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语格手机壁纸:主再來(Second Coming of Christ) zhu zai lai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5:22:49

 

主再來(Second Coming of Christ) zhu zai lai

 

在舊約時代,神在適當的時候會差遣祂的彌賽亞(=「受膏者」)到來的觀念出現了,而這種思想在兩約中間時期仍然繼續流傳。彌賽亞一詞可應用於外邦人,如古列(賽四十五1),但它特有的用法是指神在世界末了差遣一位偉大的君王來到,把子民從欺壓者手裏釋放出來。基督徒接受這觀念,並在這基礎上建立他們的觀念。他們把這概念改動了,說耶穌是這位「基督」,這位「受膏者」,並認為祂不但擁有今生在世上的生命,而且在這世代結束的時候,將會再來確立神對世事的最終安排。這觀念與從前的彌賽亞盼望有所不同,因為耶穌曾在世上生活,所以基督徒所盼望期待的基督降臨是祂第二次的降臨。而重要的是,信徒所盼望要再來的這一位,已經在世上活過,並已為所有相信祂的人完成了救贖。

 

耶穌的教導

耶穌的教導大部分關乎今生的生活,以及眾人在向神的事奉中應有的生活方式。祂叫人留意舊約預言的應驗(如:路四21;比較太十二17-21),並顯然地看自己為父神所差遣來展開神國度的那一位。有些人認為這是「已實現的末世論」,他們認為神在耶穌的生命和教導裏所建立現今的國度,已成就了整個末世論(C. H. Dodd持這見解)。然而,此看法忽略了耶穌確實期待未來的「降臨」,那時候,這世界的秩序將會被廢棄,而一個全新的狀況將會開始。

因此,祂警告群眾說,若有任何人把祂和祂的道當作可恥的,「人子在他父的榮耀裏,同聖天使降臨的時候,也要把那人當作可恥的」(可八38)。耶穌談到這教訓的時候,好像這些是已經被接受的教導,因而看來是耶穌早期的教導。祂並沒有在某個時候停止其他的教導,而開始講述祂再來的教導。耶穌一開始就說:「神的國近了」(可一15),而我們可以說這句話暗示了祂的再來,因為到祂再來的時候,神的國就完完全全地得以建立。顯然祂提到祂的再來,比聖經所記述的次數還要多,這從門徒在祂離世前所發出的問題可見一斑:「你降臨和世界的末了有甚麼預兆呢?」(太二十四3)。在此以前,聖經沒有記載有關祂再來的教導,但這句話顯示耶穌從前曾對門徒說祂將要回來。三卷符類福音都記載了耶穌在橄欖山上有關祂再來的重要教導。

主的降臨會忽然發生,是在人意料之外的(太二十五13;路十二40),但當這事發生的時候,會好像閃電一樣,所有人都能看見(太二十四27;路十七24)。耶穌清楚指出,祂再來的時候、日期,並不是人所能預料得到的(太二十四36、44)。祂叫人警醒的呼籲是重要的(太二十四42-51),因為那顯示人子的降臨有必然的重要性。較早前,西庇太的兩個兒子曾要求得著在天國裏重要的位置。耶穌沒有否定天國裏有這等位置,卻說那些位置是賜給父神心目中的人選(太二十20-23)。叫人警醒的呼召確實是與天國降臨有關。耶穌到來的時候才作準備就太晚了,所以祂勸勉門徒要警醒,隨時準備祂的再來,無論祂何時降臨。我們也要記住按才幹授責任的比喻。主人回來的時候,僕人就要對主人所託付的責任作出交代。

耶穌有關祂再來之教導的一個重要部分是,祂的第二次降臨跟第一次降臨會有很大的分別。當時祂只是一個貧窮可憐的人,被宗教和俗世的有關人士藐視,而事實上可能許多人都不認識祂。但祂再來的時候,祂將會「有大能力、大榮耀,駕雲降臨」(可十三26)。祂將會「把他的選民,從四方,從地極直到天邊,都招聚了來」(可十三27),我們從而可見祂的顯赫;人要看見祂「坐在那全能者的右邊,駕著天上的雲降臨」(可十四62)。

在生命將要結束的時候,耶穌堅定地表明祂將要再來的觀念;在該亞法面前受審訊的時候,祂說:「你們必看見人子坐在那全能者的右邊,駕著天上的雲降臨」(可十四62)。而路加也記述了耶穌升天之前所說的話:「父憑著自己的權柄所定的時候、日期,不是你們可以知道的」,還有天使所說的話:「這離開你們被接升天的耶穌,你們見他怎樣往天上去,他還要怎樣來」(徒一7、10)。使徒行傳也提到神定了一個日子,「要藉著他所設立的人按公義審判天下,並且叫他從死裏復活,給萬人作可信的憑據」(徒十七31)。使徒行傳並非常常提到主的再來,但這論題在本書確實存在。

