怦然心动台词说:中国历代书法鉴赏 – 铁血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01:50:25

中国历代书法鉴赏

  • 爱上寂寞 发帖于:风景艺术图区
    发布时间:2007-1-9 18:38:05 复制链接 收藏 查看原帖
    共267条评论】【浏览8783IP
  • 内容梗概:
    [全文请翻到第一页]
    0顶一下收藏本文推荐好友复制网址中国历代书法鉴赏 的精彩评论150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20:22:00隶书

    16.5×50厘米



      水墨纸本,扇面。钤印:伊秉绶印、柘湖。收藏印:老竹鉴赏、蔡氏晨笙藏扇。
    [加为好友]149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20:21:35伊秉绶  
      伊秉绶(175l~1815),字组似、墨卿,号墨庵,福建汀州宁化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曾任刑部主事、迁员外郎,后出任广东惠州和江苏扬州知府。伊秉绶善诗文,工书法,尤长于隶书,为求科举功名,曾改习小楷。伊秉绶早年曾临习过《兰亭序帖》,尤其得法于颜真卿,他的行、楷书成熟较早。后来随着宦途的迁徙和升降,结交了桂馥、黄易、孙星衍等金石名家和书法高手,书风才开始有了很大转变。
      伊秉绶的隶书独具特色,不十分强调汉隶特有的波磔,但字画中实,善于根据字的不同结构,或四边充满,或有意识地拖长末画,以使字体方整。宇野雪村先生将日本学界对伊秉绶隶书的不同研究成果的共通之处,归结为两点: —点是没有汉隶独特的波势;另一点则是严密的分间布白。不过根据伊秉绶作品的款识可知,他曾临写过裴岑、韩仁、尹宙、孔宙、乙瑛等的汉碑,但是与原碑并不同。伊秉绶那装饰性的书写样式,大约是在40岁前期完成的;当他过了50岁,点画逐渐清晰;随着进入晚年,点画越发清晰,处处显示出分间布白明晰的现代式的造型。他的字形大体上是纵长的较多,但这也刁;是完全一样,也有扁平的。特别是在处理横额时,伊秉绶更是煞费苦心,尽量注意抑扬,运笔时将全身之力注于笔尖,故能给人以自然、宽裕之感。
      伊秉绶最善大字,越大越佳,他还擅长写楹联,在方严整肃的隶书旁,他经常写上一两行行草书的边跋、边款,很像明代的李东阳。他与李东阳一样,学颜而又别开生面,两人的书格有不谋而合之处。但李东阳基本囿于颜书一家主体,伊秉绶则溢于隶法,比李氏的行草书更富体势宽博平正、笔法圆转劲健的篆隶遗意。伊秉绶的篆书留传较少,大体如玉箸篆法,笔画均圆劲直,然转折处却用隶法,是篆隶兼参的一种方法,基础仍是隶书的化用。 



    行书十字格言

    107×47.5厘米

      水墨纸本,立轴,壬申年(1812)作。此幅大字书法以颜真卿笔意为功而又兼收并取,自抒新意。笔画分布均匀,且有长短相生变化。体势宽博平正,颇具气势。笔法更具圆转劲健的篆隶遗意,凝重之外又别具韵致。[加为好友]148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20:21:02篆书

    145×27厘米



      纸本,立轴。钤印:铁邓琰、石如。邓以蛰、蠲叟边跋。 [加为好友]147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20:20:27篆书七言联

    145×27厘米



      纸本,立轴,癸亥年(1803)作。钤印:铁砚-房图书,邓石如字完伯。此篆书七言联以李斯、李阳冰篆法为基础,稍有隶意。书作保持7篆书“婉而遒”的特点,并具有清雅之风。 [加为好友]146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20:18:35邓石如  
      邓石如(1739—1805),初名琰,字石如,后因避嘉庆皇帝名讳,遂以字行,又字顽伯(一作完伯),号完白山人、笈游道人,安徽怀宁人。他工篆、隶、楷诸体书,又善篆刻,开创:书法、篆刻新流派,是碑学书法的代表人物,篆刻则被称作皖派。包世臣撰有《完白山人传》一篇,非常详尽地记载了邓石如的身世、书学经过、艺术创造及风格特点等。邓石如是一位出自寒门的书法家,从小就酷爱书法、篆刻,稍长立志外游,经当时书法名家梁献介绍,认识了金石碑刻收藏家梅谬,客居梅家8年。诸如三代鼎彝、石鼓秦篆以及晋唐碑版等,日夜临摹,积累数百本。“五年篆书成,乃学汉分”,“三年分书成”,因此他兼善楷、行、草诸体书。
      邓石如的楷书,有郑道昭、梁碑及《瘗鹤铭》的笔意,秀逸之气溢于字外。早期楷书作品婉柔,结构偏平,后来逐渐向险峻风格转变。不过嘉庆以后的作品,明显地呈现出梁碑姿态。他的篆书,以李斯、李阳冰为法,后来逐渐转向峄山、泰山碑的书风,笔势强劲,字体也向狭长发展。中年以后,采取"巳三公[11》、《天发神谶碑》、《琅琊台》、《开母庙碑》等笔意,用笔也不像以前人们那样烧笔尖或剪齐笔尖,而是“以柔刚作篆,博大精深”(《艺舟双楫》),是一种新的用笔法。他的隶书,广学汉魏、六朝碑刻,“移篆、分以作今隶”。初期的作品圆润,呈扁平的姿态,显然出自《曹全碑》。后来,原有的圆润逐渐消失,有时出现《夏承碑》的体势,有时又出现《衡方碑》、《白石神君》、《西岳华山庙碑》的体势。到了嘉庆年间,其作品表现出更加厚重粗壮,强劲而呈沉郁之趣。邓石如往往以篆草笔势写隶书;行草又以篆分之法入之,一洗圆润之习,遂被尊为清代碑学之宗。邓石如书法的伪作以晚清民国初期仿造居多,同时代则较少,且以篆书、隶书为主,立轴、楹联、册页兼有。



    行书

    101.5×57.5厘米
      纸本,镜心,戊中年(1788)作。钤印:邓琰、石如,古浣子。此幅融会了邓石如篆书的劲折婉遒、隶书的圆浑古朴、楷书的魏碑意趣,并加以变化,形成了既凝重遒劲又流美清雅的书法风貌。 [加为好友]145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20:17:45行书(局部)

    30×18厘米



      水墨纸本,册(10开),辛丑年(1781)作。钤印:礼印。此册结字稳健,不过分圃于颜书间架的平整和笔画的丰肥,显得瘦硬清秀。为张镜荣旧藏。
    [加为好友]144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20:17:21行书八言联

    126×30.5厘米



      水墨纸本,对联。钤印:钱坫之印(白文)、献之(朱文)。
    [加为好友]143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20:16:34篆书四言联


    137×33厘米



      水墨腊笺,对联。题识:彪蔚龙骧才无与偶,声高行洁德有其邻。钱沣。钤印:沣印,南园。鉴藏印:曾藏工惕安处、刘氏道生所藏、健黄。裱边题跋:南园人品书画,世所推重,得之者视同球璧,此联法兼颜、柳,深得鲁公《麻姑仙坛记》神髓,流丽端庄,尤可宝贵,道生兄于燕市得之,异常忻幸,嘱题数语以志墨缘。似楼孙忠亮时丁亥年(]947)秋日同客故乡。钤印:孙忠亮。
    [加为好友]142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20:15:14
    钱沣、钱坫  
      钱沣(1740~1795),呻:东注,——字约甫,号南园,人喜称钱南园,昆明(今属云南)人。乾隆三十六午(1771)进士,曾提督湖南学政,后为言官。正值权相和坤当政,钱沣仗义上疏,;7;惧权势,常慷慨直言,朝廷卜的众臣僚多敬畏他。钱沣善诗文、工书画,画马尤神。他的书法出自颜真卿,兼及柳公权,大楷书从《颜氏家庙碑》、《自书告身》、《大唐中兴颂》、《麻姑仙坛记》、《东方朔画赞碑》等大量颜书碑版人毛;行书则师法《争座位帖》、《祭侄文稿》等帖,为有清一代学颜书无与伦比的书法家。他写出的字结体稳健,不过分囿于颜书间架的平整和笔画的丰肥。他的字比颜书瘦硬得多,清秀得多,这与他兼得柳法,后又转学欧阳询、褚遂良有关。钱沣  钱坫(1744~1806),字献之,号十兰,嘉定(今属上海)人。乾隆三十九年(1774)乡试中副榜,授陕西乾州州判。他是钱大昕族子,曾入毕沅幕下。钱坫精干训诂、说文、地理以及金石碑版之学,兼工金石篆刻与画梅,又以善书小篆而名重于世。他的篆书得力干李阳冰《城隍庙碑》,面貌不止一种,除了均匀方整近于王澍一路外,还有一类字形瘦长、结构错落参差者,一望可知是加入了金文的字形特点。有些笔画的转折处,特意写出棱角,带有浓郁的金石味道。钱坫于嘉庆二年(1797),右手偏废已不能执管作书,而改用左手写篆,形成了古茂生动的风格。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钱坫在嘉庆四年(1799)所写的小篆墨迹精品,便是他改用左手书篆后第三年的作品。此轴字写得笔力遒劲,气魄宏大,结体上吸收了隶书结体的某些特点,变篆书的长方为扁平,大大增强了作品的新意。钱坫自己亦颇以此自负, 曾专刻一印日:“斯、冰之后,直至小生。” 



    篆书

    57×144厘米

      水墨纸本,横帔。钤印:钱坫之印,献之十兰、少华山长。[加为好友]141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20:14:47隶书

    108×172.5厘米



      纸本,横幅。钤印:桂馥、馥、树德务滋。鉴藏印:曾为北平李季云考藏。 [加为好友]140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20:14:21隶书





      水墨纸本,扇面。题识:瓦当文字,长生未央,汉镜铭词,仙人不老。岩上西岳,峻极穹苍,奄有河朔,遂荒华阳,乾隆乙卯{1795)夏五月有二,心齐六弟属,老绐桂馥,钤印:桂馥之印记,未谷,雩门居士。 [加为好友]139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20:13:55隶书四言联

    125.5×31.5厘米



      纸本,立轴。钤印:冬卉、未谷、左琴右书。鉴藏印:太原温云心鉴赏印。
    [加为好友]138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20:13:07钱大昕、桂馥  
      钱大昕(1728—1804),字晓徵、辛楣,号及之、竹汀,江苏嘉定人。乾隆十九年(1754),与王昶、朱筠等人同中进士。乾隆三十五年(1770)赴任广东学政,翌年因父丧而还乡,任教于苏州紫阳书院等处。钱大昕精于经史、音韵、训诂、制度、地理等许多方面的考证,著有《二十二史考异》、《十驾斋养新录》、《潜掣堂文集》等。他的书法源于金石之学,善写汉隶,用笔古茂;楷行苍逸朴健,具有宋元的书法风致。
      桂馥(1736~1805),字冬卉,号未谷,另外还有雩门、肃然山小史等号,山东曲阜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进土,自嘉庆元年(1796),任云南永平县知县10年,后卒于该地。桂馥精干金石碑版的考证,致力于“说文学”的研究,与段玉裁并称“段桂”,著有《说文义旺》、《缪篆分韵》、《续三十五举》。他也长干诗文,除诗集外,还有《后四声猿杂剧》等作品。桂馥善隶书,是提倡汉隶的一位先驱者,其隶书方严厚重,醇古朴茂,无论是用笔还是结字,都已摆脱清初以来写隶书者常见的波挑习惯和诡异字形。桂馥在技法上的平实质朴和气息上的理智从容,被认为是直接汉人的典范,以至有“百余年来,论天下八分书,推桂未谷第一”的评价。从传世墨迹来看,他的隶书结构纯正,采取汉隶的骨骼,正如《退庵随笔》所评“能缩汉隶而小之,愈小愈精”。 



    隶书格言

    116.5×59厘米

      水墨纸本,立轴。题识:立德践行当四艺之首,懿文硕学为百氏之宗……动用谓之悬解。钱大听。钤印:钱大听印、辛楣。
    [加为好友]137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20:12:46隶书六言联

