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新气功 百度贴吧:第四章 科举(B)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11:46:14
第四章  科举(B)
科举始于隋,历经唐、宋、元、明、清。
千年科举,德化有进士七十多人。其间,德化人同榜进士有宋嘉泰二年黄龟朋、郑轮,宝庆二年徐雷闻、苏国兰、陈言,清嘉庆二十四年邓梦鲤、郭鸣高,乾隆七年明通科曾西元、曾重登;林扬休、苏钦家族皆多人登第;丁自由、丁启濬祖孙登科,郑轮、郑轸兄弟进士;邓启元登一甲第二名,为清代泉州唯一的榜眼。明清两代,德化有举人一百多人,萧弘梁、郑兼才、郭尚品先后夺取解元。
科举录取率极低,考上举人或进士十分艰难。德化历代多数官员重视发展举业,社会人士关心支持举业,莘莘学子顽强拼搏,他们为德化历史文化写下了光辉诗篇。
第一节  进士
一、唐代  五代
唐代科举一类是制科,即皇帝临时举试,“非常之才”;一类是常科,每年定期举行,有秀才、明经、进士等基本科目。
五代设科取士仍守前制。
唐五代是德化人科举意识成长期。
二、宋代
宋代科举沿唐制而考例严备。主设进士正科,又立特奏名及诸科。初行岁举,继而间举或四年一举,渐定三年一开科。
宋代是德化举业辉煌时期。
(一)进士科
士子依例先在县儒学(文庙学宫)应试,中式者赴府学(后在贡院)应贡举,试九经、五经、三史、三传、开元礼、学究、明法等 12 科、目。贡试发解(举人)而贡于京都,应中央会试(后渐以乡试举人应北闱会试或南省会试)。初试赋、杂文、贴经(《论语》)、墨义(《春秋》、《礼记》)、时务策等,后行“一日三题(诗、赋、论)”试;王安石变法中,一度罢诗、赋,专试经旨、问策,兼刑、律等。元佑二年(1087年)改科场法,一、二场分别试经义、《论语》、 《孟子》与词、赋及律诗,三、四场试论与试子、史及时务策。六年,改两场,试经义与本经,兼人物诗、赋,其余如前。会试中式者由皇帝殿试问策。中式先分三甲,俱赐进士及弟,后一度分六甲、五甲,依次赐进士及第、进士出身、三传出身、学究出身。其中一甲头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
德化学子林杨休于重和元年登榜。宋代,德化有正榜进士15名。
(二)特奏名
开宝二年(969年),始行制举进士。正和二年(1112年),德化始见特奏名进士。贡举人应进士试 15 科次以上,经特许试论一道而优者,赐进士出身;宝元元年(1038年)后,改为试进士5科次(后改为3科次)而年及 50 或试诸科6科次(后改为 5 科次)而年过50者,不经复试即以名闻,赐进士出身,授文学教授之类的官学学官。宋代,德化有特奏名进士15名。
(三)诸科
进士正科及特奏名外,又设诸科取士。
童子科  宋景德元年(1004年),设科召试神童。熙宁、元丰(1068—1085年)年间,神童升补为太学内舍生,春试中式者赐太学上舍及第,从进士出身。德化人蒋明纪七岁工五七言诗,说径揲大衍数。德化有2人登榜。
恩赐释褐  宋熙宁元年(1068年),为提举学校贤良之士,始行恩赐释褐(去平民衣易以官服)。德化学子吴异、苏总龟先后以舍试优等为太学及第,奏名授官称“上舍释褐”。
(四)明经科
宋嘉佑年间,于进士、诸科外设明经科,出身同于进士。德化学子1人登榜。
三、元代
元代前期罢科举,仕途铨无制。皇庆二年(1313年),下诏取士,至延祐二年(1315年)始开科。开科考试的次数很少,且重蒙古人、色目人而轻汉人、南人。
元代,泉州地区仅3人登榜。
四、明代  清代
明清时代,科举沿宋制而考例繁苛。明清两代,德化有正榜进士16人。
(一)贡士
明清时代由礼部主持的会试,称为“礼闱”。乡试中式的举人经磨勘和复试过关者,方可参加会试。会试分三场,每场三日。初九日为第一场,十二日为第二场,十五日为第三场。至于人场搜检,坐号编排,场内关防,试卷格式,受卷、弥封、誊录、对读等都和乡试略同。会试中式,没有定额。清顺治三年(1646年)首次会试,取中四百名。次年,再行会试,取中三百名。顺治九年,仿明代旧例,分南、北、中卷,共中四百名。顺治年间,有五科各录取四百名,两科录取三百五十名,一科录取三百名。康熙年间,开始按省录取,以各省应试举人多寡钦定名额。福建属于名额较多的省份,每科大约二十名左右。清代录取人数最多的是雍正八年(1730年)庚戌科,达四百零六名,最少者为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己酉科,仅九十六名。其余历科大约二百至三百名。会试中式称为贡士,会试的第一名称为会元。
德化参加会试的举人,路途艰辛。举子赴京,大多要练习拳技,以防不测。
(二)进士排名
明清时代由皇帝主持的殿试,是一种正式排列进士名次的考试。名次排列的依据,不看重试策的成绩,以字写得好坏和是否有错别字为主要衡量标准。进士名次分一、二、三甲,一甲三人称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人,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赐同进士出身。清代,一甲三名在殿试揭晓后立即授职,状元授翰林院编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其它进士,则按复试、殿试、朝考三次所得的等第,分别授予庶吉士、主事、中书、舍人、评事、博士、推官、知州、知县。
