赘婿苏檀儿跳河是哪章:小学二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7:46:20

小学二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  妈妈.老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鲜花爱雨露》。

 

2.听赏歌曲《我爱米兰》。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鲜花爱雨露》。

 

2.通过聆听歌曲《我爱米兰》,激发学生对老师的崇敬之情。

 

3.培养和营造良好的师生情谊,使学生养成尊师的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

 

(一)唱歌《鲜花爱雨露》

 

1.观察教科书中的插图,同时聆听歌曲《鲜花爱雨露》的范唱。

 

2.提示学生注意歌曲的情绪以及歌词内容,然后复听一遍。

 

3.听赏后,请学生谈谈歌曲的情绪及歌曲内容。

 

4.教师可结合鲜花、雨露等知识向学生讲解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可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以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歌曲的内涵。

 

5.听伴奏,轻声学唱歌曲(用“啦”模唱或直接哼唱歌词均可)。

 

6.为使学生始终对学唱产生兴趣,教师应根据学生学唱的熟练程度而改变学唱的方式。可以采用分小组、男女生接唱、单独演唱等形式。

 

7.全体学生有感情地、完整地演唱歌曲。

 

(二)欣赏《我爱米兰》

 

1.教师展示歌曲《我爱米兰》的图片或课件,导入歌曲欣赏。

 

2.聆听歌曲,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和节奏,注意歌曲表现的内容。

 

3.请学生谈谈听后的感受和联想。

 

4.复听歌曲,学生可随歌曲哼唱,或根据歌曲情绪进行动作创编。

 

(三)综合复习

 

1.教师将两首歌曲进行对比,请学生谈谈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2.为歌曲《鲜花爱雨露》创编动作表演(也可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将表演较好的同学集中,其他同学拍手或用打击乐器伴奏)。

 

3.小结。

 

教学评价

 

1.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2.学生的主动思考及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3.学生的生活体验及对人文知识的反馈和认识是否客观和恰当。

 

4.在歌表演活动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否得以充分发挥和体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歌曲《鲜花爱雨露》;复习《我爱米兰》,感受音乐的情绪与色彩的关系。

 

2.音乐活动“音的高低”。

 

教学目标

 

1.对音乐情绪的对比和颜色的对比有一定的认识。

 

2.能基本听辨日常生活及音乐中声音的高低和音色特点。

 

3.培养音乐兴趣,激发音乐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歌曲《鲜花爱雨露》,请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或歌表演。

 

2.复习听赏歌曲《我爱米兰》,请学生边听边随录音哼唱。

 

3.从红、黄、蓝三种颜色中,为《我爱米兰》选配一种适当的颜色,表示歌曲的情绪。

 

(二)音乐活动“音的高低”’

 

1.由教师或学生列举几个自然现象或生活中音的高低对比的事例。

 

2.教师播放高低对比比较明显的音乐片段,请学生分辨。注意让学生发现和归纳。

 

3.根据教科书第六、七页的插图创设音乐游戏或音乐故事,通过模拟各种人物、动物的声音表演各种角色。

 

本单元可设三个音乐小活动,可以分别进行,也可以综合在一起进行,可以由教师启发或组织进行,也可以由学生分组自发分组创编进行。

 

三个音乐小活动的题目和游戏形式:

 

①“小小配音演员”

 

根据插图编故事并表演,可以简单化装,表演与配音的同学可分开,也可以边表演边配音。

 

②“我编你唱”

 

唱、念童谣。节奏不变,音高可以由教师或学生自己创编,要求“叮”“当”必须一个高、一个低,就符合游戏规则。

 

③“看图、听音乐、找乐器”

 

通过观察教科书上的插图和其他有关乐器的挂图(或课件),选择部分高低音高对比明显的乐器演奏片段,使学生感受声音的高低。

 

教学评价

 

1.能否通过音乐活动,感受声音的高低。

 

2.学生是否对音高的练习感兴趣。

 

3.学生是否在音乐游戏中有创新精神。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小乌鸦爱妈妈》。

 

2.歌表演创作。

 

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歌曲《小乌鸦爱妈妈》。

 

2.创编歌表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我的好妈妈》(学生在幼儿园里已学过),导入本课教学。

 

2.启发学生谈谈对妈妈的了解或对妈妈的感情等:

 

①如“妈妈的职业”、“妈妈的爱好”、“妈妈最喜欢的东西”、“妈妈的生日”等。

 

②谈谈对妈妈的感情,如“喜欢妈妈的微笑”、“最爱听妈妈讲故事”、“我为妈妈做家务”、“我帮妈妈捶背”等。

 

3.教师用将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小乌鸦爱妈妈》。

 

4.聆听歌曲范唱《小乌鸦爱妈妈》,可加入课件演示。

 

5.教师示范,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可分段、分小组进行)。

 

6.教师再次播放录音。

 

7.教师用听唱法教唱歌词。教师启发学生用亲切、优美的声音演唱。根据学生情况,教师应有提示或示范可以逐步加入拍手演唱。

 

8.在学生能较完整地演唱歌曲的基础上,分组讨论,为歌曲创设歌表演(一个组表演一段歌词内容)。要求动作美观、表达准确。

 

9.每组选出代表进行歌表演,其他同学伴唱。

 

10.教师要求学生背唱这首歌曲。

 

11.回家将这首歌曲唱给妈妈听。

 

教学评价

 

1.是否能有感情地演唱这首歌曲。

 

2.学生为歌曲创编歌表演动作的参与率。

 

3.学生在表演过程中是否积极投人。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歌曲《小乌鸦爱妈妈》并表演。

 

2.听赏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从小懂得关心父母。

 

2.培养学生在音乐欣赏活动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小乌鸦爱妈妈》,并背唱歌曲。

 

2.利用教科书的插图或课件,引入歌曲欣赏《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3.教师启发学生谈对“摇篮曲”的初步感受和体验(教师可选择有代表性的《摇篮曲》音乐作背景音乐。

 

①什么是“摇篮曲”?

