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候之剑全集爱奇艺:中國書法.碑帖.全集〖点击欣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6:23:30

【中国书法全集】--《汉金石书》
【汉金石书】《安国墓祠题记》
【汉金石书】《白石神君碑》
【汉金石书】-《杨淮表记》  【汉金石书】《大吉买山地记》
【汉金石书】《曹全碑》  【汉金石书】-《封龙山颂》
【汉金石书】-《冯焕神道阙》  【汉金石书】-《肥致碑》
【汉金石书】-《公羊传砖》等  【汉金石书】《陠阁颂》等
【汉金石书】-《韩仁铭》等  【汉金石书】《景君铭》
【汉金石书】何绍基《临鲁峻碑》  【汉金石书】《刘君残碑》
【汉金石书】《陠阁颂》  【汉金石书】-《东汉陠阁颂【隶书集联】》
【汉金石书】《礼器碑1》  【汉金石书】《礼器碑2》
【汉金石书】《三老赵宽碑》等  【汉金石书】-《朝侯小子残石》
【汉金石书】《鲁峻碑》  【汉金石书】(《鲁峻碑》集联)
【汉金石书】《巴郡朐忍令景云碑》  【汉金石书】《五凤刻石》
【汉金石书】《西狭颂》  【汉金石书】《华山庙碑》
【汉金石书】《夏阳扶荔宫砖文》  【汉金石书】《鲜于璜碑》
【汉金石书】《杨淮表记影印本》  【汉金石书】《陠阁颂》
【秦汉墨宝(汉简)】《候栗君所责寇恩事》  【秦汉墨迹】《武威王杖诏令册》
东汉·孔宙碑  【东汉】·《三老讳字忌日碑》
【秦汉书法】东汉衡方碑(1)  【秦汉书法】东汉衡方碑(2)
【秦汉书法】《乙瑛碑》  【东汉】·《袁安碑》
【秦汉书法】张景碑  【秦汉书法】《张迁碑》
【秦汉时期】《史晨碑》(史晨前碑)  【秦汉时期】《史晨碑》(史晨后碑)
【秦汉书法】汉帛书《黄帝书》  西周·大盂鼎(一)
【秦汉】李斯《峄山刻石全本》  西周·大盂鼎(二)
东汉·曹全碑(一)  东汉·曹全碑(二)
东汉·曹全碑(四)  东汉·曹全碑(三)
近现代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是一个特殊而重要的时期,在此时段的书法作品大致经过了碑帖两派分流和融通的两个阶段。
阮元承继清代汉学,将金石学融入其书学思想之中,掘发出一个不同于《阁帖》体系的碑派书法体系,在其提出“南帖北碑”思想前后,碑派书法逐渐成为中晚清书坛的主流。扬碑抑帖之说经阮元、包世臣发端,何绍基、康有为继后,于是“碑学大播,三尺之童,十室之社,莫不口北碑,写魏体,盖俗尚成矣”(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现代书坛吸取了近代书家的精神,一种新的书风进而形成,书坛作品融入一种质朴劲正的精神,在近现代书法创作上,有主要以甲骨文入书者,如罗振玉、王国维、董作宾等人;有主要以篆隶笔法入书者,如章太炎、王褆、杨度、杨仲子等人;有主要以南帖北碑入书者,如李叔同、钱玄同、经亨颐等人。
近现代书坛一些新的书法形态的出现,除了干嘉学派重金石学、字源考证等方面的影响之外,也和殷墟卜辞、西北简牍、敦煌写经以及汉魏南北朝墓志的相继出土发现有关。
在碑派书法很快发展到极致后,尤其在现代书坛,一些书法家极力突破已有格局,开始有意识地融通帖派和碑派。这亦与具有现代意识的思想家提倡“兼容”“有容”之精神有关,蔡元培先生在北京大学提倡不分学派、不分中西的兼容并包的学风,马一浮为浙江大学所作校歌歌词中也特别强调一种“有容乃大”的胸怀,也正因此种精神之深入人心,西方诸多思想流派和中国传统文化等方面都有其倡导者,进而形成一个自由的思想时代。在书法领域,不同风格的书法均得到了发展,便打破了中晚清碑派书法占据主流的局面。
一 近代书法作品欣赏
李可染书法
黄宾虹书法
胡小石书法(2)
胡小石行书诗册
高二适书法
丰子恺书法
李百忍书法
陆小曼书法
于立群书法
郭沫若书法
蒋介石书法
毛泽东诗词与书法
鲁迅书法欣赏
陈独秀书法欣赏
康有为书法赏析
舒同书法欣赏 
吴昌硕书法
吴昌硕篆刻集锦
毛泽东书法
毛主席题词
于右任书法
 萧娴书法
启功书法(1)
启功书画欣赏(2)








