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银行即墨支行:南宋抗金将领资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8:40:23

南宋抗金将领资料

宗泽

宗泽(1060~1128)中国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刚直豪爽,沉毅知兵。进士出身,历任县、州文官,颇有政绩)。宗泽在任东京留守期间,曾20多次上书高宗赵构,力主还都东京,并制定了收复中原的方略,均未被采纳。他因壮志难酬,忧愤成疾,七月,临终前仍三呼“过河!”。有《宗忠简公集》传世。宗泽东京保卫战是两宋之际以宗泽等抗战派将领为首的宋朝军民抗击金军侵略、保卫首都开封的重要战争。

 

宗泽虽未能实现驱逐金兵,收复失地,恢复宋王朝大一统的宏愿,但他坐镇抗金前哨的开封,阻止并粉碎了金兵的大举进犯,保卫了南宋王朝的半壁江山。在抗金卫国的斗争中,宗泽高举抗金大旗,依靠广大军民,坚决抵抗金兵,反对妥协投降,不仅战绩辉煌,功勋卓著,还高瞻远瞩地提出了联合被奴各民族共同抗金,国内各民族及其政权间和平相处的主张,充分反映了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完全符合中华民族发展的必然趋势,不愧为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呼延庆

延庆(有些史书称“呼庆”):北宋时期的军事将领、外交官。在宋徽宗(赵佶:1082~1135在世,1100~1125年在位)时期任平海军(北宋乾德二年964年,清源军改称平海军)指挥使,因为“呼延庆善外国语,又辨博(辨博,博闻谓能谈说也)”,所以曾多次出使金国商议联金攻辽之事(海上之盟)。

 

张叔夜

张叔夜(1065-1127)北宋末将领。字嵇仲,永丰(今江西广丰)人,张耆曾孙

以门荫调兰州录事参军,历知襄城、陈留二县,通判颍州,知舒、海、泰三州。大观中,召对,除库部员外郎、开封少尹,迁右司员外郎。四年,赐进士出身(《嘉靖永丰县志》卷一)。其从弟为御史,尝弹劾蔡京,至京复相,摭细故贬监西安州仓草场。后来又被召为秘书少监,擢中书舍人、给事中。进迁吏部侍郎,为蔡京所忌,以徽猷阁待制出知海州,历知宣州、济南府、青州。靖康元年,金军南侵,徙知邓州,兼邓州南道都总管。率兵入援京师,拜签书枢密院事。是年,随徽宗、钦宗入金,至白沟,绝食而死,年六十三。后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忠文。叔夜喜谈兵论边事,临难无惧色,李纲尝谓“中有所养,临大节而不可夺”(《跋张嵇仲枢密遗稿》)。能诗,有绝句《歧王宫侍儿出家》,周紫芝称极有风味(《竹坡诗话》卷一)。《全宋诗》卷一二八八录其诗二首。《全宋文》卷二九一三收其文十四篇。事迹见《东都事略》卷一○八、《史》卷三五三本传。

 

李若水

李若水(一○九三~一一二七),原名若冰,系钦宗所改,字清卿,广平曲周水德堡村(今属河北)人。由上舍登第。徽宗宣和四年(一一二二),为元城尉(《睽车志》卷二),调平阳府司录,济南府教授,除太学博士。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为太博士。既而使金,迁著作佐郎。使还,擢尚书吏部侍郎兼权开封府尹。二年,从钦宗至金营,金人背约,逼钦宗易服,若水敌不屈残杀,时年三十五。高宗建炎初赠观文殿学士,谥忠愍。有《忠愍集》,《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十二卷,《宋史?艺文志》作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三卷,其中诗二卷。

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兵大举南侵,徽、钦二帝被俘,备受羞辱,李若水仗义执言,怒斥金国大太子粘罕不讲信义,粘罕见李若水忠勇可嘉,想收买留用,便许以高官厚禄,对李若水说:“今日顺从,明日富贵矣!”李若水严辞拒绝,粘罕又命仆从劝慰李若水,说:“公父母春秋高,若少屈,冀得一归觐!”李若水叱之说:“忠臣事君,不复顾家矣!”李若水大义凛然,骂不绝口,粘罕无奈,命人割下李若水舌头,李若水不能用口骂,便怒目而视,以手相指,又被挖目断手,最后壮烈殉难,死年三十五岁。

 

姚平仲

姚平仲字希晏,世代担任西部边境的大将。他从小成了孤儿,伯父(或叔父)姚古把他作为儿子抚养。十八岁,和西夏军队在臧底河交战,消灭俘虏的敌人很多,敌人不能抵抗。宣抚使童贯召见他并和他谈话,姚平仲有骨气一点也不屈从童贯,童贯很不高兴,降低了对他的赏赐,但是关中的豪杰都推崇他,叫他“小太尉”。睦州(今浙江淳安)盗贼作乱,宋徽宗派童贯征讨贼寇,童贯虽然讨厌姚平仲,但是佩服他的沉稳勇猛,又调他同行。等到起义被平定,姚平仲的功劳在全军最大,于是面见童贯说:“我不想得到赏赐,只愿见一面皇上。”童贯更加忌恨他。别的将领王渊、刘光世都得以被皇上召见,只有姚平仲没有被召见。宋钦宗做太子的时候,听说了姚平仲的名声,等到一即位,金国人侵犯宋朝,京都被围,姚平仲正好在京城,得以在福宁殿被宋钦宗召见询问对策,丰厚的赏赐了他金钱布匹,许诺退敌后给他重赏。于是姚平仲请求带领敢死队攻入敌人的军营捉拿敌人的头领献给宋钦宗。他出击后,接连攻破敌人两座营寨,但是敌人夜里已经撤走了。姚平仲没有立功,于是骑着青黑色的骡子逃命,一昼夜跑了七百五十里,到达邓州,才敢吃饭。进入武关,到了长安,打算在华山隐居,担心离朝廷太近,又跑到蜀地,到了青城山的上清宫,人们都不认识他。住了一天,又到了大面山,走了二百七十余里,估计采药的人都来不到这里,于是放走了所骑的骡子,找了一个石洞住下。朝廷多次下诏搜寻他,都没有找到。乾道、淳熙(宋孝宗年号)年间才出山,到了丈人观道院,他自己说了以上的经历。当时他已经八十多岁,紫红色的胡子很密,长好几尺,脸上有红光,走路不躲避崖、沟、荆棘,他的速度就像奔马,也经常给别人写草书,字迹非常奇特雄伟,但是从不说他得道的原因。(陆游《渭南文集》卷二三)

 

种师中

种师中(1059-1126)北宋将领。字端孺。洛阳(今属河南)人。用兵持重,勇谋兼备。长期戍边西北,历任知环、滨、邠州,知庆阳府、秦州,侍卫步军马军副都指挥使,房州观察使,奉宁军承宣使。靖康元年(1126)初,金军进逼东京(今开封),奉诏率秦凤兵入援,未至而金军退,乃以军2万驻守滑州(今滑县东)。二月,金军围攻太原、中山(今河北定州)、河间(今属河北)三镇,被授为河北制置副使,率军往援。时金左副元帅完颜宗翰已抵泽州(今山西晋城),建议出其不意,自邢(今河北邢台)、相(今河南安阳)出上党(今山西长治),从侧后袭击,宋廷不允。后奉命由井陉(今河北井陉北)进至平定军(今山西平定东南),乘胜收复寿阳、榆次(今均属山西)等地,还屯真定(今河北正定)。五月,完颜宗翰自太原还云中(今山西大同)。知枢密院事许翰误信金兵将退,强令种师中出师,解太原之围。其军至寿阳之石坑,遭金军袭击,五战三胜,进抵榆次。因制置使姚古等失期会师,陷入金军重围,种师中带伤力战而死。

 

郭药师

郭药师,辽宋金三朝大将。倒戈名将。渤海铁州(今辽宁盖平东)人。辽募辽东人为兵,号称“怨军”,药师为帅。辽亡,药师以涿、易二州归宋,宋令副王安中守燕山。宗望军至三河,药师拒战于白河,兵败降金,太宗命为燕京留守,赐姓完颜氏。后从宗望攻宋,因知宋之虚实,才使宗望悬军深入而获全胜。海陵即位,诏复本姓。

12世纪初叶的中国北方,正是辽、宋、金三个政权矛盾错综复杂、冲突逐鹿的时代。这样的时代也就造就了具有鲜明时代色彩的人物,其中尤以郭药师为代表。“郭药师者,辽之余孽,宋之厉阶,金之功臣也。以一臣之身而为三国之祸福,如是其不侔也”。正如《金史》的这段论述,郭药师以一人之身而仕三朝,反复无常,屡屡为变,对三个朝代的兴亡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可谓时代的特殊产物。

 

吕师囊

枢密吕师囊:原来是歙州富户,因献钱粮与方腊,官封为东厅枢密使。吕师囊幼年曾读兵书战策,惯使一条丈八蛇矛,武艺出众。部下管领着十二个统制官,名号“江南十二神”。他率部进行的顽强抵抗是梁山噩梦的开始。但屡败屡战,心情比较悲愤的吕枢密只有二十回合就被梁山马军八骠骑之一的金枪将徐宁觅得破绽,肋下刺着一枪,搠下马去,魂归了阴曹地府。

 

林师益

林师益(?—1126年),北宋名臣林豫之子,仙游嘉禾乡仁德里(今龙华镇象运村)人。出身书香门第,在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里茁壮成长。勤奋研究书经,兼习武艺,特有侠义,身材魁梧,臂力过人,事孝双亲,敬重上辈,父母器重于他,闻名乡闾。以父林豫任奏补三班借职,授枢密院,宣差鸡泽县(今河北南部)县尉。林师益任间,正处于北宋王朝末,社会政治黑暗,官吏昏庸无能,民族矛盾日益激化。他任县尉间,就上疏给宋徽宗,论说对边防利害,必须加强边陲军事设施,以防外敌入侵,且对时政弊端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圣上观其人才难得,调入京师候旨定夺。靖康元年(1126年),全国举兵,分东西两路南下。时朝臣纷纷上奏圣上“师益的奏论很多值得考虑借鉴和采纳。”徽宗也很赞赏,就调任京畿部队第十四副将。授予武翼郎以阁门宣赞舍人提举京城四壁导御司后军统制。时金兵进犯京城,由于主战派孙傅等人的推荐,林师益改任第一副将,集中精兵训练马步军机于陈留陈地。斯时,著名学者杨时在讲筵奏曰推崇师益“晓达军政,使专督训练必有绩效可观。”徽宗听言有理,擢升他为守卫畿正将。奉命守御京城附近的郑州原武地域(今河南原县)。金军企图攻下原武,直指京城。在原武的保卫战中,林师益指挥若定,全力御敌,把疯狂的金兵击退。不久,西路金军攻陷山西太原,从滑州(今河南滑县)乘胜渡河,与东路合军共同围攻京都。这时,京城处境十分危急,人心惶惶,许多宋将亦纷纷逃遁。而林师益赤胆忠心,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仍孤军坚守原武阵地,岿然不动的英雄气慨感动众多士兵,誓死保卫中原国土不受敌军侵扰。在万分危急关头,朝廷采取果断措施,立即召回师益率军援助进入京城保卫。当林师益率部走到封丘(今河南新乡市东南部)时,却与金兵前头部队相遇,展开一场生死激烈的遭遇战,他带领将士,英勇顽强抗击金军,杀得金兵丢盔弃甲,慌忙撤离。金兵不甘心失败,第二天,调遣大量兵员,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包围林师益驻地。林师益面对强大的敌人,孤军作战,毫不畏惧,镇静自若地对身边的副将说:“金众我寡,诚不敌然此,吾当以身报国,还有什么顾虑呢?”于是他身先士卒,冲进敌阵,举刀奋勇杀敌,不幸身负重伤而壮烈以身殉国。这年冬天,京都城破,北宋王朝的统治就此结束了,而林师益视死如归、英勇抗击金兵的芳名永垂青史,彪炳千秋,后人敬仰。林师益战死沙场时,其女儿才九岁,儿子若渊才刚满周岁。其妻叶氏与乳媪襁南归。他们晓行露宿流落了五六年,才回到仙游故里。若渊长大后,痛惜其父为国捐躯而暴骨原野,刻木招魂,归葬于城西的归仙岭上。后题于其墓亭曰:“虎路龙蟠经几春,靖康孤节照苍旻,至今凛凛有生气,愧杀当年膜拜人。”

