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怎么搜索视频:余华谈“文学与现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10:29:18

尖峰论坛第26讲:余华谈“文学与现实”

[日期:2006-12-31] 来源:师大在线  作者:新闻中心 [字体:大 中 小]     《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余华的每一次出手,都给中国文坛带来很多期待与震撼;12月28日晚,余华在“尖峰论坛”上一出口,也带给师大学子很多惊喜与思考。校党委副书记黄华童主持第26讲“尖峰论坛”。

    当晚,500多座位的精业楼报告厅挤进了900余名热情的师大听众。与其他主讲嘉宾不同的是,作家余华无论在讲座中还是在互动过程中,最喜欢用一个个故事、一个个例证来阐述文学与现实的关系:什么样的现实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文学,文学又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这样的现实。

    从川端康成到卡夫卡到马尔克斯,从《兄弟》到《禽兽》到《百年孤独》,从日本到拉美到中国,余华用他的睿智与幽默带领师大学子畅游时空,感悟文学经典,感受小说细节之美。他的精彩讲座,也为他赢得了阵阵掌声与欢笑声。

听余华讲故事

    小说家们都善于讲故事,不过那些故事都写在纸上。而余华,则在简短的开场之后,直截了当地说:“先给你们讲四个故事。”师大学子们才有机会见识这个一直用文字给我们讲述“《活着》的故事、《兄弟》的故事”的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的讲故事本领。

    第一个故事貌似是川端康成小说中的故事,其实是余华与川端康成相遇的故事,是余华发现日本文化与川端康成小说之间联系的故事;第二个故事貌似讲他与卡夫卡的相遇的故事,其实是文学与现实关系的又一次阐述;第三个、第四个故事则是拉美和当代中国的故事,同样也是印证有什么样的现实才有什么样的文学。所以,余华说:“文学不可能是空中楼阁,突然出现的。”

    听余华讲故事,其实是一个游走与穿行的过程。这个过程,他不断地用当代社会的真实故事来验证小说的真实:亲身体验的日本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与重视,听北岛讲布拉格文学节的小偷故事,听巴西翻译讲述巴西现状,中国新闻媒体对一些荒诞事件的报道……

听余华讲《兄弟》

    余华的《兄弟》出版以后,各方评论毁誉参半。尽管很多人认为《兄弟》是一部垃圾作品,但是,对余华来说,他认为《兄弟》是他但到现在为止最好的作品。谈到原因时,余华笑谈,第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兄弟》被骂得太多了,他说:“都是自己的孩子,但是这个孩子老是被别人欺负,所以我最喜欢的就是《兄弟》!”

    第二个原因是《兄弟》的写作是一种机遇,“《兄弟》是两个时代相遇后出生的小说,前一个是‘文革’中的故事,那是一个精神狂热、本能压抑和命运惨烈的时代,相当于欧洲的中世纪;后一个是现在的故事,那是一个人性泛滥、伦理颠覆、浮躁纵欲的时代,更甚于今天的欧洲。《兄弟》正是对现实种种啼笑皆非进行的文学创作。”他直言,在他比较有限的阅读里,没有读到过像《兄弟》这样把极端的戏剧和极端的悲剧融合在一部小说中的小说,以后他也找不到这样的机遇了,“这是时代赋予我的,所以我经常说能写出《兄弟》是时代对我的厚爱。”

听余华谈文学

    作为小说家的余华,尽管是在讲述“文学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时,仍然不忘教我们怎么品读小说,如何写小说,时时显露出他作为小说家的“职业习惯”。

    女儿的脸生平第一次化妆,真像是一位出嫁的新娘。”川端康成《禽兽》中的这一句,让当年20刚出头的余华感觉到一种震撼,他觉得在川端康成的笔下,死变成了生,这是文学的魅力所在。

    当谈到文学用什么样的一种方式来表达现实时,余华则用了马尔克斯创作《百年孤独》时对于如何让一个漂亮的姑娘飞上天而思考好几天的例子。当马尔克斯从在风中飘动的床单获得灵感,让那个姑娘坐上床单飞上了天,他以为,这就是作家的伟大之处。他说:“如果是普通的作家可能就安排了普通的情节,但一个大作家就不一样了。不管你小说的框架有多大,结构有多么的恢宏,在所有转折的地方,都是很小的点,而这个很小的点的真实性,会影响一部小说的分量。就好像你盖一幢大楼,总有几个关键的梁柱,是非常重要的。”

    当被问及“太平盛世会不会造成文学的万马齐喑时”,余华说:“起码社会形态越丰富的时期产生的文学肯定也是越丰富,而社会形态相对比较单一的时期产生出来的文学也会比较单一。”

    当被问及“文学能不能影响现实”时,余华则打了一个比方来回答:“文学是什么?文学是法庭上最不引人注意的书记员,它记录了整个法庭。很多很多年以后,法官原告被告都不重要了了,但文学作了这么一个记录。”

听余华讲真话

    当晚,余华讲座的掌声与还笑声除了来自一个个故事以及讲故事过程中的那不动声色的幽默外,还来自于用他的率真来幽了自己一默。

    余华把一位美国教授的一句“孩子们要有野心”转赠给我们的同学们。这句话也引发了同学们的追问:这个年龄时的他有什么野心?

    说起自己的野心,余华打趣道,20年前他的野心是能进文化馆工作,做个整天闲逛的自由人。当时“文革”刚结束,余华高中毕业。有些同学去了工厂,有些同学去了机关,余华则随父母当了牙医。余华说,当时自己特别羡慕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可以整天在街上游荡,有收入又自由。有一次,余华忍不住问在文化馆作曲的朋友,怎样才能进文化馆?对方告诉他,作曲可以,绘画可以,写作也可以,只要取得成绩,就可能调到文化馆。余华回去琢磨许久,绘画和作曲都太难了,那就写作吧!就这样,当时只认识5000个汉字的余华开始写小说了,到1984年,开始陆陆续续发表文章。后来,有评论家赞扬余华的作品言简意赅,余华笑称,那是因为他识字不多,写不出啰嗦的话。

阅读:210 次
录入:admin

【 打印 】 上一篇:尖峰论坛第23讲:倪萍约会师大学子 畅谈影视人生
下一篇:尖峰论坛之17:王缉慈:一个游泳者、登山者、织造知识网络的知识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