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龙吻戏视频大全:全国近40%河水严重污染 水污染事故每年超1700起_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04:27:49
2009年11月13日 08:58红网 】 【打印共有评论9

2009年6月18日,安徽省某化工园区,修了一条地下管道,污水每天从这里排放长江,污水有时是黑色的,有时是深红色的,不同化工厂排放的污水颜色不同。

审计署日前发布审计调查结果称,历经6年时间,投入资金910亿元,但我国“三河三湖”整体水质依然较差,像巢湖、太湖、滇池的平均水质仍为Ⅴ类或劣Ⅴ类。据报道,2008年全国因包括水污染在内的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000多亿元,约占当年GDP的4%。据监察部统计,近几年全国每年水污染事故都在1700起以上。

更有甚者,环境治理的资金变成了“唐僧肉”,5.15亿元的水污染防治资金被挪作他用、虚报多领。

《经济参考报》称,水污染作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危机,正以超常的分量挑战着中国政府的决策水准与能力。

潇湘晨报综合新华社、《经济参考报》、《人民日报》报道

[污染现状]

淮河的鱼类几乎绝迹

从松花江苯泄漏到广东北江镉污染,从滇池水葫芦疯长到太湖蓝藻泛滥,一桩又一桩的无情事实在不断挑战着我国本已脆弱的水环境能力。打开中国水系的平面地图,几乎处于危机边缘的水污染生态已经裸露无遗。

据国家环保总局的调查显示,自两年前松花江事件以来,我国共发生140多起水污染事故,平均每两三天便发生一起与水有关的污染事故。而据监察部统计,近几年全国每年水污染事故都在1700起以上。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足”,屈原的这种浪漫情怀,如今越来越成为历史的记忆和慨叹。据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称,全国近14万公里河流进行的水质评价,近40%的河水受到了严重污染;全国七大江河水系中劣V类水质占41%。而环保总局发布的另一项重要调查显示,在被统计的我国131条流经城市的河流中,严重污染的有36条,重度污染的有21条,中度污染的有38条。

作为我国北方的重要水源,黄河在近十多年中被污染的事实在不断加重。黄河干流近40%河段的水质为V类,基本丧失水体功能。与黄河一样,扑向长江的污染面积也在不断扩大。一项最新的调查显示,长江干流六成河水目前已遭污染,超过Ⅲ类水的断面已达38%,比8年前上升了20.5%。无独有偶,尽管淮河是中国投入最多、开展污染治理最早的大江大河,但如今仍是一条受污染最严重的河流。10年前,淮河还生长着60多种鱼类资源,可如今这些鱼类几乎绝迹。

[思路失当]

边治理边污染,再投910亿元也没用

随着长三角区域经济的繁荣,太湖水质却“连降三级”:从上世纪80年代的Ⅱ类水为主下降至Ⅴ类、劣Ⅴ类。当遍布太湖周边的上万家纺织印染、化工制造、食品加工等企业,在为地方GDP增长作贡献时,污染物也在急剧积累。

与太湖的命运一样,巢湖、滇池也在当地政府和居民围网养鱼、围湖造田、建厂兴业的大发展之后,湖面萎缩,水质恶化。

近千亿元巨额投资为何治不好“三河三湖”的污染?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所长王浩坦言,我国光注重水域治理,没有进行系统的流域管理,实现“水陆联动”,就难以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

“治污体制和技术路线不改变,再投入910亿元也很难奏效,还是会边治理边污染。”王浩院士说。

有关专家认为,传统治理思路主要盯着湖泊水质做文章,水质又主要是COD、总磷、总氮3个指标,其实这只是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的“冰山一角”。首先要从规范流域内的人类活动着手,调整流域产业结构,从源头上控制整个流域的污染物排放量,使其保持在水环境承载力的范围内。

[环保投入]

成了“唐僧肉”,水分有40%

记者在世界湖泊大会上采访时,不少专家学者认为,环保投入成了“唐僧肉”,每个人都想从中挖一块,导致挤占挪用现象突出。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王金南说,以前我们一直强调环保投入不足,但在“十一五”期间,国家的环保投入不断增长,“十二五”期间预计还会加倍增长。“但是,真正用于污染治理、环境改善的有多少呢?”王金南说,“挤一挤水的话,我觉得可以挤掉40%以上。”

“‘面子工程’造价很高,一些地方污水处理厂的楼建得很大很气派,浪费的钱甚至可以再建一个污水处理厂。”清华大学环境管理与政策研究所所长常杪说。其中的重要原因是一些环保项目资金使用不透明,对排污企业的环境执法不到位,导致环保投入“无底洞”深不可测。

更有甚者,环境治理的资金变成了“唐僧肉”。审计署最近调查发现,5.15亿元的水污染防治资金被挪作他用、虚报多领,36亿多元的污水处理费及排污费被少征、挪用和截留,涉及水污染防治项目资产闲置的问题金额超过8亿元,有206座污水处理厂实际处理污水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

[体制之痒]

“九龙治水”治不住一个湖泊

水环境的保护和建设程度直接反映和考量着政府的管理能力和力度。依此审视,我们就不难深入地看到水污染背后公共管理体制的失衡和羸弱。

“五龙治水,九龙戏水”是专家们对中国水资源管理模式极具形象的比喻。目前,政府部门中涉水、管水的主要包括水利、环保、渔业、林业、航运、城建、地矿等。这种“九龙治水”的机制表面上集中了众多部门的力量,但事实上并不能达到“团结治水”的目的,相反在客观上强化了职能部门的局部利益和单一目标,进而弱化了水资源的宏观管理功能。

中国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特点是实行的是地方负责制,而恰恰这一点也许是值得我们深思和修正的地方。对于GDP的追逐和崇拜已经成为中国地方政府的惯性思维,而在实用主义和生态主义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观之间作出选择,作为“经济人”的政府当然会不假思索地选择前者。结果是,那些本应彻底关闭的小化工、小造纸、小皮革企业死而复生,阴魂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