漩涡鸣人和纲手肉番:《珠江,东方的觉醒》解说词*第六集 中国之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21:12:29

《珠江,东方的觉醒》解说词·第六集 中国之路

 深圳莲花山顶,七峰如莲,松柏苍翠,绿荫匝地。
  邓小平全身塑像高高耸立于此:他老人家身披风衣,目光炯炯,上身前倾,脚步匆匆……似乎又一次巡视在珠江三角洲这一片热土上。
  回首1979年和1986年,邓小平曾两度荣登美国《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榜,标题赫然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时代》周刊驻北京分社社长里查德·霍尔尼克曾由衷地充满敬意地说:邓小平“给世界带来了震撼”,“他所做的事情,世界上没有任何其他领导人能够望其项背。”
  2000年11月14日,江泽民专程前来为邓小平塑像揭幕,神色庄重。
  2003年4月12日,胡锦涛深情地瞻仰了这位世纪伟人,敬献花篮。
  这是后继者对先驱者满怀敬仰的追思,同时又是后继者对先驱者庄严神圣的承诺。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复兴古老文明的中华民族——始于毛泽东领导新民主义革命胜利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艰难曲折的探索,成功于邓小平高蹈宏阔的改革开放谋略与阔步前行的胆识,承传光大于后继者江泽民、胡锦涛与时俱进、继往开来的开拓与奋进——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一以贯之,将偌大的积贫积弱的中国推上了变革图强的征途。
  欢歌庄严的历程——大风起于南海,席卷万里神州,中国人民正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豪迈与自信的身姿走入新世纪!
  人们记忆犹新——1984年1月24日12时,邓小平第一次南下巡视深圳。他老人家下车伊始即言明:“我这次来,主要是看,只看不说。要讲呢,我回北京再讲。”
  邓小平先后视察了深圳、珠海、厦门三个经济特区。一回到北京,老人家即找来几位中央主要负责同志兴致勃勃地说:“这次我到深圳一看,给我的印象是一片兴旺发达。”接着又用一口浓重的四川口音极严肃地指出: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一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
  以办好经济特区和增加对外开放城市为核心内容的改革旋风迅速卷过大江南北……
  1984年3月26日——4月6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和国务院联合召开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会议决定沿着中国18000公里大陆海岸线逶迤排开,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14个港口城市,从而形成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经济带——掀起了继创办经济特区之后对外开放的第一波高潮。
  1985年1月,开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漳(州)、泉(州)、厦(门)三角地区为内外交流、城乡渗透的开放式沿海经济开发区,旨在带动内陆腹地的经济发展——掀起了对外开放的第二波高潮。
  1988年春,中央确立海南建省办大特区;其后,开发和开放浦东新区,以上海为龙头激活长江流域一江春水,拉动中部腾飞;开发大西北地区;重振东北老工业基地,参与东北亚经济圏;发展与欧盟等西方国家的经贸关系——掀起了对外开放的第三波高潮。
  至此,由东向西,由南往北,以点及面,从沿海到沿边到内陆,中国面向海洋文明的桥头堡基本实现了对五洲四洋的全方位、多层次、扇面形辐射的全面开放大格局。
  中国改革开放掀起的三次浪潮:以深圳特区、珠江三角洲开放为发端的第一次浪潮,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开发大西北地区为代表的第二次浪潮,以加快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实现环勃海经济圈崛起为标志的第三次浪潮——中国改革开放一浪高过一浪、后浪推前浪迅猛发展。
  回望30年前,中国共产党率领中国人民“摸着石头过河”……从怎么建设社会主义到建设怎么样的党再到需要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应该说,我们实实在在摸到了三块坚固的理论基石。
  这正是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我们国家开辟的一条全新的战略道路——通过改革开放,在同经济全球化相联系而不是相脱离的进程中,独立自由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是中华民族历经百年屈辱痛定思痛之后,以前无古人的气魄和延揽八方的胸襟,开始面向世界拥抱世界!
  人们记忆犹新——1992年1月19日9时,珠江奔腾,万木争荣,岁首春风催动南国荡漾的春意。88岁高龄的邓小平在时隔八年之后,伴随着火车车轮与铁轨撞击的巨大轰鸣声,第二次南下巡视深圳。
  一路风尘仆仆的邓小平下榻深圳迎宾馆桂园,刚坐下来不到半小时,老人家又急切地站起来:“不行,我要出去走走……”
  在深圳逗留的短短四天时间里,邓小平不顾旅途劳顿旋风似地参观了深圳市容、火车站、皇岗口岸、先科激光电视有限总公司、中国民俗文化村、锦绣中华微缩景区,并游览仙湖植物园与杨尚昆一道种下高山榕……老人家边走边看边说妙语连珠滔滔不绝。
  1992年1月23日9时40分,邓小平一行从深圳蛇口港乘船前往珠海,他老人家已缓缓地朝码头走了几步,突然又转过身来,意味深长地对时任深圳市委书记的李灏说:“你们要搞快一点!”
