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挂单是什么意思:摄影的风格与创新-文化-榆林日报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23:15:26
简介: 书香古城(摄影) 贺建军 新绿(摄影) 暗锁堂 同庆(摄影) 艾军成 在新的历史时期,由于观众审美取向和欣赏水平日趋提高,文学艺术不断向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发展,注意向人们心灵深处开掘。作 ...

书香古城(摄影) 贺建军

新绿(摄影) 暗锁堂

同庆(摄影) 艾军成
在新的历史时期,由于观众审美取向和欣赏水平日趋提高,文学艺术不断向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发展,注意向人们心灵深处开掘。作为图像艺术的摄影也毫不例外,如何用现代意识、现代观念全面正确地认识和理解“艺术立于独诣,废于同能”这个涉及摄影风格和创新问题,存在并影响着中国当代影坛艺术的审美。
量的丰收与质的贫乏
摄影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品种,从传入中国到植根传播,经过几代摄影家的积累、创造,它的艺术水准已发展到相当高度。中国摄影队伍庞大,据说有创作能力的大约有10万人,若包括商业广告、影楼人像摄影那就更多了,通过社会传播媒介其作品容量是可想而知的。它的影响力可以说超越了民族、语言和国界。
近几年中国摄影界百花争艳,摄影赛事、展览、交流颇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一批批摄影作品从传统走向现代,获得全新的、富有现代意识和视觉感受的艺术效果,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信步回眸,不难发现真正关注现实、关注时代,并富有审美价值和学术价值的摄影佳作,寥若晨星。特别是一些风光作品形式雷同,艺术语言夹生,在“量”的丰收中呈现出“质”的贫乏。这一类作品无论在题材选择上,还是在艺术塑造上,呈现出直观描摹和自然翻版的痕迹。作品水准比较平庸,评委在审美评判时则无限“拔高”。不知是以高层次审美眼光观照阐释低层次摄影审美现象,还是以一种将低层次摄影作品观照阐释为高层次审美标准。明显地将一些形式、手法单一的影作,当作精品筛选,入选影展,造成人们对这种表面化图式的观照和模仿。如风光摄影中的“红山头”画面,给人感觉似乎成了一种普遍的模仿现象。这些只是利用橙红色光描绘的照片,被“神化”为独特的西部风光。殊不知,一帧高水平的艺术风光作品,其创作理念和手段是多方面的,不能只是时下所谓的“流行风格”而已。这些创作手法的一致性,是否在体现一种共同的“时代风格”,值得研究。
摄影作品要通向观众的心灵,其画面构成应包括:一、新鲜主题选择;二、用光造型手段;三、画面分割规律;四、典型瞬间抓取;五、深刻思想理念等因素。新鲜题材——能给人以深刻启迪;讲究用光——能形成照片基调和线条结构;营造佳构——能创造画面视觉效果和均衡关系;典型瞬间——强调用典型性顷刻抓取高潮点;深刻意境——能体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感染力。
今天摄影语言和形式探索已成为摄影人的自觉行动。在追究新意方面,还应吸收和补充新的营养。对传统的再认识,并不意味着创作上的“模古”。老一代摄影家的经典作品和那种“吞吐中外,涉猎古今”的创作气度,并将题材和时代融会为最佳结合点,是非常宝贵的。我们熟知薛子江的《千里江陵一日还》、黄翔的《黄山雨后》等作品,不仅具有强烈的审美价值和学术价值,同时也具有摄影造型的独特性和艺术表现的领先性。他们对中国摄影文化品格和构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为全国大展评选,我们既不能追求感官享受脱离社会来审视艺术,又不能单纯欣赏形式而不问作品思想内容,否则,将会误导艺术实践,混淆审美界限标准,为准确把握摄影艺术的美学特征带来困难。
纪实风格与艺术风格的审美特征
