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三重制版正式上线:哈尔滨百年滨江关道衙门的道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04:22:42
【图片说明】复建后的滨江关道衙门。  刘延年 提供【图片说明】首任道员杜学瀛。  刘延年 提供【图片说明】道员施肇基。  刘延年 提供

19世纪末20世纪初,哈尔滨地区当时归吉林将军管辖(松花江北岸的松浦及呼兰等地归黑龙江将军管辖)。中东铁路开始建设后,中国的主权与地方经济利益不断受到俄国势力的侵犯。在这种情况下,1905年10月6日,当时的吉林将军达桂与黑龙江将军程德全上奏朝廷,提出“哈尔滨地方为东清铁路之中心点,主权利权亟应维持”,拟请批准在哈尔滨设立专办吉江两省铁路交涉并督征关税的机构,并建议由吉林候补同知杜学瀛担任此职。10月31日,此奏折经皇帝朱批奏准。1906年5月11日,在哈尔滨傅家店正式设治办公并启用“滨江关道兼吉江交涉事宜关防”,这是哈尔滨地区历史上第一次由政府批准设立的行政机构。机构当初的任务很明确,就是专办与中东铁路公司交涉事宜,并督征关税。这个关道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地方政府机关,因滨江关道没有辖区,也没有管理地方事务的职能,以致出现“专管华洋交涉案件,俄国人不承认其职权,而所辖区域不足十里,殊难成治”的现象。因为按照清朝地方管制的规定,“厅”这一级别是在新开发的地区所设置的机构,小于府州,大于县。按现在的比喻大约也就相当于副地级单位,长官为“同知”。直隶厅与府平行,非直隶厅与县平行。直到1909年,滨江关道改为吉林“西北路分巡兵备道”后,才辖四府一厅两县,真正成为一级政权组织。

第一任道员杜学瀛上任之初的官位是正四品,后被赐二品官衔。为什么滨江关道的长官破例高配呢?这大概有两种可能:一是当时中东铁路局局长霍尔瓦特是俄国将军级,被沙皇赋予国内总督的权利,身份和地位十分显赫。出于外交对等的原则,将杜学瀛的行政级别提高,便于和俄国人谈判。二是由于杜学瀛为官政绩显著,并被委以重任,期待其更好的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利权,所以皇帝作为嘉奖而破例赐予二品官衔。

从1905年设治至1912年1月中华民国成立之前,先后有杜学瀛、萨荫图、施肇基等人担任过清末的滨江关道道员。

首任道员杜学瀛1852年生,浙江人。早年在方略馆、实录馆当差,历任州判、知县、知州、通判、同知等职务,是一位从基层做起的官员。有关他在哈尔滨的政绩,许多书刊、媒体都作过评价,这里就不再详述。

第二任道员名叫萨荫图,是一位蒙古镶黄旗人,13岁考入同文馆学习俄文、法律等学科。1889年年仅20岁就以优异成绩考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八品官并加六品衔。三年后,他在大考中又以优异成绩加四品衔。他于1907年4月15日被任命为滨江关道道员。6月19日上任,年底就奉旨出使外国,在任不到半年。

第三任道员叫施肇基。他1877年出生,浙江杭州人,早年就读于上海圣约翰书院,1893年赴美国任清政府驻美国大使馆翻译官,后考入美国著名的康奈尔大学学习,先后获文学硕士、哲学博士,回国后任邮传部右参议兼京汉铁路总办,1908年10月起任滨江关道道员。1909年6月9日,滨江官道升格为吉林西北路分巡兵备道,施肇基出任首任道员,1910年离任后主管吉林洋务,后任外交部左右丞,曾出使美国、墨西哥、古巴、秘鲁等国。1912年任民国政府交通总长、代理财政总长。1914年至1921年任驻英国公使,曾任中国出席巴黎和会全权代表。1921年至1929年任驻美国公使,曾代表中国出席华盛顿会议首席代表,并于1922年2月6日代表中国在此会议上签署了《九国关于中国事件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该条约的签订打击了日本侵华的气焰。1929年调任驻英国公使,1931年任出席国联大会(联合国前身)首席代表,不久被任命为外交部长,1933年任驻美公使,1935年任驻美大使,1937年辞职回国。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任中国国防物资供应委员会副主任,驻美争取援华物资。1945年出任中国出席旧金山会议代表高等顾问,1948年任国际复兴开发银行顾问,1958年在美国逝世。

哈尔滨滨江关道的旧址历经百年沧桑,近几十年来一直被淹没在一片危房棚户区内。2005年1月30日,见证了哈尔滨城市发展史的滨江关道衙门旧址被定为黑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哈尔滨市政府投入巨资对滨江关道进行了修复。修复后的滨江关道占地面积2.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617平方米,并铺装7900平方米的市民休闲广场。2005年10月31日,正值滨江关道设立100周年,滨江关道修缮工程正式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