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人语录图片:大学生择业中的职业定位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5:06:33

     大学生择业中的职业定位问题

2007年09月28日 09:20   来源:《中国大学生就业》

洛阳师范学院 张政英  张西方
    
    摘要:职业定位在大学生择业过程中是个不能绕开且至关重要的环节。大学生的职业定位是否具有求是性和合理性,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能否找到合适的职业岗位,而且影响着他们今后事业的发展。本文从大学生职业定位的影响因素、大学生职业定位的原则、大学生职业定位的程序等三个方面探讨了大学生择业过程中的职业定位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择业;职业定位
    
    职业定位是指择业者为实现自己的就业目标,根据自身条件和一定的择业原则,按照定位程序选择职业和工作单位的过程。职业定位是择业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在大学生择业过程中是个不能绕开且至关重要的环节。大学生的职业定位是否具有求是性和合理性,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找到合适的职业岗位,而且关系到大学生自身才能的发挥和对社会贡献的大小,影响着他们今后事业的发展。
    一、大学生职业定位的影响因素
    大学生职业定位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两大类:一是社会因素,二是个人因素。
    1、影响大学生职业定位的社会因素
    影响大学生职业定位的社会因素主要有政策因素、经济因素和地域因素。
    (1)政策因素
    政策因素是影响大学生职业定位的首要因素,主要包括大学生毕业就业政策、劳动人事制度以及社会职业结构调整中的有关政策等。
    大学生毕业就业政策是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任务,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而制定的有关准则,是整个大学生就业工作所要遵循的基本规范,并根据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变化而进行着调整。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经历了由“统包统分”到“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等几个发展阶段。这是为了实现以市场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更好地发挥人才的作用,国家不再采取包分配的方式来安排大学生就业,而是把择业、选才的自主权交给了大学生本人和用人单位。然而,有人认为:今后实行自主择业,国家政策不会再对大学生就业有所约束。我们认为,实行“自主择业”是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在一定范围内的自主择业,大学生就业政策仍具有导向、调控、约束的功能。实际上,国家的就业政策,用人单位的劳动用工政策、吸引人才政策,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的进人调控政策等,都对大学生的职业定位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大学生在择业时,必须清楚地了解国家就业政策等相关的制度、规定,以免走入择业误区。
    (2)经济因素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其劳动就业状况。如: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职业类别的增加和分化,专业性要求越来越高,这对专业性强的大学生来说,其就业面就相对较广;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职业更新演化速度的加快,同样的职业,在不同的时代,工作内容会有很大变化,这就要求大学生要不断了解和适应这种变化;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行业、产业和职业结构的调整,发展速度较快的新兴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必然增大;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多元化与综合化,用人单位普遍提高了对拟聘用人才的计算机技能、外语水平和社会交往能力的要求,即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学生在职业定位时必须考虑这些因素。
    (3)地域因素
    地域因素对大学生择业中的职业定位也有一定影响。一般来说,大城市尤其是省会级以上的城市,由于学习条件较好,深造机会较多,成为了众多大学生择业时的首选。而边远山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虽然有利于大学生成才的工作岗位,但由于大学生缺乏基层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准备,却较少问津。因此,在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社会状况下,地域因素是影响大学生择业的一个重要因素。
    2、影响大学生职业定位的个人因素
    大学生的个人因素影响着大学生的职业定位,在个人因素中主要是能否正确地评价自己。大学生在择业前必须给自己一个客观、准确的评价。
    (1)自我评价的内容
    知识结构。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社会知识等,即知识面是否广博,专业知识是否扎实,社会知识是否丰富,以及学习成绩、外语能力、计算机水平如何等。如有的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就明确规定了外语、计算机等要达到几级水平,否则不予考虑。所以,大学生只有对自己的知识结构做出正确的评价,才能有较明确的职业定位,也才能提高就业的成功率。
    能力水平。不同职业,对所需人才的能力要求是不同的,如有的职业需要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的人才,有的职业需要有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的人才,有的职业需要有开拓创新能力的人才等,这就要求大学生应根据自己所具备的能力优势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专业特点。随着社会对专业人才的专业素质的重视,专业特点在大学生就业中的作用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大学生要对自己所学专业在高校的专业设置情况,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以及往届大学生的就业方向和发展情况等内容进行了解和分析,这些信息的掌握是进行职业定位的重要依据。
    (2)自我评价的方法
    自我评估。即自己对自己的各个方面的素质进行评估。评估时可以采用罗列自身优势和劣势的方式进行,但不能夸大自己,也不能低估自己,而应做到全面和客观,力求准确。
    与他人比较。即与自己身边的同学进行比较,了解自身的竞争实力如何,自己是否具有职业竞争优势,等等。
    请他人评价。即请家人、朋友或老师给自己评价。由于他们对大学生本人各方面的情况比较了解,一般都能够给出客观的评价,不仅可以纠正大学生自我评估的偏差,而且能使大学生更清楚准确地认识自己。
    总之,大学生的自我评价要达到“三性”,即适度性、社会性和全面性。适度性是指大学生的自我评价一定要适度。如果评价过高,将使自己脱离实际;如果评价过低,往往忽视自身的长处而缺乏自信。这些都不利于把握机遇而会错失就业的机会。社会性是指人才必须得到社会的承认。大学生应把自己放到社会中去,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为标准来做出自我评价,这样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全面性是指大学生的自我评价要全面。大学生要对自己做出全面的评价必须做到两个结合:一是优劣结合,即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相结合;二是点面结合,即自己的特长和整体素质相结合。
    
