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版三国删减片段:第三章 厚黑学活用之口才篇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6:42:43
4.晓以利害,蛊惑人心
俗话说:“无利不起早”。没有一个人愿意去做没有好处的“无用功”。要想很好地起到办事效果,把好话说在前头,以被求人的切身利益为准。不要惹人厌烦的提醒你曾经给予他的帮助和恩惠,要谦虚,讲求利益关系。了解对方的心理,积极主动地满足他的欲望,“以利诱之”,指出你的请求和合作对他有利的地方,对方就会更乐意帮助你。达到目的也就没有那么难了。
三国时期,为推行联吴抗曹的战略,诸葛亮来到东吴面见孙权。他刚一到,就遭到了东吴投降派们的围攻。诸葛亮为了战胜投降派,以自己的如簧之舌,同他们展开了一场唇枪舌剑的辩说。
诸葛亮在鲁肃陪同下,走进前厅时,张昭等二十多个文官已经在这里端端正正地坐着了。表面上是迎候诸葛亮,实际是想给他一个下马威。张昭首先开炮说:“听说刘备三顾茅庐,请先生当军师,以为‘如鱼得水’。外人也都以为刘备如虎生双翼,汉朝即将复兴,曹操就要覆灭了。谁想到,曹操一出兵,你们却丢盔弃甲,望风鼠窜,现在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了。听说先生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请问:管仲,乐毅就是这样没能耐吗?”听了张昭这番话,东吴群儒个个耸肩咂嘴,十分得意,看诸葛亮如何回答。
诸葛亮哑然一笑说:“大鹏展翅,志在千里,麻雀和小燕子怎么能看得出来呢?刘备起兵时,兵不满一千,将只有关羽、张飞、赵云。新野小县,粮少人稀。但我们却火烧博望坡在先,火烧新野在后,杀得夏侯惇,曹仁的十万大军心惊胆裂。管仲、乐毅用兵也不过如此吧!至于刘琮献出荆州,我军寡不敌众,要知道,胜负乃兵家之常事,有什么奇怪的呢?想当年,汉高祖屡败于项羽之手,而垓下一战,终于获得最后胜利。这靠的是韩信的良谋呀!而韩信辅佐高祖,也并不是每战必胜。有关国家大计,人民安危的事儿,心中都应该有个周密的考虑,全面的安排。不能像那些只会夸夸其谈之徒,靠着虚名来骗人。这种人高谈阔论比谁都强,可是临危应变呢?却一丁点儿能耐也没有,只能引起天下人的耻笑!”
诸葛亮连辩说带挖苦,说得张昭哑口无言。忽然有人大声问道:“现在曹丞相有雄兵百万,猛将千员,吞并荆州,虎视江南。先生,您怎么看待曹丞相呀?”这是虞翻在发问。诸葛亮答道:“曹操收降袁绍,刘表的乌合之众,虽然号称百万,其实没有什么可怕的。”虞翻冷笑道:“在当阳打了败仗,躲进夏口没了主意,来向我们东吴求救,还大言不惭地说什么‘不怕’!真是拿着大话骗人呀!”
诸葛亮立即反驳:“刘备虽是仁义之师,但只有几千人马,怎能敌得过曹操的百万残暴之众呢?现在退守夏口,是为了等待时机。而江东兵精粮足,又有长江之险,可是有些人却不顾天下人的耻笑,劝自己的主公去投降曹操。请问,是这帮子人害怕曹操,还是刘备害怕曹操呢?”
虞翻被噎得目瞪口呆,说不出话来。座上又有一个人应声问道:“曹操虽然挟天子以令诸侯,但他毕竟是汉朝初期宰相曹参的后代。而刘备虽然自己说是中山靖王的后代,可是没有明证,能证明的只不过是一个织席子、卖草鞋的罢了。这样的人怎么能和曹操抗衡呢?”
