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卡西 角都多少级:老知青寻青春记忆 忠字舞再难跳出当年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8:38:42

老知青寻青春记忆 忠字舞再难跳出当年味

2011年10月27日 10:49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付雁南

字号:T|T
21人参与4条评论打印转发

核心提示:在运动结束几十年后,很多东西都已经变了。在知青生活馆开馆前,樊建川曾经邀请来自全国7个省市的300多名知青,表演当年知青“原生态”的节目。可在演出中,他发现,同一个知青,同样的忠字舞,人们的动作却怎么看都“假”,再也跳不出当年的味道了。

本文摘自:《中国青年报》2011年10月26日09版,作者:付雁南,原题:《博物馆里的知青记忆》

曾经的知青在博物馆里拍照留念。

与“明星知青”那些充满豪情壮志、磨难与收获并存的记忆相比,樊建川收集的知青记忆来自另外一个角度。

在成都市郊建川博物馆群落的“知青生活馆”,这种记忆被隐藏在一些细碎的物件里:知青情况审批表、光荣证、打满了补丁的衣服、劳动时使用过的工具……而它们的主人,也大多并非如今功名显赫的“成功者”,而是知青中那些最普通的人们。

作为博物馆的馆长,樊建川希望尽量记下知青们“不同角度的人生况味”,无论它们“是彩色还是黑白”。

“对于全国1776万名知青,那是一段五味杂陈的记忆。”这位曾经当过知青的地产商人说。

事实上,在参观完这座刚刚布展完毕的博物馆之后,很多人的确觉得,对于那些希望回顾这段历史的人们,这些来自普通人的记忆,仿佛从另一个角度“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

结束知青生活之后,他们生命的路径通向了迥然不同的方向

在这座面积不大的博物馆里,满满一面墙的“非正常死亡知青”照片是特别受到关注的地方。稚嫩的年轻面庞挂在绿色的墙面上,很多人在这里“第一次直观体味到知青运动中沉重的部分”。

在此之前,人们常常能听到有知青经历的名人讲述自己夹杂着辛苦、浪漫、甚至荒诞的经历:一位商人为自己没上过高中而自豪,另一位女明星哀伤地回忆说,当年如果有人帮忙挖地,自己一定嫁给他。

相比之下,更多普通人的青春故事,之前则很少被人提起。

而樊建川却把这些普通人放在了博物馆最重要的位置上。“对我而言,知青故事主要还是普通人的命运。”他说,“我们用民间视角关注普通人,每一个知青的命运是平等的。”

这样的“民间视角”,花费了樊建川7年的思考。2004年,当他以个人名义征地500亩,投资2亿多元,在成都郊区的安仁古镇建设建川博物馆群落时,建造“知青博物馆”的想法就已经冒出了苗头。不过,等他把这一设想变成现实,已经是7年以后的事情了。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