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裁的蜜制爱人宋淼:万商云集积攒下千卷“财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06:52:45

昨天 09:39 上传下载附件 (18.16 KB)

在山塘街上的岭南会馆大门与山墙,明万历年间由广东士商共建,

康熙五年重建,解放后改为山塘中心小学。


昨天 09:39 上传下载附件 (24.83 KB)

 图为20世纪30年代商团开着摩托车武装巡逻。


昨天 09:39 上传下载附件 (28.18 KB)

 新安会馆大门 在广济桥堍上塘街,清乾隆年间安徽歙县布商建,道光十二年重建。民国年间为新安同乡会。

2002年上塘街拓宽时拆除。


      总策划 詹刚 翟晓声 执行策划 汪香元 吴金媛 何建平 撰稿 首席记者 李婷
  位于长三角中心地带的苏州,西临太湖,北依长江,水陆交通发达,具备了成为一个“大码头”的优势资源。从明朝中叶开始,苏州城西阊门内外就已是万商云集、百业兴旺,南来北往的外地商人渐渐在苏州建立起自己的同乡会,也就是“驻苏办”。据史料记载,阊门山塘、石路一带的会馆、公所,是全苏州城最为密集之处,曾先后建有大小会馆、公所达百余座。
  进进出出会馆的商人家族经几代人打拼、经营,从外地人变成新苏州人,最后成为老苏州人。商人的群体越来越大,力量越来越集中,商会就应运而生了。
  苏州商会跻身全国八大商会之列
  1905年7月17日,清商部照会苏州商人王同愈等,批准苏州绅商的呈请,设立苏州商务总会。10月6日,苏州商务总会于赛儿巷七襄公所内召开成立大会,尤先甲、倪思久分任总、协理。说到苏州商会的成立,又要提到石路开埠第一人盛宣怀,从在全国范围内设立商会这个角度而言,盛宣怀是最重要的倡议者。
  晚清末年,整个国家的现代工业发展加快了许多,但可惜的是行业之间、企业之间、现代工业与传统经济社会之间却没有形成任何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特别是主办人和经理方面未能制订出一系列规划,以达成各种工业之间以及它们与其他经济部门比如信用设施、资金筹措、市场销售、税收结构等的职能上的结合。———与此前的传统中国经济模式相比,晚清时称为“现代”的工业,实际上仍然是不能用数字进行管理的“非现代”。
  但是无论如何,商人和公司之间需要建立商业法规,因为这是管理者可以增加新的管理领域和树立权威的努力成果,无论其最初有多么不完善。因此,在1905年前后,清廷开始出现了一些呼声,要在工商业方面组织一个新部门,各省再设分署,且鼓励商人自组商会。呼声最高者,正是盛宣怀。
  在担任几个公司“官方督办”时颇有成就的盛宣怀虽然收入颇丰,但其官场职务却并不高。1902年,他任宗人府丞和会办商约大臣,这仅仅是一个中等官员,他建议设立一个新的部门来指导工业和贸易事务,此议恰与醇亲王载沣等满族亲王相契合。1903年4月22日宣布商部率先成立的上谕发出了,大约五个月后,商部正式宣告成立。
  苏州商会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成立的,起初名苏州商务总会(1905~1916),后更名为苏州总商会(1916~1931)和吴县县商会(1931~1949),直到1949年4月苏州解放,历经清末、北洋、日伪、国民党统治四个历史时期,整整延续了近半个世纪。
  按照清商部明文规定,苏州商会统辖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四府和太仓直隶州各商务分会,与上海、南京商务总会分管江苏商务。有了雄厚的经济基础,苏州商会的形成和发展非常有特色,首先本身组织严密,领导层比较稳定;其次,商会直接控制着一支准武装部队———商团;最后,商会通过建立一种遍布全市的基层街道组织———市民公社,成功地把自己的势力和影响渗透到各民间社团和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因而在整个管理区域中居于特殊地位,从而发展成为全国著名商会之一,与京、津、沪、宁、汉、穗、渝等地商会并列。
  3500卷商会档案是货真价实的“苏州财富”
  今天人们还能对“苏州商会”有如此深刻、全面的了解,要感谢一份长达40余年的档案,整整3500卷苏州商会档案,积累历时40余年,卷帙浩繁,实属罕见。
  在山塘街苏州商会博物馆中,陈列着部分苏州商会档案展品。苏州商会档案是苏州商会在40多年间从事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社会治安等各种活动的原始记录和文书材料的总汇,除少数散失外,现存各种档案史料约数十万件,与天津商会档案并称为全国保存较为完整的两大商会档案。
  苏州商会档案包括商会本身,附属机构,分会分所及其所属厂矿企业,银行钱庄,同业公会,以及商团、市民公社的档案文件,其中以商会本身、丝织业、银钱业同业公会和商团的档案数量最多,约占全部档案的80%以上。
  苏州商会档案文件繁多,其中绝大多数是呈文、批示、函电、表册,约占全部商会档案的70%以上,也是商会档案中比较重要的部分。其内容大致可分为:秘书行政,组织人事,商律商法,政治活动,消防治安,财政金融,工商业务,兴办实业,交通运输,市政建设,农田水利,赈灾救济,文教卫生,捐税与抗争,外事外贸,调查统计,商事调处,公益善举,兵灾战祸,日伪物资统制,物价与民食,反帝爱国运动,劳资矛盾与工农群众斗争,机关和社团,各地商会往来,重大会议,商团,市民公社,经费收支,社会生活等30多个大类。
  在这样一个可称“近代苏州年鉴”的档案中,研究者发现了两个极具价值的类别档案。
  商团档案。苏州商团档案起自清光绪三十二年,迄于1936年,包括其前身苏商体育会、商团公会、商团团本部三个组织阶段的全部档案。苏州商团有常备团员2000多人,枪械武器1000余支,辖有包括吴县、吴江、无锡、太仓等在内的30多个支队,是已知人员较多,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商团。苏州商团始终受苏州商会的直接控制,商团团长由商会董事会选举董事担任,草拟商团章程,产生商团领导,批准支队建立,决定活动方略等等,一切均听命于商会董事会,这是与其他地方商团有所区别之处。现存商团档案系统完整、具体真实,学者认为是一份不可多得的佳档。
  市民公社档案则更是十分罕见。苏州市民公社创建于辛亥革命前夜、清末封建帝王统治的风雨飘摇之际,其组织特点是以街道区划为单元,吸收各行各业的工商界人士为社员,打破了纯粹以行业为界限的行会公所、同业公会的组织模式。它与早期街道组织有许多相似点,俨然是基层政权的雏形。其活动内容十分广泛,除进行各种公益事业,市政建设外,还从事政治活动,如办商团,办报纸,设市政评议会,包办议员选举,参预社会治安,户口管理,等等。市民公社是过去没有发现过的新材料,在研究商会和资产阶级政治力量等课题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