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鼓舞介绍:温病“死证五大纲”的中医临床价值 - 温病明理 - 岐黄中医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9:11:56
温病“死证五大纲”的中医临床价值2010-01-17 20:38:01 来源: 作者:刘庆宪 倪晓东 【大 中 小】 浏览:179次 评论:0 “按温病死状百端,大纲不越五条。在上焦有二:一曰肺之化源绝者死;二曰心神内闭,内闭外脱者死。在中焦亦有二:一曰阳明太实,土克水者死;二曰脾郁发黄,黄极则诸窍为闭,秽浊塞窍者死。在下焦则无非热邪深入,消铄津液,涸尽而死也。”
以上为清代著名医家吴鞠通《温病条辨》上焦篇第11条目下吴氏自注条所云,即世称之“温病死证五大纲”,对后世温病危急重症论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就是在现代急诊医学十分发达的今天,重提“五大纲”仍有一定的积极指导意义。
温病“死证五大纲”的形成
《素问•玉机真藏论》:“五实死,五虚死。”五脏为病虚实皆死。同时《素问•刺热篇》对此有详尽阐述:“肝热病者,小便先黄,腹痛,多卧,身热。热争则狂言及惊,胁满痛,手足躁,不得安卧,庚辛甚,甲乙大汗,气逆则庚辛死……。”以下又分别论述了心、脾、肺、肾诸脏热病的情况,表明五脏热病各有其症象,正邪胜负决定着病症的预后、转归,又以五行相克机转而恶化。
到了汉代,张仲景《伤寒论》对此结合临床进一步地发挥:“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指出风温误用下法后,重伤津液,化源枯竭。若此时不以救津存阴,仍妄用火戕,火毒炽剧,证候危急,若仍误治,生命危矣。接着张仲景又强调津液在急救生命中的重要性:“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脉弦者生,涩者死……”(《伤寒论》212条),也就是伤寒误治津液已耗伤,腑实已甚,此时脉若弦长说明阴津还未耗尽,经过积极治疗的话,还有生还希望;若出现短涩脉象,昭示正虚邪实热极津枯无救的“死证”。而且“直视谵语,喘满者死,下利者亦死。”(《伤寒论210条),可理解为阳热亢盛,阴精耗竭,阳无所依,正气将脱于上,中气败绝,阴液将枯竭于下,两者都为无救的“死证”。
随着历史的变迁和经验和积累,叶天士对此“死证”颇有研究与贡献:“肾肝色泛也,难治。”“肾液枯也,为难治。”“胃气无权,津亡湿浊用事,多死。”“若神已昏,此内匮矣,不可救药。”(《外感温热篇》),叶桂阐明了“死证”的病机:邪闭心包,致气营两燔,津液枯竭而浊邪聚,脏色外露、肾液耗竭,乃危重症象,难治多死。
从温病“死证五大纲”形成的历史渊源分析,《内经》首次提出五脏热病及症状,但未明确死状与病机,随后张机阐述了死状,叶天士指明了病机,逐步发展深化,至吴瑭博采众家,结合己长,完善成“温病死证五大纲”,字约义丰,启迪后学。
温病“死证五大纲”的内容
吴鞠通的《温病条辨》是温病“死证五大纲”的代表著作,五大纲具体内容归纳分析如下。
1、肺之化源绝者主证:汗大出,微喘,甚至鼻孔扇,或口渴甚,吐粉红血水,脉浮大而芤。
按:肺主一身之气,司呼吸,开窍于鼻,热盛伤阴,肺之化源欲绝,故汗大出,微喘,甚至鼻孔扇动,脉浮大而芤。若其人阴分素亏,不能耐受热邪煎熬,则口渴甚。吐粉红血水,是为热灼肺金,血和津液交迫而出,肺之化源将绝的现象。
2、心神内闭,内闭外脱者主证:神昏谵语,肢厥,舌謇,舌绛苔少,甚则汗多,喘喝,脉散大,
按:温病进展恶化,邪闭心包,心液耗损,则神昏谵语。热邪深入至里,心阳被郁不能外达四肢而生肢厥。心包代心用事,而舌为心窍,因此舌体转动失灵,言语不利,热聚于血分,则舌绛苔少。汗多,喘喝,脉象散大,乃肺中元气大虚,阴阳互不依恋,虚脱之候也。
3、阳明太实,土克水者主证:邪在阳明久羁,身热面赤,口干舌燥,甚则齿黑唇裂,脉沉实,或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脉虚大。
按:阳明属土,温为阳邪,两阳相合日久,则会消铄肾之阴液,出现身热面赤,口干舌燥,齿黑唇裂,倘脉象沉实,为阳明实热仍存在,若脉虚大,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者,为邪热逗留过久,阴液过度耗伤之象。
4、脾郁发热,黄极则诸窍为闭,秽浊塞窍者主证:面目俱黄,腹满,小便不利,甚则神昏,谵语,二便闭塞,耳聋。
按:湿热之邪郁于中焦,熏蒸于肝胆,故见面目俱黄。脾失健运,腑气不通,则腹部胀满,小便不利。秽毒内盛,浊气蒸腾,干扰上焦包络,故见神昏,谵语。诸窍为湿浊所壅,故二便闭塞,耳聋。
