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玩的女明星:“一法三卡”宣传提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05:37:16
  编者的话: “一法三卡”(“一法”就是指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法,“三卡”是指“安全检查提示卡、危险源点警示卡、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信息卡”)是一种很好的安全管理模式,目前在很多企事业单位推广。安全发展是和谐发展之基,以人为本是安全生产之魂。是监控安全隐患之法,保障职工生命之卡。它着眼岗位,盯住行为,强调预防,突出了职工群众的安全管理主体地位。现代企业的发展、壮大,必须建立在安全生产基础之上。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于2007年6月16至17日在广东韶关武广线现场召开全系统劳动保护暨现场安全管理推进会议,会议决定在全系统推行“一法三卡”制。我局去年分别在锦屏、哈大进行试点,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在推行“一法三卡”的具体工作中,希望各单位要注重抓好六结合:一是要与项目安全管理相结合。二是要与文明工地建设相结合。三是要与建家建线相结合。四是与创建企业安全文化相结合。五是与抓技能培训相结合。六是与议事故案例相结合。 推行“一法三卡”广大职工的安全健康权益必将得到了维护,而且全体员工也将得到更多的实惠,企业也可以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公司的施工节奏明显走向快车道,工期普遍紧张;大型工程项目增多,科技含量不断增大,施工管区分散且线长,管理区域广、跨度大等。公司工会为配合“一法三卡”制度在我公司单顺利推行,根据上级指示精神,编写了推行“一法三卡”宣传提纲,要求所属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做好宣传发动,全面推开。在工作中结合实际对出现的好做法不断总结,进一步细化做实。  “一法三卡”概要     一、推行“一法三卡”工作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一法三卡”工作法的提出与推行    1、什么是“一法三卡”   “一法三卡”是与行政专业性安全工作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互为补充,工会从劳动保护、群众生产的角度确立的具有群众性、全员性、预防性、前瞻性、实用性和有效性特征的群众性安全工作方式方法。一法,即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方法。三卡,即安全检查提示卡、危险源点警示卡、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信息卡。“一法三卡”通过对危险源点进行排查、辨别、评估、确认等一系列方法对生产场所和岗位中可能发生的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按其危险(危害)程度进行分级监控,将有关职业危害的内容、安全防范的措施告知从业人员,实施日常管理和动态管理,促进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的检查、整改和控制。    2、“一法三卡”工作法的提出 (1)背景。安全生产是建筑施工企业的永恒主题,也是和谐铁建的重要标志。随着建筑施工企业逐步走向现代化,企业也得到快速发展:施工规模空前扩大,公司年完成产值十五亿元以上;施工地域辐射华东、华南、西南及华北等,延伸海外,大小工程项目几十个;施工领域纵深拓展,从传统两路拓展到地铁、水利水电、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工程;“四新”技术快速发展,工程涉及到跨海、深水、高墩、大跨、盾构、新结构桥梁及长大隧道;施工节奏明显加快,工期普遍紧张;大型工程项目增多,施工管区分散且线长,管理区域、跨度大等。    建筑企业面临的新变化,给安全生产带来了新矛盾、新挑战:一是大规模现代化施工与企业安全管理要素不足的矛盾。在建筑行业大发展、企业规模大扩张的背景下,施工生产规模迅速扩张,有时各项管理要素无法全面、有效、及时跟进,技术、设备相对匮乏,资源配置不足,安全投入不够到位,安全管理面临诸多难题。二是施工领域、地域的扩大化与安全管理人员匮乏的矛盾。施工点多线长,摊子铺得大,有时仅靠少数专职安全人员难以全面满足需要,安全管理的过程控制有时难以到位,安全检查也存在鞭长莫及的情况,不能辐射到分布在国内、甚至国外的全部工点。三是用工形式多样化与培育本质安全型队伍的矛盾。本质安全型企业的核心是“人”,是员工的安全素质。目前,企业的快速发展带来用工形式的多样化,引入的外部劳务工数量不断增加,而劳务队伍自身存在的局限性,决定他们的安全意识普遍薄弱,安全操作水平普遍较低,使得安全管理的成本和难度加大。    (2)提出。在这种背景下,2003年7月,全国总工会在南京召开“一法三卡”工作现场推进会。推广了最早由江苏省总工会面向机械、冶金、化工等行业推出的一种全员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工作方法。它主要通过广大职工特别是现场具体操作人员参与的对危险源点进行排查、辨识、评估、确认等一系列方法,对生产场所和岗位中可能发生的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按其危险或危害程度进行分级监控,实施日常管理和动态管理,促进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的防范与整改。通俗地讲,就是把作业场所、岗位和办公区、生活区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以图表的形式形象直观地告知职工,通过培训、指导、检查、整改、提高等手段,从而达到预防各类事故发生的目的。  “一法三卡”作为新形势下安全管理与劳动保护工作创新实践有机结合的产物,作为一种以防为主、全员参与的安全管理方法,是自下而上、全面覆盖的安全管理方法,可以弥补安全管理资源匮乏的不足,体现了群众性、全员性和广泛性,非常符合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分散、劳务密集的特点。引入“一法三卡”,是建筑施工企业进一步完善和丰富安全管理模式,打造本质安全型企业的必然选择。    3、“一法三卡”工作法的推行    2007年6月16-17日,总公司在广东韶关召开了“总公司劳动保护暨现场安全管理工作推进会”。总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彭树贵参加了会议,做了题为《强化职能 重抓机制 大力推进企业劳动保护工作为打造本质安全型企业努力奋斗》的讲话。总公司分管生产和安全的副总经理赵广发参加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总公司安全部长王峰、工会生产保护部长胡国志参加并主持会议。总公司系统各集团公司的总经理、分管安全生产的副总经理、工会主席、安全部长和工会生产保护部长参加了会议。会议介绍了“一法三卡”工作经验,参观了实行“一法三卡”工作法的现场。在这次会议上,总公司要求认真贯彻会议精神,在全系统全面推行“一法三卡”工作法。推行“一法三卡”工作法时,要着重从建筑行业的实际出发,集团公司从各项目、各岗位实际出发,本着“引入概念,突出特点,合理创新,逐步完善”的总体思路,通过学习、调研、试点、试运行和建章建制、规范操作、完善提高、打造品牌的深入实践,总结出一套具有自己特色的“一法三卡”工作程序和实施办法,尔后在全集团范围进行推广。  (二)充分认识推行“一法三卡”工作法的重要性    1、“一法三卡”工作法的效果为探索一种全员参与、全员防范、全员监督、全员管理的安全工作新模式,创新新形势下劳动保护工作新载体,总公司系统把起始于工矿企业的“一法三卡"群众性安全预警、预控、预防机制,引入到建筑施工领域,进一步深化了全员要安全、全员会安全、全员抓安全的大安全生产观,进一步健全了纵横交错、主体交*的安全管理监控网,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得到有力的夯实,企业抵御安全风险的能力和员工自我防范意识不断增强,安全事故隐患得到及时排查和有效遏制,安全生产局势从宏观到微观得到较好监控。在建筑业推行“一法三卡”的做法,也受到了新闻媒体、行业有关部门和专家的关注和肯定:《中国建设报》以《构筑安全防范的心理“长城”》为题,推出了“一法三卡”工作的调查;中国劳动保护杂志、中国铁道建筑报、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等媒体也相继进行了报道;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国建筑业协会安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建设报社有关领导组成的专家组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一法三卡”是对全员安全管理的一种有效探索和深化,为建筑施工这一高危行业创造了做好安全工作的有效办法。    2、“一法三卡”工作法的作用     第一是警示作用。通过对作业场所和岗位悬挂警示卡和信息卡,对职工进行危险提示,使每个职工都知道自己的岗位 。存在哪些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以及它们的危害程度;知道如何预防事故的发生,并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知道一旦事故发生应当怎样进行紧急处置,让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降到最小。
