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嫡txt百度云盘完整版:《堑壕里的机枪》之十六——英国版马克沁—维克斯Mk I重机枪(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3:59:15
美国人的维克斯

英国人在鼓捣维克斯机枪的时候,大洋另一头的美国人一直在关注此事。在对这种“简约版”马克沁进行长期测试后,美国陆军最终决定正式装备该枪,但口径改为美军惯用的.30-06英寸(即7.62毫米),将其定名为“1915型维克斯机枪”。每个美军机枪连和骑兵机枪分队,都配备有6挺维克斯机枪——这一水平在当时已算“慷慨”。1915年11月,美军向获得维克斯生产许可授权的柯尔特(Colt)公司下达了125挺维克斯机枪的初始订单。一年后,美军又追加订购了4000挺,但实际上由于柯尔特的生产启动工作遇到了严重问题,当时连一挺合格的维克斯机枪也还没能交付。于是,令人哭笑不得的情况出现了:1917年4月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美军手上一共只有1305挺机枪,其中大半还都是1909式本内特-莫西(Benet-Mercie)机枪,还有一部分美制1904型马克沁机枪。

1917年8月,苦熬了整整4个月的美军总算盼来了首批少量柯尔特制造的维克斯机枪。虽然有病乱投医的美军曾向英国紧急订购6000挺维克斯机枪,但英国的军工生产已经自顾不暇,战争结束前,美国人不可能过多指望英国人的帮助——英国人只是向美军提供了一些急需的维克斯零备件。1917年,约翰·勃朗宁(John Browning)开发成功1917式重机枪,和维克斯机枪相比,该枪结构更为简单,重量也更轻,勃朗宁1917机枪的出现使得柯尔特工厂维克斯机枪的生产被迫中止。有趣的是,美国口径的维克斯机枪并没有就此沉沦下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初,美国曾把库存超过7000挺维克斯机枪翻出来送给英国人——当时英军刚刚经历敦刻尔克新败,武器装备,特别是机枪奇缺。

一战中首批抵达法国的12个美国步兵师装备的是法制霍奇基斯机枪,后续到达的10个师则使用英国制造的维克斯机枪,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是因为美军当时机枪非常短缺;另一方面是出于统一协调训练、战术使用以及后勤补给等问题的考虑。

 

一战前在本土试射维克斯机枪的美军军械人员,图中这挺维克斯机枪的三脚架被调至最低位置,以便射手卧姿操作。

 

维克斯印象

虽然在马克沁机枪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明显的改进,但维克斯机枪也并非没有问题。该枪最为突出的问题依然是枪体、三脚架及附件、相应的弹药以及备件等总重量过大。作为一种水冷机枪,如果维克斯要真正具备火力的持续性,就必须拥有足够的冷却水;但即使这样,冷却水筒里的水一旦开了锅,水筒外部就会腾起白色雾气,机枪的位置也就昭然若揭。在严寒的天气里,水冷机枪的另一个麻烦就是冷却水很容易被冻结,严重时膨胀的冰块甚至能把水筒硬生生地撑破!根据当时的材料,维克斯机枪冷却水筒里的水在连续打完500~600发子弹后就要沸腾,如果射手的食指还不松开扳机,那么此后里面的沸水便会以每1000发1.5品脱的速度蒸发成气体。如此快的淡水消耗速度,足以让任何为维克斯机枪阵地搬运补给品的士兵们头疼不已——他们必须跑到周围的水源去取水,除了要受劳顿之苦,还要冒被敌人子弹“点卯”的风险。

维克斯机枪内部机件较为复杂,在使用中如果想要不出问题,就必须事先进行精细的调整,这就意味着维克斯机枪操作手绝对不能是个白丁,必须接受专业的训练且具备一定的水平。而训练这种事情在平时就是既费金钱又耗时间,一旦到了战时就更是麻烦。

