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国粤双语怎么切换:[转载]楹联书法漫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2 02:04:07

 

    楹联书法,与中堂、条幅、横幅、斗方、扇面、册页一样,是书法家惯用的一种书法形式。它是由书法和对联相结合的艺术,把平面的对联语言形象生动、立体地展示在世人面前,形神兼备,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近年来,中国书协连续举办了五届全国楹联书法大展,将楹联书法的创作繁荣起来,推向高潮。把众多书家和书法爱好者在这方面的才情和韵致极大地调动起来,使得楹联书法作品不仅出现在展厅上,而且也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究竟楹联书法这种书法形式发端于何时?书法与对联之间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日前沈鹏先生致孟繁锦先生的一封信,回答了上述的问题。沈鹏先生在信中言道:“大概可以说,楹联从后蜀孟昶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起便是与书法相结合的综合性艺术,有很强的装饰性、实用性。”还说:“楹联的诗学、文学性质,对传统文化是一大贡献,书法既是楹联的文字载体,又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我们审视和评品一幅楹联书法作品,包括书法和对联两个层面,书法是直观的线条艺术,对联是内在的语言艺术。一幅好的楹联书法作品,既要有好联语的内涵支撑,又要有好书法的外观表现。联语借书法的笔韵墨趣,更显汉字多姿多彩的形体美,书法又因联语的字词优美,对仗工丽、音韵和谐、蕴含耐人寻味的诗意美。联语渗透并浓缩了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与感悟,有诗的意境和诗的韵味。书法借助笔墨线条的形质、力度、节奏、神采传递出人格、气质、情感。所以说,楹联书法,是书法和对联两种艺术相结合的产物,是珠联璧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艺术品。
    我们的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是否认识到这一点?我认为,有认识清醒者,其笔下的楹联书法作品,就把书法与对联结合得很好。“挥毫对客风生座,载酒论诗月满蓬。”“笔锋灵动生机出,节律分明韵味长。”联语对仗工稳,声韵抑扬有致,书法遒劲老辣,让人产生共鸣。然而,也有认识片面者,认为楹联书法是一种书法形式,只要书法精彩,对联是否合格无所谓。持此种认识者,其笔下的楹联书法作品,尽管笔墨线条很到位,就因为联语对仗欠工而难登精品之列,留下遗憾。当代书坛上上下下学习气氛很浓,全面提高书家文化素养的呼声很高,这是书坛幸事。我与书法界朋友聊天时常涉及的话题就是字内功与字外功的关系。有出息的书法家不应该只懂得写字,而应该跳出砚池与宣纸堆,广泛地涉猎书法以外的文化。一个书法家写了一辈子的字,写到最后还是写性情、写修养、写内涵、写自我。这字外功夫深浅,标志着一个书法家的水平高低。楹联书法,对于书家和书法爱好者来说,书法是字内功,对联则是字外功了。有这方面字外功的书家,最好能自觉地、有创意地自作对联,达到自撰自书的程度,起码懂得对联字词对仗,声律平仄是怎么一回事。而且就是选用古人时贤对联时,也会选到精到处。然而有的书法爱好者往往就是在选联上出问题。他们不知道古人的诗句可不都是对联,将对联与诗句混为一谈。随意拿两个诗句当作对联来写,岂能不出问题?殊不知,只有律诗中的第三、四句和第五、六句才是对联(也有称诗联),称作“颔联”与“颈联”。如唐代王维的《山居秋暝》一诗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颔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是颈联。全诗的第一、二句和第七、八句,就不是对联了,千万莫当对联来书写,不然,会弄出笑话,贻笑大方。还有的书法爱好者把古人的绝句诗都视作联句来写,也是要出问题的。一般来说,绝句讲究的是格律,但不强求对仗,如杜甫有一首七绝:“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样由两副联句组成的绝句诗,是绝句的个例。切不可机械地认为,凡绝句都对仗,凡绝句都是联。又如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鹊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此是五言绝句,也属绝句对仗之个例。同样王之涣的七言绝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中就没有对仗联句了。另外,有的书法家喜爱集古人诗句为联而书法,如果集得好,自然会出新出彩。著名画家刘海粟八十九寿辰时,有一副集句自寿联:“采笔昔曾干气象,流年自可数期颐。”上联集自杜甫诗句,下联集自苏轼诗句。海粟老人说:“我希望长寿,并非为了享福,而是争取更多时间,为人民创造更多的精神财富。”这是多么可贵的精神,这可以说是此副集句自寿联的最好注脚。但是,也有不得集句要领,且不懂对联的基本特征,集句书法而弄出笑话来的。在第一届全国楹联书法大展中,有副获银奖的对联:“小楼一夜听春雨,孤桐三尺泻秋泉。”诗句是集下的,但上下句不对仗,不符合对联格律,所以说,这是两个诗句而不是对联。尽管这幅楹联书法作品的书法很好,但由于对联出了毛病,遭到了非议。综观前五届全国楹联书法大展,之所以屡屡有瑕疵的病联充斥大展,甚至混入获奖者之列,我认为原因有二。其一,是书者不懂联律,弄不清平仄,对仗究竟为何物?浑浑然将一般诗句拿来当作对联而书法参赛。其二,是我们的评委把关不严,在评审楹联书法作品的过程中,只注重了书法质量,而忽视了联语质量。由此可见,要想全面提高当代楹联书法的艺术水平,必须大力提倡书家和书法爱好者,潜心学一点有关对联的知识。弄通弄懂什么是诗句?什么是联句?再进一步,希望我们的书家和书法爱好者,自己动手撰写创作对联,从而,自书自家对联,如果书家都能书法自撰对联,那该是一种何等高雅的创作境界!我们的祖先已经给我们做出了榜样,审视明清传世下来的楹联书法精品,足以领略到“联墨合璧”的艺术品位。在中华传统文化范畴,书法艺术是“国粹”、对联文化是“国粹”、京剧艺术是“国粹”。我们的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在楹联书法创作实践中,可以像京剧演员那样,不妨客串(反串)一下角色,即书法家反串楹联家,既工书法,又工楹联。还有一种说法叫“两栖艺术家”、“多栖艺术家”。对于一位书家来说,懂得的甚至精通的越多越好,俗话说“艺多不压身”。这样自会丰富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梁石)

