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的后代:五俞穴的介绍(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23:35:50
五俞穴的介绍(七) 润情轩
2009年02月24日 星期二 22:55
阴经(五脏)的“俞穴”
到了该说“俞”穴的时候了。它和“井”穴都是冬季必取之穴,《难经》云“俞,主体重节痛”;有健脾祛湿,舒筋活络,祛风止痛的功效。“俞”又通“输和腧”,有运输之意。也表示能把旺盛的气血运输到人体需要地方的含义,中医上有句话叫“治脏者治其俞”就一语道破天机。
肝经的“俞”穴是“太冲”穴(在大脚趾和二脚趾缝向足背方向大概三个横指处),属土。这个穴位大家应该不会陌生,它在中医上有时也叫“消气穴”,具体的用处中里老师的书中也用了很大的篇幅做了介绍,足说明其地位不同凡响。当你发烧无汗的时候它可以帮你发汗;当你紧张的时候它可以帮你舒缓;当你昏厥的时候能将你唤醒;当您抽搐的时候能帮你解除痉挛。
“太冲”既是肝经的“俞穴”又是它的“原穴”,“原者,发源也”; 通过观察“原穴”的异常变化,可推知脏腑的盛衰;肝脏所表现的个性和功能都可以从“太冲穴”上体现。有的人有时会发生头晕无力,感觉气短,以为是心脏问题,去医院检查又查不出来,其实没有大毛病,就是肝脏供给心脏的血液少了,常揉“太冲穴”就能增加心脏的供血量,解决根本问题。还有些人总感到委屈,想哭,这是肝郁的表现,最好是能哭出来把浊气放掉就好了;因为“肝之液为泪”,於气化作液体排出体外对身体是有好处的。俗话说:“百病由寒起,百疾自气生”;如果再从“太冲穴”向“行间穴”方向推揉,还能解决因情绪压抑,心生闷气后产生的头痛、耳聋、耳鸣、眼睛视物不清、做噩梦等症状,起到消除肝脏郁结的作用。此穴对治疗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带下等妇科病证也有不错的效果。
心包经的“俞”穴是“大陵”穴(五指并拢,掌心对着自己,手指尖朝上时在腕部会出现两条筋,此穴就在腕横纹两筋中间缝隙处),属土。它也是心包经的“原穴”,因为心包经属“火”;“火生土”;因此,此穴不但能管理心脏还能调理脾胃。如胸肋疼痛,急性胃疼,消化不良,呕吐等都是它的治疗范围;配合“劳宫穴”还可治疗心绞痛和失眠等症。
脾经的“俞”穴为“太白”穴(在我们脚内侧都有一块突出的骨头,紧贴着这块骨头有一个小小的凹陷处),属土。它同样是“原穴”,又位于脾经上,补脾的效果最好。像由于脾不统血造成的崩漏等妇科疾病通过按摩它都会见效的。有些人晚上睡觉时总流口水,按摩此穴三次后就会好转,还有就是那些消化不良,腹胀,肠鸣,泄泻,便秘,痔漏,脚气,体重节痛,痢疾等病症它都能治疗。
肺经的“俞”穴是“太渊”穴(在腕横纹上的“寸”脉处,顺着大拇指经过“鱼际穴”滑向根部横纹处,有个很小的凹陷处就是此穴),属土。它不但是占了肺经的“俞”、“原”两穴;同时还是“八会穴之一”的“脉”之会穴;是名副其实的“三冠王”。“太者,无限也;渊者,深水也”,水就是代表血管里的血液和体内的氧气,说明此穴有补血和供气之效。它除了能治疗心脏早搏,房颤,气短,静脉曲张,脉管炎等与血脉相关的病症外,还能治疗咳嗽、呃逆等肺部本经与气相关的疾病。
肾经的“俞”穴和“原穴”都是“太溪”穴(在脚内踝骨后面,跟骨上面的凹陷处),属土。“太者,可大可小无限也;溪者,山涧之流水也”,此名就是统领山涧大小之流水的意思。水在人体之中是血液组成的一部分,把“太溪穴”用好了就等于是调动了静脉中的血液(小溪之水),新鲜的血液就会冲开体内的淤血,形成良性循环。咱们前面说过“液门”和“然谷”两个穴位能治疗咽干欲饮(嗓子干燥总想喝水)的症状,如果配上“太溪”穴治疗起来就会更加快捷,有“如虎添翼”之感。
太溪穴是治疗肾病的要穴,对治疗妇科病、肾炎、痛风、肾绞痛、遗精、阳痿等病症都有很好的疗效,它可以帮助解除尿液的毒素含量减轻肾脏的负担,达到恢复肾功能的作用。
我父亲一个老战友的爱人去年患有肾炎吃了很多药也没有见效,我告诉她八个字:“经络不通,用药无功”,此话虽然不妥却也无可厚非。我把身体比作城市,经络比喻成咱们城市的交通要道,药物比成汽车,目的地比作病症的所在地。您想想,如果在道路(经脉)通畅的时候(不是上下班的时间),就是单车道(只要够措车的地方)也不会影响车辆(药物)的通行,不会阻碍汽车(药物)到达目的地(病肇)的。但是,如果有个障碍物挡在了路上,又恰好是在上下班的时间(血液流注时间),就会发生塞车的现象,你还能到达目的地(治病)吗?就是最终到达了目的地(病肇)恐怕也错过了办事的时间(治疗的时间)。这是我个人的理解也许不太恰当,但是道理是相通的啊!于是我告诉这位女士的老公,让他每天多给她按摩肾经的各个穴位(以小腿为主)同时也要适当配合药物治疗,因为他也是中医的爱好者,很愿意试试看。大约两个月的时间,父亲这位战友来电话说他带夫人去医院复查,很多健康指标都改善了,连大夫都不敢相信肾炎在这么短的时间就会好转。所以,不光是“太溪穴”要受到重视,肾经上的所有穴位都是治病的良方妙药。
还要多说几句,总结一下“太溪”穴主治的病症:咽喉肿痛,头痛目眩,哮喘,耳聋,耳鸣,牙疼(配合“合谷”穴),胸痛咳血,咳嗽,气喘,消渴,健忘,失眠,遗精,阳痿,月经不调,腰脊痛,小便频数,下肢厥冷,内踝肿痛;配合“然谷”穴还能治疗:足寒症,热病,烦心,自汗,盗汗等症状。
心经的“俞”穴和“原穴”是“神门”(靠小指外侧,腕横纹的凹陷处),属土。“神者,精神、智慧也;门者,门户也”,由此名便知此穴充满了神奇之功效而不可小视。因为心与小肠相表里,所以它不光能治疗心脏和脑神经方面的疾病,还能治疗消化系统的疾患。如: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哮喘(先天性)、惊后失眠、心烦心慌、头痛、抽筋、癫痫、食后胃堵等症状均是它的治疗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