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雄拯救机器猫:我所见的农村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4:05:15
我外婆家在皖南乡下,通公路和铁路,有山有河有田,产水稻、油菜、茶叶、山核桃、毛竹等,当地人出门打工,大多是坐两三个小时车去嘉兴和杭州。算是一个典型的景色优美的长江中下游农村。从小每年寒暑假我都在外婆家度过,在门前河里游泳,在后山上挖冬笋,在小舅的房间里偷看黄色杂志,度过许多美好时光。所以,从八十年代初到现在农村的变化,我可以说得清一二。   
农村在越变越脏。从前农村的生活垃圾是完全自然循环的。在我外婆家,粪便用来给地里施肥,洗澡水也可以浇在田里,家里的生活垃圾和地里清除的杂草,都堆在砖垒的垃圾箱里,堆满了就点火烧掉,叫作“焐灰”,这灰也还是可以拿来肥田的。可是现在各种包装材料越来越多。垃圾袋、白色薄膜、方便面袋子,走在农村的路上,简直触目皆是。我外公延续了旧法子,无论什么塑料啊橡胶啊,一律烧掉。每逢烧塑料,气味非常难闻,我抗议,他说:“那怎么办呢?也没办法处理。”他还有另一个办法处理烧不掉的大东西,比如破掉的大塑料盆,这个法子叫作“流掉”——就是扔到河里去。我汗。    
原因是,难以置信的原因是,农村到现在都没有垃圾处理系统。当然我国城市的垃圾处理系统也好不到哪里去,无非是在城郊找块地堆放,但是连这种低效差劲至极的垃圾处理系统,农村都没有。    
城里还有环卫工人,而农村的垃圾是没有人收的。各家把门前扫完,把垃圾倒在别人也倒了垃圾的地方。这种“垃圾场”都是遵循“破窗理论”自发形成的。也都堆满了,花花绿绿的,真是触目惊心。    
何况还有各种本该妥善回收处理的垃圾,比如电池。电池漏液的后果,就是直接重金属污染。一颗电池足以污染十亩田。我走在路上,往往看到丢弃的废电池。我不敢想,真的不敢想。心里发凉。    
说点好玩的,我老公第一次去乡下的时候,他像一个很守规矩的城里人那样,攥着一个要扔的塑料袋走了很久,终于颓丧地发现了原来乡下是没有垃圾桶这种高级东西的。当我告诉他农村根本就没有垃圾处理系统,他就震惊了——而且一直震惊到现在——每逢看到什么项目又国家投了多少钱,他都叽叽咕咕地说“有这麽多钱为什么不给农村建一个垃圾处理系统啊!”    
更为严重的污染是小厂。外婆家的河被污染了,但不仅仅是我外婆家的农村。这种情况非常普遍。上次见到玛特,他们说起山东建了很多纸厂,因为当地出产麦秆。我很吃惊:“麦秆造纸很差的,不怎么赚钱啊。为什么要建?”他们说:“成本低,好建。”    
这种低水平的厂当然是没有污水处理一说的。建一个小厂,村里多一点点税收,一个“能人”在厂子随时倒闭的边缘赚一点点钱,而一条河就这么被污染了。我不知道这个经济账是不是zf还算不过来。    
再说说钱。有那么一段时间,大概是九十年代初,农村人真的好像富裕起来了,外婆她们兴高采烈的,十几个老太婆组织起来去苏州玩,去上海玩。后来又穷了。钱又紧巴巴的了,再也不舍得自己花钱出去玩了。只听说有在上海北京打工的人春节省钱不回家来了。有一段时间,九十年代后期,农村的苛捐杂税很厉害,有乡里干部来收钱,我外婆嘴很凶,骂他们:“你们有手有脚,年轻轻的,靠我们老头老太养,怎么好意思?”后来农业税免了,又有了医保,二老非常高兴。    
外婆外公三个子女在县城里,我们孙辈也长大了,都很孝敬,本不该愁钱的,可是农村的人情往来太厉害了。迎来送往的,一年礼金要好几千,这对二老是沉重的负担。    
再说说人心。比起二十年前,当然都吃饱穿暖了,都住新房了,可是大家都在攀比,谁也不满意。村里的能干人在城里买房了,买车了。村干部又如何如何了。要是农民都读点书,像我们这些文青一样,也许还有别的好想,可是他们确实除了钱,再也没有什么可以谈,可以想。到了春节,每家都从早到晚开着电视,麻将声哗哗哗,有人在推牌九的桌子上一天输光了打工一年赚来的钱。作为一个编辑,一个“卖书的”,我对开拓农村市场完全没有期望。在我小时候,农村供销社还有些图书卖,而现在村里小店唯一卖的印刷品就是扑克牌了。    
前两年猪肉涨价,外婆外公也学村里人养了两头猪,一头自家过年吃的,喂天然饲料;一头供应市场的,喂“四月肥”等激素饲料。农村人把劣质猪卖给城里人,城里人又把假冒伪劣货物卖到乡下,这就是我自己眼见的一个公平贸易。   
 在我听说的一些传说里,徽州这种地方是有某种叫作“文化传统”的东西的。哎,没错,是有小学在明代牌坊下面,是有人家猪圈的石栏卖了五千块钱,是有村子被围起来变成景点了,可是,活的传统又在哪里呢?    
前几年传销盛行,外婆外公居然被哄骗着买了条八千块钱的被子。骗老头老太钱的人不得好死,这且不说,问题在于,这种事怎么会发生呢?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的生活太寂寞了,太不被重视了,农村人没有信仰,也不像古早时候有任何自发的公众活动,完全死水一潭,忽然有人组织他们这些老头老太去吃饭、去旅游、去听健康讲座,他们大家就都兴高采烈地相信了。一念及此,不由我不心酸。    
说到老龄化问题,显然农村比城市更严重。年轻一代都进城上学或者打工了,平日里只有中老年人在家。    
外婆外公年纪大了,一直抱怨地没有人种,他们这样传统的农民,是绝不忍心让地抛荒的,一直到了外公八十岁才把地租给邻居种蘑菇。我有次背过喷农药桶,才知道这是多么艰难的体力活!如果里面装满农药,一个老头子,背着沉重的喷桶走在宽不盈尺的田埂上,这是多么可怕的事啊!    
写出来,我心情是这样沉重。不知道农村的未来如何,过于积极乐观的猜测是不行的。田园生活,是城市生活的人的美梦;吃得健康一点,则是城里人更迫近的需要。城市和农村的关系是这样近,我们所有人唇齿相依,如果有灾难在眼前,没有人可以躲得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