 

②听赏歌曲时,感受到什么情绪?

 

③是谁为谁唱“摇篮曲”?

 

4.采用范唱或录音再次听赏歌曲。

 

5.跟着录音轻声哼唱歌曲。

 

6.教师提示学生:

 

①听赏这首歌曲后,你想到了什么?

 

②听赏这首歌曲后,我们应该怎么做?

 

7.根据歌曲内容进行歌表演,可以分组或集体进行。

 

8.推选一位或几位同学,说说动作的创设意图。

 

9.歌表演《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教学评价

 

1.背唱歌曲《小乌鸦爱妈妈》的熟练程度?

 

2.听赏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时的想象力?

 

3.为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创编动作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二单元    我愿住在童话里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小红帽》

教学目标

1.用轻快的声音、有感情地背唱歌曲《小红帽》。

2.学唱歌曲《小红帽》的唱名。

3.引导学生根据歌词即兴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和《小动物的歌》。

 

(二)课题导入

1.以童话故事《小红帽》导入课题:

可采用看录像、听录音或教师讲故事、学生讲故事等形式。

2,教师可边讲故事边创设情境(在黑板上画简笔画或贴图片,亦可用实物投影等)。

(三)学唱歌曲

1.出示课题听范唱(教师范唱或录音、CD范唱等)。

2.学唱歌曲。

①读歌词。教师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学生可采用全体读、小组读、个别读等形式。

②学唱歌词。

步骤A.唱准确:听范唱 →跟唱 →全体跟琴唱。

B.以轻巧的声音唱出感情:先听、看范唱。

师生一起分析歌词:轻快 →害怕  →轻快(渐弱)。

C.有表情的演唱:个别唱、分组唱师生共同评价,全体唱。

D.全体背唱歌曲。

③完整地演唱歌曲。

3.跟着老师唱唱名。

全体跟老师学唱唱名,老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学生手指唱名);

师生接唱:音程跳度大的、稍难的小节老师唱,相对简单的小节学生唱;分组跟唱或接唱,个别跟唱或接唱等。

4.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步骤1A. 学生根据歌词,小组自编动作。

       B.教师到各组指导。

       C. 学生分组表演。

步骤 2A. 教师引导全体学生想动作,个别展示。

        B.教师请学生做动作,当时指导,全体学做。

        C.全体表演。

(四)教师做本课小结

教学评价

1.能否有感情的背唱歌曲《小红帽》。

2.能否跟唱曲谱并找到所唱的曲谱。

3.能否边唱歌曲边进行简单的表演。

教学内容

欣赏乐曲《龟兔赛跑》。

教学目标

1.听辨和感受乌龟和兔子的音乐的不同,并用图式表现出来。

2.了解表现乌龟的音乐是由大管演奏的,兔子的音乐是由单簧管演奏的。

3.跟着音乐分角色进行表演。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听音乐片断谈感受进入课题

请学生听由大管演奏的表现乌龟的音乐和由单簧管演奏的表现兔子的音乐。

①问题:

这两段音乐有什么不同?

如果音乐表现的是两种小动物,他们会是谁?

②介绍演奏乐器及其所表现的动物。

③提出问题:乌龟和兔子是哪部童话的主人公?

(二)听赏童话故事音乐《龟兔赛跑》

1.点课题并简介

今天就来听一听《龟兔赛跑》的故事。

不同的是这是一部由管弦乐演奏的音乐童话故事《龟兔赛跑》。大管和单簧管就分别是一种管弦乐器。

2.完整的听赏童话故事音乐《龟兔赛跑》(看书上的图画)问题:

可以用线条、颜色图画等分别表现乌龟和兔子的形象。

为什么爬得很慢的乌龟胜利了,而跑得很快的兔子却输了?

3.分角色边听音乐边表演

教师可准备一些森林的花草、树木小路小溪、终点路标等背景及一些小动物的头饰、小彩旗、玩具枪、花环等创设情境。

①学生模仿乌龟和兔子跑、爬的动作,选择模仿象的同学扮演这两个角色。

②老师和其余的学生一起分别扮演各种小动物:放枪的、挥旗的、助威的、给乌龟佩带花环的等等。

③师生共同简单串演。

④师生共同边听音乐边表演(根据时间,可以只表演比赛开始至乌龟胜利片断)。

(三)师生一起总结本课

教学评价

l.能否听辨出音乐情绪的变化,并用简单的图式表现。

2.是否知道表现乌龟和兔子的乐器分别是大管和单簧管。

3.跟着音乐分角色进行简单的表演时学生的参与程度。

教学内容

音乐活动──配乐讲故事《森林小卫士》。

教学目标

根据教科书的插图,听辨音乐情

绪,配上相应的画面;配乐讲《森林小卫士》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看图片讲故事。

1.教师贴出书中的六幅图片。

2.请学生给图片排顺序,看图讲故事。

3.为这个故事取名字,将学生取的名字写在黑板上。

(二)为图片选择音乐。

1.听一段音乐,请学生根据乐曲的情绪,为其中的一首选择图片。问题:为什么这样选择?

2.再听两段音乐,学生听辨并选择图片。(为什么?)

3.教师再播放几首乐曲,请同学们根据音乐情绪选择图片。(为什么?)

可以边听音乐边用动作模仿图片上发生的事。

3.按故事发展顺序听音乐,学生可以根据故事情节进行模仿人物的表演。

(三)配乐讲故事。

1.学生自由选择角色。

①选择模仿能力强的同学分别扮演主要角色:小狗、猎人。

②选择天鹅、小猴J兔、小羊、小熊、小老虎等小动物的扮演者。③选择讲故事的小朋友。

可以全部由一个小朋友完整的讲,也可以由六个小朋友分别讲六幅画面的故事情节(这几位小朋友要互相商量,协调配合)。

④其余小朋友自由扮演森林里的背景。

2.以上四组小朋友分别研究讨论怎样表演,教师进行指导。

3.配乐故事《森林小卫士》开始(教师负责音响,并参与学生的表演)。

注:

1.本课也可增加难度:教师多准备几首乐曲,供学生选择。

2.本课也可以变换顺序设计。

例如:为图画选择音乐十编排图画顺序讲故事十配乐讲故事。

教学评价

1.能否听辨音乐情绪并与相应的图片对应起来。

2.能否配乐讲《森林小卫士》的故事。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大鹿》

教学目标

1.背唱歌曲《大鹿》。

2.引导学生根据歌词即兴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继续童话世界游

今天我们继续到童话世界旅游

今天的小主人公又是谁呢?