  1992年3月26日,《深圳特区报》头版隆重推出被后人称之为“历史关头一篇雄文”的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
  素以抢抓新闻“快、准、狠”而闻名的《羊城晚报》,当日即果断调整已拼好的主要新闻版面,以较大篇幅予以摘登。
  3月28日,上海《文汇报》、北京《中华工商时报》同日全文转载。
  3月30日,《光明日报》《北京日报》全文转发。当日夜,新华社即通过“嚓嚓嚓嚓”的电波机器声,正式向全世界播发了一万一千多字的《东方风来满眼春》电讯稿……
  春江水暖鸭先知。一时间,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南方讲话振聋发聩的声音,响彻山川湖海、城镇乡村……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深圳的建设成就,明确回答了那些有这样那样担心的人,特区姓“社”不姓“资”。
  ——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美国著名政治评论家麦克阿汉逊敏锐地指出:邓小平先生的第二次南方讲话,至关重要的是骤然重组了当时中国改革的生态环境。
  如果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思想到实践开启了一个新时代,被国人普遍称誉为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那么,邓小平第二次南方巡视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从理论上透彻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则理所当然地掀起了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新高潮。
  新一轮改革开放大潮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神州大地上汹涌澎湃迅猛推进!
  1992年10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江泽民同志明白无误地向全党宣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此,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他还说,政权在人民手中,又有强大的公有制经济,这样做不会损害社会主义,只会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发展。
  2001年12月11日,被世人称誉为“经济联合国”的世界贸易组织(WTO),随着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主席卡迈勒手中的击槌轻落,标志着中国长达15年复关和加入世贸组织漫长谈判进程的终结。宣告了一个历史性时刻的诞生:中国,以一个复兴的经济大国的不屈信念,豪迈地汇入了当今世界经济的主潮。
  2001年7月13日,莫斯科的夜晚浪漫、安宁而祥和,显然,这是大决战之前的寂静。世贸中心大厦正举行国际奥委会第112次会议,与会的102位奥委会委员将进行最后的投票,从日本大阪、法国巴黎、加拿大多伦多、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和中国北京五个大都会城市中,最终确定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经过各国代表团精彩纷呈的陈述和两轮投票的激烈角逐,莫斯科时间18点10分,当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老人缓步走上主席台,宣布:“北京……”,整个会场欢腾啦!此一刻,“百年奥运,中华圆梦”——北京中华世纪坛、整个北京、乃至整个中国,都卷入一个狂欢之夜……
  2007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一个重要的信息在神州大地乃至全世界迅捷传播:“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胡锦涛总书记满怀激情地昭告全党: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十七大通过的新党章,在总纲第九自然段中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现阶段奋斗目标时,专门增写了“必须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新内容。
  “四位一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是党领导人民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构想,是中国改革向深层试水。
  显然,中国进入了全面改革和全方位开放的新阶段。
  在国际化深入发展的今天,我们的改革开放面临着全面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的新机遇、新挑战。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不只是资本、技术、管理的引进来和走出去,也不仅是通过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逐步进入全球产业链的高端,争取经济话语权。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借鉴世界上一切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与国际国际惯例进行对接,对我们的政治体制进行相应的改革。
  在“四位一体”改革的今天,不仅经济、文化、社会改革要深入,政治改革也需要同步推进。30年的中国改革开放史,同时也是中国人民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部弥足珍贵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改革的巨大成就,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政治改革的稳妥与成功。
  历史如此巧合。
  我们既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与挫折的前29年;又经历了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上下求索,改革开放大获成功的后29年;站在历史的新起点、新高度,将满怀豪情地向第三个29年进发。
  倘若以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为分界,改革开放新时期正好又是前后两个15年。当我们从“十七大”出发前往抵达第三个15年,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纪念日的时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将全面走向成熟阶段。
  如果再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角度加以观察,党的“十七大”又处于第一个10年的后半程与开启第二个10年的连接点上。
  无疑,“十七大”所处的这三个重要的时空连线,给予我们无穷的遐思与启迪……
  毋庸置疑,一个思想大解放、改革大推进、社会大发展的新浪潮即将席卷而来。
  解放思想,一直是中国百年文化嬗变的原始动力。
  自近代开始,广东一直是中国新思想运动的重要发源地。南风北渐,已成为百年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
  2008年春天,思想解放之风再次劲吹珠三角大地。
  汪洋,这个被网友亲切的称作“汪帅”的封疆大吏,就任广东省委书记后,先是出席中共“广州起义”庆典活动,再到清远访贫,接触底层群众,尔后回广州主持省委全委会。出人意外的是,汪洋慷慨陈词时,手里举着的,则是前广州市政协主席陈开枝所著《一九九二年邓小平南方之行》一书,大谈广东问题,大讲解放思想。在随后的讲话中,汪洋鼓励广州、深圳敢于向世界先进城市“叫板”;鼓励深圳率先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模式,着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城市。 
  深圳率先响应省委解放思想的号召,在全市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大整改等一系列活动。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刘玉浦告诫全市人们:不能为定势所困,不能为成绩所累,不能为视野所限,不能为艰难所惧。解放思想,是一场深刻的变革,是一场自我的革命。深圳必须不断激发出与时俱进、创新创业的精神! 
