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影瞳术大全图片:.中医显学:扶阳学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0 07:53:42

中医显学:扶阳学派
以上说的很多都是在如何给身体增加阳气,也就是温度,这也就是扶阳一派的理论。
在一个很偶然的情况下,几年前了,我才知道我的祖上名医不少,居然有著名的“曾火神”,火神就是扶阳的代名词。曾火神的书我至今也没有看过,但上自火神之祖郑钦安的三大著作,《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我都很认真地读过,其下火神一派的范中林、祝味菊、吴佩衡、唐步祺、李可、卢崇汉、刘力红等的医书和医案我都看过,有的人没有医案,但理论都是在补火扶阳的框架里转,因为我的体质很对补火的路数,所以我即使是看别的书也都是一下就看到了里边的扶阳,如孙秉严治肿瘤,我看他的方法就是扶阳,又如武国忠讲养生,或是他的治疗,都说自己的悟道正在于找到了固护阳气这个玄机。说起来,我现在的师父赵文忠先生,他的师父名玄鹤子(朱鹤亭),为道家一派的,也是极其重视阳气。当我看到武国忠医师的师门,既有道医,也有意拳大隐朱垚葶先生,我就知道治病养生的理路一定有重合的。
护阳扶阳一派的理论成一个大流派,始自郑钦安,但其来源就在《黄帝内经》:“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明代张景岳对此加了个注:“生杀之道,阴阳而已。阳来则物生,阳去则物死。”也就是说,人体有病,好比体内是阴冷潮湿,只要太阳一出来,一切就好了。所以,养生,就是养阳气,养这个太阳。
历代好多的大医家,治病都是在调动人体的阳气上下功夫,只不过是到了郑钦安,发展出了一个完整的流派,郑钦安《医理真传》说:“人身所恃以立命者,其惟阳气乎?阳气无伤,百病自然不作。阳气若伤,群阴即起,阴气过盛,即能逼出元阳,元阳上奔,即随人身之脏腑经络虚处便发。”因为大部分人都需要扶阳,郑钦安于是确立了这一派的医理和医法:“大凡阳虚阴盛之人,满身纯阴,虽现一切证形,如气喘气短,痰多咳嗽,不食嗜卧,面白唇青,午后、夜间发热,咽痛,腹痛泄泻,后背酸痛并重,心烦爱发脾气,无故目赤,牙痛,腰痛膝冷,足软手弱,声低息微,脉时大时劲,或浮或空,或沉或细,种种不一,皆宜扶阳。”在郑钦安看来,大凡阳虚之人,阴气自然必盛,阴气盛必上腾,就会出现牙痛龈肿,口疮舌烂,齿血喉痛,大小便不利之病。此时治疗的要点在于:“不得妄以滋阴降火之法施之。若妄施之,是助阴以灭阳也。辨察不可不慎,总在这阴象追求,如舌青、唇青、淡白、无神之类是也。”
今天的女性,几乎都需要扶阳
大致说来,今天的人几乎都需要扶阳。很多人外虽现一派热象,是为假热,内里则寒凉已极。因阴寒之极,逼阳外浮,于是一派热象。对于女性来说,如果脉象沉细无力,还有类似胸闷、心慌、气短,手脚冰凉等症状,那就铁定需要扶阳了,如果阳气一直不足,发展下去,脂肪肝、高血脂、高血压什么的都会出来,到那时,真正见效的治疗还是只有扶阳。
自郑钦安确立学派以至如今,人们的体质又发生了一些变化,几乎可以说更加的阳气不足,更需要扶阳了。
当今的扶阳大家首推山西灵石的李可,他临证倡导扶阳,善以大剂附子救急危重症,五十年来,活人甚众。他认为《伤寒论》是中医学的灵魂,微言奥义,字里行间表露出来的重要奥秘只有四个字:保护阳气。
成都的卢崇汉在《扶阳讲记》里则说:“人身立命,在于以火立极;治病立法,在于以火消阴。”
可以算是李可和卢崇汉二师弟子的刘力红更是直言:“诸位要是信得过,且听我一句话,那就是抱定这个阴阳,朝于斯,夕于斯,流离于斯,颠沛于斯。果能如此,不出数年,包管大家在中医上有一个境界,也包管大家能够真正列入仲景门墙。”