中国书法全集-隋唐卷
一【概述】
隋结束南北朝的混乱局面,统一中国,和之后的唐都是较为安定的时期,南帖北碑之发展至隋而混合同流,正式完成楷书之形式,居书史承先启后之地位。
唐朝的建立结束了西晋以来近三百年的动乱局面,国初二十年形成了文治武功的“贞观之治”,此后从武则天到唐玄宗开元时期更是呈现出超越两汉的空前兴盛气象。
唐代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达到了中国封建文化的最高峰,可谓“书至初唐而极盛。”唐代墨迹流传至今者也比前代为多,大量碑版留下了宝贵的书法作品。整个唐代书法,对前代既有继承又有革新。初唐书家有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陆柬之等,此后有创造性的还有李邕、张旭、颜真卿、柳公权、释怀素、钟绍京、孙过庭。唐太宗李世民和诗人李白也是值得一提的大书家。楷书、行书、草书发展到唐代都跨入了一个新的境地,时代特点十分突出,对后代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时代。
唐代书法艺术,可分初唐、中唐、晚唐三个时期。初唐以继承为主,尊重法度,刻意追求晋代书法的劲美。中唐不断创新,极为昌盛。晚唐书艺亦有进展。
唐太宗李世民极爱书法,特别崇尚王羲之书迹,朝野上下,均以太宗意趣为准,崇王之风,极盛一时。他在《论书》中说:“吾临古人之书,殊不学其形势,惟在求其骨力,而形势自生。”又认为学王字“先须知王右军绝妙得意处。”真书《乐毅论》,行书《兰亭》,草书《十七帖》,勿令有死点死画,方尽书之道也。他还认为“字以神为精魄,神若不和,则字无态度;以心为筋骨,心若不坚,则字无劲健也。”他对运笔的要求是:为点必收,贵紧面重;为画必勤,贵涩而尽;为撇必掠,贵险而劲;为戈必润,贵凝尽而右顾;为怀必郁,贵蹙锋而总转;为波必桀,贵三折而遣笔。时书法原理和书写技巧讲得很透彻。以后武则天,玄宗李隆基,穆宗李恒,乃至南唐后主李煜,都是书法家和书法倡导者。
唐代最高学府有六种,即国子监、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其中书学,专门语养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是唐代的创举。历朝名家辈出,灿若繁星。如初唐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中唐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是书法大家。晚唐有王文秉的篆书,李鹗的楷书和杨凝式的“二王颜柳”余韵。
1. 隋唐书法——隋代书法    概论:隋结束南北朝的混乱局面,统一中国,和之后的唐都是较为安定的时期,此时期打通的大运河到现代仍有极大的通航价值。南帖北碑之发展至隋而混合同流,正式完成楷书之形式,居书史承先启后之地位。
隋代的国祚甚短,书家、书迹等也不多,无法创造辉煌的成果,只好把位置让给之后的唐来创造奇迹了。我想隋代是可用「流星」的短而灿烂性质而譬喻,传世的书迹中亦有可观的,且隐约可窥见唐代时欧、虞、褚、薛、徐、李、颜、柳等人的精诣,整齐之中仍有古味,以龙藏寺碑、启法寺碑、苏孝慈碑等为代表。
发展:
龙藏寺碑龙藏寺碑:
乃王孝僊于隋文帝开皇九年,立于河北正定县龙兴寺内,共十三行,每行五十字。书家无法肯定,但据碑末文,推断为张公礼的作品。此碑已是十分成熟的楷书作品,后人推为隋碑中的第一,笔画工整圆劲,楷法谨严,结体平正,与虞世南、褚遂良等人的笔法酷似,为唐楷之先声。
启法寺碑与丁道护:
于隋文帝仁寿二年立于湖北襄阳,由周彪撰文,丁道护挥毫,是隋代诸碑中少数有书人署名的。丁道护这个人可大大的有名,是隋代融合南北书风的代表人物,融合众家长处发展出自己的面目,传世书迹有启法寺碑和兴国寺碑﹝宋时佚,只余拓本﹞。官至襄州祭酒从事,谯国人。
丁道护这两块碑都是极成熟的楷书,间架平正,法度谨严,实为唐楷之先导,就算放在唐楷间也丝毫不逊色,可隐约见到唐代书家之笔法。
苏孝慈墓志:
乃隋文帝仁寿三年所立,清光绪十三年于陜西蒲城出土,石仍完好,字也十分清晰。此碑楷法成熟而工整,方中带圆,字体又小,兼有南帖之绵丽和北碑之峻整,集秀丽与雄劲于一身,由此可见,唐代的楷书在隋时已定下根基,风格和欧相近,章法整齐,结体平正。
2.楷书的发展——初唐 概论:初唐书风最胜,几个皇帝都是箇中高手,唐太宗以帝王之尊,大力提倡书法,特意遵祟王羲之,并搜访天下名书迹,君臣相扇之下书风鼎盛,更开设「书学」,以书取士,所以读书人自然个个发愤练字;据说科举时文章内容再好,字丑也是没有用的。
太宗本身就写得一手好字,工隶书、飞白,行草得二王之妙,也学虞世南行书。所传之「温泉铭」便是以行书入碑之作,颇具二王之风。
帝王之提倡,再加上当时社会安定,民生富足,正是发展文化的大好时机,书家辈出。成名当代,流名千古的「初唐四大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就是此期之代表。
发展:
欧阳询:
字信本,潭州人,生于陈武帝永定元年,卒于贞观十五年,享年八十五岁。官至银青光禄大夫,率更令,因此又称「欧阳率更」。他博取众长,融会贯通,而自成一家,兼善众体,在当时甚至还「扬名国际」,声名远播高丽,太宗也十分赏识他。欧阳询的书法以「武库矛戟」与「劲险」为特色,正书以九成宫为本色,而化度寺温润含蓄,成就最高;小楷则稍具姿色,以千字文为化表,行草虽不算顶清雅,仍有「跌荡流动」之势,以史事帖为代表。
虞世南:
字伯施,越州余姚人,生于南陈武帝永定二年,卒于贞观十二年,享年八十岁。官至秘书监,获赐永兴县子,世称「永兴」、「秘监」。博学多才,德高望重,太宗以其「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曰五绝。学书于智永,得其精传。
其书近法智永,算是二王之远亲,又偏工行草,得于南帖特多。其隶、行、草皆妙,但流传书迹甚少,正书仅孔子庙堂碑,行书有汝南公主墓志铭,草书则有积时帖为代表。
褚遂良:
字登善、河南阳翟人,官至尚书左仆射河南公,世称褚河南。生于隋开皇十六年,卒于唐高宗显庆四年,享年六十四岁。博学通识,具王佐之财,亦是忠谠之臣。少学虞世南书,长则祖述右军,尽得其妙,兼取众美,自立门户,与欧、虞鼎立。
登善的面目最多,变化也最大,正所谓「一碑有一碑的面目,一碑有一碑的风神」也。其正书比欧、虞婉美劲逸,如伊阙佛龛,尚存隶意,气调浑古,而雁塔圣教序记,房玄龄碑成就最高。行书则温润似永兴,以枯树赋为代表。
薛稷:
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唐玄宗先天二年(公元713年),终年65岁,蒲州汾阴(今山西万荣)人。官至札部尚书,太子少保。他在外祖父魏征家见到虞世南和褚遂良的书迹,锐意临仿,不久遂以书法名扬天下。
他的书法用笔纤瘦,结字疏朗,自成一家。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书”就是由薛稷书法演化而成。与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并称初唐四大书家。传世书迹有《杏冥君铭》、《信行禅师碑》。    3.楷书的发展——中唐     概论:初唐三大家风格虽异,然祟尚瘦劲,大家都如此,遂演成风气。开元后,书风丕变,极力矫正少肉之病,渐渐的便脱了三王气息,开创唐代特有之面目,照耀书吏。此时期之书家,前有李邕,后有颜真卿,足以和初唐三大家抗衡。北海﹝李邕﹞虽未脱瘦劲,但以行书入碑,别具一格,时有写碑八百余之称。鲁公﹝真卿﹞则纳古法于新意中,陶铸万象,隐括众长,使楷书笔法,穷尽变化,臻乎出神入化之境。
发展:
李邕:字泰和、扬州江都人。生于唐高宗仪凤三年,卒于玄宗天宝六年,享年六十九岁。尝为北海守,世称「李北海」。其父名善,以注文选享名。北海资质极好,才力过人,且刚毅忠烈,嫉恶如仇,文名尤盛,世以「文章、书翰、正直、辞辩、义、烈」为六绝。工于翰墨,初学右军书,深得其妙,复脱弃旧习,参以已意,所以笔力清新。博取众美,自成一格,从「书中仙手」、「右军如龙,北海如象」等称美中可看出他的成就。
李邕的书法,大概是有二王的韵致,而稍变形态,使笔画便加礼腴。尤以「行笔入楷」,气势飞动,飘逸多姿而又笔力万钧。
传世书以李思训碑,岳麓寺碑最着。
颜真卿:
楷书至颜真卿而丕变,而其书实源于徐浩,两者笔法实颇有相似之处。盖真卿之笔法,实前有所承。