2.听录音范唱歌曲《大鹿》

学生为歌曲取名,教师出示课题《大鹿》

(二)学唱歌曲

1.学唱歌曲

①领读歌词

A.教师接节奏有感情的朗读歌词,边读边在黑板上有层次的贴出歌词所描绘的画面。

   或用幻灯、实物投影、电脑课件等。

B.学生分角色读歌词,教师弹歌曲的旋律。

②学唱歌词

A.听范唱→全体跟琴唱→教师指导再唱。

B.师生一起分析歌曲:悠闲→稍快→快速急切的→坚定的。

C.有表情的演唱:个别唱→分组唱→师生共同评价→全体唱。

D.用打击乐进行伴奏。

E.全体背唱歌曲。

4.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①教师引导全体学生根据歌词内容创编动作。

②学生根据歌曲及动作素材,小组自选角色,自选内容,自编表演动作。

③教师到各组巡视指导学生的表演。

④学生展示表演:有角色(大兔子、猎人)扮演;有背景(蘑菇房子、大树、小草、小花等);有配唱、打击乐伴奏等等。

(三)教师小结

教学评价

1.能否有感情的背唱歌曲《大鹿》。

2.能否根据歌词即兴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教学内容

欣赏歌曲《永远住在童话里》。

复习本单元的内容。

教学目标

1.欣赏歌曲《永远住在童话里》,感受歌曲欢快、诙谐的情趣,并模仿动画中的主人公进行表演。

2.用歌声和表演,复习本单元所讲的童话故事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永远住在童话里》

1.听歌曲:录音或看录像。

   问题:你喜欢这首歌吗?你听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2.听歌曲:声像结合(歌曲VCD、听歌曲看动画人物)。

   你可以试着唱一唱。

   问题:

   你能唱唱你记住的一句歌词吗?

   你能模仿歌中唱到的动画人物吗?

3.听歌曲。

   你可以任意表演你喜欢的动画人物。如果能跟着唱一唱就更好了。

4.创编新歌词。

   问题:

   你还喜欢哪些或知道哪些童话故事?可以把歌曲中的童话故事换一换。

   教师将学生所改的歌词(只变童话故事其余歌词不变)写在黑板上。教师演唱学生更改后的歌词,学生跟着小声唱。

   总结:

   童话世界真美,如果这人间像童话一样美丽,我宁愿不要长大,永远永远住在童话里。

(二)“童话故事”表演

1.选择自己喜欢的童话自愿结合成组。

   你喜欢我们学习的哪一个故事?或我们没学的你会表演的童话故事?喜欢同一个故事的小朋友为一组。

2.分组讨论:各组如何表演你所喜欢的童话故事,可以演唱、配乐表演、讲故事等等形式。

3.教师到各组与学生共同讨论。

4.各组分别表演,教师可参与某一组的表演。

(三)教师小结本单元内容

教学评价

1.能否感受歌曲《永远住在童话里》欢快诙谐的情趣,并模仿动画中的主人公进行表演。

能否以自己喜欢的形式复习表演本单元所讲的童话故事。

 

第三单元 月儿弯弯

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演唱《小小的船》。

2.对音的高低及组成的旋律有感受和体验。

教学过程

(一)学唱《小小的船》

1.导入新课

老师将录制好的《小小的船》的录音放给同学们听一遍,请同学举手回答下面的问题。

这只小小的船是什么?

船应该在什么地方行驶?

为什么说月亮像船在太空中遨游?

2.老师请同学们翻开书,并请一位同学有表情有节奏地将歌词朗读一遍,而后全体同学将歌词朗读。

3.教师教唱《小小的船》,注意提示:

歌曲的速度、强弱、力度。

歌曲的意境。

在歌唱中身体可以随音乐律动。

4.请一位同学或两位同学主动站在台前为大家演唱。教师应给以表场和鼓励,以激励更多学生能有主动表现音乐的意识。

5.集体齐唱一遍歌曲,老师提出下一课背唱的要求。

(二)讲有关月亮的故事,朗诵描写月亮的歌谣,唱有关月亮的歌曲。

1.教师提问:谁能讲一个有关月亮的故事?朗诵描写月亮的歌谣和唱有关月亮的歌曲?

2.可分小组进行表演、比赛,看哪一组讲、唱、诵的同学多,给予奖励,以鼓励发扬集体协作精神。

3.教师小结,并对大胆上场表演的同学当众表扬,以表示对其有主动性和自信心的赞扬。

教学评价

1.学生是否能熟练地演唱《小小的船》。

2.学生是否能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

3.学生能否初步掌握3/4拍的强弱关系。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小小的船》。

2.欣赏《月亮月光光》。

3.唱唱做做。

教学目标

1.能背唱《小小的船》。

2.能有想像地去欣赏《月亮月光光》。

3.能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教学过程

(一)复习背唱《小小的船》

1.看歌谱齐唱歌曲。

2.邀请一位主动、大方的同学,将歌曲背唱一遍。

3.集体随老师的琴声背唱歌曲。

(二)听赏《月亮月光光》

1.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歌曲内容(田野、房屋、月亮、木床、糖果)的图片。

完整地听一遍童声二重唱的《月亮月光光》

要求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边安静地听,一边想像从歌曲中听到的景像。

2.教师将歌词的大意讲解一下,尤其是其中的闽南方言:

起厝田中央──在田中间盖房子。

亲像水花园──好像美丽的花园。

3.老师在放第二遍音乐之前向学生提出两个问题:

歌中所唱到的一些景物应在什么位置?

