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大会黄婷婷:学者提出大胆观点"让村庄成为历史" 引发争议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12:01:18

本网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国际 |财经 |体育 |文娱 |科技 |教育 |图片 |视频 |论坛 |专题 |直播 |访谈 |资料 |WAP |English
[被屏蔽广告]
原创评论媒体时评观点争鸣
焦点网谈理论频道正方反方
时政经济国际
社会科教文体
专栏作者征稿启事
一言集编读往来
您的位置:新华网首页 >>理论频道 >>社会研究
学者提出大胆观点"让村庄成为历史" 引发争议
2007年04月27日 10:01:18  来源:中国发展观察


【字号大中小】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Email推荐: 】

对中国未来城镇化蓝图的构想
毫无疑问,21世纪中国的和平发展和与之相随的城市化,不仅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千年一遇的伟大机遇,也是对中华儿女的一次严峻的考验。如何充分发挥中华民族积五千年而成的智慧,迎接挑战,探索和选择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最佳途径,是顺利实现和平发展的关键。就城市化而言,虽然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但城市化之路怎么走,如何选择一条成本最低,效益最好,对现代化后的中华千秋万代最为有益的中国城市化之路,却是摆在中国人面前的巨大难题。
如前所说,市场无疑是城市化最大的驱动力量。随着城镇经济的发展,城镇就业机会的增加,以及由于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而带来的对农村劳动力需求的减少,农业人口会自然地流向城镇。问题是,中国现有城镇对农村人口的吸纳能力如何?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对人口增加的承受能力如何?另一方面,在农业人口逐渐流向城镇后,中国农村的路怎么走?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城镇化的最佳结果是消除城乡差别。当然中国的城镇化之路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城镇化过程很难有可比性:西方国家的城镇化过程经历了几个世纪,而这一过程在中国将在几十年内完成;在美国,其近代历史上城乡差别本来就不大,因而其城镇化过程中所经历的震荡相对较小。因此,我们必须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以消除城乡差别为目标的有效和可行的城镇化之路。
笔者认为,中国人、特别是中国政府应充分利用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因势利导,把城市化过程设计成真正同时解决农村问题和城市化问题的伟大工程,在中国的土地上一劳永逸地消除城乡差别。那就是:在不影响现有大中城市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所带动的城市化的前提下,由政府主导,在全国范围内重新规划和重点发展小城镇,在自愿、互惠的前提下,用大约五十年时间,让大多数现有农村人口逐步迁入小城镇;与此同时,通过对农民原有宅基地实行经济补偿等适当的激励机制,将现有农村的居住用地逐步转变为耕地,使目前遍布全国的百万村庄逐步走入历史。
不可否认,中国还是一个农业大国,目前尚有八亿多人口分布在全国大约300万个大大小小的自然村(约70万个行政村)。如果加上众多的在城里打工的民工,以及充分考虑到中国人口规模尚处于增长期这一事实,以农村作为永久居所的人口可能远远超过八亿。若以八亿人口推算,目前我国自然村的平均规模在270人左右(行政村的平均规模大约在一千多人)。这一村庄人口规模,是长期以来中国作为农业社会所需要的人际交往,社会协作而演变形成的。对于一个农业社会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适宜的规模。
世界和中国的城镇化经验都告诉我们,城镇化不能过度地依赖于大城市。事实上,过多的农业人口涌向大城市,大大增加了大城市的物流量、交通流量,加剧了大城市的生态环境和治安环境的恶化。同时,大城市能为新增人口提供的就业机会总是有限。大量人口流向大城市,会给本已不堪负荷的大城市带来巨大的负担。另一方面,如果让现有农村人口留驻农村,就地发展其他产业,由于现有村庄人口规模太小,过于分散,很难培育出产业配套的现代经济体系,更难形成供需两旺的消费市场。因此,通过适当的激励机制,使这八亿农村人口中的大多数有序地迁入就近的小城镇,以小城镇为基础,培育和发展城镇经济,是中国城市化道路切实可行的途径。
为了使工、商、学、行政管理和税收等合理配套,经济结构自成体系,人口聚居需有一定的规模。而这一人口规模一般认为需在三万以上。也就是说,当人口规模过小时,由于购买力、需求量等的限制,很难形成有效的市场;与此同时,当人口过少、经济规模有限时,由于税收等的限制,当地政府很难在基础设施、教育等方面进行有效地投资,提升区域竞争力。
据统计,中国目前有建制镇2万多个,现有建制镇规模下的小城镇人口估计为两亿左右。假设在未来中国的城镇化过程中,有六亿左右的农村人口迁入经规划后确定的小城镇,未来这一规模的小城镇将总共容纳八亿左右的人口。因此,在现有小城镇(特别是建制镇)分布的基础上,国家应根据人口密度、交通状况、产业结构、经济发达程度等实际情况,尽快在全国范围内规划出人口规模在3-5万的小城镇约两万个。计划用五十年的时间,在自愿、优惠的前提下,实现六亿农村人口迁入小城镇计划。同时,现有村庄所占有的居住用地将逐步转变为耕地,最终使目前遍布全国的300万个自然村逐步从中国地图上消失。当这一设想成为现实时,中国人口的地理分布将出现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转折:届时全国约有50%-60%的人口居住在经科学规划而合理分布于全国的约两万个小城镇;约有30%的人口居住在其他大中小城市;只有大约15%的人口居住在农村。而这生活在农村的人口已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农民:他们是由自己选择居住在农村的,与城市居民毫无等级差别的真正意义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1][2][3][4][5][6]