 

梁红玉

梁红玉(1102—1135),史书中不见其名,只称梁氏。红玉是其战死后各类野史和话本中所取的名字。首见于明朝张四维所写传奇《双烈记》:“奴家梁氏,小字红玉。父亡母在,占籍教坊,东京人也。”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原籍安徽池州,生于江苏淮安。后结识韩世忠。梁红玉感其恩义,以身相许。韩赎其为妾。原配白氏死后成为韩的正妻。

建炎三年,在平定苗傅叛乱中立下殊勋,一夜奔驰数百里召韩世忠入卫平叛。因此被封为安国夫人和护国夫人。后多次随夫出征。在建炎四年长江阻击战中亲执桴鼓,和韩世忠共同指挥作战,将入侵的金军阻击在长江南岸达48天之久。从此名震天下。后独领一军与韩世忠转战各地,多次击败金军。绍兴五年随夫出镇楚州,“披荆棘以立军府,与士卒同力役,亲织薄以为屋。”与金军,伪齐镇淮军战与山阳等地。农历八月二十六遇伏遭到金军围攻,力尽伤重落马而死。终年三十三岁。金人感其忠勇,将其遗体示众后送回,朝廷闻讯大加吊唁。1151年,韩世忠病逝。夫妇合葬于苏州灵岩山下。(还有一种,在韩世忠死后两年后郁郁而终,后来,宋孝宗将夫妻合葬)

 

高宠

高宠,南宋抗金将领,岳家军头号猛将,宋初开平王高怀德之后。因知宋高宗牛头山被困,特奉母亲之命,前去保驾。路上遇上正押运粮草的牛皋,郑怀,张奎,他用一杆碗口粗的虎头枪,大战三人并处于不败之地,受三人的邀请,结拜为兄。高宠是岳飞手下的一员虎将,武艺甚至高于岳飞。他的武艺不愧为南宋抗金时期的第一枪。高宠是高思继的后代。高思继是五代十国第一名枪,他的孙子高怀德、高怀亮亦成为了北宋开国的英雄(开平王)。只是传到后来,高家枪不如杨家枪了,高怀亮也改练了双鞭。倒是呼延瓒继承了高家枪,并把高家枪改成了呼家枪,传了下去。到了高宠这一代,竟然学到了失传已久的家传绝学,高家枪到了他手里又重现辉煌。只因高宠连续挑十一辆铁滑车,挑到第十二辆铁滑车之时,坐骑疲惫,掀他于马下,措手不及,被铁滑车碾死。现高家枪已失传。

 

张浚

张浚(1097—1164),字德远,汉族,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南宋宰相。西汉留侯、唐朝开元时期名相张九龄之弟张九皋之后。徽宗政和八年(1118)进士,调山南府士曹参军。高宗建炎、绍兴间,历枢密院编修官,侍御史,知枢密院事,川陕宣抚处置使,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都督诸路军马。为抗金派领袖,凡是短小浅显的介绍中,一律只说张浚是主战派,而很多有深度的文章都严厉地指责张浚误国。

《退朝录》:绍兴二十年,浚复上书言边事。高宗为汤丞相云:“张浚用兵,不独朕知之,天下皆知之,如富平之败,淮西之师,其效可见矣。今复用兵,极为生事。”《挥麈录》:淮西军叛后,冯楫启上曰:“如张浚者,当再以戎机付之,庶收后效。”高宗正色曰:“朕至覆国,不用此人矣。”遂终高宗朝,不复再用。后来孝宗复用张浚,德寿(德寿宫,高宗为上皇时所居)谓寿皇曰:“毋信张浚虚名,将来必误大计。他专把国家名器财物做人情耳。”后果有符离之败。以上载《齐东野语》。

 

种师道

种师道(1051-1126)北宋名将。原名建中,又名师极,字彝叔。洛阳(今属河南)人。

“知兵有谋却敌虏,宋代名将种师道。”此诗句赞扬的就是北宋名将种师道。种师道。生于宋仁宗皇佑三年,卒于宋钦宗靖康元年,是北宋末年著名的将领。种氏三代为西北名将,他的祖父种世衡即为镇守西夏的将领。种师道初任文职,因有谋略,后改武职,抵御西夏有功,成为名将。宋靖康元年,金兵南下,他奉诏任京畿河北制置使,力主抗金,深得百姓拥戴,亲切地称他为“老种”。京师解围即被解除兵权。而后京师失守,不久种师道病逝。

张所

张所(?—1127)宋青州(治今山东益都)人。徽宗朝进士,累官至监察御史。靖康元年(1126),金兵围汴京,他以书信招募河北兵民,应者17万之众。靖康二年(1127)四月,受康王赵构派遣按视陵寝。高宗即位为兵部员外郎,曾上书劝上还都汴京,收复河北、河东等地。他力陈还京有五利,还说:“国之安危在乎兵之强弱,将相之贤不肖,不在乎都之迁不迁。”因言忤时任宰相的黄潜善,责凤州团练副使、江州安置。李纲入相,除龙图直学士、充河北西路招抚使。置司北京(今河北大名),以王彦为都统制,并破格提升岳飞为统制。时黄潜善党羽张益谦为招抚副使,他力排黄潜善、汪伯彦及张益谦之扰,招募、训练兵马,以备收复“两河”之地。不久,李纲罢相,他被谪居广南,后北还,入潭州界遇害。据岳飞所呈奏章,称其为钟相-杨幺所部叛军杀害。

 

张克戬

张克戬,字德祥,是侍中张耆的曾孙。考中进士后,做过河间县令,吴县知府。吴县是浙江的大城镇,民风骁悍,喜欢争夺,大姓人家依仗势力把持官府的行为。以往做县令的总是沿袭老规矩谨慎处事,都想做到在任职期间不生事端,能够侥幸离开罢了。张克戬到任后,依靠法律进行彻底制裁,奸猾之人大为收敛。使者把这种情况报告给朝廷,朝廷召见并授官卫尉丞。当初,张克戬堂弟张克公做御史,曾弹劾蔡京。蔡京第二次执掌朝政,跟张氏结怨,因为小事就罢黜了张克戬的官职。宣和七年八月,张克戬做汾州知府。十二月,金兵进犯黄河以南,包围了太原。太原距离汾州只有二百里地。金兵派遣大将银朱孛堇前来攻打汾州,放纵士兵四处掠夺。张克戬尽全力阻击抵御敌人。有几十个燕人事先进城隐藏在城下,私下里勾结打算作为内应,张克戬把他们全部抓起来处死。张克戬多次挑选精悍的士卒骚扰敌营,出其不意焚毁敌兵营寨栅栏,金兵畏惧就撤兵了。张克戬凭功被加封为“直秘阁”。靖康元年六月,金兵再次进逼汾州城。守将麻世坚在半夜里夺关出城,逃跑了,通判韩琥接着也阵亡了。张克戬召令士兵和百姓说:“太原已经陷落,我本来就知道汾州城会灭亡呀。但是从道义上讲,我不忍心辜负国家、辱没祖先,我愿意跟这座城池共存亡,以此来表明我的气节,各位还是自己作打算吧。”士兵和百姓都哭泣着不能仰脸看(张克戬),异口同声回答说:“您是我们的父母,我们愿意尽死力听从您的命令。”张克戬于是更加严格约束士兵,谨慎防守。金兵到了,张克戬亲自率领将士披上铠甲登上城墙(与敌人作战),张克戬虽然屡次击退敌兵,但是增援的部队最终没有到来。金兵攻占了平遥,平遥是汾州大镇,长久与金兵对抗,已经首先陷落了。金兵又胁迫介休、孝义诸县,使之投降。金兵占据了汾州南面二十个村庄,准备制作攻打汾州城的器具。金兵派遣两位使臣拿着书信劝降张克戬,张克戬连看都没看就烧掉了。张克戬详细阐述危急艰苦的情况,招募壮士从小道逃出上报朝廷,最终没有获得朝廷的答复。十月底,金兵增加上万骑兵前来攻打汾州,形势极为迫切。汾州城里有十个人散布投降的话,张克戬斩杀了他们示众。各位金兵首领站在城下,张克戬临城大声痛骂,用火炮击中敌人的一位首领,那位首领当场死亡。张克戬考虑到最终不能逃脱一死,亲手写下给朝廷的遗表和给妻子、儿女的遗书,从城上把一名士兵缒下去,让他拿着遗表和遗书到京城去。第二天,金兵从汾州城的西北角攻入,杀死都监贾直,张克戬还在率领众人巷战。金人悬赏招募能活捉张克戬的人。张克戬回家取出朝服,焚香面向南面祭拜,然后自杀,一家死了八口人。金兵将领抬着他的尸体依礼节埋葬在后园里,设祭坛排列拜祭,并为他修了一座庙。情况为朝廷所知,朝廷下诏封赠张克戬为康殿学士,赠送银子三百两、绢五百匹,并在乡里张榜颂扬。绍兴年间,谥号“忠确”。

 

徐徽言

徐徽言(1093—1129),字彦猷,西安(今市区)人。宋代抗金名将。少怀壮志,刻苦学文练武。大观二年(1108)应诏,赐“武举绝伦及第”,历任保德军(今属山西省)监押等职。靖康元年(1126)升武经郎,知晋宁军(今陕西佳县)兼岚(岚州,今山西岚县)石(石州,今山西离石县)路沿边安抚使。不久,钦宗割让河东、河西两路等黄河以北州府,军民震惊悲愤,徽言毅然挥师收复河西路麟、府、丰三州及岚、石等州。次年,北宋覆灭,徽言与汾、晋(均属山西省)一带民间勇士数十万相约收复失地。徽言与太原路兵马都监孙昂誓死抗击,杀敌甚多,不幸被俘。金帅娄宿令徽宗亲信劝降,徽言厉声斥责。金人知不可屈,遂射杀之。徽言忠贞壮烈,威震海内。高宗叹道:“徐徽言报国死封疆,临难不屈,忠贯日月,过于颜真卿、段秀实远矣,不有以宠之,何以劝忠,昭示来世。”追赠晋州观察使,谥忠壮,再赠彰化军节度。今衢县石室徐忠壮公祠,有朱熹题词“忠贯日月”。

 