雍正五年(1727年)丁未科德化的邓启元,殿试一甲第二名。为入清近90年泉州学子在殿试中的最好成绩。
(三)明通科
乾隆(1736—1795年)初,又特设明通科,附于进士正科后而取士,以补儒学教谕之缺。德化有3人登明通榜。
五、历代进士(含非正榜)名表
1、宋代
姓别
类别
登榜年科
有关志书记载
名次  官职  其他
苏奉礼
正榜
太平兴国二年(977年)
丁丑科吕蒙正榜
D
礼部尚书
994年迁居德化石城
林扬休
正榜
宋薇宗重和元年(1118年)戊戌科王昂榜
ABCDEF
苏  钦
正榜
宋高宗宣和六年(1124年)甲辰科沈晦榜
ABCDEF
林  逸
正榜
靖康二年(1127年)丁末科
D
吴  异
正榜
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丁丑科五十朋榜
DF
陈廷杰
正榜
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戊戌科姚颖榜
ABCDEF
苏权
正榜
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年)甲辰科卫泾榜
ABCDEF
见仙游县志。乃苏钦之孙(见德化《民国志》)
林洽
正榜
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年)丁未科王容榜
ABCDEF
林扬休之孙
林瀛
正榜
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年)丙辰科邹应龙榜
ABCDEF
林洽之弟。
黄龟朋
正榜
宋宁宗嘉泰二年(1202年)壬戌科傅行简榜
ABCDEF
郑轮
正榜
宋宁宗嘉泰二年(1202年)壬戌科傅行简榜
ABCDEF
林杨忠
正榜
开禧元年(1205年)乙丑科
以临安籍应试登榜林氏族谱载
黄霆发(一作震发)
正榜
宋宁宗嘉定七年(1214年)甲戌科袁甫榜
ABCDEF
徐雷闻(一作德闻)
正榜
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年)丙戌科王会龙榜
ABCDEF
苏国兰
正榜
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年)丙戌科王会龙榜
ABCDEF
苏钦之孙。通志作仙游人,该县志作苏钦曾孙
陈霆震(一作姓彭)
正榜
宋理宗绍定二年(1229年)已丑科黄朴榜
ABCDEF
林  峇
正榜
嘉熙二年(1238年)戊成科周坦榜
DF
林汝作
正榜
宋理宗淳祐七年(1247年)丁未科张渊微榜
ABCDEF
苏祥
特奏名
宋微宗政和二年(1112年)壬辰科
BCDEF
F作正榜进士
陈师文
特奏名
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年)壬子科
DEF
F作正榜进士
(永安贡川陈氏族谱载为特奏名)
郭体
特奏名
宋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年)壬戌科
BCDEF
江西德化知县
林格
特奏名
宋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年)壬戌科
BCDEF
章竑
特奏名
宋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年)庚辰科
BCDEF
吴钦若
特奏名
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已未科
BCDE
蒋励
特奏名
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辛丑科)
BCDEF
F作正榜进士
杨要
特奏名
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年)丙辰科
BCDEF
黄耿火荣
特奏名
庆元五年(1199年)已未科
D
黄圭
特奏名
宋宁宗庆元五年(1199年)已未科
BCDEF
F作正榜进士
林鸾
特奏名
宋宁宗嘉定元年(1208年)戊辰科
BCDEF
陈言
特奏名
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年)丙戌科
BCDEF
陈雷焕
特奏名
宋理宗绍定二年(1229年)已丑科。
BCDEF
吴桂
特奏名
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年)乙未科
BCDEF
F作正榜进士
林棐
特奏名
宋理宗嘉熙二年(1238年)丁酉科
BCDE
郑轸
特奏名
宋理宗淳祐四年(1244年)甲辰科
BCDEF
郑轮之弟
吴异
上舍释褐
宋高宗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壬辰科
CE
苏总龟
上舍释褐
宋理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壬午科
CEF
苏钦侄
张可封
童子举
庆元七年辛卯举
CEF
年代待考
蒋明纪
童子举
未详
CE
年代待考