近年来,人们对扶阳一派的医生总有这样那样的非议,主要是说他们辨证大都以阴症论,用药动不动上来都是大剂量的附子。其实,这是人们的偏见,在郑钦安的书里写得清清楚楚:“人身所恃以立命者,惟此水火而已,水火即气血,即阴阳。然阳之根在乎坎,天一生水,一点元阳含于二阴之中是也;阴之根在乎离,地二生火,一点元阴藏于二阳之内是也。……故经云:善补阳者,于阴中求阳;善补阴者,于阳中求阴。”所以,这个扶阳并不是什么人上来都以附子一派的大热药一通补火,用卢崇汉的话说:“病在阴者,扶阳抑阴;病在阳者,用阳化阴”李可医生我不认识,我只认识他的一个弟子,但卢崇汉医生我找他看了两年的病,几乎就是在跟着他学医,卢火神扶阳是肯定的,但很多人都没有用到附子,我带一个朋友去找他看病,看了一年,也没见着方子里有附子。我特别信服卢火神的治病理论:“治疗疾病的关键,一个是当时的临床效果,另一个是远期疗效,后者尤其重要……所谓远期临床效果,就是这个人的体质改变了没有?他的复发率高不高?这一点很重要……而要想实现这一点,只有通过扶阳才能达到。”
卢崇汉十分看重他的“扶阳强正汤”,此汤由九味药组成:制附片60克(漂洗2小时),核桃仁50克,宁枸杞35克,秦归身20克,黄芪40克,潞党参30克,生姜50克,大枣7枚(或小枣11枚),羊肉1000克。放十多碗水(约5000毫升)用瓦煲煲3个小时,早晚各服一碗,饭前饭后一小时服用。卢崇汉特别提醒,这个汤适合在夏至和冬至两个节气前后10多天饮用,养生效果非常明显。
回阳救逆的附子
扶阳补火一派的著名方剂有:四逆汤、白通汤、参附汤、附子汤、姜附汤、术附汤、附子理中汤、麻黄附子细辛汤,里边几乎都有附子。最有名的四逆汤,则是以附子为君药,加上干姜,桂枝、甘草,救四肢逆冷濒临绝气的人,十分神效。
可以说,这一派的主要特点就是在使用附子上面,如果按照国家规定的安全剂量,不超过15克,但这一派的著名人物则常常使用超过100克的大剂量,有的甚至多达400克。用著名老中医李可的话说:“我平生用附子超过5吨,经治病人过万,人服己用,未见一例中毒反应。附子乃纯阳之品,其毒性正是救命的仙丹。仲景原方中,炙甘草正可克制其毒。”
附子是现代中医界应用比较广泛的一味回阳药物。附子在临床上呈特异之双向调节性,即扶阳派认为的病在阴者,扶阳益阴,病在阳者,用阳化阴。但极为奇特的是,正宗的附子只产在四川江油市,这可就有点学问了,因为西南属土,此地位坤,其附子最得火伏土中之理气。江油附子自一阳初生之时,长到夏至,药性方全,一过夏即又不能保存。所以,全年只有七月一日至三、五日之间收获,不然就全在地下烂掉了。而且挖出来也必须尽快处理,不然也会烂掉。附子在当地土名就叫“隔夜烂”。神奇的东西总是脾性很怪。
我必须要说说附子这味药,因为它太好了,所以,对有些人它就是大补,补火扶阳嘛,就会自己去买些回来,和羊肉炖成一锅吃。殊不知这样可能会出大问题,这个问题主要出在现在的附子的炮制工艺上。
附子使用一般要求先煎,生附子之乌头碱,经加热转化为苯甲酰乌头胺和乌头胺后,毒性可减低近二千倍。生附子这东西有巨毒,因为有巨毒才是良药。可是现在也常听说附子煎过后中毒的个案,这其实是因为所使用的附子是用有毒的化工原料加工出来的。他们挖出生附子后,首先以焦亚硫酸钠(吊白块)、工业双氧水、工业烧碱、散泡剂混合煮制,十分钟即可袪皮。这些严重致癌品使得附子看起来特别漂亮。外观成型后,第二步是为附子超量灌胆巴,因为可以增重,将附子泡胆过程延至15天以上,而只作不流水退胆一至两次。甚至在热处理过程中,再给附子直接灌入胆巴汁以增重。这些都使得现在买回来的附子都是大有问题的,再著名的什么堂的都是。我自己也去买过几次,看着就不对劲,所以,我后来使用的附子都是每年自己找人去江油市守着加工的。用完了,再通过特殊渠道买点回来。这东西其实很好辨认,正宗的制附子质地很脆,不太美观,如要动用大铜钟来捣碎,肯定都是毒药附子。这也没办法,因为这东西挖出地很快就要烂,用传统工艺制作一是时间来不及,二是产量太低了,只有用化学方法来处理。还有,真正有效的附子只出在江油市,就是一说李白家乡的青田故里,别的地方也有,但像土豆似的不容易烂,所以,也就没有什么效果。
我自小的记忆里,奶奶会偶尔给我们用附子炖羊肉,吃下去浑身暖融融的感觉十分舒服。这在四川,甚至云南至今的风俗中也还部分地保留着,当然,这东西有大热,体内本就有热的人是不能食用的,否则更加上火。
附子在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一味中成药是附子理中丸,适合手脚冰凉、四肢无温,腹泻畏寒等脾阳不足的人服用。
温度一到,各种淤堵和酸痛就会自动消失
