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三国演义经典:提升规划水平 创新规划模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7:45:55
提升规划水平 创新规划模式 为滨海新区科学发展提供规划保障   来源:中国建设报     2010-10-14  

2006年国务院下发《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国发 2006 20号),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成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2007年天津市第九次党代会上,天津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全面提升新区规划水平的要求。2008年,全市成立了重点规划指挥部,开展了119项规划编制工作,其中新区占了38项。2009年11月,滨海新区完成了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了统一、协调、精简、高效的新管理体制,新区规划工作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2010年3月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人大天津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要着力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滨海新区要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要着力提升天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建成独具特色的国际性、现代化宜居城市。

新的发展形势,要求我们进一步全面提升滨海新区规划水平,创新规划模式,为滨海新区实现科学发展提供规划保障。

落实全市总体发展战略  坚持统一规划、统筹发展

随着滨海新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实施,滨海新区进入了新一轮发展建设的加速期。为适应又好又快的发展要求,保障新区快速、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必须在全市总体空间发展战略的指引下,统一规划、统筹发展。

在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和市规划局的领导下,2010年4月新区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与新区各委局、各功能区管委会一起,成立了规划提升指挥部,统筹编制提升新区总体规划在内的各层次规划,共计50余项。

在天津市“双城双港、相向拓展、一轴两带、南北生态”的空间发展战略指导下,为实现国家对滨海新区定位的要求,带动区域协调发展,滨海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形成“一城双港三片区”的空间布局结构,并确定了“中服务、南重化、北旅游、西高新”的产业发展格局,同时还重点针对港城协调发展、盐田和海岸线资源利用等方面提出了解决策略。滨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总结借鉴国内外同类城市的成功经验和当前城市区域发展趋势,结合新区发展的实际情况,规划形成面海带状展开、以多级生态廊道分隔形成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城市区域布局。目前,新区总规已基本编制完成,待市政府审批的同时,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我们将新区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筹编制,统筹规划目标,统筹空间布局,实现新区经济发展、资源利用与空间布局的统一规划管理。

在新区城市总规的指导下,我们同步组织编制中新天津生态城等9个功能区分区规划。我们组织完成了南港工业区和滨海旅游区分区规划,并分别于2009年和2010年由市政府批复实施;深化提升了临港工业区和中心商务区分区规划。分区规划的编制使总体规划提出的功能定位、发展规模得到了落实,切实指导各功能区开发建设和“十大战役”开展。特别是南港工业区分区规划编制和临港工业区分区功能定位调整,为实现天津全市“双城双港”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配合新区“双港”规划的实施,我们组织编制了新区综合交通规划、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等20余项专项规划,为总体规划提供支撑的同时,这些规划成果也纳入全市的专项规划中,为新区与全市一体化发展,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提供了保障。

通过3年的努力,2010年7月,我们实现了滨海新区控规全覆盖,使规划成为先行官,成为招商引资、大项目建设和土地出让的依据。同时,结合功能区开发和“十大战役”建设,我们组织编制了于家堡金融区、响螺湾商务区、开发区现代产业服务区(MSD)、空港经济区核心区、滨海高新区渤龙湖总部区、北塘特色旅游区、东疆港配套服务区等20余个地区的城市设计,并已经高水平地完成,全部开始实施建设。

坚持高起点  全面提升新区规划设计水平

要实现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的定位要求,首先要在规划上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必须坚持规划的高起点、高水平。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一贯坚持“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原则。新区各项规划均有国内外一流规划设计单位参与编制,如南港工业区分区规划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编制,于家堡商务区城市设计为美国SOM公司领衔规划设计,海河两岸景观概念规划是著名景观设计公司易道公司完成的。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对规划给予指导。如在新区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邀请周干峙院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规划师唐凯等知名专家和领导开展咨询,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等国内一流的院校开展了专题研究论证,借助外脑、提升新区总体规划的水平。为提升于家堡金融区规划水平,我们聘请了吴良镛院士、齐康院士、彭一刚院士、邹德慈院士、美国宾州大学JonathanBarnett教授、世界华人运输协会会长邵启兴、波士顿规划署总建筑师方光屿及天津华汇环境设计总监黄文亮为规划出谋划策;邀请美国SOM公司、易道公司、清华大学和英国沃特曼公司开展两次工作营,召开了4次重大课题的咨询论证会。

