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康1对1教师系统:《名家看电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19:31:21

 《名家看电影》

  本书邀请众多名家,对1949年至2005年的中国大陆五十余部电影进行点评,并附有每部影片的详细资料及图片,勾勒出半个世纪的华彩乐章,是向中国电影诞辰100周年的献礼之作。五十余部影片,艺术地展现了1949年以来祖国大陆不同时期的民族精神和时代风貌,纵向构成了一部新中国经典电影史,具有文献性的认识价值,兼有电影工具书和电影教科书之功效。 

回顾与思考(代序)
——在2005上海“影评人奖”颁将大会上的发言梅朵

主编絮语

石挥唯一的一部自编自导自演的作品
——影片《我这一辈子》评析余士君

新中国电影的首创之作
——影片《白毛女》评析马修雯

史诗战争片的基石
——影片《南征北战》评析李亦中

真实可信的英雄形象
——影片《董存瑞》评析王海洲

成功的改编精美的艺术
——简评《祝福》的电影改编周斌

凝练而悠远、俊逸而深邃的美学品质
——影片《林家辅子》评析石川

金山的艺术创造
——影片《风暴》评析刘帼君

一部可以载入中国电影史册的传记片
——影片《林则徐》评析林洪桐

喜剧的苦旅
——影片《今天我休息》评析王海洲

强烈深沉,昂扬抒情
——影片《红色娘子军》评析章柏青

悲惨的历史与悲壮的故事
——影片《甲午风云》评析高小健

来自民间的喜剧艺术
——影片《李双双》评析陈思和

我国现代类型影片的开山之作
——影片《冰山上的来客》评析陈山

一部音画表意高度自觉的影片
——影片《农奴》评析贾磊磊

有传世价值的儿童影片
——影片《小兵张嘎》评析倪震

……  在纪念中国电影百年华诞的日子里,《名家看电影:1949—2005》一书终于得以出版了,我的内心充溢着感慨之情。这是一种交织着艺术感悟和历史感动的感慨。因为正是新中国成立前后一代又一代的电影艺术家、电影理论家和电影事业家,滋养了这一炫目而迷人的新型艺术,同时也催生了这本旨在弘扬新中国电影煌煌业绩的小书。在那些杰出的电影人面前,中国电影不再抽象,不再艰涩,半个多世纪的历程是如此栩栩如生,给人以无穷的思索、回味与启迪。

  1998年春夏之交,上海“影评人奖”评委会为了迎接新中国成立50周年,决定开展新中国优秀国产电影的评选工作。当时年近八旬的梅朵会长亲自主持了这项工作,我们20名评委(名单附后)经过反复斟酌,筛选出了50部经典影片,并特别邀请北京、上海两地的相关评论家、专家分别为人选的电影撰写评论文章。遗憾的是,后来由于时间与经费等原因,那些凝聚着诸多名家文化智慧的文稿未能于1999年结集出版。这一耽搁,就是整整6年。

  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欲振乏力的尴尬局面有所改善,特别是2004年,全国共拍摄了206部故事片,取得15亿元票房,生计艰辛的国产电影业已透露出一丝曙光;而中国电影理论也已从电影的社会学评论、电影的本体审美评论,走向众声喧哗的电影文化批评。今年初,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和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决定举办“中国电影百年百部名片”评选活动,并发来了评委邀请函;梅朵先生再次委托,要我从上海电影评论学会历年评出的“十佳影片”中补选若干部,重新编撰篇目,使书稿重见天日,以向中国电影百年诞辰献礼。

  于是,我们再次为约请作者、落实图片、争取经费和联络出版方;开始了紧张的奔波,个中艰辛,难以言尽。其间,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吴贻弓、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燕爽、广西师范大学原副校长王杰和上海文艺出版总社编委会主任郝铭鉴等先生,均曾予以真切的关注和呼吁;最后,近些年在出版界异军突起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慧眼独具,承诺在无出版经费的情况下迅速向市场推出这部“有很高价值”和“纪念性意义”的书稿。这才有了读者眼前的这本著作。

  本书原拟取名《新中国经典电影名家评析》。发排之前,广西师大出版社编辑向我征询:能否改为《名家看电影》?因为该社以前出过一本根据同名网站影评结集而成的《后窗看电影》,可与本书“形成对照”。两下相较,一部是学者深思熟虑的历史回顾,一部是民间影迷率性而为的即兴观感;一部庄重,一部活泼,倒也相映成趣,遂欣然同意。

