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中国银行网点南门:道德的批判与批判的道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08:27:00

道德的批判与批判的道德

唐钧    发表于 2011年10月28日 15:50 阅读(18667) 评论(68) 分类: 社会政策 举报icon举报相关搜索词: 儿童 公务员 中国社会 心理学家 佛山小悦悦

  社会道德败坏,致使世风日下,终于引起了高层领导的重视,最近中央召开的全会上,在讨论文化建设时,特别地提出了社会道德问题。于是,媒体上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和批判也日渐增多。但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在周遭一片“愤愤”的氛围中,不要为情绪所左右,在进行道德批判是还需注意批判本身的道德问题,只有理智地看待和处理问题方为上策。
  广东佛山的“小悦悦事件”引起了公众对“冷漠”的道德批判,可以说似热浪还一浪高过一浪。然而,这个事件的本质却被忽视,这就是家长对孩子的监护。其实,此前在杭州的“美丽妈妈”事件发生时,我们就应该关注这个问题的:我们的家长怎样尽到照护孩子的义务,我们的社会怎样尽到保护孩子的责任。遗憾的是,我们的媒体似乎都没有提及,颇有些剑走偏峰。其实在几次报道中都可以看到这样的情节,家长一不留神,孩子就出事了,从高楼摔下,被汽车碾压……当然,在发生这些惨剧时,马上就提这个问题似乎对当事的家长有点残酷,但我们毕竟要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氛围中提出这个问题。可不,在佛山小悦悦事件余波未平时,媒体又传来噩耗,广东增城的另一个小悦悦又被汽车碾压。这次路人不再“冷漠”,可是这个小生命仍然没能挽回。在传达学习中央精神和总理讲话的大背景下,广东省委书记要求认真反思女童遭两车碾压事件。如果我们把对问题的思考进一步深化,也许真正的关键问题是:新闻事件本身的本质是否被“冷漠”了。
  幸福的孩子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孩子却各有各的不幸。今天的媒体又报道了公安部门近来“打拐”的成就。负责此项工作的官员说:我们在查办的案件中,发现2岁到5岁的儿童被拐较多,特别是一些在城乡接合部务工人员的孩子。这些务工人员没时间照看孩子。像3岁的孩子有时和小伙伴在附近玩,很容易被骗。如此看来,因为儿童权利的保护被“冷漠”,遭殃的远不止小悦悦。
  综上所述,也许现在我们真正需要讨论的,是怎样解决对孩子的看护照料问题,以使惨剧不再发生,至少是尽量地少发生。昨天与我的同事讨论一个问题,中国为什么没有家庭福利政策和儿童福利政策?与今天的讨论更为相关也更为现实的问题是:在中国,实际上并没有任何公共服务是针对1—3岁这个儿童群体的,农村小姑娘抱着睡着的弟弟上课的照片就是又一个震撼人心的例证。
  从蹒跚学步到能蹦能跳的孩子最好动,也对世上的各种危险最无知无畏。如果他们只能生活在为了生计而自顾不暇的父母身边,只能生活在眼神不济手脚不灵的老人身边,发生事故的隐患就“天然地”存在了。道德批判之后,我们的政府、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家长也许应该做些什么。要不然,对问题的本质以及对解决问题应该采取的措施的“冷漠”,也许更可怕。
  报载,深圳市政府已经提出要实施十五年免费教育(希望不要又有官员出来说这是谣言)。可不可以这样想问题:幼儿园和高中的收费,只要维持在普通居民家庭能够支付得起的水平上,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可以接受的;少数人则可以用政府补贴的方式来解决。如果把钱用在填补上述儿童福利或家庭福利或公共服务的“空白”,是否对社会、对普通居民家庭更有意义。当然,如果将“免费”政策从十五年延长到十八年——从摇篮到成人,从咿呀学语到高中毕业,那就更是皆大欢喜。
  由此,再联想到另一起相关的新闻,就是“公务员赶娘打爹”的家暴事件。这对来自农村的“老漂”夫妇恐怕也是为给儿子看孩子,才不远千里地从湖南老家赶来深圳,结果遭遇家庭暴力。如今在公众舆论的道德批判之后,由心理学家来做出专业的解释和诊断,媒体上这样的处置值得肯定。借用一句广告语,因为“我们的目标是防止蛀牙”,而不是拔牙。但是,除了个人的心理疾患之外,社会因素也许也不能忽视。为什么当今中国社会给人那么大的压力呢?过度竞争应该是罪魁祸首。
  以批判的道德为题,或许还应该提及网络上常见的一片谩骂声。当将一个被道德批判的对象骂成某种动物时,其实被骂者也不会真的就变成这种动物,所以,这样的举动可以被看作完全是作无用功。但是为什么很多人还要热衷这样做呢?如若我们还是从心理学的视角作出专业的解释和诊断,其实在本质上,他们的举动和上述公务员的不良行为并无二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