人是环境动物,换言之是温度动物。把我们送到火星上或是月亮上去,是活不了几天的。仅凭这个,我们都应该感谢地球,感谢温度。
地球可不是个死东西,到处都是生命,我们的生命就在天和地之间发生着交换,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的,藏在肾中的是先天之精气,但光靠这个气还不够活、不够养,于是,我们还需要水谷之精华化成的气,还要加上从自然界吸入的清气,除了先天的,后天的气都是天地日月所生的,我们的生命就是在它们的生命里。
中医理论里气的主要功能是推动、温煦、防御和固摄。血液流动、津液的生成和运行,维持脏腑组织间的各种生理活动,都靠的是气。气无定形,气无处不在,气是功能性的,这很容易就可以换算成温度,正是因为温度到了,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我们的身体就会被温煦,被推动。
当温度不够或是降低时,我们的身体就会淤阻,就会酸痛,疼痛常常都是因寒而致的,不论是四肢的关节疼痛,还是心痛、胃痛、腹痛、头痛等,都可以从寒上去思考。血液流速减慢,会出现滞涩、淤堵,进一步降低,血液就会凝固,人就面临死亡。
是温度使血液能流动,并在我们的全身循环不已,所以,保持温度,什么方法可以保持温度,可以升温,就是好的方法,各种外治法,艾灸、热敷,泡脚或熏蒸,都是在给身体加温,温热的、辛辣的食物,寒则加衣取暖,都是为了驱寒,保持我们身体里宝贵的温度。
身体暖和,我们的心才会感到温暖,生命才有春天,我们生命的潜能才可以被激发起来,才可以有阳光灿烂的日子。
天有太阳,人有元阳
要保证身体没病,就得保证体内有足够的阳气。你身体里没有“太阳”,身体本身很冷,只一味地强调打起你的精神来,或听某人千篇一律地说教:你必须振作起来,你要相信阳光,那是不会起什么作用的。此时的办法,只有先从身体开始去调养,身体好了,心跟着也就转暖了。
在中医的概念里,是把阳气直接跟天空的太阳相比配的,如果天空没有太阳,那么大地就是永生黑暗的,万物也不能生长。人身内也是靠阳气在发动,没有阳气的调和巩固,病邪立即就入侵进来了。《黄帝内经》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所以,养护阳气是养生治病之本,阳就是人体的卫兵,负责抵制一切外邪。人只要阳气旺盛,就可以百病不侵。明代的大医家张景岳说:“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所以,必须要护住守住这轮真阳,中医里也叫元阳。
《黄帝内经·素问》具体地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个道理大家都懂,都知道俗语说的“冬吃萝卜夏吃姜”,因为夏天一到,阳气浮散在外,体内一派寒凉,而生姜温中散寒,起的是保护作用。而冬天来了,外边太冷,阳气必须内聚,存住真阳嘛,所以为防内里太热,就要吃点萝卜来中和顺气。知道了这个原理,就明白了夏天更不能喝冷饮,夏天也要防各种湿邪的道理。我现在的师傅一年四季都穿差不多同样多的衣服,夏天也一定是棉布鞋、套头衫和对襟,绝不用空调,而凡是穿露脐装超短裙的女病人来看病,他都先费大量口舌讲夏季也不能露,如果病人第二次来还这种装扮,师父就说,你的病我治不了,另请高明吧。师父的意思是说,这样不听话的人,治好了反正也要复发。
元阳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之根,现代生活方式基本上都是在对这个根不断地伤害。四季在更迭,一天的太阳东升西落,元阳也会随着不断变化。所以,养阳就要懂得它们都是怎么变化的,而养阳的最好方式就是睡觉,一定要睡子午觉。这也是道理都很明白地摆在那里,人们基本都知道,可就是做起来很难。很难的关键在于,没有真正关心身体的变化,如果懂得更多的中医常识,知道怎么去看脸色,感觉大脑的隐痛,辨认手指甲上的月牙,或者是心跳、气息的变化,或者口里的味道、舌头的苔色,就会切身地知道睡不好觉都有什么害处。其实,对于女性来说,真不懂这么多道理也没啥,那就靠自己的直觉也行,都说美女是睡出来的,那就照着方式方法睡好觉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