诸葛亮微微一笑说:“您不就是那位在袁术的坐席上偷偷藏起三只桔子的陆绩先生吗?曹操既然是曹相国曹参的后代,就应当学他祖宗的样子!可现在他专权跋扈,因此,他不仅是汉朝的乱臣,也是曹家的逆子。刘备是堂堂正正的皇族后裔,连当今的皇上都称他‘皇叔’,怎么能说没有明证呢?汉高祖的出身不过是个小小的亭长,但却得了天下,当了皇帝;那么织席、卖鞋又有什么丢人的呢?您这是小人之见,是不配和高雅的人士同堂议论的。”诸葛亮一席话,把陆绩说得面红耳赤。
此时,又有一个叫严畯的说话了:“孔明先生只会强词夺理,没有什么引经据典的正论。我看您不必多谈,只是说一说您是钻研什么经典,研究哪门学问的吧!”诸葛亮说:“您说的那种引经据典,断章摘句,背诵条义,只不过是腐朽的儒生们干的事,怎么能振邦兴国,成就事业呢?就说古代那些开国的功臣们吧:商朝初期的伊尹种地,周朝初期的姜子牙钓鱼,还有辅佐汉高祖的张良、陈平,协助光武帝使汉朝中兴的邓禹,耿弇这些先辈都是擎天建国的高才,没听说他们是钻研什么经典,研究哪门子学问的。人们怎么能效法那些迂腐的白面书生,只会说东道西,舞文弄墨呢?”严畯说不过诸葛亮,唉声叹气地低下头。
接着又有几个人进行非难,都被诸葛亮驳得张口结舌,无言以对。诸葛亮舌战群儒的胜利,为其联吴抗曹战略的胜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诸葛亮一人独下江东“舌战群儒”,在见到孙权之后,一开始便妙语生花故意大谈降曹的好处,等到孙权反感了,才吐出实情,然后因势利导,一举成功。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很关心与自己有关的利益,当你想要达到一定的目的时候,要告诉他这样做对他有什么好处,不这样做则会带来什么样的不利后果,任何一个人都会为之所动。
诸葛孔明利用他的“三寸不烂之舌”,妙语生花,不仅说得江东群儒哑口无言,而且说服了孙权和周瑜与他联合抗曹,结果使得赤壁一战,曹操大败而归。可以说,“厚黑”之招被诸葛亮运用的极为巧妙。
求人办事,想要达到目的,利益出面比空口说教更有力。古人云: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意思是说,穿了别人的衣服,怀里就会装着别人的心事或隐忧。想要办成事不难,就要用“切身利益”蛊惑人心,运用厚黑,“想他人所想”。
现在社会是一个充满利益色彩的,人们每做一件事,多多少少都是为了利益。要想达到自己的目的,让别人帮助你,你就需要付出一些,尽量满足他们对利益的需求,用关乎他们切身利益的事情作为办事前提。
一般来说,“有来有往,互为交换”是人与人之间一种非常正常的心理,如果要请人帮忙办事,当然就得考虑以什么东西作为回报,而所谓的回报,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非物质的。
一个真正成熟的、善于办事的人,往往就是在这一点上能够显示出自己的与众不同。让他知道这样做是小利大害之举,取得他的信任,进而听取你的意见。当然,这个大害可能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了,也可以是某人因看他不顺眼而特意给他的。如劝架,二人正打得两眼火红火绿,你好心以仁义道德之利相劝,是不行的;再劝以被官差看见会坐牢之害,也是不行的,还被二人拳脚相加,于是一气之下到二人家中各放一把火,二个人就会立即跑回家救火。
总而言之,说话时,晓以利害是说服别人、达到目的的关键,“因敌制胜,应形于无穷”是说服中最高的心法。围绕对方的心而谈,以无穷的利害变化,让对方认为你是在替他着想,而且你的想法能给他带来很多利,他就会听从你的建议。在不知不觉中,就容易受你影响从而接受你所说的话,以“黑”制胜。
5.危言耸听,上纲上线
在西方有位哲人说过:“世间有一种成就可以使人很快完成伟业,并获得世人的认识,那就是讲话令人喜悦的能力。”人才也许不是口才家,但有口才的人必定是人才,口才是现代智能型人才的基本素质、思维敏捷、能言善辩是事业成功的保证。一个善于说话的人,首先必定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能深刻认识事物,只有这样,说出话来才能一针见血,准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其次,还必须有严密的思维能力,懂得怎样分析,判断和推理,说出话来才能滴水不漏,有条有理。最后,还必须有流畅的表达能力,间接来说,知识渊博,话才能说的生动通顺。正因为口才具有综合能力的特征,所以说,口才是知识的标志,是事业成功的阶梯。口才是决定一个人生活及事业优劣成败的重要因素,好口才可以助你变危机为转机,化劣势为优势,在谈笑间无往而不胜。