     第二是监控作用。通过对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的挂牌,明确了该监控点的主要危害以及危害程度、主要控制措施、监控责任人和检查周期等内容,便于做好日常管理和动态管理,对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实施有效的监督和控制,防止事故的发生。    第三是完善和提高了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通过推行“监控法”可以有效地促进隐患的整改,完善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真正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    3、专家和各级领导对“一法三卡”工作法的评价和肯定
  中建协建筑安全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春芳:    建筑行业推行“一法三卡”是一个创造、一个创举,是行政与工会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机结合。   《中国建设报》理论与政策专刊主任李政:  “一法三卡”是从动员和发动全员参与防范事故发生这个角度出发来解决安全问题,是一个创造性的方法,它贵在让从业者做安全上的明白人,做安全上的规范事。    《中国建设报》政策与理论专刊副主任陈铁宝:    “一法三卡”是群众性的工作方法,旨在安全工作人人参与,人人有责,人人肩上有“泰山”。    河南省总工会副主席李中富:    “一法三卡”工作法是工会参与企业安全管理的好形式,是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的新方法,是继承与发展传统作法的新载体,体现了群众性、参与性、全员性和广泛性。     4、专业性安全工作与群众性安全工作的有效结合。“一法三卡”调整了安全管理行为主体,实现了安全管理从专业管理到全员管理、自上而下管理到自下而上管理的转变。基层是企业安全管理的第一站,只有把基层打造成安全工作的“铜墙铁壁”,才能确保企业的长治久安。“一法三卡”工作法的根基在基层,防范在基层,作为在基层。它采取自下而上、突出基层、全员参与的逆向管理方式,把基层广大职工群众作为安全管理的行为主体,把各自岗位的危险源点交给基层职工群众,把安全防范工作融入到全体员工的岗位实践,从而达到“群防群治保安全”的目的。在这种管理模式中,由于全员参与安全管理,全员都是安全哨兵,“人”的主观能动性得到进一步发挥,积极性得到进一步调动,群众智慧得到进一步的挖掘。    实践证明,“一法三卡”这种从下而上、基础性、群众性的活动形式,突出了职工群众的安全管理主体地位,使安全管理的主体由少数管理者转变成全员参与、全员预防,由少数人的一条腿支撑变成全员多条腿支撑,为企业安全工作筑牢了坚实的群众防线。  “一法三卡”原本是新形势下加强劳动保护工作的新载体,解决工会劳动保护工作不规范、缺抓手、劳动保护专兼职人员技能不足,以及参与事故事后处理多、参与施工过程安全管理少的不足或问题,更好地维护职工的职业健康安全,更好地维护职工第一位的权益——生命权。但是在运行过程中,实践使其作用、使命得到了放大,专家、领导的总结、提炼更使其得到了提高与升华,上升到了新的更高的层面。另外,这项工作虽然对夯实安全基础、加强企业安全管理十分有益,应该大力推行,但仅靠工会是无法或很难推动的。在推行的过程中,各级党政组织尤其是行政组织不仅在组织机构、人员配备、教育培训及所需资金上应给予有力保障,而且各级行政主管还应是推行“一法三卡”工作法的第一先行官、第一责任人和第一执行者。 “一法三卡”宣传教育提纲 -----公司工会     “一法三卡”是江苏省总工会从1998年初开始,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总结出的一种科学的、规范的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工作方法,这种工作方法多次在全国性的会议上交流,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在全国有很大的影响。“一法三卡”是根据安全生产的基础理论,参照国家现行的劳动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结合安全生产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安全管理的经验,编制的安全检查提示手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我们作为中央级大型建筑施工企业,所承揽的工程任务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安全隐患多,积极应用“一法三卡”对于我们抓好安全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一法三卡”的内容和现实意义    1、什么是“一法三卡”   “一法”即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法;“三卡”是指安全检查提示卡、危险源点警示卡(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卡)、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信息卡。    2、“一法三卡”的具体内容    A、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法:它是通过排查、确认、评估、建档等一系列方法,对生产场所、岗位和办公区、生活区可能发生的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按其危险(危害)程度进行分级监控,实施日常管理和动态管理,促进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的整改。是企业在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管理中的一种工作方法。    B、危险源点警示卡、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信息卡:就是把确认的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有关问题制作醒目的标识牌,挂在相应的作业场所和岗位,告知职工应注意的问题。警示卡的内容有:作业点名称、危险等级、易发事故的种类,防护措施、监控要求、紧急预案、责任人、检查周期等。   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信息卡的内容有:化学名称、理化性质、毒性、火灾与爆炸、长期、短期接触的影响、人身的防护、现场急救、安全和处理、检查周期等。    C、安全检查提示卡(安全检查表)安全检查提示卡就是针对某一作业场所和岗位,所要检查的项目和内容,制成表格,持表对作业场所和岗位进行安全检查、全测评。表格的内容有:序号、检查项目、检查标准(内容)提示、检查结果、检查人、检查的意见和建议、被检查单位名称、被检查单位负责人。    安全检查是防范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有效形式和手段,但长期以来工会安全检查往往是经验式和粗放式的,特别是进行跨行业,多工种安全检查时,由于知识经验有限,往往提不出要害意见,即使是富有经验的行家检查,也有一定的随意性,缺乏统一标准的程序,一些安全检查很容易流于形式,走过场。    3、“一法三卡”在劳动保护工作中的作用    第一是警示作用。通过对作业场所和岗位悬挂警示卡和信息卡,对职工进行危险提示,使每个职工都知道自己的岗位存在哪些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以及它们的危害程度;知道如何预防事故的发生,并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知道一旦事故发生应当怎样进行紧急处置,让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降到最小。    第二是监控作用。通过对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的挂牌,明确了该监控点的主要危害以及危害程度、主要控制措施、监控责任人和检查周期等内容,便于做好日常管理和动态管理,对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实施有效的监督和控制,防止事故的发生。    