    135×33.5厘米


      纸本,对联。签条:铁石梅花气概,山川香草精神。北平翁方纲。钤印:翁方纲印(白文)、覃溪(朱文)、上下千年(朱文)、耐轩(朱文)。清代碑学书法家,理论家包世臣评翁方纲书法云:“只是工匠之精细者耳。于碑帖无不遍搜默识,下笔必具其体势,而笔法无闰,不止无一笔是自己也。”此言用以评价此联书法,确有所切中。此联虽熔篆,楷于隶体中,但因笔法,结字,气韵皆五个人特点而略有附凑之嫌。
    [加为好友]136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20:12:06行书扇面




      纸本,扇面。题识:予尝按次<春秋》以来,屈原之骚,疑于怨;伍胥之谏,疑于胁,贾谊之疏,疑于激;叔夜之诗,疑于愤;刘贲之对,疑于亢。然推孔删之诗旨,而裒次之.丙辰春书,覃溪。钤印:覃溪(白文)、翁方纲(白文)。
    [加为好友]135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20:11:16响拓落水定武兰亭卷(局部)

    18.5×1362厘米



      水墨绢本,手卷,辛丑年(1781)至壬申年(1812)作。 [加为好友]134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20:10:44翁方纲  
      翁方纲(1733~1818),字正三,号覃溪,晚号苏斋,大兴(今北京)人,乾隆十七年(1752)进士,历官乾、嘉二朝,官至内阁学土。他善诗文,精鉴赏,长于金石考据,著有《两汉金石记》、《粤东金石略》、《苏米斋兰亭考》等。他精心汲古,肯奖掖后进,富藏书,生平博览碑帖,清代金石鉴赏之风大盛,翁方纲实开先声。
      翁方纲善书,在清乾、嘉年间,颇负盛名。《清朝书画录》把他和刘墉、梁同书、王文治合称为“四大书法家”。他的书法,初学颜真卿,继而转习欧阳询,从临写《化度寺碑》中,尤见其功力。隶书则师法《史晨碑》、《韩勒碑》等碑刻。但他仍囿于帖学书法的范畴,主要擅长楷、行书,基本以欧阳询书法为体,兼参虞世南笔意,形成书体瘦长紧劲、笔法圆厚浑钝的特点。相传翁方纲能在瓜子仁上书写小楷字,功力精熟可见一斑。 




    行书

    159×24.5厘米

      水墨库绢,手卷。钤印:翁方钢印、覃溪。此幅是翁方纲晚年的作品。字里行间具有一种从容潇洒的气度。其早年师法欧阳询,虽体势紧劲,但也有结字变化多样和笔法温润秀拔的特点;中年字体较为瘦峭,晚年则以此幅这种丰劲的面貌为特征。因此,其一生书法绝非一个面孔酌工整板刻。[加为好友]133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20:10:12两体书法

    26×15l厘米


      纸本,卷。钤印:姚鼐,姬传、惜抱轩翰墨、梦觳。夏寿田题引首;郑沅,许世英跋;黄宾虹题鉴。
    [加为好友]132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20:09:22行书

    112.5×46.5厘米



      纸本,立轴。印鉴:王文治印(白文)、曾经沧海(白文),柿叶山房(朱文)。款识:梦楼王[加为好友]131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20:08:37行书对联

    112.5×46.5厘米



      本墨笺本,立轴。钤印:文治私印、文章太守、柿叶山房。
    [加为好友]130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20:08:00临宋四家书法卷

    382×34厘米



      水墨绫本,手卷,戊申年(1788)作。钤印:王文治(朱文3次)、王文治(白文1次)、曾经沧海(白文1次)。收藏印:乌江赵珍藏。此卷虽未形成飘逸婉柔的点画、妩媚匀净的结字以及秀雅精巧的风貌,但从追摹北宋四家蔡襄、苏轼、黄庭坚和米芾的迹象中,亦可窥见已初具自家风貌.[加为好友]129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20:07:33
    王文治、姚鼐  
      王文治(1730—1802),字禹卿,号梦楼,丹徒(今江苏镇江)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探花,官至翰林院编修、侍读,后又任云南姚安知府,罢归,遂绝意仕途,而与文人墨客交游。王文治工诗文,善书法,与姚鼐交谊深厚。中年以后笃信佛教,精研释典,并长年吃斋。当时他和梁同书被视为帖学大师,并称为“梁王”。
      王文治一生以书法称名于世,早年习书从前辈笪重光人手,受其影响颇深。他的楷书师从褚遂良,行草书则学自《兰亭序帖》和《圣教序》。但钱泳却认为他是学赵孟頫和董其昌的用笔,中年以后改习张即之。从王文治传世书法来看,其飘逸婉柔的点画和妩媚匀净的结体,的确透露出与笪重光、董其昌二人书法的传承关系,而线条的扁薄,更是浸染于笪氏书法的结果。除笪、董二人的影响外,还有一个因素不可忽视:王文治中年以后潜心禅理,对于有关佛经的书法尤其用心关注。他曾收得张即之的写经墨迹,临摹学习,因此其书风与张即之、笪重光一样有用笔扁薄的特点。
      姚鼐(1732~1815),字姬传,一字梦觳,因斋名又称惜抱先生,安徽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任礼部员外郎,官至刑部郎中,曾于任官期间兼任四库全书纂修官等职。后因病辞官回乡,开创了桐城派,成为抑制考证学派的中坚力量。包世臣说姚鼐晚年学习王献之书法,方寸行草宕逸充实,可以说是改变了董风而形成了自己的书法面貌。曾国藩认为姚鼐的草书学习怀素,但缺乏沉着。马宗霍评价姚鼐行书,疏逸之处有得自倪云林之风。事实上,他的书法基础的确是师学董其昌。姚鼐书法颇自重,很少赠人,故作品传世不多。他的学生钱伯迥(1728—1812)楷、行皆优,当时被视为刘墉后第一人,在碑学派占主流的时代仍坚持帖学,享有盛名。 



    行书

    50×16厘米

      泥金纸本,扇面。题识:梦楼王文治。钤印:文、治、王氏禹卿。此幅是王文治临习诸家尚未形咸个人风格的作品。用笔扁薄的习气尚未露出端倪;点画大多是张即之,董其昌书法的面貌。结字劲爽方峻,尚不具备妩媚匀净之特点。 [加为好友]128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20:07:07行书

    30×58厘米,30×177.5厘米



      纸本,卷(2段),丙辰年(1796)作。钤印:山舟、梁同书印。 [加为好友]127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20:06:39梁同书  
      梁同书(1723~1815),字元颖,曾于元人贯酸斋(云石)书中得“山舟”二字为号,世称山舟先生;晚年取般若心经“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之意,自署不翁;90岁后,又号新吾长,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他是名臣梁诗正之子,乾隆十七年(1752)会试未第,高宗特赐与殿试,入翰林,官侍讲。同年,叔假梁启心病逝,梁同书服丧期满后,称病不出来做官。嘉庆十二年(1807)复出为官,不久以足疾告归。梁同书博学多闻,尤以书法驰誉,与梁(山献)有“南北二梁”之称,加上梁国治,并称“三梁”。
      梁同书继承家学,12岁即能作擘窠大字,有人求梁诗正书法,有时就是粱同书代笔。梁同书擅长行楷,最初学习颜、柳笔法,中年则用米芾之法,晚年人变化自然之境,负盛名60年而不衰。他喜用长锋软毫,蘸墨饱满,运笔快速,并认为锋长则灵,软毫则遒,墨饱则腴,笔快则意出。梁同书书风娴熟,字体俊迈洒脱,不假修饰而自有一种娟秀之态。他所书碑版遍及寰宇,求书者接踵而至,连日本、朝鲜等邻国,都很重视其墨迹。一般评论梁同书书法艺术者,总是特别强调他晚益变化,纯任自然,自立一家。在清代,能作大字的书法家寥寥可数,而梁同书却善此道。他写的大字堪称一绝,字写得愈大,结构愈严谨,魄力雄浑沉厚,神采奕奕。
      梁同书90岁以后,还能作蝇头小楷,为人书碑文墓志,终日无倦意。而且无论擘窠、蝇头,均笔法精到,毫无老态,人们将其与唐代欧阳询、明代文散明相比拟。他一生留下大量作品,刻帖则有《瓣香楼法帖》、《青霞馆梁帖》、顺罗庵法帖》等。梁同书于书法理论亦有一定造诣,他在《频罗庵论书》里还提出指力、腕力、藏锋、出锋等一系列书法创作中的要旨。梁同书精鉴赏,亦能画,但画名为书名所掩,著有《频罗庵论书》、《直语补证》、《频罗庵书画跋》、《频罗庵遗集》等书。




    楷书万寿颂(局部)

    14.5×19厘米

      水墨纸本,册(13册)。梁同书运笔娴熟畅达,字体俊迈洒脱,不假修饰自有一种娟秀之态。此册为其楷书代表作之一,笔法精到。
    [加为好友]126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20:05:59行草书

    39×44.5厘米



      纸本,立轴。钤印:粱衍私印、松斋、景华书屋,

    [加为好友]125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20:05:39行书

    167.5×70厘米



      云蝠库绢,立轴。钤印:国治之印、阶平父。此幅运笔流转纯熟、点画挺健雄浑、圆润饱满,意趣横生,反映了粱国治的书法风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加为好友]124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20:05:22[B]梁(山献) [B] 
      梁(山献),生卒年不详,字闻山,号松斋,亳州(今安徽亳县)人。乾隆二十七年(1762)举人,曾官四川巴东知县,后主讲于寿州循理书院。梁(山献)擅长楷书和行草书,在乾隆、嘉庆年间书名很高,与梁国治、梁同书并称“三梁”,又与梁同书合称“南北二梁”。梁(山献)书法师唐代李邕,以笔法润泽、骨肉调和的稳健书风而著称,尤擅长写大字巨幅,笔力充足,气势浑厚。其楷书用笔结构均与李邕的《麓山寺碑》接近,参以较多的行书意趣。梁(山献)书写的碑版甚多,在其生前刻成的即有53种之多,自称写得比较满意的几块碑刻都是仿李邕风格的。虽说他学习李邕,但仍以赵、董为基础,著有《评书帖》。梁(山献)除自己潜心翰墨外,还热心提携后学。邓石如未出名时,便曾得到梁(山献)的指教,后来更是借助于梁氏的介绍和推荐,他才得以进入南京梅谬家观摩、临习梅氏大量的碑帖收藏,因而水平大进并享誉书坛的。



    楷书

    27.5×238厘米

      纸本,卷。钤印:粱衍私印、松斋。粱衍书法以赵孟颊,董其昌为基础,擅长楷书和行草书。此幅为楷书代表作品,笔法润泽,骨肉调和,笔力充足,气势浑厚,具有个人风貌。 [加为好友]123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20:04:56行书

    135.5×55厘米



      洒金纸本,立轴。钤印:刘墉之印信、石庵、御赐海岱高门弟。此幅为刘墉书法成熟期的佳作之一。
    [加为好友]122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20:04:14行书

    50×16厘米


      纸本,扇面。题识:石庵刘墉。钤印:日观峰道人。此幅笔画还处在以体现筋骨,出锋为特点的阶段,尚未形成笔画丰肥饱满、墨色沉郁浓厚的特点。[加为好友]121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20:02:32碑学期书法  
      碑学书法在经历了自清初至乾嘉时期的一段由隐而显、由支流而主流的发展过程后,虽然还有翁方纲、刘墉等一些帖学书法家占据着时贵书法的位子,但邓石如。伊秉绶等人已经确立了碑学书法的地位,取得了为朝野人士所瞩目的艺术成就,人们评之为书法史上的“书道中兴”。 


