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纪莹三级:黄庭坚书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14:14:40

',1)">






















  黄庭坚《李白忆旧游诗草书卷》 纸本 纵37厘米 横392.5厘米 约书于崇宁三年(1104)日本京都藤井斋成舍有邻馆藏
  此为黄庭坚书《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草书卷。据明代书画家沈周考定此卷为黄庭坚在绍圣年间(公元1094-1098年)被贬黔中后所书,是他晚年的草书代表作。正如沈周在诗卷的题跋中所说:“山谷书法,晚年大得藏真(怀素)三昧,此笔力恍惚,出神入鬼,谓之 '草圣'宜焉!”此时黄庭坚的草书艺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祝允明评论此帖说:“此卷驰骤藏真,殆有夺胎之妙。”此诗书法,深得张旭,怀素草书飞动洒脱的神韵,而又具有自己的风格。用笔紧峭,瘦劲奇崛,气势雄健,结体变化多端,为黄庭坚草书之代表作。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苏东坡对他有知遇之恩,曾称赞他的文章“超轶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此声震士林。他乃执弟子礼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他的诗歌与苏轼齐名,人称“苏黄”,他的诗学主张被后人所发扬,演成著名的江西诗派。他的仕途比苏轼更加坎坷,中进士后历任叶县尉、国子监教授、太和知县等,以后虽曾任职于中央,但都是偏于文教的机构,并且屡次被贬,始终未能飞黄腾达。
  黄庭坚既出于苏门,自与东坡同气连声,共同倡导“尚意”书风的观念。他极力标举“学养”、“胸襟”、“不俗”和“有韵”,“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为书法进一步走向文人生活的空间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的楷行根源东坡,又融铸《瘗鹤铭》,形成独特的辐射式结构和振动笔法;而主要精力则在狂草,结构富于强烈的开合变化,用笔强调起倒擒纵的灵活运用,又有意识地引进小草的点法,丰富其笔划,章法穿插错落、节奏鲜明,在狂草的形式上贡献了许多新的创造,形成独特的个人面目。《李白忆旧游诗卷》(现存五十二行三百四十余字。原帖已流入日本)十分集中地体现了他在狂草上的形式开拓。
《李白忆旧游诗草书卷》释文:
《李白忆旧游诗草书卷》(忆昔洛阳董糟丘,为余天津桥南造酒楼。 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海内贤豪青云客, 就中与君心莫逆。迥山转海不作难,倾情倒意无所惜。 我向淮南攀桂枝,君留洛北愁梦思。不忍别,还相随。 相随)迢迢访仙城,卅六曲水回萦。一溪初入千花明, 万壑度尽[遗]松风声。银鞍金络到平地,汉东太守来相迎。 紫阳之真人,邀我吹玉笙。餐霞楼上动仙乐, 嘈然宛似鸾凤鸣。袖长管催欲轻举,汉中太守醉起舞。 手持锦袍覆我身,我醉横眠枕其股。当筵歌吹凌九霄, 星离雨散不终朝,分飞楚关山水遥。余既还山寻故巢, 君亦归家渡渭桥。君家严君勇貔虎,作尹并州遏戎虏。五月相呼凌太行,摧轮不道羊肠苦。行来北京岁月深, 感君贵义轻黄金。琼杯绮食青玉案,使我醉饱无归心。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浮舟弄水箫鼓鸣, 微波龙鳞莎草绿。兴来携妓恣经过,其若杨花似雪何。红妆欲醉宜斜日,百尺清潭写翠娥。翠娥婵娟初月辉, 美人更唱舞罗衣。清风吹歌入空去,歌曲自绕行云飞。此时行乐难再遇,西游因献长杨赋。北阙青云不可期, 东山白首还归去。渭桥南头一遇君,酂台之北又离群。问余别恨知多少,落花春暮争纷纷。心亦不可尽, 情亦不可极。呼儿长跪缄此辞,寄君千里(万)遥相忆
 
