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院小说:中国古钱币鉴定 第四讲 明代--清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23:30:20
中国古钱币鉴定 第四讲 明代--清代
9.明代 明朝初年,曾仿照蒙古人的办法,使用钞票,而不是铜钱,禁止民间以金银交易。但是不久就改为银钞两用都可,以纸币为主,钱币为铺。   明朝钱比元代的钱多,但又比不上其它各朝代。朱元璋在称吴国公的时候,就设立宝源局,铸造大中通宝,以四百文为一贯,四十文为一两,四文为一钱。朱元漳打败陈友谅之后,在江西设置宝泉局,铸造五种大中通宝钱,即小平、折二、折三、折五、当十,并在各省分设宝泉局铸造。这次铸的钱,背面有各省的局名,计有北平、豫、洛、京、浙、福、鄂、广、桂等,每局有五等。小、钱背面多只有局名,折二以上还有数目字,如广西铸的折二钱称桂二,福建铸的折三钱则叫做三福。朱元璋早期的这类大钱,如今价值上千元,泉友们需留意。   朱元璋正式继统后,于洪武八年定洪武钱制,分小平、折二、折三、折五、当十五等钱。洪武通宝除南京宝源局外,各省都设宝泉局来铸造。小平钱在背面穿孔右边有“一钱”两字,这是纪重。折二为二钱、折三为三钱、折五为五钱,当十为一两,这当十钱的背面,除有“一两”二个字外,穿上面还有一个“十”字,读起来就是十一两。这是脱胎于元代的至正钱。这种纪重的钱为京师铸的,其它各省铸币,只铸局名和纪值。   大中洪武小钱,也有日本铸的。洪武钱用铜铸,以后减重铸造,洪武末年不铸大钱。洪武九年各省停止铸币,十年又恢复宝泉局。二十六年又停止各省的鼓铸。二十六年因宝钞跌价,禁用铜钱。洪武钱虽然常常停铸,但小钱种类颇多,版别也多。   永乐年间铸永乐通宝。永乐钱只有小平钱,没有折二以上的大钱。而且不论是京师还是各省所铸,都是光背;钱的制作精整划一,版别少。宣德年间也只铸小钱,数量和版别都比较多,但精整不如永乐钱。宣德以后由于宝钞的跌值和私铸的盛行,民间使用白银流通,官钱反而流通不畅,所以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四朝都没有铸钱。弘治年间才恢复铸币,铸造弘治通宝。铸钱的地区除了南京、北京、山东外,还有湖广、福建、贵州共十三省,弘治钱都是小钱,版别多。弘治以后,明钱都是黄铜钱。嘉靖年间铸嘉靖通宝,种类颇多,也仿过洪武钱铸大钱,有折二、当三、当五、当十共四种,背面有纪重的文字。隆庆年间的隆庆通宝只有小平钱,万历通宝有折二钱,背面纪局名的,计有工字、天字、正字、公字等。有些万历钱的背文有户、工、正、天、河、鹤等。 天启年间铸天启通宝。从此明朝的钱制就复杂起来了。单是币背面的文字,也有很多种了,有纪局名、地名的户、工、高、浙、福、云、密、镇、府、院、新;纪重的有一钱、一钱一分、一钱二分等。天启钱有折二钱,但铸得不多。当十钱种类却很多,大小、轻重不一,崇祯钱有一百多种,文字、制作、大小、轻重、厚薄,千变万化。崇帧钱有大钱折二、当五、当十钱。这三种钱不是同时铸的,折二钱有背面有二字或穿上一星点,也有只有星点没有文字的。当五钱则有户五、工五、监五三种。当十钱是光背,存留很少。 明末诸王都曾铸钱。明末弘光年间铸弘光通宝,分小平和折二两种。小平又分光背和背有凤字的两种。隆武年间铸隆武通宝,也有小平和折二两种。小钱除了光背的外,还有户和工字的。永历年铸永历通宝,永历钱种类多,钱文书法有篆、楷和行书 明末农民起义政权也曾铸钱。李自成和张献忠都铸过钱。李自成在崇祯十六年于西安称王,改元永昌,铸永昌通宝,分小平和当五两种。张献忠在成都即位,改元大顺,铸大顺通宝。张献忠的义子孙可望人滇称东平王,铸兴朝通宝。该币有三等,小钱重一钱五分,光背;稍大的重二钱六分,背有“五厘”两个字;最大的重约六钱四分,背有“一分”两个字。各朝农民起义军铸的钱,都是很珍贵的,因为他们建立政权的时间都很短,这些钱数量少,流通时间短,不易获得,因而价高。 