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氓中用比兴手法: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转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14:08:36

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转贴)

(2008-01-02 17:40:14) 转载标签:

随笔/感悟

我记录

杂谈

分类: 生活感悟

 

 

    萨拉·邦乔尼是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一个报道经济新闻的记者。她想了解经济全球化对普通美国人的影响,决定做一个试验,在一年的时间里,抵制所有“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的产品。后来,她将这一年的经历及其思考记录在《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A Year Without "Made in China")这本书中。

 

    下面是记者就此书的一段访谈录——

    美国波士顿的一名家庭主妇萨拉·邦乔尼用一年的时间进行了一场“抵制”中国产品的试验。这个年轻的家庭为了将实验进行到底,甚至过了一年没有咖啡壶的日子。在经历了N次麻烦和花了N多“冤枉钱”后,她说:“在结束了一年没有中国产品的日子后,在未来的10年中我都可能没有勇气再尝试这种没有‘中国制造’的日子。”萨拉的试验也引起了CNN、《美国新闻周刊》和中央电视台这样权威媒体的争相报道。在全球化经济的今天,国外许多普通消费者认为,脱离“中国制造”,反而会给购物者带来不便。据中国商务部报告,全世界每人每年穿一双中国制造的鞋,买两米中国的布,穿的衣服中有3件来是中国制造的。

  记者:首先和我们讲讲,为什么要写《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这本书?

  萨拉·邦乔尼:我曾经是经济记者,每个月都能看到美国商业部的贸易数据。看着几十亿几十亿美元的收益,你却不能真正理解它来自何处。那只是一个庞大的数据,我找不到那些收益和数据之间的联系。

  之后这种迷惑促使我想要把这个事情弄清楚。那是2004年的圣诞节刚刚过去了两天,我和丈夫坐在客厅里看到很多礼物和玩具堆在地板上。我过去收拾的时候发现大部分圣诞节礼物都来自中国,然后我环视房间四周,惊呆了,“哎呀,天哪!其他大部分物品也来自中国!”

  我那个时候就想一年不买中国制造的产品生活会怎样,然后我转身和丈夫说,“你想试试一年没有中国产品的生活吗?”之后,我们从2005年1月1日开始不用中国制造的产品,我用了一个词“抵制”来表示不用中国产品的决心。但是“抵制”这个词在这本书中并没有政治性的观点,不是打击中国的书也不是保护主义的书。书里讲的是我们家庭成员努力理解全球化经济关系这么个非常个人的故事。

  记者:不用中国制造的产品很困难吗?

  萨拉·邦乔尼:相当困难!我发现作为普通消费者生活中想要脱离中国生产的商品根本不可能。“中国制造”真的延伸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了。

  记者:为什么这样说?

  萨拉·邦乔尼:从电子玩具到家用电子产品,从每样工具,鞋,到家具甚至衣物主要的日常消费产品都来自中国。很多人认为“中国制造”就是伪劣便宜的东西,但是我发现事实并非如此。越来越多的高端产品都来自中国。从芭比形状巧克力到婚纱都是中国生产的。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对中国产品的依赖性是非常惊人的。

  记者:你们完全离不开中国产品吗

  萨拉·邦乔尼:离不开。我们办公室的咖啡机坏了,但是我们并不能更换,意大利生产的太贵了,只能凑合着用。榨汁机坏了,我们没有办法拿去修理,因为刀片是中国制造的。我丈夫是个木工,他不能买到工具,因为工具是中国制造的,美国销售的大部分玩具也是中国制造的。

  记者:你的孩子怎么看待没有中国产品的日子?

  萨拉·邦乔尼:他们没什么想法!他们还小,在某些方面他们比较容易在没有中国产品的日子中生活。我记不得这一年中几千个中国制造的标签贴在各种各样的产品上,只有少量玩具标签上写着美国注册的商标而不是写着“中国制造”。所以,我们不得不在欧产和美产的玩具上花很多钱。年底的时候,儿子抱怨说他不喜欢我们买的玩具,因为我们只能买到那些大同小异种类不多的玩具。

  记者:在这个试验过程中让你惊奇的是什么?

  萨拉·邦乔尼:当你为美国人失去工作岗位、劳工权利等事情担心时,很容易看到和中国进行贸易往来的负面影响。但是我可以从个人的角度发现这种负面影响下带来的一些好处,我们可以买到质优价廉的产品。儿子唯一一双球鞋小了,我们带他出去想买双新的,但是绝大多数球鞋都是中国生产的。本来我们只需要15美元就能给儿子买到一双来自中国的派勒斯鞋,但是为了不买中国产品最后竟花了68美元买了一双意大利产的球鞋。对于一些中产者和低收入阶层来说,给4岁的儿子买双15美元的鞋才是最经济的。

  记者:今后准备怎么做?现在买中国产品了吗?

