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朵的图片:浅析批评学生的艺术(严桂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18:38:20

浅析批评学生的艺术(严桂荣)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应以表扬为主,这是毫无疑问的。但这绝不意味着不能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批评,事实上批评与表扬一样,都是班主任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批评与表扬结伴而行,相融而生。关键的是班主任使用批评手段时要讲究艺术,要让学生容易接受你的批评,这样才能达到教育和帮助学生的目的。 一、批评学生的策略 1、热爱学生是批评学生的前提条件。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常看到,有些教师对学生的缺点过错往往采取讽刺、训斥、挖苦、罚款、体罚等极端措施,让学生在切肤之痛中“吸取教训”。但这些做法,反而容易导致学生怨恨心理的孕育,逆反心理的滋生,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甚至酿成悲剧。批评只是教育的手段,不是教育的目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好的教师,就是在他责备学生,表现对学生的不满,发泄自己的愤怒的时侯,他也时刻记着: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而应‘充满情和爱’”。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使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就容易接受班主任的教育 。一旦学生犯了错误,班主任的批评就容易输送到学生的心坎上,被学生乐意接受,从而使批评产生较好的效果。如果师生关系紧张,教师的批评在学生眼里就是整人。班主任要在批评学生时得到学生积极配合,就必须做到在任何时候热爱学生,处理好师生关系,加强情感沟通。 2、批评应注重给学生“良性刺激”。 讽刺、挖苦、整学生都是批评的不良手段,不仅起不到有效持久的教育目的,而且容易与学生建立敌对关系,失去了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使教育陷于僵化状态。禅宗里有这样一则故事:徒弟学艺多年,出山心切,赶去向师父辞行:“师父,我已经学够了,可以独闯天下了。”“什么叫够了?”师父问。“就是满了,装不下了。”徒弟答。“那么你装一大碗石子来。”徒弟照办。“满了吗?”师父问。“满了。”徒弟十分自信。师父抓起一把细沙,掺入石中,沙一点儿没溢出来。“满了吗?”师父又问。“这回满了。”徒弟面有愧色。师父又抓了一把石灰,轻轻洒下,还是没溢出来。“满了吗?”师父再问。“满了。”徒弟似有所悟。师父又倒了一盅水下去,仍然滴水没有溢出。“满了吗?”师父笑问。徒弟无言以对。从表面上看,徒弟确实把碗装满了,可既然师父能再装进东西,就不能说碗已满了。面对徒弟的缺点,师父既没有姑息迁就,也没有严加训斥,而是以形象直观的教育手段循循善诱,给徒弟以“良性刺激”,教徒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位师父所采取的别致的批评方式,具有十分高超的艺术性和感染力,非常值得我们班主任学习。 3、批评学生要坚持说理与动情相结合。 说理是向学生讲清道理,动情就是调动学生的情感。班主任在批评学生时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坚持以理服人。以理服人意在让学生明白道理,明辨是非,从而提高认识,而不是让学生一味服从班主任的批评和“裁决”。班主任进行说理教育时,要掌握好尺度,具体来说,就是要掌握以下几点:1、说到“点”上。说理的内容要能抓住问题的焦点,直奔主题,不能侃侃而谈,最后不得要领,是非观点要明确、忠肯,既讲正面的“合理”,也讲反面的“非理”,才能使学生心服口服。2、说到“心”上。班主任的批评教育要能让学生心动,就一定要把“理”说透,说得有据有信度,还要激活他们的内心积极性。学生对班主任的批评是反应冷漠、无动于衷还是情绪高涨、为理所动,班主任要作认真细致的观察。如果是前一种情况,则应重新调整学生的情绪,重新调整内容。3、说到“情”上。情通则理达,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学生首先是对其情感上有所接近或完全接近,才有可能接受。要使说理教育能够说到情上,应避免的是班主任盛气凌人,高高在上的“架势”。班主任教育学生时,如态度诚恳,对学生真心真意,即使学生不能完全理解老师讲得道理,也会觉得老师是诚心诚意,是真正关心自己,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4、批评的方式要有针对性,注重灵活性。 批评学生是一个完整的行为过程,这一过程反映出来的关系是:学生的不良行为——班主任对学生的批评——学生的新行为(接受批评后产生的变化)。它表明批评是班主任和学生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是表现学生从不良行为向新行为转变的中介环节。因此,班主任要达到学生产生新行为的目的,就必须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如果是对班集体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群体教育,要采取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如:我针对班上学生浪费时间严重的现象,在一次班会上,我突然叫全班同学把自己口袋里的钱全都扔掉,同学们面面相觑,莫名其妙,没有一个人动手。