颜真卿字清臣、临沂人,颜师古的五世从孙。官至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世称「太师」、「鲁公」,又曾为平原令,所以也以「平原」称之。生于唐中宗景龙元年,卒于德宗贞元元年,享年七十八岁。鲁公生性耿介,为忠臣烈士。小时候家里贫穷,没有纸笔,以黄土书墙学习,初受书于张旭,深得其笔法;并兼及初唐三大家书,深得其妙。由此可知颜真卿以当代书植其基,其后便追上魏晋,颇得二王胜处。
他博取众体之精,并融贯已意,使楷书臻于极境,至今尚不能脱其藩离,正所谓「闲气古今三鼎足,杜诗韩笔与颜书」。
鲁公是书史上居承先启后地位的伟大人物,他的正书,向以博厚雄强着称,「锋绝剑摧,惊飞逸势」,以颜世家庙碑为代表;至于摩崖大家,气势磅礴,以大唐中兴颂最着;至最高境界,表现冲和淡远之韵致者,则推李玄靖碑。行草道劲秀挺,古意盎然,以祭姪稿为第一。
徐浩:
字季海、越州人,工翰墨,声飞当代,肃宗时四方诏令皆出自其手。「用笔劲正有而心圆」,确实是真卿之本,以不空和尚碑为代表。此碑笔画肥厚,起笔、收笔及转折处皆趋圆劲而富变化,结体平正宽博,酷似鲁公笔法。
4.楷书的发展——晚唐   概论:中唐的颜真卿将楷法发展至无体不备之颠峰状态,其后的书家一味仿拟,毫无新意可言,书风而盛极转衰,伏下求变之转机。
元和后,出了个柳公权健身美容班,他力矫当代肥俗之病,复主永瘦劲,将颜筋使转顿挫之法加以夸示,削肉存骨;而棱角尽露,书亦坚劲无比,遂使晚唐书风又变,与鲁公并称,后世有「颜筋柳骨」之誉。但那时已是唐未,国祚已衰,书道亦随之沉滞,后继无人,柳体又成绝响,这个时期就只有柳公权可以做代表了。
发展:
柳公权:
字诚悬,京兆华原县人。生于唐代宗大历十三年,卒于懿宗咸通六年,享年八十八岁。博贯经术,通音律,元和中进士及第,官至太子少师,封河东郡开国公,追赠太子师。
诚悬学习书自二王入手,其后遍取前代书家之长;其书之样貌,虽与鲁公肥瘦殊异,而笔法实同。博览众长,运已意于新体,遂自成一家。
一生得穆宗、文宗、宣宗三朝之宠,当代公卿之家所作碑志,若未得诚悬书,便有「子孙不孝」之讥。外夷闻其书名,往往以货贝具购其字,是以外扬中外,更甚于北海。笔画细瘦之中,仍运用颜筋使转顿挫之方法,故运笔之迹外露画外,倍觉棱角崚厉,但不免有剑拔弩张的感觉(李后主曰之「失于生犷」)。然真正柳书之至者,仍是锋芒略敛以平正得势者;「神气清健」,正是柳书本色。
传世作品以神策军纪圣德碑为代表,而成就最高的则推金刚经了。                               5.隋唐书法——狂草  概论:狂草的成就,是唐代书法高峰的另一方面的表现。代表人物是张旭和怀素。
发展:
张旭:
字伯高、苏州吴人,闻名于玄宗开元、天宝间,和贺知章是好朋友,颜真卿少年时曾拜他为师。官至长史,世称「张长史」,任性豪放,不拘细节,好酒嗜书,大醉时呼叫狂走,甚至「以颅墨而书」,时称「张颠」。唐文宗时,以李白歌诗,斐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可明白他的造诣。
张旭的草书自成一格,而奠基精楷,得欧、虞、褚之精,取法初唐诸家,故其书狂纵而不踰法度,古劲绝伦,为世所叹服,兼能取众美,以楷书为本,更出已意,乃有空前之成就。
伯高传世的书迹有郎官石记﹝正书﹞,戏鸿堂帖所收之秋深帖、步虚词;尚有悲清秋赋、肚痛帖等,以古诗四帖墨迹为代表。
古诗四帖﹝肚痛帖、千字文残帖附﹞:
伯高狂草以古诗四帖为,此帖的内容包括了步虚词二首,王子晋机、巖下老公四五少年机,共四首,书于五色纸上。
观巖下老公四五少年机之笔画略丰,多处乾笔飞白,苍劲有力。笔势放纵,常一笔直下,绝逸之极。伯高草书,有晋宋遗风,且以精楷为基础,故所做草书虽千奇百怪,但细查其笔法,一点一画无不规矩,正是伯高本色。所傅诸帖皆是同一笔法。
自张旭以来名家辈出,如怀素、郑度、邬彤、释高闲、释亚栖等,而以怀素最为出色。
释怀素:
释怀素,字藏真,俗姓钱,长沙人,后徙家京兆,为玄奘三藏之门人,生于玄宗开元年间,卒年不详。生性放纵,精意翰墨,独能继伯高之绪,与之并称一代狂草之冠冕。书风遍取当代名家人,而得于张旭,二王独多,尤能独创新意,临池之工精深,遂与张旭齐名,以自叙帖,小草千字文为代表。
自叙帖:
自叙帖为藏真狂草不朽之作,时四十一岁,乃盛年精意之书。此帖以变幻飞动之笔,自抒学历及成就,气象万千,纵横无涯,淋漓痛快,虽然有点自负,但人无异论。
其笔画劲瘦,字与字多属连属,奔放而运笔仍逐步顿挫,转折合度。上下连技同气,左右俱顾盼之姿,字行布白宽綼,意趣精深,且法度俱备。
小草千字文:
这是怀素晚年由奔放入清淡疏远之杰作,全帖无自叙帖之纵放奇趣,而气调尤为清逸。其笔画已无任意牵连之迹,各字多独立,运笔较收敛,且中规中矩,字体大小一致,字行宽绰,堪称草书极品。
怀素之后,狂草亦盛,尤以释氏为然。
在中国古代书论中,不论是对篆、隶、行、楷,还是对草书的论述,大多是以自然景观或某些现象作比,加以形容和描述,读者要靠一种生活感受、生活经验去领悟,才能欣赏和理解。书法实在是一种很玄奥的艺术,尤其狂草,书写者往往是充满激情,处在一种亢奋的状态下完成的,读者从墨迹中隐隐地感受到某种情绪。这其实正是一种表现主义艺术的特点,狂草产生于唐代,当时的绘画基本上属于工笔重彩的表现形式,范山模水,描眉涂目,都须凭藉理性在较长时间里才能完成的。即使如吴道子那种带有表现主义成分的画法,也终归要受到物形的限制,并不是能够完全放开来的。在这种情况下,从书法中出现了狂草,则可以借用来比较充分地表现情感或情绪。这恐怕是表现主义书法产生的主要缘由。
在张旭和怀素以后,历代都有草书大家出现,如宋代黄庭坚、明代祝允明、徐谓、王铎,清代傅山,现代林散之等。每一书家在继承前人的同时,又融进了自己的个性。
二【书法欣赏①】
褚遂良摹本《兰亭序》
李隆基隶书《石台孝经》
柳公权跋王献之《送梨帖》
隋·张通妻陶贵墓志
柳公权《太上洞玄消灾护命经》
隋·吕胡墓志
《柳公权行书兰亭诗》全本
贺知章《草书孝经》
李世民书法作品《温泉铭》
虞世南小楷《破邪论序》
怀素《小草千字文》
虞世南临王羲之《兰亭序》
素草书《苦笋帖》
虞世南楷书《孔子庙堂碑》
张旭草书《心经》
颜真卿书法全集欣赏
杨凝式书法:《卢鸿草堂十志图跋》等
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
李白的书法真迹 - 上阳台帖
 颜真卿楷书《郭虚已墓志》
陆柬之书《文赋》
 颜真卿《裴将军诗》
怀素草书《藏真律公帖》
 颜真卿楷书《麻姑仙坛记》
怀素草书《苦笋帖》
 欧阳询楷书《兰亭序》
董美人墓志(美人董氏墓志铭)
 欧阳询《张翰思鲈帖》《卜商读书帖》
杜牧书法《张好好诗》
 欧阳询楷书《仲尼梦奠帖》
怀素《论书帖》草书墨迹
 张旭草书《古诗四帖》
褚遂良楷书《雁塔圣教序》(一)
 怀素草书《自叙帖》
褚遂良楷书《雁塔圣教序》(二)
 欧阳询小楷《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张旭楷书《郎官石柱记》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碑》(一)
小楷《兜沙经》册页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碑》(二)
怀素《大草千字文》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碑》(三)
《隋唐书法续》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碑》(四)
楷书四家 欧阳询《化度寺碑》
欧阳询 行书《千字文》
柳公权 楷书 神策军碑(宋拓本)楷书(上)
柳公权 神策军碑(宋拓本)楷书(下)
楷书四大家 柳公权书法《玄秘塔碑》》
楷书四家 颜真卿《鲁公争坐位贴》
楷书四大家 颜真卿书法《三表帖》
楷书四大家 颜真卿书法《颜真卿《多宝塔碑》(一)》
楷书四大家 颜真卿书法《颜真卿《多宝塔碑》(二)》
楷书四大家 颜真卿书法《颜真卿《多宝塔碑》(三)》
楷书四大家 颜真卿书法《颜真卿《多宝塔碑》(四)》
唐 褚遂良《孟法师碑》
隋 智永《真草千字文》
唐 钟绍京小楷《灵飞经》经典赏析
【唐孙过庭书谱】(精品1)
【唐孙过庭书谱】(精品1)
秦汉时期
张芝书法作品:冠军帖、终年帖等
东汉·孔宙碑
东汉衡方碑(1)
《乙瑛碑》(《汉鲁相乙瑛请置孔庙百石卒史碑》)
东汉衡方碑(2)
【秦汉书法】张景碑
【东汉】·《袁安碑》
《张迁碑》
汉帛书《黄帝书》
《史晨碑》(史晨前碑)
《三老讳字忌日碑》
《史晨碑》(史晨后碑)
钟繇楷书《宣示表》
大盂鼎(一)
钟繇《墓田丙舍帖》
大盂鼎(二)
李斯《峄山刻石全本》
曹全碑(一)
 曹全碑(二)
曹全碑(三)
曹全碑(四)