聖經極之強調耶穌再來時的審判。首先可見的是得救的人與失喪的人必須分開。因此,那時候,兩個在田間工作的人,和兩個正在推磨的婦人,將有一個被取去,一個被撇下(太二十四37-41)。此外,「地上的萬族」看見人子「有能力,有大榮耀,駕著天上的雲降臨」的時候,都要哀哭(太二十四30;在路加福音,耶穌談到「人子顯現的日子」,路十七30),審判也從此可見。所強調的是,屬世的人會繼續他們往常的生活方式,不理會他們向神所負的責任,也不了解他們直到耶穌再來時所應負的責任。我們在耶穌的教導如按才幹授託付的比喻裏,也能看出最後審判的思想。耶穌的教導裏常常談到人類的責任和最後的審判,而最後的審判將會在末世耶穌勝利地再臨之後舉行。

約翰福音並不多談及主再來,卻持續地提到耶穌看顧屬祂的人;他們會得著永生,而耶穌在末日將會使他們復活(約六39、40、44、54)。祂再來的時候會接門徒到祂那裏去(約十四3、28),祂又談到門徒不得見祂和要見祂,使門徒感到困惑(約十六16-18、22),而我們從此也可見祂將要再來。約翰福音結束的時候,也再次提到耶穌要再回來(約二十一22-23)。

 

主的再來(The Parovsia)

基督的再臨對新約作者來說,意義顯然極之重大。例如,保羅幾乎每一封書信都提到主再來。他大量地使用parousia一字詞(14次),這字詞原來的意思是「同在」(腓二12的「在」)或者「臨到」(其他談到主再來的經文形容它為apokalypsis,「揭示」;或epiphaneia,「顯現」;此外也常常稱之為「那日」或「那大日」)。這字詞原用來描述一個君主或國王「到來」訪問一個行省,而在某些宗教裏,是指神明的顯現。在新約裏,這字詞就用作術語,指一位君王將要再來。耶穌第一次到來,作一個卑微、被藐視和拒絕、多受患難的人,這對於那些早期的信徒來說是重要的。然而,祂到了適當的時候,要在勝利的榮耀中再臨,也同樣是重要的。

新約多處提到基督的再來,就足以證明這事是重要的。然而,就是早期教會也難以了解其中的意思。因此,保羅勸告一群早期的基督徒「不要驚慌」,告訴他們「主的日子現在到了」(帖後二2)。若主再來的教導在教會最早期的時候,也可以這樣徹底被誤解,我們今天發覺很難把新約在這方面的教導套進一個模式裏,也就無需感到驚訝了。

在保羅最早期寫成而仍存留的書信──帖撒羅尼迦前書──裏,保羅專注處理已死信徒的問題。顯然有些早期的基督徒以為這些人會錯過基督再來的奇蹟。保羅說,相反地,當耶穌回來的時候,他們要與祂在一起;還活著的人並沒有優先的機會。他又說,主會「從天降臨,有呼叫的聲音和天使長的聲音,又有神的號吹響」(帖前四16)。顯然保羅是在描述基督莊嚴地降臨,是到來統治,而不像祂第一次的降臨,是到來服侍。他繼而談到活著的信徒被提到空中與主相遇。在傳統上,這句話被理解為保羅正談到今生的結束,和最後之狀況的開始。

然而,有些基督徒認為這裏是談到暗中的「被提」(“rapture”是源自拉丁文raptus,意思是「被抓住、被帶走」),就是指信徒被主暗中帶走,離開世界,與主同在,而地上的生活會繼續下去,他們就像「人間蒸發」一樣。災前論者(pretribulationists)認為這以後就是一段災難時期,那些留在地上的人要經歷大災難(太二十四章),這災難會持續1,000年(啟二十5)。災中論者(midtribulationists)認為教會會經歷三年半的災難,然後才被提(引用但七25等)。災後論者(posttribulationists)認為教會在整個災難時期會留在地上,其後就是基督的再臨。我們不能不下結論說,有些人對解釋一些難解的經文過於自信。聖經清楚教導說,基督會在世界的末了回來,把那些「已經在耶穌裏睡了的人」帶走(帖前四14),而還活著的信徒會被提到空中與主相遇(帖前四17)。這一切都是公開的,因主降臨的時候,「有呼叫的聲音和天使長的聲音,又有神的號吹響」(帖前四16)。我們的解釋若是超越這些話,或是嘗試把這些話與其他經文對應來看,就必須十分小心。我們無論用哪種方法解釋經文,都要記著耶穌曾勸勉門徒要警醒(太二十四42)。