    刘墉  
      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山东诸城人,乾隆十六年(1751)进土,历官乾、嘉二朝,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卒赠太子太保,谥文清。他通经博史,又以善书与翁方纲齐名。刘墉书法,随乾隆年间的书坛风气,初学赵孟頫,后学董其昌,继而泛学诸家,博采众长。小楷书师法钟繇、颜真卿;行草则泛学《淳化阁帖》中诸家书,以及隋智永、宋苏轼等。可是在他的作品中,很难看出他从形迹上摹仿古人书法。如行书《临初唐书轴》,笔画圆圆软软,细体会其筋骨,则沉着内含,最能体现“绵里裹铁”的妙用风格。尽管他以笔画丰肥为主要特点,却也常常出现细瘦如筋的笔画,忽肥忽瘦,变化无常,又表现了藏巧于拙、自成万态的情趣。刘墉特别喜好浓墨,写字比较圆厚,不加连绵,空白宽大,在一种特殊的手法中,表现出独特的境界。不喜欢他的字的人,说他写的字像“墨猪”、“兔粪”,加以这一类的讥评。但是有很多人喜欢他那丰满之中强劲有力的字,称赞说:“貌丰骨劲,味厚藏神”(《松轩随笔》)。刘墉还喜用狼毫硬笔,在极光滑的腊笺上写异常丰肥的字,墨色沉郁浓厚,且字画沉着不浮,确实表现出了他的深厚功力。刘墉的小楷书仍为馆阁一体,未能摆脱当时社会的习尚。从根本上说他仍是帖学书家,并且是当时最博学的帖学书家。 




    临初唐书轴

    189.5×89.5厘米

      笺本,立轴。钤印:刘墉之印(白文),石庵(朱文),御锡清爱堂(朱白文)。鉴藏印:归安赵滑卿藏书画印。此幅虽有作者自题称“临初唐书”,但从各方面的情况看,只不过是托意罢了,其丰肥而沉着内含、偶出细瘦如筋的笔画,既有赵孟颊的肥厚道娟,董其昌的生拙天真和颜真卿的拙中寓巧等特色,更有集前人诸家特点而融会变化而成自家面貌的意趣,堪称集帖学大成的佳作。[加为好友]120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20:02:03行书自作五言诗

    134.5×71.5厘米



      纸本,立轴。钤印:乾隆东封书画史、丙辰进士、郑板桥。此幅与前两幅作品相比较,具有不同的意趣,既不注重“乱石铺街”之美,也不作清幽之态。整幅以兰竹画笔出之者甚多,不仅有瘦硬奇峭之致,而且又有挥洒流美之风。
    [加为好友]119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20:01:22行书

    16.5×53.5厘米


      纸本,横幅镜心。钤印:橄榄轩,郑燮之印。此幅在传世郑燮“六分半书”作品中,以清奇幽远的面貌别具逸致。虽偶出粗笔大字,但整幅并不刻意追求“乱石铺街”之美,有如一片空阔幽远的平川,其间林竹稀疏点缀,溪水潺缓漫流。[加为好友]118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20:00:42郑燮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乾隆元年(1736)进土,官山东潍县令。罢官后,居扬州,为“扬州八怪”之一。郑燮的书法有两大艺术特点:一是熔铸诸体书为一炉;二是以画入书,书有画意。郑板桥的书法和绘画一样,也是不落窠臼,独具一格。
      郑燮36岁以前,是其书写楷书和草书的阶段。从传世作品来看,他的楷书是从欧体人手,从传统中化出,具有清晰、工整、秀丽的风格。至于他的草书,写得也极为成熟,笔力圆劲流畅,且多用中锋,运笔一丝不苟,点画之间富于笔趣,与怀素一脉相承。
      郑燮36至50岁左右,是其书法由楷书入草书力求变化的时期。从他所写《四子书真迹》序文中可以看出,他追求黄庭坚书法劲拔的体势,而对赵孟顺的字不欣赏,嫌其“滑熟”,因见世人“徒矜奇异”,遂开创一种楷书和隶书相结合又吸收草书的新书体,自称“六分半书”。这种书体的主要特点是:随意挥洒,瘦硬古拙,圆转连绵的行楷笔画里渗入浓厚的隶书笔法;“横里有刀”,颇似黄庭坚;有些按捺笔运用画兰竹的方法,大有入木三分、力透纸背之感;在结体上较多呈扁形,近似隶书,且好用古体;布局安排疏密有致,大小相间,似斜反正;用墨亦有浓有淡,故人称之为“乱石铺街”。
      郑燮50岁以后,是其书法创作的繁盛时期。尤其是在他罢官返回扬州之后,字体更加纵横驰骋,洒脱不羁,真、草、隶、篆四体相兼,笔势变化多端,在一帧字幅中,相同字前后写法绝不雷同,可谓千姿百态、丰神独具,其书法已发展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行书

    182.5×74厘米

      纸本,立轴。钤印:郑燮、克柔。此幅是郑燮“六分半书”的典型作品。整幅纵横错落,自成体貌,别开生面,既有“乱石铺街”之美,亦有落拓潇洒之风。 [加为好友]117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20:00:14行书(局部)




      水墨纸本,册(40开)。汪由敦书法师法晋唐诸家,长于篆隶。此幅则是其行书风貌体现,具有代表性。

    [加为好友]116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19:59:50行楷书

    21×10.3厘米



      纸本,册(6开),壬子年(1732)作。钤印:张照之印,瀛海仙琴。鉴藏印:蕉移清赏。谭泽阁题签。此册为张照42岁时所书,在得董书神髓之外,又兼具颜、米书法的一些特点,尤得益于颜字。 [加为好友]115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19:58:30张照  
      张照(1691~1745),字得天,号泾南、天瓶居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进士,雍正时官至刑部尚书,后因失职罪免职,乾隆七年(1742)复官,乾隆十年(1745)正月,张照奔父丧而死于路上,乾隆帝追封他为太子太保、吏部尚书,谥文敏。张照与董其昌、沈荃同为华亭人,故其书法初学董其昌,并因得董书神髓受到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赏识。中年以后参入颜真卿、米芾书法,尤其得法于颜书。在帖学书法盛行特别是董书风行之时,人们书法大多不善大字,而张照则兼能大字、小楷和行草书。他的大字,天骨开张,气魄浑厚。董书本来即是以颜宇为基础,以米书为姿逸的,而张照既习董书,复从颜、米,追求古法,因此非常便当,并且他能始终保持董书潇洒姿逸的特点。康熙帝在御制诗中说:“书有米之雄,而无米之略。复有董之整,而无董之弱。羲之后一人,舍照谁能若。”即使偏爱赵孟顺书法的乾隆帝每大书匾额或小字书画题跋时,也多由张照代书,使他成为御书的代笔人。因为要代笔,不能不俯就乾隆书法的一些特点,久而久之,他的书法就成了乾隆朝馆阁体书法的一种体貌。这对馆阁体书法的形成,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使他成为雍、乾年间最重要的书家之一。 




    书法四条屏(局部)

    61.5×29厘米

      水墨花笺,四条屏,戊午年(1738)作。钤印:世泽堂、张照之印,得天、嗜好与俗殊。收藏印:曾藏王氏镂香阁。题识:乾隆戊午秋八月和苻药林落叶五咏,泾南张照。此四屏为张照48岁时所书,除继续保持此前优美酣畅的面貌,潇洒姿逸的风格外,颜书的特点更加明显了。但董书中那种空灵之气及生拙面貌均略有所失。[加为好友]114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19:58:01草书

    17.5×53厘米



      纸本,立轴。钤印:黄慎,恭寿。黄慎书法以狂草见长,他能“画从书法,书以画入,在传统狂草书中别开生面,自创一格.此幅用笔多顿挫,笔与笔,字与字之间断而不连,意态活泼飞舞,独具特色。
    [加为好友]113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19:57:40行书

    27×245.5厘米



      纸本,卷,癸卯年(1723)作。钤印:西园高凤翰印、殿翔。此幅为高凤翰行书代表作品之一,笔意酣畅,生涩古拙,别具风格,
    [加为好友]112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19:57:12高凤翰、黄慎   
      高凤翰(1683—约1745),字西园,号南邮、南阜老人、老阜,山东胶州人。雍正五年(1727)科举及第,历任绩溪令等官,因受谗言而辞职。后来右肘患病,专用左手作书绘画,号“尚左生”。高凤翰的书法以隶书和草书著称于世。其右臂残废以前所作隶书敦厚古朴,字形结构多取篆体,转折处喜用断笔接搭之法。改用左手书写以后,其隶书更显老辣恣肆,而不求工整。高凤翰的行草书在其一生中也经历了较大的变化。早年纵横瘦劲全出于自运,技法、风格皆不成熟;中年着意于苏轼,用笔敦厚而字形方扁;晚年右臂病废,以左手作行草书,生涩古拙,奇趣百出,比起右手所书,更显别开生面。
      黄慎(1687~?),初名盛,字公懋,又写作躬懋,后改名慎,字恭寿,号瘿瓢山人、东海布衣等,福建宁化人。他擅长绘画,又精于书法,尤以草书成就最高。其草书点画舒展纷披,字形开张跌宕,通篇行气紧密贯注。黄慎作草书时,笔下线条并不追求提按跳跃的变化,而是以均匀爽利的运笔达到一种胸有成竹的熟练。继而在此基础上,将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体现于结字和章法方面。并且,他将每个字都拆散分离,使每个组成部分甚至每个点画之间都充满了大小、正欹、轻重、扁长等对比变化。他喜欢将本应交接或牵绕的笔画故意断开或分解,而将连笔主要用作字与字之间的呼应手段,因此在他的作品中,字形顾盼比点画连绵更重要。在章法方面,他采取字距与行距基本相同的处理,如此一来,结体错落与字形之间连带呼应的特点就显得更加突出。上述独特的技法,使黄慎的草书具有一种落英缤纷的美感。初看上去满纸点画狼藉,难分字形;细细品味则姿态丰富,逸趣百出。虽然面貌狂纵夸张,但技巧手段皆不悖古法,从中可以看出怀素、黄庭坚和祝允明的影子而又不露痕迹,在清代书坛上堪称独树一帜。 



    草书

    18×51.5厘米
    估 价:RMB 8000~12000

      纸本,扇面。钤印:高南阜印。[加为好友]111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19:56:19漆书

    32.5×150.5厘米



      绢本,卷。钤印:金农印信、龙虎丁卯吴敬恒题引首李祖夔跋。
    [加为好友]110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19:55:40隶书郑板桥诗四屏

    85×32厘米



      水墨纸本,立轴,乙丑年(1745)作。钤印:金农之印、冬心先生。题识:右五字格诗为吾友郑君板桥之作,爱其风趣在郊寒岛瘦之间,爱而书之。正爱其人高妙非常流也。乙丑六月重游维扬记,龙梭日客金农。此幅是金农“漆书”的典型作品。用笔一改以往或圆厚、或方严而为扁笔侧锋,横画宽厚,竖笔瘦削,形成强烈对比。结字则变方扁为竖长,且上部紧密,拉长撇画,使字形乃至气韵于古穆苍厚中显出灵动。这种独创一格的书风在当时被视为“偏师”,…怪物”,是不足为奇的。[加为好友]109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19:54:42
    金农  
      金农(1687~1764),字寿门,号冬心,又号司农、金二十六郎、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等,仁和(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元年(1736)被荐举鸿博,入京未试而返。少年时,金农曾受业于著名书法家何焯,并与著名篆刻家、书法家丁敬等相交。他工书画,书名比画名早显。
      金农擅长楷、隶分书,尤以隶书成就最高。他早年受时风熏陶,学郑簠从《夏承碑》人手,后得见《西岳华山庙碑》,钩摹一通反复临习,遂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书法风貌。这一时期的隶书,用笔圆厚而从容,结体方扁而匀称,虽然起笔处尚有郑簠习气的遗存,但整体面貌却是从汉碑而来,脱出时风之外。中年以后又师《天发神谶碑》,取其点画方严、结体凝重之致。金农的隶分书和清代前期书法家的隶书面貌确有不同。他用笔厚重,作书时常用扁笔,波磔不太明显,保留有较多楷书笔意,富有浓厚的金石气;字的形象古拙,结体往往呈方正或长方。50岁以后为进一步强化个人特点,他把毛笔的尖锋剪去,书写铺毫时犹如刷子一样扁齐。用这样的笔写出的字,横画粗而扁,竖画较细而多变化,就像他画墨竹一样,运笔徐缓而顿挫。字形则变方扁为竖长,且上部紧密,拉长撇画。他又喜用浓墨渴笔,古穆苍厚,别开生面,并号称为“漆书”。看起来他的字似乎拙笨,实则“以拙为妍,以重为巧”。
      金农在书法中还有意识地融入了画竹和金石篆刻的方法,因而他的书法含蓄着浓郁的画意和金石气,这对于拙朴的古隶书是一种发展,同时也是他个人艺术风格的创造。值得一提的是,金农独创的“漆书”与200年以后才出土的汉代诏书木牍在横粗竖细、字形瘦长等特点上完全一致。他在艺术上敏锐的领悟力、创造力以及过人的胆识可见一斑。金农书法对后世影响深远,但在中国和日本,传世的金农书法都有不少伪作,需要我们加以注意。 