1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晋 王羲之)  2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颜真卿)
3天下第三行书《寒食帖》(苏轼)  4天下第四行书《伯远帖》( 王珣)
5天下第五行书《韭花帖》( 杨凝式)  6天下第六行书《蒙诏帖》( 柳公权)
7天下第七行书张翰思鲈帖( 欧阳询)  8天下第八行书《蜀素帖》(米芾)
9天下第九行书《松风阁帖》(黄庭坚)  10天下第十行书《土母帖》 (李建中)

三国(魏)时期的锺繇是第一个确立楷书地位的书法大家,他的《荐季直表》、《宣示表》等成了雄视百代的珍品,他与卫觊分庭抗礼,形成南北两派书风。
晋时玄风大炽,谈玄论道、风流倜傥为时代之风气,在生活处事上倡导“雅量”、“品目”。艺术上追求中和恬淡之美,一时“父子争胜,兄弟竞爽”,南朝缣素流传,简牍为多。二王(王羲之、王献之)妍放疏妙的艺术品味迎合了士大夫们的要求。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论著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其子王献之的“洛神赋”字法端劲,乃书家所难,所创“破体”与“一笔书”为书法史一大贡献。加以陆(机)、卫(瓘)、索(靖)、王(导)、谢(安)、郗(鉴)、庾(亮)等书法世家之烘托,南派书法光炳千秋。南朝宋之羊欣、齐之王僧虔、梁之萧之云、陈之智永皆步其后尘。
北朝重厚葬,褒扬先世、显露家业、佞佛造像、刻石为多。余如北碑南贴、北楷南行、北民南士、北雄南秀皆是其差异之处。
如论南北两派之代表作,则是南梁《瘗鹤铭》、北魏《郑文公碑》,可谓南北双星。北派书写者多为庶人,书不具名,故书法史称北魏书法为民间书法,若以名而论,当推郑道昭父子为一时冠冕,被誉为“书中之圣”、北派王右军。
魏晋南北朝书法作品欣赏
唐集王羲之兴福寺半截碑
王羲之《长风帖》
陆机《平复帖》
王羲之《远宦帖》
谢安书法作品:行书《中郎帖》
王羲之《行穰帖》
王献之《东山松帖》
王羲之《游目帖》(蜀都帖)
王献之小楷《洛神赋十三行》
王羲之《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
王献之《新妇地黄汤帖》
王羲之《黄庭经》
王献之书法赏析总汇
王羲之《乐毅论》
《兰亭序》六版本欣赏
王羲之《孝女曹娥碑》
北魏·元玮墓志
王羲之《怀仁集圣教序》
北魏·元仙墓志
 王羲之《十七帖》
北魏·元偃墓志
 王羲之《姨母帖》
北魏·元譿墓志
 王羲之《雨后贴》
卫夫人《近奉帖》
 王羲之《丧乱帖》
《兰亭序》(视频欣赏)
 王羲之《二谢帖》
 王羲之《得示贴》
王羲之小楷《佛遗教经》




