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心灵观后感 帮助:王培生练功要诀详解(关振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4 14:32:29
王培生大师练功要诀详解

    一九九五年元月十七日,大师王培生把练功要诀口传诸弟子。

    诀曰: 精足气壮神莫测,
          上领下随中关提。
          内外三合来参助,
          三田合一身安宜。

    这首歌诀,言简意赅,凝集了王先生六十多年的练功经验。为全面正确地理解这首练功歌诀,本人不揣浅陋,以追随先师多年的耳闻,对这首歌诀试析如下:

    第一句“精足气壮神莫测”。是修炼的总纲,既是修炼者追求的目标,又是检验练功成败的尺度。

    传统武术修炼的目标是达到“形神兼备,天人合一”。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这精、气、神是人的生命的主要表现形态。“精”分为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源于肾,后天之精源于脾,二者均藏于肾,总称为精。精不断化为气(炁),流遍全身,从而人体充满活力,气又转化为神,灵知不昧。精足则气壮,气壮则神旺,不仅身体强壮,而且意识清楚、思维敏捷。精、气、神三者相互转化,“气”是“精”与“神”的枢纽。武谚云:“内炼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即源于此。

    前辈武师总结经验指出,练功要臻于化境,必须经过“炼精化气一炼气化神一炼神还虚”几步功夫,从而达到精力充沛无疾病,气遍全身似水流,精满气壮而神足。古人把这个内在的东西称之为炁,静之为性,动之为意,妙用则为神。练功达到“炼神还虚”的地步,就会形神具备、与道合真。“炼拳至无拳无意之境,乃与太虚同体,故用之奥妙不可测”。(刘奇兰语) “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这句武谚抓住了修炼最关键的问题--内功修炼。要诀的第一句是检验练功者真练还是假练、操练的方法对头还是不对头、取得的成果是大是小,只要用“精、气、神”的标准对照,便一目了然。吾辈后学当细心体悟。

    第二句“上领下随中关提”。是讲如何保持练功的正确身法,从而有利于开通任、督、冲三脉,有益身体健康和技击之道。

    中华传统气功理论认为,人体经络有手足十二正经、十五络脉、奇经八脉、三百五十多个穴位。人体前面正中线上有上、中、下三丹田,后背上、中、下三关口。从头顶百会穴到躯干底的会阴穴为冲脉居其中,前有任脉连三田,后有督脉连三关。任、督、冲三脉纵贯躯干,其形势有如八卦中的乾卦之形:人体中任脉为诸阴脉之海,督脉为诸阳脉之海,冲脉为阴阳诸脉之海。打通任、督、冲三脉,全身所有经脉皆通,在内调和气血、平衡阴阳,对于炼气化神到炼神还虚至关重要。

    那么,究竟怎样练功才有利于开通三脉呢?武学典籍中巳涉及到这个问题。如太极拳对身法的要求:“中正安舒”、“含胸拔背”、“顶头悬”等等。《太极拳谱宋谱》特别指出“三要猴(喉)头永不抛,问尽天下众英豪”,可见身法在武术技击中的重要地位。《十三势歌诀》云:“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歌诀指出了“尾闾中正”是正确身法的核心,但没有讲动作的程序与火候,这正是古人“传药不传火”的特点。对于初学者来说,有了拳谱,依然是身在雾里云中,不知如何行动。

    此练功要诀,对于正确身法的形成,既指出了动作的部位,又有动作的程序。上、中、下三关的动作次序分明:(1)“上领”指上关玉枕微微向前领(不是头用力上顶)两眼自然向前平视,这就保持了下颏微收,喉头不外露的状态。(2)“下随”指上关一领,下关尾闾自然相随。即尾骨向前微微一送,而成为松腰、收腹、溜臀,造成尾闾中正的态势。(3)“中关提”指上、下关协调之后,中关夹脊微微上提,感到大椎骨与贴身衣服相接触即是。这就是王培生先生讲授太极拳时所说的 “沾衣贴领”。这个动作分为三步完成,从而做到“顶头悬”、“气贴背”。这样空胸实腹,气沉丹田,保证重心系于腰间,中正安舒,支撑八面。这种身法有利于开通任、瞥、冲三脉。

    第三句:“内外三合来参助。”讲的是练功时有了好的身法,还要做到内外三合才能达到“形神兼备”。武术在外形上要求手足躯干动作协调一致,这叫外三合。所谓外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外三合是由人体交叉神经决定的:上下肢左右交叉相合,左手与右脚合,左肘与右膝合,左肩与右胯合,反之亦然。有外三合还要进一步做到蓄之于内的神、意、气、劲的内三合。即:神与意合,意与气台、气与力(劲)合,外三合与内三合合称六合,做好六合,全身各部动作协调一致自然地成为一体,而达到心动形随的境界。