    隶书五言联

    67×18厘米

      纸本,对联。钤印:金司农印(白文)、寿田(白文)、金氏冬心齐印(白文)。收藏印积金蠢(白文)、萆农珍藏(白文)。此幅乃金农45至50岁之间的作品,书中笔画之方严,结字之凝重,似自<天发神谶碑》得来。[加为好友]108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19:54:05临邹衣白书法(局部)

    27×38.5厘米




      水墨纸本,册(11开)。题识:满天飞雪少人行,野寺东边鹤数声……邹逸翁书,有明一代书家品为第一,余每喜临之,此本尤当今未知鉴者为何如,时雍正十一年(1733)岁在癸丑七月朔三九日。良常第八洞天中人王澍。钤印:澍,水竹居、入虚如有人。收藏印:江山刘履芬观、闵阁舍人。 [加为好友]107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19:53:07篆书

    86×43厘米




      纸本,立轴。钤印:虚舟、王澍印。
    [加为好友]106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19:52:38行楷书

    65.3×38厘米




      纸本,立轴。钤印:天宫大夫,澍。王澍楷书师法欧阳询,行草书又受董书影口响。此作笔意流畅,颇有诱人风姿。[加为好友]105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19:52:08陈奕禧、王澍  
      陈奕禧(1648~1709),字子文,别聿六谦,号香泉、蔚叟,浙江海宁人。康熙四十七年(1708),任南安知府,曾编纂郡志,翌年卒于任上。陈奕禧早年学书由董书人手。从其书迹看,他对米芾书法用力尤多,着意于结体变化,其风格大势仍属圆润秀美—路,姿态艳美,但缺乏骨力。康熙、雍正、乾隆三帝都喜爱陈奕禧的书法,康熙帝曾请他在宫中写了大小字3幅,并赏赐他御制楹联。他死后,雍正十一年(1733)其书被敕命摹勒上石,成《梦墨楼帖》10卷,他也因此名声更大,甚至远播日本。
      王澍(1668~1739),字若霖(也署篛林),号虚舟、竹云,又号良泉山人、恭寿老人、二泉寓客等,江苏金坛人,后来客居无锡。康熙五十一年(1712)进士,选庶吉土,官户部给事中,后官至吏部员外郎,因清忠而名声目高。王澍书法可以说篆隶各体皆精,其中尤以篆书为最好,在清代名重一时。他的楷、行书,基本上走的是文徵明的路子,有些作品具有诱人的风姿。他的楷书虽说是师法欧阳询,但行草书似乎受到了董风的影响王澍的篆书师法李斯,从李阳冰人手。他写小篆,善于藏锋圆茎,瘦劲挺拔。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他晚年所作的《小篆书轴》,乃其“玉箸”篆书体中的精品。不过因为王澍笔锋有切笔,所以也有人评论他写的字力量不足。他与姜宸英一样,对于碑帖都有研究,著有《淳化秘阁法帖考正》十卷,以及《古今法帖考》、《虚舟题跋》、《竹云题跋》等书,是一位造诣较高的鉴赏家。



    行书

    24.5×27.5厘米

      绢本,册(8开),戊子年(1708)作。钤印:臣奕禧、卞壁楼、子文。[加为好友]104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19:51:41行书

    131×30厘米



      水墨纸本,立轴。钤印:鹤渚生,奚冈之印。
    [加为好友]103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19:51:10家宴联句

    123×30.5厘米



      纸本,对联。题识:大烹豆腐瓜茄菜,高会荆妻儿女孙。吴东里先生句,钱唐黄易书。钤印:小松(朱文),黄易之印(白文)。 [加为好友]102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19:50:26
    西泠四家  
      丁敬、蒋仁、黄易和奚冈四人,被称为“西冷四家”。他们在当时的影响很大,一直延续到清末,对日本书法篆刻界也有较大影响。
      丁敬(1695—1765),字敬身,号钝丁,别号龙泓山人、孤云石叟、胜怠老人、玩茶叟、砚林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初被荐博学鸿词科,辞不就。其家与金农相邻,故他们经常相互交流,终身不曾间断。丁敬画梅能得古趣,尤长于篆刻。他的书法以隶书最受推崇,接近汉隶的朴实淳厚,其字形、用笔略近于《曹全碑》,喜欢夸张撇画的波磔,有时以小隶书作跋尾。所作行草则聚散参差,横斜错落,清奇瘦劲,不拘绳墨。  蒋仁(1743~1795),原名泰,后于扬州平山得一枚刻着“蒋仁之印”的古铜印,于是改名为仁,字阶平,号山堂、吉罗居土、罨罗溪山院长等,仁和(今浙江杭州)人。蒋仁一生风雅清贫,嫌恶权贵。他善画山水,书法则出于米芾而直追二王,并学孙过庭、颜真g2p、杨凝式。彭绍升称蒋仁为当代第一。蒋仁轻易不应人之请,故传世作品极少。
      黄易(1744~1802),字大易,号小松、秋盒等,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初为监生,曾参加《四库全书》的编纂,历任山东兖州同知等职。他精于古拓本、钟鼎、钱、镜的鉴赏,又将《汉石经》、《范式碑》、《三公山碑》加以双勾而介绍于世,促进了碑学的发展。黄易擅长篆隶,最精于隶书,以沉着闻名。他大隶似校官碑,小隶似武梁祠题字,山水画习董源、关仝,诗文也很精,又从丁敬学篆刻,名重一时。
      奚冈(1746—1803),初名钢,字纯章,号铁生、萝龛、鹤渚生、蒙泉外史、蒙道土、散木居士等,蒙泉最为通用,安徽新安人,寄寓钱塘。奚冈不但精干诗词,而且9岁时已能写隶书,步入中年又善行书。山水画宗董其昌,花卉画学恽寿平,能得其风趣。书、画、诗文、篆刻皆精,称为“四绝”。 



    行草书东坡道人五言古诗

    29×200厘米

      纸本,手卷。卷首残缺。题识:右东坡道人小囿咏人宋诗一首,丁未三月二十日雨中姚君漪风携纸和墨索书,信手涂此,不足道也。吉罗居士仁。钤印:仁印(朱文)。
    [加为好友]101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19:50:02行草书

    95×71厘米



      纸本,立轴。钤印:退谷,士铉。汪士铉得褚遂良刚劲书风,一改瘦弱为瘦硬,从馆阁体众家中脱颖而出。此幅为其佳作之一。
    [加为好友]100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19:49:37行楷书(局部)




      纸本,册(13开)。钤印:宸英、姜宸英,直言堂图书印、西溟。
    [加为好友]99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19:49:04
    康熙四家  
      姜宸英、汪士铉(一说孙承泽)、何焯和笪重光(一说陈邦彦)被称为康熙时期“四大书家”。
      姜宸英(1628~1699),字西溟,号湛园,浙江慈溪人。他虽举试不第,但早以诗文著称,是著名的江南三布衣(另二人是朱彝尊和严绳孙)之一。姜宸英70岁时中进土,授翰林院编修。他善书,工小楷、行书,尤以小楷最精。姜宸英的楷法,受到过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人的一定影响。他还兼精鉴赏,名重一时,家藏《兰亭》石刻,世称其拓本为姜氏《兰亭》。
      汪士铉(1658~1723),字文升,号退谷,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康熙三十六年(1697)进土,入翰林院,受敕命编纂《全唐诗》。在书法方面,汪士铉初习颜真卿的《麻姑仙坛记》;中年时学习赵孟顺;再变而得褚法,得其刚劲书风,一改瘦弱为瘦硬,使得他能于“馆阁”众家行列里脱颖而出。康熙帝称赞他的字为国朝第一,与姜宸英并称“姜汪”。他们两人各有所长:姜宸英精于行书,汪土铉擅长真书,都被视为当时一绝。
      何焯(1661~1722),字屺瞻,晚号茶仙,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康熙四十一年(1702),经直隶巡抚李光地推荐,被召入南书房。第二年,赐举人,复赐进士,官至编修。他精于书法,小楷最工,得晋、唐人法度,气韵与董其昌相接近,而笔力不及董。虽秀蕴不俗,但略显纤弱,这是“馆阁”气息在他书法作品中的体现。
      笪重光(1623~1692),字在辛,号江上外史,又号郁冈扫叶道人,人喜称笪江上,镇江丹徒人。顺治九年(1652)进士,由刑部郎擢监察御史,为官敢直言,因弹劾权臣明珠而弃官归里。笪重光工书画,著有《书筏》,是其研究书法理论的专著。他善写行书,对王文治早期书风有一定影响,但墨迹传世甚少。 



    行书

    19×59厘米

      水墨纸本,扇面。钤印:姜宸英印、西溟。[加为好友]98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19:48:32隶书

    144.5×38.5cm



      纸本,四屏条。印鉴:万经私印(白文)、抡才晋国校士黔南(朱文)。款识:九九小跛翁万经。[加为好友]97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19:48:02隶书

    196×76厘米



      纸本,立轴。题识:别馆春还淑气催,三宫路转凤凰台。云飞北阙轻阴上,雨歇南山积翠来……戊午春仲写于古期轩中,西庐老人王时敏。钤印:王时敏印(白文),西庐老人(朱文)、秀媚精进(朱文)。此隶书大幅,为王时敏86岁时所书,苍劲有力,可谓人书俱老』 [加为好友]96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19:47:25
    王时敏、朱彝尊、万经  
      王时敏(1592~1680),字逊之,号烟客、西庐老人等,江苏太仓人。官至太常寺少卿,崇祯十三年(1640)还乡,明亡后居家不出。除绘画外,王时敏还擅长书法,尤其精干隶书,在当时具有很大的影响。他的隶书师学《受禅碑》笔法,后又参用《夏承碑》,所书之字,大都体方笔圆,笔力遒稳,浑厚雍容。但其风格并未显示出汉隶古朴浑穆的气象,而是更接近唐人隶书的面貌,特别是用笔常常间杂楷法和结字喜用别体的习惯,更是唐人隶书中常见的现象。他和朱彝尊、郑簠被尊称为“清初三隶”,反映出了清初隶书的面貌。王时敏的行书,写得清瘦秀逸,潇洒自然,也非常出色。
      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坨,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康熙十八年(1679)应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纂修《明史》,后罢官回乡,专事著述。他博览群书,学识宏富,尤其喜好金石之学。朱彝尊在清初以善隶书著称,取法《曹全碑》,用笔上取其流动飘逸、轻松舒展,结体上取其方扁端庄、从容典雅。更主要的是,其点画纯从汉碑中来,行笔扎实稳重,不像当时其他人那样隶、楷笔法相混杂,而作为隶书特征之一的波磔用笔,也是出之以自然之致,不强努硬挑。朱彝尊不仅对《曹全碑》下过很深的工夫,而且对汉隶的整体审美意韵也有着准确的体会和把握,故其书作平和秀雅,古意盎然。
      万经(1659~1741),字授一,号九沙,浙江鄞县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土,授翰林院编修,后因事罢归。万经之父万斯大兄弟八人皆从师于著名学者黄宗羲,博通经史,被时人称为“万氏八龙”。万经自幼承习家学,擅长隶书。据史籍所载,其晚年罢官回乡,家产已罄,只好写隶书出售,以此餬口为生。其隶书用笔沉稳苍厚,结体端庄平和,于汉碑淳朴浑穆之气,所得甚多,著有《分隶偶存》。




    隶书

    61×38厘米

      纸本,立轴。钤印:朱彝尊印、竹咤。
    [加为好友]95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19:46:57录禹王碑文