编辑中

1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晋 王羲之)  2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颜真卿)
3天下第三行书《寒食帖》(苏轼)  4天下第四行书《伯远帖》( 王珣)
5天下第五行书《韭花帖》( 杨凝式)  6天下第六行书《蒙诏帖》( 柳公权)
7天下第七行书张翰思鲈帖( 欧阳询)  8天下第八行书《蜀素帖》(米芾)
9天下第九行书《松风阁帖》(黄庭坚)  10天下第十行书《土母帖》 (李建中)

1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晋 王羲之)  2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颜真卿)
3天下第三行书《寒食帖》(苏轼)  4天下第四行书《伯远帖》( 王珣)
5天下第五行书《韭花帖》( 杨凝式)  6天下第六行书《蒙诏帖》( 柳公权)
7天下第七行书张翰思鲈帖( 欧阳询)  8天下第八行书《蜀素帖》(米芾)
9天下第九行书《松风阁帖》(黄庭坚)  10天下第十行书《土母帖》 (李建中)

中国书法超市   【中国十大传世名帖】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有关更多【书画名家】连接>>
【中国书法全集①】--《近代卷》
【中国书法全集④】--《隋唐卷》
【中国书法全集⑤】--《魏晋南北朝卷》  【中国书法全集⑥】--《秦汉时期》
1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晋 王羲之)  2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颜真卿)
3天下第三行书《寒食帖》(苏轼)  4天下第四行书《伯远帖》( 王珣)
5天下第五行书《韭花帖》( 杨凝式)  6天下第六行书《蒙诏帖》( 柳公权)
7天下第七行书张翰思鲈帖( 欧阳询)  8天下第八行书《蜀素帖》(米芾)
9天下第九行书《松风阁帖》(黄庭坚)  10天下第十行书《土母帖》 (李建中)
中国书法超市        【中国十大传世名帖】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中国传世山水画:明代卷(一)

中国传世山水画:明代卷(二)