何灌

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武选登第,为河东从事。经略使韩缜虽数试其材,而常沮抑之,不假借。久乃语之曰:“君奇士也,他日当据吾坐。”为府州、火山军巡检。盗苏延福狡悍,为二边患,灌亲枭其首。贾胡疃有泉,辽人常越境而汲,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忿而举兵犯我。灌迎高射之,发辄中,或著崖石皆没镞,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后三十年,契丹萧太师与灌会,道曩事,数何巡检神射,灌曰:“即灌是也。”萧矍然起拜。为河东将,与夏人遇,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羌惧而引却。知宁化军、丰州,徙熙河都监,见童贯不拜,贯憾焉。张康国荐于徽宗,召对,问西北边事,以笏画御榻,指坐衣花纹为形势。帝曰:“敌在吾目中矣。”提点河东刑狱,迁西上阁门使、领威州刺史、知沧州。以治城鄣功,转引进使。诏运粟三十万石于并塞三州,灌言:“水浅不胜舟,陆当用车八千乘,沿边方登麦,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奏上,报可。安抚使忌之,劾云板筑未毕而冒赏,夺所迁官,仍再贬秩,罢去。未几,知岷州,引邈川水溉间田千顷,湟人号广利渠。徙河州,复守岷,提举熙河兰湟弓箭手。入言:“汉金城、湟中谷斛八钱,今西宁、湟、廓即其地也,汉、唐故渠尚可考。若先葺渠引水,使田不病旱,则人乐应募,而射士之额足矣。”从之。甫半岁,得善田二万六千顷,募士七千四百人,为他路最。童贯用兵西边,灌取古骨龙马进武军,加吉州防御使,改知兰州。又攻仁多泉城,炮伤足不顾,卒拔城,斩首五百级。寻改廓州防御使。宣和初,刘法陷于敌,震武危甚,熙帅刘仲武使灌往救。灌以众寡不敌,但张虚声骇之,夏人宵遁。灌恐觇其实,遽反兵,仲武犹奏其逗遛,罢为淮西钤辖。从平方腊,获贼帅吕师囊,迁同州观察使、浙东都钤辖,改。童贯北征,檄统制兵马,涿、易平,以知易州,迁宁武军承宣使、燕山路副都总管,又加龙、神卫都指挥使。夔离不取景州,围蓟州。贯诿以兵事,即复景城,释蓟围。郭药师统蕃、汉兵,灌白:“顷年折氏归朝,朝廷别置一司,专部汉兵,至于克行,乃许同营。今但宜令药师主常胜军,而以汉兵委灌辈。”贯不听。召还,管干步军司。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礼让客耳。”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迁步军都虞候。金师南下,悉出禁旅付梁方平守黎阳。灌谓宰相白时中曰:“金人倾国远至,其锋不可当。今方平扫精锐以北,万有一不枝梧,何以善吾后,盍留以卫根本。”不从,明日,又命灌行,辞以军不堪战,强之,拜武泰军节度使、河东河北制置副使。未及行而帝内禅,灌领兵入卫。郓王楷至门欲入,灌曰:“大事已定,王何所受命而来?”导者惧而退。灌竟行,援兵二万不能足,听募民充数。靖康元年正月二日,次滑州,方平南奔,灌亦望风迎溃。黄河南岸无一人御敌,金师遂直叩京城。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背城拒战凡三日,被创,没于阵,年六十二。帐下韩综、雷彦兴,奇士也,各手杀数人,从以死。钦宗哀悼,赐金帛,命官护葬。已而言者论其不守河津,追削官秩。长子蓟,至阁门宣赞舍人。从父战,箭贯左臂,拔出之,病创死。绍兴四年,中子藓以灌事泣诉于朝,诏复履正大夫、忠正军承宣使。

 

柳芳芳

柳芳芳(1133年-1237年)号“蓬莱魔女”,北五省绿林盟主(最长寿的一个,活了104岁),柳元宗之女,公孙隐之徒,不仅长得非常漂亮,而且为人正直和侠义,颇受武林人士的好感.羽生武侠名著《狂侠天骄魔女》中女主角柳清瑶中的原型.后成为华谷涵之妻。她生于公元1133年(宋高宗绍兴六年)湖南岳州(今岳阳)人,公元1152年,年仅十九岁的柳芳芳打败北方武林各主,成为新的抗金北方五省盟主,从此开始她长达五十年来的盟主生涯,后又率领北方义军坚持抗金数十年,并多次希望得到南宋王朝的支持,在此期间又结识华谷涵等人,七年后,和华谷涵结为夫妻,夫妻二人相亲相爱,不久,育有三子四女.公元1161年,又成功协助南宋军队大败完颜亮的金军,使金国产生内乱,公元1162年,一心收复中原失地的宋孝宗即位,柳芳芳和华谷涵夫妻领导的北方义军行动让孝宗大为感动,后将其招安,公元1164年,宋孝宗兴兵北伐,柳芳芳和华谷涵夫妻命令北方各省义军加以响应,一时,金国大为惊慌.公元1202年,和柳芳芳相伴四十多年的华谷涵去世,年过七旬的柳芳芳十分悲痛,几天几夜没睡上好觉,经过思想反复争斗,华谷涵死后,她决定主动让贤,不顾几个儿女的强烈反对,退出已经占据五十年之久的盟主之位,她的这种大度,宽阔的心胸,得到广大武林人士一致称赞.晚年的柳芳芳身体出其得好,没有什么病,加之儿女的孝顺,公元1234年,南宋联合蒙古共同灭亡金国,听闻这个消息,已经一百岁的“老祖宗”柳芳芳十分高兴,也终于完成自己和死去三十多年的夫君华谷涵保宋灭金的一生的心愿,她已经知足.公元1237年宋理宗在位第十四年头后.“柳芳芳在绍兴城终于走完她人生最辉煌的道路,享年一百零四岁.死后,按照她遗嘱,把她埋葬在和她夫君华谷涵坟的旁边,实现她永远和华谷涵长相伴,她于国,是伟大的抗金英雄女子,于私,又是华谷涵的贤内助,好妻子,在历史上,她确实了不起.

 

韩世忠

韩世忠(1089~1151年),字良臣,南宋朝名将,延安(今陕西延安市,)人(一说是绥德人),民族英雄。身材魁伟,勇猛过人。出身贫寒,18岁应募从军。英勇善战,胸怀韬略,在抗击西夏和金的战争中为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在平定各地的叛乱中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为官正派,不肯依附丞相秦桧,为岳飞遭陷害而鸣不平。死后被拜为太师,追封通义郡王;孝宗时,又追封蕲王,谥号忠武,配飨高宗庙廷。是南宋朝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

 

杨再兴

杨再兴(?——1140)高宗绍兴元年(1131),曹成拥众10余万,占道州、贺州,再兴为曹成部将,随曹成南下,劫掠岭南。绍兴二年,岳飞权知潭州兼权荆湖南中安抚使,进讨曹成。曹成令再兴集三万之众以相拒,再兴阵斩岳飞将部韩顺夫及飞胞弟岳翻。后兵败,再兴匹马跃入深涧,陷于绝境。追兵张弩欲发,再兴急呼:“愿执我见岳公!”乃出山涧,由张宪领见飞。飞以抗金为重,将材难得,不计个人恩怨,慨然为之松绑,劝其“以忠义报国”。再兴大为感动,从此追随岳飞南征北战,遂成抗金名将。

 

岳云

岳云民族英雄岳飞的长子(亦说养子),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少年杰出英雄。他慷慨忠勇,颇有父风,在反抗金兵侵略战斗中屡立奇功,百战百胜。却于绍兴十一年除夕和父亲岳飞及部将张宪一起惨遭杀害,死时年仅22岁。

绍兴四年(1134),16岁的岳云随父出征,去收复被金人占领的随州、邓州等地。在这次战斗中,岳云手持铁锥枪,冲锋在前,勇不可挡,第一个登上久攻不克的随州城,后又随军北征,收复了邓州。从此军中皆称他为“赢官人”(官人为宋代对男子的尊称,“赢”此指常胜不败的意思)。此后岳云成为背嵬军最重要将领之一(背嵬军:岳飞亲兵,岳家军精锐,以8000余名骑兵为主,战斗力极其强悍)并任机宜文字(主要负责机密文字记录,是一支军队的重要文职),并在历次对金对伪齐作战,以及剿灭杨幺安定后方等战斗中屡立大功,却多被父亲隐瞒不报,岳云毫无怨言

 

刘光世

刘光世,字平叔,南宋高宗时抗金将领,为“南宋中兴四将”之一。保安军(今陕西延安志丹县)人。卒赠封太师,谥武僖,后追封鄜王,列七王之首。

刘光世,字平叔。徽宗时奉命镇压河南叛军张迪,因功授承宣使,充任鄜延路马步军副总管。靖康初率部戍边,败夏兵于杏子堡。金兵大举南侵,与韩世忠等共守江南,屡立战功,升司检校太保、殿前都指挥使,封荣国公。绍兴年间,为三京招抚处置使,率部抗金,后因朝廷主张议和被召回。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引疾罢去兵权,拜少师。后因病去世。然而,刘光世虽位列“中兴四将”,并且创立了淮西军,却将略寻常,胆小怕死,常常不战自退。伪齐南侵时,因高宗以死相胁才勉强留在前线,靠部下王德等奋战,浪得虚名。绍兴六年十月,伪齐发兵分道南犯,刘光世慌忙南逃。执政张浚闻讯,乘马奔到采石,并下令有一人渡江者斩,刘光世才被迫停止南逃。

 

王彦

王彦(1090-1139),字子才,高平人,宋代名将。年轻时性格豪放,爱读兵书,赴京师,隶弓马子弟所,经宋徽宗亲试,任命为清河尉。先后随大将种师道两次入西夏,立有战功。金兵攻汴京,王彦弃家赴京讨金兵,被河北招抚使张所看中,破格提拔为都统制。

建炎元年(1127年)为张所部都统制,率7000兵渡河抗金,入太行山创建八字军,发展至10多万人,屡创金兵。后在川陕地区与金兵及伪齐军作战。绍兴七年(1137年)解兵权出知邵州。

 

杨沂中

杨沂中为杨震长子,宣和末应募从军,靖康元年十二月,从信德(今河北邢台)知府梁扬祖勤王,隶属张俊部。建炎四年正月,从张俊抗击金军于明州(今宁波),以功升中军统制(领)。同年六月,改御前军为神武军。绍兴二年(1132)三月,以张俊的神武右军的中部(军)统制杨沂中,升任神武中军的长官统制(后设都统制)兼提举宿卫亲军。绍兴三年九月,杨沂中兼任权殿前司公事,绍兴五年,神武军改为行营护军,杨沂中改任权主管殿前司公事,正式成为殿前司长官,所统神武中军改为殿前司军,常在前护军韩世忠、中护军张俊的节制下进行抗金战争。

绍兴六年十月,在被列入“十三处战功”之一的藕塘之战中,杨沂中因功建节,授保成军节度使、殿前都虞候,后又兼领侍卫马、步军司,统管三衙亲卫军。绍兴十一年,在也被列为“十三处战功”之一的柘槔之战后,杨沂中以功升开府仪同三司为使相,兼殿前都指挥使。当年十二月,宋模拟金军图高宗、秦桧杀害岳飞,在杀岳云、张宪时,杨沂中任监刑官。次年赐名存中。绍兴二十年,杨存中封恭国公仍兼殿前都指挥使。三十一年二月遭陆游等抨击后,担任殿前司长官达25年之久的杨存中罢职,升太傅,领宫观闲差,进封同安郡王,宋高宗皮影中监斩官形象说:“杨存中之罢,朕不安寝者三夕。”同年十月,在金帝完颜亮南犯临江的形势下,起用杨存中任御营宿卫使,统率亲卫军。次年正月,又被任为江、淮、荆、襄路宣抚使,因朝臣反对而改为只任两淮防务。同年五月,御营宿卫司被撤销,杨存中罢职,再领宫观闲差。隆兴元年(1163)五月,北伐宋军在符离(今安徽宿州)之战中溃败。六月,枢密使张浚罢兼都督,杨存中又被起用为御营使、措置江防事。同年八月,张浚复兼都督,杨存中再次罢职。次年八月,张浚死后,杨存中又被起用为同都督,在宋金议和进行期间,负责江淮防务。同年十二月,宋金议和。乾道元年(1165),撤销江淮都督府,杨存中升宁远、昭庆二镇节度使,领宫观闲差。乾道二年(1166)死,终年65岁,追封和王,谥武恭。杨沂中-相关历史典故1柘皋之战中国南宋绍兴十一年(金皇统元年,1141),宋军在柘皋(今安徽巢湖市西北)地区击败金军进攻的反击战。