    37.4×224.8厘米



      纸本,卷。此幅是朱耷行书的代表作,正如谢稚柳先生所言,朱氏书法是从侧势、逆势,归纳到均势,是一种傲岸不驯的情态,虽用秃笔,而风调秀健,表现出一种特殊情调。现藏于四川博物馆, [加为好友]94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19:46:38朱耷  
      朱耷(1626~1705),谱名统婪,法名传綮,别名雪个、个山、驴屋等,晚年自号八大山人,南昌(今属江西)人。朱耷是明太祖朱元璋儿子宁献王朱权九世孙,他“八岁即能诗,善书法,工篆刻,尤精绘事”。19岁时,明亡,朱耷即隐其姓氏,剃发为僧,后又返俗,不久又做了道土。
      朱耷的书法约可分为5个时期:一、署款“传綮”时期,主要取法欧阳询,用笔方圆兼备,结体劲险峭拔,法度森严;二、署款“个山”时期,受董其昌影响很深;三、署款“驴”时期,书法大小错杂,一气呵成,其字形结构中宫收紧,长脚四展,明显可见黄庭坚的影响;四、署款“八大[U人”的前期,即69岁以前,用笔、结体上仍可看出署款“驴”时期的迹象,个人的风格更为明显。特别是对于字的结构,或偏旁移位,或促长引短,或拘大展小,肆意加以变形,使人联想起其笔下敛羽缩颈、瞪目拳足的禽鸟形象。朱耷在深究钟繇、王羲之、颜真卿笔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其富于个性特征的画家书法风貌,字体怪伟,但用笔尚嫌方便;五、署款“八大山人”的后期,即69岁以后,大体上有两种风格,一种为前一时期书法的继续发展,日趋圆浑,以悬肘中锋之法运秃笔,不拘点画的形似而更趋圆厚、老辣;另一种返作钟王一路的小行楷,又有些接近明代的王宠,钝颖枯墨,藏头护尾,气格深静,小楷则有晋唐风格。
      谢稚柳先生称朱耷书法的艺术特性是从侧势、逆势,归纳到均势,是一种傲岸不驯的情态,他善于用秃笔,而风调是秀健的。一般来说,秃笔没有锋尖,它所能表现的,很难显出笔势的流畅与风神;而朱耷,不但隐藏了秃笔在表现上的一定缺点,而且将尖锋所不能表现的一种特殊情调,用秃笔发挥了出来,开辟了书法中笔势所从未有过的一种新情调。的确,朱耷晚年的书法风格就是如此。 




    行书

    122.5×45厘米

      纸本,立轴,乙亥年(1705)作。钤印:八大山人(白文)、何园(朱文)、真赏(朱文)。朱耷在深究钟繇,王羲之和颜真卿等诸家笔法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富于个性的自家书法风貌,此幅正是其逐渐步八成熟阶段的作品。

    [加为好友]93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19:46:13行书词轴

    179×49.5厘米



      绫本,立轴。题识:山清气爽九秋天,黄菊红叶满泛舡,千里结言宁有后,群贤毕至猥居前,杜郎闲客今焉是,谢守风流古所传,独把秋英缘底事,老来情味向诗偏。为天辅年翁书。华亭沈荃。钤印:沈荃之印(朱文)。此幅是传世沈荃书法的佳作,看似侧重形式上的表现,但秀雅之中已具神韵。或飘逸清劲、或圆浑厚重的点画,加以隽拔灵秀的结字和气韵畅融之章法,说明晚年的沈荃已基本上摆脱了以生拙为取向,以欹侧求平正的董书的影响。
    [加为好友]92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19:45:49沈荃  
      沈荃(1624~1684),字贞蕤,号绎堂,别号充斋,华亭(今上海松江)人。顺治九年(1652)探花,授编修,累官至翰林院侍读学土、礼部侍郎,卒谥文恪。他工书法,宗法米芾、董其昌,是康熙年间最重要的书家之一。
      沈荃与董其昌是同乡, 自幼即倾慕董书,并以之为其书学的基础,极得董书的笔法特点与风神。爱好董其昌书法的康熙皇帝曾向他学习书法,或者说是他专习董书而影响到康熙皇帝对董书的偏爱。据记载,在康熙皇帝向他学习书法时,他每每能够“下笔即指其弊,兼析其由”。好学的皇帝,则十分感慨,并赏赐良多。而且,“凡御制碑版,及殿廷屏障,御座箴铭,辄命公书之。或自作大书,命题其后”。于是朝野间盛行董书,成为一时风尚。与沈荃同时,还出现了人称“康熙四家”的姜宸英、汪士铉、何焯和陈邦彦,他们皆以董书为主,又兼取晋唐或宋米芾书法。
      沈荃存世的书法墨迹较多,楷、行、草书都有,以楷、行书最多。他的楷书,如《录陆平原燕居课轴》,虽为楷书,结字却以欹侧中求平正为主要特点,且行距颇疏,笔法温润,是从董书中继承、演化而来。他的行书,大体如楷书的行化,或参以米书纵逸丰姿的特点。草书作品如《临自叙帖轴》,虽说是临怀素草法,其实仍是董其昌小行草书的典型面貌,很难看出有《自叙帖》的草法。自董其昌之后,一些临帖作品不过是录书其文字,以作为一时的创作契机,并非认真对待其临习得似与不似。这点,沈荃也在仿效董其昌。虽然如此,沈荃的书法也只是貌似董书,因为他的书法过于温厚圆钝,虽可称之为秀雅,但却缺少董书的空灵生气。他的书法能成为宫廷御用书法,成为适应科举制度的干禄书体,必然是只注重形体表现,而缺乏神采的。即便是善书的康熙皇帝,也未能脱此弊端。




    行书

    134×51厘米
      绫本,立轴。钤印:一砚斋、沈荃之印,官詹学士之章。[加为好友]91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19:45:25隶书

    160×50厘米



      纸本,立轴。钤印:郑簠之印、脉望楼。此幅是郑簠“草隶”已臻成熟时期的作品。汉隶(史晨碑)和《曹全碑》那种端庄秀丽的风格,舒展峭拔、秀逸多姿的笔画,在这种洒脱秀逸的隶书新貌中融会变化,体现出较汉隶疏凋、用笔易汉隶之沉着为扬逸的面貌。[加为好友]90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19:45:03郑簠  
      郑簠(1622~1693),字汝器,号谷口,江苏上元(今南京)人。他能医,善隶书,兼善治印。清代张在辛在《隶法琐言》中说他:“作字正襟危坐,肃然以恭,执笔在手,不敢轻下,不必迟迟,敬慎为之。”还说他“半日一画,每成一字,必气喘数刻,始知前辈成名,原非偶然”。这段记载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郑簠进行书法创作时严谨肃穆的态度。
      郑簠早年曾学习过明末书家宋钰的隶书,以楷书的方折笔画替代了汉隶一体中含寓的圆转精密的篆书孑遗,造成笔画因折锋而“支离”的感觉,结果离汉隶的拙朴风轨愈来愈远。《隶法琐言》载,郑簠总结经验教训说:“深悔从前不求原本,乃学汉碑,始知朴而自古,拙而自奇,深酣其中者三十余年。”根据记载,郑簠的隶书后来转学汉《史晨碑》和《曹全碑》,尤其得力于后者。这两种汉碑皆属于端正秀丽的一类,笔画大多舒展峭拔,显得秀逸多姿。郑簠在此基础上稍加放肆,结构不似汉隶那样紧密,用笔也易沉着为扬逸,创造出一种以洒脱秀逸见长的隶书新貌,这就是所谓略参草书笔意的“草隶”。郑簠的创新,几乎立刻引起了反响,与他同时或稍后的朱彝尊、朱岷、万经等人,都有摹仿这种“草隶”的书法作品,连书家王澍都甘拜下风。郑簠是帖学全盛时期复兴汉碑之学的先驱者,朱彝尊称赞他的隶书是古今第一。





    隶书四屏

    164×52.5厘米

      纸本,四屏条。题识分别是:鲍参军代春日行古乐府一首;唐曹尧宾大游仙乐府之一;六朝渔父歌一首;宋书颜光禄本传,颜延之五君咏刘参军之一。钤印:书常草堂(白文)、郑簠之印(白文),脉望楼(朱文)三印。此四屏有所区别的书法面貌,反映出郑篱在书法追求上由汉隶《史晨碑》、《曹全碑)向“草隶”这种书法新貌的转变过程。 [加为好友]89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19:44:34草书

    175×46厘米



      水墨绫本,立轴。钤印:傅山之印、司马大夫。收藏印:沈阳东山宝殉平生珍赏。题识:书为振翁先生政,傅真山。此幅应是代笔书。体现在用笔,结字上,“黑猪”甚多,看似有生拙之趣,实则尽为稚弱之字。[加为好友]88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19:44:17草书轴

    169×54厘米



      水墨纸本,立轴。此幅是傅山草书的典型作品。用笔圆转而略具金石意味,温婉而不失劲健,与其“笔力雄奇”之特点毫无二致。结字开张,取势则纵横兼具,颇有挥毫而扫千里之势,又隐约可见平淡天真之意。[加为好友]87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19:43:38行书文稿

    24.5×20厘米



      纸本,册(18页)。钤印:傅山印。此册书法规整者,以生拙的笔画和结构表现平淡天真之意;纵逸者,看似散乱却别具匠心,体观出作者对于真率拙朴的追求。[加为好友]86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19:43:04傅山  
      傅山(1607~1684),字青主,号真山,山西阳曲(今山西太原)人,是与王锋齐名的书法家,政治上则是一位不与清统治者合作的明末遗民。傅山工诗文。书画及金石篆刻,在书法上,他长于行草,还兼及篆隶书。从他的草书作品《书孟浩然涛》和《书五古诗》来看,其纵逸处很接近王铎的书法,但“宕逸浑脱”之处,却与王锋的咄咄逼人大相径庭。《书孟浩然诗》是他当友人面一挥而就的。挥写时主要依靠肘动,尽管字并不太大,然而笔画飞动,毫无拘滞之感;篇章结构纵横散乱,像是来不及安排,而匠心所运,就在这散乱之中,不仅表现出书家的功力,更体现了他对真率拙朴艺术风格的追求。这与董其昌尝以其生拙的笔画和结构来表现所谓的“平淡天真”之意没有根本的区别,但二人的艺术表现却很不相同。
      生活在动荡不安的时代里,像傅山这样富于民族气节和倔强性格的人,雅淡秀逸的书法绝不是他所希望取得的成就。即使是政治态度与他背道而驰的王铎,生逢其时,也很难再有和秀雅的艺术风格保持同步的心境意绪。正如明清之际的黄,倪等人虽然都从学习晋唐法帖出发,但都以他们奇崛、劲厉的书法折射了时代的特点。而傅山则以他挥毫而扫千里的气势,突出了他那不肯就范的倔强个性。适应这种艺术表现的需要,明清之际出现了许多长条幅的作品,王、傅二人都以此著称,傅山的长幅书作始终保持了“笔力雄奇”的特点;王铎晚年时,应酬书作极多,因此其书大多缺少傅山书中所具有的风力,然而仅就书法的功力而言,傅山毕竟要略逊一筹。 



    临颜鲁公楷书

    29×37.8厘米

      绢本,立轴。题识:吾阉东山下,烟花象外幽,悬灯千嶂夕,卷幔五湖秋,画壁余鸿雁,纱窗宿斗牛,更疑天逼近,梦与白云游。山临鲁公。钤印:傅山之印(白文)
    [加为好友]85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19:42:35行书

    133×31厘米



      绫本,立轴,乙酉年(645)作。印鉴;王铎之印、烟潭渔叟。签条:王觉斯行书。六零年庚子四月维夏,诸乐三笺。钤印:乐三。运笔时出折锋,且笔力较米字更为刚健,结字变化多端,整幅笔法的安排则个分紧密,从而形成跌宕有致、清圆隽拔的风趣.[加为好友]84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19:42:07吹梦诗中堂

