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直播app:找回向权贵说不的风骨和气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21:30:54

我们的教育怎么了?我们的课本怎么了?经典的缺失、儿童视角的缺失、快乐的缺失、事实的缺失……救救孩子,不只是喊口号,最好落实到行动上。

·         1.前言:不敢说不,是痛彻骨髓的时代病1

·         2.真文士自风流,权势如烟不强求2-7

·         3.自古好官常说不,直面贪腐与纨绔8-15

·         4.真理,是学者唯一的信仰16-21

·         5.百姓能说不,方显盛世之度22-25

·         6.说不是一种气节,妓女也能拥有26-29

·         7.结语:是什么让我们丢失了不向权贵低头的气节?30

前言:不敢说不,是痛彻骨髓的时代病

这些年,我们学会了很多,唯独忘了怎么昂首说不。

这些年,经济的飞速发展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什么是利益,并切实的体会到利益可能带来的巨大能量,利益面前,我们可以低着头对亲情说不,对友情说不,对爱情说不,却独独不敢昂着头,对权势,说一声不。

我们已经太久没有听到声了:大桥垮了,他们说质量没问题,没人说不;火车事故不断,他们说只是轻度,没人说不;巨额捐款用途不明,他们说账目没问题,没人说不;富二代官二代张扬跋扈,老爹出面总能轻松收场,没人说不……说不的上访者,大多数进了精神病院,因为北大教授说他们有病;说不的小贩,大多数非死即伤,因为双拳总是难敌四手;至于敢说不的官员和学者,以及其他与现实大幅脱节的牛鬼蛇神,敬请关注每晚七点的新闻联播。

我们都患上了权势顺从病,一度痛彻骨髓,而今逐渐麻木;一度痛心疾首,而今习以为常;一度欲洗心革面,而今但求得过且过。 今天,你还有说不的勇气吗?

·         内容提要:本期学堂,让我们回望历史,在史书的长河里找出那些敢于说不、勇于说不的人和事,找回那些让我们顶天立地的气节和风骨,在这个到处唯唯诺诺、人人遮遮掩掩的社会,就让这些代代相传的故事再教给我们最基本的气节和尊严之道吧。

 

 

 

 

1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闲话“力士脱靴,国忠磨墨”  

 

谪仙李白自有旷世奇才,斗酒诗百篇,不肯埋没荒野,故来长安,指望倾尽所学为国尽力,也给自己博得一世功名。

偶遇贺知章,二人一见如故遂成莫逆,整日酒肆饮酒、茶楼赋诗,兴尽始归。后适逢科考,知章仗着自己好歹也是翰林学士,老着面皮修书一封寄与权倾一时的考官杨国忠高力士。

这杨、高一为国舅一为皇帝心腹,不看贺知章的荐书还好,这一看,恼怒李白不晓事,不去巴结孝敬他二人,倒一定是让姓贺的得了不少金银物事,便将李白的试卷胡乱批阅,还骂着:“这样书生,只好与我脱靴磨墨!”将李白轰出了考场。

可该当李白发迹,任小人从中作梗也无济于事。

原来有番使递来挑战书一封,然百官之中没有能读懂这文字的!皇上顿感堂堂天朝,威风扫地、颜面不存,龙颜震怒,把满朝文武骂了个狗血淋头!贺知章便把握良机推荐了精通番文的李白,这下才使他意外地有了初露锋芒的机会。

李白应诏入朝,本该虚心下气临时当一回翻译官写一封精彩的回书就是了。可他倒好,硬是念念不忘高、杨对他的羞辱,拿糖作酸,要明皇恩准杨国忠与他捧砚,高力士与他脱靴!

明皇心里准保嫌他多事,可当务之急是打发番使,便暂不与他计较,耐着性子答应了这不情之请,哄着李白以措辞得体的回书化解了一场将至的干戈。

李白也从此走入了仕途,留在京城沐浴天恩,整日跟在皇帝屁股后面自由进出宫闱。可明皇只当他是个酒友诗侣,朝廷的华美摆设,闲来请他喝喝酒听他吟吟新诗,让他在朝堂上露露脸,使天下人知道皇上礼贤下士而已。

李白倒也对皇上敬畏有加恪尽职责,牡丹花开了,他便奉旨作《清平调》三章: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限,沉香亭北倚栏杆。

这诗文其实有违李白一向孤高自许的个性,他在腆着脸大加赞美明皇宠妃杨玉环仙姿绰约无人能比,颇有些拍马讨好的味道。

他自以为诗文做的高妙,因为亲见皇上对这诗赞不绝口,杨妃将其赏玩不已。他乐陶陶了,乐得迟钝到没觉察出,正是这要命的诗作使仇敌的黑手一步步向他伸近!

其实祸患的根由并不复杂,就是那金殿之上的脱靴磨墨!就在他对着朝廷显贵扬起那没在如今的浴足城使花瓣香料浸泡过的臭脚时,灾祸的种子就已经播下。那高力士杨国忠是何等样小肚鸡肠之人,怎容得了李白的这般羞辱,而且是在赫赫朝堂之上!

眼见李白日益得宠,他们恨得牙根痒痒,做梦都在想着要怎么整治他,最好打他个人仰马倒永不翻身才好。正愁找不到机会,如今便乘机在这《清平调》上作起了文章。

他二人在杨妃面前极进谗言,说李白将汉宫的放荡女子赵飞燕与贵妃作比,实属指桑骂槐极尽毁谤,这正说中了杨妃的丑事——与安禄山有些不清不白,就只瞒着皇帝老儿。

这招可真够阴毒的,恼羞成怒的杨妃心下怀恨,便每于天子面前说李白纵酒轻狂无人臣之礼。这枕头风吹得时间长了,明皇也渐渐讨厌疏远冷落起起李白来。

这才有了李白后来被“赐金还山”心灰意冷离开长安的后话。

走就走吧,离开这带给自己瞬息荣华的富贵伤心之地,遍访名山纵酒行乐,不再“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只是仍为李白不值!干吗非得像个孩子一样任性而为,在小节上出风头占上风呢?对付这等奸佞小人,不痛不痒损损面子杀杀威风就够了么?为什么不沉住气等待自己在朝廷立稳脚跟,再借皇帝万钧之力将坏人一网打尽一扫而光呢?

聪明一世的李白办了件糊涂事。他倒是逞了一时之快出了胸中的恶气,可坏人依旧当道扬威毫发无损,真正受害的是他自己,那脱下的朝靴被锻造成小鞋仍由小人替他牢牢套上了,脱都没法脱!

李白就是穿着这样的小鞋灰头土脸离开长安的。回望那繁华世界,他蓦地醒悟自己才是最大的输家。于是凄然一笑自己打气:“长风破……”

(责任编辑:连立新)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陶渊明又名陶潜,是我国最早的田园诗人。他所以能创作出许多以自然景物和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与他的经历和处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公元405年秋,他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这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督邮,品位很低,却有些权势,在太守面前说话好歹就凭他那张嘴。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 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 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

(责任编辑:连立新)

 

 

 

 

 

嵇康之死:祸在蔑视权贵 小人记恨司马昭嫉妒

 

公元262年(魏景元三年)一个夏日,在洛阳东市刑场上,一代名士嵇康面对死亡却面不改色心不跳,正在弹那首旷世未有的《广陵散》。一曲终了,嵇康从容地看了看快要落山的太阳,不无遗憾地叹道:“《广陵散》于今绝矣!”