如果想知道维克斯的操作需要怎样的专业性,我们只需要看一个小例子,那就是复进簧的松紧调节。每一挺维克斯机枪的复进簧必须进行单独调节,这样才能保证枪机部件能够在后坐之后顺利地复进,完成装填下一发子弹和击发动作;复进簧的调节并不简单,需要操作人员对枪械机理极为熟悉,射手可以利用一个弹簧拉力刻度计来调节复进簧的松紧度,这个调节工具就也是维克斯机枪附带的精致工具之一。维克斯操作说明里专门有一部分是对于故障模式及原因的说明,同时还附带有关于识别和排除每种故障的方法。

虽然从原理上和结构上,维克斯机枪和马克沁机枪都具有相当的相似性,但从枪口到握把,维克斯通体都还是有着许多显著的不同点。

维克斯枪口上安装的很特别的小玩意儿被英军称作“Mk II型椎形枪口前附加装置”(其实叫它枪口助推器更能让人容易理解其功用),这是在早期维克斯基础上改进的结果;1916年起英军正式装备该装置。枪口助推器的工作原理就是把每一发枪弹发射时产生的火药气体的一部收集在椎形部分,并把它导到枪管上附加的一个杯形容器,产生反冲作用力,确保后坐部件正常动作——即便是在枪械很脏、近乎冻结或严重积碳的情况下。虽然非常有效,但这一设计也有些负面影响,比如该助推器在使用时候会向侧面喷出大量火药气体,这会让副射手感到十分不适;此外,在拆下和更换枪管前,必须先要拧下杯形部件。如果阵地环境不允许副射手爬到前面去拧下杯形部件,那么就只能把整个枪体拆下来拖到后面进行。

 

这是维克斯重机枪前端安装的“Mk II型枪口椎形前附加装置”(这是英国军械部门的标准称谓),其实这是一种典型的枪口助推器,其作用是收集并引导火药气体帮助快速推动后坐机件完成后坐运动,提高机枪射速以及自动动作的可靠性。图中近似直角安装在冷却水筒下方的冷凝软管是大战之后增加的。

 

维克斯的冷却系统

“那些水蒸发得太快了!即使非常小心地使用冷凝器,冷却水筒里的水还是会以很快的速度变成蒸汽,于是就又出现了一个问题,即如何补充冷却水。就算是足够幸运,战斗就发生在河岸附近,要在激战中完成了来回不过几十英尺的路程几乎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在像佛兰德斯(Flanders)那样的战场,原本松软的土地被雨水泡得稀烂,任何东西踩在上面都会陷下去,士兵们根本无法找到足够的淡水往冷却水筒里灌。有时候机枪组的成员只能‘自力更生’——用自己生产的水(虽然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淡水)来给机枪冷却。在英军部队中还流传着这样的笑话,说在那样紧张的环境下,几乎没什么人能尿出来……”当时在加拿大21营中充当机枪手的赫伯特·麦克布莱德(Herbert McBride)上尉在自己1935年出版的《一个步兵的参战历程》中写下了这段话。

除了表面冲压有凹凸加强筋(同时也可以防止热胀冷缩损坏水筒),维克斯机枪的钢制冷却水筒在功能上和外形上其实和其“先祖”马克沁机枪基本相同。对于那些无缘拆开冷却水筒一窥其中奥妙的人,冷却水筒的内部结构总是带有一种莫名的神秘感,幸而我们找到了一张当年爱德华·汉德雷-李德为英国格兰特汉姆机枪学校绘制的精美教学示意图,它为我们揭开了水筒内部结构的面纱。从图中可以看出,维克斯机枪的枪管整个都浸泡在水中,机枪发射时枪管散发的热量被传递给冷却水。在快速射击大约500~600发后,冷却水筒内的水就会沸腾;水蒸气便会从水筒内部蒸汽导管前方或后方的入口进入,沿着导管经枪口下方的出口排出水筒。在机枪发射时,这个蒸汽出口上会安装一根可拆卸的橡胶软管,把冷却水筒内产生的蒸汽引导到装有淡水的便携式容器,如果软管的出口端没入容器内的水面之下,那么从中导出的蒸汽就会立即冷凝,重新成为液态水,此后在必要的时候,容器内的水又可以直接倒回冷凝水筒(许多人看到一战中的机枪冷却水筒上有软管直接和水桶等容器相连,都以为水筒和容器内的冷却水可以通过软管自动完成循环——笔者在多年以前也曾有过这种误解,估计这种误解很可能是由于人们把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循环原理附会到机枪上了)。