    184×70.5厘米



      绫本,中堂,乙丑年(1625)作。钤印:王铎之印(白文),文渊太傅(白文)。此书作字形大小基本一致,章法紧密而并不显出拥塞。气韵上虽劲爽之姿略有所失,但于中国传统行草书以纵向取势的特点之外,又兼具横向伸延,飞动顾盼之面貌。
    [加为好友]83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19:41:20清代书法鉴识 [B]
      书法艺术发展到清代,所承绪的艺术传统,较以往各代都更为丰富,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从清初至乾隆年间,基本上是继承宋、元、明书法的余绪,崇尚帖学,是谓“帖学期”。自嘉庆以后,帖学衰微,碑学大兴,书法家们由唐碑上溯六朝碑版,乃至三代、秦汉的各种金石文字,是谓“碑学期”。帖学与碑学书法的转承代兴,构成了清代书法的主体。清代帖学书法承绪宋、元、明的艺术传统,到清代中期以后虽然衰落了,但因其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对帖学的崇尚,又是贯彻清代始终的,而且帖学书法是统治者认定和提倡的正统书法。一些书法家越过帖学传统,直溯汉碑隶书,在明末已发其韧,并随着清代帖学书法的消长经历了一段“欲变而不知变者”的渐变过程,最终演为碑学书法兴起的大势。在这种交错的发展过程中,清代成为书法发展史上书法表现最丰富的年代。举凡历史上出现过的各种艺术传统表现,都再度出现在清代书法中,特别是碑学书法兴起后,曾经长期被忽视的篆、隶书,不仅被大力提倡,且较秦篆、汉隶又有新的艺术创造表现。甚至甲骨文、金文、六朝碑帖等都成为被师法的艺术表现对象。所有这些,使书法史又重新朝气蓬勃起来,人称“书道的中兴”。清代是中国书法鉴藏史中最后一次的大集中。私家收藏,在清初的一段时间内颇为繁盛,涌现出一批或是官吏、或是文人、或是商人的大收藏家。这种情况几乎延续到了清末民初。以后因内府所藏法书的流出,才又一次引发了法书的交易与收藏活动。


    [B]帖学期书法  

      清初最先的书法作品,是由明末入清的诸位书家所作。首先成为清初书坛代表者的两位书家是政治态度迥异的王铎和傅山。帖学书法在经历了宋、元、明三朝的长期发展之后,至明末清初之际虽然仍保持着盛而未衰的势头,但它毕竟只是长子行、草书,即使正体楷书,亦很难再复唐楷的气势。



    王铎  
      王锋(1592~1652),字觉斯,号嵩樵,河南孟津人,熹宗天启二年(1622)进土。明亡后仕清,累官至礼部尚书。由于他在政治上的“失节”,牵累了他在书法史中的声名与地位。《画征录》旨出王铎书法的苍劲沉郁之处,是董其昌所不及的。从艺术上说,王铎和董其昌走的是同一条道路,比如他的楷书师法钟繇、颜真卿,多少还受到过柳公权的影响;他的行草书师法“山阴父子”,即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而且对米芾的行书也下过相当大的工夫进行研究。
      王铎书法“诸体悉备”,他的大楷宇介于颜柳之间,小楷书全法钟繇,行草书成就最高,留传下来的作品也最多,《峨嵋山纪游诗卷》、《临帖轴》等都是他行草书中的佳作。王铎基本上继承了米芾书法的特点.,运笔以中锋为主,且有八面书锋之态,因此常常以圆转笔来写转折的折锋笔,以暗合篆书笔意,求得笔画沉着含蓄。但又时出折锋,且笔力更加刚健,表现出一种劲爽的风姿。他书法的另一特点是结体、章法的安排,无论是每个字的结构,还是全篇的章法都安排得非常紧密,而且常常把字写得大的特大,小的又很小,这样紧密的结构与大小错落的字形相配,使全篇显得并不拥挤,表现了他精湛的艺术造诣。



    行草书

    16×51.5厘米

      金笺,扇面。钤印:王铎之印。 [加为好友]82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19:40:27倪元璐  
      倪元璐(1593-1644),字玉汝,号鸿宝,浙江上虞人,天启年间进土,初授编修,累官至国子监祭酒、户部尚书,他擅长行,草书,与黄道周并称“倪黄”。康有为说:“明人无不能行书、倪鸿宝新理异态尤多。”康氏所说的“新”与“异’,有两层意思:一是不同于——般的明入书法;二是不同于一般的帖学书法,这二者对于倪书来说是统一的。倪元璐书法有明人行书流便秀雅的特点,又有涩劲朴茂的风貌,其源出于帖学书法,又含有碑学特别是六朝碑学的特点。《舞鹤赋》是倪书的代表作,的确与一般明人的书法差异较大,所以倡导尊碑的康有为在明人中独取倪元璐。
      今日所见倪元璐传世作品主要是行草书,凡大约在翰林院与王锋、黄道周同时攻书时期,即三十五六岁前所作的,用笔上仍多见苏轼遗意。随后他转学颜真卿。用笔毛涩,取“屋漏痕”意,书风渐趋浑沉,所作尺牍札翰灵秀超逸,有来人风致。 





    草书

    120×43.5厘米

      绢本,立轴。铃印:倪元璐印、太史氏。鉴藏印:林跟庵考藏印、丹徒陈长吉字石逸印、狄曼农鉴藏书画印。倪元璐书法以纵恣奇崛、心快神畅的境界,而载誉书坛。此草书,以意使笔,线条奔放流畅,结字错落,笔力内含,有一气贯通的感觉。[加为好友]81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19:39:48
    张溥墓志铭





      此铭为黄道周小楷代表作,用笔简洁明快,不完全像钟繇刻帖上的用笔那样圆浑,显然其用笔中还吸收了工羲之楷书酌笔法,尤其是方折用得较多,故具劲峭之势,于凝重中跃出姿媚。
    [加为好友]80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19:39:09黄道周  
      黄道周(1585~1646),字幼平(或幼玄),号螭若、石斋,福建漳浦人,天启二年(1622)进土,改庶吉土,授编修,为经筵展书官。南明福王时官礼部尚书。南都覆,唐王任其为武英殿大学土,率师至婺源,与清兵遇,兵败为清军所俘,送往南京,英勇不屈,遂于翌年(1646)遇害,谥忠烈。黄道周学古贯今,又精天文、历数,从学者云集。对于黄道周的书法,一种评论认为其“行草笔意离奇超妙,深得二王神髓”;另一种评论认为其“楷格遒媚,直逼钟王”。这是对他不同书体具有不同特点的认识。
      黄道周善楷、行、草诸体书,又工隶书。他的楷书,如《孝经卷》、《张溥墓志铭》,字体方整近扁,笔法健劲,风格古拙质朴,十分类似钟繇楷法。不同处是,钟书于古拙中显得浑厚,黄书则见清健,可以看到其受王羲之楷法的影响。他的行草书,如《五言古诗轴》,大略类其楷书的体势,行笔转折方健,结字欹侧多姿,朴拙的风格同样接近钟繇。他的隶书正具有“清截遒媚”的特点,不如楷书那样古拙清刚。从黄道周书论中,反映出他对魏晋书法是比较倾心的,尤其对钟繇、索靖等具有古朴书风的书法更为欣赏,而对其当代书法,如董其昌的书法,则并非如此。







    楷书

    25.5×288厘米
      绢本,卷,甲戍年(1634)作。钤印:黄道周印、幼玄、字玄道。鉴藏印四方。清代宋荦《漫堂书画跋》云:“石斋先生楷法尤精,所谓意气密丽,如飞鸿舞鹤,令人叫绝。”此卷书法字迹清隽,秀雅中有刚健之气。又王文治引央两堂题跋)云:“(道周)楷格遒媚,直逼钟王”,此乃中肯之言。
    [加为好友]79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19:38:37行书七言诗

    170×55厘米



      绢本,立轴。钤印:张瑞图印,大学士章。张瑞图书法取法钟王、孙过庭等诸家,并能变古法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在书坛上独树一帜。
    [加为好友]78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19:37:40行书《桃花源记》(局部)

    13.5×17.5厘米



      绢本,册(15开)。钤印:瑞、图。此册书法与他的其他作品相比显得疏朗。用笔以折带转,无雕饰之气,似得力于苏轼,因此带有苏字的风韵。较之平日所书,显得安详而端庄、随意自然,起笔、收笔、行转也照应细微。 [加为好友]77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19:37:14草书

    18×56厘米



      金笺,扇面.钤印:瑞,图。张氏书法以其尖刻的笔锋和锐利酌折角而著称。独特的章法和布白,行气紧凑,用笔一泻千里,不拘求常规,从凝重顿挫的线条变化中,可以看出其淳厚的功力。
    [加为好友]76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19:36:10草书

    177.5×49厘米



      绢本,立轴。钤印:张瑞图印,无书,此子宜置丘壑中。
    [加为好友]75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19:35:51张瑞图  
      张瑞图(1570~1644),字长公,号二水,福建晋江人,万历三十五年(16()7)进土,殿试第三,授编修,后以礼部尚书入阁,后因坐魏忠贤逆案,贬为民。他擅长书法,秦祖永在《桐阴论画》中说:“瑞图书法奇逸,钟、王之外,另辟蹊径。”他的书法作品,如行书《圣上万寿无疆赋》、草书《五言诗轴》等,的确有些奇崛怪异,没有明显的渊源来历。仔细推敲,他的书法乃取法钟繇和王羲之,只不过变态较甚。他把钟繇的肥扁古拙,用王羲之的欹媚多姿加以变化,且泯功力于拙朴,藏欹媚于“丑怪”,给人一种似不曾识的印象。他的《圣上万寿无疆赋》能让人产生一种散漫不经的感觉,好像布字都把握不定,然用笔却极紧劲健拔,一下子牢牢地牵住字的体势。而《五言诗轴》,字体结构紧结一团,用笔沉厚,乍看难辨字形,然其笔画的沉挫、轻离,仍可于用笔复叠处辨出来龙去脉,不识者就会以为“丑-怪”,所以称“奇逸”。这种书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故其书法曾经风行一时。 




    行书

    352×101厘米

      水墨纸本,立轴。铃印:张瑞图印,大学士章。
    [加为好友]74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19:35:22米万钟  
      米万钟(1570~1628),字仲诏,号友石,其先关中人,后徙京师,籍顺天(今北京)。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官至江西按察使。天启五年(1625),因魏忠贤党倪文焕劾之,被削籍。崇祯初起为太仆少g即,卒干官。因与宋代米芾同宗,行、草书俱学米芾又与董其昌齐名,时有“南董北米”之誉,擅名40年。他的书法作品存世较多,结字学得米芾险劲处,而用笔粗拙丰厚,不似米芾峭厉,另具沉郁风韵。米万钟善以婉畅的运笔,掩其笔法的沉钝,又间用飞白笔,破其笔法的浑拙,善署书大字,有气魄。虽然如此,他的书法仍与邢侗有同样弊病,丰沉有余,灵秀不足,书体书貌变化也较少。比较“邢、张、董、米”四人的书法成就,无疑应以董其昌为最高,然而当时四人是齐名的。——是他们都身居高位,自然书以人重;二是书学渊源都属于帖学范围,这是自宋元以来被视为正统的路子,故他们同被当时书坛所推崇。从中也可以看出帖学书法虽已衰微,但陷于古人书法模式中又是怎样地难以自拔。当然,邢侗、张瑞图、米万钟三人的书法与董其昌书法仍有很大的不同,从后来的书法发展中,能更清晰地显示出其不同内涵。 




    草书《唐人诗》字轴

    354×103厘米

      纸本,立轴。行草大字四行,书唐人诗句。通篇洒脱流畅,一气呵成,牵丝萦带,若断若连,若有若无,似于有意无意之间。字形跌宕多姿,似承先祖米芾衣钵,但用笔并非尽如“刷字”,挥运徐疾相映,在豪放中寓以含蓄凝练。章法如鳞羽参差,富有优美和谐的韵律感。詈款:“米万钟”三字。钤印:米万钟印(白文)、仲诏(白文)。
    [加为好友]73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19:34:58邢侗  
      邢侗(1551—1612),字子愿,山东临邑人。万历二年(1574)进土,官至陕西行太仆少卿。能诗文,善书画,尤以书法著称。他的书法宗学极博,曾临学过钟繇、索靖、王羲之、虞世南、褚遂良、怀素、米芾、赵孟頫等诸家书法,而评者一致认为他“深得右军神体,极为海内所珍”。
      在邢侗的传世作品中,最大量的是临习书圣王羲之法帖的草书,表明他确实得力于王羲之,并由此形成了自己的书法风貌。他的书写用笔极为沉厚,在丰劲的运笔中加以婉转。全篇布置,多书为两行,字与字似连而多断,保持着以真作草的遗意。史孝先在《来禽馆集·小引》中形容其书:“雄强如剑拔弩张,奇绝如危峰阻日,孤松单枝,而一种秀活,又如扬州王、谢人共语,语便态出也。”这——评语,前半属实,后半则是虚誉。邢侗的:书法确实“笔力矫健,圆而能转”,但若论“秀活”,却只是靠功力做到—厂转活,而未能达“秀”,尚乏空灵之气。他众多的临帖作品,几乎是一副面孔,可见对王羲之书法只能仿其笔法,未能学其精神。邢侗还有个妹妹叫邢慈静,亦善书画,颇有名气,但为人们所见的书法作品,很多是邢侗代为捉刀的。




