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男孩经典歌曲视频:2010年北京理工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考试28个重点整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2:01:41

1.        如何理解“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发生的两个根本性变化?

解答:其一,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其二,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2.        怎样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任务及其关系

解答:(1近代中国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2两大任务的关系:两者的主题、内容不一样,不能相互替代;但又紧密联系,息息相关,不能分离。第一,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要改变民族遭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是要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的问题。由于腐败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的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第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地位和状况,是要充分发展以近代工业为主的社会生产力,解决生产力的问题,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延续和追求的目标。

3.          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破产的原因其一,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是重要原因其二,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是列强不能灭亡中国和瓜分中国的根本原因

4.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中心思想及其意义: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5.        《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以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为中心,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纲领。它确定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主张“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主张建立圣库制度,达到“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这些主张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具有进步意义,但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他们描绘的理想天国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性质,不可能实现。

6.          “洋务运动”(性质、时间、目的、指导思想、内容、意义):指19世纪6090年代,清朝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如奕、曾国潘、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了拯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主张学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以引进枪炮、科技,创办一批近代企业、新式学堂、新式海军等为主要内容的的学习西方的运动,其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但由于它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对外国的依赖性和企业管理的腐朽性,因而失败。

7.        什么是“戊戌维新”的意义?

解答: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8.          “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民权主义 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生主义 民生主义在当时指的是“平均地权”,也就是孙中山所说的社会革命。

9.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是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2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3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4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5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10.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与教训: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主要是: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11.       资本主义共和国的道路为何在中国行不通?

解答:这是由当时的国情决定的,内忧外患决定了资本主义共和制在中国行不通。首先,清政府闭关锁国,夜郎自大,当时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中国发展缓慢,再加上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在中国根深蒂固,他们不允许新兴的资产阶级发展壮大,所以从维新变法到洋务运动,再到制宪运动,这一系列的变革都以失败而告终,这说明依靠封建阶级自身,无法实现根本转变。其次,近代中国饱受资本主义列强凌辱分割,从这一角度上说,他们不允许,不愿看到一个强大的资本主义中国的出现。再次,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尤其自身的历史局限性,他们大多由封建官僚脱身蜕变而成,本身具备两面性,这也就造成了他们的革命具有不彻底性,容易向封建阶级妥协。综上所述,近代中国由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共同镇压,使得资本主义共和国无法行的通,中国只有走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

12.     新文化运动:是五四运动前后进行的反封建的思想启蒙运动。19159月,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新青年》杂志为新文化运动的起点,后它以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以民主和科学为口号,向封建制度展开猛烈的进攻,运动的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运动的主要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文化运动尽管未能超出旧民主主义的范畴,没有给中国人民找出争取解放的正确道路,但它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启蒙运动,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思想条件,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13.     怎样认识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

解答:第一,它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建立了一条新的革命战线。即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建立了一条从西方无产者经过俄国革命到东方被压迫民族的、新的反对世界帝国主义的革命战线;第二,它扩大了民族问题的范围。即把民族问题从欧洲反对民族压迫的斗争的局部问题,变为各被压迫民族、各殖民地及半殖民地从帝国主义之下解放出来的总问题;第三,它给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解放事业,开辟了广大的可能性和实现的道路,极大地促进了世界革命的进程。十月革命后,191934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在莫斯科成立。共产国际建立后,积极帮助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的先进分子创建共产党。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解放运动或民族民主革命运动,开始进入一个新阶段。

14.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李大钊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中,一方面肯定这个理论“为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具有普遍意义;另一方面又认为,“马氏的学说,实在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我们不可以不考虑我们的环境,“就那样整个拿来,应用于我们生存的社会”。

15.     “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

(一)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二)真正的群众运动;

(三)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16.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面貌?

