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发短信发不出去:官员“哄”官员比骗子骗官员更可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3:51:41
官员“哄”官员比骗子骗官员更可怕
官员“哄”官员,就是下级领导用“撒谎”的方式,以虚假的文字和数据向上级或书面或口头报告工作,或当面向上级某项工作检(督)查组汇报情况。如近来媒体热议、社会反响强烈的贵州省六盘水市副市长叶大川,面对国务院七部委官员组成的“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督察组,信誓旦旦地说:“你们 一万个放心吧,在我们的水源保护区,没有工业企业,也没有污水排放!”但国务院督察组在调查后发现,这些说法并不属实的情况,就是下级官员“哄骗”上级官员的典型例子。
骗子骗官员,就是以某领导或领导身边人员的名义或以掌握被骗对象某方面“把柄”为由,欺骗官员办某件对自己有利的事,或敲诈勒索官员的钱财。最近发生的几件事,就属此列。
一是保定市前市委书记王昆山,之所以在任上仅仅停留了54天,成为最“短命”市委书记,就是为了能安稳当选市委书记,向企业索贿后,“进贡”给一位自称是中央高级领导人身边红人的“贵人”。岂料,这名所谓的“贵人”其实一个诈骗犯。骗子落网,王昆山“索贿买官”的事便浮出了水面(11月23日《江南时报》)。
二是黑龙江双城市农民陈武彰没事就坐在电视机前,看哪个地市的领导因丰功伟绩上了荧屏,就给这些领导寄去恐吓信,声称掌握了他们贪污受贿证据,要求对方汇来“封口费”。一年中,陈武彰寄往全国的恐吓信竟有七、八封有了回音,直到被警方抓获,他已收到近万元“封口费”(11月17日《黑龙江晨报》)。
下级官员用“撒谎”的方式“哄”上级官员,与骗子采取欺骗手法欺诈官员,从表面看,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可仔细琢磨并分析由此所产生后果,却属异曲同工。或从本质上讲,其性质却是相同的,所“骗”对象都是位高权重或有钱的官员,其目的都是为了集体和个人的“利”。只不过参与人员不同,表现手法有别罢了。
官员“撒谎”“哄骗”官员比骗子骗官员更可怕。这是因为,官员“撒谎”“哄骗”官员较之骗子骗官员:
一是更具普遍性。从层次上讲,几乎每一级别干部都存在“撒谎”问题,要不然,民间怎能流传“村骗乡,乡骗县,一直骗到国务院”的俗语?从内容上讲,每项工作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下级弄虚作假欺骗上级的问题,如财务假帐、统计数字注水、假汇报、假报告、搞“景点”对付上级检查诸如此类,不一而足。骗子骗官员,人数是极个别,目的单一,基本上就是钱财。
二是具有明显性和公开性。下级官员“撒谎”“哄骗”上级官员,甚或下级和顶头上司默契配合用虚假情况共同“哄骗”上上级等等,成了官行中的潜规则和众人皆知的公开的“秘密”。骗子诈骗官员具有隐蔽性,是偷偷摸摸干。
三是具风险小收效大甚或“一本万利”没有任何风险性。虚假数字一报、信口开河一说,就有了“政绩”。不但没有任何风险,而且一方官员凭借那些假数据假政绩,还得到了重用甚至连连升迁。骗子则不行,一旦骗行暴露,就要付出沉重代价,就要面对铁窗生涯。
四是具有很大的负面效应。官员的言行,代表着政府和组织的形象,代表着公众的利益。官员撒谎,不仅仅是道德问题,而是官员政治素质有问题。下级官员“哄骗”上级官员,不但会对一个班子一个地区甚至整个干部队伍的作风产生潜在的负面影响,而且会使公众对组织、对政府以至对国家的公信度下降。骗子的影响则要小得多。
官员“撒谎”比骗子骗官员,面更广影响更大,发展下去后果更危险更可怕。其影响和由此而造成的危害,早已显现,广大群众和正直的官员对此深恶痛绝。整肃官场“撒谎风”,是摆在我党面前的一个现实而紧迫,不抓不行的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