嵇康之死,不是因为他犯了什么死罪,而是因为他雅好慷慨、不拘礼法、率性坦荡、特立独行的精神和蔑视权贵的态度。

《魏氏春秋》说嵇康“学不师授,博洽多闻”。他的诗文书法琴艺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是位多才多艺的全能式学者。嵇康是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崇 尚自然,怡悦山林,追求恬静闲适和超然自在的生活。他是一位出色的文学大师,他的诗气峻辞清,深刻犀利。他还精通音律,是当时著名的音乐理论家和演奏家。他写的《琴赋》,特别是洋洋七千言的《声无哀乐论》,鼓吹自然和谐,呼唤心灵回归,在当时音乐与自然、音乐与情感关系的大论辩中独树一帜。

嵇康蔑视官场不屑权贵,远离官场跑到城郊去打铁。嵇康在锻铁的同时,也锻造了自己的灵魂。就在嵇康打铁打得兴高采烈的时候,司马昭的宠儿钟会突然来访。嵇康懒得理他,连头都没抬。钟会尴尬了一会儿动身要走,嵇康问话了,很幽默:“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答得也很机巧:“闻所闻而来,见所 见而去。”小人钟会耿耿于怀,从此忌恨在心。鲁迅说:“这也是嵇康杀身的一条祸根”,祸就祸在嵇康得罪的不是一个君子而是一个小人!

嵇康玄学思想的核心是“越名教而任自然,非汤武而薄周孔”。这是一朵带刺的玫瑰,它的芒刺直指以周公自居的司马昭和被统治者当做幌子的虚伪的礼 教。嵇康的社会理想是“不以天下私亲,宁济四海蒸民”。他向往唐虞社会及其之前的公天下,这就把唐虞之后“宰割天下以奉其私”的罪恶统治都否定了。《晋 书》记载:“山涛将去选官,举康自代康乃怀涛书告绝。”山涛为人敦厚,他推荐嵇康做官本是一番好意,却惹得嵇康怒不可遏。嵇康一篇《与山涛绝交书》写得十分痛苦。嵇康这封绝交书无疑是一篇与当权者决裂的宣言,难怪“大将军(司马昭)闻而怒焉”(《魏氏春秋》)。结果惹恼了权贵,埋下了祸根。

刘邦听了,简直哭笑不得,心想,真是个胆大无知的妇人,竟敢在大庭广众之下跟皇帝讨债!看来跟这糊里糊涂的妇人也讲不清什么道理,他只好吩咐手下人给翁氏一点钱,好让她闭嘴。不料翁氏却坚决不要,她振振有词道:“你刘三子当年偷的是俺的一只老母鸡,你就还俺一只老母鸡好了。俺要是收了你这么多钱,好像俺姓翁的讹了你姓刘的,要是让别人说三道四的多不好!”

刘邦被这个既糊涂又认真的妇人给气乐了,就吩咐随行的地方官员,赶紧去找一只老母鸡来还给她。翁氏拿到老母鸡,笑逐颜开,又回头对刘邦说:“刘三子呀,虽说你欠俺家一只鸡,也犯不着更名换姓叫什么高祖呀!你以为你改了名字俺就认不出你了?这不照样认出你了?俺还没糊涂!”说完后,就抱着那只老母鸡高兴地回家去了。看到刘邦面带怒容,太上皇急忙说:“你这翁二嫂子是个直性子,说话办事不会拐弯。她倒是很好的一个人,你这么多年不在家,她没少照料我们二老,有好吃的还拿来送给我们呢。”刘邦听了,这才释去怒容。

还乡几日后,刘邦一行又浩浩荡荡地回到了京城。他满以为这次为老父亲了却了心愿,不想这次回家乡,见到那么多相处几十年的乡亲,太上皇越发割舍不掉,整日念叨着还要回老家。刘邦身为一国之君,怎么能放着国家大事不料理,总陪着老父亲回老家呀!刘邦见老父亲确实思乡难耐,怕他又思虑成疾,灵机一动,想了个办法。他在长安城专门辟出一块地,按照老家阳里村的样子,造了一个复制的“阳里村”。沟渠堤埝、房屋瓦舍,甚至一草一木,都按阳里村的原貌在这里重现。虽说只是造一个村舍,但所耗金银不却亚于建一座城池。

长安城中的“阳里村”建好后,沛县阳里村的村民全被接到这里安顿下来。这样一来,太上皇不必出城就能见到熟悉的村落,熟悉的乡亲。只要听到亲切的乡音,他就不会有思乡之苦了。可是太上皇见到那位曾经向皇帝讨债的翁氏时,不由得吃了一惊。不久前还见她身板硬朗行走敏捷,而此时的她却拖着一条断腿,靠一副拐杖吃力地挪动身体。太上皇急忙问她这是怎么回事,于是翁氏就说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那次高祖还乡前,沛县县令周胜就命差役挨家挨户收取“人头费”,不论长幼每人收20串铜钱,声称是为接待高祖筹集费用。翁氏家穷,一时拿不出钱,差役就将她家养的一只羊抢走抵了人头费。

那只羊可以说是翁氏家最值钱的东西了,翁氏为此心疼得哭了好几场。上回,她从高祖那里讨回那只鸡后,便有了信心。心想,从皇帝手中都可以讨回欠债,一个县令哪在话下?她决定去县衙讨回那只羊。于是,翁氏三番五次来到沛县指名道姓要找周胜,周胜觉得躲着也不是个办法,就告诉她,说当初收的那些钱,是为了支付高祖还乡时的花费,没有钱当然要牵走她的羊,想要羊的话必须补交所欠的人头费。

“什么高祖,不就是那个刘三子吗?是他自己要回来的,凭什么要我们给他凑钱?”翁氏有些不满。周胜正愁抓不住这个难缠妇人的把柄,一听她说这话,不禁大怒:“好啊,你竟敢如此称呼当今皇帝,真是大逆不道”!于是他马上吩咐差役重打翁氏。可怜翁氏这羊没要回来,一条腿却被打断了。

太上皇就把这件事对刘邦说了。刘邦一听吃了一惊,他上次还乡,所有花费都是从国库直接拨下去的,沛县却还在下面挨家挨户收人头费,声称这是用于"高祖还乡"的,这不是明目张胆地搜刮民财、中饱私囊吗?没想到自己的家乡竟出了这样的赃官,为敛财不惜败坏他刘邦的名声。刘邦大怒,立马下旨查办周胜,就地处死。