 

维克斯机枪冷却水筒结构剖视图,这张精美的手绘插图出自英国插画大师爱德华·汉德雷(Edward Handley)之手,他绘制了许多维克斯机枪的结构和原理插画,这些作品大多被收入格兰特汉姆机枪训练学校的教材。请注意阀门管上的护套,它可以随着枪口的跳动动作而前后滑动,这样就可以防止在发射或搬运过程中冷却水从水筒中泄漏。枪管后部和枪口密封盖处都用浸油石棉丝缠绕,防止漏水。此外,在枪管前支撑梁和蒸汽收集管后支撑面均设有斜坡状导引道,这是为了方便更换枪管和蒸汽收集管的,有了这样颇为人性化的小装置,机枪手们在紧张的作战环境中就不会因为冷却水筒阻挡了视线而装不上枪管或是蒸汽收集管。

 

不可否认,水冷系统具有非常良好的冷却效率,但在连续射击10000~12000发后维克斯机枪仍然需要更换枪管;作为安全措施,在协同进攻的友军进行超越射击时,一般要求在射击5000~6000发时就要求更换枪管。在主射手把冷却水筒内的后坐部件从后方抽出时,副射手需要快速用一个软木塞塞住水筒前部的孔洞,以防冷却水大量泄露;在更换枪管时,射手还要把维克斯几乎树立起来,让枪口朝下,以避免冷却水流进机匣,而新枪管插入到位后,水筒前端的软木塞就会被枪管顶掉。接下来,把枪口助推器的杯形部件和外壳拧紧,维克斯就又可以重新投入战斗,如果是训练有素的机枪组,整个枪管更换过程耗时不到两分钟。

德国人对马克沁机枪的冷却系统极为重视,他们为冷却水筒配置了复杂而有效的防护装甲系统,但英国人并没有在维克斯机枪上仿效德国人的做法;其实英国人在1915~1916年间也曾制造过一些实验性的防盾,但最终都没有正式装备。更令人迷惑不解的是,既然冷却水筒对于维克斯机枪如此重要,英国人却似乎对其保护漠不关心,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才开始为维克斯机枪冷却水筒配备制式补漏工具、加热器和保温护套。战争中英国人也试验过几种枪口消焰器,其中包括一种套在整个水筒上的大型喇叭形消焰器,但这些装置效果都不够理想,达不到列装要求。在夜间近距离射击时,英军士兵最为常用的遮挡枪口焰的办法是在枪口前方几码之外悬挂一条空沙袋作为屏蔽,但这种做法的效果也不理想。

 

冷却水筒注水口特写。作战环境中淡水绝对属于紧俏物资,有许多资料都提及走投无路的机枪组成员干脆把自己的尿灌进水筒权作冷却液——过去曾有小说描述机枪组成员会把水筒里的沸水倒出来泡茶喝,但笔者对这些情节的真实性表示怀疑,除非他们喜欢水里那机油、火药和铁锈的混合味道。

 

维克斯的三脚架

维克斯机枪配用的三脚架正式名称为“Mk IV型机枪三脚架”,这种三脚架最早可以追溯到1906年0.303英寸马克沁机枪使用的三脚枪架。和马克沁机枪使用的三脚架相比,维克斯机枪三脚架重量更轻,也更为小巧,但这种简化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射击精度。Mk IV型三脚架重量大约为50磅(22.6公斤),通过转动枪架上的手轮带动蜗轮机构,可以实现对机枪俯仰角度的微调,但没有配备机械式的回旋机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军越来越多地使用维克斯机枪进行精确的间接射击,这种要求导致了英国人为手轮及枪架安装部位增加了刻度盘,这样射手就可以很方便地对预定的目标发动攻击。

为了提高维克斯机枪的便携性,英国人在战时曾仓促制造过一些数量有限的轻便型三脚架和两脚架投入使用;后来随着数量更多的刘易斯轻机枪进入战场,这些“应景”的作品就变得没那么必要——沉重的维克斯机枪可以安安心心地呆在前沿后方更远的地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初涉战阵的飞机就已经不得不面对高射火力的挑战——英国紧急开发了一些维克斯高射机枪安装支架,这些支架标准化程度较差,其中一些支架上面干脆安装一个长方形的金属条筐用来安置弹药箱。