第三是完善和提高了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通过推行“监控法”可以有效地促进隐患的整改,完善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真正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    二、为什么要应用“一法三卡”    ****同志曾经精辟地指出: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安全生产和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重点应该突出超前预防,也必须突出超前预防,把影响安全生产的隐患消除在萌芽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事故和职业危害。“一法三卡”经验的核心就是注重对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的提示检查、危险警示和信息告知,最终实现重点监控,并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及时有效的预防措施,克服了以往的亡羊补牢式的安全监督管理弊端,促进和加强了安全监督管理,是党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在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应用和实践。    当前在一些项目部和施工队,存在着监督检查无手段、无措施、无针对性的“三无”现象,导致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工作流于形式,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与群众的要求和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相距甚远。“一法三卡”对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有效开展群众性的安全监督检查活动提供了很好的形式和方法。也为我们今后的安全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进而促进企业的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的治理,更好地维护广大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三、怎样推行“一法三卡”    在推行“一法三卡”前要利用各种形式和手段,宣传介绍推广“一法三卡”的重要意义和在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不仅要让从事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工作同志的认可,还要争取得到各级行政领导和从事安全管理工作同志的认同和支持。职工群众既是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受害者,也是搞好安全生产的主体和中坚力量,更要注重对他们进行“一法三卡”的宣传,取得他们的赞同和配合,使“一法三卡”的推广应用顺利进行。    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推行“一法三卡”没有统一的组织领导,没有多方的积极配合,“一法三卡”就不能顺利推行,所以首先要建立由企业行政和工会领导参加的推行“一法三卡”的领导小组,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各项目部、施工队要设立工作小组,负责本部门的监控工作,形成一个人人参与、条块结合、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安全监控网络。真正将这项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认真研究,着手制定推广工作计划,提出目标要求,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特别是各项目部和工会组织,作为“一法三卡”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者,更要注重结合本企业实际和安全生产需要,建立起必要的制度,确保“一法三卡”的有效推广应用。各级工会组织要充分利用工会的宣传教育阵地,通过各种形式和手段,广造舆论,扩大影响,把“一法三卡”的意义宣传出去,为顺利推广应用“一法三卡”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加强培训,提高素质,为推广“一法三卡”奠定坚实的基础。“一法三卡”是安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作为一种有效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形式,既方便灵活,又简单实用,非常适合于开展群众性安全监督检查和日常的安全生产管理。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要真正熟练掌握和运用好“一法三卡”,达到对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的有效排查和监控,直至避免和减少伤亡事故及职业危害,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为此,在实际推广应用中,应该注重加强对劳动保护干部和监督检查员的培训教育,使他们能够深入了解,熟悉并最终熟练的掌握和运用这种方法去开展监督检查工作,要通过举办培训班、经验交流会、现场观摩学习等形式,提高应用人员的素质,为推广应用“一法三卡”奠定坚实的基础。    加强指导,培育典型,为推广“一法三卡”做好示范引导工作。表率的作用是最好的动员,先进的典型是最好的宣传。在推广新经验、新做法的过程中,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好的典型,往往能够影响和带动一大片。因此,要重点在一些事故多发和职业危害比较严重的行业及领域开展“一法三卡”的试点工作,种好“试验田”,培育和选树好的典型,为全面推广应用做好示范引导。同时,要加强对“一法三卡”工作的指导和检查,在工作中逐步摸索经验,结合实际把“一法三卡”的经验推广好。    四、认清形势,紧绷安全之弦,切实抓好“一法三卡”工作。    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特别关注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指出要时时刻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王兆国同志也对如何做好劳动安全卫生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各级组织切实把劳动安全卫生这项事关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工作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好,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因此,面对严峻的劳动安全卫生形势和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状况,要积极应用“一法三卡”,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认真研究和解决一些问题,只要广泛应用“一法三卡”这种有效形式,伤亡事故的预防和职业危害的防治工作就会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一法三卡”工作流程     1、建立组织机构成立推行“一法三卡”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领导小组一般由行政和工会领导任正副组长,由安全、质量、施工、计划、物资、工会(办公室)和职工代表组成。    工作职责:组织领导和协调活动的开展,制定“一法三卡”工作实施办法,加强对活动的领导,及时召开会议布置工作和解决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总结表彰、推广经验,开展活动,常抓不懈。“一法三卡”办公室设在项目部综合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2、宣传动员加强宣传,广造舆论,为推广应用“一法三卡”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要充分利用宣传教育阵地,通过各种形式和手段,宣传介绍推广“一法三卡”的目的和意义及在劳动保护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宣传教育使广大职工人人清楚,大家明白。在宣传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做到三个明白:一是领导要明白;二是组织成员要明白;三是职工群众要明白。 (2)宣传 程序:先机关后基层,先领导后职工。 (3)制定宣传教育提纲。    3、制定各类人员工作职责  “一法三卡”活动涉及面广,是一项群众性的系统工作,其工作的重点在施工第一线。