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 你好紧 从后面进:卓越领导者的用“势”智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0:00:12

卓越领导者的用“势”智慧

 

    古往今来,凡成功的领导者皆能用“势”。“势”在《辞海》中有多种释义,最基本的意思是指事物因所处的时间、地理位置或条件不同而表现出来的态势或趋势。领导活动与“势”形影相随、须臾不离,因此,掌握“势”的发生发展规律,自觉利用“势”所具有的巨大潜能,谋势而动,乘势而上,才能担负时代的重任和历史使命。领导者的用“势”智慧,体现在度势、谋势、乘势、导势、借势、蓄势、造势和转势八个方面。

 
    1、领导者的“度势”智慧。

    古往今来,欲成大事,必须先审时度势。“度势”就是通过敏锐、全面地观察和分析,正确地估计“势”的发展趋向和力度,从而抓住势头,把握机遇,势宜则宜;或者让开锋芒,规避风险,势不宜则止

   “度势”关键在于正确判断。这就是要有辩证思维的观察力,既看到事物的整体和全局,又不忽视事物的部分和局部;既看到事物的现在,也要看到事物的过去,更要鉴往知来,看到事物发展的脉络和趋势。高明的领导者,“不畏浮云遮望眼”,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从局部看全局、从表面看本质,由眼前看长远,在复杂的局面中始终胸怀大局,也始终掌握大局。能审视局势的变化是一个领导者的基本智商。《武侯兵法》中认为将帅有八恶,而以“谋不能料是非”列为首端,并且在分析对敌作战时的“机势”时,主张要审视和掌握“事机”,不被细节缠绕而直接把握本质,迅速地领悟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从而“事机作而能应”、“势机动而能制”、“情机发而能行”,赢得“立胜”的机会。
    2、领导者的“谋势”智慧。

   “势”在人谋。势不在我,就要积极行动,想方设法去谋求。谋势目的在于获取利益,势在利在。无论是为已谋利、为民谋利、为国谋利,都离不开谋势。

    谋势当谋全局之势和长远大势。古人说:“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谋势不谋子,统揽全局而不包揽一切。因此,一个睿智的领导者,总是紧紧盯着关乎全局的政策性、倾向性问题、关乎组织的根本性、长远性建设问题,尽心地去“谋”。站在全局的工作高度,抓方向,抓重点,抓主要矛盾。

    谋势要谋发之势首先,要谋发展战略。科学、正确、可行的发展战略可以增强领导工作的科学性、计划性、全局性,提高工作效率。其次,要谋优化之势。领导者既要充分利用优势,还要善于化劣势为优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善于盘活资源,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最后,要谋稳健之势。“势”是运动的、变化的。因此,领导者要学会谋长势,常补势,因势谋势,稳健地持续发展。

    谋势要善察。察实情、知真情,是谋势的前提和基础。有经验的领导者在上任之初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在调研中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得出科学的结论,最能正确指导工作的实践。

    谋势要讲究变通。领导者在工作中要时刻关注事物发展的趋势,分析近期远期可能出现的各种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机遇和风险,作到因时而变,因事而变,审时度势,时变策移。
    3、领导者的“乘势”智慧。

   孟子认为:“虽有智慧,不如乘势”。“乘势”就是在一定的、有利于自己的“势”的基础上,抓住这可乘之机,壮大发展之势,因势制胜的过程。乘势的核心是因势制胜。《淮南子•兵略训》云:“善用兵者,见敌之虚,乘胜假也,追而勿舍也,迫而勿去也。”说明乘势前进的重要性。

    乘势要乘天时之势。在诸多因素中,对时机的选择与把握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是“乘势”的灵魂。在许多事情的处理与运作过程中,即使是一个身份显赫、举足轻重的人物,即使他的意见很富有科学理性、决策十分果断正确,也必须选择恰当的时机,乘“势”而发。否则,说早了没用,说迟了徒然自误,这就是“势”的作用。所谓乘天时之势,也就是要在恰当的时机由恰当的人选去办理该办的事情。

    乘势要乘地势之势。其实质,就是把领导活动的内容与客观有利的地利环境有机地统一起来,这样不仅成功的概率高,而且距离成功的目标近。

    乘势要乘人和之势。乘人和之势,就是要在人心、精神、士气已经处在有利的态势的基础上,继续鼓舞人心、振奋精神、搞旺士气。这其中最重要的是把群众的利益和要求作为第一信号和乘势的发力点,营造更好的人和氛围,聚祥和之气,为领导事业腾飞添翼。

