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鸣漫画佐助喝醉了:内蒙古发现玉器概述 - 玉器 - 雅昌艺术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8:41:01
丁哲 内蒙古师范大学考古文博系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北部边疆,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东部草原辽阔,西部沙漠广布;东有大兴安岭,南有阴山、贺兰山。
内蒙古是中华远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源头可以追溯到约五六十万年以前旧石器时代早期的大窑文化。进入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又留下了以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及红山文化为代表的文化遗存。在此后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内蒙古一直是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北方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的交融之地。在这块历史悠久的富饶土地上,勤劳的先民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20世纪初,中国引入了以发掘为基础的近代考古以来,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内蒙古自治区的文物考古事业蓬勃发展,各地考古发现了较多的玉器。这为对古代玉器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珍贵资料。
大量考古资料表明:内蒙古地区的玉器多集中出自东南部地区,西、中、东部也有较少发现。其中又以新石器时代、夏家店下层文化和辽代等时期的遗存中发现玉器数量为多。下面笔者将内蒙古地区发现的历代玉器作一简单的综合叙述。疏漏、谬误之处望方家不吝指教。
(一)新石器时代
内蒙古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分布密集,出土的玉器数量较多,无论是玉材选择、构思设计,还是装饰纹饰和制作工艺上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发源于内蒙古的红山文化玉器与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玉器并称中国玉文化一南一北两大源泉。所以,内蒙古在新石器时代玉器研究领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要探索中国玉器的起源,探索新石器时代玉器的分布、类型、内涵等问题, 都必将把内蒙古出土的玉器作为研究的资料。
1 兴隆洼文化(距今约8000——6500年)
内蒙古兴隆洼玉器出土地点主要有敖汉旗兴隆洼、兴隆沟,林西县白音长汗,巴林右旗西本包楞、洪格力图等遗址。兴隆洼文化玉器的器类主要有生产工具如斧、锛,装饰品如玦、匕形饰、蝉、管、珠、环等。兴隆洼聚落遗址是中国目前所知时代最久远、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史前聚落遗址。在该遗址一座墓葬中发现的两件位于墓主人耳旁的玉玦,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玉器之一【1】。此外,赵宝沟文化遗址中也有较少的玉器发现,目前仅知翁牛特旗小善德沟遗址中出土6件小型玉玦【2】。
2红山文化(距今约6500——5000年)
渔猎在红山文化经济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红山玉器的最初出现和早期发展可能和渔猎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内蒙古是红山文化的发源地,发现于内蒙古的红山文化玉器的器类主要为肖生玉雕、玉龙、勾云形器、钩形器、箍形器、人面形玉等。红山文化时期玉料大部分为岫岩玉和透闪石、角闪石之类的软玉。在制作工艺上,玉匠已能较为熟练地运用切割、线刻、圆雕、浮雕、镂空、钻孔和抛光等工艺。较之前的兴隆洼文化玉器和以后的哈克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玉器,在用料、设计、制作等方面水平皆高出很多,足以代表西辽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玉器制作的最高水平。
