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刀鹰眼老七怎么打:什么是理想的听课与评课 - 中国教师报(http://www.chinateacher.c...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2:44:12
什么是理想的听课与评课 来源:中国教师报 作者:崔子和 添加时间:2011-2-14 17:11:00

    课堂,是学校教育最重要的体现形式。同行学习借鉴、专家调查研究、领导检查指导,无论基于何种需要,对这一存在的认识、了解、感受、品鉴、分析、判断、评价、研究等等,即听课和评课。
    听课,是对课堂、对师生课堂生活的目见和耳闻。评课,是针对课堂和关于课堂,尤其是针对师生和关于师生的言说。二者都是对世界的认识而不是对世界的改造。一般来说,听课侧重于感性;评课侧重于理性。
    听课,就是走近和走进课堂,近距离地目见耳闻师生课堂生活中呈现的言与行。我们期望这一见闻是客观、准确的,期望这一呈现是真实、自然的。但事实上,这并不总能做到。本来,教师和学生在自己的课堂生活中,已经是独立自足的存在,课堂并没有供人观赏的义务。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听课者是一个陌生人,是一个侵入者。不管听课者如何销声敛迹,不管师生活动如何专注凝神,陌生人的出现,都不是可以忽略的事。这一出现或会影响呈现的真实自然和发现的准确客观。这一影响,和听课者的身份、动机,和听课者与学生、教师的关系有关。再者,我们听到(看到)的课堂和师生具体的言行,是师生已然呈现出来的,是其思维的终端,是一个客观的存在;而不尽是师生主观愿望和追求的自然体现。就是说,教师或学生,在某个时刻、某种情况下,说了什么,怎么说,做了什么,怎么做,这些在你眼前正发生着的事,多大程度上体现了师生的意志,我们还不能轻下结论。因为一个人行为的表象,势必也是他的惯性使然;这个惯性,源于他既往的生命历程。此外,听课者往往有预设、预期和预想。师生课堂生活所呈现的感性景象,通常不会被听课者全息摄入。在听课者的脑际,这些景象会被区别对待,会表现为主次、轻重、浓淡、疏密,等等。至于为了听课而听课、为了被听课而被听课的另类情形,不在我们讨论的范围。所以,就听课一事来说,我们能做到多大程度的真实,还是个问题。
    把听课比作对课堂的阅读,那么,评课就是阅读之后的研究和批评。能够了解文本撰写者即师生的意愿,当然有助于研讨。理想的评课,应该有教师和学生的参与;评课者应该倾听师生的描述、阐述和申述。评课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充分地了解师生的主观愿望和追求所在。我们和师生一起辩明这一愿望和追求实现了多少,以及何以实现、何以未能实现、如何才能真正实现。评课,通常及于这一层面:着眼于师生做得“怎么样”。有时,我们也着眼于师生“做什么”。即,就师生的愿望和追求本身作研究和批评。这是对师生,尤其是对教师更充分的直面。这时,教师追问自己,追问自己的行为,也追问自己的内心;评课者追问教师,也追问自己。
    评课中,评课者的意志自然会有所呈现,也不妨以自己的意志和执教者的意志作沟通、交流,但不要成为强加,不要成为僭越。课,是具体的某一群学生和某一位教师的课,不是任何别人的课;评课的对象是课本身,不是其他。和听课、评课不同,上课不是对世界的认识,恰是对世界的改造。评课,旨在让这一改造的完善得以更进一步。
    时下,课堂实践的探索不断深入,课堂生态正日益丰富和多元;对课堂的认知,习用已久的动词“听”和“评”,或以为已不够准确。于是有人提出看课、观课、巡课、说课、议课、辩课等表述。不过,我们看课堂时,还要不要听?其实,语词和概念的关系,本不必这么拘泥。比如动词“打”,时代的发展和生活的演进使得它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发生变化。听,不妨涵括看、观、巡;评,也不妨涵括说、议、辩;用这两个词来指称对课堂的认知,尽够了。因而笔者不揣谫陋和保守,仍用听课、评课一语。
    总之,听课和评课,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听课者和评课者,对师生应有同情的了解和体贴的认知。听课和评课,归结于课堂的完善和进步。听课和评课,其实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