中国传世山水画:明代卷(三)
中国传世山水画:明代卷(四)
中国传世山水画:清代卷(一)
中国传世山水画:清代卷(二)
中国传世山水画:清代卷(三)
中国传世山水画:清代卷(四)
清代名家山水画精选(一)
清代名家山水画精选(二)
清代名家山水画精选(三)
清代名家山水画精选(四)
图说中国书法
章节目录
001.汉字的产生与书法美的生成
002.原始宗教与殷商文字
003.礼乐文化与大篆书法的典范美
004.浪漫潇洒的楚系新风
005.古风逸韵的秦系书法
006.汉代书法艺术的全面自觉
007.雄秀端雅说汉篆
008.端居之舞说汉隶
009.银钩虿尾说章草
010.新体楷书奠基人钟繇
011.古意斑驳的陆机《平复帖》
012.书法世家与魏晋风流
013.千古书圣王羲之
014.超逸独绝的王献之
015.遒劲古淡的王珣《伯远帖》
016.新理异态的北朝刻石
017.温润秀逸说智永
018.戈戟森严的欧阳询
019.冲和遒逸的虞世南
020.风华绰约的褚遂良
021.书文双璧的孙过庭《书谱》
022.刚健奇崛说李邕
023.草圣张旭的独诣
024.狂僧醉墨说怀素
025.狂客风流贺知章
026.雄秀特出的颜真卿
027.楷法精绝的柳公权
028.铁石陷壁的李阳冰
029.精思独悟说杜牧
030.散僧入圣的杨凝式
031.淳淡温雅说蔡襄
032.狮蹲虎踞的苏东坡
033.纵横开阖的黄庭坚
034.风樯阵马说米芾
035.帝王风流说赵佶
036.沉雄郁勃说陆游
037.书坛领袖赵孟頫
038.刚健遒媚说康里
039.隐士风流杨维桢
040.融合章、今说宋克
041.风骨烂漫的祝允明
042.吴门领袖文徵明
043.萧散疏宕说王宠
044.狂放不羁说徐渭
045.淡雅简远的董其昌
046.纵横争折的张瑞图
047.意气密丽的黄道周
048.新理异态的倪元璐
049.纵横腾掷说王铎
050.人奇字古说傅山
051.朱耷的清冷世界
052.郑板桥与“六分半书”
053.浓墨宰相说刘墉
054.开宗立派的邓石如
055.宽博儒雅的伊秉绶
056.不拘常法的何绍基
057.欹侧峭拔的赵之谦
058.雄肆奇崛的吴昌硕
059.生拙拗翘的沈曾植
060.气势磅礴的康有为
历代碑帖全集

中国五千年璀璨的文明及无与伦比的丰富文字记载都已为世人所认可,在这一博大精深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书画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再现了这一历时性的嬗变过程。由于书、画创作所采用的工具与材料具有一致性,具有姊妹性质的书画艺术在历史的嬗变中又以其互补性和独立性释读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用毛笔书写的、具有四维特征的抽象符号艺术,它体现了万事万物的“对立统一”这个基本规律又反映了人作为主体的精神、气质、学识和修养。中国的历史文明是一个历时性、线性的过程,中国的书法艺术在这样大的时代背景下展示着自身的发展面貌。
《历代碑帖赏析全集》收录了包含先秦、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两宋、辽金元、明、清的历代书法碑帖精品,将完整地向读者展现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源流。
辽金元书法
金朝(1115年~1234年)
王庭筠
李山画风雪杉松图卷跋
赵秉文
赤壁图卷题诗
元朝(1271年~1368年)
鲜于枢
韩愈进学解卷王安石杂诗卷论草书帖苏轼海棠诗卷
御史箴帖杜甫魏将军歌晚秋杂兴诗帖诗赞卷
杜工部行次昭陵诗卷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卷张彦享行状稿卷石鼓歌
李倜
跋陆柬之文赋
赵孟頫
洛神赋行书十札卷闲居赋吴兴赋
前赤壁赋酒德颂秋声赋玄妙观重修三门记
仇锷墓碑铭题烟江叠嶂图归去来辞与季博提拳尺牍
后赤壁赋后赤壁赋汲黯传昔寻李愿诗卷
七绝诗册妙严寺记临兰亭序
邓文原
急就章 芳草帖
揭奚斯
陆柬之文赋跋
袁桷
雅潭帖
康里巎巙
秋夜感怀诗卷述笔法卷奉记帖柳宗元梓人传
唐诗六首谪龙说
郭畀
陆游自书诗卷跋题画诗
俞和
次韵答朱仲义见赠临定武兰亭临王羲之乐毅论
张雨
题画诗卷登南峰绝顶轴
沈右
风过帖
吴镇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柯九思
老人星赋陆浚之皇极赋跋
倪瓒
淡室诗轴跋唐人临右军真迹册渔庄秋霁图跋江南春三首册
游子吟手札
陈植
怀存斋诗帖
陈基
相见帖
张渊
五言古诗帖
杨维桢
真镜庵募缘疏卷城南唱和诗卷七绝诗轴晚节堂诗
周上卿墓志铭张氏通波迁表
明朝书法
于谦
题公中塔图赞
宋克
急就章草书条幅
沈度
敬斋箴册
解缙
草书宋赵恒殿试佚事草书游七星岩诗
沈粲
书应制诗诗书梁武帝草书状
沈藻
楷书橘颂
姚绶
洛神赋卷夜行诗云蕉篇
李应祯
枉问帖
马愈
暑气帖
王守仁
行草手札与郑邦瑞尺牍
文彭
闲居即事诗草书五律诗轴滕王阁序
陆深
瑞麦赋
陈淳
白阳山诗草书诗五绝扇面
桂彦良
比到京帖
詹景凤
北严寺诗草书扇面
聂大年
烦求帖
金琮
诞辰帖
董其昌
乐毅论草书扇面浚路马湖记行书诗
临柳公权书兰亭诗杜甫醉歌行诗行书轴行书帖
洛春谣岳阳楼记七绝诗轴临徐浩书张九龄告身
小楷金刚经和子由论书
张弼
杂书草书
王宠
草书册页自书五忆歌白雀寺诗五言律诗
送陈子龄会试诗自书游包山诗
文征明
醉翁亭记帖游虎丘诗帖颁诏侍班诗草书闻册兰亭序
过庭复语十节卷昨来帖石湖烟水诗滕王阁序
离骚赤壁赋太液池诗
祝允明
闲居秋日李白蜀道难、怀仙歌手卷曹植诗四首致元和手札
燕喜亭记饭苓赋云江记归田赋
嵇康酒会诗记
唐寅
联句诗落花诗册自书诗词书札
漫兴墨迹
徐渭
赋得夜雨剪春韭题画诗花卉图卷题诗应制咏墨轴
应制咏剑轴七律诗轴女芙馆十咏
邢侗
钱汪元启先生诗岑参七言绝句
陈继儒
行书轴李邺侯赞
米万钟
湛园花径诗草书扇面行书立轴
黄道周
诗轴赠答友人诗轴舟次吴江诗五日即事诗
行楷五言诗轴小楷孝经
王铎
五行草自书诗行书诗卷赠张抱一草书诗卷行书五绝立轴
高适诗立轴书唐人诗册行草五言诗草书临帖轴
赠今础先生扇面五律五首赠二弟仲和诗卷突兀岩峦气五律条幅
赠单大年家丈立轴行书琅华馆文卷枯兰复花图跋帖行书忏诗之三轴
书画虽遣怀文语轴临王昙首昨服散帖行草王屋图诗报寇葵衷书
陈洪绶
画赞斗方五言绝句
清朝书法
傅山
行草轴
右军大醉诗轴
草书轴
草书七绝诗轴
草书孟浩然诗
丹枫阁
绿荑带长路诗轴
紫微诗轴
行书轴
草书轴
草书五言律诗轴
郑簠
隶书剑南诗轴
隶书轴
陶渊明诗一首
隶书浣溪纱词轴
隶书五律册页
谢灵运诗轴
李白诗一首
陶渊明诗轴
朱耷
行书送李愿归盘谷序轴
行书诗轴
行书手札
行书半截碑直迹
金农
隶书册页
隶书扇面
漆书墨说
郑燮
新修潍县城隍庙碑记
行书轴
楷书册
田游岩传
邓石如
隶书节录文心雕龙轴
隶书七言联
隶书四条屏
篆书中堂
篆书文轴
游五园诗
孙星衍
孙星衍篆书八言联
伊秉绶
行书喜雀诗轴
隶书舫西先生诗联
题钱杜梅花册
隶书翰墨烟云联
行书蔷薇花诗
隶书三千一十联
隶书咏风觞月联
行书手札
行书手札
隶书横幅
光孝寺虞仲翔祠碑 
隶书十一言联
何绍基
论书谱
种竹日记
行书偃泊联
行书子美联
行书红颗联
隶书讲道联
行书自幽联
行书宣德联
行书崎岖联
行书尽日联
楷书赏雨联
咏落花七律十五章
题梅花诗
篆书论书轴
楷书西园雅集图记
行书册页
行书意而联
行书授时联
行书寻山联
曾国藩
行书七言联
行书绕屋疏林诗
行书独汲静听联
行书古镜露叶联
楷书竹亭老人长联
楷书赠显庭参军扇面
楷书佳山养气联
杨沂孙
金文扇面
篆书迈孙集句
篆书七言联
林则徐
赠星石兄联
赠勺轩四条屏
临米芾箧中帖
楷书七言联
赵之谦
楷书册
隶书汉歌隋文联
行书何人坐客联
篆书联
楷书孟贲魏征联
篆书铙歌册
篆书许氏说文叙册
楷书魏碑七言联
篆书龚仪部诗七言联
行书八言联
为子鹤书八言联
篆隶二体团扇
吴昌硕
篆书七言联
篆书三言联
篆书小戎诗四条屏
篆书小戎诗册
临石鼓文中堂
吴方彝款识
行书普宁寺牡丹
临石鼓文
篆书赠步畴先生联
篆书四条幅