中国古代就有:“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误国”、“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论述,可见我们的先辈早已注意到口才的重要性。在中国古代有许多人对于口才学的发展是做出巨大贡献的,尤其是自古到今有一大批口才尚佳的杰出人才留名青史的。
三国时期,魏国势力比较大,而蜀与吴的势力非常弱,为说服周瑜联合抗战,诸葛亮认为,如果只泛讲一通吴蜀联合抗曹的意义,只怕难于奏效,于是他巧用“危言耸听”之法去激怒周瑜,促其下定决心。诸葛亮对周瑜说:“我有一条妙计,只需将两个人送给曹操,其百万大军必然卷旗而撤。”
周瑜闻言急问此二人是谁?诸葛亮说:“曹本好色,听说江东乔公有女大乔、小乔,美丽动人,曹发誓,‘要得其二乔,以娱晚年’。观曹兵百万,进逼江南,就是为二乔而来。将军何不找到乔公,花千两黄金买女送曹?江北失此二人,就如大树飘落两叶,无损大局;而曹得二乔,必心满意足,班师回朝。”
周瑜问:“曹欲二乔,有何为证?”诸葛亮答:“有诗为证。曹操在漳河岸上建一铜雀台,挑选美女安置其中。又让曹植作了一篇《铜雀台赋》。文中之意说他会做天子,誓娶二乔。”周瑜问:“此赋可记否?”诸葛亮诵道:“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与共。”
周瑜听罢,勃然大怒,霍地站起指着北方大骂:“曹操老贼欺人太甚!”诸葛亮连忙起来拦住说:“这去匈奴屡犯汉朝疆界,汉天子答应派公主去和亲。现在你怎么倒舍不得两个民间女子?”
周瑜说:“先生有所不知,这大乔是孙策将军的主妇,而小乔则是我的妻子呀!”诸葛亮赶忙做出诚惶诚恐的样子说:“这个我实在不知道,失口乱说,死罪,死罪!”周瑜咬牙切齿道:“我与那老贼势不两立!”诸葛亮又敲边鼓说:“事须三思,免得后悔。”周瑜说:“我承蒙孙策将军临终托付,岂有屈身投降的道理?先前所说的,不过是想试探二位的态度。其实我自离开鄱阳湖,便有北伐之心,就是刀斧加头,也不改其志。望孔明助我一臂之力,共破曹操!”
诸葛亮慷慨答应:“若蒙不弃,愿效犬马之劳,早晚听凭驱使。”周瑜说:“明天见了主公,便商议起兵。”
在这场精彩的谈判中,诸葛亮把说话的技巧发挥的淋漓尽致。周瑜是对孙权决策影响最大的人物,一旦抗曹开始,他必然是主帅,诸葛亮必须调动起他的强烈抗菌愿望。于是异想天开地利用曹植(铜雀台赋)中的句子,诳称曹操有染指孙策遗霜大乔和周瑜妻子小乔的念头。这尤如在周瑜最敏感的部位砍了一刀,引起周瑜的强烈不满,把一个故作深沉、正得意洋洋地对诸葛亮大演其戏的周郎刺得顷刻之间离座而起,将自己与曹操势不两立的意愿和盘托出。
诸葛亮之所以能圆满完成出使江东的重要使命,主要是采用了“危言耸听,上纲上线”的说辞,以“厚”示人,以“黑”办事。
现今,“危言耸听”的策略已成为屡见不鲜的惯用招数。人们在希望改变某一现实状况时,往往喜欢引经据典,大造舆论,以引起他人对这一状况的危害性及其后果的严重性关注,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英国麦克斯亚洲有一个妇女向法庭控告,说她丈夫迷恋足球已达到了无以复加、不能容忍的地步,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夫妻关系,要求生产足球的厂商赔偿她精神损失十万英镑。本来这一指控毫无道理,万没想到她在法庭上竟然大获全胜。原来,公关顾问向最初对这一指控置之不理的厂商建议:不妨利用这一离谱的案例大造声势,利用她的指控向人们证明该厂生产的足球的魅力之大。
果然,这一奇特的官司经传谋大肆渲染后,该厂名声大振,产品销量一下子翻了四倍。老板惊喜地对记者说:“想不到我们仅花了10万英镑就做了一次绝妙的广告。”
一般说来,某些时候,高明的商家在特定的话题上,往往能从失利中寻找契机,带有一定的感情,带着夸张的成分,故意把问题说得十分严重,将后果描绘得非常可怕,使对方惊心动魄,幡然醒悟,使麻烦变成推销自己的机会,反败为胜。
当然,由于大众对这种“危言耸听”的厚黑手法已司空见惯,不能滥用。很多时候会持怀疑的态度。在运用这一技巧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有绝对的权威和明确的针对性,有与人为善的责任心或良好的动机,使人信服,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