相关评论

相关稿件
·把建设新农村与构建和谐农村统一起来
·加快乡风文明建设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
·抓好“五个一” 建设新农村
·统筹城镇化进程与新农村建设
·现代农业: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
·防止村庄建设中侵害农民宅基地权利的倾向
·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请您发表感言,注意文明用语并遵守相关规定。
查看评论留言须知

(责任编辑: 何耀伟 )
看图说事
新华网评
更多>>
·"双开"杜世成,反腐不避"封疆大吏"
·计划经济高管该不该拿市场经济高薪
·“真的假学历”让学历真假之辨很无聊
·我们为什么又重回“排队时代”?
新华社区
更多>>
· [精彩贴图]绝对全新!难得一见的搞笑瞬间
· [坛笑风生]汗!大学生的才华都用这上面了
· [坛笑风生]瞧瞧!史上最牛的谈判结果
· [坛笑风生]爆笑:为什么曹操不敢坐飞机
',1)">
·[原创]劳动节长假,有多少劳动者享受不到?
·[快讯]新华博客首页改版 新增6大版块
·[锐评]地球需要瑞典人的“杞人”之忧
·“五一”期间,但愿不再看“车祸”连续剧
·[辣评]六十岁是不是也有必要交"生育保险"?
·[锐评]从周总理不建政府大楼想到的
·美图大全:国家地理杂志精品收藏
·行吟:遗留在西贡那最后一滴泪
征稿启事更多...
看图说事更多...

名嘴朱军不解“家父”含义为何成热点

“一人超生,全村结扎”,荒谬!
更多>>更多1>> 

打击房市官商勾结须对准七寸

动车组列车水龙头被盗丢了谁的脸?
更多2>>更多3>> 
正方反方更多...

正方反方:政府该不该干预药价?
正方观点政府应该干预反方观点政府不该干预
正方反方:欠费信息计入征信公平吗
正方观点是种社会进步
反方观点将助长不公平
正方反方:倡廉要不要“拜包公”?
正方观点拜包公有助倡廉反方观点要法治不要包公
正方反方:李院士应不应该捐出奖金?
正方观点不宜捐出奖金
反方观点无可非议
一言集更多...
·从没上过讲台何以能评上一级教师?
·“父母为厅局级干部优先”说明什么
争鸣更多...
·争鸣:利息税该不该取消?
·争鸣:丁俊晖谈文化就是冒险?
·争鸣:持证上岗有助文化繁荣创新吗
·争鸣:小朋友的管理建议算不上歧视
·争鸣:腐败分子还能猖狂40多年?
·争鸣:慈善排行榜意义不大?
·争鸣:清华博士生修电动车丢脸吗?
·争鸣:吸引海归人才就得给特权吗
原创评论更多...
·城市规划不能成官员手中的橡皮泥
·"双开"杜世成,反腐不避"封疆大吏"
·计划经济高管该不该拿市场经济高薪
·加强网上舆论引导:网民不是旁观者
专栏作者更多...
·徐学江 ·许博渊
·丛亚平 ·余丰慧
观点碰撞进入新华社区...
·新华博客首页改版 新增6大版块
·动车组客车伤痕累累是谁的耻辱
更多..
留言排行更多...
·正版太贵也是盗版猖獗的重要原因
·动车组列车水龙头被盗丢了谁的脸?
·十个“杰出青年”咋九个是官?
·名嘴朱军不解“家父”含义为何成热点
·中外资银行的“一冷一热”折射什么
·利息税“劫富济贫”是个危险提法
·电信资费下降公众为何没感觉
·“待遇终身制”实质是权力私有化
·银行和电信“联姻”:又一霸道行径
·从未上讲台何以评上一级教师
·说说“和谐号”上的不和谐
·你一辈子能挣出一套房子的钱吗?
·央行咋坐在电信的大腿上?
·品味一份19位正厅干部的任前公示
·驳“控制房价药价不需政府行政干预”


Copyright © 2000 - 2007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通讯社网络中心
版权所有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