 

 

 

 

 

 

 

 

对联拾趣

    上联:一门书法两名家,惜之,羡之
    下联:千古文章一文豪,做人,树人
    横批:数风流人物
    近代文坛名家有周家两弟兄:周作人,周树人(鲁迅),尤其以鲁迅为近代文坛几乎无法逾越的高峰,称他为千古文豪应该不虚;而周作人虽散文清隽幽雅,自成文坛一流派,但做了汉奸,气节上有亏,所以算不得文豪,就在对联中陪他哥哥露下脸吧:)
    上联王羲之通假为惜之,所以,下联周作人通假为做人;
    上联暗含父子,下联暗含弟兄;上联是千古书法名家,下联以绝代双骄鲁迅兄弟来配,气势上并不输上联。
    周作人做了汉奸,正是在做人上出了问题;周树人(鲁迅)的文章可是我们中学课本里的常客,所以真真是百年树人啊。

 

上联:好读书不好读书。
下联:好读书不好读书。
    此联为【明】徐渭所作。上联指年少时好读书却不爱好读书,年老时爱好读书不好读书。

上联:闲人免进贤人进。
原对:盗者莫来道者来。
新联:捞者莫来劳者来。
又联:罪客勿来醉客来。
    此联为【明】担山和尚所作。

上联:理想莫享醴。
下联:前途弗图钱。

上联:独览梅花扫腊雪.
下联:细睨山势舞流溪.
    此联的妙处在于上联急读如音阶:‘多来米发索拉西’。下联为方言读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

