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渔乐官网下载:试论德军“闪电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13:42:24
试论德军“闪电战” 

试论德军“闪电战”

内容摘要:闪电战是二战中德军用的很得心应手的战术。本文主要讨论了德军闪电战的特点,分析了德军的闪电战在二战初期大行其道的原因和希特勒使用闪电战的一些因素。

关键词:闪电战;古德里安;装甲集团军

二战初期,德国法西斯军队以“闪电战”取得了重大的军事成功。“闪电战”是一种以航空兵为支援,集中使用坦克迅速突击,以快制胜,速战速决的新式战法。1939年9月1日,法西斯德国出动150万大军、2500辆坦克、2000架飞机突袭波兰。开战仅一星期,德军坦克就出现在波兰首都华沙郊区;仅仅两个星期,波兰大部分国土已被德军占领,至9月底,所有被围波军相继被歼,波兰沦亡。1940年5月,希特勒的闪电战再创军事奇迹。一举击败实力与之相差无几的英法联军,在短短一个半月内迫使拥有300万大军,号称欧洲大陆第一陆军强国的法兰西投降。希特勒利令智昏。1941年6月22日,出动190个师、550万人、4300辆坦克、5000架飞机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希特勒叫嚣要用闪电战在三个月内“把苏联从地图上抹掉”。苏德战争初期,苏联损失惨重。到1941年11月德军进入苏联腹地800—1200公里,占领苏联国土150万平方公里,德军占领区内人口7450万,约占全苏人口40%,工农业总产值2/3;苏军损失人员700万。

为什么闪电战在二战初期能取得如此惊人的战果呢?原因如下。

首先,我们不得不讨论一下闪电战的特点。闪电战的核心是在对手展开其主要兵力和战略资源之前,即以迅猛的攻势将其击败。其基本手段就是集中大量高机动兵力(主要是装甲兵和空军)实施强大的首次突击,然后迅猛突入敌纵深,合围敌主力集团而歼之。为了实现大量集中使用装甲兵的目的,古德里安创建了装甲师。他认为在装甲师内,“除非其他一切支援兵都具有同坦克一样的速度和越野机动力,否则坦克是绝不能充分发挥其效能的。”这一点在当时尤为可贵。古德里安装甲兵作战理论(也可说就是德国装甲兵作战理论)的特点还有:坦克只能用于进攻,不能用于防守;坦克只能集中使用,不能分散;装甲师可用于第一梯队实施突破,而后高速向纵深发展,决不迁就步兵的进攻速度等等(以上只是理论,与实际多少有点距离)。

二战爆发后,德军基本是按战前的的观点运用装甲兵的,其在进攻作战时基本特点是:在适合装甲兵机动的地形上,在决定性的时间和地点,大量集中使用装甲兵,在空军的有力配合下突然发起进攻。突破对方战术防御地域后,高速向战役纵深进攻,以最短的时间达到战役目的。突破后向纵深发展胜利时,遇敌坚固设防地域多予以绕过;遇对方反冲击时,则多由摩托化步兵和炮兵顶着,装甲兵则从侧后发起突击。

在战役进攻时的兵力部署上,德军通常将装甲集团军(集群)、装甲师(以装甲师为基础)作为突击集团的第一梯队,其兵力部署往往也就一个梯队。各师多独立受领作战任务。故德国装甲师的编制很大,特别是坦克数量,常超过苏军的坦克军。

闪电战理论的原创并非古德里安,而源自英法。但德国人在英法相关理论上补充完善,最后在战争中率先实践,直到1943年前,德国人仍然是该种理论的最大受益者。

古德里安的闪电战思想更加注重战略瘫痪理论,即以突不及防的打击,突破敌军正面防线,敌指挥系统就会面临瘫痪。快速机动的部队的凌厉攻势,在敌军前线和后方造成的极大恐慌,从而指挥失序,军心混乱,从心理上给对手造成的沉重打击。因此,古德里安的闪电战的目的是瘫痪敌人,装甲、速度和立体协调只是其手段。

结合实战的运用也不难理解。德军于1940年5月10日发动对法国的进攻,至17日的七天之间,英法联军的整个南部战线已接近崩溃,法国人不相信德军在法国的复杂地形能够重演闪击波兰的奇迹,还在幻想用马恩河会战式的打法去玩阵地相持战。法军参谋总部对这种全新的战法束手无策,前线士兵草木皆兵。古德里安的思想在这里得到彻底的验证。

其次, 反法西斯国家内部不团结,军事理论相对落后是德国闪电战在二战初大获全胜的主要原因。英法在大战前推行对德绥靖政策,极大地削弱了自己的力量;美国由于国内孤立主义掣肘,奉行“中立”政策;苏联外交政策方面的某些失误,导致反法西斯国家在二战初被德国闪电战各个击破。

第三,值得重视的是,反法西斯各国军事理论的相对落后也是二战初军事失利的重要因素,在此仅以法国、苏联为例来分析。

法国军方错误地总结一战的经验,鉴于一战初期,法军只强调进攻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惨痛教训,法军上层认为未来战争,防御一方将占优势。所以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在法德边界修筑了号称固若金汤的马奇诺防线。执行防守战略,坚持以步兵为主的结果是坦克只是用来援助步兵,或是象骑兵那样进行警戒、侦察。虽然法军也有一些思想新锐的青年军官,象杜蒙斯上校、戴高乐上校等主张建立装甲部队,以装甲部队攻入敌纵深,“把敌人的指挥系统打乱,切成碎片”,但这些正确的意见无人理睬。一直到1940年德国坦克潮水般涌入法国时,才如梦方醒。