               

    4、领导者的“导势”智慧

   “导势”是因势利导,即顺着事情的发展趋势加以引导,化解不利于自己的各种力量或因素,壮大有利于我的各种力量和因素。顺水推舟是“导势”。导势的关键在于因势利导,即善于把握时机寻找和抓住有利的客观条件导势。导“势”就是顺其自然,不能逆着事情的发展趋势,这看似消极,却体现出从容镇静的风度、静观发展的耐性和细谋高招的韬略。许多看起来难办的大事,最后居然顺顺利利地办成了,就是因为懂得导势的缘故。

    调虎离山是“导势”。调虎离山之计的核心在于“调”字,再强大的“虎”,一旦离开了其赖以强大的有利地形、时机和其他环境条件,其战斗力也就会被大大削弱。孙策欲向北推进,想称霸江东,自知实力相差悬殊,妙用调虎离山之计,来逆转不利战势。孙策利用敌主帅刘勋志大才疏,嗜财如命的弱点,以利攻之,“派人送给刘勋一份厚礼”,还以示弱的方式示利,调刘勋离开庐江,抓住有利战机,果断发出了战斗命令,一举拿下庐江。从此,孙策称霸江东,奠定了与其他两国鼎立的基础。

    隐语进言是“导势”。暗明其理,而不面责领导,循循善诱导出一种“势”,在“势”效应的作用下,让领导心甘情愿地按照自己设定的目标走。在赵太后刚刚执政时,秦国就进攻赵国。赵太后向齐国求救,齐国说:“一定要用长安君来做人质,援兵才能派出。”赵太后不肯答应,左师触龙为了国家的安危,用“导势”说服赵太后。最后,触龙就替长安君准备了一百辆车子,送他到齐国去做人质,齐国便出兵解救了赵国。

    激将之法是“导势”。赤壁之战前,孙权陷入犹豫不决之中。诸葛亮假意让孙权选择投降曹操,去做人臣。并且用“应当早作决断,否则祸至无日”的言词直激孙权。孙权反问:“刘备为何不投降曹操?”诸葛亮用刘备是“王室遗胄,英才盖世”来贬低孙权、羞辱孙权,使孙权“十分生气”,诸葛亮以激将的方法,把孙权的英雄气概调动起来后,孙权决意起兵抗曹了。
    5、领导者的“借势”智慧

   “借势”就是借助某种氛围或某种势头,张帆搭车,加大势能,形成一种“势不可挡”、“势如破竹”的更大的新优势和更高级的势能形态,以更迅速地实现自己的计划。

    借势的最大功效就是“把减号变成加号”。“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势”借得恰到好处,事业就会增添双翼,欣欣向荣。凡成熟的领导者,都注意借助气氛,以增强领导的力度,并注意把自己的决心和热情,通过渲染气氛变为群众的行为,达到预期的目的。一个领导者可借之势很多,如借群众希望之势,尊重群众的要求,利用群众的愿望,把群众的注意力和积极性引导到事业上来,形成“众人开桨划大船”的干事业局面。

    借上级领导之势,上级领导者有权力,有资源,比较强势,就有了精神支柱,就能化解诸多不良影响和阻力。借下属之势,下属是领导最重要的资源和财富。借合作伙伴之势,使自己的组织和合作伙伴存储的能量最充分地被释放出来,被利用起来。借竞争对手之势,借得竞争对手的优势壮大自己的实力,使竞争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境地。借名牌之势,就是借冕生誉,借着名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以提高自己的名声。时势造英雄,时势之下只有善于借势的人才会走向成功。刘备曾长期寄人篱下,通过依公孙瓒、投陶谦、归曹操、依袁绍、附刘表、与汉献帝攀亲等方式,使其声望和实力在诸军阀中逐渐显露出来。这是刘备在势单力薄的情形下善于借势的具体表现。


    6、领导者的“蓄势”智慧

   “蓄势”是在对抗中或竞争中,尚不具备成就某事或形势对己不利时,收敛锋芒,聚积和蓄养内在力量,造成双方在实力对比、心理状态、舆论倾向、士气斗志等方面的反差,达到壮大自己实力的目的。