  2008年1月,广东省22个选举单位依法完成了新一届省人大代表的选举工作。引人瞩目的是,6位农民工代表进入代表行列。在中国流动人口第一大省的广东,省人大代表中还是首次出现农民工的身影。从2000年开始,深圳、东莞、珠海等工业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越来越多外来工经过合法程序当选人大代表,“入乡当家”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截至今年,全省已有三分之一的企业工会实现工人直选。
  “中国的政治变得十分有趣了。”
  在谈论中国2008年两会的“民主”话题时,与印度、法国、美国等媒体“迈向民主的步子”“民主是为了中国更好、更快发展”等评价不同,德国《时代周报》写下这么俏皮而又意味深长的一句话。
  “有趣”的现实针对,是“增量民主向社会底层的倾斜”使民主与民生合唱了一回主角——一线工人代表比上届增加一倍以上,基层农民代表比上届增加七成以上,农民工代表首次进入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既体现了执政党和政府对民生的关切,又体现了民意代表民主制度正在滋生成长。
  中欧论坛创始人戴维·高塞特曾特别提醒国际社会:“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化,将有助西方政治学家发现‘民主’这一概念的更丰富内涵。”
  外电纷纷评述说:这无疑是中国共产党在执政思路、发展轨迹上的又一次“漂亮转身”!
  欢歌30年历史进程: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世人分明听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铿锵脚步声……
  人们记忆犹新——1997年7月1日零时,当香港金碧辉煌的会展中心降下英联合王国国旗和香港旗,随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冉冉升起……
  末代港督彭定康在十年之后犹回忆说,当时自己哭了:“……我的内心略带忧伤。那晚是一个历史时期的结束,是英国在世界上殖民主义的结束。”但他又由衷地说:“邓小平是20世纪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国运昌隆,好事成双——1999年12月20日零时,在澳门新落成的文化中心花园馆,同样一幕的降旗升旗仪式重现……被英帝国主义管治了156年的香港和饱经442年沧桑漂泊的游子澳门,就这样前脚踩后脚地回归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面对国耻的最后洗雪——此情此景,普天下中华炎黄子孙无不更加缅怀那位老人、那位天才地创立了“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并有一个心愿在香港回归之日到香港土地上走一走(哪怕是坐上轮椅)、看上一眼的老人;更加追思一代又一代为中华民族富强兴邦而不惜赴汤蹈火的仁人志士……
  毋庸置疑,当年邓小平果断决策创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率先开放广东、福建沿海地区时,对于香港、澳门、台湾前途命运的考量,不能不说是极其重要的题中之义。
  这是一个大中华经济圈崛起的战略新思维!
  人们记忆犹新——2008年的中国,正可谓“多难兴邦”。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刹那间山崩地陷,狂石飞走,江河呜咽,仅仅80秒钟,数百万生命被抛向生死一线——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惨烈的四川汶川8.0级强地震。此一刻,即成国殇!