黄庭坚《惟清道人帖》 行书 ,纸本。 纵29.3cm,横31.8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惟清道人帖》中作者记录了惟清道人的操行品质及其与张商英(天觉)的交往。黄庭坚于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在江西分宁,从帖文分析,此帖当书于其年夏日,时年51岁。帖中所提之惟清道人在《嘉泰录》卷六中有所记载,俗姓陈,南州武宁(在江西)人,为江西隆兴府黄龙寺禅师,北宋政和七年(1117年)卒。
  此帖行书行间宽绰而字间紧密,所以笔画多取横势,结体欹侧,左低右高,有峭拔之态,充分体现了黄庭坚小行书的特点,为其代表作品。
  此帖为清宫旧藏,收在《法书大观册》内。乾隆帝题赞“凌冬老干偃蹇岩壑”(《三希堂法帖》卷十三可见),后此赞墨迹及清内府藏印被挖去。
  著录于《妮古录》卷四、《平生壮观》卷二、《墨缘汇观》法书卷上。
  释文:
  惟清道人本贵部人,其操行智识,今江西丛林中未见其匹亚。昨以天觉坚欲以观音召之,难为不知者道,因劝渠自往见天觉,果已得免,天觉留渠府中过夏。想秋初即归过邑,可邀与款曲,其人甚可爱敬也。或问清欲于旧山高居筑庵独住,不知果然否?得渠书颇说后来草堂少淹留也。庭坚叩头。
  鉴藏印有“缉熙殿宝”、项元汴诸印、“仪周珍藏”等22方,半印5方。


黄庭坚《送四十九侄诗》卷 纸本,行楷书,纵35.5cm,横130.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帖原为《宋元宝翰》册之一,后改装成卷。此诗在《山谷外集》中没有记载,四十九侄亦无考。该帖字大如拳,结体多取柳公权法,字大方可尽其笔势。撇捺特长,笔画多取横势,字势舒展俊朗,跌宕起伏,变化出新,极具挺拔之态。
  黄庭坚的书法正如其诗法。张耒评其诗句:“不践前人旧行迹,独经斯世擅风流。”用此句评论黄庭坚的书法是很恰当的。
  著录于《装余偶记》卷五、《石渠宝笈初编》卷一。
  释文:
  诗送四十九侄。又妷财相见,何堪举别觞。共期同奋发,更勉致轩昂。接物宜从厚,修身贵有常。翁翁尤念汝,早去到亲旁。
  帖后无名款。鉴藏印有“白石山房”、“宋荦审定”、“宣统御览之宝”。









《经伏波神祠》(局部)
行书 纸本 33.6 × 82.6cm,凡16行,166字。日本东京细川护立氏藏
此为书刘禹锡词卷,伏波指汉代名将伏波将军马援。书于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五月黄庭坚五十七岁时所书。卷后自题云:“持到淮南,见余故旧可示之,何如元祐中黄鲁直书?”盖其晚年得意之笔。

《书杜甫寄贺兰铦诗》
<纸本 草书 纵34.7厘米 横69.6厘米 北京故宫藏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朝野欢娱后,乾坤震荡中。 相随万里日,总作白头翁。 岁晚仍分袂,江边更转蓬。 勿云俱异域,饮啄几回同。寄贺兰铦