苏联30年代也有图哈切夫斯基这样的军事奇才制订出“大纵深”的战役理论,倡导建机械化军。但苏联领导人错误总结了1936年西班牙内战中坦克作战的经验,加上装甲战倡导者图哈切夫斯基元帅被冤杀。1938年,苏联的机械化军被解散,坦克被分配给步兵,作为步兵支援武器来使用。1941年,德军攻入苏联时,苏军坦克数量虽然不少,但在零散的战斗中消耗殆尽,未给德军装甲部队造成重大威胁。

希特勒为什么要采取“闪电战”这样的在当时来说是很前卫的战术呢?是不是仅仅因为它的先进性呢?答案当然不是。

首先,一战后坦克、飞机性能的改进使闪电战成为可能。闪电战的基本思想可追溯到1905年德军总参谋长施利芬制定的《对法战争备忘录》(通称《施利芬计划》)中。施利芬设想在未来的战争中,德军要在东西两条战线上与俄法两国军队同时作战。因此德军必须采取速战速决的战术。首先集中优势兵力在4-6周内击败法军,然后转向东线对付俄国。但是在后来的一次大战中,以步兵为主的德国军队由于速度太慢并未达到预期目标。协约、同盟双方军队陷入了旷日持久的堑壕战泥沼中。1914年10月,一位英国战地记者斯温顿写了一份《陆上巡洋舰》的备忘录给英国内阁,建议制造一种“能在地面滚动,有自身动力,有装甲保护乘员,装有机关枪的滚筒……”当时担任英国海军大臣的丘吉尔下令海军部研制,1916年,第一批战车研制成功。一种新式武器—坦克,就这样诞生了。它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陆军作战的方式,但在当时认识到这一点的只是极少数人。最早积极鼓吹建立装甲部队的是英国的富勒将军,他的主张得到军事教官利德尔·哈特的支持。1922年,哈特发表了题为《新模范军的发展》的文章,主张陆军必须全部实现机械化。在法国,年轻的戴高乐上校写了《建立职业军队》的小册子,主张建六个装甲师拱卫巴黎。但在英法两国,占据统治地位的陆军上层并不理解这种新式武器给战争带来的变革。在德国,后来成为“装甲大王”的古德里安却得到希特勒的大力支持。在纳粹德国的扩军过程中,陆军优先得到发展的是装甲兵种。到二战初,德国已拥有装备良好的10个装甲师,7个摩托化师。这支强大的机械化部队在航空兵配合下,成为击败波兰、法国的中坚力量。

第二,力和物资潜力的相对弱小,是希特勒采用闪电战作战方式的重要因素。由于法西斯德国蓄谋发动战争,做了充分的战争准备,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政策,使德国在发动二次大战时具有超过对手的物资军事实力。据丘吉尔的估计,“在战争爆发前的一年里,德国军火的总产量可能超过英法两国合起来的一倍或二倍”。这种军事工业的优势,使德国在短时间里一举击溃波兰和法国,取得了战争初期的胜利。但这种军事工业的优势基础却是不牢靠的。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是以占有大量战略物资为基础的。据估计,战争爆发前,在30种最重要的战略物资中,德国能得到充分供应的只有7种,而本国的原料仅能满足平时钢铁需要量的50%,有色金属的20%,人造燃料和原油的30-40%,纺织原料的20%,甚至德国在食物供应方面也不能自给自足。可见德国的国内资源潜力是很有限的。而与法西斯德国作战的“非侵略的民主国家加在一起,无论在经济方面和军事方面都比法西斯国家更强大。”战争前夕,仅英帝国就比德国资源的潜力雄厚得多。英国几乎垄断了最重要的战略物资,如锡、橡胶、钨、钼等等,并有条件获得它所需要的其他原料。美国更是一个崛起的经济大国,是一个人力和资源都远远胜过德国的国家,其工业水平超过世界工业总产量的1/3,又有着世界上无可匹敌的黄金储备和财政资本作后盾。苏联也有着巨大的经济潜力,它的资源富足,领土广袤,人力资源丰富,都是法西斯德国无法相比的。由于反法西斯国家经济上潜在的巨大优势,由于法西斯德国自身经济的脆弱,导致希特勒处处考虑在自己的经济条件和暂时的军事优势前提下,以最小的经济损失,尽量短的时间去达到最大的政治企图和军事野心。因此,希特勒必然选择“闪电战”!

第三,希特勒发动的战争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从一开始就遭到世界人民的反对。所以从战争开始,希特勒最害怕的事情就是爱好自由的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因此,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在外交上采取欺骗手段、制造矛盾、混水摸鱼,分化反法西斯国家,趁各国未能实现联合之际,集中强大兵力,用闪电战逐一击破。而在当时,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反法西斯国家未能实现及早联合,让希特勒钻了空子。1939年,大战前夕,希特勒与斯大林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之后,首先向西方国家开刀,迅速灭亡波兰、法国。1941年6月又悍然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大举入侵苏联。其中的历史教训,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另一方面,希特勒对其控制下的人民也很不放心。因为战争不仅需要强大的军队,更需要稳固的后方。希特勒所进行的是非正义的战争,当然不敢相信德国尤其是被占领国家的人民会甘心长期被驱使,甘愿当炮灰。因此,如果战争长期拖延下去,旷日持久,希特勒的后方就会出大麻烦、大问题。而闪电战费时短、伤亡小,对其后方的压力相对来说要小些,出现意想不到的严重局面的可能性也就小些。

现代战争已经进入了电子战、信息战时代。我们要与时俱进,切实加强新世纪军事理论的探讨和研究,以确保祖国的领土完整和国防安全,确保四个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赖小刚 《坦克战》 知识出版社 1995年

2. 丘吉尔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3. 斯大林 在党的第18次代表大会上关于联共(布)中央工作的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