在新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一直坚持实行规划方案咨询、征集比选和建筑设计招标,全方位开放规划设计市场,以促进规划水平的提升。2006年,结合滨海高新区、滨海旅游区等5个功能区规划,邀请国际知名规划设计机构开展国际方案征集,共50余家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新加坡、澳大利亚、法国、荷兰、加拿大以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设计单位报名,确定17家单位参与,报送方案30余个。2007年9月,我们组织UIA(国际建筑师协会)进行“于家堡地区城市设计”国际竞赛,面向全球发布竞赛通告,全球共有69家设计机构报名,最终选定了8家参与设计;2008年4月,举办了“于家堡城市设计国际竞赛颁奖大会暨国际城市规划论坛”。国内外知名规划师、建筑师共200余人参会。近期,我们开展了天津市滨海新区散货物流周边地区概念规划及中心区城市设计国际方案征集设计工作,共有来自新加坡、美国、德国、英国、丹麦、中国和台湾等7个国家和地区的12家设计单位踊跃报名,最终通过甄选,美国RTLK国际有限公司、新加坡缔博建筑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入围。

在重点地区城市设计、规划编制和建筑设计过程中,采用合作设计团队模式,这样既有利于加快规划设计进度,又能确保规划建设整体风格。比如北塘地区规划,天津市规划院滨海分院、华汇设计公司、渤海规划院、市政设计院等5家设计单位组成联合设计团队,集中办公,开展控规、专项规划、城市设计等规划编制工作,工作过程中相互衔接,提高了效率和水平。在于家堡金融区起步区城市设计导则和“9 3”地块建筑设计工作中,分别由SOM合伙人菲尔、崔凯、周恺等国内外知名设计大师领衔,组成联合规划和建筑设计团队共同工作,既保证了建筑单体方案高水平,又保证了城市绿地、公园等公共空间和城市整体形象的高水平。

按照规划“审批前公示、审批后公告”的原则,新区各项规划在编制过程中均利用报刊、网站、规划展览馆等方式,对公众进行公示,吸收公众意见。同时,为了让新区市民更加了解新区规划、新区未来发展方向,我们也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媒体形式,宣传新区规划成果、新区规划管理工作最新进展以及取得的成绩等。2009年,天津市空间发展战略面向市民征求意见,我们将于家堡金融区、响螺湾商务区和中新天津生态城规划在《天津日报》进行了公示。近期,我们在《滨海时报》及相关网站上,就新区轨道网规划进行公开征求意见,目前已收到200余条意见,我们正在进行认真整理,下一步将根据意见对规划方案进行深化完善,并再次公告。

完成新区控规全覆盖引导和保障开发建设有据有序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对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专项规划的深化和落实,控规依法审批后,将成为规范城市开发行为并保证规划管理权威的法规性文件,是土地出让的基本依据。

2007年以前,滨海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仅完成了建城区的30%,且分别由各区自行编制,缺乏协调和衔接。2008年初,滨海新区和市规划局统一组织、各区共同参与开展了滨海新区控规全覆盖工作,2009年底基本编制完成,经过一系列审核、专家审议、征求部门意见以及向社会公示等程序后,2010年3月,经新区政府第七次常务会审议通过并下发执行。该控规为滨海新区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提供了条件,为新区土地出让提供了依据。

这次控规编制是新区第一次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统一成果形式和统一的审查程序进行编制、实现全覆盖的控规。新区面积比较大,共有280个控规编制单元,工作量巨大。在确保质量的同时,也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

本次控规按照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要求,突出了对公益性公共设施用地的保障。规划建立三级公共设施体系,重点对保障城市公共利益的公共设施进行控制,包括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社会福利、社区服务、菜市场等,配套水平适度超前。为保障新区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发展备用地的概念,每个控规单位按街坊预留了占总用地3%的发展备用地。

严格控制城市“六线”,包括道路红线、轨道黑线、绿化绿线、市政黄线、河流蓝线以及文物保护紫线,保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文化资源保护的要求。

控规落实了上位规划确定的各类市政场站点设施用地,使新区的集中供水普及率达100%、污水处理率达95%、污水回用率达90%、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35%、集中供热普及率100%、电网可靠性达到99.99%以上、城镇气化率达到100%、垃圾无害化率达到100%。在此基础上,按照20% 25%的增量超前预留市政基础设施,从容应对未来的发展变化。

本次控规编制公开、透明,程序严谨、科学。控规编制依据统一标准,严格按照规定进行程序审查,经过控规技术组审核、部门审核、专家审议等程序,向社会公示,以报纸、网络、公示牌等形式,公开征询市民意见,由设计单位对市民意见进行整理,并反馈采纳情况,提高了规划的民主性和可操作性。