 

梁兴

梁兴出身贫寒,父亲梁建和母亲乔氏都是淳朴、善良而勇敢的平民布衣,他们积极地训诲和勉励儿子以身许国。老夫妻更是历尽磨难和苦楚,最后被金兵残害。这益发增强了梁兴的敌忾,父母的英灵激励他在抗金斗争中百折不挠,一往无前。

人物生平

北宋末年,金军攻破太原府后,梁兴、赵云、李进等人组织太原府和绛州(治正平,今山西新绛县)的“忠义人兵”,抗击金军。他们先后曾克复河北路的怀州和河东路的泽州、隆德府、平阳府(治临汾,今山西临汾市)等地。梁兴等人曾率领部伍,冲过黄河,企图投奔宋朝,因遭伪齐军的拦阻,不得不中途折回。于是,梁兴等人就在太行山建立根据地,组织“忠义保社”,四出游击。他们还引军东下,攻击磁州、相州一带的金军。八、九年间,梁兴等人所率抗金义军,同敌军大小战斗几百次,光杀死对方头目即有三百多人。在翟兴遇害,翟琮南撤之后,忠义保社成了北方人民抗金武装的核心和台柱,声威远播。河东、河北各路民众都亲切地称呼梁兴为“梁小哥”。赵云也有类似的遭遇,金军逮捕了他的父亲赵福和母亲张氏,并以平阳府路副总管的官封,对赵云进行胁降。赵霎的抗金意志坚如磐石,纹丝不动,于是赵福遇害,张氏被囚禁在绛州垣曲县(今山西垣曲县东南)。绍兴四年十一月,赵云乘金和伪齐联军攻打两淮的机会,突破封锁,投奔岳飞。岳飞后来派他带领人马北上,渡黄河,破垣曲县,方得以救出其母张氏。从此以后,岳飞同太行山寨开始建立了联系。大约在绍兴五年,岳飞派遣边俊、李喜等人渡过黄河,以加强连结河朔的工作。北方人民抗金武装奋勇出击,张横在河东路宪州(治静乐,今山西静乐县)打败金军一千五百人,敌人望风逃窜,很多金朝将士坠崖死亡。起义者擒获金朝宪州和岚州(治宜芳,今山西岚县北)的同知州,岢岚军(治岚谷,今山西岢岚县)的军事判官。梁兴忠义保社的队伍日益壮大,达到四千人。他们攻破平山县(今山西浮山县)后,金朝平阳帅府派总管判官邓?#93;带兵三千,前往镇压。金军远远望见梁兴忠义保社的战旗,就不敢进逼。到了夜里,他们与抗金义军相距十多宋里,方敢扎营,而又多置火炬,大呼小叫,彻夜巡逻,不得安眠。梁兴尚未发动进攻,金军已在三天夜里,惊溃了两次。最后,耶律马五亲临战场,将邓?#93;训斥一通,率领精骑与梁兴的队伍鏖战。梁兴以哀师抗骄兵,大败敌军,杀死耶律马五和万夫长耿光禄。这个建炎三、四年间西路渡江金军的酋领,屠洪州的罪魁,被牛皋活捉过败将,终于恶贯满盈。女真贵族惊慌万分,连忙调遣大军,进行围剿。当年冬天,梁兴率百余名勇锐的骑兵,突过大河,取道襄阳府,抵达鄂州。岳飞见到闻名已久的“梁小哥”,分外高兴,当即呈报宋廷。宋高宗同意“优转官资,以劝来者”。由于梁兴留在岳家军中任职,连结河朔的工作更得以大力开展。

 

李宝

李宝,乘氏(今山东菏泽)人。生卒年不详。出身农家,重气节,有胆略。绍兴九年(1139),在濮州(今山东鄄城北)聚众抗金。失败后,南下投奔岳飞,奉命以河北路统领忠义军马名义,潜回山东联络抗金义军。次年,金军背盟南下,李宝为配合岳飞反攻,在山东多次袭击金军,钳制了金朝南下之师。后从韩世忠守卫海州(今江苏连云港西南)。三十一年,金帝完颜亮分兵四路大举攻宋,其中由海路发兵7万,战船600余艘,企图攻取临安(今杭州)。李宝被授为路马步军副总管,率水军3000人,战船120艘,由江阴(今属江苏)入海北上,迎击金军舟师。十月,至胶西(今山东省胶州市)陈家岛附近海域时,发现金军船队正在停泊避风,他利用金军不善水战、战船油帆易燃的弱点,乘其不备,借助南风,用火箭、火炮等兵器施以火攻,继以短兵格斗,一举全歼金军舟师。因功授静海军节度使、沿海制置使。隆兴元年(1163),兼御营统制官。次年,升沿海御前水军都统制。

 

吴璘、吴玠兄弟吴璘(1100~1166)南宋抗金名将,民族英雄。字唐卿,德顺军陇干(今甘肃静宁)人。绍兴初与兄吴玠守和尚原、饶凤关、仙人关,击败金兵。金完颜亮部南侵,他领兵督战,收复秦、凤等路所辖十六州军,守蜀有功,官进太傅,封新安郡王建炎三年(1129年),吴璘与兄长吴玠同时被陕西宣抚处置使张浚所赏识。此后兄弟二人并肩作战,同受升赏。兄吴玠去世以后,吴璘接替哥哥的使命,成为陕西抗金的主力部队,被升任龙神4厢都指挥使。绍兴十六(1140年),正当宋高宗和奸相秦桧庆祝“和议”成功的时候,金人撕毁和约,分兵四路在主帅金兀术的指挥下,对南宋发动全面进攻。金兵很快占领河南、陕西的许多州县。接着,金将撒离喝率领西部金兵,强渡黄河,攻占长安,直趋凤翔。这时,只有四川制置权宣抚司事的胡世将和吴璘驻防在河池,情况十分危急。胡世将紧急召集各路将领商议防御办法。参谋官孙渥提出河池不可守,宜退保仙人原的意见。吴璘认为孙渥长敌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愤怒的说:“儒语沮军,可斩也。”并自愿“请以百口保破敌。”在吴璘的指挥下,首战大获全胜,打击了金军的嚣张气焰,阻止了敌人的西进,挽救了全陕的危局。朝廷升吴璘为镇西军节度使、并授予侍卫步军都虞侯。吴璘在对金军的作战实践中,也总结创新了一种新战法,名叫“垒阵”,专门打击敌人的骑兵冲锋队,行之有效,屡挫金军,在西北战场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金将胡盏和习不祝两军联合在一起,以5万之众屯驻在刘家圈,对全陕的战局有极大的威胁。吴璘请战,要求把这支敌军赶走。胡世将问他用什么打法破敌,吴璘说用“垒阵法”。所谓垒阵法,即以长枪兵排坐在前面,不准站立,最强的弓箭手跪于其后,最后面是神箭手。待敌人距阵地百步时,神箭手先射;距70步时强弓手齐射。敌骑临阵时,长枪刺敌战马和骑手。同时,在布阵时先将骑兵以铁钩相连,在前面遮挡,等布阵完毕后,骑兵退后。绍兴十一年(1141年),南宋与金。此后,虽然宋金处于和议之中,但吴璘治军经武如同战时,一刻也不放松警惕。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调集60万大军,亲自率领倾巢南下,妄图一举灭宋。仅仅用1个多月的时间,就打到长江北岸的和州(今安徽省-和县),南宋朝野大为震惊。是年,吴璘已62岁高龄,且身患疾病,宋廷在金兵大兵压境的危急关头,任命吴璘担任四川宣抚使兼陕西、河南招讨使。吴璘指挥西线宋军,接连收复秦、洮、陇、商等州,吸引了大量南下金兵,缓解了东南战场的压力。乾道元年(1164年),吴璘被召回京城,受到宋高宗、宋孝宗厚礼款待,又封为太傅和新安郡王。不久,再出镇兴元府。他来到汉中以后,修复古堰,灌田数千顷,使当地百姓爱益非浅。乾道三年(1166年),吴璘病逝,享年66岁。追赠太师,追封信王。吴璘守蜀三十余年,战功卓著。

 

吴玠(1093—1139)南宋抗金名将。字晋卿,宋时德顺军陇干(今甘肃省静宁)人,一说福建崇安(今武夷山市)人【见武夷山市志,民国崇安县新志,宋史本传,朱熹刘公神道碑】,年未二十参德顺军,后移居水洛(今甘肃庄浪)。早年从军御边,抗击西夏建功。后领兵抗金,和尚原之战中,大败金兵兀术部,破川陕路金兵进攻。因功官至四川宣抚使。

吴玠有着非凡的军事才能。南宋初年,女真贵州连年南侵,置中原百姓于战乱离苦的水深火热之中。吴玠振臂而起,奋起抗金,并屡战屡捷,成功地粉碎了女真贵州妄图南下蜀川、云贵而一举灭亡南宋的战略构想。吴玠屡战屡捷重创金军的时间存岳飞之前。尤其是仙人关一战,吴玠以三万之军破金兵十万之众,已成为“纵深配备,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而写入中国军事科学院编写的《古代将帅用兵战例》一书。

个人荣誉

吴玠亦因战功赫赫,曾被加封为两镇节度使,四川宣扶使以及少傅、少保等勋爵,死后谥为武安,追封为涪王。

总体评价

吴玠由一个乡村读书人参军,戎马倥偬中,仍坚持读书学习,尤其偏爱史书,钻研兵法,视野开阔,高瞻远瞩,深谋远虑,管理部队严而有恩,任用将领量能使用,从保卫家园到捍卫国土,在陕西与金军作战十余年,作战无数,身上伤痕累累,建立了卓越功勋。后世史家在评论时认为:吴玠大有古代良将的风范。

 

郭浩

(1087—1145)字充道,德顺军陇干(今甘肃省静宁)人,南宋初期“蜀中三大将”之一。北宋徽宗时从军,北宋末累迁至领安州团练使,已是中级武官。建炎元年(1127),任原州(今镇原)知州,次年升泾原路兵马钤辖、泾州(今泾川)知州。建炎三年初,兼权主管鄜延路经略安抚司公事。同年冬,川陕宣抚处置使张浚以郭浩为秦凤路提点刑狱、秦州(今天水市)知州,并曾任权秦凤路经略使。建炎四年九月,参与宋金富平之战,后又参与和尚原之战、杀金坪之战,历任凤翔知府、利州知州。后因与吴玠不协,绍兴六年(1136),改任金州(今安康)知州兼永兴军路经略安抚使。绍兴八年末,宋金第一次议和,以伪齐原辖区归宋。次年二月,郭浩升为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陕西宣谕使。六月,郭浩被派往新收复地区,任鄜延经略使、延安知府、同节置陕西诸路军马。绍兴十年三月,面对金可能毁约南犯,郭浩以枢密院都统制任永兴军(今西安)知军、永兴军路经略使。五月,当郭浩仍在延安还未及到永兴军上任之际,金军已自河中(今山西永济西)渡过黄河西侵,很快占领永兴军等地。六月,郭浩所部南下攻占醴州(今乾县),又击败围攻耀州(今耀县)的金军。“朝廷以三将权任相敌”,郭浩遂与吴璘、杨政同时建节,郭浩升领奉国军节度使、侍卫步军都虞侯。陕西大部已为金军占领,郭浩改任金州(今安康)知州,带永兴军路经略安抚使、节制陕西?河东军马。绍兴十一年十月,郭浩所部已收复商州(今属陕西省)、华州、虢州(今河南省灵宝),时吴璘、杨政亦收复失地多处,但同年底宋金“绍兴和议”后,都被划归金朝。郭浩以枢密院都统制任金州知州兼金、房(今湖北房县)、开(今重庆开县)、达(今四川达县)州经略安抚使,镇守川陕边境的东部地区,成为南宋川陕防线三帅府之一。绍兴十五年(1145)死,终年59岁,谥恭毅。