5、热邪入里,消铄津液,肝肾阴涸者主证:神倦瘛疭,肌肤甲错,耳聋失聪,口燥咽干,或心中烦,不得卧,舌绛苔少,脉沉数。
按:邪热深入下焦,消铄肝肾阴液,故见精神疲倦,舌绛苔少,脉沉而数。肝阴亏虚,筋脉失养,虚风内动,则手足抽掣。津液不能滋养肌肤,致皮肤干燥,粗糙如鱼鳞状。肾水受温热邪毒蒸灼,真阴有枯竭之势,阴虚则邪火更加炽盛,心受亢阳干扰,则不得下交肾水,而肾又因阴虚不能摄纳亢盛之阳,故而上下不交、水火不济,出现心中烦闷不得卧等症状。少阴精液不能上承,故见口燥咽干,耳聋失聪等症。
“死证”之“死”识
死,乃肉体的消失、生命的终结。《说文解字注》谓之“人尽曰死”,“形体与魂魄相离,故其字从餐人”。随着历史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完善,在《内经》时代无法医治的“必死”之证逐渐医治有望,或摆脱死神的阴影。所以到了清代,吴瑭承上启下加以发展,发现并指出温病“死证”说中“死”并不单纯或偏面地理解为“必死之不治之症”,他大胆地向医家奉为圣典的《内经》提出挑战:“经谓必死之证,谁敢谓生,然药之得法,有可生之理……”(《温病条辨》原病篇第九条下注),在看待前人所谓“死证”上,他注重事实根据,不唯圣贤是瞻,认识到随着医学的发展,《内经》时代之“死证”都已逐步不成为什么“必死之证”,这些症状只说明患者病情比较危重或难治,需要及时积极有效地处理,否则延误病情容易恶化仍至死亡的可能。
同时吴鞠通对他书中所言的“死证”的认识也是“垂危”、“预后差”,他认为五大“死证”是有救治希望的,所以他在书中详细介绍了对五大“死证”具体的救治方法,肺之化源绝者,用清络育阴法;心神内闭者,清宫城而安君,选用清宫汤、安宫牛黄丸、局方至宝丹、紫雪丹,兼外脱者,加用人参,或生脉散,以益气固脱等。
“死证”之“死”仅喻病势凶险,指死的可能性很大,但并非无生还之希望。对待吴鞠通之温病“死证”的认识也应持此观点。前人(包括对待吴瑭)所言“死证”实乃并非都是“绝证”,只是提醒我们“死证”之病人有可能成为死亡,同时为帮助医生准确判断病势预后,督促医者细心辨证施药,勇于探索,不泥前人,创造性地工作,不视垂、危、重病为畏途,才能济世救人。
“死证五大纲”临床价值
1、识危知后参考“死证五大纲”之要点,更能察辨病情危重缓急,确定相应的病因和病位,然后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体现中医因人、因时、因地、因证制宜为特点的辨证论治的本质内涵,理、法、方、药运用精当,最大限度地减少死亡率,即使在今天对临床急诊仍有积极指导意义。同时“五大纲”提示了疾病的预后,即对某些疾病发生发展和最后结果的预测,以了解疾病的生死转归,树立信心,取得病人家属的配合,“否则前后不循缓急之法,虑其动手便错,反致慌张”,更好地搞好急救医疗工作。
2、护阴救亡依“五大纲”所举之例,之所以为“死”,无不津涸液竭之故。故救“死”急需固护津液,“存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救阴不单指生津滋阴,若护津不失,阴液无亏耗之法,皆属救阴大义也,譬如急
是中医的病! “三高”病的中医治疗 什么是温病处方?中医都有什么派别? 2007中医综合大纲 学中医临床的有哪些适合的工作呢? 中医的八纲在临床上有何意义? 2007年的中医综合考试大纲出来了吗? 医师执行业证书中的执业类别是临床和中医有何分别?中医不能做临床工作吗?门诊和临床是相同的吗? 中医关于脱发病的治疗 中医关于脱发病的治疗 石家庄有名的中医,疑难杂病 中医对脱髓鞘病的治疗 请问中医的哪个专业就业前景好?中西医临床专业和中医专业(国际交流方向)哪个更好? 请问中医的哪个专业就业前景好?!!中西医临床专业和中医专业(国际交流方向)哪个更好? 请问中医的哪个专业就业前景好!中西医临床专业和中医专业(国际交流方向)哪个更好? 请问中医的哪个专业就业前景好?!中西医临床专业和中医专业(国际交流方向)哪个更好? 请问中医的哪个专业就业前景好??!!!中西医临床专业和中医专业(国际交流方向)哪个更好? 请问中医的哪个专业就业前景好??!!中西医临床专业和中医专业(国际交流方向)哪个更好? 请问中医的哪个专业就业前景好?!中西医临床专业和中医专业(国际交流方向)哪个更好? 请问中医的哪个专业就业前景好?中西医临床专业和中医专业(国际交流方向)哪个更好? 请问中医的哪个专业就业前景好?!!中西医临床专业和中医专业(国际交流方向)哪个更好? 中医针灸推拿就业好吗?分析下中医针灸推拿和中西医临床专业的就业前景? 学中医临床的以后可以参加什么样的工作呢? 学中医临床的以后可以参加什么样的工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