中国五千年璀璨的文明及无与伦比的丰富文字记载都已为世人所认可,在这一博大精深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书画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再现了这一历时性的嬗变过程。由于书、画创作所采用的工具与材料具有一致性,具有姊妹性质的书画艺术在历史的嬗变中又以其互补性和独立性释读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用毛笔书写的、具有四维特征的抽象符号艺术,它体现了万事万物的“对立统一”这个基本规律又反映了人作为主体的精神、气质、学识和修养。中国的历史文明是一个历时性、线性的过程,中国的书法艺术在这样大的时代背景下展示着自身的发展面貌。
《历代碑帖赏析全集》收录了包含先秦、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两宋、辽金元、明、清的历代书法碑帖精品,将完整地向读者展现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源流。


甲骨文
龟甲占卜文 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 宰丰骨匕刻辞
金文
司母戊 (王卂)鼎铭 静簋 禽簋铭 史墙盘 曶鼎 散氏盘 县改簋 毛公鼎虢季子白盘 栾书缶 利簋铭 侯马盟书 鄂君启节 趁鬲铭文 陈曼簠不簋 戍嗣子鼎 小臣邑斝铭 师寰簋 迷盘 大克鼎 宰甫卣铭 鲁侯尊 利簋 大盂鼎 小子蒚卣铭 卫盉方鼎 天亡簋 兮甲盘 四祀邲其壶 小臣俞尊铭 六祀邲其卣 邓闭敦 君夫敦 叔向父敦 尹氏簠 师虎敦 卫公叔敦 使夷敦 孟姜簠 师友敦 史颂敦 楚王孙铜钟铭 攻吴王夫差鉴 吴王夫差剑
刻石
战国公乘得守丘刻石 石鼓文
简帛
青川木牍 郭店楚墓竹简 楚简


秦朝
秦诏版文琅琊台刻石泰山刻石峄山刻石云梦睡虎地秦简
汉朝
鲁孝王刻石 莱子侯刻石 群臣上寿刻石 三老忌日碑 开通褒斜道摩崖 帛书老子武威张伯升柩铭 武威王杖诏令册 居延汉简 敦煌木简银雀山汉简 马王堆帛书
夏阳扶荔宫砖文 袁安碑 袁敞碑 子游残石 三公山碑 嵩山阙铭 阳嘉残碑裴军纪功碑 景君碑 石门颂乙瑛碑 李孟初碑 礼器碑 郑固碑 刘平国颂
张景碑孔宙碑 封龙山碑 华山庙碑 鲜于璜碑 幽州书佐秦君石阙 衡方碑张寿碑 史晨碑 夏承碑 西狭颂 孔彪碑 杨叔恭残碑 郙阁颂 鲁峻碑熹平石经 韩仁铭 尹宙碑 三老赵宽碑 校官潘乾碑 白石神君碑 曹全碑 张迁碑
朝侯小子残石 许阿瞿造像 刘熊碑 孟孝琚碑 甘陵相尚府君碑 赵菿残碑
名家
李斯蔡邕张芝