处决了周胜,沛县就要换个新的县令。刘邦突发奇想,命翁氏的儿子翁虎去接任。这翁虎自幼家贫,加上他生性懒惰,30多岁的人了,连个媳妇都没有娶上,只和老母翁氏惨淡度日。他做梦都没想到,自己由一介平民摇身一变成了县令,做了上万人的“父母官”。可惜的是,这翁虎本来没什么真本事,做了官后只知道每天吃喝玩乐,不干正经事。别人送礼给他,他是来者不拒,还经常命手下人去下面横征暴敛,鱼肉百姓,当地百姓怨声载道。不到一年,有关翁虎的奏折就不断递到刘邦那里,但他一直“按兵不动”。一次,翁虎下令让差役抢百姓的东西,有人不顺从,争斗中被差役打死了。这一本又被奏到了刘邦那里,刘邦这才下旨将贪官翁虎革除官职,就地处斩。

翁氏听说了儿子要被处死的消息,连夜呼天抢地地去找太上皇,要他在皇帝面前求求情放了翁虎。太上皇念及乡亲之情,就领她来见刘邦,当面求情。但是刘邦把下面官员参翁虎的折子,一件件说给翁氏听时,翁氏也傻眼了,原来儿子当了县令后,竟做了这么多伤天害理的事呀?

“想当初那个抢了俺羊的县令被处死了,换了俺虎儿难道比他还坏?”翁氏有些想不通。

“翁虎比那个要坏上百倍,那个只是聚敛钱财,翁虎不光比他聚敛更甚,还纵容手下打死无辜百姓,你自己说他该杀不该杀?”刘邦问翁氏。

翁氏一时答不上来,自言自语道:"怎么好端端的一个人做了官,就变成了为非作歹的恶人?"她沉思片刻,突然抬头对刘邦大声说,“俺明白了,我说你怎么会想到让俺虎儿做官呢,原来你是嫌俺跟你要了那只鸡,才想了这么个办法报复俺呀!”

(责任编辑:连立新)

 

缇萦救父:弱女子向皇帝讨公道

公元前167年,临淄地方有个小姑娘名叫淳于缇萦(淳于是姓,缇萦音tíyíng)。她的父亲淳于意,本来是个读书人,因为喜欢医学,经常给人治病,出了名。后来他做了太仓令,但他不愿意跟做官的来往,也不会拍上司的马屁。没有多久,辞了职,当起医生来了。

有一次,有个大商人的妻子生了病,请淳于意医治。那病人吃了药,病没见好转,过了几天死了。大商人仗势向官府告了淳于意一状,说他是错治了病。当地的官吏判他"肉刑"(当时的肉刑有脸上刺字,割去鼻子,砍去左足或右足等),要把他押解到长安去受刑。

淳于意有五个女儿,可没有儿子。他被押解到长安去离开家的时候,望着女儿们叹气,说:"唉,可惜我没有男孩,遇到急难,一个有用的也没有。"

几个女儿都低着头伤心得直哭,只有最小的女儿缇萦又是悲伤,又是气愤。她想:"为什么女儿偏没有用呢?"

她提出要陪父亲一起上长安去,家里人再三劝阻她也没有用。

缇萦到了长安,托人写了一封奏章,到宫门口递给守门的人。

汉文帝接到奏章,知道上书的是个小姑娘,倒很重视。那奏章上写着:

"我叫缇萦,是太仓令淳于意的小女儿。我父亲做官的时候,齐地的人都说他是个清官。这回儿他犯了罪,被判处肉刑。我不但为父亲难过,也为所有受肉刑的人伤心。一个人砍去脚就成了残废;割去了鼻子,不能再按上去,以后就是想改过自新,也没有办法了。我情愿给官府没收为奴婢,替父亲赎罪,好让他有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汉文帝看了信,十分同情这个小姑娘,又觉得她说的有道理,就召集大臣们,对大臣说:"犯了罪该受罚,这是没有话说的。可是受了罚,也该让他重新做人才是。现在惩办一个犯人,在他脸上刺字或者毁坏他的肢体,这样的刑罚怎么能劝人为善呢。你们商量一个代替肉刑的办法吧!"

大臣们一商议,拟定一个办法,把肉刑改用打板子。原来判砍去脚的,改为打五百板子;原来判割鼻子的改为打三百板子。汉文帝就正式下令废除肉刑。这样,缇萦就救了她的父亲。

汉文帝废除肉刑,看起来是件好事。但是实际执行起来,却是弊病不少。有些犯人被打上五百或三百板,就给打死了,这样一来,反而加重了刑罚。后来到了他的儿子汉景帝手里,才又把打板子的刑罚减轻了一些。

司马迁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详细记述了西汉初期著名医学家仓公的事迹。仓公,又称太仓公,姓淳于名意(前205-前140年),是临淄人,因其做过齐太仓长,管理都城仓库,所以习惯上称他为仓公。  

仓公师从阳庆,阳庆传他“黄帝、扁鹊之脉书,五色诊病”。他学了三年,给人治病,能预决病人生死,一经投药,无不立愈,因此远近闻名。仓公切脉已臻于神乎其技的程度。如齐侍御史成自述头痛,仓公为他诊脉,诊断为疽症,其病因内发于肠胃之间,因贪酒所致,五日当肿胀,八日时便呕脓而死。果然,成于第八天因呕脓而死。

由于求医者众,而仓公又不常在家中,所以,病家常失望而归。日久,求医者开始愤懑异常。就象以上所举医案,由于仓公能预知生死,有的病人就无药可医,病人就责怪仓公不肯医治,以致病人死亡。怨气积久了,终于酿成祸祟。汉文帝十三年(前167年),有权势之人告发仓公,说他借医欺人,轻视生命。地方官吏判他有罪,要处仓公肉刑(当时的肉刑有脸上刺字,割去鼻子,砍去左足或右足等)。按西汉初年的律令,凡做过官的人受肉刑必须押送到京城长安去执行。因此,仓公将被押送到长安受刑。

仓公没有儿子,只有五个女儿,临行时都去送父亲,相向悲泣。仓公看着五个女儿,长叹道:“生女不生男,遇到急难,却没有一个有用的。”听完父亲的哀叹,十五岁的小女缇萦决定随父进京,一路照顾父亲的生活起居。临淄相距长安两千余里,一路上父女俩风餐露宿,尝尽人间辛酸。好不容易到了长安,仓公被押入狱中。为了营救父亲,缇萦斗胆上书汉文帝为父求情,请求做奴婢替父赎罪。上书中这样写道:“妾父为吏,齐中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切痛死者不可复生而刑者不可复续,虽欲改过自新,其道莫由,终不可得。妾愿入身为官奴婢,以赎父刑罪,使得改行自新也。”