    二、大学生职业定位的原则
    1、社会需求原则
    社会需求原则是指大学生在选择就业岗位时,应把社会需要作为前提,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为准则。人所从事的职业活动是社会的职业活动,必须满足社会的需求。社会需求促成了职业的分工,从而使职业岗位的选择成为现实。大学生在职业定位时,如果其选择是符合社会需求的,就有实现的可能。因而,大学生在职业定位时一定要做到个人需求服从社会需求,当个人择业目标与社会需求发生矛盾时,及时地调整个人的择业目标,使其与社会需求相一致。
    2、政策约束原则
    政策约束原则是指大学生在职业定位时,应把有关政策作为择业必须遵守的规范。国家为了保证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过程中,必然会制定政策从宏观层面来调控人才的流向和分布。如对不发达地区人才政策的倾斜,重点行业就业计划的下达等,都较为有效地满足了这些地方对人才的需求。就业政策是国家根据社会需求情况而制定的,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大学生在职业定位时必须服从社会需求,同时可以引导大学生到最需要自己的地方去施展才能,以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避免人才资源的挤压浪费。
    3、发挥特长原则
    发挥特长原则是指大学生应结合自身素质状况,根据个人特长来选择职业岗位。大学生职业定位时遵循发挥特长原则,对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都有重要意义。首先,有利于大学生迅速适应社会。大学生从学校走上社会承担一定的工作任务,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大学生能够发挥个人的特长,就能较快地胜任本职工作和适应社会。其次,有利于大学生增强自信心。大学生选择并从事了能够发挥自己特长的职业岗位,就会使自己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在积极主动的工作中取得成绩,增强自信心。再次,有利于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人才只有当个人的特长与职业岗位的要求相适应时,才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使人才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4、利于成才原则
    利于成才原则是指大学生在职业定位时,应以有利于自己成才的意识来选择职业岗位。大学生都希望自己走上社会后,能够有所作为,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要成才,就要有奋斗。因此,大学生择业时要树立两种意识:第一,树立基层意识。目前我国的人才流向不合理的现象仍十分突出,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尽管人才拥挤,但仍是人才流向的“热点”,而广大边远地区和基层单位,虽急需人才,却仍是人才流向的“冰点”。大学生应意识到,基层才是自己的“用武之地”,才是自己走上成才的最佳之路。第二,树立艰苦奋斗意识。大学生较少到艰苦地方锻炼的现实使他们普遍缺乏艰苦奋斗的意识,而艰苦奋斗正是创业者、成才者必不可缺的精神支柱。实践证明,大学毕业生中大凡成才者,都有过艰苦奋斗的经历。因而,每个渴望自己能够成为社会有用之才的大学生,都要有到艰苦的环境中锻炼的勇气和精神准备。
    
    三、大学生职业定位的程序
    大学生的职业定位只有遵循科学的程序,才能确定合理的择业目标。
    1、清楚形势,把握政策
    “清楚形势,把握政策”是大学生职业定位的第一步,其主要途径有三:一是通过学校就业主管部门。学校就业主管部门要向大学生宣讲当年的就业形势和国家的就业政策。二是通过人才招聘会。人才招聘会既可以是学校举办的,也可以是社会组织的。由于人才招聘会集中了众多的用人单位,大学生可以从会中了解当年的人才需求情况及用人单位的基本要求等。三是通过社会传媒。每年的大学生就业工作开始后,各新闻媒体都会报道有关就业形势、政策、人才需求等方面的情况,大学生可以从中了解更多的信息。
    2、了解单位,获取信息
    “了解单位,获取信息”是大学生职业定位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了解用人单位的规模,获取所招人才标准的信息。一般来说,规模较大的单位,人才队伍建设已具有一定的规模,拟招聘的人才不仅数量少,而且对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要求高;中小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层次则比较广泛,倾向于招聘既懂理论又有一定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才。了解用人单位的性质,获取对求职者个性要求的信息。如外贸单位、服务性行业、医疗部门在招聘人才时,比较注重求职者热情、温和等性格特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招聘人才时,比较注重求职者善思、严谨等性格特征。
    3、比较分析,选准目标
    “比较分析,选准目标”是大学生职业定位的核心。它要求大学生在清楚形势、把握政策,了解单位、获取信息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进行综合性的比较分析,拟定出待选的就业目标。之后在待选的就业目标中,根据职业定位的原则,选择出能够实现的就业目标,即重点目标。再后就是把重点目标付诸于行动,认真做好计划,努力使目标实现。
    4、注意反馈,适时调整
    “注意反馈,适时调整”是大学生职业定位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是指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反馈的新信息,适时调整职业目标。在这个环节,大学生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信息反馈的及时性。大学生要对择业目标进行调整,就必须快捷、及时地获取反馈信息并进行认真的分析。一般来说,大学生通过定位——执行——反馈——修正再执行——再反馈这一过程,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将能使择业目标更趋合理和完善。二是获取的反馈信息的准确性。准确、真实的反馈信息,是调整、完善定位目标的必要条件。只有准确的信息反馈,才有可能对定位目标做出正确的修正。大学生在获取就业中的反馈信息时,应尽量通过直接渠道(如用人单位)获取,以保证获取的反馈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本文为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大学生就业指导中职业定位问题研究》(课题编号:2006—JKGHAG—270  主持人 张政英)的主要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