《庞居士寒山子诗》 纸本 卷 29.1x213.8 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作用笔凝练而富有韵致,结字险绝,敧侧中带安稳。常以一二长笔打破空间布白,配合行气的错落,产生强烈的动势。为黄庭坚代表书风,可谓风度翩翩,自有一种风流。   黄庭坚书写时之特殊运笔动作,经常因为动作过大而造成横画线条中间的断开。   黄庭坚所使用之特意伸长笔画,富有荡漾之姿,变化无端。除了使结字更有变化外,也打破行间的空白,使全作的神彩更加飞扬。  彼此相异的三点水的写法,巧妙的安排与变化,都显示出黄庭坚结字的能力与巧思。   哲宗绍圣元年(1094)因修《神宗实录》之事,被罢免官职,贬谪黔州(四川彭水县)。元符元年(1098)到戎州(四川宜宾),安置城南无等禅院。秋冬之间,在当地文人、居士、及无等禅师协助下,在寺旁建居所“任运堂”。   印鉴说明 释 文 印 主 印 主 简 介   (台州市防务抵)当库记 南宋官印      石渠宝笈、淳化轩、乾隆宸翰、信天主人、乾隆御览之宝等数枚。 清高宗 弘历(1711-1799),清世宗四子,文治武功,为清诸帝之最。清高宗亦热爱鉴赏书画,曾将宫中收藏编为《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初编、续编数巨册。在位六十年,庙号高宗,年号乾隆。  宝笈三编、嘉庆御览之宝、嘉庆鉴赏 清仁宗 颙琰(1760-1820),清高宗第十五子,嗣为帝,在位二十五年。谥睿,庙号仁宗,年号嘉庆。   (商丘宋荦)书画府印、(宝轴时开)心一洒、商丘宋荦审定真迹 宋荦 宋荦(1634-1713),商邱人,宋榷子,字牧仲,号漫堂,又号西陂。康熙间以荫子入官,累官至吏部尚书,加太子少师。精鉴藏,善画,著有《西陂类稿》、《绵津山人诗集》等书。   张 不明     内府图书、绍兴 宋高宗 赵构(1107-1187),字德基,号损斋。工书法。徽宗第九子,始封康王,建元二:建炎、绍兴。在位三十六年,传位孝宗,尊为太上皇帝,处“德寿宫”。墓号思陵。   ()白孙 不明     长、悦生 贾似道 贾似道(1213-1275),字师宪。天台人。官右丞相,太师平章军国事。贾涉子,姊理宗时贵妃,度宗立,赐第葛岭,作半间堂,广事收蓄文玩书画。元兵逼建康摘高州练使,为郑虎臣所杀。   龚氏子敬 龚璛 龚璛(1266-1331),字子敬。高邮人。元时官和靖、学道两书院山长、江浙儒学副提举。有《存悔斋集》。   不明印数枚   题跋 释 文 作 者 作 者 简 介   思陵好山谷书。此卷尝入绍兴甲库。后乃归秋壑。图记三。上为悦生。下长字。最下乃其姓名。卷首官印。德祐末。籍其家。凡入官者。皆有台州抵当库印云。延祐四年(1317年)三月廿又三日。高邮龚璛书。  龚璛 龚璛(1266-1331),高邮人,字子敬。
释文 我见黄河水,凡经几度清。水流如激箭,人世若浮萍。痴属根本业,爱为烦恼坑。轮回几许劫,不解了无明。寒山出此语,举世狂痴半。有事对面说,所以足人怨。心真语亦直,直语无背面。君看渡奈何,谁是喽罗汉。寄语诸仁者,仁以何为怀。归源知自性,自性即如来。我见黄河水,凡经几度清。水流如激箭,人世若浮萍。痴属根本业,爱为烦恼坑。轮回几许劫,不解了无明。寒山出此语,举世狂痴半。有事对面说,所以足人怨。心真语亦直,直语无背面。君看渡奈何,谁是喽罗汉。寄语诸仁者,仁以何为怀。归源知自性,自性即如来。任运堂试张通笔为法耸上坐书寒山子庞居士诗两卷涪翁题

《行书华严经疏卷》 花绫 25.1×115 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行书华严疏卷》是黄庭坚写给化缘僧人换取银两的。整卷运笔沉凝浑厚,笔势遒健,刚健中含妍媚。颇得颜真卿的遗韵,是他盛年时行草书代表作。



云中公子欢迎您

',2)">
您已欣赏本篇




     ',3)">

纸本 30.3X78.5l厘米 33.5X65.3厘米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此卷为《王长者墓志铭稿》和《宋卢南诗老史翊正墓志铭稿》合成。
分别书约于黄庭坚四十至四十五岁、五十五岁前后至六十岁之间。








 






《王史二氏墓志铭稿卷》 纸本 30.3X78.5l厘米 33.5X65.3厘米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此卷为《王长者墓志铭稿》和《宋卢南诗老史翊正墓志铭稿》合成。分别书约于黄庭坚四十至四十五岁、五十五岁前后至六十岁之间。

