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银行香积寺路支行:叙议散文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18:51:38

 

叙议散文式·样板文

 

用于叙事、记人、写景、状物的文字,一般可统称为“记叙”,或简称为“叙”。用于陈述见解、阐明观点的文字,则是“议论”,简称为“议”。

 

叙议散文式,就是这种散文由叙和议两部分组成,先叙后议。叙议散文式最基本的模式就是一叙一议,很符合“深刻透彻”的要求,虽然简单了点。正因为简单所以易学。是学习其他模式的基础。

 

一叙一议的叙议散文模式,很简单,很规范,但也很普通,很平凡,很一般,甚至也可能很平淡。如果使用,我们还必须谨记,从几个方面吸人眼球,加强视觉冲击力:

 

1、拟题——本来好的散文应该不用议论性的,而是散文化叙事化,含蓄有意蕴,拟题的语言来自于选材,如材料关键点。但是,对于应试作文,我们不能这样“泡碧螺春”,特别考试阅卷的仓促特点反复要求“点题”的重要性。所以写记叙不妨用含有话题作文的“话题”、材料作文的立意(观点)的语句拟题。

 

2、题记——因为议论在后,为防在紧张的阅卷中误判离题,在正文前,用一段简短的语言,点明文章和话题的关系。

 

3、开头——忌讳平淡,应倒叙、突兀;或展示矛盾,或描写景物。尽量一句话或百字开头。

 

4、叙事——心理、细节,有重点

 

5、议论——内容上以小见大,由此及彼;形式上整散结合,委婉动情。

 

 

 

经过变形,可以产生其它模式。比如:

 

一、变议论,使成纯粹的记叙文。

 

1、化议为叙:就是把结尾的观点通过材料中人物的语言(独白、对话)或心理来揭示,这更自然,不是说教,而是潜移默化。

 

2、借排比强化议论:

 

    使更丰厚,更有普遍性更有说服力,向“内容丰富”的要求接近。

 

二、板块组合式,

 

每个板块是一个小的叙议散文式。很符合高考作文发展等级的“材料丰富”的要求,也避免了学生不善于细腻叙事的不足。每件事情只需简笔勾勒一个截面。板块之间可以借助像册、读书、日记的形式联系起来。

 

 

 

一、精炼片段

 

1、兔子的繁殖力很强,一个月一窝,一窝七八个,所以兔子的身价永远也赶不上熊猫——别指望天天能写出佳作,适当地把笔放放,延长思考的时间,或许对写作的提高更有好处。

 

 

 

2、雕塑家在开始雕刻人物头像的时候,眼小鼻大,嘴小耳大,为的是留下修改的余地——写文章也是。千万别迷信灵光一现文不加点的感觉,耐下性子来改改写过的东西,说不定有更多的灵感等着你。学习也如此先厚后薄。

 

 

 

3、有个农民在市场卖菜,有人讥笑他菜价太高,而菜棵又小,他说,小是小点儿,可是没洒农药,没施化肥——不矫情,不做作,自自然然,率真无邪,这样的文章才有高价位。

 

 

 

4、有个长相丑陋的姑娘对镜子自怨自艾:“上帝呀!我该怎么生活呀?”上帝出现在镜子中:“你该抬起头,走出去生活。”——写得不好,也别怕别人看,无论是善意的恶意的批评都该听。想想丑小鸭是怎么变成小天鹅的吧。

 

5、一只海蚌对它身边的同伴说:“我身子里有一颗东西,很痛,它又重又圆,我真苦闷。”它的同伴高傲得意地回答道:“赞美天空,赞美大海,我身子里没有痛苦。我里里外外完整无缺,安然无恙。”这时,正好一只螃蟹走过,他听到了两只海蚌的对话,便对那只里里外外完好无缺的说道:“是的,你的确完整无缺,安然无恙。但你要知道,让你同伴忍受痛苦的是一颗无与伦比的美丽的珍珠。”(《珍珠》纪伯伦)——人类的丰收成果、辉煌业绩、伟大事业,往往要历经磨难,走过痛苦的征程才能取得。