明代流通的钱中,只有少数是本朝所铸,大部分是唐宋钱,尤以宋钱为多,明朝铸钱已有粗细的分工了,有匠头管钱币的轻重成色,下面有翻砂匠、滚挫匠、磨洗匠、刷灰匠等。然而明钱的制作并不比前代的精美。明代有许多地方不用铜钱,比如云南就实行实物货币。 明初实行的禁止金银流通,甚至禁开银矿的作法,并没有使白银失去货币的地位,英宗时已将白银定为正式货币,以大小银锭元宝来流通。 总之明代钱币有几个总的特点:第一,由于一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所以只铸一种年号钱;第二,早期钱币狭轮,字迹细秀,后期钱币宽轮,笔划变粗成仿宋体:第三,钱币都称“通宝”,不再称“重宝”、“元宝”等,读法一律对读,不再旋读:第四,从明中期后钱币开始用黄铜铸造,“黄铜币较、多,有光泽而少锈。这些特点,基本上为清代所继承。 10.清代 清代币制是银钱平行本位,大数用银,小数用钱,但白银的地位更加重要。清代的铜钱在最初的二百多年中,都是承袭两千多年来的方孔圆钱,用范模铸币。到了清末,才采取了机器铸币,铸造新式铜钱和铜元。 满洲人在入关以前就开始铸币了。努尔哈赤天命元年铸天命汉钱,满文,四字,没有加圈点;天命通宝是铸的汉文。太宗天聪元年铸天聪汗之钱,背面穿左有满文十字,穿右有满文一两字样。顺治元年铸顺治通宝。顺治钱有五种:光背、背面有一个汉字、一厘钱、背面有两个满字、满汉文钱。康熙年间铸康熙通宝仿顺治五式满汉文钱,后铸造小钱。雍正以后,制钱都仿顺治钱五式,除正面的年号外,背面都是两个满文字。宝福局所铸的钱,局名有时也用汉字,乾隆年间铸乾隆通宝,乾隆通宝红钱中,还有库车地名的,分普通和当十两种,当十的背面穿孔的上下有“当十”两个汉字。   乾隆钱的成色先后不同,各地也不同。乾隆五年以前,铸钱不加锡,称为黄钱;加锡后叫做青钱。嘉庆道光钱名有十九种,计泉、源、直、晋、苏、昌、福、浙、武、南、陕、川、广、桂、云等,钱背为宝东,满文即用康熙钱的东字。咸丰时铸局大增,咸丰钱也特别多,特别复杂。在计值方面,咸丰钱可以分为十五级,从一文到当千,钱上有铸局名称,所以各局所铸,文字不同,而且福建所铸,   除了计值上,还有计重若干的文字。凡是背部文字多的清代钱都要注意收集,说不定就是珍品。同治年间的当十钱较多,小制钱在咸丰年间就已停止铸造,而当十以上的大钱,因民间不用而停铸。光绪年间铸造当十钱光绪重宝,光绪通宝小制钱,现在所见小钱较多。   宣统年正式用旧法铸钱的,大概有宝泉局,另外有宝广和宝福两种机器钱,以及一种有圆孔的大清钱币。光绪时广东的机器铸币最为通行。广东铸的机器钱,有制钱、当五、当十,当五、当十是样钱。 制钱中又有大小两种,大制钱又有两种、一种背面穿左为一满文"广"字,穿右为一汉文“广”字,穿上横写“库平”二字,穿下有“一钱”两个字。另一种是顺治第五式,即背面有满文“宝广”二字。   光绪二十六年,广东开始铸造铜元,正面为“光绪元宝”四个字,中间没有方孔而有“宝广”两个满字,下面靠近外部有“广东省造,每百枚换一圆”字样,背面是蟠龙花纹,下面近处廓有英文字样。后改每百枚换一圆的字样为 “每元十制钱十文”。 太平天国政权铸多种铜钱,其面文“太平天国”,背“圣宝”,分宋体、楷书、隐起纹三类,其“国”字写成国。其“宝,字写成简化的宝字为仅见之品,故伪品较多。太平天国政权所铸钱币种类颇多,总的特点是铜质不纯,表面粗糙,砂性很重。这是由于当时农民政权处于流动作战状态,对冶铜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钱文的宋体铸工精良,文字端正。 清代后期广西的大成政权铸有平靖胜宝,其钱文亦属隐起文体。小刀会在上海起义后也铸太平通宝钱,背有日月,象征明字,也有背面穿上有“明”字的。清代农民政权的大钱、花钱等特殊品种的货币,伪铸者亦多,需结合大批真币,认真观察;才能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