  《黄州寒食诗跋》 纸本 34.3×64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行书,凡9行,59字。书于元符三年(1100年)七月至九月间。此跋历来为人们所珍视,与原帖合称“双璧”。《寒食帖跋》表现了“黄书”的基本艺术特点。《跋文》用笔锋利爽截而富有弹性。其字写得藏锋护尾,纵横奇崛,其长笔画波势比较明显。由于黄庭坚善于把握字的松紧,因此形成了中宫收缩而四周放射的特殊形式感,人们也称其为辐射式书体。在布局上,《跋文》常从欹侧中求平衡,于倾斜中见稳定,因此变化无穷,曲尽其妙。从局部看,一行字忽左忽右,但从整体看,呼应对比,浑成一体。此跋给人以神情饱满,气势贯通的感受,决无荒率之病,达到了艺术的化境,所以他在最后不无得意地说:“他日东坡或见此书,应笑我于无佛处称尊也”。
  释文:释文: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它日东坡或见此书,应笑我于无佛处称尊也。
《王长者墓志铭稿》释文: 王长者墓志铭 长者海昏王氏讳潨,字永裕。祖伦,父智,世力田,丧祭常望乡党。长者天资善治生,操奇赢,长雄其乡,遂以富饶。筑馆聚书,居游士化,子弟皆为儒生。则以其业分任诸子,独徜徉于方外。道人云居了元、东林、常揔,皆摄杖屦往游其藩。元祐丙寅正月辛卯终焉,享年六十有二.前此三年自筑丘于青山之西原,松桧成列矣。去十月过存里中亲好,相劳苦劝戒,若将远别。爰及辛卯,中外之吊哭者,皆曰君盖闻道者耶!先配陈氏,继室两谢氏,七男子,楙、崇信、森、棣、权、彬、植,崇信前死。三女子,二婿曰董毂、高友谅,其季未媒也。楙等遂以其十月某甲子,奉窀穸如初志。楙娶李氏女,于庭坚母夫人为族兄弟,故楙因乞铭,太夫人曰:汝以外家故,不可辞铭。遂铭之。铭曰:以义力其穷,以智谢其丰,以理考其终,以文款其封。
《宋卢南诗老史翊正墓志铭稿》释文: 宋故泸南诗老史翊正墓志铭 维史氏远有世序,自唐尚书吏部侍郎□□僖宗入蜀,生德言为山南东道观察支使。因不能归,占籍于眉山。生光廷,孟氏时,试大理评事,知应灵县。应灵生著明,嘉州军事推官。嘉州生溥,见蜀之乱,遂不出仕,号江阳隐君。江阳生回,能诗,自号知非子。知非生宗简,名能,知人善料事,自号天和子。天和实生诗老。诗老讳扶,字翊正,少则笃学能诗,绍知非之业。以贫干试于眉州,又干试于开封府,皆见绌.乃游泸州,杜门读书。士大夫之子弟多委束修于门,遂老于泸州。妻子或谒不足,君熙然曰:“会当有足时。”自守挺然,不妄取与,有挟势利而求交者,虽邻不觌也。其见刺史、县令,鞠躬如也,未尝有私谒。既晚,莫不及仕进。闲居无一日废书,尤刻意于诗。登临尊酒,率常吐佳句。压其坐人,故士君子推与之曰:诗老云。夫人杨氏,生二子锐、镇。一女,嫁进士王庸。继室杜氏,生四子铸、钢、镐、铨。君卒以绍圣三年四月某甲子,享年若干.葬以元符二年正月癸亥,其兆在泸川之上,白芳之原。白天和而上皆葬眉山,而葬川泸自君始.镇有文行,泸川学者多宗之,竭力大事,而来请铭。遂铭之。铭曰:人皆汲汲,仰掇俯拾,商禄计级,胁肩求人。君独徐徐,书耕笔锄,我躬则臞,我心则腴。缊袍后秃,藜藿不肉,哦诗满屋,金革匏竹。泸川洋洋,枞栝其冈,勒铭诏藏,尚其嗣之昌。

  黄庭坚《松风阁诗帖》墨迹纸本,纵32.8厘米 横219.2厘米,全文计29行,153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松风阁。依山筑阁见平川。夜阑箕斗插屋椽。我来名之意适然。老松魁梧数百年。斧斤所赦令参天。风鸣媧皇五十弦。洗耳不须菩萨泉。嘉二三子甚好贤。力贫买酒醉此筵。夜雨鸣廊到晓悬。相看不归卧僧毡。泉枯石燥復潺湲。山川光暉為我妍。野僧。早。旱饥不能饘[zhān]。晓见寒溪有炊烟。东坡道人已沉泉。张侯何时到眼前。钓臺惊涛可昼眠。怡亭看篆蛟龙缠。安得此身脱拘挛。舟载诸友长周旋。