 

杨政

杨政,字直夫,原州临泾人。崇宁三年,夏人举国大入,父忠战殁,政甫七岁,哀号如成人。其母奇之,曰:“孝于亲者必忠君,此儿其大吾门乎?”宣和末,应募为弓箭手。靖康初,因拒夏人,稍知名。建炎间,从吴玠击金人,九战九捷。累功至武显郎。绍兴元年春,金人趋和尚原,又攻箭筈关,政引兵大破之,斩千户一、酋长二。迁右武大夫。十月,金兵大集,号十万,自宝鸡列栅至原下。吴玠与相持累日,以政统领将兵迎敌,日数十合,士卒无不一当百。复出奇兵断其粮道,敌少却,遮击之,获万户及首领三百余人、甲士八百六十人。拜恭州刺史。时有嫉政者,以母妻尚留北境,不宜属以兵权,玠不听,政益感奋。二年,金合步骑数千栅鱼龙川口,政帅精兵劫破之。升陇州团练使,移知方山原,军储刍谷在其中。三月,金大军来攻,城且下,政击败之。选知凤州。三年,金攻饶风关,政从玠战关下,凡六日。改明州观察使。四年,撒离喝裒精兵十万,欲道仙人关入蜀,至上奢田。玠筑垒于关外,政曰:“此地为蜀厄塞,当坚守,时出奇击之。”玠用其言。金人变态多端,政随机应之,连日百余战。敌帅督战益急,政命卒以神臂弓射之;又选甲士千余出山谷,断其兵,使不得进退;又出敌不意,夜斫其营。敌遂遁去,追至河池而还。授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环庆路经略安抚使。五年,金人攻淮,玠命政帅师乘机牵制,至秦州,一战而拔,抚定居民,秋毫无犯。改经略安抚泾原兼帅环庆、利路。三镇事丛集,剖决无滞。母留敌境,间遣人省视之,母惟勉以忠义。九年春,和议成,始得迎母及兄弟归。乞祠以便养,不许。诏封其母感义郡夫人,以政为熙河兰巩路经略安抚使、知熙州,进武康军承宣使。十年,徙利州,又徙兴元。会金人渝盟,政建迎敌之策,兼川、陕宣抚副使司都统制。政偕统制杨从义劫金人于凤翔府城南砦,败之,获战马数百。母卒,起复,遂帅师趣宝鸡渭水上,以拒敌冲,凡大战七,斩获甚多。川、陕宣抚副使胡世将奏:“凤翔之捷,政奋不顾身,功效显著。”拜武当军节度使。十一年秋,金将胡盏、习不祝合军五万来攻,政与吴璘、郭浩会于仙人原。世将授以攻取之策,政出和尚原,浩出商州以为援,璘驻秦州。政引兵夜入陇州界,遂趋吴山,与金人对垒,又败金万户通检于宝鸡。时通检居渭北,政欲攻拔其城,通检将精甲万众出,政帅勇士鏖战,遣裨将突出阵后,登山执帜。金军见之,大呼曰:“伏发矣!”乃惊溃。政乘胜掩杀,通检走至城门而桥已绝,遂擒之。和议成,帝召政还,军民诣部使者借留。及入见,条奏详明,帝善之。十三年,还镇,加检校少保,赐田五十顷。十四年,分利州为东西两路,政屯兴元府。久之,拜太尉。二十七年,卒,年六十。赠开府仪同三司,谥襄毅。政守汉中十八年,六堰久坏,失灌溉之利,政为修复。汉江水决为害,政筑长堤捍之。凡利于民者不敢以军旅废。休兵十余年,未尝升迁将士,上下安之。政故为吴璘裨将,及与璘分道建帅,执门下之礼益恭,世颇贤之。

 

李显忠

李显忠(1109—1177),南宋将领。初名世辅,后赐名显忠。李永奇之子。李中言之孙。自唐来世袭苏尾九族巡检。年十七,随父出战金人,补承信郎,充队将,转武翼郎,充副将。金人陷延安,授其父子以官,欲寻机执金帅兀术归宋,未果。继授承宣使,知同州。计执金帅撒里曷,因遭金兵追击,事败,全家二百余口遇害。宋绍兴九年(1139)二月,出奔夏国,借兵二十万,击擒撒里曷,取陕西五路归于夏。领兵除夏患“青面夜叉”。继拜延安招抚使,统兵二十万取陕西,至延安,归宋,赐名显忠。完颜宗弼进攻河南,他以招抚司前军都统制,数败金兵,加保信军节度使、浙东副总管。因向朝廷奏恢复之策,忤秦桧意,又遭金使谗陷,被降官奉祠,居台州。绍兴二十九年(1159),以金朝渝盟,受命以本部捍御,获采石之捷,尽复淮西州郡,以功授淮西制置使,京畿等处招讨使,擢太尉、宁国军节度使、主管侍卫马军司公事。兼权池州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节制军马。隆兴元年(1163),兼淮西招讨使。暗结金统军萧琦为内应,取河东。以萧琦背约,败之。复灵璧、虹县、宿州,授殿前都指挥使。因副使邵宏渊忌功不协,多方掣肘,兵败,责受果州团练使,潭州安置,后移抚州。乾道元年(1165),还会稽,复防御使、观察使、浙东副总管,拜威武军节度使、左金吾卫上将军,复太尉。淳熙四年(1177)七月卒,谥忠襄。

 

刘锜

刘锜(1098年-1162年)徽宗宣和年间(1119~1125年),刘锜由高俅推荐入朝,担任阁门祗后。宋高宗继位后,特授他阁门宣赞舍人,知岷州,为陇右都护,成为专门对西夏作战主力部队的一名指挥官。由于他作战勇敢,夏人畏之如虎,就连夏国境内的妇女儿童都知道他的威名。据史载,“夏人儿啼,辄怖之曰:‘刘都护来!’”小娃娃就立马不敢再哭了。当张浚代表朝廷宣抚陕西时,看到刘锜是个奇才,任命他担任泾原经略使兼知谓州(今甘肃平凉)。

出身将门,少时从军征战。南宋初,为泾原经略使。建炎四年(1130),率泾刘锜原军参加富平(今属陕西)战役。富平之战失利后,他率部退驻德顺军。不久金兵攻打谓州,部将李彦琦降金,谓州失守。为此,刘锜被降职为知锦州兼延边安抚。后召回临安府(今浙江杭州),任权提举宿卫亲军。十年,任为东京(今河南开封)副留守。他率八字军等近两万人及全军家属沿水路北上,到顺昌府(今安徽阜阳),得悉金朝已毁约重占东京。他和知府决定守城御敌。金统帅完颜宗弼以大军进攻,刘锜大败金军。十一年,奉调增援淮南,与王德、杨沂中等军在庐州(今安徽合肥)东南的拓皋镇大破金军。宋廷决心求和,诸军都奉命撤退。以后,刘锜曾任知荆南府(今湖北江陵),在江陵兴修水利。三十一年,金又侵宋,宋任刘锜为江、淮、制置使,节制诸路军马,驻扬州,直接指挥淮东军事,扶病率军与金军相持。

 

曲端

曲端(1090~1131),字正甫,一字师尹,镇戎军(今宁夏固原)人。父亲曲涣,任左班殿直,战死。3岁以父荫而授三班借职。曲端自幼聪明好学,喜欢文史,热心于兵略。高宗建炎初,渭州经略使席贡用为统制,屯泾州。多次击败金兵。二年(一一二八),知延安府。三年,迁康州防御使、泾原路经略安抚使,并由川陕京西诸路安抚使张浚拜为威武大将军,宣抚处置使司都统制、知渭州,统率西军。后因不同意张浚的布阵,和张浚互以人头为赌注。张浚一气之下,将他贬为团练副使。富平之战,宋军溃败。张浚兵败后,接受吴玠的密谋,诬以谋反,并将曲端交由他的部下康随审问。绍兴元年因酷刑(关在铁笼之中,锁上手脚,灌入烧酒,用烈火烤炙致死)死于恭州狱中。年仅41岁。事见《三朝北盟会编》卷一四七引《林泉野记》,《宋史》卷三六九有传。曲端是南宋初年名将,曾多次击败金国大将完颜娄室。金将撒离喝与曲端对阵时,见其军容严整,竟吓得放声大哭,被金人讥为“啼哭君”。曲端威震敌胆、屡破强敌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军令严明,执法如山。他任泾原路都统制时,有一叔父在其麾下任偏将,因玩忽职守而打了个败仗。曲端毫不留情地将其依法处斩,然后又跪于叔父遗体前哭祭,并亲自写了祭文,诵道:“呜呼哀哉!按军法斩杀副将的,是泾原统制;依人情祭奠叔父的,是侄儿曲端。伏惟尚飨!”

 

曹成

曹成,汝南贼寇,与其弟曹亮于两淮间兴兵作乱,手下拥有杨再兴、何元庆等猛将。后被岳飞、韩世忠征剿,曹成、曹亮归降韩世忠,杨再兴、何元庆归降岳飞。

 

马扩

马扩(?—1151)南宋武将、抗金义军首领。字子充,狄道(今甘肃临洮)人。宣和末,随父马政奔走宋、辽、金之间,促成宋金“海上之盟”。后力主抗金。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真定府时,他参加西山和尚洞义军抗金,曾被俘。建炎二年(1128年)入五马山寨(今河北赞皇境内),被举为河东、河北各路义军的首领。延请信王赵榛(一说是燕人赵恭昌充)入山,以抗金相号召,从者10余万。曾向南宋求援,未果。金兵陷寨后还扬州。后出仕南宋,历职沿海制置使等要职。秦桧当政后罢去。

 

隗顺

隗顺,生卒年不详,南宋首都临安的狱卒,因掩藏民族英雄岳飞的遗骨而闻名于世。南宋高宗绍兴年间,也就是民族英雄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遇害的那一年,隗顺正好在监狱当狱座,也就是狱卒,他为人忠义,对岳飞一向仰慕,在岳飞无辜被害后,他冒着生命危险将遗体连夜背出城外,偷埋在九曲丛祠旁。为了日后辩识,隗顺又把岳飞身上佩带过的玉环系在其遗体腰下,还在坟前栽了两棵桔树。20年后,即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孝宗赵慎为顺应民意,特降旨为岳飞澄冤昭雪,并以500贯白银的高价征寻岳飞的遗体。隗顺的儿子把其父藏尸的真相告知官府,岳飞的遗骨才得以迁葬杭州西子湖畔栖霞岭,让后世之人络绎不绝地于墓前凭吊。要不是隗顺,我们今天凭吊的恐怕就不是民族英雄的真正遗体了。

我要转播>>

 