过了一会儿,我对大家说,让大家把钱扔掉,可是同学们却舍不得,时间就是金钱,一寸光阴一寸金,为什么有人浪费时间,却那么慷慨大方、毫不吝惜呢?仅仅几句话,说得同学们陷入了深思,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果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则要根据学生的气质、性格、家庭背景等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批评方式:对自尊心强、逆反心理强的学生可采用商讨式的方法,对善于独立思考、自我意识较强的学生可采用暗示、点拨的方法,对有惰性心理的学生可采用措辞尖锐的方法,对自我防卫心理强烈的学生,可采用突击式的谈话方法,对性格内向、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可采取渐进式的方法。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批评教育方法,往往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5、批评的对象应指向学生的行为,而不是学生本身。 学生的行为是作为主体的学生作用于客观环境的具体表现。由于行为的不同,表现在行为的结果上也就会有成功与失败,正确与错误之分。班主任批评学生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作出某行为的主体(学生)提高认识,端正态度,纠正偏离班集体目标的行为。所以,班主任在批评学生时,应该指出的是学生的行为本身有何错误,对社会、学校、班集体的危害或不良影响是什么,而不应该对作出该行为的主体(学生)进行人身攻击、人格侮辱等。只有当学生把班主任的批评看作是对自己不良行为的反应时,他改正错误的态度和决心才能坚决。 讲究批评的艺术,老教育家孙敬修给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有一次,他见几个小学生在摇一棵小树,孙老沉思片刻,走过去把耳朵贴在小树上,孩子们莫名其妙,问他在干什么。孙老说:“你们听,小树在哭呢,你们把他的命根快摇断了。”孩子们听后,惭愧地低下了头。然后孙老和他们一起给小树浇水、培土。孙老对有过错的学生不是一味的批评或严格的训斥,而是循循善诱,寓教育于幽默之中。 二、批评学生的方法 如何运用批评手段管好学生是班主工作的重要方法。根据我的多年班主任工作的经验,批评学生时应注意运用以下的方法: 1、避。批评学生,一定要注意场合,最好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批评,要有所回避。人都是有自尊心的,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学生,可能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如今中学生独生子女较多,也正处于自尊心强感情脆弱的年龄,所以批评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顾其颜面。有时公开批评反而起到火上浇的作用,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2、迂。批评学生,班主任有时容易遇激发怒,单刀直入,或不分清红皂,一批了之,甚至有点意气用事,学生是最忌这种方法的,常会横眉冷对,带着一咱抵触情绪,导致学生口服心不服的后果。正确的方法就是先全面了解事实真相,根据学生心理特点用迂回的方式。借用较隐蔽的语言说此及彼,旁敲侧击,运用弦外之音巧妙地表达原意,让人思而得之,委婉含蓄地进行批评,即是把“良药”装在较襄里来解决苦口的问题。 3、 变。对待学生的缺点错误,批评最忌大同小异的雷同的语言,因为学生不单单接受学校的“平面教育”,而是有来自社会、家庭、亲友、媒体等方方面面的立体教育。所以批评方法不能千篇一律,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查明原因,对症下药。对性格内向的学生,要用风和细雨;对性格外向的学生,可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加一点不伤自尊的高速讽刺,切中要害。 4、 嗔。批评学生,必要时可以动容嗔怒,严厉的斥责,击其要害。嗔怒可以使极少数犯错误明显又拒不认错的学生感到问题的严重性,心灵产生震动而承认错误并改之,当然嗔怒不是大发雷霆,而是恰到好处地将不满意向学生表达出来。 5、情。批评是需要感情作基础和先导的,有时班主任批评学生也以“情”感人,对学生苦婆心,但收效甚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班主任的情感在付诸行动时表现欠佳。要使批评取得效果,班主任就必须多分析了解学生的情感,准确把握学生的情感脉搏,对症下药。在批评中多点了人情味,少点火药味。乐开放下架子,以朋友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敝开胸襟直陈自己的情感意愿,做好入“情”入理的思想工作,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批评教育意图的善、内容的真与形式的美而引起情感的共鸣,构筑起心灵相通的桥梁,才愿与班主任说真话,认错及改正错误,达到以“情”感人。也可借景抒情,借助特定的场合,使被批评者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自己以前或现在的所作所为是否合乎情理,是否违返规定,  让其在反思中改正缺点和错误。当然人的工作是最复杂的工作,所以,批评不是教育的结束,而是教育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