  重新审视本书时,我们充分考虑到了多元化时代电影文化传播的综合要求,力求在保持学术性的同时,兼顾书稿的审美价值与实用价值。所以本书庶几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一、电影的经典性。据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张思涛会长披露,自第一部中国电影《定军山》诞生至2004年底,中国共拍摄了,6961部故事片,468部戏曲片,642部美术片,这还不包括1949年以后香港、台湾地区单独拍摄的1.5万余部影片,以及科教片、纪录片;而在大陆生产的故事片中,新中国新中国成立以后拍摄的又占了大多数。本书所包括的50余部国产故事片,由长期研究电影的影评家、史学家和文艺评论家通过系统回顾、认真探讨甚至激烈的争论,最终遴选而出,基本上每年仅一部,故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概括性和经典性,同时也体现了上海”影评人奖”的评奖个性与独特视野。

  二、阐释的权威性。电影阐释虽不创造价值,但电影的文化价值必须通过评析、阐释才能突显。本书作者多为熟请电影艺术的著名评论家,如罗艺军、章柏青、余倩、王人殷、黄式宪、倪震、陈思和、任仲伦、顾晓鸣、贾磊磊、王志敏、李道新等。其捕捉意蕴、臧否人物、议论得失,自不乏名家的功力与风采。有人戏称,大部分文稿是以新中国成立50年献回觐书名义组织撰写的,若是现在去组稿,这些权威恐怕很难有暇亲自动笔了——此言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书稿的权威性。读者能从本书的不同篇什中体验多种风格:有的沉潜往复、从容而含蓄有的清秀飘逸、典雅而纯正;有的文思敏捷、鞭辟入里,有的笔力纵恣、锋芒毕翼。而且评析的视角各不相同,既有风格点评的,也有文本读解的;既有自美学角度切入的,也有用社会学方法批评的一掩卷之后细细品味,足可加深对影片的理解,得到享受性体验。

  三、资料的实用性。本书的资料部分,包括拍摄年份、出品单位、导演、编剧、主演和获奖情况等,除名家评析外,还有电影故事和相关图片,丰富而翔实。诚如国内一位女学者所言,电影史大抵是现当代史的镜像版“电影不仅迅速介入了历史、构建着历史,而且改写和填充着人类的记忆”。我们选评的 50余部影片,艺术地展现了1949年以来祖国大陆不同时期的民族精神和时代风貌,纵向构成了一部新中国经典电影史,具有文献性的认识价值,兼有电影工具书和电影教科书之功效。而插图的直接呈现,也契合广大读者的阅读习惯,相信会有利于读者开启记忆、叩击心灵,获得审美愉悦。

  当然,由于时间仓促,篇幅有限,本书在选片方面仍有沧海遗珠之憾。诸如《上甘岭》、《柳堡的故事》、《林则徐》、《五朵金花》、《我的1919》、《生死抉择》、《惊涛骇浪》、《天下无贼》等影片,虽未入选本书,也都是优秀影片。另外要说明的是,本书少数作者虽非“名家”,但他们琢磨文理、表述思想、评估影片价值,自也毫不苟且。上影集团副总裁许朋乐接受《美丽上海》约稿后,短短7天,便于制片间隙邮来文章,还谦称“涂鸦之作“;展阅之下,却觉文采斐然,别有一番情趣。其精神委实使人感动。

  令我感佩的人还有很多。倘若没有出版社领导鼎力相助和责任编辑的胼胝辛劳,这本书是绝难在这么短时间内出版的。那些可敬的作者,也给予编者极大的支持。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章柏青会长闻悉本书几经周折终可付辞时,十分欣慰,表示名家们撰稿只为弘扬中国电影优秀传统,纵无稿酬亦无怨言。此外,上海影视文献图书馆、上海蒙太奇进修学院及我的研究生孙玲、秦玉兰,以及上海电影评论学会驻干部黄一庆、曹霞云等同人,均为本书付出了许多心血。特别是素以大力扶掖艺文佳作为己任的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在本书出版前夕慨诺将给予一定资助,一并谨表诚挚的谢意!由于时间紧凑和工作调动等种种原因,有部分图文作者一时无法联系上,希望这些作者见书后尽快与编者联系,在此也为我们工作上的疏漏致以歉意。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愿百年中国电影伴随着历史的脉律,再铸辉煌!

 2005年7月 30日于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