赵密

赵密字微叔,太原清源人。政和四年,用材武试崇政殿,授河北队将,戍燕。高宗以大元帅开府,檄统先锋援京师。

建炎元年,从张俊讨任城寇李昱,俊轻骑先行,遇伏,密奔射毙数人,乃脱。擢阁门祗候。俊置靖胜军,以密统之。平贼董青、越万、徐明等,累功转武节郎、左军统领。金兵陷扬州,士民随乘舆渡江,众数万,密露立水滨,麾舟济之。苗傅之变,破赤心军于临平。金人犯明州,俊遣密及杨沂中与殊死战,败之,进武功大夫,升统制。绍兴元年,李成、驰进扰江、淮,俊复遣密大破之,成、进皆北遁。赐金带,转亲卫大夫、康州刺史,总管泾原马步军。平张莽荡,寻诏入卫。十年,金犯亳、宿,从俊营合肥,出西路。时水潦暴涨,涉六昼夜始达宿,与敌遇,败之。明年,敌分兵犯滁、濠,密进击之,且命张守忠以五百骑出全椒县,伏篁竹间,敌疑,宵遁。密乃引兵出六丈河,断其归路,又败之。进中卫、协忠大夫,和州团练、防御使。寻拜宣州观察使,为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主管侍卫步军。海寇朱明暴横,密授张守忠方略曰:“海与陆异,穷之则日月相持,非策之善,要在拊定之耳。”守忠用其计,明降。进定江军承宣使、崇信军节度使,以年劳转太尉,拜开府仪同三司。明年,领殿前都指挥使,献本军酒方十六所,积钱十万缗、银五万两助军用,诏奖之。上疏告老,以万寿观使奉朝请。隆兴二年,进少保致仕。俄报金复犯淮,诏密再为殿前都指挥使。初,敌声言航海,朝论选从官视舟师,彻禁旅防守,密不为动,迄如所料。和议成,罢为醴泉使。乾道元年九月,致仕。卒,年七十一。赠少傅。

 

刘子羽

刘子羽(1096-1146),字彦修,建州崇安五夫里府前村人

靖康初,金帅斡离不尽取燕山州县(今北京西南),劫掠相、婺二州(今河北临漳、诸叔),进攻黎阳(今浚县东南)。宋守军闻风丧胆,金兵长驱直入。刘子羽调守真定(今河北正定)。是年冬,金兵来犯,刘子羽坚守数月,击退金兵,遂以军功升朝请大夫。宋钦宗以他忠勇可嘉,调汴河(今河南荥阳西南孛河)上游,扼制金兵南侵。金人乘真定调防,直陷京师。刘子羽父亲刘韐死于靖康之难,他扶柩归葬家乡,誓与金兵不共戴天。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刘子羽任直秘阁修撰兼知池州(今贵州)。他上书言事:“论天下兵势,当以秦陇(陕西、甘肃)为本。”改集英殿修撰知秦州。未到任,又改任行在建康御营使司参赞军事兼枢密机宜文字职。当时,推举张邦昌僭位的都巡检范琼拥兵自重,威胁朝廷,经张浚会同刘子羽共同计议,施计剪除范琼,改编所部。张浚任川陕宣抚制置使时,以刘子羽智勇双全,请他参议军事,命他到秦州总制五路兵马,建立兵将法规,军威大振。刘子羽统制所部,接连收复延安、晋宁、麟府以及鹿坊、巩县等州县失地,因军功卓著,晋升为徽猷阁待制。建炎四年,金兵南侵。张浚拟调五路大军40多万人马与金兵决战。刘子羽却以宋军联合作战困难,坚主屯兵据守为上策。张浚坚持己见,分道出同、鹿二州,驱兵南下,行至富平(甘肃庆阳西南),两路宋军相遇,兵将互不协调。金兵乘机攻城略地,宣抚司退保兴州(今宁夏银川),民心涣散,有人主张退守夔州(今重庆奉节、巫溪一带),刘子羽衡量得失,力主坚壁固守,待机而动。张浚同意,刘子羽受命复至秦州,招集散兵十数万,派吴玠扼守大散关及和尚原,吴师古屯兵熙河(今甘肃临洮),孙渥、贾世方据守阶、成、凤三州,以堵截金兵来路。金兵遂不敢来犯。当时因连年战乱,汉中饥荒,刘子羽请调汉中。到任后他“开关通商输粟,揖睦邻援,饬兵练卒,扼险待敌”,深得军民拥戴。绍兴元年(1131年),金兵侵犯大散关。刘子羽率宋军三百,于潭毒山设防,死守三泉。金兵久攻不下,只得退师。随后,金将撒离喝移师攻打凤翔,但由于刘子羽早就部署坚壁清野,金兵面对空城,一无所获。金将撒离喝不甘撤军,又派使者10人向刘子羽劝降,被斩掉9个。刘子羽的抗金决心矢志不移,他联合吴玠,用游击战术对付金兵,金兵疲于奔命,只得下令撤军。宋兵追杀,金兵死伤无数,接连收复金、均、房三州。刘子羽镇守元府,奸臣朱胜非向宋帝进谗,诬告张浚统军失误,张师遂遭贬谪,刘子羽也降职到白州(今南京),后经吴玠及众官员保举,刘子羽提举江州(今江西九江)太平观,复任徽猷阁待制,改知福建泉州。当时泉州是对海外贸易的一个重要港口,政务繁重,刘子羽为政清廉,重视民风教化,致力兴学,把以前荒废的旧学馆修葺一新,“彻而新立,堂宇规模,略效太学,至今为闽中之观”。绍兴十一年,刘子羽为沿江安抚使、镇江知府。此时,金人毁约,扬言兴师南侵。他团结军民,致力抗金,坚壁清野,将淮东百姓迁居京口,军民杂处,秋毫无犯,边境安定。当时,金主派人沿江南下议和,大船上打出“江南抚谕”的旗帜,刘子羽对金使这种侮辱性的做法异常气愤,派兵把大旗拔掉,出镇江境后才允许还旗。此举招致投降派忌恨,先诏复他的待制职,后又罢官。刘子羽遂奉祠归里,时年45岁。

 

刘韐

刘韐(一○六七~一一二七),字仲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哲宗元祐九年(一○九四)进士。调丰城尉、陇城令。迁陕西转运使,擢集贤殿修撰。徽宗宣和初,提举崇福宫,起知越州。四年(一一二二),召为河北、河东宣抚参谋官。五年,知建州,改福州。寻知荆南。复守真定。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充河北、河东宣抚副使,继除京城四壁守御使。京城不守,遣使金营,金人欲用之,不屈,於靖康二年自缢死,年六十一。高宗建炎初赠资政殿大学士,谥忠显。事见《宋名臣言行录续集》卷三,《宋史》卷四四六有传。

他在皇城任职时,守郡延路(今陕北地区)军事统帅刘法,与西夏入侵军队作战,不幸殉难。西夏军队得意不已,转向进逼甘肃,朝廷选将刻不容缓,刘韐已有知名度,就被选为出使延安代理帅职。到了延安,他着手探听西夏军队的兵力部署,进攻路线,研究对策。他决定避开敌军的前头精锐部队,制定出奇制胜的战略计划。他的进击方法弄得对方无所适从,各路部队被刘韐打得抱头鼠窜,只得向宋朝俯首称臣,答应定期向宋朝纳贡。刘韐知道西夏有诈,做好了充分准备。果然不出所料,西夏又伺机进攻,可是,他们的诈计被刘韐识破,碰得头破血流,西夏从此被慑服。这是宋朝著名的一次保卫战,宋朝暂得安宁。刘韐边境保卫战有功,升为徽献阁待制。谁知,蔡京再次入朝当宰相,刘韐一气之下,请准奉词崇福宫,获准后,离京同任越州(今浙江绍兴)知府。

 

吴拱

吴拱(?—1176),吴玠长子。早年随父从军。南宋重要将领之一。

绍兴九年六月,吴玠死后,吴拱仍在右护军从军,“绍兴和议”前夕,吴拱为右武郎、泾原路兵马都监,已是中级武官,后任右护军后部(右护军下分部,相当于其他护军下的军)军官。绍兴十七年,右护军改制为“兴州御前诸军”后,吴拱任后部同统制、阶?成?西和?凤州都钤辖兼成州知州。绍兴二十九年,吴拱升任枢密院副都承旨,后任利州西路驻札御前中军都统制、阶?成?西和?凤州副都总管兼成州知州。

绍兴三十一年三月,当金准备侵宋时,吴拱以利州西路御前中军都统制率军三千,东戍襄阳,改任襄阳知府,从此脱离西部防线。吴拱后升任鄂州驻札御前诸军都统制,成为南宋中部防线的主要军事统帅,又兼任湖北、京西制置使,与镇江府御前诸军都统制兼淮东制置使成闵、建康府御前诸军都统制兼淮西制置使李显忠,并称为三大帅,吴拱的地位已近似于“绍兴和议”前的岳飞。同年十二月,金军以水军进攻茨湖(今老河口市西北汉水南岸),吴拱部将史俊涉水登上金军船只杀敌,金军船队惊慌失措,其余宋军乘势进攻,金军战败退走。茨湖之战后被列入“中兴十三处战功”之一。吴拱所部在忠义军的配合下又攻占邓州,继又派兵攻克汝州。绍兴三十二年二月,吴拱更进屯南阳,又派部将协助赵樽固守新占领的蔡州(今汝南),击败企图重占蔡州的金军。金军继续大举围攻蔡州时,吴拱又派部将王宣率步骑1.3万往援,于确山(今属河南省)击败南下的金军,赵樽得以乘机撤出蔡州南归,王宣也率部归襄阳。继成闵、李显忠之后,同年六月,以赏茨湖之功的名义,“鄂州驻札御前诸军都统制、充湖北京西制置使、京西北路招讨使吴拱为安远军承宣使、主管侍卫步军司公事”,“时复与北人议和,故三招讨并除管军而结局”,情形有些类似于“绍兴和议”前撤消韩世忠、张俊、岳飞三宣抚使司,所不同的是并未收他们的兵权。乾道五年(1167),吴拱任利州路安抚使、兴元府知府、驻札御前诸军都统制,在任期间兴修水利,“尽修六堰,浚大小渠六十五里,凡溉南郑、褒城田二十三万三千亩有奇。诏奖谕(吴)拱”。后建节,领武康军节度使。淳熙二年(1175)免职授宫观闲差,次年出任侍卫马军都指挥使,不久去世,谥襄烈。

 