解答: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第二,开始采取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政党和政治派别没有采取过,也不可能采取的革命方法,即群众路线的方法。

17.     大革命中中共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解答: 大革命是在国共合作的条件下进行的,没有国共合作,不会在短时间内掀起这样一场革命。在这场革命中,中国共产党起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没有中国共产党,不会有这场大革命。这是因为:大革命是在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政治口号下进行的。而提出这个口号的,正是中国共产党;大革命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下进行的,而中国共产党正是国共合作的倡导者和统一战线的组织者;大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空前广泛而深刻的群众运动。而中国共产党正是人民群众的主要发动者和组织者。经过共产党人的深入细致的工作,一向被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的力量逐步地组织起来、凝聚起来;大革命的主要形式是革命战争。共产党人不仅帮助和推动了国民革命军的建立,而且在军队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政治工作,积极提高国民革命军的素质,增强它的凝集力和战斗力;共产党员在战斗中更是身先士卒,起着先锋作用和表率作用。中国共产党对于大革命所做的独特的、重大的贡献,是当时人们所公认的。

18.       “八七会议”: 八七会议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在关系党和革命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坚决纠正和结束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以土地革命和以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并选择出了以瞿秋白为书记的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毛泽东在会上着重阐述了党必须依靠农民和掌握枪杆子的思想,明确指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第一次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八七会议使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大大前进了一步,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

19.     以毛泽东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怎样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的?

解答:(一)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
(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三)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进攻的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

(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是对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做坚决斗争基础上形成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五)随着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逐步发展起来。红军游击战争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农村根据地成为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的主要战略阵地。

20.     什么是长征精神?在当今社会如何发扬长征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

解答: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持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持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密依靠人民群众,同群众人民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第一,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第二,要确立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即树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大理想,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第三,要培养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精神;第四,要培养万众一心、团结拼搏的集体主义精神。

21.       “西安事变”:19361212日凌晨,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对蒋介石“哭谏”无效的情况下,为了实现停止内战,共同抗日,依然实行“兵谏”,扣留了蒋介石。这就是西安事变。在中国共产党等各方力量的努力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这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22.       国民党战略防御的正面战场的作用、时间、特点、原因:从1937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10月广州、武汉失守,中国抗战处于战略防御阶段。在战略防御阶段,日本侵略者以国民党军队为主要作战对象。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担负了抗击日军战略进攻的主要任务。国民党军队组织了淞沪、忻口、徐州、武汉会战等一系列大战役。国民党正面战场除了台儿庄战役取得大捷外,其他战役几乎都是以退却、失败而结束。造成这种状况的客观原因,是由于在敌我力量对比上,日军占很大优势;主观原因,则是国民党战略指导方针上的失误。蒋介石集团在决心抗战的同时,却又害怕群众的广泛动员可能危及自身的统治,因而实行的是片面抗战的路线,既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将希望单纯寄托在政府和正规军的抵抗上;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这就使得大多数作战未能给敌人以最大的消耗,并在短时间内丧失了大片国土。

23.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解答:(1抗战一开始,中共中央就强调,必须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独立自主原则就是保持共产党必须保持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必须坚持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冲破国民党的限制和束缚,努力发展人民武装和抗日根据地;必须对国民党采取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2)目的是为了保持并发展革命力量已经取得的阵地,以动员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战民族统一战线;实质就是力争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权,使自己成为团结全民族抗战的中坚力量。这是把抗日战争引向胜利的中心一环。

24.       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第一,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在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形成了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显示了空前的大团结,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的全民族抗战。没有全国各民族人民的大团结,就没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第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抗日战争大大丰富和升华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这是抗日战争得以坚持和胜利的重要的思想保证;第三,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一个国家只有首先自强,才能在世界上自立。发扬在爱国主义基础上的全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条件;第四,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决不惧怕战争。中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是为了捍卫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是对世界反法西斯和人类和平进步事业的重大贡献;第五,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25.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集团愿意与中共进行和平谈判的目的是什么?

解答:其目的,一是以此敷衍国内外的舆论,掩盖其正在进行的内战准备;二是诱使中共交出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以期不战而控制全中国;三是如果谈判不成,即放手发动内战,并把战争责任转嫁给中共。

26.       “中间路线”:中间路线,又称第三条路线。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种要求以资产阶级为主体,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路线。中间路线的鼓吹者主张:在政治上,“必须实现英美式的民主政治”但不准地主官僚资本家操纵;在经济上,“应当实行改良的资本主义”,但不容官僚买办资本横行。而实行的方法,则是走和平的改良的道路。他们所提倡的,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他们所主张的,实质上是旧民主主义的道路。

27.     综述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是如何解决新中国建立初期所面临的某些问题的?

解答:为了解决建国初期面临的紧迫问题,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着重抓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第二,领导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第三,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第四,加强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28.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方面,随着着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彻底完成,国内的阶级关系和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另一方面,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的经济成分(即生产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正是从这两方面的实际情况出发,中共中央于1953年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明确规定:“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历史表明,党提出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完全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