歌曲的情绪是什么?

4.听完第二遍音乐,学生可以上讲台将老师的图片作一摆放,以符合歌词描绘的情景,或将基本的摆放方位解说给同学们听。

5.请同学回答歌曲所表现出来的基本情绪,是优美还是欢快? 

(三)唱唱做做

1.教师向同学们解说这一活动的基本做法及要求,并将写有 d r m f s唱名的小红灯笼挂在钉有小图钉的小黑板上。

2.老师指着小红灯笼上的“d r m f s”教唱,注意熟记各个唱名及其音高。

3.当同学们都熟记并知道怎样唱唱名以后,教师将红灯笼按一定的音高和走向排列成组,请同学用手势表现出来,并有节奏、有音高地唱一唱。如挂出 ,就请大家集体或者个别用手势表示,并有节奏有音高地唱:“mi mi mi mi mi ”、“mi mi mi mi mi ”。

4.请一位同学上台在小黑板上把写有唱名的灯笼排列出多组旋律线,如:sol mi mi mi domi do do do mi等,其余同学在下面有节奏地、有音高地唱出来,并辅以手势。

5.老师按书上所列四种组合,分别用钢琴弹奏出来,同学们尽快用手势作出反映。

6.教师小结:通过这一练习,我们了解了唱名,并知道按一定的音高可排列出优美的旋律线。

教学评价

1.学生能否熟悉、准确地唱唱名。

2.学生能否主动、积极地参加音乐活动。

3.学生能否背唱《小小的船》。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我和星星打电话》。

教学目标

1.能较准确地掌握领唱、齐唱这一种歌唱形式。

2.能主动参与齐唱或领唱。

教学过程

1.教师将录制好的领唱、齐唱《我和星星打电话》完整地放一遍。并介绍领、齐唱这一种新的歌唱形式,它在我们的民歌演唱中常称″一领众和″。

2.朗诵歌词。请一位同学朗诵领唱部分,其余同学一起朗诵齐唱部分。注意齐唱部分的朗诵一定要整齐。

3.教师教唱歌曲几遍。 

注意突出音准、节奏的准确。

注意对话语气要尽量表现出来。

4.教师引导同学们就歌曲所描写的内容进行简短的讨论:

我们的生活中有科幻小说、科幻电影等等。我们今天学唱的歌词是否也充满了科学幻想,为什么?

②我们应不应该有幻想,为什么﹖

5.老师领唱、同学们齐唱,要求齐唱部分准确、整齐。

6.请一位同学或几位同学领唱,其余同学齐唱。

教学评价

1.学生能否尽快掌握领唱、齐唱这一歌唱形式。

3.学生是否在讨论中主动、大胆发言。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阿细跳月》。

2.歌表演《莹火虫》。

教学目标

1.能安静地欣赏乐曲,感受音乐的舞蹈节奏。

2.能积极参与集体歌舞表演。

3.能自选打击乐器为歌舞伴奏。

4.学会《莹火虫》的歌词和歌谱。

教学过程

(一)歌表演《萤火虫》

一位戴着莹火虫头饰、身背两叶翅膀的同学,手提点亮的红灯笼站在同学们的前面。

(注:教室里的椅子和桌子都挪开后,教师和同学站成一定的队形,开始本课的内容)

1.教师请同学猜那位同学的装扮。(提示是一种能在夏夜里发出亮光的昆虫)。

2.将歌曲《莹火虫》完整地放一遍,老师随音乐将舞蹈动作示范给同学们。

3.跟老师轻声学唱歌曲《莹火虫》,并学会几个舞蹈动作。

4.将学生分成舞蹈组、唱歌组和打击乐器组进行歌表演。舞蹈组排成两行在中间同老师一起随着音乐舞蹈,唱歌组和打击乐器组成倒八字站两边,歌唱和敲击打击乐器。分组由学生们自愿选择,人数不限。

舞蹈队要求:

动作优美、大方、表情自然,愉快。

能合上舞蹈音乐(三拍子)的节拍。

歌唱队要求:

大方、自然、有表情地歌唱。

节奏、音准正确。

打击乐队要求:

选择符合歌曲情绪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几种打击乐器能协调配合。

节奏准确、强弱分明。

(注:老师可将以上要求课前出示在黑板上,同时出示歌曲《莹火虫》的歌词。)在表演开始前老师可分组进行辅导,然后再合成。

5.同学们对三个组的表现进行自评或互评,并能说出表演得好与不太好的原因。

6.每组可推荐一名代表出来组成一个三人组的表演队进行表演。

7.老师对歌表演进行总结性评价,尤其需对那些平时性格内向、不善当众表现的同学提出表扬。

(二)听赏《阿细跳月》

1.教师展示彝族人民载歌载舞的图片或播放一段阿细人跳舞的录像片。

2.教师将音乐完整地放一遍,让学生围成圆圈,席地而坐,安静地欣赏。

3.教师讲解阿细人的″跳月″故事。

4.再听音乐一遍,老师带着学生随节奏拍手或老师随音乐舞蹈、同学们拍手伴奏。

教学评价

1.学生是否能主动积极地参与歌表演,并有较强的合作意识。

2.学生是否选择了符合歌曲情绪的打击乐器。

3.学生是否会唱歌曲《莹火虫》的歌词和曲谱。

4.学生听赏音乐时,情绪是否投入。

 

第四单元 快乐的游戏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唱歌《阿西里西》。

2.打击乐器:堂鼓、小钹、木鱼。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阿西里西》。

2.学会堂鼓、小钹、木鱼的基本演奏方法。

3.能积极探索堂鼓等乐器的其它演奏方法。

教学过程

1.从第三单元的欣赏曲《阿细跳月》引入《阿西里西》,这两者都是彝族的音乐,前者是表现青年们的舞蹈,后者是表现儿童们的游戏。

2.听《阿西里西》的录音数遍,学生跟着录音轻声哼唱。

3.教师解释“阿西里西”(我们是好朋友)和“丘都拉迪嗡啊”(表现欢乐的衬词)的含义。并与学生一起回忆彝族的一些风土人情(这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介绍过)。

