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海外提款費用:温 辉:红色的建筑群《列宁主义初版前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2 16:42:58
温  辉:红色的建筑群注定倾倒----《列宁主义批判初版前言》
作者:温辉 文章来源:争鸣杂志 点击数: 432 更新时间:2006-12-3 23:33:30
年轻时,读过美共主席威廉?福斯特(一八八一—一九六一)关於美国革命问题的着作,记得书的扉页上有作者的一句话:
“我把这本书献给我的孙儿,他将看到共产主义的美国。”
如果第三代的福斯特和他的爷爷一样,心里装着共产主义乌托邦,他当然发觉他的乌托邦比起父辈之父辈的乌托邦,是更加乌托邦了。因为现代资本主义不仅不是垂垂老矣,而且愈来愈虎虎有气。如果福斯特爷爷死而有知,他当然会为他的伟大预言的落空而愧对后代。
如果红场陵墓中的列宁,能够睁开眼睛看看今日的西方世界,比对一下共产世界,他的感觉又是怎样的呢?他应该比福斯特更加尴尬、更加内疚吧。
列宁的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出发点,列宁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前提,是现代资本主义的“垂死性”。光从这个角度看,列宁 主义的理论和实践都是注定要破产的。当然,在引动历史的路途上不守交通规则的政治领袖,如果他们获得某种偶然的契机,是可以创造出“历史奇蹟”的。德国在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惨败之后不太久,希特拉这个流氓总理搞了几年“国家社会主义”,就使德国具有再打一场大战的实力,这是一个例子。列宁、斯大林、毛泽东也 有过踌躇满志、叱靋毓部B自鸣得意的日子,但是,由於这些“伟大的舵手”在操作中偏离航线,显赫的“历史奇蹟”虽然出现了,但接踵而来的是历史悲剧和悲剧 历史,共产国家无一例外地陷入政治经济文化的困境中。目前的国际大气候不是东风压倒西风,而是西风压倒东风,而是历史的主流猛烈冲击着列宁主义的逆流。一 些东欧国家正在改道前行。共产世界的防波堤已经开始溃决.死抱着列宁旗帜的红色政权都蒙上黄昏色彩。曾被列宁恣意攻击的第二国际某些民主社会主义理论的基 本精神,已经在许多西方先进国家中开花结果。
如果说列宁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一场世界性的实验,可以肯定,这场以牺牲亿万人的幸福、青春以至生命为代价的非科学 性的注定失败的“实验”应当结束了。为了加速“实验”的结束,有必要在理论上对列宁主义进行彻底的批判。这个意念,引发出本书的写作和出版(八八年九月开 始在《争鸣》连载然后结集)。当然,这本粗浅的小书,只能充当一个小小的摇旗呐喊的角色而已。
这里把一句原想写在扉页上的话,作为本文的结束语:
我把这本书献给福斯特孙儿的孙儿及其同代人,他们将可以看到在昏暗的共产世界的废墟上,出现明朗的天覆盖着的非共建筑群。
温辉:改革必须批列宁
----《列宁主义批判再版前言》
(二○○六年十一月)
十五年前,苏联瓦解,地图上消失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字样。
苏联之兴,不是必然的历史;苏联之亡,是历史的必然。
一九一七年,二月革命埋葬了沙皇王朝,可能为俄国逐步开拓出通向民主社会的道路。
但是,八个月后,一九一七年,十月革命扼杀了先天不足、后天失误的民主政权。
布尔什维克领袖列宁使用暴力把专制的社会主义强加於俄国。
为什麼说“强加”?因为当时俄国的资本主义因素正在步向发展,这应当是符合俄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轨道。就是说,如果像 布朗基主义者那样,不管历史流向和社会现状,便随心所欲地搞社会主义暴力革命,那是主观盲动主义,而列宁恰恰根据他脑袋中的布朗基主义思维,搞暴力的反历 史的十月革命,强把俄国的小农经济社会列车,开入专制的社会主义轨道。这既是对历史的反动,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背离.此其一。
马克思恩格斯原来认为,社会主义革命需要具备生产力的发展到达了社会化大生产高度的前提或物质条件,用恩格斯在《共 产主义原理》一文中的表述,就是“要看这个国家是否工业较发达,财富积累较多,以及生产力较高而定。”(1)列宁否定了这些条件的必要性,贸然搞“不合时 宜的蛮勇”(恩格批评布朗基们的用语)。这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原始”革命理论的背离.此其二。
社会主义革命(包括废除私有制)“能不能单独在某个国家内发生呢?”恩格斯斩钉截铁回答:“不能。……它是世界性的革命。”(2)而列宁的答案却是“能”。但是他背离马恩的结果,建立的是和“国家社会主义”(纳粹)本质相同的专制政权。此其三。
当然,马克思主义有不少错误观点,有些观点或是在历史进程中被客观因素所扬弃、否定的,这包括《共产党宣言》所号召 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列宁的革命模式以此为思想根据,但一方面他摒弃了马恩的革命条件论,另方面不仅在 革命中使用暴力,在取得政权后也一直使用暴力,实行一党专政,暴力统治。《共产党宣言》宣称新社会“将是一个以各个人自由发展为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 合体”(3),但苏联统治者却是剥夺了人民自由的专制主义者的独裁者。这也是列宁对马恩原始理论的背离.此其四。