当朝皇帝是开创了历史上少有的盛世“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刘恒,史书记载,汉文帝治天下,恭俭仁厚,以德化民,海内安宁,百姓安居,人民乐足。他见到上书后,感其孝诚,免除了仓公的刑罚,同时颁发诏书废除由来已久的残酷的肉刑。诏书是这样写的:诗曰:恺悌君子,民之父母,今人有过,教未施而刑已加焉,或欲改过为善,而道无繇至,朕甚伶之!夫刑至断肢体,刻肌肤,终身不息,何其痛而不德也!岂为民父母之意哉?其除肉刑,有以易之!不久,丞相张苍等人根据这个诏书废除了肉刑制定,颁布了新刑法。正是小小女子缇萦的至孝之心而上书救父的美举,促使了肉刑的废除。为此,班固有诗赞缇萦:

三王德弥薄,惟后用肉刑。

太仓令有罪,就递长安城。

自恨身无子,困急独茕茕。

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

上书诣阙下,思古歌《鸡鸣》。

忧心摧折裂,晨风扬激声。

圣汉孝文帝,恻然感至情。

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

(责任编辑:连立新)

郅恽:布衣少年劝王莽退位

2011-10-08 14:37 转载文章 我要参与(14)

古代的西平称为柏国。

但是在称为柏国之前,柏国其实就叫西平。《水经注·氵无水》说:“西陵平夷,故曰西平。”西平县称谓源于此。

从秦置颍川郡、汉置汝南郡始,西平便是天中大地的一部分,历朝历代,英杰辈出。历代西平人提起自己的先贤,除战国时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外,还有一对父子和一对祖孙是必须讲到的,那就是东汉时的郅恽、郅寿和魏晋时期的和洽、和峤。

郅恽字君章,生于西汉末年,史书上没有说过他的父辈及家境如何。郅恽12岁时便失去母亲,到了20岁的时候,少有大志的他已经精读了《韩诗》与《严氏春秋》,并对天文历数研学甚透。当时王莽已窃政数年,天下寇贼群发,民不聊生。一次,郅恽和朋友一起夜观天象后,感叹着对朋友说:我看好了天象,失去的刘 氏天下即将去而复来,汉必再受命,福归有德。现在要有顺天意而兴兵征讨王莽者,必成大功。此时朝中有位大夫逯并平日喜爱结交天下名士,听到这番话后暗地里把郅恽请去。郅恽告诉他:我已看过天象,聪明的人会事业发达,愚笨的人会惹祸焚身。过去有位叫伊尹的人用烹饪的方法治理天下,恽虽不及,但愿以伊尹之道, 应天下人之变。听了这番话,逯并十分惊讶,决定让郅恽在自己门下做一名官吏。郅恽一听,便知不能与此人为伍。遂说道,昔文王提拔吕尚于渭滨,高宗礼傅说于岩筑,桓公取管仲于射沟,因而能立伟业,没听说过做师相之人而只做一名小吏的。真是非窥天之人不能与其图远啊,既然没有人愿意给良马以重任,良马也不愿俯 首裹足地向前走。说罢,拂袖而去。

劝说逯并而不成,胸怀大志的郅恽干脆直接来到了长安,并冒着杀头的危险直接上书王莽,劝其退位。在奏折中,郅恽写道:我听说天地重其人,惜其物,所以才能保持平衡。因而智者顺以成德,愚者逆以取害,神器有命,不可虚获。这是上天的旨意,陛下只有重新就臣位,才能转祸为福。刘氏享天永命,陛下顺节盛衰, 取之于天,还之于天,才是知命矣。如不早早这样做,天下人就都认为您是在窃国。陛下您又何必贪婪不该属于您的天下而自找麻烦呢?希望陛下三思……

这一番劝奏,是郅恽出山以来做过的第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虽然有些书生意气,甚至让人感到幼稚,但毕竟为天下之人所不敢为。结果可想而知,本就因为自己江山不稳而发愁的王莽,看了奏折勃然大怒,当即把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收入监牢,定为死罪。但后来想想,又觉得这郅恽所引用的都是古代的治国名言,杀 了他怕引起天下人议论,于是王莽又命近臣威胁劝诱郅恽,让他自己承认得了狂病,精神恍惚,因而才胡言乱语。郅恽一听,立刻嗔怒斥责:我所说的都是上天的旨意,非狂病之人能编造出,岂能改口!就这样,因言而祸,郅恽被王莽关进监狱整整一个冬天。幸运的是,王莽为了自己实施的新政能让天下接受,不久大赦天下, 郅恽这才被释放。出狱后,他怕王莽说不定什么时候再找后账,便与同乡好友郑敬逃到苍梧躲了起来。

建武三年,即公元27年,郅恽来到庐江,恰遇积驽将军傅俊巡视此地。傅久闻郅恽的大名,以礼请之,拜为将兵长史,授以军政。郅恽上任的当天,就当着兵将们的面宣布,从今以后,士兵在作战时不能抢掠百姓,不能脱俘虏的衣物,不准奸淫妇女。当看到傅俊的部下有违规的行为后,郅恽上书傅俊,过去文王不忍露死 去兵将的白骨,武王也不因天下易一人之命,所以能有克敌制胜的军队。将军为何不师法文王,而犯逆天地之禁?部队在作战时屡次违反军规,伤人害物,甚至虐及枯尸,取罪神明,将军今如不谢天改政,郅恽就只好辞职。希望将军能亲自率领士兵,收伤葬死,以告百姓,原来的行为并不是你傅将军的原意。傅俊听后,立即听 从了郅恽的劝说,下令军士严格按军规行事。如此一来,当地百姓非常高兴,军队所至,百姓拥护,打起仗来所向披靡。

建武七年(公元31年),傅俊在外打了几年仗后,班师还京,然后,准备将部将人等一一论功行赏。但郅恽却耻于以军功取位,一再请求,最后辞归乡里,结束了他第一次为官的经历。

郅恽辞官归乡,其本意并不是要解甲归田,而是准备等待时机,伺机出山。不过,在他回到故乡的几年中,郅恽并未闲着。他为朋友和家乡办的两件大事,至今还让家乡人津津乐道。

第一件事是惩办乡霸。当时,郅恽回乡是一件轰动乡里的大事。当时的西平县令早已仰慕郅恽的大名,听到郅恽回来后,立刻带厚礼赶到郅恽家,拜郅恽为老师。郅恽有位老朋友董子张,其父亲不久前被乡里一恶霸所杀。郅恽回乡后不久,听说董子张已病入膏肓,便前去探望。此时董已说不出话,只能嘤嘤垂泣。郅恽看 着他说:我知道你不是哭自己将死,而是在哭自己的父仇未报,可你这个样子我下不了手。你若真的不在了,我再替你报仇。董子张听了这话,一直看着郅恽。郅恽当即站起,让自己的手下将乡霸叫来,一刀砍下乡霸的头颅,拿给董子张看,董见而气绝。之后,郅恽一纸诉状写下自己的杀人经过,然后到县衙自首。县令得知情 况,连忙劝他不要这么做。郅恽说:为友报仇,是我的私事,奉法不阿是你的职责。说着,自己便向监狱走去。县令连忙追赶,直追到监狱门前,县令无奈,拔出佩剑放在自己的颈上,说:先生要不听我的话,我就以死表明我的心愿。郅恽这才止步。乡里的民众听说郅恽挥刀除恶霸,无不拍手称快。他的名声就更大了。