    行书临《王圣教》

    24.3×12.5厘米

      纸本,册(20开)。钤印:邢侗之印,子愿。邢侗书法宗学极博,但主要得力于王羲之。用笔极为沉厚,在丰劲的运笔中加以婉转,字与字似连而多断,有以真作草的意趣。此幅是其代表作主一,体现了他的书法风貌。 [加为好友]72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19:34:29
    行书《太玄赋》

    24.5×13.5厘米



      纸本,册(5开),壬子年(1612)作。钤印:知制诰曰讲官,董其昌印。鉴藏印:翁之廉印、笙巢密玩、吟芬馆珍藏、严栻之印。军司马陆应砀跋。董其昌书法以高古、散逸、清隽的书风,在中国书法史上找到了自己的地位。董氏主张:“以动利取势,以虚和取韵”,在这篇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互相照应,相映成趣,确实达到了“心手双畅”的地步。[加为好友]71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19:34:02
    行书册(局部)

    25.5×13厘米



      纸本,册(8开),庚子年(1600)作。题识:“龙楼凤阁攀峥嵘,深宫不闻更漏声,红纱蜡烛愁夜短,绿窗鸭鸿催天明,一声两声人潮起,金井辘轳闻汲札三声四志促严妆,红靴玉带奉君王,万年露湿上下枝,间声转急南衙里,促仗三衙列九门,放钥千官入重城……”钤印:董玄宰(白文)。藏印:海昌钱镜塘藏(朱文)。董氏书法承钟王体系,并能结合自己的特点,形成了新的艺术风貌。此册字与字之间虽然间距较大,但结体疏朗有致,筋骨劲健,不失魏晋法度,又胜古人一筹。
    [加为好友]70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19:33:43临《唐摹王右军书》

    28×662厘米



      纸本,卷。钤印:董其昌印、太史氏、玄赏斋。谢稚柳跋。鉴藏印:王饶生秘笈书画印,霍丘王氏观沧阁珍藏。董氏书法与其山水画~样,以古雅清淡为宗旨。此作品完全体现了他的书风,月笔提按、起止、运行及形态上,干;争利落,与他自己所主张酌“善用笔者清劲,不善用笔者浓浊的观点相吻合,字字虽独立,而势态相呼应。[加为好友]69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19:33:21
    明代晚期书法  
      晚明时期的书风变革是一股广泛普及的艺术潮流,不仅代表性书家的书法风格鲜明突出,而且一般的文人士大夫也都受其风气影响莫能出乎其外。首先是“云间书派”继“吴门书派”之后迅速崛起,并且取而代之成为书坛的主流与核心力量,其领袖人物便是一代宗师董其昌,是明代书家中,惟一可以与赵孟頫相抗衡的巨擘。董其昌。



    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万历年间进土,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谥文敏,后人多称董文敏。他是明末影响最著的和传世作品最丰富的书家。
      现在我们见到的董其昌作品,以四五十岁以后的居多,前期作品相当少。早年存世作品,行楷书《关侯庙碑》是他约三十五六岁时所写,主要仿学李邕的碑书,又兼有王羲之、颜真卿的书法笔意,透露出他早年的书学面貌。五六十岁时的作品,如楷书《月赋》,行书《节临钟王帖》、《临颜真卿画赞碑》和则缶徐浩三藏和尚碑》,行书《岳阳楼记》等则渐变。《月赋》师法虞世南,书体修长,笔法秀劲,得虞书温雅之意;师法颜真卿、徐浩楷书的《画赞碑》和《三藏和尚碑》,则专务书法的朴拙涩劲,而绝少学虞书的自然潇洒的笔法。60岁以后,他的书法艺术创作进入了自由阶段,则缶柳公权兰亭诗》、《友石台记》、《三世诰命》、则缶争坐位帖》和巨制削缶阁帖‘十卷》等,都是他晚年的代表作。这时期的作品,一面以拙于笔法表现来反映书法的古拙,一面又以率易的、似不经意的笔法来表现书法的平淡天真。高土奇在跋董书《友石台记》时说:“如大树槎材春芽欲生”,形象地道出了董其昌晚年书法艺术的特点。



    行草五律




      金笺纸本,扇面。题识:野店临官路,重城压御堤。山开灞水北,雨过杜陵西。归梦秋能作,卿书醉懒题。桥回忽不见,征马尚闻嘶。其昌。铃印:董其昌(白文)、醉六十(朱文)。董氏书法承继钟工,并注入了新的艺术生命,此书作结体疏朗有致,动静互寓,虚实相生,字字珠玑。虽寥寥数字,却可谓精心之作,行间宽绰,有驷马并施之感,使人回昧无穷。[加为好友]68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19:32:45徐渭  
      徐渭(1521~1593),字文清,更字文长,号天池、天池生、天池渔隐、青藤老人、漱老人、青藤道人等,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故又号山阴布衣。幼丧父,青年时屡试不第。曾在胡宗宪府中任幕僚。
      徐渭多才多艺,擅长书画,书法传世的主要是行草,或以行书为主夹入草书,或以草书为主夹入行书,较为纯粹的草书作品尚未见到。他的书法,看不出十分明显的师承。陶望龄以为:“大概仿诸米氏”,指出其字较接近米芾。徐渭有一类较规整的作品,结字紧密险劲,笔法遒劲爽脱,看得出师法米芾的笔意。但即使在这类行草书中,也不完全尽似米书,比如运用中锋浑圆的笔法,以重按轻提出尖的撇、捺笔画,就有篆籀风轨,从表面看接近隶草法。他还有另一类作品,如《草书诗轴》,全篇纵横散乱,分不出行间字距,满纸云烟,惟见笔走龙蛇。这类作品就不近米,而似黄庭坚狂草书。徐渭曾书有《论书卷》,他以为米书紧结多姿、黄书散漫有致,因此兼取二家之长。他的书法多持中锋运笔,取浑圆劲健的风貌,这无疑与他对古人书法的揣摩有关。他的师承有临又有悟,使人很难一眼看穿。
      徐渭是古代书法家中得无法之法的典型,《草书诗轴》可谓无法一类作品,观者连字迹也分辨不清,可以说无法到了极点。但就在这样的作品中,每一笔画都很到家,显示出坚实的笔力,字与字的俯仰也极注意,一字或数字欹侧似倒,接下来总有相挽相救的一字或数字,在杂乱中求平衡,显得奇趣横生。故而,这类作品并非真正的无法,而是把书法之法放到更大的天地中去表现,不拘一点、一画、一字的得失。这样,徐泪的书法就如同水墨写意的绘画,淋漓挥洒,得不似之似,为自己取得了最大的表现自由,给观者以最深刻的印象。最佩服和欣赏徐渭书法的袁宏道,谓其为书法家中的“散圣”、“游侠”。




    行书五言律诗

    131.5×56.5厘米

      纸本,立轴。钤印:天池山人、青藤道士,湘管斋。徐渭是古代书法家中得无法之法的典型,但也有一类较规整的作品,结字紧密险劲,笔法遒劲洒脱,乃师法米芾的笔意。然重按轻提出尖的撇捺笔画,也有篆籀风轨。 [加为好友]67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19:31:59行书

    117×27厘米



      水墨纸本,立轴。钤印:王履吉。题识:王宠书。徐邦达题跋。收藏印:茗醉山房、秘玩,赏、修直珍秘,柯寅珍赏、东园珍藏、清籁轩收藏记、墨林秘玩,项子京家珍藏、允唐赏鉴书画金石、道树、法荫之印、道树珍赏、静口轩。王宠的行书在明代诸家中是别具一格的,笔画之间的交接处本应相连,而王氏却偏以断笔来处理,线条若隐若现,若即若离,点画变化精到,绝无粗俗之气。
    [加为好友]66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19:31:37王宠  
      王宠(1494~1533),字履仁,后字履吉,号雅宜山人,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他工诗文,追习晋唐,又善书法,名列祝允明、文徵明之后,并称于吴门书坛。
      王宠只:书楷、行、草三体。他的楷书,如《送陈子龄会试三首》、《马遗安七十寿序》等,结字疏松萧散,似乎拙于点画安排,却又和谐而巧妙,运笔遒美而圆劲,很有晋人书法的闲雅韵趣。这些艺术特点,既受到虞世南楷书的影响,又多取自王献之笔意。王献之书法“用笔外拓而开廓,故散朗而多姿”,因此形成为一种“神韵独超、天姿特秀”的书法艺术典范。王宠从中获得启迪,并加以重新表现,以拙取巧,创造出自己的特殊风貌。在此基础上他又推演出行、草书的独特表现,如行书《唐诗》、《枚乘七发》以及草书《自书诗》等,大多追求朴拙遒美的特点。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王宠对于笔法的重视与摸索。追踪晋唐书法,是明人惯常的做法,但往往拘泥于形体规模。从王宠书法的一般表现上看,由于他只书楷、行、草三体,一般变化不很大。然细观之,作品并不雷同,有的作品用笔圆遒,有的则又多方折荒率之笔,变化丰富,中间返笔、复笔、圆转笔、方折笔等不时地加以灵活运用。与祝、文二人相比,王宠对古笔法的探求,体会得更深刻些。此外,从王宠的作品中还可以看出他书法的早熟和早衰。他的作品《为勉之草书诗》、《送孙太初I’隐苕溪》、《楷书赠别家兄履约》,分别书于24、25、26岁,三体书法齐备,婉丽俊逸,已不同凡响。作行草书《书赠南岩顾君》时年仅34岁,笔法老健纷披,已进入相当成熟的艺术之境。而《李白诗》虽属风茂年华之作,却表现出精力松懈、狼藉点画的早衰现象。尽管如此,他仍不愧为明代中期的著名书法家。 




    楷书

    16.5×51.5厘米



      金笺,扇面。钤印:王履吉印。惠均鉴题.此扇面以婉丽遒逸、疏朗有致取胜。行笔缓,笔势稳,点画圆润,给人以洁净、超逸的美感. [加为好友]65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19:31:09行书(局部)

    33.5×640厘米



      纸本,卷,乙巳年(1545)作。钤印:徵明印,文徵明印。工褆题引首。萧蜕、高振宵,周道振跋,鉴藏印:梁溪周氏珍藏,双月楼金石书画之印,练雪鉴赏。
    [加为好友]64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19:30:44行书兰亭序

    17×51厘米


      笺本,扇面,丙申年{1536)作。款识:嘉靖丙申三月既望,徵明书。印鉴:文徵明印。文氏以行书.小楷见称,在当时已名播海内外,门生甚夥,对后世影响极大。此扇面书法疏密匀称,布自适宜,通篇气息贯通,浑然一体。
    [加为好友]63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19:30:13文徵明  
      文徵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徵明,后以字行,更字徵仲,—号衡山居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嘉靖三年(1524)得贡生,次年荐试吏部,授翰林待诏。文徵明书法少时受业于李应祯。他的楷书取法王羲之的《黄庭经》、《乐毅论》;行草书则专学《圣教序》、《兰亭序帖》。及至中晚年他又喜书大草,和祝允明一样,才稍涉宋、元诸家笔意,博取黄庭坚草法。
      在文徵明的各体书中,最为人看重、艺术成就最高的是楷书。《致外舅札》是文徵明写给他岳父的小楷信牍,是他的早年作品。其书在精劲端肃中寓有娟秀和雅的风致,不仅深得《黄庭经》、《乐毅论》的韵趣,而且采用欧阳询楷法的体势、笔意,结字紧劲,用笔劲削、挺健。《归去来辞》是文徵明82岁时所书的小楷,字仅稍大于粟,舒展自如,大有疏能走马、密不通风之势,且笔笔到家,挺劲遒逸,表现出高超的书法技艺。这也是师欧的小楷之作,属于文徵明小楷书中的一种风貌。《前后赤壁赋》则是文徵明楷书的另一种风貌,更多地取法王羲之楷书笔意,是较常见的书法作品风格。这类作品,楷书端正方整、秀雅和劲、一丝不苟。他88岁时书的《小楷真赏斋铭并序》,依旧骨力劲健、楷法不懈,这在中国书法史上是极为罕见的。文徵明晚年时,学黄庭坚体而作的大字草书,以及取法钟繇而作的隶书,都具有法度严谨的特点,只是没有他楷、行书那样高的艺术成就。 