  《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七言诗作并行书,墨迹纸本,纵32.8厘米 横219.2厘米,全文计29行,153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松风阁在湖北省鄂州市之西的西山灵泉寺附近,海拔160多米,古称樊山,是当年孙权讲武修文、宴饮祭天的地方。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九月,黄庭坚与朋友游鄂城樊山,途经松林间一座亭阁,在此过夜,听松涛而成韵。“松风阁诗”,歌咏当时所看到的景物,并表达对朋友的怀念。《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晚年作品,黄庭坚一生创作了数以千百的行书精品,其中最负盛名者当推《松风阁诗帖》。其风神洒荡,长波大撇,提顿起伏,一波三折,意韵十足,不减遒逸《兰亭》,直逼颜氏《祭侄》,堪称行书之精品。
  《松风阁诗帖》经宋、元、明、清辗转流传,宋朝为向民收藏,后归贾似道,又迭经明顶元汴、清安岐,而入清内府。清道光年间此帖曾到鄂籍王家璧(孝凤)手中。王家璧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中进土,授兵部主事,任顺天(河北)乡试誉录官、会试受卷官之职,乘任职之便,有心搜集到鄂州之故物黄庭坚《松风阁诗卷》和宋代蔡襄墨迹等传世文物,携带回鄂。道光举人柯茂枝题《黄山谷松风阁诗卷并序》序曰:“王孝凤武部得此卷于柳君吕臣,盖元时长公主家故物,上有名贤十数人诗跋,又常为携李天籁阁所藏,项子京卞令之私印尤多,询希之珍也。尾不署涪翁(山谷)名字,纸色、绢色尚觉鲜好,然神采奕奕,尚非翻身凤凰。武昌(鄂州)传涪翁以松风阁一诗,然阁不时废,诗为世共独,此一墨宝,历数朝后复入吾邑士大夫手,山川笔墨之缘岂偶然哉。爱玩之久,为次原韵以赋其事,时咸丰九年(1859年)春三月。”
  收藏印鉴作者简介以及释文:
  项元汴   蘧庐、神品、平生真赏、项墨林父秘笈之印、桃花源里人家等数枚。   项元汴(1525-1590或1602),嘉兴檇李人,字子京,号墨林,别号墨林子、墨林山人。明收藏家,筑天籟阁,广收书画名蹟。
  卞永誉   式古堂书画印、卞令之鉴定、式古堂、卞氏令之、仙客等数枚。   卞永誉(1645-1702或1711),满洲人,字令之,号仙客。康熙中由福建巡抚迁刑部右侍郎。性好书画,精鑑赏。著有《式古堂书画汇考》。
  安岐   安、麓村、子孙保之、安仪周家珍藏、朝鲜人等数枚。   安岐(1683-约1745或1746),清天津人,一作朝鲜人,字仪周,号麓堂,又号松泉老人。代明珠在杨州為盐商。博雅好古,收藏极富,尤精鉴赏。并好养士。有《墨缘匯观》。
 孙承泽   台州市防务抵当库记 南宋官印 孙氏、北平孙氏砚山斋图书、北平孙氏、山中净侣   孙承泽(1592-1676),益都人,世隶上林苑籍,故亦称大兴人。字耳北,号北海,又号退谷。明崇禎四年进士,官给事中,入清仕至吏部侍郎。收藏甚富,有《庚子销夏记》、《尚书集解》等。
  祥哥喇吉   皇姊图书   祥哥剌吉( 约1283- 1331),元武宗女,下嫁駙马都尉琱阿不剌。武宗时封鲁国大长公主。仁宗即位,进号皇姐大长公主。热衷书画收藏。
  清高宗   石渠宝笈、三希堂精鑑璽、宜子孙、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定鑑等数枚。   弘历(1711-1799),清世宗四子,文治武功,為清诸帝之最。清高宗亦热爱鑑赏书画,曾将宫中收藏编為《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初编、续编数巨册。在位六十年,庙号高宗,年号乾隆。
  贾似道   贾似道印、长、悦生、似道、秋壑   贾似道(1213-1275),字师宪。天台人。官右丞相,太师平章军国事。贾涉子,姊理宗时贵妃,度宗立,赐第葛岭,作半间堂,广事收蓄文玩书画。元兵逼建康摘高州练使,為郑虎臣所杀。