上联:暑鼠凉梁,提笔描猫惊暑鼠。
原对:饥鸡盗稻,呼童拾石打饥鸡。
古对:渴鹤汲漈,令奴响枪击渴鹤。
    此联又作‘暑鼠量梁’。

上联:暑鼠凉梁,笔璧描猫暑鼠惊竟沿檐,撞桩斯死,耄猫食尸。
原对:饥鸡盗稻,同童拾石饥鸡逸亦飞扉,碰棚彼毙,矢石落箩。
    此联为网友改上联而出之新联,余勉而对矣。

上联:鸡饥争豆斗。
下联:鼠暑上梁凉。

上联:溪西犀喜戏。
下联:囿右鼬悠游。

上联:今宵消夏。
下联:明晌赏花。

上联:士农工(宫)商角徴羽。
下联:寒热温凉(良)恭俭让。
又联:铝铜金钼(木)水火土。
    此联也是一奇联。上联分两部分:士农工商;宫商角徴羽。前为四业,后为五音,而有一个字重复,一个字谐音。原对寒热温凉为四觉,温良恭俭让为君子的五种德行。我的铝铜金钼为四种金属,金木水火土为五行。

上联:游西湖,提锡壶,锡壶落西湖,惜乎锡壶。
原对:缺!
古对:逢甲子,添家子,家子遇甲子,佳姿家子。
又联:过九畹,擎酒碗,酒碗失九畹,久惋酒碗。
又联:过桐岩,射彤雁,彤雁毙桐岩,痛焉彤雁。
九畹:三峡的九畹溪。

上联:泥肥禾尚瘦。
下联:晷短夜差长。
    此联谐音‘尼肥和尚瘦’;‘鬼短夜叉长’。

上联:削发又犯法。
下联:出家却带枷。
    此联为嘲一和尚犯法所作。

上联:禾花何如荷花美。
下联:莓子每比梅子酸。

上联:画庙庙画妙化庙。
下联:名园园名圆明园。

上联:玛瑙原非马脑。
下联:琅皇抢歉巍
    此联为【明】王洪所对。

上联:下大雨,恐中泥,鸡蛋、豆腐留女婿,子莫言回。
原对:无!
    此联相传为【清代】钟耘舫之岳父下雨时挽留女婿的话,看似平常,实则用心良苦,绝妙异常。因为它巧用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全联皆是古代人名。为:夏大禹:【夏】王名;孔仲尼:孔子字仲尼;姬旦:【周】武王之名;杜甫、刘禹锡:【唐】诗人;子莫、颜回:孔子的弟子。因难度太大,据说至今无人能对。

上联:下大雨,恐中泥,鸡蛋、豆腐留女婿。
原对:无!
又联:伤足跟,惧侵身,无医、没药安期生。
    此联为上联的另一版本。我的谐音【商】祖庚:【商】王名;姬寝生:【春秋】郑庄公之名;吴懿:【三国·蜀】大将;梅爻:《封神榜》里的人物;安期生:【汉】仙人。
上联:下大雨麦子灌种。
下了:旱高地田禾必干。
    此联谐音夏大禹;墨子【春秋】诸子(麦、墨古同音);管仲:【春秋】人物;汉高帝:【汉】高祖刘邦;田何:【汉初】《易》学大师;比干:【商】纣的大臣。

上联:思南女子铜仁去。
下联:上蔡厨师会理来。
    此联为【清】吴进三所对。其友出此上联指一位思南地方的女子到铜仁那里去,谐音:思男女子同人去;进三指着上菜的厨师而对,原来此厨师祖籍上蔡,后住会理,经常在两地来往,谐音:上菜厨师烩鲤来。

上联:近世进士尽是近视,京师禁试进士,进士襟湿,巾拭。
下联:是时肆市始失史诗,仕识世失时势,实似石狮,誓蚀。

上联:佛印水边寻蚌吃。
下联:东坡河上带家来。
    此联为一日东坡带家眷出去游玩,遇到佛印在水边挖蚌吃,于是出此上联。谐音:佛印水边寻‘棒’吃。佛印一听,以东坡带家眷而来而对,谐音:东坡河上带‘枷’来。

