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之寄托汉化配音:鱼浮灵,不是致癌催化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01:07:56

最近,“鱼浮灵”进入了人们视野。关于它“起死回生”的效果、是否会造成鱼体内的重金属超标、是否会给健康带来危害,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鱼浮灵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听谣言粉碎机调查员一一道来。

(果壳网/图)

流言:【太活跃的鱼千万别买】去菜场买鱼,结果看到惊人一幕,摊贩往大水盆内加入一种白色粉末,迅速用手搅拌,一会功夫白色粉末就溶解了,将半死不活的鱼虾倒入其中,没想到,鱼虾一会儿就活蹦乱跳开,仿佛这些鱼都是才从河中捕回来的。这是一种能够致癌的催化剂,俗称鱼浮灵,也对智力有影响。

真相:这个流言还有一个补充版本——只要加鱼浮灵,水的含氧量就会迅速增加。原本因缺氧而眼看着就要“不行了”的鱼,可以因鱼浮灵的加入而暂时延长生命。撒过“鱼浮灵”的鱼检验后发现:鱼体内铅超标1000倍,砷超标近十万倍,可能严重危害人的肝、肾、智力等,甚至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生。

坊间传言纷纷扰扰,可这鱼浮灵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各位看官,且听谣言粉碎机调查员一一道来。

鱼浮灵是什么?

鱼浮灵是一类给氧剂的统称,其主要成分一般为过氧化钙(CaO 2 )或过氧碳酸钠(2Na 2 CO 3 ?3H 2 O 2 )。这些物质可以显著增加水中的氧含量,被广泛应用于缺氧池塘急救与鲜活水产品运输。[1][2]

鱼浮灵的供氧原理相当简单,从它的俗名“固体双氧水”中就可见一斑。双氧水是过氧化氢(H 2 O 2 )的俗称,在中学课堂上我们就知道双氧水很容易分解为水和氧气。不小心磕破皮的时候,医生会用双氧水来给伤口消毒,可以明显的看到伤口处会冒出来一些泡泡。这就是氧气。

鱼浮灵的主要成分过氧化钙和过氧碳酸纳在水中容易被水解为双氧水、碳酸钠或氢氧化钙。在这些水解产物中,碳酸钠和氢氧化钙会导致水中pH值上升。而双氧水在碱性条件下,更容易释放氧气,从而提高水体的溶解氧。将鱼浮灵撒入养殖池或者活水产品运输水槽后,能迅速为鱼虾提供呼吸所必须的溶解氧,从而延长它们的生命,因为缺氧而萎靡的鱼虾也会因此活跃起来。

鱼浮灵会造成砷和铅严重超标吗?

从鱼浮灵的成分和供氧原理来看,鱼浮灵本身在使用上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含有的钠离子和钙离子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想想我们吃的盐和钙片)。低浓度的双氧水甚至被牙医用来为患者做口腔清洁,最后只需要用清水漱口就可以了,完全不影响患者的健康。而且双氧水会很快地分解为水和氧气,也不会留下其他影响鱼虾以及消费者健康的成分。尽管鱼浮灵会将水体变为弱碱性,但不会对鱼虾和消费者带来明显的影响。

流言称鱼浮灵会使水体中的砷和铅严重超标,会对消费者的健康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从理论上来说,这种说法有点危言耸听。但是我们不能排除的一点是,有些不法商贩可能会使用工业级纯度的原料生产出来的过氧化钙或过氧碳酸钠来替代作为鱼药的鱼浮灵。在这种情况下的确可能有引入重金属等有害成分的风险。

过氧碳酸钠和过氧化钙的生产工艺有很多,但是大多数是由双氧水与钠或钙的碳酸盐或氧化物反应。[2][3]钙盐和钙的氧化物往往是由石灰石作为原料制得,如果纯度不够,的确可能残留部分重金属。而纯度较低的工业双氧水也可能含有重金属或砷杂质。[4]因此,为了对消费者负责,对鱼药的生产和使用的监管需要大力加强。既要保证市场上销售的鱼药是合格的,又要杜绝鲜活水产品的运输和销售中使用不合格甚至是工业级纯度的鱼药。

结论: 鱼浮灵本身在使用上没有什么问题,是一种安全而高效的给氧鱼药。如果是使用不合格的鱼药,确实有可能带来有害的重金属和砷。因此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这些药物的质量,以及市场的监管。此外,这一事件也给我们一个启示,不能够依据一种药物的效果是否明显,来判断其安全性。

监管要加强,但恶意的夸大事实和抹黑、煽动居民恐慌是很恶劣的行为。流言的补充版提到,对撒过“鱼浮灵”的鱼检验后发现“砷超标近十万倍”。而根据我国国家标准GB2762-2005,鱼类无机砷的上限是0.1mg/kg。如果超标近十万倍,那么砷的含量就接近10g/kg,相当于这条鱼体重的1%都是无机砷了。10克的砷呀,作为重金属杂质中的一种,这要在水里加多少不合格的鱼浮灵才能达到呢?而这些砷还要能被鱼都吸收进体内,并且要顽强的活下来,这是怎样的一种精神?

参考资料:

[1] 顾宏兵,2000,如何使用化学增氧剂解救池鱼浮头,农村经济与科技.11(8):38

[2] (1, 2) 张亨,苏秉成,1998,过碳酸纳的生产和应用,化学世界.2:63-66

[3] 朱金伟,张金泉,李春玲,1999,过氧化钙的生产和应用,陕西化工.28(4):6-7

[4] Robert E. Meeker et al, 1963, HYDROGEN PEROXIDE PURIFICATION, United States Patent Office,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