这项活动的开展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具体体现;是开展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工作的有效形式;是推动群众性监督检查与专业安全管理相结合的探索和实践。因此,为保证活动的有效、健康开展,必须制定各级各类人员的职责,以保证“一法三卡”活动顺利开展。    4、危险源点排查、辨识和分类选择确认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点,是开展“一法三卡”活动一项实质性工作。因此,组织安全专职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劳动保护监督检查人员、班组长、职工代表从人、机器、环境等方面入手对生产作业场所和岗位可能出现事故隐患,职业危害采取由下而上,自上而下的方法进行系统的排查,对排查出的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辨识和确认,最后交由安全管理部门进行审定。    5、对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点等级的评估与确定确定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等级可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一是组成由工会劳动保护专干、安全干部和职工参加的评估小组进行评估确认;二是采取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反复循环的方法,由安全部门根据工程特点,拿出初步意见,分门别类交相关部门征求意见,然后将意见汇总交领导小组确认。确定危险等级的主要依据有三条:一是事故发生的概率;二是职工伤亡和企业财产损失的程度;三是职业危害和社会影响的大小。根据以上三条原则,把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点分为A级(指挥部级)、B级(分部级)、C级(队、班组级),并指定责任人,。    6、制作标识通过排查、分类、辩识和确认监控等级后,就要把确认的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名称有关问题制成醒目的标志牌(标志牌的规格80CM×60CM,黄底黑字,事故种类标志为红字),挂在相应的作业场所和岗位,告知职工应注意问题。     7、制定检查制度“一法三卡”的检查是依据安全生产法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劳动保护三个《条例》的相关规定,按照各类人员职责而制定的检查制度,它比传统的检查制度具体、详细便于操作,具有可追溯性。     8、制定检查提示卡并实施检查“一法三卡”的检查改变了过去对安全生产工作监督检查的模式,变过去的领导检查为领导、班组、群众共同检查,变过去的口头检查为手持安全检查提示卡逐条逐项对照进行检查。“一法三卡”体现了人人都有检查和被检查的权力,人人都是安全生产的领导者和管理者。      各类职责     l、“一法三卡”领导小组职责    (1)对“一法三卡”工作实施全面领导;(2)协调解决“一法三卡”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听取相关部门的汇报;(3)分析研究“一法三卡”工作情况,提出工作要求;(4)审定“一法三卡”工作年度计划和实施方案,总结推广经验,推动活动健康运行;(5)宣传国家安全卫生法律法规、政策及企业的规章制度,教育职工遵章守纪,抵制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开展各种群众性保安全活动。    2、工会职责    (1)在业务上指导“一法三卡”推行工作,负责日常管理工作;(2)与安全部门联合对“一法三卡”实施日常管理,以及表彰奖励工作;(3)汇总A、B、C级危险源分布情况,并将汇总表及时送达安质部门及相关部门;(4)收集、管理相关检查资料,对检查出的事故隐患和问题及时送达安全部处理,并了解处理结果;(5)做好台帐和资料存档工作;(6)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宣传先进事迹和做法,促进共同提高;(7)与安全部一起分析“一法三卡”运行情况,提出建议,加强过程管理,深入基层,掌握第一手资料,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3、项目经理职责  (1)项目经理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和“一法三卡”推广应负总责,支持工会依法开展劳动保护和“一法三卡”工作,并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2)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有关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的规章制度,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确保职工的安全与健康,不违章指挥。(3)保证并合理投入劳动保护经费,改善工作环境,及时配发劳保用品。(4)保证各种施工场所、设备等符合安全技术规定和职业安全卫生标准,并每月组织一次安全生产检查,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5)组织定期的安全教育,三级安全教育,特殊工种的培训和考核。(6)及时组织重伤以上事故的抢救、调查和处理,制定预防措施,并按规定及时准确的上报。    4、工会主席职责  (1)工会主席对本单位的“一法三卡”的推广应用和贯彻落实三个《条例》的实施,负组织和领导责任      (2)负责制定“危险源点警示卡、安全检查提示卡、有害有毒物质信息卡”。(3)负责组织召集有关人员和职能部门对危险源的识别和排查。(4)负责对“一法三卡”资料的收集、整理、建档保管。(5)定期对本单位“一法三卡”工作运行和职业安全卫生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随时纠正存在的问题。    5、安全部职责    (1)支持和引导大力开展“一法三卡”活动,负责推行“一法三卡”的技术指导、危险源点排查结果、ABC分类和各种检查表、警示牌(卡)是否正确的认可,对不正确的指导改正;(2)对确认的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源点,结合日常安全管理,采取各种措施参与实施监控;(3)对反馈、上报或检查出的事故隐患,按集团公司安全管理有关规定负责监督整改;(4)督促基层安全管理部门和人员落实“一法三卡”工作所赋予的各项工作职责;(5)参加“一法三卡”有关会议,分析研究“一法三卡”运行情况,提出意见、建议,并及时与工会互通情况、互相协作。    6、安全部长(总监)职责:  (1)负责对“一法三卡”危险源点的排查和危险源监控等级的确认以及对事故隐患的整改。参与和组织领导“一法三卡”工作的实施。(2)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有关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的规章制度及指示,组织制定和执行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制度。(3)按照危险源点的检查周期,组织和会同有关人员深入施工现场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问题。(4)定期开展安全教育以及新工人的“三级安全教育”,督促检查无证不准上岗作业规定的落实。(5)在检查中发现事故隐患和不安全因素要限期整改,对严重危及人身安全和行车安全的情况,有权制止生产,同时上报上级安质部门,并通过单位负责人及时处理。(6)组织重伤事故的抢救、调查和处理,制定预防事故重复发生的措施,并按规定上报,做到及时、准确、无误。(7)对各类汽车,实施严格的监察,对无证开车和非本车人员开车的现象,及时采取措施,并立即书面上报。(8)做好五本台帐的登记和各种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7、指挥部(项目部)相关部门、人员职责根据指挥部(项目部)“一法三卡”职责分工,参加危险源点排查及检查表、警示牌(卡)编制、制作,参加检查并落实整改措施,记录并汇总有关资料。    8、工程队队长职责  (1)工程队队长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及“一法三卡”推广工作负总责,副队长在队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单位的安全管理工作。(2)对施工作业环境、生产设备、工具和辅助设施等保证达到安全、卫生规程的要求,并按检查周期督促检查。(3)负责对所属人员进行安全管理、安全技术、劳动和劳动纪律和“一法三卡”的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坚持特殊工种持证上岗。(4)掌握全体人员身体健康状况,合理安排工作,对有禁忌职业病的人员不安排其禁忌工种的工作。(5)发挥安全检查员和工会劳动保护检查员的作用,支持他们开展安全活动,保证他们正常行使职权。