第二件事是时任汝南太守的欧阳歙听到郅恽回家的消息后,特意请他为功曹,共同治理汝南,为民办事。郅恽自然不会推却。就这样,他同欧阳太守一起,大修水利,大兴教育,推贤荐能,竟然搞得“政称异迹,百姓莫不称道”,太守欧阳歙也因此而被屡屡受褒奖,三年后,被提升为夜郎侯。

但是,郅恽最后还是离开了家乡。其一是由于一次在按汝南习俗举行的飨会上,郅恽当着众人的面指责太守信赖的督邮与朋党勾结,罔上害人,闹得飨会不欢而散。其二是郅恽胸怀大志,难以与俗人相容。最终,他选择离开家乡,客居江夏并在那里修书教徒。随后不久,由于他的名望,被当地官府举孝廉,成了京城东城门 侯,第二次步入仕途。

就像年轻时一样,郅恽一辈子改不了书生意气。有一次,光武帝刘秀和一些大臣出外狩猎,直到半夜才回城。此时城门已关,按规定任何人不得再出入。光武帝让人敲门,但郅恽就是不给皇帝面子,弄得皇帝灰头土脸,只好走中门而入。第二天,郅恽仍不罢休,上书皇上,说陛下狩猎山林,半夜不归,置江山社稷如何?刘 秀虽然心中不快,但毕竟郅恽言之有理,便赐郅恽布帛百匹,同时,将为自己打开中门的中门侯贬为参封尉。

不久,郅恽被皇帝提升为太子的老师,专门讲授《韩诗》。后郅恽又任长沙太守,在当地兴农商、兴教育,深受当地百姓爱戴。可惜的是,后因一件事情牵连而免官。从此,他在异地从事教学和著书,最终病逝他乡。

就在郅恽病故十几年后,在如今称为河北的冀州,成长起一位善文章、以廉能著称的刺史。当时冀州属郡多封诸王,宾客放纵骄横。这位刺史上任伊始,便让部下专门住在诸王府的旁边,又让邮差之所设于王宫门外,一有异动,当即上奏。于是,藩国畏惧,诸王再不敢为非作歹。刺史在冀州三年,冀土肃清,民心大悦。这 位不畏强权、敢于维护百姓利益的州官就是郅恽之子——郅寿。

郅寿,字伯孝,从小跟着父亲苦读经书,成年后,以廉能入孝廉。不久,迁冀州刺史,在任三年,迁尚书令。此时是肃宗执政,每当朝廷有争执不下的问题时,郅寿便显示出他与众不同的解决办法。时间一长,肃宗皇帝认定郅寿有奇才大略,任郅寿为京兆尹。在他为京兆尹期间,当地诸多豪强听说郅寿当了京兆尹,都知道 他在冀州时的铁腕作风,皆怀震悚,没有敢再轻易犯法的人了。郅寿铁面无私,对于部属以诚相待,因而部属们都愿意跟着郅寿拼死效命。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如同青天的好官,最终却死于外戚之手。

当时郅寿被皇帝任命为尚书仆射。当朝有位威倾天下的大将军窦宪,是皇帝的妻哥。此人不仅内受皇宠,而且手握重权。有一次,窦宪让其门吏捎信给郅寿,想让他办点事。没想到一贯看不起窦宪的郅寿将那个想通过他做贪赃枉法之事的门吏送入监牢。随后郅寿又几次上书皇帝,奏窦宪骄横,并引王莽的例子以戒国家。此 时,窦宪正在边关征讨匈奴,海内供其役费,而窦宪及其弟窦景、窦笃大兴土木,并起豪宅,骄奢无度,动用大批劳役,百姓连连喊苦。郅寿又以府藏空虚,军旅未休,当廷斥责窦宪,大臣们莫不为郅寿言辞色变。当窦宪知道这些事后,勃然大怒,他真想不到郅寿会如此大胆地与他作对。为了除掉这个眼中钉,窦宪以郅寿私买 公田为由,诬陷郅寿下了大狱,并劝诱皇帝下诏处死。侍御史何敞上书据理力争,并以自己的身家性命担保郅寿无罪。就这样,皇帝虽改了原判,免了郅寿一死,但仍将其贬到几千里之外的合浦。悲愤不已的郅寿明知回天无力,也知道自己既被流放也免不了遭窦宪的暗算。为了保全家人的性命,郅寿最终选择了自杀,一代忠臣 就这样淹没在东汉动荡的岁月之中。惟一值得庆幸的是,他的家人辗转千里,最终回到自己的故乡西平。

作者:杜 平

(责任编辑:连立新)

 

柳如是:宁死不与世俗合污

2011-10-08 14:38 转载文章 我要参与(35)

柳如是 明末清初名妓,生于1618年,本名杨爱,一说杨朝,杨影怜。十岁那年因家庭窘迫被卖入娼寮。娼门卖俏所必备之技艺,便是她人生的第一章,因天资聪慧,容貌俏丽,诗文丹青出色,颇负声名.柳如是虽为妓女,却非常憎恶卖笑生涯.柳如是爱恋过江南正义人士宋徵舆、陈子龙,但是,情场履受挫折,极不如意.后嫁予 东林领袖钱谦益,是常熟著名才子。早在明末已驰名文坛,家中府第连云,肥田千顷,奴婢过百,财力雄厚。因被指控纳贿舞弊,革职在家已十二年。当时,钱已六十岁,早年也是功名事业心极重之人,满怀匡济澄清雄心壮志,只是宦途坎坷,迭遭大挫,才变得消沉颓放,终日在秦楼楚馆中厮混,结果得了个“东林浪子”的外 号。崇祯十七年初,李自成农民军推翻明朝统治。

这场事变,倒是折腾出钱谦益几分血性来,积极参与到反清复明斗争中去,家中资产几乎用尽。钱谦益85岁因贫病交加死于家中,时柳如是不足五十岁,钱谦 益的丧事由她一手操办。但钱谦益尸骨未寒,族人就眼红他的良田美宅,更欺负柳如是是个女流,就结伙聚众闹起事来。原配陈氏等失宠多年,早对柳如是恨之入骨,每日堵门叫骂不绝,千两银子散光了,众人还是喧集如故。柳如是气得发抖,在安排好钱谦益的后事和惩办闹事一班人的计策后,悬梁自尽,这一年,柳如是 49岁。一代风流,玉殒香消,钱谦益和柳如是分葬与常熟虞山故宅的拂水山庄,两墓相距约二十米,钱谦益的墓碑上写“东涧老人之墓”,柳如是墓前石碑上书 “河东君之墓”。钱、柳二墓自康熙三年归葬,至今已三百三十多年,今保存完好.