上联:扬子江头渡杨子。
下联:焦山洞里住椒山。
    此联为【明】杨继盛(字椒山)题镇江焦山联。

上联:空中一朵白莲花,风捧奉佛。
下联:峡里几枝黄栗树,月远怨猿。

上联:玉澜堂,玉兰蕾茂方逾栏,欲拦余览。
下联:清宴舫,清艳荷香引轻燕,情湮晴烟。
    此联反复快读,即成绕口。玉澜堂:在颐和园昆明湖畔,为当年光绪帝寝宫。清宴舫:一名石舫,在颐和园万寿山西麓岸边,为园中著名水上建筑。

 

  
    读书对联

  重视读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往今来,有许多关于读书的对联,令人喜爱。撰写读书联的人本身就是志在书山探宝,心向学海寻珠之人。他们撰写的读书联或谈志向,或谈情趣,或谈读书甘苦,或谈心得体会,或谈读书之益,或谈学习态度,都是肺腑心声,甚至是毕生苦读的经验,但总是意关爱书,指明读书的作用,指导读书、强调读书与实践并重,为人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读书之人首先应爱书:
    有书藏满案
    惟德自成邻

    万卷读书如好友
    一樽谈笑伴高人

    长留天地无穷趣
    最爱书田不老春

    伴我书千卷
    可人花一帘

  劝人读书、鼓励人读书的对联有许许多多,今天仍在不断产出:

    轻研竹露栽唐句
    细嚼梅花读汉书

    求知识学海探宝累亦喜
    追科学书山寻珍苦也甜

    学海阔千里绝无缺志人敢渡
    书山高万仞惟有勤奋者能攀

  许多书联深刻阐明读书的好处,告诉人们读书的益处:

    若知天下事
    须谈古今书

    风月一庭为良友
    读书半榻是严师

    开卷有益益临此境
    寓教于乐乐在其中
  历史上许多名人、有识之士也撰有这方面的对联:

    世间惟有读书好
    天下无如吃饭难(包虎臣)

    养心莫若寡欲
    至乐无如读书(郑成功)

    退笔如山未足珍
    读书万卷始通神(苏东坡)

  有一些对联指导人们如何读书,介绍读书经验与读书方法:

    读书必提要
    处世在通情

  毛泽东年轻时也撰写一副对联提出读书贵在持之以恒:

    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
    最有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还有一些对联剖析读书与写作的关系,强调读书对写作的益处:

    书中乾坤大笔下天地宽
    读书破万卷落笔超群英

    书声读落三更月笔阵扫开万里云
    驰笔常苦夏日短展卷不厌冬夜长

  那些强调读书致用、读书与行路、读书与实践关系的对联,很受当今人们的青睐:

    读书心存志远
    实践悟出真知

    脚下行路千里远
    腹中贮书万卷多

 楹联出现最多的要数我国名山胜景中的茶店酒家。如北国胜地辽宁千山有座茶店,其楹联为:

   松涛烹雪醒诗梦
   竹院浮烟荡俗尘

   古城西安莲湖公园有家“奇园茶社”,其门上楹联为:

   奇乎?不奇。不奇又奇!
   园耶?是园。是园非园。

   新加坡怡保霹雳洞悬挂一联:

   天下几个闲,问杯茗侍谁,消磨半日?
   洞中一佛大,有池荷招我,来证三生!