  此前,戊子春节覆盖整个南中国的皑皑冰雪,春光明媚的拉萨街头升起打砸抢滚滚黑烟,境外奥运圣火传递风波迭起,齐鲁大地上两列飞驰的火车轰然相撞,以及入夏珠江流域、黄河流域水患肆虐成一片泽国……凡此种种,一桩桩一件件突如其来的灾难袭击着中国,考验着中国。
  正如胡锦涛总书记豪迈地喊出的:“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漫漫征途上,注定要历经艰辛险阻千磨百难。
  灾难中巍然挺立的中国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让全世界见识了令人惊叹的顽强意志、感天撼地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以及改革开放30年所积聚起来的雄厚的国家实力……
  当今之中国,裹挟着发轫于上世纪70年代末叶的改革开放之飓风,正以社会转型规模最大最迅捷最平稳、以及增幅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高增长,越来越走入世界的眼睛里——
  英国《金融时报》称:“十年来,中国经济闯过并排除了一轮又一轮国内、地区和全球危机: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互联网泡沫破裂、美国经济衰退和本土发生的非典事件。没有一次危机能让中国经济陷入窘境。”并赞誉为:“世界经济中的稀有动物……其影响力更像一个大国的感觉。”
  美国财长鲍尔森则称:“中国已是全球经济领袖之一。”
  2008年新年伊始,法国《世界报》撰文指出:中国是一种恩惠,因为“中国经济取得的重大成就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活力”。
  俄罗斯著名汉学家欧福钦感叹:“现在我们越来越经常地听到东亚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这种说法。这首先是因为战后(1960年—1980年)出现的日本奇迹。之后是亚洲四小龙——韩国、台湾、香港和新加坡续写日本的辉煌。但最令人瞩目的还是邓小平30年前确立改革开放路线后中国的迅速崛起。”
  显然,中国在全球舞台上的声音因蒸蒸日上的经济越来越响亮——中国成为世界经济航母的另一个“引擎”……
  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另一种声音也不期而至——
  一时间,诸如“中国威胁论”等谬误之言蜂起:粮食威胁论、能源威胁论、军事威胁论……
  忽一日,国际上又冒出一个更加令人哭笑不得的说法:由于中国发展太快,中国模式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更具有吸引力,因而构成了另一种新的威胁,曰:“模式威胁论。”
  毋庸讳言,中国正在和平崛起——
  2007年,中国的GDP大约为3.4万亿美元,飙升至全球第四位;外汇储备达1.53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位。
  通过改革开放,中国两亿多人口实现脱贫,全国总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字表明:近25年来,全人类取得的扶贫事业成就中,67%的成就应归功于中国。联合国则称赞这是人类反贫困斗争中一个史无前例的胜利。
  过去10年,前来中国求学的外国留学生人数已从3.6万人激增至11万人。
  中国已在全世界64个国家和地区成功地设立了210所孔子学府,以教授中国的语言和文化。
  与此同时,2007年世界上最具权威性的杂志SCI和SSCI索引中,28.9%的条目都与中国事务有关。
  外国人纷纷惊呼:“中国实现了真正的大跃进,中国的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真正的大跃进!”
  GDP无疑是“20世纪的一项最伟大发明”。在中国,这一发明一度被地方领导上升到了拜物教的程度。但以2003年的SARS为转折,“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被中央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至此,GDP情结开始淡化。
  2006年8月,一条很容易让人忽视的消息报道,中国政府在北京、天津、浙江、广东等10省市纳入首批绿色GDP试点。以此为起点,中国将尝试把衡量环境和资源等方面损失的绿色GDP,纳入其经济统计体系,并以此指标来衡量、指导经济发展。
  舆论认为,这是中国迈向绿色发展的积极信号。 
  中国对于自身的发展前景与奋斗目标是异常清晰的: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和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为此,将“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或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
  历经30年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国东部已迅速崛起三大城市群落:珠三角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京津唐城市群——已然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强大的引擎。
  完全可以预言:中国东部沿海线上很快还会有旅顺大连、山东半岛和台湾海峡西岸经济区三个新的城市群崛起;中国中部和西部,估计还会形成九个城市群——如此一来,在21世纪的上半叶,将会有十五个城市群犹如璀璨夺目的珍珠散落于神州大地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毋庸置疑,这正是13亿中国人在21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梦”——“应乎天理,顺乎人情,适乎时代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的伟业!
  拿破仑曾经说过:中国是一头睡狮,它一旦醒来将会撼动世界的。
  显然,世界已在倾听巨人前行的步伐……
  回望千年,回望百年——
  滔滔黄河可以作证……
  滔滔长江可以作证……
  滔滔珠江可以作证……
  历史如此厚爱。中华民族从苦难深重中觉醒,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奋进,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终于走出了一条适合于中国国情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之路——中国之路!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