    蓄势就是要韬光养晦。时机不成熟时,聪明的领导者都善于韬光养晦,一方面隐藏锋芒,佯弱以退,麻痹对方;一方面暗中养精蓄锐,强化内在力量,以后发制人。没有积聚足够强大的势力,不要贸然行事。

    蓄势就要去急善忍。领导者要善于隐藏、保护自己。没有抗击风雨的能力,就不要强出头。知进知退,势不如人时,去急善忍,不露行迹,主动避正邪之变、利害之冲,这样才能蒙蔽对手,保护自己。

    蓄势也是一种进退之术。领导者与对手博弈,最忌讳不知退让,或自不量力地贸然出击。为了增大胜利的把握,退让一步也是智慧的表现。凡事一往无前,往往顷刻间便使自己灰飞烟灭;只有静观时变,养精蓄锐才是根本之道。

    蓄势就要低姿态介入。英国有句谚语:最高的树枝不能筑最安全的巢。低姿态才能蓄势如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低姿态说到底,是成功的领导者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的理智的自主意识。
    7、领导者的“造势”智慧。

  造势”是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通过某种形式上的运作,创造出一种有利于自己的态势、格局和趋向。有势借势,无势造势。“造势”使“势”从无到有,由小变大。造势就是创造实力的释放和发挥,也是实行正确的指导方针表现出来的能力,为竞争赢得主动,为取得胜利创造条件。“势”是一种推动事业发展的能量。

    造势的秘诀是:在决定胜败的关键问题上,创造可以“造势”的机会,然后借机创造出领导事业发展的磅礴的气势和强大的力量。

    造开局之势。开局之初,要打破沉闷、僵持的局面,营造出人旺、财旺、事业旺的旺势,使人们看到希望,受动鼓舞,对发展前景充满信心,焕发出激情和力量。

    造展局之势。领导活动是一项持续不断的进取活动,不仅要讲“烧三把火”,还要讲“点一路灯”。在开局之势的基础上,造出一种与以往不同的新势,如用新的思路开拓事业,用新的口号鼓舞人,用新的目标激励人。

    造战略之势和战术之势。在总体全局的宏观层面上造势,就是战略造势。如国庆大阅兵,展示的是国运昌济、政通人和、军事技术先进,造的是国家神圣不可侵犯的战略强势。在一时一地一事的微观层面上造势,就是战术造势。

    造形象之势。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的焦点是形象。通过宣传、广告等方式,在社会及消费者中营造一个深刻的、美好的形象之势,形成知名度和美誉度,就会创造出消费信心,成为商战的赢家。

    造和谐之势。就是造一种宽松、稳定、祥和的全新家园的氛围。在这种“势”场里,营造出了这种和谐的人际关系,彼此之间因琐碎事物所引起的各种各样的矛盾就会在“大势”中被淡化和弱化,内耗就会减少,发展势能就会不断地增大。
    8、 领导者的“转势”智慧

   “转势”就是让势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转变,让劣势转变为优势,弱势转变为强势。

    改革创新就是“转势”。用“势”去推动改革创新,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因为处在大势中的人,其思想往往为“势”所趋,人们发散状态的注意力会迅速地被聚焦到某种目标和行为上,这时,人们的精神变得兴奋,群体的激情易于点燃,很快就会形成“势”的高潮,反对派也会在这种“势”面前,有所收敛。领导者如能驾驭这种大势,许多棘手问题就会随之而解决,就会轻而易举地消除改革创新事业上的障碍。

    劣势变优势是“转势”。法国哲学家福柯认为,“只有在相反的方向上才能找到真理。”优势只能诞生在劣势的转变中。劣势变优势首先要找到转变的方向,看要做什么;然后看制约的因素是什么,问题找出来,就找到了“转势”的起点。在限制性的因素上下功夫,就容易一次次地突破劣势,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向上迈进。突破固有模式和秩序是“转势”。打破既有秩序、惯性思维、习惯势力,就必须“转势”。通过“转势”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把既有的事物打破,把凝固的思想打乱,改变既有的模式,动摇惯性的秩序。这在许多情况下都很有必要的,尤其是变革时期。