 

6、有一位富翁的儿子决定仿照父亲白手起家的经历独自一人去寻找宝物。他跋山涉水历尽艰辛,最后在热带雨林找到一种树木,这树能释放一种香气,放在水里也不像别的树一样浮在水面而是沉到水底。他心想这一定是价值连城的宝物!他满怀信心地把香木运到市场去卖,可是无人问津,他深感苦恼。当看到隔壁摊位上的木炭总是很快就卖光,最终让他不能坚守自己的判断,改变了想法,决定把香木烧成木炭出卖。第二天,不出所料,已经烧成木炭的香木很快被一抢而空。他高兴的告诉父亲,父亲却老泪纵横:“香木是世界上最珍贵的树木——沉香,只要切下一块磨成粉屑,其价值就超过一车的木炭!”

 

其实,每个人都有一段“沉香”,但往往不懂得珍贵,不能坚守,结果只能舍本逐末,让蝇头小利蒙蔽了自己智慧的双眼。

 

7、一位盲人在马路边迟疑,我紧走几步搀扶他过了人行道。“你上哪儿?我送你去吧。”那天我心情很好。盲人笑了笑:“不麻烦了,你送我一程,可你不能送我一辈子呀!”他轻点木棍,小心翼翼地向前走去。——遇到困境,总是环顾左右、希望别人拉一把的人,可能会较快地逃离暂时的不幸,但人生还有无数的困境在前方等着,他们一旦失去了外界的援助,大多会不能自拔,甚至自甘堕落。人生是个漫长的过程,要靠我们自己一步步走过。没有谁能做你的永远的救星,即使是我们最亲近的父母。

 

1963年,美国原子能研究方面的最高奖——费米奖的得主是年过六旬的著名科学家奥本海默。颁奖仪式上,名流云集,约翰逊总统也来参加这一盛典。当奥本海默走上主席台时候,由于年老体弱,打了个趔趄,约翰逊总统见状,赶忙伸手去扶他。奥本海默推开他的手说:“总统先生,当一个人行将衰老时,你去扶他是没有用的;只有那些年轻人才需要扶持。”——是的,扶老人一把,更多是一个人道德水平的体现;扶年轻人一把,则是一个人胸怀、见识的体现。唯有不断扶持新生力量,这个社会才会吐故纳新!

 

 

 

二、美妙文章

 

1、《访兰》(贾平凹)

 

父亲喜欢兰草,过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一趟,带回些野兰来栽培。几年之间,家里庭院就有了百十余品种,像要做一个兰草园圃似的。方圆十几里的人就都跑来观赏,父亲并不因此而得意,反而倒有几分愠怒。以后又进山去,可不再带回那些野生野长的兰草了。这事很使我奇怪,问它,又不肯说,只是有一次再进山的时候,要我和他一块:“访兰去吧!”

 

我们走了半天,一直到了山的深处。那里有一道瀑布,从几十丈高的山崖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的响声,水沫扬起来,弥漫了半天,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丽的虚幻。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烈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

 

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又动手要挖起一株来,想,父亲会培育这仙品的:以前就这么挖回去,经过一番培栽就养出了各种各样的品类、形状的呢!

 

父亲却把我制止了。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

 

我说:“这里的好!”

 

“怎么个好呢?”

 

我却说不出来。家里的的确比这里的看着好看,这里的却比家里的清爽。“是味儿好像不同吗?”

 

“是的。”

 

“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儿?”

 

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原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一经栽培,便成了玩赏的盆景。”

 

“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更繁更大了呢!”

 

“样子是似乎美了,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却不禁惋惜了: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么空谷僻野,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欣赏它呢?

 

“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人欣赏而生长,却为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的叶纯,开的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灵性。”

 

我再也不敢去挖这些野兰了。欣赏它的这种纯朴,后悔以前为什么喜爱着它而却无形中毁了它呢!

