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占文展昭:文化建设的“四个维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3:41:33
文化建设的“四个维度”四川省委宣传部  吴景双2011年10月27日11:19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文化建设的“四个维度”--中国共产党新闻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E-mail推荐: 分享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给它下一个严格而且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然而,迄今为止仍没有获得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定义。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文化的概念定向为: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依我理解,文化是知识系统、符号系统转换出来的精神系统、思想系统。有什么样的知识系统、符号系统,就有什么样的精神系统、思想系统。知识是母,文化是子,知识之母养育文化之子。从知识出发,为文化奠基,分明可见知识对文化的托举力量。知识累积越丰厚,文化就越发达越繁荣。文化有层次,知识有维度。

  第一个维度:知识吸收。这是最为基础的一环,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对一个目不识丁的人、知识面很窄的人讲道理,谈修养,无疑是对牛弹琴。所以,1986年以来在全国实施的“普九”意义重大,解决了新增文盲的问题。知识吸收,一靠硬性灌输。看书学习是难事、麻烦事,多数人都不愿意为此下力、用劲。为此,需要一些硬性的规定和要求。比如,每天应读多少字的书,记多少字的笔记,一年应读几本书,发表几篇文章,完不成的应该如何处罚等等。据电视剧《大国崛起》介绍,俄国沙皇彼得二世在任期间,不仅兴办大量的学校,而且对学校实施军事化的管理。上课时,教师后面会有一位士兵手持皮鞭,随时准备教训那些不认真听课的学生。如果贵族子弟数学或者外语不及格,那么不得保留贵族称号,甚至不准结婚。够恐怖的吧!可是,对不懂道理、不讲道理的人,就该如此。不如此,不足以纠正他们身上的劣根性。二靠主动吸入。这是在硬性灌输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即养成学习的自觉、学习的习惯之后,才是可行的。

  第二个维度:知识运用。学习的目的全在运用。修身是运用,修行是运用,谋生是运用,为人类社会作出贡献更是运用。也就是说,不管是那个层次、那个程度的运用,都是对知识吸收最有力的助推。“书到用时方恨少”。知道了少、明白了少,又要用,就会自觉学、主动学,带着如饥似渴的紧迫感学。如何运用?一是找回自己的主动权。事情已经降临到了自己头上,才去找方法、寻答案,属于被动运用的范畴,常常“按下葫芦浮起瓢”。事情还没有发生,就运用已经有的知识见微知著,属于主动运用的范畴。找回自己的主动权,就是把功夫下在知识的提前运用上,想明白了,考虑清楚了才干,而不是干了才想。二是动用集体智慧。当今世界是高速发展的世界,一切因此应运而生的问题,绝对是复杂多面的综合性问题,总结、吸收、运用其他人的隐性知识或先进思维,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必然要求。智者千虑仍有失,愚者千虑必有得。信息社会,越善于借用外脑的人、越善于搞服务外包的人,成就越大,成果越丰硕。

  第三个维度:知识转换。知识是关于行动的学问。知识一旦离开了人的行动,马上就退位成信息。即使牢牢地记住了,充其量只是显性的知识,远未成为真正属于自己知识。只有成为了自己的隐性知识,烂熟于心了,真正地掌握了,能够应用自如了,才能说得上是自己的知识。知识创造理论之父、知识管理的拓荒者——野中郁次郎提出知识的转化要通过四个过程来完成:社会化: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Socialization),外化: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Externalization),连接化:从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Combination),内化: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Internalization)。因此,转换是更高层次的运用。知道得再多,也就是知道分子而也,连知识分子的边都沾不着的。转换是一件劳心费力的事情。唯有转换,死知识才能变成活灵魂。赵括纸上谈兵、马谡失街亭,都是转换不够造成的。

  第四个维度:知识创新。创新不是一件神秘的事儿,更不是一件深不可测的事儿。创新就是在前人、今人、他人的基础上有发展、有创见。原创是创新,集成是创新,嫁接也是创新,运用转换更是创新,而且运用转换是更为重要、紧迫的创新,更有价值和意义的创新。知识创新的目的是追求新发现、探索新规律、创立新学说、创造新方法、积累新知识。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基础,是新技术和新发明的源泉,是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革命性力量。知识创新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新理论和新方法,为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知识的应用过程是一个目标体系不断达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它不是一次性地得出结论和形成结果,它是一个知识循序渐进和螺旋上升的过程,也就是说,它是知识的挖掘、整合、转移、共享及创造的过程,也即创新的过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创造者。

  知识的传承仰仗教育,没有教育的普及,就没有文化的普及;没有教育的繁荣,就没有文化的繁荣。封建统治者、专制主义者主张“民不贵学问”,普通老百姓受教育的权利被掠夺。改革开放,科学技术跃升为第一生产力,人民受教育的权利普遍得到尊重。站在知识吸收、知识运用、知识转换、知识创新这四个维度上,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就有了底气、有了才气,勃勃而蒸蒸日上。
(责任编辑:秦华)
相关专题· 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