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极风暴4波风水门图片:毛太华于明洪武十三年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8:17:10

毛太华于明洪武十三年

 

2007.03.30 新浪读书

 

 

毛泽东的先祖毛太华,何时从云南到湖南定居的?1881年(清光绪七年),《韶山毛氏族谱》(第二次修订)一卷记载:

 

明洪武十三年庚申,毛太华以军功官拨入楚省。

 

根据《韶山毛氏族谱》(二修)的记载,湖南出版社于1993年6月出版的《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历史轨迹》一书写道:

 

公元1380年(明洪武十三年),毛太华因戍边多年,立有战功,被封官入内地湖南。范贤超等著:《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历史轨迹》,湖南出版社1993年6月版,第3页。

 

然而,查阅《明史·列传》、明万历《云南通志》、《景泰云南图经志》、《云南简史》、《乾隆永北府志》、《光绪永北直隶厅志》等古籍以及1989年3月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永胜县志》,便会看到,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毛太华“以军功官拨入楚省”之说有误。

 

据湖北人民出版社于1993年4月出版的《新编纲鉴》记载,1368年初,朱元璋称帝于南京,建立明朝,年号洪武。这年8月,徐达率明军克大都。元世祖忽必烈于1271年建立元朝,历时97年,至此灭亡。

 

明朝建立后,世据云南的元朝宗室梁王,仍奉元朝年号,并且控制着以昆明为中心的大部分地区,不仅多次杀死明廷使者,而且常与明军争战。根据这种情况,朱元璋于洪武十四年(1381年)农历八月,命傅友德为征南将军,蓝玉、沐英为左、右副将军,率军30万出征云南。十二月,明军进驻昆明,随即分兵滇南临安、滇西威楚,征战取得胜利。十五年初,明王朝设立了云南都指挥司和云南布政使司,并且公布法令,安定全省秩序。闰二月,明军继而进兵大理,接着又分兵取鹤庆、丽江、石门关、金齿等滇西各地。三月,更置云南布政使司属府、州、县。洪武二十年(1387年)九月,又调湖广官军25000多人进云南。二十八年(1395年),在北胜州置澜沧卫。二十九年(1396年),在北胜州“置澜沧卫军民指挥使司,以州隶之”。从此时起,正式实施屯卫制。这一史实,云南史籍称为“洪武调卫”。基于这种情况,毛氏始祖太华也只能在上述时间进入澜沧卫军屯。也就是说,毛太华在明洪武十三年“以军功官拨入楚省”是不可能的。

 

那么,其准确的时间是在何时呢?笔者认为,弄清毛太华何时从江西到云南以及在澜沧卫的情况,便会得出正确的答案。

 

过去,许多著作对毛太华从江西到云南的情况记载,一般说他是在“元至正年间,避乱由江西吉州龙城迁云南澜沧卫”。

 

而现在保存在云南永胜县文物馆的、毛太华第14代孙毛亨周的墓碑碑文记载:

 

始祖宦游北赕越数载,卜居凤山之北(即凤羽毛家湾)……

 

据《滇考》、《永胜县志》记载,今永胜县在唐贞元十年(794年)时,称“北方赕”。在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今永胜改称“北胜”。“北胜”一名,历元、明、清三朝,沿用了418年。明朝初年,北胜俗称“北赕”。毛亨周的碑文记载“始祖宦游北赕越数载”,证明毛太华是在明洪武元年(1368年)以前数载从江西到云南的。也就是说,毛太华是在元末到云南的。

 

毛太华到云南后其情况怎样呢?据《云南简史》和《明实录·太祖洪武实录》记载,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军平定云南后,为了巩固领地,确保一方稳定,便在北胜州招募军士扩充军队。在这样的情况下,毛太华应招从军,开始了农耕、练兵、作战的屯戍生涯。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明王朝为统治金沙江上游地区,在北胜州设置军政合一的澜沧卫军民指挥使司,正式推行“寓兵于农,屯民实边”政策。

 

第二年,首任澜沧卫指挥史王佐决定筑建澜沧卫城(今永胜县城)。

 

《乾隆永北府志》记载:“永北府城即澜沧卫城,归为北胜州。明洪武二十九年,指挥王佐筑砌砖石,周围五里三分,高一丈六尺,城脚厚五尺,垛口厚一尺八寸,环以水壕,四门各建城楼一座。旧名:其东楼曰‘迎旭’,南曰‘来薰’,西曰‘扬辉’,北曰‘拱极’。”

 

这个古城,坐落于永北镇坝子中心地段,海拔2130米。遗址为现今永胜县城环城公路一圈,为矩形设计,南北长1075米,东西长770米。南北大街依正子午向坐落,东西大街为卯酉向。两条大街各呈中轴线,笔直贯通全城,并垂直交叉于城市中心点,形成商市中心“十字街”。高大的城墙外为人马大道,大道外为护城河,河宽约一丈二三。

 

《永胜县志》记载,澜沧卫指挥使王佐为了筑建这座古城,率督本卫官兵和所辖北胜、永宁、蒗蕖三州土司众多军民参加施工。虽然如此,但因为工程规模巨大,所以历数年才将此城建成。

 

此城是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决定修建的。在古代施工条件原始的情况下,要建成这座规模巨大的古城,显然最少需要4年时间。据此推算,此城在1400年才能建成。

 

另外还有一点应当特别说明,就是在建澜沧卫古城时,毛太华是“百户长”,他带领100多名军士也参加了筑建此城的施工,并且表现突出。因此,完工后,他立功受奖,被赐封为“武德将军”。

 

毛太华元末从江西到云南,时至1400年,其间他在云南生活了30多年。参加筑建澜沧卫城后,他年过半百,便萌发了回内地欢度晚年的想法。上司念其立有军功,准予内迁。后来,便离云南到湖南定居。

 

《韶山毛氏族谱》(二修)记载,毛太华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庚申,“以军功官拨入楚省”,而实际情况,在1380年尚未置建澜沧卫,更不存在毛太华立军功受奖的问题。因为澜沧卫是在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置建的。次年,才决定建澜沧卫城。由于毛太华带领100多名军士参加了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到建文二年(1400年)建澜沧卫城的施工,其表现突出,上司念其立有军功,才准予内迁,“以军功官拨入楚省”。就是说,毛太华是在参加了建澜沧卫城之后,才“官拨入楚省”的。

 

澜沧卫城是在1400年或以后建成的。根据我国历史纪元推算,1400年(庚辰),是明惠帝建文二年。据此,对毛太华从云南内迁到湖南的记述,应写为:“明建文二年,毛太华以军功官拨入楚省。”如说“明洪武十三年,毛太华以军功官拨入楚省”,显然误差20年,无疑应当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