 

父亲拉我坐在潭边,我们的身影就静静地沉在水里;他看着兰,也在看着我,说:“做人也是这样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世,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了品格;低俗的人不会给社会有贡献的。”

 

我深深地记着父亲的话。从那以后,已经是十五年过去了,我一直未敢忘却过。

 

 

 

2、《牵制的绳索》

 

一后生从家里到禅院去,在路上他看到了一件有趣的事,他想以此去考考禅院的老禅师。来到禅院,他与老禅师一边品茶,一边闲扯,冷不防问了一句:“什么是团团转?”

 

“皆因绳未断。”老禅师随口答道。

 

后生听到老禅师这样回答,顿时目瞪口呆。

 

老禅师见状,问道:“什么使你如此惊讶?”

 

“不,老师傅,我惊讶的是,你怎么知道的呀?”后生说,“我今天在来的路上,看到一头牛被绳子穿了鼻子,栓在树上,这头牛想离开这棵树到草地上去吃草,谁知道它转过来转过去,都不得脱身。我以为师傅既然没有看到,肯定答不出来,哪知师傅出口就答对了!”

 

老禅师微微笑着说:“你问的是事,我答的是理,你问的是牛被绳缚而不得脱身,我答的是心被俗务纠缠而不得超脱,一理通百事呀。”

 

后生大悟。

 

因为一根绳子,牛儿失去了草原;因为一根绳子,风筝失去了天空;因为一根绳子,骏马失去了驰骋。因为世界有无尽的精彩,所以我们有着无尽的欲望,当我们被一个个的欲望牵引,我们的眼睛应接不暇地盯着一个局部,我们实际上就被套上了一个绳索。于是,我们享受不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我们不再有“人生得意须尽欢”的快乐。

 

 

 

3、海棠依旧?绿肥红瘦

 

经过一夜的雨疏风骤之后,浓睡不消残酒的李清照询问花事。侍女笑着回答海棠依旧。女词人却叹息道:应是绿肥红瘦啊!

 

李清照感情细腻,对花有着深切的关心与怜惜,因此她才会想到雨疏风骤后的海棠凋零的容颜。而侍女则不然,因此花遭受摧残丝毫没有触动她,甚至不被她觉察。可见,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是有关系的。

 

一般说来,当我们偏受某一物,亲近某一物时,我们会觉得它特别动人、正如邹忌之妻,偏爱邹忌而认为他比齐国之美丽者徐公还要美。这正如古语所言:“情人眼里出西施。”当我们被外物所触动时,它们也便展示出独特的品性。

 

张志和渴求隐逸,而在桃花流水中,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林黛玉在冷雨敲窗之时倍感寄人篱下的凄凉,便觉秋窗之下愁不尽,风雨却还要助凄凉;刘禹锡心胸开阔,众人悲愁,他却从排云而上的白鹤中品出了诗情,欢歌“秋日胜春朝”……

 

其实,万事万物都以它固有的规律运动着。花开花谢,云卷云舒,潮起潮落,只是我们的感情不同,这一切才给我们不同的印记。旷达者从中汲取力量,恬淡者从中陶冶心灵,感伤者对此自悲自叹……无论怎样,能有所感受,是可贵的,但我们还应保持一种和平的心境,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有一种不以亲疏远近定是非的人,让我深深地佩服与敬仰。那便是大义灭亲的人,那便是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人。在他们的灵魂中,一种高尚的理智使他们超越了狭隘,超越了个人的恩怨得失,而代之以多数人的利益,如高山流水一般,这种精神从远古流到今天,还将流向未来,它纯洁着世风,闪烁着智慧与勇气的光华,给我们注入清凉的思想之泉。

 

是海棠依旧,还是绿肥红瘦?这是一个问题。我想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应选择不同的认识方法。

 

 

 

(要点提示:详写一事——略写多事,然后归纳、提炼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