(责任编辑:连立新)

李师师:誓死不做亡国奴

北宋末年,京城汴梁出了个倾国倾城的名妓李师师,姿色出众,气质高雅,能歌善舞,且有大家闺秀之风。她虽然不幸沦落风尘,却很是洁身自爱,一般的酒色之徒,虽然一掷千金,也难见其一面。对于她看不上的男人,不论出何天价,她也概不接见。但是对于一些才高八斗的文人墨客、侠义之士,她却柔情一片。当时著名的大宋才子秦少游有缘和她相好,还给她写下了《赠汴城李师师》一诗:

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

妆罢立春风,一笑千金少。

归去凤城时,说与青楼道。

看遍颍川花,不似师师好。

当时聚众作反的梁山泊首领宋公明,乔装改办潜入京城,也曾偷偷到李师师家中与她密会,文采不凡的宋江一时也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念奴娇》的词送给李师师:“天南地北,问乾坤何处可容狂客。借得山东烟水寨,来买凤城春色。翠袖围香,绛绡笼雪,一笑千金值”

李师师声名在外,竟然传进了皇宫,令到徽宗皇帝赵佶寝食难安,最后竟然微服夜出--闹出了皇帝逛妓院的千古大笑话。赵佶来到师师家中后,自报家门是江南画 师,请求与李师师一见。师师听说来者善画,又听说他仪表不凡,便答应接待,但提出了一系列的苛刻条件:其中一项是来客必须要沐浴更衣。赵佶被李师师的美貌、神采征服了,根本顾不上皇帝的体面,便一切照办。师师又要求赵佶当场作画,说要验证一下他的画工如何。赵佶使尽浑身解数,画出了一幅叹为观止的美人 图,将李师师的绰约风姿尽收画中。师师看了马上对他刮目相看。

第二天,已经对李师 师痴迷得忘乎所以的赵佶派太监送来了皇宫中的奇珍异宝,师师终于知道昨晚留宿的竟然会是当今圣上。当她回想起这位高不可攀的九五至尊竟也服服帖帖地对自己俯首是从,教他沐浴就沐浴,教他画画就画画,心中自然喜不自禁。到后来赵佶竟然不可思议的不顾群臣反对正式将师师迎入宫中,册封为李明妃,到了这个时候两 个人竟然是真心相爱了。当金兵大举侵宋时,李师师将自己的私房钱全数捐出献给前线抗金将士,得到将士拥戴。不幸的是,金强宋弱,汴京很快陷落,赵佶当了俘虏,李师师流落民间并出家为尼,金兵统帅锲而不舍的追查她的下落,终被大汉奸张邦昌查出,将她献给金兵统帅。李师师宁死不从,吞簪而亡,她的名字也因此载 入了史册。

回顾李师师一生,她虽然不幸沦落风尘,但是她能洁身自爱,有一种出污泥而不染的可贵品格,面对外敌以死抗争明志,可谓可歌可泣,她能得到大宋皇帝的垂青,绝非偶然。特别是大宋才子秦少游赠她的诗中“一笑千金少”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后世更是以此来形容不为金钱所动、拥有侠士之风的美貌女子。

(责任编辑:连立新)

南宋名妓严蕊:权势面前 舍却性命保清名

严蕊故事载于《二刻拍案惊奇》十二卷·甘受刑侠女著芳名。

话说天台营中有一上厅行 首,姓严名蕊,表字幼芳,乃是个绝色的女子。一应琴棋书画,歌舞管弦之类,无所不通。善能作诗词,多自家新造句子,词人推服。又博晓古今故事。行事最有意气,待人常是真心。所以人见了的,没一个不失魂荡魄在他身上。四方闻其大名,有少年子弟慕他的,不远千里,直到台州来求一识面。正是:十年不识君王面,始 信蝉娟解误人。

此时台州太守乃是唐与正, 字仲友,少年高才,风流文彩。宋时法度,官府有酒,皆召歌妓承应,只站着歌唱送酒,不许私侍寝席;却是与他谑浪狎昵,也算不得许多清处。仲友见严蕊如此十全可喜,尽有眷顾之意,只为官箴拘束,不敢胡为。但是良辰佳节,或宾客席上,必定召他来侑酒。一日,红白桃花盛开,仲友置酒赏玩,严蕊少不得来供应。饮酒 中间,仲友晓得他善于词咏,就将红白桃花为题,命赋小词。严蕊应声成一阙,词云: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词寄《如梦令》。

词已吟成,元卿三瓯酒刚吃得两瓯,不觉跃然而起道:“词既新奇,调又适景,且才思敏捷,真天上人也!我辈何幸,得亲沾芳泽!”亟取大觥相酬,道:“也要幼 芳公饮此瓯,略见小生钦慕之意。”严蕊接过吃了。太守看见两人光景,便道:“元卿客边,可到严子家中做一程儿伴去。”元卿大笑,作个揖道:“不敢请耳,固 所愿也。但未知幼芳心不如何。”仲友笑道:“严子解人,岂不愿事佳客?况为太守做主人,一发该的了。”严蕊不敢推辞得。酒散,竟同谢元卿一路到家,是夜遂 留同枕席之欢。元卿意气豪爽,见此佳丽聪明女子,十分趁怀,只恐不得他欢心,在太守处凡有所得,尽情送与他家,留连年年,方才别去,也用掉若干银两,心里还是歉然的,可见严蕊真能令人消魂也。表过不题。

且说婺州永康县有个有名的 秀才,姓陈名亮,字同父。赋性慷慨,任侠使气,一时称为豪杰。凡绥绅士大夫有气节的,无不与之交好。淮帅辛稼轩居铅山时,同父曾去访他。将近居旁,遇一小桥,骑的马不肯定。同父将马三跃,马三次退却。同父大怒,拔出所佩之剑,一剑挥去马首,马倒地上。同父面不改容,待步而去。稼轩适在楼上看见,大以为奇, 遂与定交。平日行径如此,所以唐仲友也与他相好。因到台州来看仲友,仲友资给馆谷,留住了他。闲暇之时,往来讲论。仲友喜的是俊爽名流,恼的是道学先生。同父意见亦同,常说道:“而今的世界只管讲那道学。说正心诚意的,多是一班害了风痹病,不知痛痒之人。君父大仇全然不理,方且扬眉袖手,高谈性命,不知性命是甚么东西!”所以与仲友说得来。只一件,同父虽怪道学,却与朱晦庵相好,晦庵也曾荐过同父来。同父道他是实学有用的,不比世儒辽阔。惟有唐仲友平恃才,极轻薄的是朱晦庵,道他字也不识的。为此,两个议论有些左处。