4.学生跟着伴奏带演唱《阿西里西》。

5.展示堂鼓、小钹、木鱼等打击乐器,请学生说出名字,学生可能将堂鼓说成小鼓,将小钹说成是小镲,这也无妨。

教师分别介绍并示范这三种打击乐器的基本演奏方法。堂鼓用单槌击和双槌同时击都是基本的演奏方法;小钹上下相击,左右相击也都是基本的演奏方法。

6.学生分三组,分别学习堂鼓、小钹和木鱼的基本演奏方法。

堂鼓可奏“× × ×× ×”的节奏,小钹奏“× ×× × ×”的节奏,木鱼奏“××××”和“×××× ×× ×× ××”的节奏。然后三组齐奏,形成一种热烈欢快的气氛。

7.各组分别探索堂鼓、小钹、木鱼的其它演奏方法,如堂鼓击鼓边、或用手按住鼓皮敲击、小钹磨擦发音、用鼓槌击木鱼等,总之,要求学生在同一件乐器身上探索发出几种不同音色的声音,这一练习是很有意义的。

8.用堂鼓、小钹和木鱼为歌曲《阿西里西》伴奏,请学生在课外作好设计,下一节课大家共同来实践。

9.复习一遍歌曲《阿西里西》,再用刚才试敲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教学评价

1.学唱《阿西里西》的效率。

2.学生掌握堂鼓、小钹、木鱼基本演奏方法的普遍程度。

3.探索堂鼓等乐器其它演奏方法的积极性与参与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歌曲《阿西里西》。

2.欣赏歌曲《转圆圈》。

教学目标

1.能较为熟练地、有表情地演唱《阿西里西》。

2.感受《转圆圈》所描绘的儿童月下欢乐歌舞的情景,跟着录音哼唱部分词句并随音乐即兴表演动作。

3.能用堂鼓等打击乐器为《阿西里西》作伴奏。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阿西里西》。

2.随教师学唱《阿西里西》的歌谱。

3.出示“× ××”与“×× ×”两张卡片,让学生能清楚地区别两者的不同,再请学生找一找在《阿西里西》的歌谱中“× ××”和“×× ×”各使用了几次,“×× ××”用了几次。

4.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如何能更有表情地唱好《阿西里西》。在教师的指挥下,随着伴奏带全体学生富有表情地演唱《阿西里西》。

5.请学生分组设计如何用堂鼓、下钹、木鱼为《阿西里西》伴奏(为每种打击乐器设计两小节节奏型),师生共同比较、归纳、综合,作出几套方案。例如:

 

6.部分学生歌唱,部分学生用堂鼓等伴奏,掀起本节课的第一个高潮。

7.教师介绍合唱歌曲《转圆圈》的相关资料,并与已欣赏过的《阿细跳月》作比较,两者相同的是都是彝族的音乐,且都是在月光下的歌舞,不同的是《阿细跳月》是青年人的舞蹈,《转圆圈》是儿童们的游戏歌曲。

8.出示《转圆圈》的歌词,听赏《转圆圈》。

9.听赏几遍后,引导学生跟看录音哼唱以下两个片断:

 

10.部分学生用已学会的彝族舞蹈动作随音乐即兴表演,不求动作统一,只求与音乐合拍,表演自信大方,教师应启发、鼓励更多的学生参加表演,掀起本节课的第二个高潮。

教学评价

1.学生演唱《阿西里西》时的表情与投入程度。

2.学生设计打击乐器伴奏时的合作精神与创造能力。

3.学生听赏音乐时的专注程度。

4.学生即兴表演时的参与率及动作与音乐的协调程度。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唱歌《拔河》。

2.欣赏管弦乐曲《踢毯子》

教学目标

1.能用富有力度和弹性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拔河》。

2.能用人声和打击乐器表现拔河的情景,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拔河》伴奏。

3.能随着乐曲《踢踺子》的韵律,即兴表演踢踺子的动作。

教学过程

1.用拔河的图片或提问的方式引入歌曲《拔河》的教学,请学生用语言描绘拔河时欢快、热烈的气氛。

2.提问“拔河的音乐应当是怎样的?”“演唱时在声音上应具有什么特点?”启发学生想象表现拔河场面歌曲的音调特点一热烈、欢快、紧张。

3.听赏歌曲《拔河》的范唱录音,听几遍后通过提问的方式,加深学生对这首歌曲的认识,为正确地表现这首歌曲打下基础。

4.录音学唱歌曲。

5.教师领唱、学生齐唱,学生领唱、齐唱。

6.按课本上的要求,用打击乐器(或小喇叭、喊声、跺脚等)表现歌曲《拔河》热烈、紧张。欢快的气氛,再将这些声音录下来。

7.边演唱歌曲,边放渲染气氛的录音,师生共同评论。

8.欣赏管弦乐曲《踢踺子》,引导学生注意由木琴奏出的主题。

9.教师表演踢踺子动作(也可将踺子带到课堂上来,因有些学生可能没有见过和玩过踢踺子),开始时两拍踢一下,后可变为一拍踢一下,可用右脚踢,也可用左脚踢,可以站着踢,也可以跳着踢,还可以右脚交叉到左脚后面踢等。

10.学生随音乐即兴地做踢踺子的动作,不要要求整齐划一,只要求能合拍,达到“用动作来理解音乐、表演音乐”的目的。

11.复听一遍《踢踺子》以加深印象,并要求学生能在以后播放这段音乐时立即说出曲名。

12.歌表演《拔河》将掀起本节课的高潮,但以徒手表演拔河为好,不要使用真的绳子,以免目标转移。表演的动作可由学生自己设计,各组表演的动作可以不同,每组约11人(五人一队分列两边,一人当裁判),部分学生可用打击乐器、人声为歌曲伴奏。