艺术的天性就是它的社会性、人民性和普遍性。风格突出的摄影作品,才有生命力;风格愈鲜明,艺术生命力就愈强;风格的特征愈经久,艺术的“永恒性”也就愈长。一幅优秀摄影作品,不论是鲜明的纪实摄影追求,还是艺术摄影的风格表现,评估它的审美价值和拓展它的创作思路是极为重要的。人们说纪实摄影主张以客观、真实来体现事物的实态感、瞬间美,要求对事物、事件的流程加以把握,达到时间、空间的同步,达到现场感、主观参与感同步。而艺术摄影则是在现实的基础上,按照自己的审美理想,通过观察、提炼,创造出比现实生活更高的审美情趣,更强烈的审美感受。“风格”是摄影家的生命,也是摄影趋于成熟的表现。许多摄影家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向横的丰富、纵的深刻方面拓展,为具有时代气息、鲜明个性而不断探索。作品以丰富的内涵、独特的品格填补了审美精神的空缺,出现了不少关注现实生活、关注时代精神以及在技巧表现上卓越的杰作,显示了强烈的个性追求和艺术品格塑造,这是近几年中国摄影界的重要成就。
回顾历史,在摄影发展的170多年里,不同风格、流派的摄影名家、名作争芳斗艳。最有影响的如雷兰德的“绘画派”、斯泰肯的“印象派”、路易斯·海因的“写实派”、彼德·亨利爱默生的“自然主义”、斯蒂格里兹的“纯粹派”、奥格斯特·桑德的“新即物主义”、布兰特的“超现实主义”、爱德华·威斯顿的“抽象派”、米诺·怀特的“主观主义”等,这些产生于各个时期不同风格和流派的摄影家及其作品,尽管有些流派随着时间的推移已淘汰,但至今仍然影响着世界摄影界和中国摄影界。
有人说:纪实和艺术是比翼鸟、连理枝。纪实摄影提倡原汁、原味;而艺术摄影则主张创造、表现。两者血脉是相通的。纪实的要求在于既有主观渗入,又不破坏生活的“真实感”。而艺术在于通过独特手法和技巧,使画面艺术境界与实际人生境界保持距离,达到既合客观生活之情,又合主观情感之理。
摄影艺术应在先进文化精神下“创新”
艺术的本质是审美。人的精神生活与艺术境界应具有完全的一致性。一个严肃和有责任感、使命感的摄影家,应把自己的创作视野延伸到广阔的生活激流中去,充分领悟生活与艺术的体验,才有可能产生出新的精神基础所追求的艺术倾吐和品格。
中国摄影发展100多年中,有人概括说曾有三次辉煌的发展高潮:第一次是上世纪30年代前后,中国早期摄影家刘半农、陈万里、郎静山等人,他们将中国传统绘画精神气韵纳入摄影画面,体现画意的追求、心意的表达、诗意的升华,把摄影提升到新的艺术境地。第二次是在40年代前后,活跃在解放区的一批革命摄影家,如沙飞、吴印咸、郑景康、徐肖冰等,他们既深入生活,又深入技巧,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创造了一批具有划时代的现实主义影作,开创了摄影艺术的新天地。第三次是在80年代中期,由于全国文艺形势开始复苏,中国当代摄影家深入生活继承传统跳出传统,对延续多年的模式表现有所突破,作品呈现出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受到中国摄影界的关注,毫不逊色地登上国际艺术殿堂。
应注意近几年,中国摄影界在繁荣后面也折射出商业炒作和浮躁现象。什么“西部情”“人体赛”“采风团”等影事创作活动日趋频繁,一些摄影人今天走西部,明天去东部,后天到中原,创作“满天飞”。以一种“玩”的心境对待摄影创作,缺乏正面的美学原则指导,流露出一种“放浪”“游戏”式的随意性,为摄影环境带来许多盲目和迷惑。有些摄影人认为“玩”是一种摄影圈里的外化表现,是抒发胸中之意的高级阶段;另一些摄影人则认为“玩”是一种时尚,感受“群体涉猎”的激情和诱惑,取悦于一种记录感、材料感的媚俗性表现,也就很难产生大手笔、大气魄的“创新”力作。
当今在西部大开发热潮中,摄影应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进行“创新”。我们应把目光投向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社会生活、民族命运的审美判断上,要有勇气、有魄力去讴歌战斗在西部的崭新人物形象和风貌,刻画凝聚在他们身上推动历史进程的时代精神。提起西部,就联系到选择新鲜题材问题。大漠浩瀚的深邃,西藏雪域的雄奇,高原黄土的情深。它的原始美、质朴美、先天美等各种独特之美,不仅为摄影人提供了采撷资源,也会为摄影家风格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新的世纪,中国摄影必将以更大的雄心壮志、更广阔的艺术视野,与时俱进,创造出无愧于西部、无愧于时代的艺术品格,创造出富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伟大摄影作品,迎接更加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