成闵

成闵(1094-1174),字居仁,邢州人。靖康初,刘韐为真定帅,募勇士捍金兵,闵在麾下。高宗即位,闵领数百骑至扬州。会上南渡,韩世忠追苗傅及袭兀术、讨范汝为,闵皆在戎行,又以力战却敌,积功至武功大夫、忠州刺史。从世忠入见,世忠指闵曰:“臣在南京,自谓天下当先,使当时见此人,亦避一头矣。”上嘉叹劳勉。旋以取海州功,擢磁州团练使。召见,赐袍带、锦帛,加赠玉束带。时方与金盟,世忠罢兵,入为枢密使,诏进闵棣州防御使、殿前游奕军统制,历迁保宁军承宣使。绍兴二十四年,拜庆远军节度使。寻丁母忧,诏起复,赠其母郑国夫人。金主亮将败盟,诏闵提禁旅三万镇武昌,命湖北守、漕创砦屋三万间以待之,发折帛米钱茶引共百四十余万缗、义仓和粜米六十三万石备军用,仍赐金器、剑甲临遣之。闵至鄂,未几,进屯应城县。八月,除湖北、京西制置使,节制两路军马。九月,兼京西、河北招讨使。十一月,诏回援淮西。闵喜于得归,冒雨兼程趋建康,士卒多道死,朝廷所给犒师物奄归己,不及士卒。士卒有怨言,闵斩之。未几,除淮东制置使,驻镇江。既而言者论诸军皆聚镇江,恐敌出不意捣上流,于是诏闵发鄂州张成、华旺军回驻鄂。亮死,闵引兵渡江趋扬州。及金人自盱眙渡淮北去,闵列兵南岸,军士喏声相闻。金人笑之曰:“寄声成太尉,有勤护送。”时虏气已夺,日虞王师之至,委弃戈甲、粟米山积,诸军多仰以给。惟闵军多浙人,素不食粟,死者甚众。闵至泗州,奏已克复淮东。寻入朝,凡侍从、卿监、阁门、内侍,皆有赂遗。左正言刘度劾之,犹超拜太尉,主管殿前司公事。寻复为御史论列,罢太尉,婺州居住,夺庆远节。乾道初,听自便,归湖州;寻诏复节,都统镇江诸军。九年,请词,致仕,治园第于平江。淳熙元年卒,年八十一。赠开府仪同三司。子十一人。

 

王重阳

王重阳(1112年—1170年),原名中孚,字允卿,又名世雄,字德威,入道后改王重阳名喆,字知明,道号重阳子,故称王重阳。北宋末京兆咸阳(今陕西咸阳)大魏村人。

中国宋代道士。出生于庶族地主家庭。幼好读书,后入府学,中进士,系京兆学籍。金天眷元年(1138),应武略,中甲科,遂易名世雄。年47,深感“天遣文武之进两无成焉”,愤然辞职,慨然入道,隐栖山林。金正隆四年(1159),弃家外游,自称于甘河镇遇异人授以内炼真诀,悟道出家。金大定元年(1161),在南时村挖穴墓,取名“活死人墓”,又号“行菆”,自居其中,潜心修持2年。三年,功成丹圆,迁居刘蒋村。七年,独自乞食,东出潼关,前往山东布教,建立全真道。其善于随机施教,尤长于以诗词歌曲劝诱士人,以神奇诡异惊世骇俗。在山东宁海等地宣讲教法。同时,先后收马钰、孙不二、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郝大通、王处一为弟子,遂后建立全真教团。收弟子7人,后世称全真教七真人。十年携弟子马钰、谭处端、刘处玄、邱处机4人返归关中,卒于开封途中。葬于终南刘蒋村故庵(今陕西户县祖庵镇)。

 

王贵

王贵,相州汤阴人,从岳飞起兵。建炎四年(1130)战宜兴,败郭吉;绍兴元年(1131)随岳飞平定虔州盗贼;绍兴二年(1132)随岳飞进军郴州、桂阳监讨曹成;绍兴三年(1133)在袁州击败高聚、张成,杀获甚众。绍兴四年(1134)从岳飞战汉上,收复襄阳、邓州;绍兴六年(1136)率兵收复伪齐卢氏县、唐州、直逼蔡州。绍兴十年(1140)从岳飞北伐,克复郑州、西京洛阳,在顺昌大败金兀术。累官承宣使,提举岳家军一行事务,中军统制。绍兴十一年(1141年)岳家军归隶枢密院,任鄂州御前诸军都统制。绍兴十二年(1142)引疾辞职,改侍卫步军副都指挥使、福建路副总管等闲职。

岳家军高级将领中,张宪以忠义著称,最早从岳飞征战,深得岳飞信任,是岳家军的中坚,成为朝廷猜忌的主要对象。岳云为岳飞之子,曾任岳家军书写机宜文字,掌握军事机密,也成为朝廷打击对象。秦桧、张俊密诱因犯军律险些被岳飞斩首的主要将领王贵背叛岳家军,遭到王贵抵制,后张俊求得王贵隐私相威胁,王贵才对秦桧等打击岳家军保持沉默。

 

董先

河南洛阳人,建炎中从京西制置使翟兴抗金,权任商虢镇抚使,后伪降刘豫,旋归南宋。绍兴三年(1133)因李成南侵失镇,诏隶岳飞军,任踏白军统制。绍兴四年(1134)攻京西,克邓州;绍兴六年(1136)与王贵取卢氏县,战唐州、蔡州,皆大捷。绍兴十年(1140)随岳飞北伐,从牛皋、傅选等战汉上,以功除正任承宣使;与王贵、岳云战颍昌,再克金兵。绍兴十一年(1141)宣抚司罢,先后任鄂州御前诸军统制、侍卫亲军步军统制等职,绍兴二十六年(1156)卒。

 

牛皋

牛皋(gāo)(1087—1147)字伯远,汝州鲁山人(今属河南鲁山县熊背乡石碑沟村人)。南宋初年聚集人民抗金。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牛皋加入岳家军、长胜军。牛皋使用双锏,乃金所制。后隶归岳飞,为其推重,对金作战中屡立战功。曾参加镇压杨幺起义。岳飞被害后,因始终反对宋金议和,被秦桧害死。

牛皋是南宋将领,出身射世,精练武功。他一生戎马生涯,出生入死,战功卓著,被誉为抗金名将,深受岳飞的器重和人民的爱戴,后被秦桧使人毒死。1129年,金兵入侵中原,牛皋聚众抗击有功,被提拔为中军统领和荥州刺史。后牛皋在抗击金兵中屡立战功,受到朝廷重视。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牛皋加入岳家军。牛皋年长于岳飞加之战功卓著,颇得岳飞敬重。在以后的抗击金兵中立下汗马功劳,被提为岳家军副统帅。岳飞遇难后,秦桧为斩草除根,与绍兴十七年(公元1147年),密令都统制田师中在任和县(今杭州)以宴请各路大将为名,以毒酒害死牛皋,牛皋死前悲愤地说:“恨南北通和,不能以马革裹尸!”次日卒,埋在杭州西湖栖露岭北的剑门关畔,墓前立碑一通,其碑文为“宋辅文候牛皋之墓”(黄龙洞景区内,四周青竹环绕,十分幽静)。牛皋的遗牛皋墓骨虽埋在杭州,而故乡人民为纪念这位民族英雄,在鲁山城东关(今八车队院内)建造了一座牛皋祠堂,院内有牛皋的洗马井(现尚存);牛皋的后裔在熊背乡石碑沟建造了牛皋的“衣冠冢”,以示后人祭奠和纪念。

 

张宪

张宪南宋抗金名将,系岳飞部属,今四川省阆中市江南镇阆南桥村张家花园人。生当北宋王朝国都残破,二帝蒙尘,高宗南渡,偏安一隅的时候。张宪从小受其父张所的影响,习文练武,六艺精熟。少怀报国之志,弱冠从军在岳飞麾下,飞倚为右臂。每有攻战,张宪总是率部先行,骁勇绝伦,冠于三军。曾大破曹成、郝政,平定湖北荆襄一带的叛乱。又从金人手中收复了河南隋县、邓州,以功授副都统制。

1140年(绍兴十年),金人背盟入侵。是年六月,岳飞在京西大败金兵,派张宪率领所部,进击金韩常于颍昌。官兵们勇气百倍,猛打猛冲,收复了淮宁府,然后荡平陈州之敌,连战皆捷。七月,岳飞大军驻扎颍昌,命令各路统兵将官,抓住有利时机,整饬营伍,分路出击。攻势无比锐利。金兀术非常恐慌,急急忙忙收集余众13万余人,进犯临颍,妄想孤注一掷,以求一逞。不期杨再兴以300余骑与金兀术猝然相遇在小商桥地区,宋军以一当十,拼死与战,终因寡不敌众而全部阵亡,杨再兴亦以身殉国。正当金兀术趾高气扬、庆辛胜利之时,张宪率军赶到。金兵见张宪增援,闻风丧胆,8000精锐之师被张宪一鼓破之。同时,张宪的部将徐庆、李山又在临颍东北部歼敌6000,获马百匹,追击15里。金兀术在茫茫夜色的淹护下,仓惶逃走。岳飞大军乖胜挺进朱仙镇,去故都开封只有40多里,中原人民为之大振,纷纷响应。就在这关键时刻,好利诬罔之徒、卖国贼秦桧,为了迎合高宗赵构深恐丧失权位不愿二帝返国的私心,又屈从于金“必杀飞,始可和的要挟,竟与张俊相勾结,密谋陷害岳飞,连发12道金牌,诏飞班师,饬飞还朝,罢飞兵权,并逮捕岳飞父子与张宪入大理寺临狱。

秦桧、张俊秘密收买岳飞部将中曾因过失受过岳飞惩处的王俊等人,利诱威逼其诬告岳飞谋反,诡称岳云写信与张宪,叫张宪向朝廷假报金人入寇,请朝廷仍派岳飞统兵,以夺回兵权。这些罪状没有任何根据。他们便对张宪严刑拷打,妄想追使张宪根据他们编造的谎言自诬,作为杀害岳飞父子的证据。张宪备受酷刑,体无完肤,始终不屈。张俊最后只好自己动手,编造供词,以告秦桧,将张宪械囚至杭州大理寺,与岳飞父子对质。万俟禼,罗汝缉诬岳飞写给张宪等人的谋反信,已被张宪等焚毁灭证,遂绞杀岳飞。张宪与岳云一同斩首弃市。忠心耿耿为宋王朝奋搏一生的张宪,就这样含冤而死。

 

魏胜

(1120~1164)中国南宋勇将。字彦威,北宋京东东路淮阳军(治今江苏邳州市南)宿迁县人。出身农家,早年曾为弓箭手。胆略过人,骁勇善战。绍兴三十一年(1161)七月,聚众300人起义抗金,攻克涟水(今江苏淮安市涟水县),智取海州(今江苏连云港西南),乘势收复附近诸县,自以知州兼都统制的名义,招募义勇,整训队伍,声势大震。八月,金军围困沂州(今山东临沂)苍山义军,魏胜率军往救,至苍山脚下遇伏,单骑掩护部队上山,被500金骑包围。他驰突四击,战马中箭,步战突围,与部众会合。遂又回师海州,引诱苍山金军撤围来攻,激战中他面部中箭,仍坚持督战打退金军。十月,因攻授知海州兼山东路忠义军都统制。后又在海州屡败金军,威名日盛。隆兴二年(1164)八月,改知楚州(今江苏淮安)。十一月,金军偷袭清河口,魏胜孤军无援,苦战竟日,中箭身亡。南宋宿迁连云港

 

岳飞(1103-1142)字鹏举,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南宋中兴四将(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之一。被誉为宋、辽、金、西夏时期最为杰出的军事统帅。汉族。北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菜园镇程岗村)人。

岳飞南宋军事家,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抗金名将。岳飞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其精忠报国的精神深受中国各族人民的敬佩。其在出师北伐、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下写的千古绝唱《满江红》,至今仍是令人士气振奋的佳作。其率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人们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名句,表示对“岳家军”的最高赞誉。

绍兴十一年(1142)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于临安大理寺狱中。1162年,宋孝宗时诏复官,谥武穆,宁宗时追封为鄂王,改谥忠武,有《岳武穆集》传世。

 