教学评价

1.学生演唱《拔河》时的投入程度和是否富有表情。

2.学生在设计《拔河》气氛时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3.学生听赏音乐时的积极性及专注程度。

4.学生在歌表演时表现的纪律性及创造性。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音乐活动《士兵进行曲》。

2.欣赏管弦乐曲《布老虎》。

教学目标

1.能随着《布老虎》的音乐展开想象,初步理解音乐表现的内容,并初步了解布老虎的民俗。

2.在熟悉《士兵进行曲》音乐的基础上,能按节拍敏捷地作出种种动作。

教学过程

1.出示布老虎的图片或实物后,初听管弦乐曲《布老虎》。

2.介绍有关布老虎的民俗。

布老虎是儿童的玩具,在我国很多地方的农村中,人们都喜欢用老虎的造型来打扮小孩,头戴老虎帽,脚穿老虎鞋,手中拿着布老虎,睡觉时还有老虎枕……有一首民谣唱道:“小猴孩,你别哭,你别闹,给你买个布老虎,白天拿着玩,黑夜吓麻胡”。“麻胡”是民间传说中专门残害儿童的恶鬼,让孩子穿虎鞋、戴虎帽、玩布老虎是表示驱恶除魔保佑平安的意思。

布老虎身上的图案色彩鲜明,眼睛很大,额头还有一个”王”字,但并没有过于凶猛的样子,相反,它能使孩子们爱不释手。

3.复听《布老虎》,引导学生分辩两个不同的“老虎”主题,一个是貌似凶猛的,一个是比较温和的。

4.初听《士兵进行曲》,感受其进行曲的律动。

5.请学生仔细观赏课本上的图示,知道一共要做拍手、拍腿、踏左脚、打枪、立正、敬礼等六个动作。同时要念qichapengpaka等象声词。

6.教师随音乐作示范。

7.这个练习的难点是既要做动作,又要念出声音,两者要密切配合,学生可能会感到困难,因此可带领学生先随音乐学做动作,再同时念出声音。

这段音乐一共有八个乐句,每句四小节,如只做一遍动作,可用第1278乐句,即:

如连续做两遍动作,可用整首曲子。

8.可以分组比赛,看哪一组做得最整齐。

9.教师弹琴,部分学生做动作,部分学生列队行进(模仿木偶兵的形象),将掀起本节课的高潮。

10.学生自己设计动作,自由表演。

教学评价

1.欣赏音乐时的专注程度。

2.随音乐做动作时的正确性、协调性和参与率。

3.自己设计动作的积极性、创造性。

 

第五单元 动画城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快乐的小木匠》。

2.表演小小音乐剧《小熊猫学木匠》。

教学目标

1.教唱歌曲《快乐的小木匠》。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 FFKJ.Net

2.鼓励学生创编歌词和表演与歌词相关的动作。

3.引导边唱着歌曲边表演小小音乐剧《小熊猫学木匠》。

教学过程

(一) 播放歌曲《大风车》,拉开《动画城》这一单元教学的序幕。

1.播放歌曲《大风车》。

播放歌曲《大风车》,《动画城》节目时间到了,请学生谈谈自己感兴趣的动画片,说说最近电视台播放的新的动画片,唱唱片中的歌曲,鼓励学生把家中的动画片带到学校来,与同学们分享。

(二) 聆听歌曲《快乐的小木匠》。

1.今天的《动画城》播放什么动画片呢?老师也不知道。老师只知道动画片的主人翁是小熊猫,小熊猫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听一听。

2.教师播放歌曲《快乐的小木匠》,学生根据歌词回答,歌曲表现了小熊猫做木匠的情形。

3.教师放第二遍录音并提问:哪些词语表现了木匠劳动的情形?学生回答,“嚓嚓嚓嚓”、“沙沙沙沙”等。

4.教师引导学生边听歌曲,边根据对木匠了解和观察,做两到三个律动动作,如弯腰伸臂刨木头,或屈膝锯木头,搬运、摆放木头等动作。

(三) 听并学唱歌曲。

1.学生在教师的范唱中继续表演木匠劳动的动作。

2.教师邀请学生在表演的同时,加入到跟唱歌曲的行列中来。

3.请学生自己完整地演唱第一段歌词。

(四) 创编歌词并表演动作。

1.教师启发学生,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平凡的工作是不太引人注意,但人们又离不开它的。学生回答,理发师、修鞋匠、小商贩、修车匠、清洁工等。

2.教师鼓励学生把这些行业工作的环境、工具、声音、姿态等列举出来,并改变成歌词,替换《快乐的小木匠》的第一段歌词。如“扑扑扑扑火焰飞,当当当当铁锤响,我是快乐的小铁匠,嗨!嗨!快乐的小铁匠。”等。

3.请同学们把创编的歌词演唱并表演动作,然后分组进行演唱和表演。

(五)根据故事情节串接和编排小小音乐剧《小熊猫学木匠》。

1.教师介绍小熊猫学木匠的过程,鼓励学生们根据《小熊猫学木匠》的故事情节进行表演。(剧情参照“七、相关参考资料” )。

2.请学生分组分别扮演其他各个行业的劳动者,如理发师、修鞋匠、小商贩、修车匠、清洁工,并演唱和表演前面创编的歌词与动作。

3.完整地表演并演唱。

4.鼓励学生回家准备相关的头饰、服装或道具,以备“六·一”演出表演。

教学评价

1.学生基本能背唱歌曲《快乐的小木匠》的第一段歌词。

2.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积

累,能创编一段与服务行业有关的歌词,并表演相关的动作。

3.学生愿意参与小小音乐剧《小熊猫学木匠》的表演。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歌曲《蓝皮鼠与大脸猫》。

2.音乐活动《跟着队长》,随着音乐做律动。

教学目标

1.欣赏歌曲《蓝皮鼠与大脸猫》《跟着队长走》。

2.随着音乐做律动。

教学过程

(一)《蓝皮鼠和大脸猫》

1.播放歌曲《大风车》,拉开《动画城》节目的序幕。

2.教师提问:今天,动画城播放什么动画片呢?