    草书

    158×71.5厘米

      纸本,立轴。钤印:徵朗印,悟言室印。此书法清新秀丽,风流儒雅。文徵明的书法功力深厚,受赵孟颊影响极大。他用笔过求认真,所以严谨之处失之呆滞,缺少雄健之气。 [加为好友]62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19:29:34行书

    17×50厘米



      洒金笺本,扇面。钤印:祝允明印。文徵明的行书写得极其出色,前人评之为“风舞琼花,泉呜竹涧’,此作行中带草,用笔干净利落。 [加为好友]61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19:28:55祝允明  
      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号枝山,右手;;指,故自号枝指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弘治五年(1492)举人,学于王鳌之门,但是屡试不第。正德九年(1514),授广东惠州府兴宁县知县,后转任南京应天府通判,故人称“祝京兆”。翌年辞职归乡,筑怀星堂而居。他工诗文,尤善书法,传说5岁时即能作径尺大字,9岁能诗,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齐名,号称“吴中四才子”。
      祝允明的书学之博,几为明代之冠。他广泛地临学过古人书法,一方面是基于帖学书法对传统的重视,另一方面则是深受李应祯、徐有贞等吴门前辈书家的影响。他遵循李应祯、徐有贞的教导,“俱令习晋唐法书,而宋元时帖殊不令学也”。在离开李应祯书法后,从二十儿岁即追临钟繇、二王法帖。他书《唐宋四家文》和《杨柳花词》的楷书作品,就是仝法钟繇小楷,用笔厚重浑朴、筋骨内含,寓有钟书肥厚古拙的特点,是其早期书法作品。楷书《蜀前将军关公庙碑》则结字瘦劲、体势内恹、笔画遒劲,又融入了王羲之小楷的风轨,已是中年作品。进入中晚年,他的书法渐臻成熟,为扩大艺术视野,在披玩法书名帖之余,又常常临习宋,元人书法。如《拟诗外传》和《千字文·常清静经》,即是仿米芾、赵孟頫笔意的作品。
      祝允明的草书作品流传很多。其书风并刁;一致,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根据二王书法而形成的单体草书,流丽畅达的草书,奔放的狂草。如《六体诗赋卷圳缶写了魏钟繇、唐张旭、古章草、宋苏轼和黄庭坚、元赵孟頫等六体书法,表现出他的广博书学。他中晚年创作的许多草书作品,使他成为明代著名的草书家。他的草书, 挥毫落纸如云烟,千变万化,纵横入妙。此外,祝允明还善写小行草书,取法二王、虞世南,表现出流畅婉劲、风骨遒美的特点。





    草书

    158×41.5cm

      纸本,立轴。印鉴:祝允明印(白文)、枝山(朱文)。款识:枝山。题鉴:修梅仙馆秘玩(白文)、芝农珍赏(朱文)、九芝眼福(白文)。其书行笔如行云流水,沉着痛快,起伏跌宕,参差自然,祝氏之狂草尤显其本色。[加为好友]60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19:28:10行书题画诗(局部)

    18.5×11.5厘米



      纸本,册(26开)。印鉴:吴宽(朱)。款识:殊觉局促也公馀无事必见教也,宽再拜。题鉴:吴匏庵题张来仪楚江清晓图诗册真迹。吴宽师法苏轼,心摹手追,神形俱佳,且笔法能自出新意,为后人所称赞。 [加为好友]59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19:27:50行书题画诗(局部)

    18.5×11.5厘米



      纸本,册(26开)。印鉴:吴宽(朱)。款识:殊觉局促也公馀无事必见教也,宽再拜。题鉴:吴匏庵题张来仪楚江清晓图诗册真迹。吴宽师法苏轼,心摹手追,神形俱佳,且笔法能自出新意,为后人所称赞。 [加为好友]58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19:27:15
    吴宽  
      吴宽(1435~1504),字原博,号匏庵、匏翁,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戍化八年(1472)进土,会试、廷试都得第一名,历仕于宪宗、孝宗、武宗三朝。弘治十六年(1503)升礼部尚书,翌年卒于任上。追赠太子少保,谥文定。吴宽博学多才,兼长诗文书画,川门评论他的书法学自苏轼。自明代初期以来,赵子昂、三宋、二沈等人的书风流行一时,而吴宽却能在此风气中师法苏轼,心摹手追,神形双善。更可贵的是,他的笔法能出新意,此为其能高于同时代书家之所在。吴宽有时也作草书,喜用狂草体。他常临唐代著名狂草书法家怀素的《自叙帖》,写得亦狂奇豪放,几达乱真的妙境。 





    行书

    17.5×51.5厘米

      金笺,扇面。钤印:原博、古太史氏。[加为好友]57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19:26:40柳燕图款





      水墨纸本,镜片。罟年:弘治元年{1488),款识:今年见新燕,犹似去年见,主人头发白转多,只有乌衣不曾变。年去年来来不差,分明记得主人家。柴门大开风满屋,飞出飞入随杨花。君不见,相国门前车马塞,一朝相去车马寂。车马寂,草凄凄,燕子还来粱上栖。弘治新元社日见新燕感而赋此,沈周。印鉴:启南。鉴藏印:任堂 爱玩、王任堂所藏。[加为好友]56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19:25:49明代中期书法  
      明代中期以后,书法逐渐摆脱了台阁体的统治,开始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这一转变的标志,即是吴门书派的出现。吴宽的书法专学苏轼,其风格面貌虽略显单一,但在直观上对元明之际风靡天下的学赵孟顺之风构成了冲击,在当时自然属于一种新鲜的取向。随后继起的书家王鏊、祝允明、文徵明,唐寅等皆为苏州人,他们的成就及影响标志着吴门书派进入繁盛阶段。陈淳、文彭、文嘉及王宠等人是“吴门书派”的后劲力量。陈淳是文徵明的弟子,文彭、文嘉则是文徵明的儿子,三人虽同出一门,但在书法风格上却能不囿师法,各有特点。李东阳和王守仁皆为文人学者而兼善书法,且书风均不入前人蹊径,所倚仗和表现的是学问修养。在这一点上,他们与李应祯、陈献章取径相同,从而在明代中期形成了一种文人学者的书法特征。 



    沈周  
      沈周(J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58岁后自号白石翁,苏州人,居相城,故人称“相城翁”,为吴门画派的奠基者和开启者。他工山水画,博取宋元之长,对黄公望、吴镇尤有心得;又善书,秃笔中锋,风格雄浑,笔墨坚实豪放,气势雄浑,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并居明四家之首。沈周的书法,《明史》称:“字仿黄庭坚”,遒劲奇崛。就书法而言,沈周书法专攻宋人一家,从初学沈度一脉而转向师法宋代典型的文人书法,将被元代和明初抛弃的宋人崇尚意趣的书法传统重新恢复起来,从宫廷庸俗的台阁气转向文人书卷气,这种转变在当时对于推动苏州地区书法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声光帖



      此帖属于颂扬类信札,计22行,全篇书法遒劲奇崛,随意自然。其结构险侧跌宕,笔法苍劲老练,体势挺拔,纵横舒展,是沈周书法佳作。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加为好友]55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19:24:46草书千字文(局部)




      此幅作品力求书法的外在美态,而寓规矩于其中,是作者精心营求的结果。
    [加为好友]54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19:23:45沈粲  
      沈粲,生卒年不详,字民望,自号简庵,沈度弟。明永乐时,因善书,并由于沈度的关系, 自翰林待诏迁中书舍人擢侍读学士,进大理少卿,与沈度时称“大小学士”。他善楷、行、草诸体书,尤以草书见长,书法代表作品有楷行书《应制诗》、《草书千字文》等。沈粲的书法不同于沈度,所长偏于行、草书。但是,二人书法在更多方面仍呈现出共同点,除他们为取得当时书坛的魁首地位而各执一体的个人因素外,在沈粲书法中表现出的娴熟技法,以及用篆、隶笔法来丰富书法表现能力、增加艺术美感等方面,与沈度就没有多大区别了。他们都重视书法的法度,即使在“意多于法”的行、草书中,也力求表现应规入矩的规范。同时,他们都重视书法的外在美态,这种美是规矩中的静态美,是对一笔、一字、—篇精心营求出来的美。台阁体书法的主要特征虽然主要体现在楷书一体中,但于篆、隶、行、草堵体书也不无反映,而且在主要的表现特征上,与楷书是趋于一致的。因此,善草书的沈粲与善楷书的沈度能并称“二沈”,共同代表台阁体书法,绝不仅仅因为他们是兄弟的个人关系。五言古诗轴。 





    五言古诗轴



      工世贞评沈粲草书曰:“行笔圆熟,章法尤精,足称宋南宫(指宋克)入室”。实际上,沈粲书法中已远无宋克高古之趣,而是圆熟之中透露出妩媚之态。[加为好友]53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19:23:10不自弃说





      沈度善写各体,尤其擅长楷书,学智永、虞世南,风格端正、秀气、圆润,深受明成祖喜爱。此幅作品具有娴婉遒劲、落落大方的风致,寓法度于笔腕之间,让人严谨庄重之感。[加为好友]52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19:22:23沈度  
      沈度(1357~1434),字民则,号自乐,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洪武时举文学不就,永乐时则以善书选为翰林典籍。他擅长篆、隶、真、行诸体书,书风婉丽,最为明成祖朱棣所喜爱,遂擢为中书舍人、侍讲学士。明代最典型的台阁体书法风貌,便是由沈度创立的。
      沈度书法代表作品传世的有楷书《敬斋箴》、楷隶书《四箴》、行书《诗页》等。杨土奇曾以“婉丽飘逸、雍容矩度”八字来概括沈度的书法,即是说他的书法具有娴婉遒劲、落落大方的风致,以及动辄合矩的法度,这一艺术特点集中反映在沈度的楷书作品中。对于他的隶书,杨士奇评价为:“尤为高古,浑然汉意。”所谓“高古”、“汉意”,是指其隶书有汉隶的风轨和遗意。其实,他的隶书间架方整,笔画匀称,体势多呈楷式,一般只在波磔处保留了汉隶的特点,因而基本上是继承了唐、宋以来的隶书风貌,有别于汉隶。沈度行、草书比较少见,陆深曾说:“民则(指沈度)不作行草,民望(指沈粲)时习楷法,不欲兄弟间争能也。”但沈度并非不能作行草,只是写得不多,观其存世行书作品,用笔劲健,书姿遒媚,亦能卓然成家。
      从沈度的楷、行书上看,确有二王:书法妩媚多姿的风范,但他的基本特点,主要还是从虞世南的楷书中来,莫是龙曾评虞世南的书风是:“气色秀润,意和笔凋,外柔内刚,修媚自喜。”这种风格与“婉丽飘逸、雍容矩度”的沈度书法是非常接近的。具体到书法形体上,沈度也保持—厂虞书的风貌,即端正修美的字体和遒劲圆润的笔画,表现出一‘种刁;燥不枯、不纤不弱、不欹不宕的书法美。沈度书法受到皇帝的喜爱,“日侍便殿,凡金版玉册,用之朝廷,藏秘府,颁属国,必命之书”,他遂成为永乐朝中:书舍人中的第一人。





    敬斋箴



      此幅作品茂密淳和,端庄素雅,字形端方,疏密有致;中宫紧收于内,长笔尤其是撇捺恣意展放,结构平正,重心稳定。虽无令人拍案称奇的惊人之笔,却也无明显的失误,给人以平和淡雅的感觉。书字笔法流畅,精熟,起笔多用露锋,行笔则以中锋为主,因此笔画质感较强,只是笔法无大的变化,缺乏生动之感,令人稍感遗憾。 [加为好友]51楼 爱上寂寞 中国空军 大校 发表于 2007-1-9 19:21:45大理国张胜温梵像图跋





      此作品是宋濂为<大理国张胜温梵像图》题的跋,清劲端雅,结体宽绰,笔画圆洞,间架方整谨严。书作师法于赵孟頫,酷似赵书《汲黯传》。李日华曾云:“明代精细楷者,宋景濂一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