更重要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的后期,面对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自我改良的状况,他们在思想上出现了一些变化, 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倾向於资本主义社会的和平演变。对马克思主义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马恩这方面思想变化的起步点是在一八八三年马克思逝世的前 夕,其后恩格斯接力前行,他在一八八四年坦言“历史表明我们曾经错了,我们当时所持的观点只是一个幻想,历史……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条件。一八 四八年的斗争方法(指《共产党宣言》提出的暴力革命的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4)“由自觉的少数人带领着不自觉的群众实现革命的时代已 经过去了。”(5)被斯大林尊为“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列宁,应当读过恩格斯这篇着作吧?但他却背道而行了。此其五。
当然,恩格斯并没有完全放弃他自己说的“革命权”,但是,他竭力鼓吹通过普选和议会斗争去取得政权,他认为普选权是 “一件新武器——最锐利武器中的一件武器”(6),它完全可以代替暴力革命的手段。列宁背离了恩格斯的议会斗争观点,斥责赞同恩格斯这个理论的第二国际理 论家把革命党变为选举党、议会党.中国共产党跟着列宁主义的调子跳蛮勇舞,并攻击赫鲁晓夫是“议会迷”的修正主义,却不知道对暴力革命论第一个“修正主义 者”是恩格斯!此其六。
比这些“修正”更重要的一个“修正”是:《共产党宣言》高喊最终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口号在恩格斯一八九三年答法国记者问时消失了。他直言:关於未来社会组织“我们没有最终目标。我们是不断发展论者。我们不打算把什麼最终规律强加给人类。”
(7),这是说不再把共产主义视作未来的目标了。恩格斯这时候的观点,很接近“马克思主义叛徒”伯恩斯坦的主张“最终目标是微不足道的,运动就是一切”。而列宁,却一直高举以建立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的红旗,这是对马恩后期思想观点的极大背叛。此其七。
列宁搞了反历史、反人权、反民主的十月革命后,还大肆输出革命,先是登陆欧洲,后及亚洲,使民主化的历史主航道口上的中国,逆转至专制社会主义的污沟。
列宁的专制社会主义的核心,是一党专政、领袖独裁。在这个制度和体制下,人民的人权、自由被剥夺,生产力的发展受牵 累,虽一度实行改革开放的新经济政策,带给社会一线生机,但一党专政不改,而且仅一年多就把改革的大门砰然关上,因而怨声怒气涵盖苏联。列宁模式的革命输 进德、匈、波等国产生的红色政权,无一不受到人民的反对而夭折。在强化暴政的斯大林及其后继的年代,苏联人民和在苏联控制下的东欧人民日益觉醒,敢於向一 党专政挑战,敢於为国家的民主化斗争,终於在十五年前推倒恐怖的红牆,列宁主义实际上陷於破产.
上文多处说到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背离”,其实“背离”有多种不同的表现.列宁的背离一方面是大面积的,另方面是 “创造性”的——就是另类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我认为,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原始的马克思主义,有错误的、不合理的部份,这是主要的一面,应当批判的 一面;而另一部份特别是经过马恩修正的观点,却有些是正面的、合理的,应当给予肯定。列宁主义则是马克思主义糟粕的集大成、混合体,列宁却把修正的部份弃 之如敝屣。有趣的是,《共产党宣言》中批判“真正的”社会主义者“咀咒自由主义、代议制……出版自由、法(律)……自由和平等”,好像也是针对一个多世纪 后出现的“真正的”社会主义者,特别是昨天的克里姆林宫和今天的中南海。但愿恩格斯“修正主义”的观点能进一步发挥,转化为民主资本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的 思路和实践方向,帮助深陷困局的“共产国家”改邪归正,起死回生。
但是至今尚存的几个执政共产党,却仍打着马克思列宁主义(实际上是列宁主义)旗号,妄图继续蛊惑人心,保住一党专 政。因此我同意出版社的意见,让十八年前出版的《列宁主义批判》一书再版,并附录我同期发表的三篇有关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问题的文章(书本和附录文章全部 文字、题目、标点一如初版、首发,没有任何改动)。
本书用了不少篇幅驳斥列宁诋譭第二国际思想家的言论,认为普列汉诺夫是“现代世界最伟大的理论家和思想家之一”。最近拜读他的《政治遗嘱》,更折服於他的真知灼见。兹将普氏遗嘱编入本书作为附录,让读者对列宁和列宁主义有进一步的了解。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前所长苏绍智先生为本书写序。苏先生眼疾严重,抱病写出他对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对普列汉诺夫的看法,十分感谢!
我自知学识菲薄,拙作错漏必多,祈望读者朋友不吝指正,至盼至幸!
註释:
(1)《马恩全集》第四卷三六九页
(2)《马恩全集》第四卷三六八页
(3)《马恩全集》第四卷四九一页
(4)《马恩全集》第二十二卷五九五页
(5)《马恩全集》第二十二卷六○七页
(6)《马恩全集》第二十二卷六○一页
(7)《马恩全集》第二十二卷第六二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