巴林右旗那斯台红山文化遗址征集和采集所得玉器100多件,是迄今为止红山文化各遗址中出土玉器最多的一个。有蝉4件、龙形玦2件、鸮2件、斧2件、纺瓜2件、玉管2件、坠饰63件、钩形器1件、三联璧形饰1件、勾云形玉佩1件、鸟形饰件1件、鱼形饰件1件【3】。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发现的1件身体卷曲成“C
”形的墨玉龙,是我国目前所知最早的玉雕龙形制品,堪称“中华第一龙” 【4】。(内蒙古地区发现红山文化玉器统计表见表1)
3哈克文化(距今约5500——4000年)
玉器的出土发现地点主要为海拉尔区哈克镇团结遗址。遗址中发现玉斧2件、玉璧2件、玉环1件、玉锛1件、玉珠1件。团结遗址是呼伦贝尔地区目前发现玉器最多的一处遗址【5】。
(二)夏家店下层文化(距今约5000——3500年)
夏家店玉器受到本地区先于夏家店下层文化的红山文化影响较大,是红山文化玉器的延续。但夏家店下层文化玉器的出土数量和制作水平不及红山文化玉器。位于敖汉旗的大甸子墓地是目前唯一一处保存状况较好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墓地,从中出土有松石珠332枚、玛瑙珠213枚、玉珠36件、玉玦10件、玉环6件(含臂饰3种)、玉璧5件、弧形器5件、璇玑形器1件、直条形器6件、弯条形器4件、圆柱形器3件、钩形器1件、鸟形器1件、玉蝉1件【6】、龟形器1件、矩形器1件、楔形坠1件、箍形器1件、勾云形器2件、曲面牌饰1件、玉斧7件、玉钺1件【7】。大甸子墓地出土的玉器数量多、位置明确,为研究夏家店下层文化玉器提供了翔实可靠的资料。
收藏分享评分
痴心爱绿鹅潜心研古玉
',1)">
回复引用
订阅报告道具TOP
丁哲

顶级专家
发短消息加为好友
丁哲 当前离线
教授
UID
198278
帖子
8384
精华
0
积分
8394
阅读权限
10
来自
北京
在线时间
36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4-12
最后登录
2010-6-7


顶级专家

2#
发表于 2010-6-8 00:1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丁哲 于 2010-6-8 00:22 编辑
(三)两周、汉代
内蒙古地区两周、汉代遗存出土的玉石制品大致可分为两类:一为汉王朝所盛行的器类如龙纹玉佩、觽、舞人、玉璏、玉窍塞等,二为玛瑙、琥珀、水晶、琉璃、绿松石等质地的环、珠饰等。前者应是汉族与匈奴联系密切、交往频繁,匈奴受汉文化影响甚深所致,后者可能为匈奴所处地理环境的制约和民族风俗习惯的影响使然。该时期有玉器出土的遗存多集中分布于陕晋以北的内蒙古地区即匈奴频繁活动的区域。
东胜区碾房渠战国金银器窖藏出土有包金玛瑙饰13件、玛瑙环2件、玛瑙和绿松石质的珠饰794件【8】。
内蒙古地区中南部的纳林套海、沙金套海等汉代墓葬有玉环、玉璏、琀蝉、鼻塞、耳塞、玉瑱等出土【9】。
准格尔旗西沟畔汉代匈奴墓地出土有锒金龙纹玉佩2件、舞人(石质)5件、佩饰(石质)27件、龙纹觽(石质)14件、玛瑙珠23件、水晶珠34件、琥珀珠20件、琉璃珠155件【10】。
1989年,鄂尔多斯高原的一位牧民放牧时捡到一件战国龙形玉佩和一件汉代玉璧后主动上交给内蒙古文物总店【11】。这两件玉器都具有很高的工艺水平,在内蒙古地区较为少见。
这些玉器为我们研究匈奴玉器以及匈奴和中原王朝制玉的相互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四)魏晋南北朝——隋唐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是古代玉器制作的低潮期,内蒙古地区考古发现玉器极少。
(五)辽朝
契丹族长期生息于西拉木伦河、老哈河流域,是一支古老的游牧民族,赤峰地区是其成长的摇篮。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以契丹族为主体的辽朝,接受并引进高度发达的中原先进文化,其礼制用玉均沿袭五代之制。随着辽的战争掠夺和与宋、西夏、西域诸国进行商业贸易,广大汉族玉工、中原制玉技术和丰富的玉石材料就有了流入辽境的机会。这大概就是具有契丹民族特色的辽代玉器制作较为发达的主要原因吧。