同父客邸兴高,思游妓馆。 此时严蕊之名布满一郡,人多晓得是太守相公作兴的,异样兴头,没有一日闲在家里。同父是个爽利汉子,那里有心情伺侯他空闲?闻得有一个赵娟,色艺虽在严蕊之下,却也算得是个上等的行院,台州数一数二的。同父就在他家游耍,缱倦多时,两情欢爱。同父挥金如土,毫无吝涩。妓家见他如此,百倍趋承。赵娟就有嫁他 之意,同父也有心要娶赵娟,两个商量了几番,彼此乐意。只是是个官身,必须落籍,方可从良嫁人。同父道:“落籍是府间所主,只须与唐仲友一说,易如反 掌。”赵娟道:“若得如此最好。“陈同父特为此来府里见唐太守,把此意备细说了。唐仲友取笑道:“同父是当今第一流人物,在此不交严蕊而交赵娟,何也?” 同父道:“吾辈情之所钟,便是最胜,那见还有出其右者?况严蕊乃守公所属意,即使与交,肯便落了籍放他去否?“仲友也笑将起来道:“非是属意,果然严蕊若 去,此邦便觉无人,自然使不得!若赵娟要脱籍,无不依命。但不知他相从仁兄之意已决否?”同父道:“察其词意,似出至诚。还要守公赞襄,作个月老。”仲友 道:“相从之事,出于本人情愿,非小弟所可赞襄,小弟只管与他脱籍便了。”同父别去,就把这话回复了赵娟,大家欢喜。

次日,府中有宴,就唤将赵 娟来承应。饮酒之间,唐太守问赵娟道:“昨日陈官人替你来说,要脱籍从良,果有此事否?”赵娟叩头道:“贱妾风尘已厌,若得脱离,天地之恩!”太守道: “脱籍不难。脱籍去,就从陈官人否?”赵娟道:“陈官人名流贵客,只怕他嫌弃微贱,未肯相收。今若果有心于妾,妾焉敢自外?一脱籍就从他去了。”太守心里 想道:“这妮子不知高低,轻意应承,岂知同父是个杀人不眨眼的汉子?况且手段挥霍,家中空虚,怎能了得这妮子终身?”也是一时间为赵娟的好意,冷笑道: “你果要从了陈官人到他家去,须是会忍得饥,受得冻才使得。”赵娟一时变色,想道:“我见他如此撤漫使钱,道他家中必然富饶,故有嫁他之意;若依太守的说话,必是个穷汉子,岂能了我终身之事?”好些不快活起来。唐太守一时取笑之言,只道他不以为意。岂知姊妹行中心路最多,一句关心,陡然疑变。唐太守虽然与了他脱籍文书,出去见了陈同父,并不提起嫁他的说话。连相待之意,比平日也冷淡了许多。同父心里怪道:“难道娼家薄情得这样渗濑,哄我与他脱了籍,他就不作准了?”再把前言问赵娟。赵娟回道:“太守相公说来,到你家要忍冻饿。这着甚么来由?“同父闻得此言,勃然大怒道:“小唐这样惫赖!只许你喜欢严蕊罢 了,也须有我的说话处。”他是个直性尚气的人,也就不恋了赵家,也不去别唐太守,一径到朱晦庵处来。

此时朱晦庵提举浙东常平 仓,正在婺州。同父进去,相见已毕,问说是台州来,晦庵道:“小唐在台州如何?”同父道:“他只晓得有个严蕊,有甚别勾当?”晦庵道:“曾道及下官否?” 同父道:“小唐说公尚不识字,如何做得监司?”晦庵闻之,默然了半日。盖是晦庵早年登朝,茫茫仕宦之中,著书立言,流布天下,自己还有些不谦意处。见唐仲友少年高才,心里常疑他要来轻薄的。闻得他说己不识字,岂不愧怒!佛然道:“他是我属宦,敢如此无礼!”然背后之言未卜真伪,遂行一张牌下去,说:“台州 刑政有在,重要巡历。”星夜到台州市。

晦庵是有心寻不是的,来得 急促。唐仲友出于不意,一时迎接不及,来得迟了些。晦庵信道是同父之言不差,果然如此轻薄,不把我放在心上!这点恼怒再消不得了。当日下马,就追取了唐太守印信,交付与郡丞,说:“知府不职,听参。”连严蕊也拿来收了监,要问他与太守通奸情状。晦庵道是仲友风流,必然有染;况且妇女柔脆,吃不得刑拷,不论有无,自然招承,便好参奏他罪名了。谁知严蕊苗钉般的身躯,却是铁石般的性子。随你朝打暮骂,千棰百拷,只说:“循分供唱,吟诗侑酒是有的,曾无一毫他事。”受尽了苦楚,监禁了月余,到底只是这样话。晦庵也没奈他何,只得糊涂做了“不合蛊惑上官”,狠毒将他痛杖了一顿,发去绍兴,另加勘问。一面先具本参 奏,大略道:唐某不伏讲学,罔知圣贤道理,却诋臣为不识字;居官不存政体,亵昵娼流。鞠得奸情,再行复奏,取进止。等因。

唐仲友有个同乡友人王淮,正在中书省当国。也具一私揭,辨晦庵所奏,要他达知圣听。大略道:朱某不遵法制,一方再按,突然而来。因失迎侯,酷逼娼流,妄污职官。公道难泯,力不能使贱妇诬服。尚辱渎奏,明见欺妄。等因。

孝宗皇帝看见晦庵所奏,正拿出来与宰相王淮平章,王淮也出仲友私揭与孝宗看。孝宗见了,问道:“二人是非,卿意如何?”王淮奏道:“据臣看看,此乃秀才争闲气耳。一个道讥了他不识字,一个道不迎侯得他。此是真情。其余言语多是增添的,可有一些的正事么?多不要听他就是。”孝宗道:“卿说得是。却是上下司不 和,地方不便,可两下平调了他每便了。”王淮奏谢道:“陛下圣见极当,臣当分付所部奉行。”这番京中亏得王丞相帮衬,孝宗有主意,唐仲友官爵安然无事。只可怜这边严蕊吃过了许多苦楚,还不算帐,出本之后,另要绍兴去听问。绍兴太守也是一个讲学的,严蕊解到时,见他模样标致,太守便道:“从来有色者,必然无德。”就用严刑拷他,讨拶来拶指。

严蕊十指纤细,掌背嫩白。 太守道:“若是亲操井臼的手,决不是这样,所以可恶!”又要将夹棍夹他。当案孔目禀道:“严蕊双足甚小,恐经挫折不起。”太守道:“你道他足小么?此皆人 力娇揉,非天性之自然也。”着实被他腾倒了一番,要他招与唐仲友通奸的事。严蕊照前不招,只得且把来监了,以待再问。

严蕊到了监中,狱官着实可怜他,分付狱中牢卒,不许难为,好言问道:“上司加你刑罚,不过要你招认,你何不早招认了?这罪是有分限的。女人家犯淫,极重不 过是杖罪,况且已经杖断过了,罪无重科。何苦舍着身子,熬这等苦楚?”严蕊道:“身为贱伎,纵是与太守为好,料然不到得死罪,招认了,有何大害?但天下事,真则是真,假则是假,岂可自惜微躯,信口妄言,以污士大夫!今日宁可置我死地,要我诬人,断然不成的!”狱官见他词色凛然,十分起敬,尽把其言真知太守。太守道:“既如此,只依上边原断施行罢。可恶这妮子倔强,虽然上边发落已过,这里原要决断。”又把严蕊带出监来,再加痛杖,这也是奉承晦庵的意思。叠 成文书,正要回复提举司,看他口气,别行定夺,却得晦庵改调消息,方才放了严蕊出监。严蕊恁地悔气,官人每自争闲气,做他不着,两处监里无端的监了两个月,强坐得他一个不应罪名,到受了两番科断;其余逼招拷打,又是分外的受用。正是:

