人,这些老人都比她年轻二、三十岁,都是七、八十岁,她还去照顾他们。她这样的爱心感动了新加坡人,不止感动了新加坡人,感动了全世界千千万万的人。所以,其实要对这个社会、世界有所贡献,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困难,只要好好地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所以老祖宗教诲我们国家兴亡,这个态度很重要,当有这样态度的人愈来愈多,这个社会就开始转变过来。从哪里转?七○年代,有一位英国的大哲学家叫汤恩比教授,他曾经讲过一段话,他说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只有两种学说,哪两种?孔孟学说,还有大乘佛法。这一段话很有道理,不是中国人讲的。

  问:请问孔孟学说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