  萨拉·邦乔尼:作为普通消费者不买中国产品是不可能的。举个例子,如果电话坏了,那就意味着在没有电话的日子中生活。所以在书的最后,我谈到我们如何找到一种中庸之道,不用中国产品的坚持是辛苦且昂贵的,人们想舒适的生活离开“中国制造”是不可能的。

 

   2005年12月20日的《基督科学箴言报》,曾经发表了拉·邦乔尼关于此事的一篇文章,当时引起了外界很大的兴趣和关注。

   

    现在全文编录如下;

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

    去年,圣诞节过后两天,我们把“中国”从家里踢了出去。当然,我们并非把这个国家踢出去,而是不再使用一些标明“中国制造”的塑料、金属和木制产品。我们保留已经拥有的“中国制造”的产品,而不再购进任何新产品。 

    这种驱逐行动不是中国的错。我们生活中充斥着来自中国的各种东西————玩具、小玩意和10美元一双的童鞋。有时,我也担心流失到海外的就业机会或者有关侵犯人权的报道,但价格最终总是战胜我们的价值观。我们根本无法拒绝中国出售的产品。 

    但是,去年在那个黑色的星期一,当我坐在沙发上,环顾节日过后的满地狼藉时,一种不安慢慢涌上心头。直到那一刻,我才注意到一个不容辩驳的事实———中国正在占领这个地方。 

桌子上的电视机、门边的一堆网球鞋、圣诞树上的彩灯、地板上的洋娃娃,屋里随处可见中国制造的产品。我起身离开沙发,迅速进行了一次盘点,把所有的礼物分成了两大类———中国制造的和非中国制造的。最后的统计结果是:中国产品25件,非中国产品14件。我意识到圣诞节已经成了中国人制造的节日。突然,我觉得够了。我想把“中国”关在门外。 

    经过略施小计和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说,我把丈夫也争取过来。于是,1月1日,我家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抵制中国产品的活动。这个想法并非为了惩罚中国,它根本不会感觉到我们的抗议带来的这点微乎其微的影响。而且,我们也不会欺骗自己,认为我们把一个就业机会还给了俄亥俄州或者佐治亚州的某家公司。我们把中国拒之门外是因为想衡量一下,中国到底在多大程度上渗入了我们的生活。我们想知道放弃使用中国产品到底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和金钱,以及会带来多少不便。 

    我们碰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儿子的网球鞋已经小得无法再穿了。给他买一双新鞋搞得我疲惫不堪。经过两周的奔波后,我终于受不了了,花60美元给他买了一双从意大利进口的运动鞋。这笔钱花得让我有点心疼,因为这个价钱对于一双童鞋来说似乎有点奢侈。但我很快就习惯了这种感觉。几周后,我又花了60美元给我们蹒跚学步的小女儿买了一双得克萨斯州制造的鞋子。 

随后,我们在许多小事上遇到了麻烦。为了给丈夫的生日蛋糕买蜡烛,我开车去了6家杂货店都没有买到,最终不得不用在厨房里找到的一盒落满灰尘的蜡烛将就。我家的一个旧抽屉从1月起就拉不开了。我丈夫在“家得宝”发现了修抽屉用的工具,但当他发现这个工具也贴着“中国制造”的标签后,就又把它放回了货架上。 

    家里的搅拌器和电视机坏了,这也带来了小小的危机。我们还不得不用起了旧式的捕鼠器,因为新式的也是中国制造的。 

避开中国制造的玩具更是一件令人难以应付的事。春天,我们4岁的儿子发起了一次反抵制行动,坚决支持“中国的东西”。儿子一直是一个重友情的人,但是最终他厌倦了总把丹麦生产的“乐高”玩具送给朋友作为生日礼物。10月的一天早晨,我们去百货公司购物的时候,他突然喜欢上了一个电动的紫色南瓜玩具。儿子哭着说:“我们都多久不用中国的东西了。”他为此纠缠了我一天。第二天早晨,我又开车带他去百货公司,让他用自己生日时得到的钱去买那个南瓜玩具。 

    我不知道12月31日我家的抵制行动正式结束的时候,我们会怎么做。没有中国产品的生活一团糟。我发现,中国并没有控制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个地方,但如果你看看百货公司玩具部的盒子下面,我保证你还是会大吃一惊的。 

    经过一年没有中国的日子后,我可以告诉你:没有中国你也可以活下去,但是生活会越来越麻烦,而且代价会越来越大。以后10年我可能都没有勇气再尝试这种日子。 

      ( 说明:本帖图文皆选自网上,博主进行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