(6)发生事故必须立即上报,并组织抢救,制定预防措施,避免事故重复发生或扩大。    9、安全员职责:     (1)队专兼职安全员,在队长领导下协助队长开展安全生产工作,当好队长的助手,在业务上接受上级安全管理部门的指导。(2)协助队长制定、审查、修订本队的“一法三卡”工作制度,并督促全体职工严格执行。(3)经常向本队职工宣讲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主动提出有利于安全生产的意见和建议。(4)积极协助队长组织“一法三卡”安全检查,对查出的问题提出有效解决措施,并监督限期改正。(5)经常深入现场进行检查,对照警示卡对违章作业及时进行制止,有不听劝告者,有权停止其工作,并立即报告队负责人。(6)参加队组织的事故调查,并对事故发生的原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的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写出事故的书面报告,及时报上级安质管理部门。    10、工会小组劳动保护检查员职责:   (1)认真贯彻执行三个《条例》,做好班组劳动保护工作,对“一法三卡”做到应知应会,在群众中做好宣传教育工作。(2)执行上级工会精神和要求,坚持原则,据理力争,协助队长做好职工安全知识的培训。(3)对不具备安全生产的项目有权拒绝施工,对违章指挥有权抵制。(4)发生事故后,要立即组织抢救,保护好事故现场,参加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并及时向上级报告。(5)经常开展安全教育活动,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发现违章现象立即制止、纠正,查出隐患立即处理。    11、员工职责:  (1)领会“一法三卡”工作法的重要意义,认真执行安全施工操作规程,对自己所用的设备、机具和安全卫生装置负责检查和维修,确保施工机械的使用安全,做到安全生产、文明施工。(2)在实践中学习安全知识,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工程项目和工点有权拒绝施工,对违章指挥有权抵制。(3)发生事故后,要立即向上级报告,保护好事故现场,对伤病员实施抢救。(4)积极参与班组安全生产检查活动,做好本岗位、本工种的安全自查,对查出的安全隐患积极进行整改。        检查制度     一、日常安全检查制度    1、安全部长(总监)和工会劳动保护检查员,经常深入施工现场巡回检查施工作业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班组兼职安全员,根据当天的作业情况,检查劳动保护,安全措施,职工着装是否齐全安全有效。    3、单位负责人对各班组当天的作业情况监督、督促职工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和安全操作规程。    4、电工作业人员对本单位施工用电和照明用电进行检查,有无违章操作和乱接现象。    5、根据季节变化,各单位主管领导做好防洪、防暑、防冻、防火、防煤气中毒工作。    6、严格爆炸物品的领发交接手续。    二、周期检查制度    1、每月25日项目分部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成员,亲临施工现场对各队的施工情况进行安全检查。    2、查思想。检查单位领导和职工对安全意识的重视程度,是否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当施工进度与安全发生矛盾时,是否严格“安全第一”的主导思想。    3、查管理,查制度。检查各单位在施工生产中是否做到“五同时”。    4、查隐患。深入施工现场,检查劳动条件,劳动环境有哪些不安全因素,有无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现象发生。    5、查内业资料,检查各单位安全工作会议记录、五本台帐,对自查的隐患进行整改和落实情况。    6、查事故处理是否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有无虚报、隐瞒不服和故意延迟报告情况。    三、事故隐患整改制度    1、对事故隐患进行逐项登记造册。    2、经常加强对职工的教育培训,领导不违章指挥,职工不违章作业,严格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3、按照“四不放过”和“三定”的原则,安全监察长(总监)主持制定整改计划,并组织实施。    4、发现事故隐患苗头,应立即整改。对重大隐患由项目部安全监察长(总监)下发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并检查验收整改情况。    四、危险源点排查识别制度    1、发动广大群众排查识别危险源。    2、对重大危险源点建立危险源识别标识牌。    3、对确定的重大危险源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控制方案。    4、对确定的危险源点悬挂安全警示、标识牌。    5、对确定的危险源点配备足够的消防设施。 劳动保护概述     自人类有生产活动以来,安全问题就伴随在劳动者的整个劳动过程中,也就是说:只要有生产活动,就存在不安全的可能性。只要有不安全因素存在,就必须加强劳动保护,重视安全生产。古人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就谈到了“……初见煤端时,毒气灼人。有将巨竹凿去中节,尖锐其末,插入炭中,其毒烟从竹中透上。”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谈的排放瓦斯的问题,也就是说,从古人开始,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就已经知道保护劳动者安全健康的道理。随着18世纪工业革命,20世纪的科技水平提高,经济发展迅速,安全生产、环境污染等成了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劳动保护、安全生产也就成为一门独立研究的学科。     一、劳动保护的定义    劳动保护是指为了保障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从法律、制度、管理、教育和培训、技术、设备等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综合性措施。在任何一项生产劳动活动中,都客观存在着影响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各种危害因素,而劳动者对这些危害因素的抗御能力和承受能力相对又是有限的,如不采取有效措施,随时都有可能使劳动者致伤、致残,甚至失去生命或患职业病。因此,必经采取保护措施,使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保障,使国家和人民财产不受损失。这就是劳动保护的作用。    二、劳动保护的内容    劳动保护的内容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即:    ①劳动安全卫生包括:劳动安全技术、劳动卫生技术和劳动安全卫生综合管理;    ②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合理安排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③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女职工因其生理特点所决定,并有孕育下一代人的责任,未成年工因其处于生长发育期,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用人单位应采取各种措施对女工和未成年工给予特殊保护。    三、劳动保护的对象、范围及意义    劳动保护的对象是劳动者,劳动者应包括各行各业体力和脑力的劳动者;保护范围应是各方面的,即凡是与劳动者劳动权益有关的都在保护的范围;劳动保护的意义应从几个方面理解:①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政策;②是企业竞争致胜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③搞好劳动保护有利于为经济发展提供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④搞好劳动保护是国家进行国际政治斗争和国际经济、贸易竞争的需要。    四、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三条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五、职业病防治方针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三条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六、工会劳动保护工作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群专结合,依法监督。    