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浓度感应器:日本人的姓氏为何多达13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19:17:10
   日本因为自身地缘关系,其文化和传统在世界范围内都显得十分特殊。就拿姓名来说,在漫长的时间里,日本人普遍只有名而没有姓,直到明治维新期间,这一情况才得到改善。然而改善的结果是谁也没想到的,竟然使日本人的姓氏冲到13万,堪称一大怪事。

    在古代,姓氏如同职称一样,是日本人身份的象征。有姓的只是极少数的贵族,下层人民只能有像“太郎”、“次郎”一类的名字,和中国人长叫的小名“小二”、“小三”没多大区别。不过即使有姓的贵族,其姓氏的含义和我们今天认为的姓氏也不完全一样。日本虽然地方小,但是长期处于分裂和混战中,直到公元4世纪的时候,实力最强的大和政权才把日本南部的大大小小的国家消灭,组成一个国家,即大和朝廷。大和政权的统治基础是氏姓制,最高统治者大王为首的的贵族为了巩固统治地位,就与隶属于朝廷的小国君主之间建立了有血缘关系的集团,这些集团就被称之为“氏”,换句话说,一个“氏”就是一个贵族世家。

    氏的概念虽然有了,但是日本当时的文化发展层次有限,姓的取法五花八门。有来自官职名称的,有来自居住地的,有的想修炼成仙,就盗用了神仙的名号做姓。例如,有人出生在松树下,就叫“松下氏”,有的居住在出云国,就叫做“出云氏”。当时大和朝廷得当家人是大王家,因此就成为当时最强大的氏。后来,大王家为了进一步笼络各地诸侯,同时建立严厉的等级制度,又对许多氏按与自己血缘的亲疏、功劳的大小,分别赐“姓”。这个“姓”还不是真正的姓,只是地位、门第的象征,类似我国的爵位。据统计,当时全国的姓有30个左右,其中“相臣”、“君”、“直”等赐给皇族及显要的贵族,是最有势力的三大姓。

    后来,随着社会的安定,人口逐渐增多,大的氏衍生出许多分支,这些分支为自己起了“苗字”。“苗字”意思是嫩芽、分枝,也就是从本家分出的支。举个例子来说,藤原是当时一个大的氏,其中居住在近江国的一支藤原氏,就取“近江”与“藤原”的首字,称为“近藤”氏。居住在伊势、远江等地的藤原氏就称为伊藤、远藤。这样延续了上千年,到了明治时期,有些出身低微的人想沾点“藤”字的光,就取了“藤田”、“藤本”、“藤井”、“藤条”等等的山寨版姓氏。

    日本的姓氏进程分为三个阶段。大和政权的姓氏一直维持到七世纪中叶,这时的日本受到我国唐朝的影响,掀起了著名的大化革新,算是从奴隶社会迈进了封建社会。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废除世袭的称号,开始编制最初的户籍,这就是日本史上的《庚午年籍》,使原来的姓失去了标志家族地位的意义,氏与姓混合为一,有一部分成为流传到现在的姓。不过改革归改革,但是日本的封建等级制度并未改变,姓仍然是贵族的私有财产,寻常百姓还是有名无姓。随着日本封建贵族的没落、商人集团的崛起,到明治维新前,巨商和乡村有权势的人当局申请,经特别许可,也有了姓。

    到了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政府终于意识到国民没有姓氏是件丢人的事,于是作出“凡国民,均可起姓”的决定。然而日本国民“野”惯了,都懒得取姓。气得脑袋冒烟的日本政府不得不在明治八年(1875年)颂布了强制性的《苗字必称令》,规定“凡国民,必须起姓”。这才轰轰烈烈地兴起了全国取姓热潮。不过当时日本的受教育阶段只占人口的极少一部分,没文化的极大部分为了完任务,就套用各种各样的取姓原则,大体可分14类型:地名姓、国名姓、古姓、译音姓、氏姓、职业姓、特别称谓姓、略姓、信仰姓、佳称姓、复姓、间接称呼姓、外来姓及其他(器物、用具、建造、天体、屋号、商业、抽象用语等)。于是就出现了今天我们能见到的“一井、一木、一色、上下、和气、左右、前后、火山、热海、温泉、满身、汗、大粪、小穴、瓶子、布袋、早乙女、不入斗、一二三、三五七、九十九”等等啼笑皆非的姓氏。

    到了今天,日本的姓氏已达13万之多。如果大家想了解日本稀奇古怪的姓氏来历,可以找本日本《实用姓氏辞典》,里面会有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