教师播放《蓝皮鼠和大脸猫》的录音带,引导学生完整地欣赏歌曲。然后请学生猜一猜动画片名称。

3.教师自己或请学生介绍《蓝皮鼠和大脸猫》的剧情,并播放《蓝皮鼠和大脸猫》的片头。

(二)模仿老鼠与猫的叫声,跟着录音带演唱伴唱部分。

1.请学生聆听歌曲,说出歌曲中老鼠和猫的叫声。教师准确范唱老鼠和猫的声部。

2.请学生继续听录音,跟着录音学唱老鼠与猫的伴唱部分。

(三)聆听歌曲,选择合适的节奏,帮助老鼠与猫找到自己的家。

1.教师自己或请学生在黑板上画出两间房子,两间房子没有任何特殊标记,请学生说出哪间房子是老鼠的,哪间是猫的?

2.教师在黑板上出示节奏卡片,引导学生将刚才模仿的老鼠与猫叫的声音,与卡片上的节奏相对应。请一位学生将两张节奏卡片粘贴在两间房子上。

3.教师请另一位学生指出房子分别属于谁。

4.一位学生放卡片,另一位学生找房子,视时间的多少,游戏可继续进行。

(四)聆听《跟着队长走》,播放动画片《小飞侠》片断。

1.播放歌曲《大风车》,拉开第二个《动画城》节目的序幕。

2.教师提问:动画城现在播放什么动画片呢?

教师播放《跟着队长走》的录音带,引导学生完整地欣赏歌曲。然后请学生猜一猜动画片名称。

3.教师顺势介绍《小飞侠》的剧情,并播放《小飞侠》的片断。并请学生指出《跟着队长走》出现在剧情发展的什么时候。

(五)随着音乐设计与动画片相关的律动。

1.请学生说说随着歌曲《跟着队长走》的音乐响起,动画片中的小孩子们做了些什么(穿越瀑布、涉水渡江、攀藤过崖、钻密林、走稻田等)。

2.请学生模仿动画片中的人物,用动作表现穿越瀑布、涉水渡江、攀藤过崖、钻密林、走稻田等情景。

3.学生围成圆圈,领头的做队长,带着印第安人有羽毛的头饰,随音乐做一个动作,其他学生模仿他的动作。第一遍音乐结束,头饰交给第二个同学,由第二个同学做队长,做一个动作,其他学生模仿他的动作。依次循环,表现穿越瀑布、涉水渡江、攀藤过崖、钻密林、走稻田等情景。

(六) 随着音乐设计其他律动。

1.引导学生用《蓝皮鼠和大脸猫》的音乐,继续做律动。

2.启发学生回忆看过的动画片,激发学生伴随着《跟着队长走》的音乐,做其他律动。如老人、孩子,三只小猪、孙悟空师徒、云、雨等。

3.启发学生选择情绪不同的音乐,用不同的动作表现。

教学评价

1.学生是否能愿意和喜欢聆听歌曲《蓝皮鼠和大脸猫》《跟着队长走》。

2.学生是否积极地参与到律动中去,并且在动作上有所创新。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器乐曲《三个和尚》。

2.学唱歌曲《三个和尚》,跳木桩。

教学目标

1.欣赏器乐曲《三个和尚》。

2.识别和记忆堂鼓、木鱼、小钹三种打击乐器。

3.引导学生欣赏音乐并表演《三个和尚》。

教学过程

(一) 播放歌曲《大风车》,拉开《动画城》节目的序幕。

1.播放歌曲《大风车》。

2.教师设问:动画城节目又要开始了,今天播放什么动画片呢?请同学们仔细听,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

3.教师播放器乐曲《三个和尚》,随着音乐发展变化,配乐讲《三个和尚》的故事片段。

前奏部分:“从前,在一座高高的山上,有一座寺庙·····”,主题音乐第一次响起:“一个小和尚,背着行李,兴致勃勃地来到寺庙前,看到空无一人的寺庙,他兴高采烈地打扫、清理、收拾、挑起水来,忙完了这一切,他安静地坐在佛像前念经,念着念着,他打起瞌睡来……”

主题音乐第二次响起:“一个瘦和尚,背着行李,也兴致勃勃地来到寺庙前,看到大大的寺庙里只有一个小和尚,他高兴地同小和尚打过招呼,也非常积极地打扫寺庙、清理佛堂、挑起水来,忙完了这一切,两个和尚面对面地在佛像前打坐、念经起来······”音乐到此为止。

“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哪个同学能给我们讲讲?”学生七嘴八舌纷纷补充后面的故事。

4.同学们给故事起名字。

教师:看来,许多同学都知道这个故事,请同学们告诉我这个故事的名字。

(二)认识打击乐器:堂鼓、小钹、木鱼,并用打击乐器为主题音乐伴奏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 FFKJ.Net

1.聆听器乐曲《三个和尚》,说说乐曲与前面的故事有什么关系。

教师告诉学生,刚才听到的乐曲是作曲家金复载特意为动画片《三个和尚》创作的音乐。

2.为什么乐曲的名字也叫《三个和尚》,聆听乐曲前奏。

3.教师展示打击乐器堂鼓、小钹、木鱼。示范敲击这几种打击乐器,引导学生了解和熟悉堂鼓、小钹、木鱼的音色。

4.聆听乐曲前奏,教师在各件打击乐器前示意前奏使用了哪种乐器,也可让学生随乐曲前奏在各打击乐器上做虚拟动作。

(三)聆听主题,设计打击乐器伴奏。

1.教师告诉学生,乐曲除了使用木鱼

 