熊安上

熊安上(1086?~1127?),字仲礼,建州建阳(今属福建省)人。北宋徽宗赵佶大观三年(1109)己丑科武举第一人。

熊安上荣登榜首之时,其家族中的叔侄兄弟亦同登文武之科,一度成为朝廷盛事,徽宗赵佶龙颜大喜,欣然命笔赐诗:“晋室安元齐奏捷,虞廷元恺并登庸。”宣和七年(1125)十二月,金国聚全国之力,大举兴兵南下。先后攻克了檀州、蓟州(今北京一带)、朔州、武州、代州、忻州,于年底兵进信德军(今河北邢台)。这时,已从军16年的熊安上,因在以往的战斗中表现出色,已累官升迁为信德军兵马钤辖,权通判军州事,负责协助帅臣总辖本路军马。面对民族危难,熊安上镇定自若,抱定了为国尽忠,血溅沙场的信念,积极整修军械,散家财招募敢死之士,并将全城百姓组织起来,帮助部队守城。

他不断派出小股士兵主动出击,袭扰金兵的粮草运输,尽最大努力减轻开封城的压力。与金兵交战,熊安上跃马挥刀,往来突奔,以身先士卒之举激励士兵奋勇杀敌,最后壮烈牺牲。

建炎元年(1127),南宋王朝为表彰在国难之时慷慨赴义的熊安上,也为号召当世之人投身抗金大业,收复河山,报效朝廷,特追赠武举出身的熊安上为武义郎(从七品)。到了清代,著名学者陆心源将熊安上的事迹收入《宋史翼?忠义传》,亦在褒扬与推崇他的为国尽忠之举。

 

许贯忠

许贯忠,大名府人,一等一的高人。他兵法、武艺、谋略样样精通,琴棋书画无所不晓,精通契丹、女真、党项、吐蕃、蒙古各国语文,端的是文武全才。最难得的是深晓天下地理,曾遍游名山大川,卢俊义、燕青都称他“活地图”。政和年间,似曾应举,得了个什么武状元之名。

 

仇悆

仇悆(?---1134),字泰然,宋代抗金官吏,青州益都(今青州)人。1109年(北宋大观三年)进士.初任邓城县(今湖北襄阳北)令。

后调任武陟县(今属河南)令,时金兵南侵,官军数十万过境,主将纵士兵抢掠.他与军队交涉,保证军需供应,但不得让军队骚扰百姓.不久,他押送军饷到涿县(今属河北),正值军队溃退,丢掉大批军粮,他指挥民工抢救,不使资敌。后调高密,处理讼案,剖决如流,并严惩贪赃枉法的猾吏杨盖,民众悦服.调走时,县民万余挽留,把他拥回县衙,并轮流看护,不让他离去,他从便门出走;刚到密州衙署,忽数千人拥入,把他夺回高密,后任沿海制置使,又以淮西宣抚使知庐州(治今安徽合肥)。1122年(宣和四年)降金的刘豫之子刘麟会同金兵南侵,宣抚司统制张琦派武土数千持刀威胁他,要他一同南逃.他说:“你们不负责保卫国土,我当以死殉国。敌人还没来,就仓皇逃走,老百姓依靠谁来保护?”他神色镇定,人心遂安。金兵临近,他向宣抚司求援,并派儿子向朝廷告急,都没有求来援兵;朝廷还声言要放弃两淮,走保江南。他把危急形势告示州民,读者流涕,纷纷自告奋勇,保卫家乡。恰好一群官军败兵因主将战死,退到庐州,他把散兵收容起来,加以慰劳、整编,并招募庐州、寿州(治今安徽寿春)民兵2000人,出奇兵攻击寿春城,金兵大败,退回淮北。后来刘麟又增兵来攻,再次被他击退。

后金兵围困濠州(治今安徽风阳东),十几天未攻下。因天冷,马多冻死,于是集中兵力进攻淮东。当时枢密使张浚到金陵(今南京)视察,他献计说:“金重兵在淮东,既疲乏,又缺粮,若以精兵两万,一支从寿阳,一支从汉上,直指汴京,敌人当不战而退,再以大军尾追,胜利可望。”并指出:“若一日纵敌,数世之患,原无失时之悔。”张浚没有采纳这个建议。刘麟又率军到合肥,声称兀术的大军作他的后殿,淮东淮西,人心惶恐,不知所措。邻郡官吏纷纷焚烧粮草,弃城逃跑。枢密使张浚下令,让他相机撤退,他回答说:“残破之余,兵食不给,诚不能支敌。然帅臣任一路之责,誓当死守,今若委城,使金人有淮西,治兵舰于巢湖,必贻朝廷忧。”这时恰好京西制置使牛皋统兵过境,他请牛皋抵御刘麟。牛皋率2000骑兵冲向敌军,短兵相接。牛皋摘下头盔,大呼:“我是牛皋!曾经四次打败兀术,你们可来决一死战。”敌兵害怕牛皋,争相逃命。事后,他因功加徽猷阁待制。诏回朝廷,军民号泣相送。

后改任浙东宣抚使,知明州(治今浙江明州)。他在明州挫豪强,惩奸猾,开仓救灾。又改任湖南安抚使,知潭州(治今长沙),有政绩,加宝文阁学士,任陕西都转运使。时金人无故提出要归还侵占的疆土,他上书力陈敌人的诡计叵测。时秦桧正力主和议,把他视为异己,削了他的职。不久,金人果然又重新占领了所归还的郡、县。他又以徽猷阁待制再知明州,改知平江府(治今江苏苏州),累官至左朝议大夫,封益都伯。1134年(南宋绍兴四年)病逝。赠左通议大夫。

 

田佑恭

田佑恭(?-1154),字子礼,宋朝思州(今贵州务川县)人。

世袭土著豪长。宋哲宗元符元年(公元1098年),授教练使,加荣州刺史,以功转武节大夫。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晋京入朝,任思州边西巡检,奉诏世官世守思州,建筑思州治,始有印信,升武功大夫、团练观察使。宋徽宗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黄杨洞首冉万花四族侵犯黔州,恭奉命征讨,大获全胜,授成忠郎。五年(公元1115年),率军解梅岭堡之围,以功转忠训郎。继而讨晏州贼,以功转武翼郎。七年(公元1117年),安定播州,以功转武翼大夫。宋徽宗重和元年(公元1118年),朝廷分黔州复建思州,较唐朝思州为大,领务川、邛水,安夷三县,以田佑恭为思州守令,治务川,迁武德大夫。宋徽宗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授沪州兵马钤辖,被召入朝,加忠州团练使,贵州防御大使,“贵州”一词写作行政区法定名称,从此为始。后又差充成都府马都监,驻扎利州(今四川广元)同管两路巡检。王辟进犯蜀,佑恭统兵收之,使四川得以平安。后桑仲、郭希又侵扰四川,恭又统兵破之。迁侍中大夫,华州观察使。南宗高宗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金兵侵犯梁洋,恭奉命参加抵抗。金兵退走,迁通侍大夫,知思州军民事,赐开府仪同三司。十一年(公元1141年),以累功加边郡承宣使,又迁奉宁军承宣使。去世后,赠少师思国公,赐靖州秉公庙。葬于务川归义西山之原。田佑恭为贵州思州田氏十四世。

 

徐衡

徐衡,字季平,又名衡卿。江西乐平(今江西乐平市)塔前乡下徐村人。生于北宋神宗赵顼熙宁八年(1075年),卒于南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是北宋徽宗赵佶崇宁五年(1106年)丙戌科武举廷对第一名,徐衡自幼习文练武。他在北宋徽宗赵佶崇宁二年(1103年)癸未科进士及第时,年仅28岁,正值风华正茂、血气方刚之年。徐衡立志成为文武双全的人才。他不畏人言,毅然进入武学堂,白天研讨兵书战法,早晚练习刀、枪、剑、戟及弓马之术,又利用官家拨调的士卒,反复演练阵法。两年后,也就是崇宁五年(1106年),徐衡以优异的成绩一举夺得武科第一名,成为唐宋以来江西地界的第一位武状元。夺取武状元后,朝廷任命徐衡为右班殿直,负责皇帝的警卫工作。不久,出知晋宁军吴保寨,累擢为江东提刑,掌管地方治安。后又任江东西路廉访使。公元1156年,徐衡卒于家中,终年八十一岁。徐衡不仅政绩突出,阅历丰富,且颇有文采,他著有《杂箸》三十七卷。在清代著名学者陆心源编辑的《宋诗纪事补遗》中,收有其作品。

 

杨友

杨友,字叔端,福建人。生卒年不详。宋徽宗赵佶政和二年(1112年)壬辰科武举及第第一。杨友高中武状元后,于绍兴初年官知钦州。交趾(今越南)与钦州前任官员因盐利问题,常发生磨擦,几至刀兵相见,交趾遂阴谋举兵犯界。杨友到任后,主动遣使与其修好,并设宴款待交趾国使者于天涯亭。当话锋谈及两国边界问题时,杨友据理力争,执枪直立亭口,威风凛凛地问道:“能否亭前激战几个回合?”交趾使者一时语塞,自知理亏。临别,杨友作诗送之。交趾使者十份敬佩杨友的文事武备,赞赏杨状元的为人,遂打消了进兵大宋的企图。当地的老百姓闻知此事,送杨友一绰号“杨铁枪”。杨友官终于廉州知州,因为官有德政,入祀名宦。《宋诗纪事补遗》收录了杨友《别使者》中的两句诗。

 

南渡十将:刘锜、岳飞、李显忠、魏胜、韩世忠、张俊、虞允文、张子盖、张宗颜、吴玠。

 

 

吴  挺(1137~1193),南宋将领。字仲烈。吴璘的儿子。因功臣名将的儿子,荫袭中郎将,并应召赴京,受到宋高宗赵构的接见。高宗向他询问西军军事战略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他的回答皇上十分满意,被破格授予右武郎、浙西都监兼御前祗后。不久,改任利路钤辖,利州东路前军同统制。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国毁盟兴兵,他的父亲吴璘担任宣抚使总领陕西三路大军迎战金军,他自己也独当中军统制要职。他所带领的中军全部打黄色旗帜,人人奋勇杀敌,金军最怕吴家军,往往还没有见到吴挺这支精兵的踪影,大兵们就相互惊呼“黄帜儿至矣!”畏之如虎,往往自我惊扰,不战而溃。吴挺与兄弟部队一起收复秦州,大破治平寨,夺取南市城,陕西战场取得抗金大捷。他很快就升任荣州刺史,熙河经略、安抚使。次年,金军重整旗鼓,再犯陕西,吴挺先后与金军在六盘山、瓦亭、德顺城展开激战,并夺取巩州,再升任郢州防御史。

  宋孝宗继位后,封吴璘为陕西、河南路招讨宣抚使,全面主持陕西军政事务,25岁的吴挺已成长为西线战场的一员统帅,是阻止金军西侵南犯的一支主力部队。他屡建战功,先后被赏加武昌军承宣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熙河路经略安抚使中军统制等职。

  乾道二年(1166年),吴璘病逝,吴挺曾一度给父亲守丧而暂时离开战场。守孝期满后,朝廷重新启用他,被任命为左卫上将军,主管京城禁军侍卫步军的重要差事。淳熙元年(1174年),改任兴州都统、定江军节度使。在任期间,他在宕昌开设互市,大量从西羌换取好马,积极组建一支强大的骑兵,用来专门对付金人的铁骑军。他把辖地驻军统一编制为10个军,选配好主将,严格进行训练,使之成为一支劲旅。他还发动官兵自修堡寨,自造军械,节省军队开支,赈济灾区,为地方救灾出一份力量。他大公无私,将不成文的“折估”制(驻军长官公开侵吞公家钱财的一种旧规)给废除了。鼓励驻军给当地兴修水利,开荒种地,从而大大减轻了地方人民的负担。

  宋光宗四年(1193年)春天,吴挺因病请求回家休养,朝廷批准他以太尉之职退养。同年病逝,享年56岁。赠少师,开府仪同三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