随着控规下发执行,新区政府下发了《滨海新区控制性规划调整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了控规调整的主体、调整程序和审批程序,保证了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创立新区规划体系和模式  提高规划设计管理水平

依据《城乡规划法》,按照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创立新区统筹协调的规划体系和规划模式,提高规划设计管理水平。

通过上下联动、左右互动、相互验证、多轮反复的规划编制过程,初步建立了统筹协调、远近结合、横向到底、纵向到边的新区规划编制与管理体系,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大阶段。

总体规划阶段包括空间发展战略、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专项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等内容。结合新区地域特点和发展阶段,各部分内容各有侧重,上下联动,相互验证。新区空间战略重点研究区域协调发展、海港及重大交通体系、产业布局、填海造陆和岸线使用、盐田利用等重要问题,统一思想。总体规划提出以远景规划确定新区整体空间骨架、发展愿景和发展秩序,预测不同阶段的城市规模和规划布局。逐年滚动编制近期建设规划,引导和控制近期发展,动态适应发展的不确定性。像画素描一样,时刻把握整体,虽然没有完成,但始终是一张完整的画,而不是拼图。

考虑到新区地域广、功能区众多的因素,总体规划与功能区分区规划上下互动。功能区分区规划既要以总体规划产业布局、城市空间结构和生态布局为依据,又留有自身发展的余地,体现各功能区的活力和生产力。

同时,新区规划和国土资源局与新区各委局一起,组织各专项规划的编制,专项规划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结合相关专业部门的需求,具有较好的可实施性。

详细规划阶段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及导则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以相互统筹协调的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专项规划为依据,按照统一标准、统一组织新区控规编制,第一次实现了滨海新区控规全覆盖,使新区实现了每一寸土地上都有规划,为新区的规划管理提供了统一的依据。同时,结合新区地域特点,不能“一刀切”,划分为城区和生态区分别编制控规。在城区中又划分出重点地区,定出城市设计的地区和作用,大部分城区编制城市设计,重点地区编制城市设计导则,北塘、于家堡等新区重点区域均完成了城市设计导则的编制,并已实施。

创新理念与方法  促进新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结合滨海新区城市区域的特点,提出“多中心、多组团、网络化城市区域”的空间布局模式,实现产业和生活均衡布局,交通和市政设施有序展开,避免城区和功能区各自独立发展所带来的生活服务功能和基础设施重复建设以及交通压力、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等问题。

在新区生态建设上,确定城市增长边界,生态用地规模确保在总用地50%以上。开挖河道、连通水系,存蓄雨洪水,实现湿地恢复,并通过水流排咸改良土壤、改善植被的作用,从根本上改善新区生态环境。

在资源利用方面,开发再生水和海水,利用雨洪水,实现非常规水源约占50%以上;结合海水淡化,大力发展热电联产,实现淡水、盐、热、电的综合产出,鼓励开发利用地热、风能及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以人为本的人居环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要素,针对新区空间特征和需求特点,尝试改善传统居住形态的划分,形成集多元的住房供应、平衡的职住关系、特色的生活配套、优质的居住环境于一体的特色突出的新区住房体系。规划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比例为7 3。结合新区特点,建设4类保障房,包括限价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蓝白领公寓,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确定各类保障房的供应规模。结合规划制定配套土地转让、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方面的系列政策设计。

结合城市住房的空间布局,完善涉及民计民生的公共设施,建立均衡普惠的三级公益性公共设施网络,包括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社会福利、社区服务、菜市场等。规划布局均衡便捷、建设标准与水平适度超前。新区居民从居住地任意一点出发步行300米 500米可解决子女上(小)学、入托、求医问药、菜篮子、米袋子、休闲健身、文化娱乐等基本生活需求,促进了新区的和谐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继续规划提升指挥部工作模式,采取开放形式,吸引国内外一流的规划设计团队参与新区提升工作,进一步全面提升规划设计水平。开展滨海新区文化中心、于家堡金融区北部京津城际车站周边地区、海河两岸重要节点及北塘、中心渔港、轻纺城、滨海旅游区等功能区、重点地区规划设计方案国际征集工作,深化新区城市总体规划,编交通、市政设施、生态环境、农村城市化等专项规划深化提升工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强化规划引导作用,坚持高标准的编制规划,使滨海新区整体规划设计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一流水平,为促进滨海新区产业发展、提升载体功能、建设宜居生态城区等提供规划保障。(压题图片为于家堡立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