等打击乐器,暗示故事发生了地点和人物,还设计了一个“和尚主题”,表现和尚的性格。弹奏主题旋律第一段,请学生说说这段音乐的情绪。

2.教师弹奏主题旋律的第二段,请学生说说第二段与第一段情绪有何不同(第一段明快、活泼,第二段舒缓、宁静等)。启发学生结合故事情节,就主题旋律的两种情绪展开联想(勤快与懒惰等)。

3.聆听乐曲主题旋律,请学生说说乐曲中使用了一种还是两种乐器来演奏主题旋律。

乐曲的主题旋律,分别用尖细、清亮的坠胡与暗哑、低沉的二胡两种乐器演奏主题旋律的第一段、第二段。

4.请学生用打击乐器,分别为教师弹奏的主题旋律第一、第二段伴奏,要求表现出两种不同的情绪。

乐谱:

 

(四) 聆听全曲,判断主题在乐曲中出现的次数。

1.教师播放乐曲,请学生思考在乐曲中和尚主题出现了几次。

2.启发学生安静聆听,回忆动画片的画面(没看过动画片的学生,可自由展开联想)。

3.在动画片中,有这么一个故事情节:三个和尚谁也不去挑水,忍受着干渴,呆坐在佛堂前。偏偏这时,寺庙里的老鼠打翻了佛堂前的烛台,火苗烧着了纱帘,火势蔓延,寺庙刹那间笼罩在一片火海之中。三个和尚慌乱地打水救火。

教师启发学生,表现上述情景配上哪段音乐比较合适。

4.教师播放乐曲展开部,请学生随音乐表演手忙脚乱救火的情景。

教学评价

1.学生是否能专心欣赏器乐曲《三个和尚》。

2.学生能否识别和记忆堂鼓、木鱼、小钹三种打击乐器。

3.学生是否乐于参与表演。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大风车》。

2.复习整个单元歌曲与乐曲。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大风车》。

2.鼓励学生随着音乐旋转“大风车”。

教学过程

(一)播放歌曲《大风车》,开始《动画城》歌曲的学唱。

播放歌曲《大风车》,学唱《大风车》。

(二)分组搭架“大风车”。

1.启发学生讲述风车的形状。

2.引导学生四人一组搭建一个风车。

3.所有风车围成一个圆圈,既可以四人一组地旋转,也可沿着大圆圈旋转。

4.边唱歌曲,边旋转“大风车”。

(三)随音乐旋转“大风车”,说出歌曲与乐曲名称。

1.教师播放本单元或以前学过的歌曲或乐曲,请学生随着音乐旋转“大风车”。

2.一首音乐结束时,停在教师面前的“大风车”,必须说出刚才所播放的音乐的名称,才能随着下一首音乐继续玩“大风车”。否则,这架“大风车”只能下场休息。

(四) 结束全单元课程。

教学评价

1.大多数学生是否会唱歌曲《大风车》。

2.学生是否愿意参与“大风车”游戏。

 

第六单元    下雪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 停赏乐曲《雪花飞舞》及歌曲《江雪》。

2 跟录音机学唱歌曲《江雪》。

教学目标:1 听赏歌曲《雪花飞舞》感受乐曲的情绪。

2 用动作表现雪花飞舞的情景。

3 听赏歌曲《江雪》,熟读在这首古诗,了解它的意境并跟这录音学唱。

教具:电子琴、图片、多媒体。

学具:课本               

 教学过程:

一、雪花飞舞

1 课播放一段雪花飞舞的录像,引导学生进入教学主题。

2 听赏音乐,教师启发学生,乐曲是怎样表现纷纷扬扬的雪花的。

3 听赏钢琴独奏,雪花飞舞。  

二、江雪

1 初步听赏《江雪》。

2 教师讲解古诗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古诗。

3 用听唱法教唱歌词,先分句教唱,再整体教唱。

4 跟录音学习歌曲。

5 教师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雪花》。

教学目标:1 通过学唱歌曲,了解《雪》的形成。

2 能正确表达歌曲情绪。

3 了解顿音的唱法,并能按照顿音的记号演唱歌曲。

板书设计:                 雪花

教学过程:

1 复习歌曲《雪花飞舞》。

2 请学生用自己设计的动作表演。

3 导入新课,教师提问:“雪花”是怎样形成的?

4 播放录音《雪花》。

5 教师分句教唱。

6 启发学生注意顿音唱法,应唱的有跳跃感。

7 注意歌曲的情绪变化和力度变化。

8 教师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小雪橇》。

教学目标:1 用欢快的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2 为歌曲伴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教学过程:

1 教师播放有关雪橇的画面。

2 听录音两遍,教师提问:滑雪橇时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表演歌曲时,应该用怎样的情绪。

3 教师分句教唱歌曲的歌词。

4 教唱时启发学生的情绪。

5 编配打击乐器,进行伴奏。

6 教师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小动物告别会》。

教学目标:1 通过学唱歌曲,为进一步表演作准备。

2 区分四三拍和四二拍。

板书设计:                   小动物告别会

教学过程:1 教师播放有关动物冬眠的画面。

2 听教师范唱。

3 教师分段、分句教唱,可放慢速度教唱。

4 教唱第一乐段过程中,注意启发学生的情绪,应唱的抒情、优美。

5 教唱第二乐段歌词,注意与第一乐段的区别。

6 学会歌曲后,第一、第三乐段齐唱,第二乐段可分角色演唱。

7 设计动作表演。

8 教师小结。

课后记:四二拍和四三拍的节奏不同还要在学习中逐渐掌握。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表演《小动物告别会》

教学目的:1 复习歌曲,为进一步表演作准备。

2 教师与学生一起共同排演动作。

板书设计:小动物告别会

教学过程:1 为了上好本节课,事先做好准备。

2 播放《小动物告别会》的伴奏,请学生设计动作。

3 教师做一些示范表演。

4 学生模仿教师舞姿,也可模仿别的学生舞姿参与其中,感受三拍子的韵律。

5 放音乐,全体做动作表演。

6 教师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