   好的楹联兼有广告作用。如有一饮食店是这样写的:

   处处通途,何去何从?求两餐,分清正邪;
   头头是道,谁宾谁主?吃一碗,各自东西。

   一家茶店有这样两副联:

   吸烟有害,花钱买病;
   饮茶有益,醒脑提神。

   送水送茶,热情备至;
   问寒问暖,体贴入微。

   有一家小而雅的茶馆,其门上有一副对联:

   “小天地,大场合,让我一席;
    论英雄,谈古今,喝它几杯。”

    此联对仗工整,平仄严谨,别出心裁,道出了茶馆乃谈天消遣的好去处。
:“客至岂空谈,四壁图书聊当酒;春来无别事,一帘花雨欲催诗”。

    日本横滨市“中华馆”的门柱上有两副楹联:“福地枕蓬壶,采药寻踪,仙去尚留秦代迹;好风停佳棹,扶桑乐土,客来重访赖公碑”;“上国此仙迹,记从画益鸟飞来,帆叶饱张青翡翠;仙瀛今在望,只向金鳌踏去,钓竿艳拂紫珊瑚”。
厕所门联,顾名思义就是贴在厕所门上的对联。虽栖身于藏垢纳污之处,但你千万别以为它就必属低俗粗鄙之流,这中间可大有文章!中国书画博客网
    不信你读这一副厕联:“有小便宜,得大解脱。”这副厕联应这样来读:“有小便,宜,得大解,脱。”寥寥数字,形象、生动地道出了厕所这样一个特定场所的特定功能,你琢磨琢磨,是不是很有意思?再来看一副:
    “进去三步紧,出来一身轻。”
    这副厕联见于一农家厕所,联文极流畅,明白如口语。有人赞叹《水浒》中“那雪下得正紧”的“紧”字极有神韵。其实,这副厕联中的“紧”字,其神韵也丝毫不差。
    再来看这样几副:“畅通上下,雅集东西。”横批:“新陈代谢”;“静坐觅诗句,放松听清泉。”横批:“清静世界”。还有脏乱厕所的门联:“最适低吟浅唱,不宜滥炸狂轰。”横批:“讲究卫生”;而环境优雅之公厕则用联:“小坐片刻,便会放松意念;清闲一刻,即成造化神仙。”横批:“此即桃源”。
    污浊之地未必出不了大气势和大文章。记得我小时候,村子里有位大爷饱读诗书,说起话来一套套的,就连他家茅坑的门联也是文皱皱的:
    天下英雄豪杰到此低头屈膝
    世间贞女节妇进来解带宽裙
    横批:天地正气
    一个小小的解决“出口”问题的地方,竟能做出如此气势的文章,叫人不得不感叹、钦佩!
    我国理发行业由来已久。人人有脑袋,哪个不理发?而旧社会偏偏将理发匠打入“下九流”,有人不服气,撰楹联数副,分贴于各理发店大门两旁,如“虽是毫末技艺,却为顶上功夫”、“理世上万缕青丝,创人间头等事业”、“新事业从头做起,旧世界一手推平”。楹联既结合理发行业的特点,又显得十分有气魄。
  理发店的楹联颇有佳作,旧联如:“不叫白发催人老,更喜春风满面生”、“进门来蓬头宰相,出门去白面书生”。新联如:“改革开放,头头是道;搞活经济,面面皆春”。都很有趣味。
  据说,清代浙江富阳人董邦达(人称文恪公)未第时,甚困,偶为理发店书一联云:“相逢尽是弹冠客,此去应无搔首人”。一位亲王对此联大为赏识,延之入邸,遂以书画名闻京师。
  抗日战争期间,重庆一理发店贴出楹联:“倭寇不除,有何颜面?国仇未报,负此头颅。”此中可见民族气概。
  有些谈楹联的书和文章说,太平天国起义之前,石达开曾资助李文彩开了一家剃头铺,作为结交天下豪杰的联络站。开张前夕,冯云山为剃头铺题联云:“磨砺以须,天下有头皆可剃;及锋而试,世间妙手等闲看。”石达开看了,认为楹联虽好,但两句都头重脚轻,既吓不退胆小鬼,也引不起豪杰之士的注意,便提笔改为“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也有人认为此楹联并非石达开所作,而是出自某“狂士”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