 

这是固定在马克沁重机枪三脚架后脚上的一块金属铭牌,上面的文字显示这是一种较早的型号——“Mk IV型.303英寸马克沁机枪三脚架”。图中盘绕的皮带是用来在运输途中捆束脚架的。

 

Mk IV型三脚架特写。和德国马克沁机枪配用的精工细作但较为笨重的四脚枪架相比,Mk IV更加轻便,但为了让上面的机枪在进行超越射击和间接射击时能够保持较好的射击精度和安全性,Mk IV三脚架的重量还是不可能太轻。

 

维克斯机枪配用的Mk IV式三脚架局部特写。请注意上面带有黄铜精制的回旋刻度盘,这可以让射手把机枪轻松地精确转向预定目标。图中的弹带保持了当年的原貌,每间隔三发子弹就有一根加长的黄铜隔离条(当年的武器制造用铜量很大,铜的军事战略意义由此可见一斑)。

 

Mk IV型三脚架上的俯仰操纵手轮及刻度盘。仔细观察,可以看到该刻度盘分为48个分度,每个分度间隔5分(角度),手轮旋转一周枪口俯仰角度增减4度(5分×48÷60分/度=4度)。

 

1917年英国还开发了一种用于预设阵地的半永久性维克斯机枪架,这种枪架外形较大,也较为复杂,连同弹药箱托架在内总重量大约为一百多磅,这种枪架的俯仰活动轴设在枪管前端,这样便于射手向尺寸很小的目标射击——其中的道理不难理解,如果俯仰回旋活动轴设在枪体中部,射手稍一动作,瞄准基线的变化幅度就可能超出实际需要,这种半永久式筑垒枪架可以为维克斯机枪提供77度的火力射界。由于这种枪架通常都在空间有限的碉堡工事内使用,这种局限条件后来直接导致了梨形枪口焰屏蔽器的出现,其作用就是减少火药气体那烦人气味对工事内的人员造成恶劣的影响。

战场上机枪常常要越过堑壕边缘的胸墙射击而又不能暴露射手,为此英国开发了几种潜望式瞄准镜和遥控板机装置。英国大兵更愿意把这种有趣的潜望式瞄准镜称为“超级瞄准镜”(hyposcope),虽然这个名字很有诱惑力,但实战表明这种瞄准镜和遥控板机的性能都不能令人满意。

微观维克斯

维克斯机枪的机匣制造工艺符合当时的工业特征——厚厚的钢板通过铆钉固定在长方形机匣框内部,坚固而耐用,但由于对早前马克沁机枪的枪机机构进行了改进,维克斯机枪机匣的尺寸却比前者显著减小;这样一来,不仅维克斯机枪的总重量有所减轻,其外部轮廓也显得更为“秀气”。当时许多其他机枪的机匣内部都要进行复杂的机械加工,维克斯机枪却是个例外,它的机匣主要作为包覆后坐部件和其他主要组件的“容器”。后坐部件是一挺机枪的“心脏”(对于冲锋枪也是如此),它们在物理上具有连接关系,在运动上具有协调特征,它们随着每一发子弹的击发而前后往复运动。维克斯机枪的后坐部件包括枪管、侧板、枪机、曲柄部件和复进簧组件等,所谓的“其他主要部件”则是指受弹器、后端板、装有后瞄具的两片式机匣盖等等。这些部件才是需要缓慢、精密而又昂贵的机械加工的东西,在射击时也最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故障,正是由于这些原因,维克斯的射手才必须经过专业的培训,方能胜任操作机枪的任务。

 

维克斯机枪后部的锹把形握把和扳机机构。在射击前,射手必须先把图中装有弹簧的倒U形的保险杆向上抬起,然后才能按下椭圆形的扳机。瞄准具的后标尺以100码为分划,最小100码,最大射程2900码(虽然外观和大战当时的机枪几乎一样,但这挺维克斯机枪带有保护外框的后照门说明这是战后制造的Mk IV型瞄准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