有辽一朝,以今赤峰为上京,始终将内蒙古作为其统治中心。所以,内蒙古出土辽代玉器的数量较多,在全国考古出土的辽代玉器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出土地带主要集中分布于赤峰市、通辽市、兴安盟和乌兰察布市境内,其中尤以赤峰市的巴林左旗、巴林右旗和敖汉旗出土的玉器为最多。主要有萨力巴乡水泉墓、耶律羽之墓、解放营子墓、小刘仗子墓、陈国公主墓、庆州塔、白音汉窖藏等遗存。(内蒙古地区发现辽代玉器统计表见表2)
敖汉旗萨力巴乡水泉辽代墓葬中出土的一条乐伎纹玉带,共有铊尾1件、玉銙8件。其中铊尾上刻两人,高大者跳胡腾舞,另一为作献宝状的胡人;其余8件玉銙上的胡人皆为半盘坐,分别做饮酒、吹笙、打拍板、吹长笛、弹琵琶、击毛员鼓、击鸡娄鼓、吹觱篥状。所刻人物纹皆为大眼、大鼻、大口,身着紧身短衣、尖靴的胡人形象。人物的脚和腰以上都有飘带缭绕,盘坐者座下铺有地毯,衣褶多用弯曲的细长浅线条表现。其雕刻技法以线刻与减地浮雕技法为主。这与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的胡人纹玉带如出一辙。较好地体现了辽代玉带饰制作的工艺成就和唐、辽两朝玉器制作的传承关系。可谓辽代早期玉器中的精品。
1986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哲里木盟博物馆和奈曼旗王府博物馆的考古工作者对位于奈曼旗青龙山镇的辽陈国公主墓进行发掘。此墓是辽中期典型的契丹贵族合葬墓。从墓志中看,墓女主人是辽景宗孙女,秦晋国王圣宗皇太弟之女,曾由太平公主晋封为越国公主,死后又被追封为陈国公主。墓男主人为陈国公主驸马萧绍矩。墓中出土的文物颇丰,其中玉石制品有组玉佩3组19件、双鱼玉佩2组4件、玉盒佩4件、交颈鸿雁形玉佩1件、交颈鸳鸯形玉佩1件、玛瑙碗1件、玛瑙盅2件、水晶耳杯1件、系链水晶杯3件、玉器柄2件、“风”字形玉砚2件、玉水盂1件、玉臂鞲1件、玉銙银带1条16件、玉銙丝鞓蹀躞带1条38件、花形玉节约8件、马形玉饰件149件、狻猊形玉饰件122件。此外,琥珀制品数量更加惊人,达2101件。陈国公主墓是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出土文物最丰富的契丹大贵族墓葬【12】。其出土玉器数量较多、种类丰富、制作精美,代表辽代玉器制作的最高水平。
陈国公主墓出土玉器的质地种类较为丰富,有以白玉、青白玉为主的软玉,玛瑙、水晶、琥珀以及少量的岫岩玉。其中玉佩饰、镶嵌件多为白玉、青白玉制成,玛瑙器、水晶器则以器皿、珠饰为主。从雕琢技法来看,主要有圆雕、片雕、透雕和掏膛等工艺。玉器表面多进行抛光整修。线刻是最主要的雕刻装饰技法。因料赋形、因器饰纹、对称设计是其制作的主要特点;风格粗犷、生活气息浓郁是其突出的艺术特色。陈国公主墓玉器蕴含着中原汉族文化、佛教文化、西方文化的诸多成分,也具有契丹族鲜明的民族特色。由于出于纪年墓,有确切年代可考,陈国公主墓出土玉器成为鉴定辽代玉器的标准器。
(五)金朝
金朝是长期活动于白山黑水之间的女真族所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黑龙江地区是其龙飞之地,早期首都会宁(今哈尔滨市阿城区)是女真族的活动中心。完颜亮迁都燕京后,北京一带便成为女真族的聚集之地。所以,黑龙江、北京以外地区发现金代墓葬不多。内蒙古地区仅见两处有玉器出土的金代墓葬:
察右前旗巴音塔拉乡金代墓葬出土龟形绶带玉佩和侍女纹玉片各1件【13】。敖汉旗新地乡英凤沟金代墓地白玉镂雕花鸟形玉佩2件【14】。
(六)元代——清代
内蒙古地区发现的元代遗存很少。出土玉器的主要有:达茂旗明水元代墓地出土青玉人形带饰1套5件【15】。察右中期广益隆元代古城遗址出土有玉花、玉鸟、玉环各1件【16】。为我们了解、研究这一时期的玉器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
内蒙古地区发现的清代玉器主要为传世品。主要器类有玉制觚、盖炉、笔洗、如意、耳杯、盘、碟、玉带钩、玉带扣、鼻烟壶、玉佩饰等【17】。其雕琢之精美、构思之巧妙,集前朝之大成。其中,各类工艺精湛的鼻烟壶是内蒙古清代玉器中具有地方特色的重要器类。
综上所述,内蒙古地区制玉、用玉历史悠久,成就巨大。历代玉器,全区各地发现较多,具有鲜明的北方民族特色和较强的多元文化风格,是中国古代玉器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我国斑斓璀璨的玉文化,而且为我们开展古玉器研究、繁荣古玉研究事业、弘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玉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本文得到内蒙古师范大学齐溶青老师的悉心指导特此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