三国
受禅表 上尊号碑 孔羡碑 范式碑 王基碑 谷朗碑 禅国山碑 天发神谶碑皇象急就章
钟繇
贺捷表 荐季直表 宣示表 
晋墓志
王兴之夫妇墓志
晋名家
月仪帖 顿首州民帖 平复帖王珣伯远帖 王徽之新月帖
王羲之
姨母帖 初月帖 丧乱帖 乐毅论 十七帖兰亭序平安帖寒切帖快雪时晴帖
行穰帖得示帖 曹娥碑奉橘帖 黄庭经 雨后帖 频有哀祸帖 二谢帖 憂懸帖孔侍中帖集王圣教序
王献之
洛神赋十三行廿九日帖 中秋帖
晋碑刻
爨宝子碑好大王碑
墨迹
真书曹娥诔辞卷



中岳嵩高灵庙碑 爨龙颜碑沮渠安周造佛寺碑刘怀民墓志刘岱墓志吕超静墓志
始平公造像记孙秋生造像记杨大眼造像记石门铭
王慈柏酒帖王慈尊体安和帖
隋唐书法
隋朝墓志
龙藏寺碑僧璨大士兵塔砖铭董美人墓志高昌任谦墓表
张通妻陶贵墓志青州舍利塔下铭苏慈墓志董穆墓志
常丑奴墓志张盈夫妇墓志
智永
真草千字文
虞世南
孔子庙堂碑汝南公主墓志铭破邪论序摹兰亭序
欧阳询
皇甫诞碑张翰帖卜商帖梦奠帖
虞恭公碑化度寺碑九成宫醴泉铭小楷阴符经
李世民
温泉铭晋祠铭
褚遂良
小字阴符经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枯树赋
大字阴符经伊阙佛龛碑倪宽赞文皇哀册
欧阳通
道因法师碑
孙过庭
书谱
陆柬之
文赋五言兰亭诗
张旭
肚痛帖郎官石柱记古诗四帖严仁墓志
草书心经
薛稷
信行禅师碑
李隆基
鹡鸰颂石台孝经
李邕
李思训碑岳麓寺碑
李阳冰
三坟记城隍庙碑般若台铭
贺知章
孝经
颜真卿
多宝塔碑自书告身争座位帖李玄靖碑
颜家庙碑东方朔画赞碑颜勤礼碑宋璟碑
祭侄文稿刘中使帖麻姑仙坛记元结碑
中兴颂鲜于氏离堆记臧怀恪碑郭家庙碑
干禄字书颂金天王庙题名夫子庙堂碑祭伯父文稿
蔡明远帖裴将军诗
李白
上阳台帖
柳公权
神策军碑玄秘塔碑蒙诏帖
裴休
杰峰禅师碑
徐浩
不空和尚碑
怀素
苦笋帖论书帖小草千字文食鱼帖
自叙帖
杜牧
张好好诗并序
高闲
草书千文字
唐朝墓志
董秀墓志
五代两宋
杨凝式
夏热帖韭花帖神仙起居法帖
徐铉
篆书千字文残卷
五代墨迹
妙法莲华经卷
李建中
土母帖同年帖
范仲淹
道服赞
欧阳修
行书自书诗文稿卷集古录跋尾
蔡襄
自书诗卷持书帖扈从帖楷书告身帖跋
万安桥记致公谨书谢赐御书诗脚气帖
澄心堂纸
苏轼
中山松醪赋洞庭春色赋人来得书帖答谢民师论文帖
江上帖黄州寒食诗帖李白仙诗帖次韵秦太虚诗帖
渡海帖祭黄几道文卷醉翁亭记梅花诗帖
前赤壁赋东武帖北游帖新岁展庆帖
一夜帖次辩才韵诗帖获见帖归去来辞卷
覆盆子帖归安丘园帖吏部陈公诗跋东坡苏公帖
桤木卷帖宝月帖啜茶帖治平帖
黄庭坚
惟清道人帖送四十九姪诗帖花气熏人帖制婴香方
廉颇蔺相如列传松风阁诗帖寒山子庞居士诗帖经伏波神词
赠张大同书王长者墓志铭稿诸上座法帖苦笋赋
李白忆旧游诗草书卷
蔡京
听琴图题诗
米芾
珊瑚帖研山铭彦和帖乡石帖
張都大帖虹县诗蜀素帖伯充帖
参政帖苕溪诗卷论草书帖三吴帖
张季明帖叔晦帖箧中帖竹前槐后诗帖
临沂使君帖清和帖
薛绍彭
晴和帖云顶山诗卷手札
赵佶
秾芳诗帖草书千字文小楷千字文欲借风霜二诗帖
秦桧
偈语
岳飞
出师表书谢眺诗
赵构
赐岳飞批札赐岳飞书七言律诗临虞世南真草千字文卷
草书洛神赋卷
陆游
自书诗卷尊眷帖致仲躬侍郎尺牍苦寒帖
范成大
中流一壶帖垂诲帖西塞渔社图卷跋
朱熹
城南唱和诗卷易系辞碑书翰文稿致教授学士尺牍
张孝祥
柴沟帖书札
张即之
杜甫诗卷汪氏报本庵记卷佛遗教经李公墓志铭
致殿元学士尺牍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溪庄帖
吴说
门内星聚帖尺牍简谅帖
姜夔
跋王献之保母帖
魏了翁
文向帖
白玉蟾
四言诗帖仙庐峰六咏卷足轩铭卷
吴琚
七言绝句杂诗帖急足帖行书五段卷
识语并焦山题名
赵孟坚
自书诗卷题大年小景图致严坚中太丞尺牍
方回
得救帖
文天祥
谢昌元座右自警辞草书木鸡集序卷上宏斋帖
',1)">
您已欣赏本作品 分秒  感谢光临 健君文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