    以柔克刚是“转势”。古语说;“相反相因”,“相反相济”, 以柔克刚蕴含着深刻的辩证思想。林肯,这个从美国肯塔基州蛮荒的丛林中走出来的农夫,没有显赫的出身,没有特殊的背景,甚至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但就是这样一个出身寒微的普通人,凭借自己不懈的努力,成为美国的总统,并以非凡的政治天分和涤荡灵魂的气魄,带领整个国家渡过难关,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战略点上的转变是“转势”。能够抓住转瞬即逝的机会,根据开局、展局和收局过程的内在规律性作出合乎时势,经得起历史考验的正确抉择,是领导者在转折点上的大智慧体现。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能够在我军相应的方面尚处在劣势的情况下,抓住战略转折点和高超的转“势”智慧,实现了救中国的历史转变。邓小平对国内国际的时局和态势具有深刻的洞察力,掌握了转折点的“火候”,果断地推进了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把中国拉入了市场经济发展的轨道,实现了富中国的大发展。
                                    (作者:陈树文 系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博导)

谋势而动与乘势而上

    新世纪,既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必须紧紧抓住的难得机遇,也给我们带来了必须认真应对的严峻挑战;不仅蕴含着希望与企盼,而且意味着责任和使命。面对世界范围的激烈竞争和艰巨繁重的改革任务,我们只有审时度势,顺势因时,乘势而上,方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创造新的辉煌。                
   “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势”者,形势、趋势、态势也,就是事关全局的发展趋势;所谓的“谋”,是对形势、趋势、态势的分析和研究,对时代特征、主要矛盾、发展规律等战略问题的认识与把握。天下潮流,浩浩荡荡,顺势者昌,逆势者亡,惟有谋势者才能站得高,看得远,高屋建瓴,纵横捭阖。不谋势或不善谋势,必然招致衰落和灭亡。十七、十八世纪的中国统治者因陶醉于“康乾盛世”而无视世界上正在发生的历史性大转折,最后导致中华民族落后挨打,教训十分惨重。今天,我们做工作、办事情也是这样,正确把握“势”就能够事半功倍,达到预期的目的;与“势”不符,轻则事倍功半,重则贻误时机,一事无成。武侯祠中有一楹联曰:“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就是这个意思。认清形势、总揽全局,说到底就是要有一种谋势的意识、谋势的眼光、谋势的水平。               
    谋划局势,把握大势,顺应趋势,是为了乘势而上。势是一种客观存在,但它并不会主动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善于谋势,进而善于乘势,这样才能抢占先机,谋出新局面,创出新境界。只知谋势而不图进取,充其量只是一个“旁观者”;只求“大刀阔斧”,一味蛮干,而不管时势,也只是一个“莽汉子”。只有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在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做到坚定和清醒,不仅抓住机遇,而且用好机遇。                
    谋势需要冷静,乘势需要激情。与时俱进,再创辉煌,要有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志气,有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勇气,有敢为人先、奋力开拓的锐气。新世纪作为一个新的起点,形势喜人又逼人,这无疑是我们谋大事、创大业的绝佳时机。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伟大理想。实现这一伟大理想,需要有一种新的姿态,新的精神面貌。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作为有志于民族振兴、中华崛起的中国人,只有用强大的精神支柱支撑人格,支撑自己的事业和生活,才能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有所作为。乘势而上,实际就是这种进取精神的体现。一个人如果不思进取,不想为祖国、为人民做一番事业,即使走进了新世纪,那么,这种“新”对他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          
    纵观当今世界,国际风云变幻,形势错综复杂。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加快,市场资源争夺加剧,国力较量日趋激烈,尤其是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勃然兴起,预示着人类生活和社会都将发生新的嬗变。这是一个知识奔流、信息密集的岁月,这是一个强手如林、竞争激烈的时代。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事业似峰回路转,惟有登攀。放眼神州大地,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正向着辉煌的前程进发,这是多么威武雄壮的进军,这是何等势不可挡的长征!我们只有不懈努力,锐意进取,才能不负这样一个时代。

                 

孙子曰:

    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

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①投卵者,虚实是也。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终而复始,

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

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

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故善战者,其

势险,其节短。势如扩弩,节如发机。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浑浑沌沌,形圆

而不可败。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

也。

    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故善

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

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

    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