  清仁宗   嘉庆御览之宝   顒琰(1760-1820),清高宗第十五子,嗣為帝,在位二十五年。謚睿,庙号仁宗,年号嘉庆。
  清宣统帝   宣统御览之宝、宣统鑑赏、无逸斋精鉴璽   溥仪(1906-1967),清末代帝,在位三年(1909-1911),年号宣统。
  仇英   仇英、十州   仇英(约1498-1552) ,太仓人,字实父,或作实甫,号十洲。山水风格似刘松年,尤工士女与界画,特工临摹,粉图黄纸,落笔乱真。至於髮翠毫金,丝丹缕素,精丽艳逸,无惭古人。
  冯子振   海粟   冯子振(1257-1314),字海粟,号怪怪道人。攸州人。工书法。官集贤待制。
  赵巖   鲁詹   赵巖,字鲁詹。元末时人,生卒年及爵里不详。按赵氏遗墨,多与冯子振、杨铁崖诸贤同见,足证亦元末时人。
  不明印数枚
  题跋作者简介以及释文:
  黄庭坚自书松风阁诗   题者不明
  向冰    宣惠堂帖有涪翁所书宿虾湖诗。后云。女奴辈皆鼾寐无為和墨者。故尽用一池淡墨。又尝在湖湘间用鸡毛笔。亦堪作字。盖前辈能书者。亦有时而来兴。不择佳笔墨也。此松风阁诗乃晚年所作。笔墨虽不相副。岁久光采差退,然书法具存。章章乎羲献父子之间。常有识者。嘉定壬申(1212)重午后四日寀林道人向冰敬跋。   向冰,字若水,寧宗时人。
魏必復
筑阁依山月露清。簷牙轩豁拂云平。昔人大好吟诗处。听彻松风昼夜声。集贤侍讲学士中奉大夫致仕魏必復敬题。
魏必復,元中叶人。官集贤侍讲士、中奉大夫。
  李泂   东坡游惠州松风亭。一悟得熟歇处。涪翁於此亦云。相看不归卧僧毡。闻香击竹。同见如来。风鸣松耶。松鸣风耶。至治三年季春廿有三日。监修国史长史李泂。奉皇姊大长公主教。拜手稽首敬书。   李泂(1274-1332),滕州人,善书。
  张珪   阁上风来松有声。高人胸次洒然清。当时诗笔今犹在。抚卷重看眼倍明。中书平章政事张珪敬题。   张珪(?-1327),卫州人,字公端。张弘范子。
   王约   曾闻狂小子。恣意轻论量。浮云风扫去。千古说苏黄。集贤大学士王约谨题。   王约,元人。
  冯子振   大苏门下士。真不愧涪翁。前日长松阁。依然謖謖风。前集贤待制冯子振奉皇姊大长公主命题。   冯子振(1257-1314),攸州人,字海粟,号怪怪道人。
  陈顥   涪翁词翰气横秋。自古如君能几箇。高阁一诗四远闻。知音自有松风和。前集贤大学士陈顥敬题。   陈顥,清州人,字仲明。曾為元仁宗潜邸说书。
  陈庭实   涪翁胸次海漫漫。兴在松风高阁间。苏子沉泉无復见。空餘此老独躋攀。儒学提举陈庭实载拜书。   陈庭实,元时人。官儒学提举。
  孛朮鲁翀   晨鐘暮鼓镇匆匆。虫鸟春秋各自雄。何似道人高阁上。萧萧双耳听松风。中书右司员外郎孛朮鲁翀赋盥手书。   孛朮鲁翀(1279-1338),本隆安人,后家顺阳,字子翬。官江浙行省参知政事。
  黄太史书。自谓得江山之助。此诗与书皆其得意处。涪翁人品如此。诗什又如此。书法又如此。宜其為内家之珍玩也。翰林侍读学士李源道拜观。 李源道 李源道,关中人,字仲渊,号冲斋。元延祐中,官云南行省参政知事。
  袁桷   谓松有风松不知。谓风入松风无形,声繇形始成。言六书者取焉。肇於无名。入於有名。万化之始。吾未始以妄听。松动风动。当於混沌以得之斯可矣。翰林直学士袁桷敬题。   袁桷(1267-1327),鄞县人,字伯长。
  邓文原   山雨溪云散墨痕。松风清坐息尘根。笔端悟得真三眛。便是如来不二门。集贤直学士邓文原敬题。   邓文原(1259-1328),绵竹人,字善之,号匪石,流寓钱塘。
  柳赞   豫章一再变。八体乃纯如。晚将鸡毛笔。大倣茧纸书。松风阁中作。群玉排疏疏。至今元祐脚。清标能起予。国子博士柳赞敬题。   柳赞,元人。
  赵巖   凉风高阁响鐘笙。老墨犹思翠笏横。寄语分寧黄太史。何如紫极听秋声。。   赵巖 赵巖,字鲁詹。元末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