聖經清楚說明,基督會帶著威嚴再來。祂「同他有能力的天使從天上在火焰中顯現」(帖後一7)。那就是「主降臨,要在他聖徒的身上得榮耀,又在一切信的人身上顯為希奇的那日子」(帖後一10)。保羅談到「等候所盼望的福」,他繼而解釋那是「至大的神和我們救主耶穌基督的榮耀顯現」(多二13)。在耶穌基督顯現的時候,將會有「稱讚、榮耀、尊貴」(彼前一7;比較11節的「榮耀」〔複數〕)。啟示錄開始的時候說:「他駕雲降臨!眾目要看見他。」(啟一7)而從那兒開始,一直至全書結束,基督的威嚴,和祂在天上至尊的地位,都是無可置疑的,但祂會再次回到這地上。

 

善的最後勝利

基督的再來會帶來一個新時代,在其中良善會得勝;這真理用許多方法表明了。因此在整卷啟示錄裏,一直提到邪惡的力量不能對抗神的力量。其中用許多方法表明善最終會勝過惡,值得注意的是天上宏偉的聖城和羔羊婚宴兩個異象。有時候,聖經會強調邪惡勢力的失敗,如保羅說基督會在毀滅所有敵對勢力之後,把國交與父神(林前十五24)。「神的憤怒」即將臨到(西三6),那確是指神的憤怒會得勝所有邪惡。保羅又談到「離道反教」是必然發生的事,又說「不法的人」將會「顯露出來」。他繼而說,「那不法的隱意」在這世上已經發動,但當「那攔阻的被除去」,它將會更完全地顯露出來。然而,主耶穌會用「降臨的榮光」毀滅那邪惡的力量(帖後二3-12)。信徒要「盼望新天新地,有義居在其中」(彼後三13)。

有時候,邪惡的力量會加強,尤其是在末世耶穌回來以前。「末世必有危險的日子來到」(提後三1),而甚至在那些聲稱跟隨基督的人當中,有些會放棄信仰,而接受「鬼魔的道理」(提前四1)。保羅談到「我們主耶穌基督降臨」,並坦然說「那日子以前,必有離道反教的事,並有那大罪人,就是沉淪之子,顯露出來」(帖後二1-3)。將會有譏誚的人說:「主要降臨的應許在哪裏呢?」(彼後三4)約翰壹書警告人要防範「敵基督」,作者繼而說,若有「好些敵基督」出現,他的讀者就知道那是「末時」了(約壹二18)。啟示錄生動地描述了末時會有的邪惡。新約作者從來不會低估邪惡的力量;他們在自己的生命中面對著這力量,他們在敵擋中要活出他們的信心,而他們知道這情況會繼續至末時。然而,他們同樣相信,在基督回來的時候,所有邪惡都會被擊敗,而神的國最終會建立起來,在這國度裏,公義是至高無上的。

 

那日是不能預料的

雖然新約一直用不同的方法,明明地提到主再來的道理,但其中也明顯地指出,那日是突然臨到的,出乎人意料之外。「主的日子來到,好像夜間的賊一樣」(帖前五2)。復活的主也勸告撒狄教會要警醒,免得祂臨到他們那裏,「如同賊一樣」(啟三3)。人正說「平安穩妥」的時候,毀滅就忽然臨到(帖前五3)。約翰勸勉信徒「要住在主裏面,這樣,他若顯現〔parousia〕,我們就可以坦然無懼;當他來的時候,在他面前也不至於羞愧」(約壹二28)。雖然有些徵兆會顯示主的臨到,但我們並不能準確地計算出徵兆何時出現,而當耶穌再來的時候,世人仍會感到驚訝。

有時聖經說這事不久便發生:「因為還有一點點時候,那要來的就來,並不遲延」(來十37)。我們應從永恆的角度來理解「一點點時候」。從一個人短暫的生命來看,那遲延已經有不短的時間,但聖經作者並不是從那方面來思想。他的「一點點時候」是談到這事的確實性,而不是像人類所看的時間性。啟示錄也強調主不久就要再來(啟二十二7、12、20)。然而那「不久」是按神的時間,而不是按我們的時間。

 

熱切的期待

主再來那使人畏懼和出乎意外的性質,不應令信徒感到憂慮。哥林多教會「熱切地」等待那日(林前一7)。以弗所信徒得知,他們是受了聖靈的「印記,等候得贖的日子來到」(弗四30)。這是談到基督再來的一種罕見的方法,但無疑作者心中所想的正是主再來。信徒盼望那日子的時候,會得到確證。在那日之前,他們要「等候他(神)兒子從天降臨」(帖前一10)。保羅表明他信靠基督,並表達他的確信,說:「他能保全我所交付他的,直到那日」(提後一12)。保羅不需要解釋「那日」是甚麼日子;它在基督徒的教導裏是那麼重要,以致保羅不需要進一步加以解釋。我們也應留意他對那日會發生之事的信心。同樣地,希伯來書作者盼望那「不能震動的國」到臨(來十二28)。