    王培生先生认为,协调人体手足躯体动作的六合,与人体六球的运转密切相关。六球是指人体的双眼、双肾、双睾丸(女为双乳)。六球分为三对横列于体内,其阵势如八卦中的坤卦之形。眼为心之苗,是神的代表;肾为人的先天之本,是藏精之所,又生髓主骨;睾丸(女为双乳)为内分泌的重要器官,又是真气运行大周天的必经之路,所以六球的运转对于健身与技击都有重要的意义。

    王培生先生在他的《三才门乾坤戊已功》中说“坤属老阴体内长,六球运转动无常”。这是武学著作中第一次提出“六球运转”的概念。王培生先生的贡献,就在于明确指出了内外三合与六球运动的关系。这就是:①手与足合转眼球,练功时以心行意。眼视目标,手追眼,脚追手,眼到、手到、脚到。用眼球转动协调四肢运动。久练之,不仅手足灵活,,而且有很强的健脑功能。②肘与膝合转双肾,通过肘膝运动强健肾脏,肾强则精足骨坚,耳聪眼亮,又可消除腰痛腿酸等多种顽症。 ③肩与胯合转睾丸(女转双乳)以调整内分泌,能治疗很多疾病而且有提高性机能的作用。笔者在练太极拳时体悟到,单鞭、云手、下势、搂膝拗步等式子中,六球运转是十分明显的。

    练功要诀的二、三两句在技击中的作用更为突出,拳谚:“上下一条线,全凭左右转”,说的就是要有正确的身法。太极师祖陈长兴人称牌位先生,又叫木雕泥塑,都讲的是这个身法。王培生先生传拳做这个动作的示范,对方进手,沾之即被打。我们按师父讲的要领练功,可做到精神提得起,又气沉丹田,双足及会阴穴吸大地之阴气(师父称之为地磁),顺督脉上升,气贴背行,至上丹田;头顶百会穴及双手劳宫穴吸天空之阳气,沿任脉降至下丹田,阴阳和合进入天人合一之妙境。坚持如此修炼,身内真气充盈环行于躯干之内,用于养生则脏腑之内气血充盈,由内壮而外壮;用于技击则借天地之气壮我神威,静如山岳,动如江河。防守则稳如泰山,进攻则无坚不摧。以乾卦所代表的前三田,后三关的位移,决定身体之进退;以坤卦所代表的六球运转,控制躯体的升降。按此要诀久练,技艺自会上身,功夫必然长进。

    第四句“三田合一身安宜”。是王培生先生在练功实践中探索总结出来的清除疲劳的秘诀。

    所谓三田合一是指上、中、下三丹田成一条直线。关于三丹田的位置各说不一,通常所说上丹田在祖窍水平往里一寸,离脑门垂直往下一寸的交会区,也叫天目或玄关;中丹田叫绛宫,在两乳正中膻中穴下面一点;下丹田在气海穴与关元穴之间。本功法确定的三丹田位置是,上丹田与通常说法相同,但把会阴穴称为下丹田,把通常中、下丹田之间做为中丹田,即肚脐与命门之间的连线上靠脐一方的3/10处称之为中丹田。这三丹田成一条垂直线,就是冲脉贯通。冲脉一通全身上下的血脉皆通。血脉畅通没有障碍了,疲劳就消除了。

    这个功法的程序是:坐姿,开始先想会阴穴,觉得头顶百会穴有刺痒之感,这时头顶百会前边的脑门就通了,有蠕动感。有了这样的感觉之后,再想肚脐往里、命门往前7/10的位置,三点往一块凑,三点成垂直状态,刹那间仿佛迷糊一下似的,待你一睁眼.就象睡醒一觉,脑子特别清醒,疲劳全部消散。一般前后十五分钟就够了。

    关于这个功法的神效,王培生在一九九五年春节期间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说:“自从得了这个功法,再累也不怕了。经常修炼,人的面貌就改变了,神采奕奕,显得特别年轻。”

    简言之,这首练功要诀,第一句为修炼总纲,第二句讲正确的身法,第三句讲操练的要领,第四句是解除疲劳,恢复精力之功法。四句合一即为王培生先生练功大法。
 再谈三田合一
陈冠华

    《气功》杂志1982年第二期刊出我写的短文《三田合一》后收到不少读者来信询问详细练法,征得王培生老师同意,现将他所练的《三田合一》功法,简要介绍如下:

