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缓解冬季屋里干燥:“竞标抓逃”更象是功利的“兴奋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8:30:50

“竞标抓逃”更象是功利的“兴奋剂”

2011年10月26日 08:32        来源:千龙网      热点专题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微博
  • 字号

江苏淮安市金湖县为了让“清网”行动中尚未归案的12名逃犯尽快落网,该县公安局在10月22日下午对这12名逃犯进行了内部公开竞标。12名逃犯已被民警竞投一空。记者昨天下午赶到该局采访时发现,所有竞标成功的民警都已分赴全国各地抓捕他们的目标。(10月25日《扬子晚报》)

“竞争之下必有勇夫”仿佛是一道屡试不爽的锦囊妙计,抓捕12名逃犯的“硬骨头”,在不到半个小时之内,便被12名民警竞投一空。民警通过竞标展示出来的工作热情,当然有理由感到欣慰。不过,“竞标抓逃”不是没有条件的。

比如,在一个月内成功抓获逃犯的给予5000元的奖励,尽管数额不高、参与的领导与干警必须1000元的保障金,以及领导“同惩不同奖”的措施,“竞标抓逃”不能算是“为钱办案”。而参与此次中标民警都是年龄在30岁左右的副股职以上民警,政治上进步的渴求,恐怕才是民警参与竞标的动机。

很明显,这场“竞标抓逃”显得比较功利。虽然,用功利作为激励并不都是坏事,比如这个竞标,可以预料的是,抓逃的效果会更明显,一些久逃法网之外的逃犯会在短期内快速落网。问题是,在抓逃“一竞便灵”的背后,事还是那些事,何以久抓不获的逃犯在一朝到案?人还是那些人,何以个个民警猛得胜过张飞?

或许有人认为,抓逃存在难度,公安部门警务繁忙,需要集中力量、精中斗志,非常之事用非常之法给予处置。这样的原因固然存在,但是从中无法掩饰警务工作中正常有力机制与民警激励机制的缺失,以及由此影响到警务效率与民警斗志的不足。

如此,“竞标抓逃”更象是一剂功利的“兴奋剂”,管得了眼前管不了长远,不仅“药效”消失之后警务警风又回归原态,而且对于“兴奋剂”的依赖,还有可能展现出负面作用。比如诸如抓逃一类的警务,或许会故意堆积成为抢功逐赏的道具,成为集中获取功利诉求的擂台。民警的功利诉求不是坏事,引入激励机制也符合队伍管理的需要。但是,对于这类诉求不能只局限于一事一时,而是从更广层面上建立功在平时的高效工作机制与客观公正的考评用人机制,营造竞争有序的警务环境,从而保持工作的高效与斗志的昂扬。(木须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