七、安全生产原则国务院国发(1983)85号“必经坚决贯彻管生产的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八、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建国来,在劳动保护、安全生产工作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且与国际通行的“政府、生产经营单位(雇主)、劳动者(雇员)三方共决机制”相一致的中国劳动保护、安全生产管理体制。1984年,国务院办公厅(1984)103号提出了“国家监察、行政管理、群众(工会)监督”的“三结合”管理体制。这一体制确立后,在实际工作中没有企业认真负责的工作,劳动保护、安全生产工作是搞不好的,因而,1993年国发(1993)50号《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中对三结合体制进行了调整,指出:实行“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这一体制的确立,明确了企业在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工作中的地位。而后,逐步提出了企业法定代表人是该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法律地位。    九、劳动保护专用词语    ①五同时: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工作时,必须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    ②三同时:生产经营单位新的建设项目、改建项目、扩建项目和技术更新改造项目,其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③四不放过原则:在调查处理职工伤亡事故时,必须坚持: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广大职工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采取防范措施不放过,责任人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    ④三个同步原则:安全生产与经济建设、企业深化改革、技术改造、同步规划、同步发展、同步实施的原则。 现场急救常识     在工作场所发生人身伤害事故后,如能及时、正确地采取现场急救措施,可大大地降低死亡的可能及减少一些后遗症的发生。因此,每一个职工掌握现场的一些急救常识,对事故发生后迅速采取自救、互救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一、急救的—般原则    1、现场抢救的步骤    ①现场急救,先救命、后治伤;    ②叫救护车、转送伤员。    2、现场急救的步骤    ①检查呼吸、心跳,如呼吸、心跳都已停止,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    ②止血;    ③治疗休克;    ④对骨折进行固定;    ⑤包扎伤口。    二、几种常用的急救方法    l、复苏术一人工呼吸与心脏按摩    ①人工呼吸    当呼吸停止,心脏仍然跳动或刚停止跳动时,用人工的方法使空气进出肺部,供给人体组织所需要的氧气,称为人工呼吸。    a、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将伤员下颌托起,掐住鼻孔,急救者深吸气后,紧贴伤员的口,用力将空气吹入,当伤员的前胸壁扩张后,停止吹气,并迅速移开紧贴的口,使胸廓自行弹回,呼出空气。重复上述动作,每分钟20次。    b.口对鼻吹气法如伤员口腔紧闭不能撬开时,也可用口对鼻吹气法,用一手闭住伤员的口对鼻吹气。’   ②心脏按摩心脏骤停时依靠外力挤压心脏,用来暂时维持心脏排送血液功能的方法,称为心脏按摩。     胸外心脏按摩法:    让伤员仰卧在木板或地上,头部放平,急救者跪在伤员身旁,用一手掌根部放在伤员胸骨体的中下方l/3交界处,另一手重迭于前一手的手背上,两手伸直,借自身体重,急促向下压迫胸骨,使其下陷3厘米,然后放松,使胸骨复位。如此反复进行,每分钟70一80次。    在按摩的同时,要随时观察伤员情况。    如能摸到脉博,瞳孔缩小,面有红润,说明按摩已有效,即可停止。通常在做胸外心脏按摩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以保证氧气的供给。一般每吹气一次,挤压胸骨3—4次。    2、止血方法    如果一个人出血超过全身血量的l/3(一般一个人的全身血量在4500毫升左右),就会有生命危险,必须争分夺秒迅速止血。    ①毛细血管出血    血液从伤口渗出,出血量少,色红,危险性小,只需要在伤口上盖上消毒纱布或干净手帕等,扎紧即可止血。    ②静脉出血    血色暗红,缓慢不断流出。一般抬高出血肢体以减少出血,然后在出血处放几层纱布,加压包扎即可达到止血目的。    ③动脉出血    血色鲜红,出血来自伤口的近心端,呈博动性喷血,出血量多,速度快、危险性大。动脉出血一般使用间接指压法止血。即在出血动脉的近心端用手指把动脉压在骨面上,予以止血。     三、断肢(指)的处理     断肢(指)发生时,除做必要急救外,还要注意保存断肢(指),以求有再植的希望。     将断肢(指)用清洁布巾包好,不要用水冲洗伤面,也不要用各种溶液浸泡。若有条件,可将包好的断肢(指)置于冰块中间。    四、休克    休克是指因各种原因的强烈刺激和损害(如大出血、创伤、烧伤等)引起的急性血液循环不全所致重要生命器官缺氧、代谢紊乱而发生的严重功能障碍。对休克的患者应将其平卧保暖。有条件的可给氧,针刺人中穴,同时对引起休克的因素及时处理。    五、电击伤    人体误触电源,电流即从人体通过,引起全身或局部损伤,称为电击伤。严重者可使心跳、呼吸骤停,救治不及时可迅速死亡。抢救方法:    1、以最快速度使伤员脱离电源,即切断电源。若离电源较远,可用不导电的干木棍、竹竿等拨开电线;    2、将触电者移至通风处,解松衣服,即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    3、心跳和呼吸恢复后,应送医院继续救治;    4、在行人工呼吸时,可针刺人中穴,以促苏醒。    六、烧伤    烧伤主要有热烧伤和化学烧伤。    1、热烧伤主要指火焰烧伤、开水烫伤、蒸汽等高温灼伤和电流灼伤。    2、化学烧伤主要指强酸、强碱对皮肤的灼烧。    3、烧伤的救治   (1)应立即将伤员救离火源。救护者也应注意自我保护;   (2)火焰烧伤时,应立即脱去“火衣”或就地打滚灭火;   (3)对已烧伤者,可浸沐在自来水或冷水中,以减轻损害和疼痛;然后用消毒敷料或清洁衣服、被单简单包扎,以防感染。    七、眼部伤害     1、角结膜异物      角结膜异物就是我们常说的“眼睛里进去东西了”,在工厂中多为金属屑末等。当异物在表面时,可用清洁手帕将其揩去,如有困难,则应立即就医。     2、眼部灼烧     强酸、强碱、高热的蒸汽或液体等冲溅到眼部而引起的灼烧。     眼部灼烧的简易冲洗方法:将患睛用手撑开,把面部浸入清水中,使头轻轻摇动,洗去化学物质,越快越好,越彻底越好。冲洗时间不低于10分钟,而后将伤员送往医院继续治疗。    八、化学中毒      化学中毒救护方法:    l、救护者带好防毒面具后,迅速将中毒者撤离现场,脱去污染衣服;    2、如毒物污染眼部、皮肤,应立即冲洗;    3、松开领扣、腰带,呼吸新鲜空气;    4、静卧、保暖;    5、对于口服中毒者应设法催吐。简单有效的方法是用手刺激舌根。对腐蚀性毒物中毒可口服牛奶、蛋清、植物油等。    化学中毒常伴有休克、呼吸障碍和心脏骤停。应施行复苏术,即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同时针刺人中穴。在护送去医院途中,应保持呼吸畅通。将头部偏向一侧,避免咽下呕吐物;取下假牙,舌头拉出引向前方,以防窒息。 工会劳动保护工作     《工会法》规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所以,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维护职工的安全健康。安全是职工的基本需要,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企业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因而,工会的劳动保护工作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参与工作  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的参与分为宏观参与和基层参与。宏观参与,主要是立法参与(国家立法和地方立法)和决策参与;基层参与主要体现在参与集体合同,规章制度的定立,并通过职代会参与企业安全生产管理。     二、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建档、跟踪、监督整改     l、定义:    ①事故隐患:在生产劳动中有可能导致事故,但通过一定办法或采取措施,能够排除或者抑制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如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安全管理方面的缺陷等。    ②职业危害作业点:由于工艺技术、设备、卫生防护设施等的缺陷,致使生产劳动环境中存在一些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有害物质,可能对接触者造成职业危害或患职业性疾病的作业点。    2、事故隐患和亘口业危害作业点建档的步聚是:    ①对企业进行全面的安全大检查,对发现的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进行登记造册;    ②对已登记的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进行评估,并建立档案;这个评估主要是看该隐患或职业危害作业点的严重程度,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③对建档的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进行整改,工会组织监督并协助整改。凡能在班组解决的问题,不向车问(分厂)上交,能在车间(分厂)解决的问题不向总厂上交,总厂解决不了的问题交向市(县)总工会等逐级上报,特别重大的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交报省总工会和全国总工会备案,以便上级工会组织跟踪监督整改。    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建档工作要经常性的进行,以随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解决整改方案,建档登记。    三、工会对生产性建设项目实行“三同时”监督审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矿山安全法》、《工会法》、《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都规定了工会组织对新建工程项目实行“三同时”审查监督的规定。    l、审查的原则:是以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为工会进行“三同时”监督的依据;    2、审查监督的标准,以国家有关的现行的设计规范、标准及地方标准为审查监督的依据。    3、“三同时”审查监督要把好三个关口   ①可行性研究阶段:这一个初始阶段是最关键的关口,在这一阶段,应对项目的安全卫生中的问题进行论述、论证,要将有关的安全卫生设施同时设计在项目内,一并交付审验委员会进行可行性研究。   ②施工阶段:一旦初步设计通过,新建工程项目就进入到施工阶段,在施工过程中,设计文件中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包括资金投入),必须同时施工,不能拖到项目最后补办。   ③竣工验收阶段:该阶段是建设项目“三同时”的最后一个关口,工会一定要做好监督审查工作。在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先将验收文件送达工会,将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在项目中落实的情况做出详细的报告,如果全部落实了,工会就可以同意该项目验收,交付生产使用;如有漏掉的项目,强调验收之前必须整改落实,否则,工会不能同意该项目验收,移交生产和使用。    四、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策,《劳动法》规定:“国家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实行特殊劳动保护”。   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法》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有如下规定:    l、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小时的工作制度;    2、生产经营单位在节假日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这些节假日是:元旦;春节;国际劳动节;国庆节;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节日。    3、生产经营单位确因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4、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    5、在有特殊情形时,延长劳动时间不受法律的限制。第一,发生自然灾害、事故或者其他原因,威胁从业人员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需要紧急处理的;第二,生产设备、交通运输线路、公共设施发生故障,影响生产和公众利益,必须及时抢修的;第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6、加班和延长劳动时间应当按照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    六、班组安全建设班组是组成企业的基本细胞,是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通过对大量的事故调查分析表明,事故的80%以上发生在班组。所以,搞好班组的安全建设工作,是抓好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     l、班组安全建设的目标班组安全建设的目标是:把党和国家的劳动保护、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企业的规章制度落实到班组;在保障职工安全健康的前提下组织生产劳动;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逐步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杜绝重大人身伤亡、中毒、火灾、爆炸和设备等事故,向“事故为零”进军。    2、班组安全建设的要求    ①安全制度班组的经济承包方案、生产计划和双文明公约等,要有安全要求,并有具体措施;建立健全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安全生产制度;建立安全自检、互检和专检制度;严禁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职工有权拒绝任何人违章指挥、制止任何人违章作业;班组长对班组的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工作时,同时要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把生产指标和安全指标捆在一起考核;班组发生各类事故(包括未遂事故)要及时登记、报告、分析原因、吸取教训、制订措施,避免类似的事故重复发生。    ②安全规范结合生产实际制定班组各项安全标准,逐步实行作业程序标准化;生产操作标准化;生产设备、安全设施标准化;作业环境、工具摆放标准化;安全用语标准化;个体防护用品使用标准化;安全标志标准化;倡导安全文化建设。    ③安全学习和培训:班组要定期和经常地组织工人学习国家有关劳动保护法规和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学习本行业、本岗位的生产工艺技术和安全卫生技术知识,不断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术素质。每个工人对本组、本岗位的安全规章制度都要做到会讲、会背、会用,要结合技术练兵,组织岗位安全操作的技能训练,使每个人有都能掌握处理各种故障的能力。新工人必须经过安全教育,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在采用新的生产方法、增添新的技术设备,制造新的产品或调换工人工作时,必须对工人进行操作法或新工作岗位的安全教育和训练。    ④推广现代安全管理方法:班组要结合自己的特点,逐步学习和应用现代安全管理方法,如安全检查表、事故因果分析、事故树分析法,事件树分析法和安全性评价等,以对事故做到预防预测。    ⑤群众安全监督:班组安全生产目标和安全措施要交群众讨论,班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标准要交群众审议。要坚持班组安全的制度,定期分析评价班组安全现状、评议干部的安全工作。班组要民主选举工会小组劳动保护检查员,要开展经常性的群众监督检查,要发挥发现隐患、报告险情、制止违章的安全哨兵作用。    七、开展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群众性活动    1、事故:在职业(劳动)过程中发生的意外的突发事件的总称,通常会使正常的行进中断,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国务院75号令称:伤亡事故是指企业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    2、事故原因:事故一般分为直接原因;间接原因。    ①直接原因是指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两个方面。    ②间接原因是指直接原因赖以产生和存在的原因。如技术和设计上的缺陷,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规程内容不具体,不可行;教育培训不够;劳动组织不合理;对现场缺乏检查和指导;没有或不认真实施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及时等管理方面的原因。    3、事故报告国务院第75号令对事故报告做了明确规定:    ①伤亡事故发生后,负伤者或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直接或者逐级报告企业负责人。    ②企业负责人接到重伤、死亡、重大死亡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所在地劳动部门(现已调整为安管部门下同),公安部门、人民检察院、工会。    ③企业主管部门和安管部门接到死亡、重大死亡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按系统逐级上报;死亡事故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企业主管部门和安管部门;重大死亡事故报至国务院有关部门、安管部门。    ④发生死亡、重大死亡事故的企业应当保护事故现场,并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  安全卫生法规简介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    《工会法》共七章五十七条,其中直接谈及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的条款共八条.即第22条、23条、24条、25条、26条、30条、33条和38条。其主要内容是:    ①工会必须维护职工生产安全和身体健康;    ②企业必须按照目家的规定执行劳动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    ③工会有制止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的权利,发现有明显重大危及职工生命安全自身体健康的隐患时,工会有权提出解决的建议,企业行政必须及时研究答复,当发现危及职工生命安全的情况时,工会有权向企业建议立即组织工人撤商危险现场,企业行政必须立即作出处理。    ④工会参加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革新.技术改革项目的“三同时”审查验收,    ⑤工会参与目家、地方立法,参与企业发展规划的研究制定。    ⑥工会参加职工伤亡事故的调查处理。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劳动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其目的是为了调整劳动关系,保护劳动者的台法权益,提高劳动者履行义务的自觉性.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工作效率。对确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劳动关系,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劳动法体系,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一些社会关系的诸多法律规范,按照其内在的联系组成的相互协调统一的有机整体,劳动法体系是以劳动法为基本法律,并辅之以一系列相配套的劳动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所构成。由此,我国劳动法律可分为六个方面的法律内函:    ①劳动力管理与就业;    ②职业培训与教育;    ③劳动报酬(工资);    ④劳动保障与福利;    ⑤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    ⑥劳动争议的处理(或叫仲裁)。    在《劳动法》中,涉及劳动保护、安全生产的内容共有39条。其主要内容可归纳为:    ①劳动者享有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劳动者应当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②用人单位不能招用童工;    ③用人单位应以书面形式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应将劳动安全卫生的内容非常明确地,详细地写进合同中,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共同遵守、执行。    ④在安全卫生方面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有其权利和义务。但无论劳动者是否完成生产任务,用人单位都必须 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的劳动环境和劳动条件。    ⑤用人单位对女工和未成年工应予以特殊保护。    ⑥工会代表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维护劳动者安全和健康的活动。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    ⑦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①职业危害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因生产或伴随生产而产生的对从业人员身体健康有害的因素,叫职业性危害因素。其分类:化学有害因素、物理有害因素、生物有害因素和其他有害因素。    ②职业病当职业危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人体不能代偿其所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从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影响劳动能力,这类疾病统称为职业病。《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是严重危害劳动者健康的疾病。近几年来,各种形式的职业危害日趋严重,职业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据对15个省(市)的30个县(区)的乡镇企业职业危害情况的调查,83%的乡镇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危害,其中60%的企业没有配备任何防护设施。90%以上的粉尘作业场所超过国家卫生标准;近30%的乡镇工业企业职工接触尘、毒等职业危害,几种主要职业病和疑似职业病人检出率高达15.8%。随着各种新材料、新工艺技术的引进和使用,出现了一些过去未曾见过或者很少发生的严重职业中毒。据卫生专家预测,如不采取有效防治措施,今后十年内将有大批职业病患者出现。因粉尘、放射污染和有毒、有害作业导致劳动者患职业病死亡、致残、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数不断增加,其危害程度远远高于生产安全事故和交通事故。许多职业病除损害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外,其治疗和康复费用昂贵。给劳动者、用人单位和国家造成严重经济负担。为此,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从业人员的安全健康已迫在眉睫。《职业病防治法》就是协调解决这一社会矛盾的一部法律。正如该法第一条所列:“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由此可见本法立法目的有四:     一、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职业病可以造成劳动者死亡、致残、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等危害后果,其危害程度远远高于生产安全事故和交通事故,故需要通过立法预防、控制和消除。二、防治职业病,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应当对职业病进行有效的预防,并对已患有职业病的病人给予及时的治疗。三、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及其相关权益。四、促进经济发展。     从本法的立法目的看,其主要调整的对像是生产劳动过程中的职业危害问题,这是一个不能及时看到流血、死亡的大隐患,是不可掉以轻心的。《职业病防治法》的目的可集中两点:一是对职业病和职业危害必须采取“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第3条):二是职业病和职业危害的防治其最终落足点必须是保证劳动者的健康及其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