有時候,那是用盼望來表達。我們已經在「盼望」裏得救(羅八24),這盼望並非在於今生(林前十五19),而是為我們「存在天上」(西一5)。這盼望是「福音的盼望」,可以說是「基督在你們心裏成了有榮耀的盼望」(西一23、27)。基督自己就是我們的盼望(提前一1)。基督徒等候那有福的盼望──「至大的神和我們救主耶穌基督的榮耀顯現」(多二13)。彼得談及那賜給基督徒的「活潑的盼望」,繼而提到「所預備、到末世要顯現的救恩」(彼前一3-5)。他勸勉讀者說,要「專心盼望耶穌基督顯現的時候所帶來給你們的恩」(彼前一13)。信徒必須常常準備說出他們心中盼望的緣由(彼前三15)。在約翰壹書,我們發現「主若顯現,我們必要像他」,作者又告訴我們,「凡向他有這指望的,就潔淨自己」(約壹三2-3)。作者談及的可能是信心而不是盼望:「愛在我們裏面得以完全,我們就可以在審判的日子,坦然無懼(有信心)」(約壹四17)。

 

審判

基督的再來帶來世人的審判,已經十分清楚地表明。這審判可能從信徒的信心方面去表達,而有許多經文都談到他們後來的境況。因此,保羅向哥林多信徒保證,基督必會「顯現」,以及「他也必堅固你們到底,叫你們在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日子無可責備」(林前一7-8)。他們「無可責備」,顯示人的過失將會受到責備。稍後,保羅提到基督徒建於基督之基礎上的教導,又提醒信徒,「那日」將會帶來審判。有火要試驗各人的工作。那些能經過烈火試驗的,將會得到賞賜;而那些不能通過試驗的,就要受虧損(林前三11-15)。聖經談到信徒說,當基督顯現的時候,他們要「與他一同顯現在榮耀裏」(西三4),此外,我們等候祂的降臨,就是「那位救我們脫離將來憤怒的耶穌」(帖前一10)。保羅為帖撒羅尼迦的信徒禱告,以致他們的「靈與魂與身子得蒙保守,在我們主耶穌基督降臨的時候,完全無可指摘」(帖前五23)。使徒保羅又談到「公義的冠冕……就是按著公義審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賜給我的」,他又補充說,冠冕「不但賜給我,也賜給凡愛慕他顯現的人」(提後四8)。聖經有時候會談到審判而沒有特別提及基督的再來,不過必然有清楚的暗示(如彼前四5;比較7節)。

保羅能肯定「那日」的到臨,來鼓勵信徒積極事奉他們的主。因此,他祈求腓立比信徒的愛越發增多,以致他們能分辨是非,而且「作誠實無過的人,直到基督的日子」(腓一10)。他問帖撒羅尼迦的信徒:在我們主耶穌來的時候,「我們的盼望和喜樂,並所誇的冠冕是甚麼呢?」然後回答說:「豈不是你們嗎?」(帖前二19)

 

基督的至高無上

耶穌第一次降臨的時候,「他被藐視,被人厭棄」(賽五十三3),但新約清楚告訴我們,祂再來的時候就不是這樣了。那時父神會「叫萬物都服在他的腳下」(林前十五27)。那時候,所有屬祂的人都要「到他那裏聚集」(帖後二1),而且他們「要和主永遠同在」(帖前四17)。保羅可以說這種信心是「有福的盼望」,他繼而解釋那是「至大的神和我們救主耶穌基督的榮耀顯現」(多二13)。我們在此應了解那些談到天國的經文,因為這裏的思想是,基督到那日將會作王,正如啟示錄已十分清楚地說明。希伯來書的作者加上了一個有趣的觀點,他談到舊約聖徒的時候說:「神給我們預備了更美的事,叫他們若不與我們同得,就不能完全」(來十一40)。猶大補充這思想說,你們要「仰望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憐憫,直到永生」(猶21)。當然,有一種觀念是信徒已經得到永生,而猶大所提到的觀念是,只有在耶穌再來的時候,這事才得到以圓滿地成就。

 

千年國

耶穌的再來是啟示錄主導的思想,其中有活潑的意象,表達祂必定再來,以及祂再來時萬物的更新改變。對於準確地解釋啟示錄的異象,我們有一定的困難,而這困難莫過於解釋撒但被捆綁一千年,以及某些信徒在那段時期與基督一同作王(啟二十1-6)。這章經文的解釋使福音派基督徒產生了分歧。前千禧年論者主張基督會在那一千年以前降臨,後千禧年論者認為基督的再來會在那一千年之後,而無千禧年論者則認為那一千年應該看為象徵性的用法;而這段時期是指主再來以前的整個時期。

Leon L. Morris

 

另參:「啟示錄的神學」;「哈米吉多頓」;「啟示文學」;「復活」;「審判」;「敵基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