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教父的经典台词:舆情应对:无证、无凭、无言【组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7 16:44:56

舆情应对:无证、无凭、无言【组图】  

 

 

 

每一年年末,都是放缓身心享受丰收成果的时刻,也是最容易放松警惕麻痹大意。这个时候,任何坏消息都容易引发轰动,它就像给“和谐”圆不了一个圈,挑战人类脆弱的神经。

    某知名论坛有一个不知名的版块叫百姓声音。这里传出的声音往往像夜莺一样刺耳,经常浏览这个板块总是感觉《新闻联播》国内国际新闻的十分钟有些颠倒,这里的人民总是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这里是一个怨气很重的地方,他们生活的头顶都有重重的乌云。四个月前,温州乐清一个老村长举报投诉当地征地拆迁的帖子,淹没在同质同性的贴文当中无人问津,没有人去同情他们的命运。

    如今,一个普通的刑事案件也成为了一件网络大事件,官方的结论为什么总是收不住场?回过头来看这一年的一些网络大事件,为什么躲猫猫、俯卧撑会成为一个刑事案件的代名词,引发一场网络地震。为什么意见普通的小纠纷发酵成为了群体事件?

    每次,面对群情激奋的网络民意,网络发言人总是不紧不慢拿出自身的三板斧来应对民众,我将这种处理原则归结为“三无”原则,这几乎成为了一个定时思维,成为了一条百试不爽的价值规律。

    第一点:无证。有效的证件是一种身份的标识,也是行为能力的支付体现,这就是为什么身份可以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对于弱者来说,身份证可以就是他唯一可以通行的证件。无证,在岗位工作的人来讲,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责任都是他们一手造成,这纯粹是一种咎由自取。

    殊不知,中国也是一个文凭造假、证件泛滥的国家,能力不是证件识别唯一凭证。上海大火兴起之初为了平息民众的愤怒,抓了几个电焊工谓之“无证”,真有好事的媒体进行调查,发现他们为了糊口,基本上每天都怀揣着证件。肉食者谋之,几个无证电焊工处于食物链的最末端,怎么能把这潭水搅动的天翻地覆。无证成为替罪羊,总让人心寒。
 
    第二点:无凭。互联网流强调“无图无真相”,但是有图也会死无对证。现在,城市的电子眼遍布了任何一个角落,这是一条创收的好凭证,也在考验某些犯罪分子的智商,不断提高他们犯罪的成本。而重大的行事案件,每次需要录像取证的关键时刻,警方发言人就常常以录像带当场损坏,处于监视的盲区,录像带不能存储等等诸多理由搪瓷。没有了录像带,百口莫辩,谎言可以自圆其说,把重要的证据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当然为自己创下各种有利的"下一步"。

    在严峻刑罚国家,对于录像带的损坏和破坏,当事人都会以妨碍司法公正。但是,这是建立在权力第三方有效制约之上。本地公职人员处理本地的刑事案情,往往都会手下留情,抱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一些态度,于是他们会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处理录像带,让事实真相无从查起。

 

第三点:无言。无声胜有声。双眸对视,一切心知肚明,这是无言的最高境界。米德兰警告让犯罪嫌疑人有权保持沉默,新闻发言人常常虽然不是把无可奉告挂在嘴边,但是面对记者的问话,他们常常三言两语,语焉不详,玩转文字游戏成为了一件应付文字工作者的差事。一个复杂的刑事案件,在他们嘴中简化成了两百字的新闻通稿。这种惜墨如金的新闻报道,让读者觉得意犹未尽,绵里藏针又蕴涵着很多疑点。无言面对观众,只会换来更深层次的追问。

    以上处理原则,也是新闻发言人处理年度热点事件留下可以遵循的价值规律。对于网友来说,这种处理方式可以激发民众的参与力量,他们可以创造流行语,可以遣词造句,让词媒体繁荣。对于事态的发展方向来说,事情总是悖逆了当前的意愿,一点一滴朝着“变坏”方向发展。可以预见,随后是工作组进驻现场调查,然后官员之前的结论被推翻,于是网络舆情渐渐平息。

    回过头来看,既然网络已经成为了公民的一个实验场,既然网友都过河了,某些人为什么还在试着摸着石头过河,落下一个自食其果,自找苦吃的道路呢。

    早知道如此,何必当初?

 

 

 

来源:天涯周报  作者:天涯小雪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6/1/17700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