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推魔魅:成都日报:把群众意识贯穿社会管理创新始终 张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6:30:08

加强对成都实践的认识 加强对深化改革的研究
——区(市)县委和市级部门党组(党委)中心组成员调研文章观点摘登之三   城市社区自治机制对策研究

把群众意识贯穿社会管理创新始终

张进

2011-10-14  来源:成都日报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司法行政部门要把群众意识贯穿于社会管理创新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动摇、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不丢失、为民执法的价值追求不改变,培育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满足群众法律服务需求,组织群众参与矛盾纠纷化解,促进特殊人群顺利回归社会,切实发挥群众在社会管理中的主体作用,推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

培育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

夯实社会管理的思想基础

    要围绕群众的关切开展针对性的法制宣传教育。加强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刑民事和行政诉讼法律、重要政策法规和重大行政决策以及信访、投诉、调解等法律法规宣传,引导公民依法按程序表达利益诉求。

    要围绕群众的喜好创作特色化的法治文化精品。坚持寓教于乐,创作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艺作品,开发一批贴近群众生活的公共法治文化产品,使法治文化浸润到群众的日常生活中。选编一批经济社会生活中常见的典型案例,深入开展“以案说法进社区、进企业”等活动,在普法中传播法治文化。

    要围绕群众的需求建设综合型的法制教育阵地。依托各级法律服务中心,建立市民法制学校,深入推进法治文化进社区活动,打造一批法治文化家园。大力推进法治教育网络教育,建立集在线咨询、视频传播、新法解读等于一体的网上法制学校,为城乡群众提供针对性、及时性法制宣传教育服务。

满足群众的法律服务需求

运用法律手段调节社会关系

    要加强法律援助力度,满足困难群体的法律服务需求。把法律援助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从提高覆盖面、便捷性和针对性着手,使法律援助成为困难群众寻求法律保护的首要选择、维护合法权益的第一途径。

    要健全城乡一体的法律服务体系,满足城乡群众基本法律服务需求。拓展和提升成都市法律服务中心功能,建设向社会集成提供多元化法律服务的综合功能体,区(市)县普遍建立标准化法律服务大厅,健全乡镇(街道)司法所的组织机构、人员编制和管理制度,在有条件的村(社区)建立法律服务室,探索建立面向城乡社区的法律服务社工队伍。力争到“十二五”末,形成城乡一体的法律服务体系,促进城乡群众共享均衡法律服务。

    培育壮大现代法律服务业,满足全社会多层次法律服务需求。通过内育外引的方式,着力培育高端复合型法律服务人才和品牌化、专业化法律服务机构,积极拓展知识产权、医疗、教育、海外并购重组、反倾销、反垄断、金融衍生品等领域的业务,推动成都法律服务业转型升级。

组织群众参与化解矛盾纠纷

促进社会矛盾柔性疏导

    要构建全覆盖的人民调解组织体系。加强镇、村、组三级调解组织建设,推进人民调解组织向产业园区、居民小区、集中居住区、流动人口聚集区延伸。加强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建设,强化人民调解在物业管理、医疗健康、消费权益、交通安全、司法诉讼等领域的作用。

    要建设专业化的人民调解员队伍。注重发挥律师等法律工作者在人民调解工作中的作用,吸纳各方面专业人才参与人民调解工作。加强人民调解员的管理和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人民调解员选拔任用、奖惩激励和退出机制,提高人民调解员专业化水平。

    要建立开放式的群众参与调解机制。推进调解工作的公开化和透明化,对涉及集体收益分配、土地权属等公共利益和重大影响的矛盾纠纷,主动将调解过程和结果向群众公开,使调解工作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提高调解工作的公信度。探索建立人民调解“陪审员”制度,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化解群众评价体系,让人民调解成为党委政府和群众沟通的连心桥。

帮助特殊人群回归社会

最大限度增加社会和谐因素

    加强教育改造,帮助特殊人群在思想上重获新生。组织开展“阳光夏令营”、“结对帮扶”等帮教活动,深入监所、社区了解刑释解教人员和社区矫正对象的心理状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矫治,从心理上引导其重新社会化。

    解决生活困难,帮助特殊人群在社会上站稳脚跟。主动关注、关心和关怀特殊人群,落实其土地、房屋、集体收益等政策,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解除特殊人群回归社会、融入社会的后顾之忧,最大限度地降低特殊人群重新犯罪的发生率和可能性。

    拓宽就业门路,帮助特殊人群在竞争中自立自强。积极为特殊人群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和公平的就业机会,把特殊人群纳入免费技能培训范围,增强其就业技能。以创业型城市建设为契机,加强特殊人群就业扶持,着力扩展安置帮教基地建设,通过政策引导、税收调节等方式鼓励和支持用人单位吸纳特殊人群就业。

  (作者系成都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

 

 【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次数:102 文章录入:manager    责任编辑:manag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