规回方竹杖,漆却断纹琴。好物不动念,方成道学心。

严蕊吃了无限的磨折,放得 出来,气息奄奄,几番欲死,将息杖疮。几时见不得客,却是门前车马,比前更盛。只因死不肯招唐仲友一事,四方之人重他义气。那些少年尚气节的朋友,一发道是堪比古来义侠之伦,一向认得的要来问他安,不曾认得的要来识他面。所以挨挤不开。一班风月场中人自然与道学不对,但是来看严蕊的,没一个不骂朱晦庵两 句。

晦庵此番竟不曾奈何得唐仲 友,落得动了好些唇舌,外边人言喧沸,严蕊声价腾涌,直传到孝宗耳朵内。孝宗道:“早是前日两平处了。若听了一偏之词,贬滴了唐与正,却不屈了这有义气的 女子没申诉处?”陈同父知道了,也悔道:“我只向晦庵说得他两句话,不道认真的大弄起来。今唐仲友只疑是我害他,无可辨处。”因致书与晦庵道:亮平生不曾会说人是非,唐与正乃见疑相谮,真足当田光之死矣。然困穷之中,又自惜此泼命。一笑。看来陈同父只为唐仲友破了他赵娟之事,一时心中愤气,故把仲友平日说 话对晦庵讲了出来。原不料晦庵狠毒,就要摆布仲友起来。至于连累严蕊,受此苦拷,皆非同父之意也。这也是晦庵成心不化,偏执之过,以后改调去了。

交代的是岳商卿,名霖。到 任之时,妓女拜贺。商卿问:“那个是严蕊?”严蕊上前答应。商卿抬眼一看,见他举止异人,在一班妓女之中,却像鸡群内野鹤独立,却是容颜憔悴。商卿晓得前 事,他受过折挫,甚觉可怜。因对他道:“闻你长于词翰,你把自家心事,做成一词诉我,我自有主意。”严蕊领命,略不构思,应声口占《卜算子》道: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又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商卿听罢,大加称赏道:“你从良之意决矣。此是好事,我当为你做主。”立刻取伎籍来,与他除了名字,判与从良。

严蕊叩头谢了,出得门去。 有人得知此说的,千斤市聘,争来求讨,严蕊多不从他。有一宗室近属于弟,丧了正配,悲哀过切,百事俱唐。宾客们恐其伤性,拉他到伎馆散心。说着别处多不肯去,直等说到严蕊家里,才肯同来。严蕊见此人满面戚容,问知为苦丧耦之故,晓得是个有情之人,关在心里。那宗室也慕严蕊大名,饮酒中间,彼此喜乐,因而留 住。倾心来往多时,毕竟纳了严蕊为妾。严蕊也一意随他,遂成了终身结果。虽然不到得夫人,县君,却是宗室自取严蕊之后,深为得意,竟不续婚。一根一蒂,立了妇名,享用到底,也是严蕊立心正直之报也。

后世评价

后人评论这个严蕊,乃是真正讲得道学的。有七言古风一篇,单说他的好处:

天占有女真奇绝,挥毫能赋 谢庭雪。搽粉虞侯太守筵,酒酣未必呼烛灭。忽尔监司飞檄至,桁杨横掠头抢地。章台不犯士师条,肺石会疏刺史事。贱质何妨轻一死,岂承浪语污君子?罪不重科两得答,狱吏之威止是耳。君侯能讲毋自欺,乃遣女子诬人为!虽在缧绁非其罪,尼父之语胡忘之?君不见,贯高当时白赵王,身无完肤犹自强?今日蛾眉亦能尔, 千载同闻侠骨香!含颦带笑出狴犴,寄声合眼闭眉汉。山花满斗归夫来,于潢自有梁鸿案。

另有倾慕严蕊的后人写了一阙词,单说这不能一睹芳泽的遗憾。

《如梦令·爱严蕊》

夜恰合欢天气,红白一窗桃李。情味至今犹,不见故人词寄,悲矣!悲矣!画一个圈儿替。

千古真性情之才女也!

(责任编辑:连立新)

李香君:香君一个娘子 羞杀须眉汉子

李香君,又名李香,南京人,为秣陵教坊名妓,秦淮八艳之一。自孔尚任的《桃花扇》于1699年问世后,李香君遂闻名于世。李香君与复社领袖侯方域交往,嫁与侯作妾。侯曾应允为被复社名士揭露和攻击而窘困的阉党阮大铖排解,香君严辞让侯公子拒绝。阮又强逼香君嫁给漕抚田仰作妾,香君以死抗争,此时正值马、阮大捕东林党人,侯等被捕入狱,香君也被阮选送入宫。清军南下之后,侯方域降顺了清朝,香君之下落,众说纷纭。

香君一个娘子 血染桃花扇子 / 气义照耀千古 羞杀须眉汉子 / 香君一个娘子 性格是个蛮子 / 悬在斋中壁上 教我知所管制 / 如今天下男子 谁复是个蛮子 / 大家朝秦暮楚 成个什么样子 / 当今这个天下 都是骗子贩子 / 我思古代美人 不至出甚乱子

上面是散文家林语堂为悬在他书斋中的李香君花香所题的一首诗,作于抗战初期。李香君为秦淮名妓,孔尚任的桃花扇以她和明末名士侯方域的爱情故事未经,歌颂了中华民族传统中的浩然正气。林语堂极其欣赏李香君,他甚至把《桃花扇》一剧中李香君痛骂奸贼阮大铖的一段唱词与岳武穆的《满江红》相提并论,说都是动天地,泣鬼神的文字。

结语:是什么让我们丢失了不向权贵低头的气节?

几千年来,形成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官本位主义从未真正断绝,鲁迅笔下中国人的奴性,也从未真正根除。在权贵面前,中国人总是少了一点西方人的倔强和角斗士精神。这固然有历史传统和我们自身的原因,但更重要更深层次的原因,恐怕还是要归咎到大环境和我们的教育方法与体制上。

这不是一个可以容忍平民与权贵对抗的大环境。已经有太多的事件在不断的提醒我们,西方故事里孤胆对抗权贵并最终获胜的个人主义英雄,在中国一定会死的很惨。因为在这个环境里,你找不到任何可以用来与权贵对抗的武器。请注意,是任何,这个任何包括制度、法律、媒介,甚至暴力。在如此的背景下,也许踏踏实实做个顺民,反而能活的更自在点,至于什么气节风骨——又不能当饭吃不是?

再说教育方法与体制。在行政治校的大方向下,从小学到大学,整个校园里弥漫着浓重的官位气息:小学生选班干部会花钱请客拉票,官员的孩子坐了教室后排就到学校打闹;大学学生会都是官二代富二代的战场……让孩子们从哪儿去学会气节?很早就学会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的倒是比比皆是。

大道不行,屁民们各行本分,何足怪哉?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