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485通讯程序:新课改下的好课标准浅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02:38:27

新课改下的好课标准浅析

新课改下的好课标准浅析



一 一节好课一定是扎实的课
新的课程改革强调在每一节课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这就决定学生的学习首先必须是有意义的。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进一步是锻炼了他的能力;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再发展一步,是他越来越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学是让学生吸琼浆、灌醍醐。”“读、写、听、说、思,'思’是核心。”只有这样学习,学生才会学到新东西。因此我们每上一节课都要思考:学生上课,“进来前和出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 如果课堂一切都很顺利,教师讲的东西学生都知道了,学生没有任何变化或者变化不大就表明这节课没有意义。那我们何必再上这节课呢?所以我们评价一节好课就在于它的是否让学生的能力扎扎实实的得到锻炼。
二 一节好课一定是充实的课
新课改下的每一节课都应该是有效率的课,课程的有效率应该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面上而言,这节课下来,全班那么多学生中对多少学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间的、学习困难的;二是效率的高低。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但如果是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只受到少数同学的欢迎,那么这节课就不能算是比较好的课。“教师上课是用生命在歌唱。”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每一节好课无论老师怎么讲授都应该是充实的课。整个过程中,无论程度好坏每一位同学都有事情干,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整个课堂的能量很大。
三 一节好课一定是丰实的课
十几年的教学经历让我深深知道一节课不应该完全是预先设计好的,不应该只是教案的另一个版本。在课堂中应有教师和学生情感、智慧、思维和精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课堂不是狂欢节,不能以博取学生欢心为目的,不能将低俗的东西引进课堂。这里应当是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进步文化的场所,是培养学生的神圣殿堂。”(于漪老师语)好的课堂既要体现学习效果、又要看学习方式、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否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有效开展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成为我们判断一节好课的标准,我们从学生的情绪状态、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生成状态若干方面来体现新课改下课程的丰实。
四 一节好课一定是平实的课。
大大小小各级各类的公开课、观摩课给广大老师的影响颇大,因此一旦开课,老师们最容易出现的毛病是准备过度。教师课前准备很辛苦,查找资料编制学案设想教法忙的不亦乐乎,到了课堂上就拿着准备好的东西来表演,再没有新的东西呈现。老师讲的摇头晃脑口若悬河,但是台下的学生听的却是昏昏欲睡无精打采。究其原因,老师课前的充分准备当然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课堂有它独特的价值,这个价值就在于它是公共的空间,一节好课“是思想的碰撞、语言的交流、心灵的沟通。”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应该有思想火花的碰撞,相互生成许多新的知识。因此,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华东师范大学 博士生导师 叶澜教授说“不管是谁坐在你的教室里,哪怕是部长、市长,你都要旁若无人,你是为孩子、为学生上课,不是给听课的人听的,要'无他人’。”她把这样的课称为平实的课,并强调,这种课是平时都能上的课,而不应该过多依赖于外部因素。

五 一节好课一定是真实的课
我们知道十全十美是我们的追求,可是十全十美的课到头来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般的海市蜃楼。只要是真实的就会有缺憾。好课也不可能十全十美。于漪老师常说的一句话:语文课从来都是遗憾的课。只要是真实的就必然有遗憾,就必然有待完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只要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是否始终关注讨论的主要问题,并能保持较长的注意力;关注学生的目光是否始终追随发言者(教师或学生)的一举一动;关注学生的倾听是否全神贯注,回答是否具有针对性,这样的课才是真实不做作的。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越来越富有生机和活力,我们语文教学之路,也会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当然,一节课要想做到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说起来好像很容易,真正做起来却很难,但正是在这样的一个追求过程中,我们老师的专业水平才能提高起来,心胸才能开阔起来,同时也才能真正享受到“教学作为一个创造过程的全部欢乐和智慧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