    “三田”是指上、中、下三个丹田。上丹田的位置在泥丸宫(俗称脑门,也叫囟门)下一寸和玄关穴(两眉中间)后一寸的交点上,在脑内。中丹田在脐后十分之三处(设肚脐与命门之间距离为十分,中丹田距脐三分,距命门七份),在腹内。下丹田即会阴穴。具体练法如下:

    一、 练功时,意念一想到上丹田,立即转想下丹田。在意念中三丹田贯串在一条直线上。待下丹田有发热发胀等得气感后,就把意念转向中丹田。这时上中下三个丹田意想为三个球,中丹田这个球要很小心才能放到上下两个丹田中间,放不稳会滑出去。

    二、 三田真正合一时,就会产生一种异常舒适感,应力求保持这种舒适感,时间愈久愈好。这时要专心注意守住这种感觉,勿使有杂念干扰,甚至不能有“中丹田稳住了”这种杂念。

    三、 做《三田合一》不必做其他预备功,也无需收功。站桩、卧式、坐式,甚至倾斜时均可做,练太极拳时亦可做。

    据王培生老师的体会,“三田合一”做得熟练后,大小周天容易贯通,容易消除疲劳(不论如何疲乏,一般做十五分钟“三田合一”功就能恢复)。因此“三田合一”是一种简单、易行、效佳的方法。
              王培生传三田合一
                      
           电力部科技情报研究所工程师  陈冠华
                                                                                

 

    最近我随王培生老师学习太极拳和气功。王老师所教的气功方法叫做“三田合一”,就是在练功时,用意念把上中下丹田摆在一条线上。上丹田是泥丸宫往下一寸和两眉中间的玄关穴位下一寸处。中丹田是脐与命门相距离的十分之三处。下丹田是会阴穴。

    过去我练功时,上中下丹田分别意守,有时因身体不适,守其他穴位,这样每次一小时还不够用,而且常常感到顾此失彼。通过王老师指点感觉方便省时多了。据王老师说:这种练功方法大小周天自然通,很容易消除疲劳,不必做其他预备功或收功,而且直立、平卧和斜躺都可以练。


 

实用意功

王培生 陈冠华著

三田合一

    这是老道士王真一传习的一种功法。三田合一就是用意念把上、中、下三个丹田摆在一条直线上。做到三田合一时,自己感觉到很舒服,似乎忘掉一切,大、小周天自然通,很容易消除疲劳。不管再疲劳,只要三田合一15分钟,就能完全消除。直立、平卧、斜躺、打太极拳和骑自行车都能做三田合一,不必做预备功和收功。

    三田合一的具体做法如下:

    1、想上丹田,立即转想下丹田。

    2、待下丹田放正而有发热、发胀等气感时,就想中丹田,想把中丹田放在上、下丹田的联线上,使三个丹田成一线。这时,上、中、下三个丹田好像是三个球,中丹田这个球要很小心才能稳定放在上、下两球中间,一不小心就会滑出去。
    3、三田真合一时,就会产生一种特殊的快感。应力求保持这种舒服感,保持的时间越长越好,可使人返本归原,健身治病。这时要专心注意这种舒服感,不要有杂念。                                    练“三田合一”经验谈


    湖北黄坡罗汉公社春建小学张占魁,通过练“三田合一”功法,体会到中丹田日益充实有力,出现膨胀、沉重感、异常舒服,飘飘欲仙。他总结“三田合一”功法有三个优点:

    一、 容易入静。练功时要求意守上中下三个丹田,并且使三个丹田贯串在一条直线上,这样就使意念有所注引,能使气血有规则地运行,不致气血乱窜,出现偏差,有利于疏通经络,使人情绪较快得到安定,杂念尽快得到消除,容易进入气功状态。

    二、 时间短。以前我练过太极气功,一天三次,花费时间两小时左右。由于功法复杂,练功时环境要求较高,往往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惊功”经常发生。练“三田合一”功法无须做预备功和收功。只要有短暂的时间都可以练习;即使中途受人干扰,对练功者也无副作用。熟练后一般练功十五分钟就能达到气功状态。

    三、 功效显著。由于练“三田合一”入静快,容易进入气功状态,因此也就易于取得祛病健身的效果。我练功时口中津液涓涓不断,练功后食欲旺盛,睡眠酣甜精力相当充沛,以前工作到深夜第二天就感到精神不振,工作效率下降。现在,无论工作到什么时候,甚至通宵,只要工作结束时练功十五分钟,第二天照常工作,毫无倦意。我把练功用于体力劳动以后也同样,农村大忙季节,往往一天重体力劳动十多个小时,练功后即消除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