苏霈恩
明经科
宋嘉佑年间
德化姓氏志载
刘八
未知

德化姓氏志载
从湖南语溪迁居德化刘坑
苏十万
(一作刘义)
未知
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年)丙辰科
德化姓氏志载
永定县《苦竹苏氏族谱》记载“苏刘义以仙游籍应试,登进士”
陈瑜
未知
南宋
德化姓氏志载
兴化籍,1264年迁居德化南埕连山
2、明代
姓别
类别
登榜年科
有关志书记载
名次  官职  其他
凌辉
正榜
明成祖永乐十年(1412年)壬辰科马铎榜
ABCDEF
江西副使
丁自由
正榜
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唐汝楫榜
ABDF
彭国光
正榜
万历八年(1580年)庚辰科张懋修榜
DF
丁启浚
(一作濬)
正榜
明神宗万历二十年(1592年)壬辰科翁正春榜
ABCDEF
太仆寺卿
郑沛
正榜
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戊戌科赵秉忠榜
ABCDEF
户部之事
庄尹辰
正榜
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乙丑科余煌榜。
ABCDEF
徽州知府
赖垓
正榜
明庄烈帝崇祯元年(1628年)戊辰科刘若宰榜
ABCDEF
由平湖令召对称旨擢检讨转右春坊
郭维翰
副榜
明神宗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甲辰科
CF
会试副榜第三名,EF作明通榜
庄观生
未知
明永乐二年(1404年)
德化姓氏志载
资料未全
3、清代
姓别
类别
登榜年科
有关志书记载
名次  官职  其他
李道泰
正榜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辛丑科
ABCDEF
第六十一人,殿试三甲第三十六人,开化知府
林模
正榜
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癸丑科韩炎榜
ABCDEF
第六十三人,殿试三甲第四人,普宁知县,
邓启元
正榜
清世宗雍正五年(1727年)丁未科彭启丰榜
ABCDEF
第九人,殿试一甲第二人(榜眼)翰林院编修
王必昌
正榜
清高宗乾隆十年(1745年)乙丑科钱维城榜
ABCDEF
第249人,殿试二甲六十二人,湖北郧西知县
曾西元
正榜
清高宗乾隆二十年(1755年)丁丑科蔡以台榜
ABDEF
第八六人,殿试三甲第167人,陕西紫阳知县
陈奉兹
正榜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庚辰科毕沅榜
BDF
邓梦鲤
正榜
清仁宗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已卯恩科陈沆榜
ABDEF
第135人,殿试三甲,湖南临武、江南江浦等县知县升江宁府同知
郭鸣高
正榜
清仁宗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已卯恩科陈沆榜
ABDEF
第187人,殿试三甲第55人,监察御史,任贵州思南府知府
曾兰春
正榜
清光绪二十九的(1903年)
A
江西省分宜县知县,A作莆田籍
温廷选
明通榜
清乾隆二年(1737年)丁巳科
CEF
古田教谕
曾重登
明通榜
清乾隆七年(1742年)壬戌科
CEF
武平、闽县教谕,平彝县、茂名知县
曾西元
明通榜
同上科
CEF
建宁教谕、紫阳知县
陈素蕴
恩赐
清顺治八年(1651年)辛卯科
德化姓氏志载
苏发昆
恩赐
乾隆六十年(1795年)已卯科会试
CEF
钦赐翰林院检讨
叶畅
恩赐
同治十三年(1874年)甲戌科会试
CEF
钦赐翰林院检讨
叶庆
恩赐
光绪十五年(1889年)已丑科会试
CEF
钦赐国子监司业
郑瑞麟
恩赐
嘉庆十三年(1808年)戊辰恩科会试
CEF
钦赐国子监学正
连锦书
恩赐
光绪六年(1880年)庚辰科会试
CEF
钦赐翰林院检讨
黄文赐
未知
清雍正间
德化姓氏志载
资料未全
黄金镳
未知
清乾隆间
德化姓氏志载
资料未全
涂振然
未知
清道光间
德化姓氏志载
资料未全
刘云程
未知
清代
德化姓氏志载
资料未全
梁成德
未知
未知
德化姓氏志载
资料未全
说明:
1、有关志书记载:A为福建省人物志、B为泉州市人物志、C为乾隆版德化县志、D为泉州市教育志、E为民国版德化县志、F为1992年版德化县志。
2、部分德化人以外(省)籍应试登第缺资料。
3、不包括非科举进士。
第二节  举人(明清时代)
一、考试
明清时代的乡试,作为三级考试中的第一级考试,每三年一科,于子、卯、午、酉年举行,称为正科。遇登极、万寿等庆典,特诏举行的,称为恩科。
德化多数学子在福建省城福州贡院参加乡试,个别以外省(府)籍应试。
参加乡试的秀才,必须是参加学政执掌的岁科考试成绩列为头等、二等和三等的前三名者。考试一般分为三场,首场试《四书》、《五经》经文;二场试论、诏、诰、表;三场试经史时务策。乡试按例于秋八月举行,称为“秋闱”。三场考试的具体时间分别为初九日、十二日、十五日。考试时,考生须从贡院大门进入公堂。院外有围墙,防范极严。院内有号舍,即士人住处,高仅六尺,长近百间,南向成排。号舍按千字文编号,舍外置号灯水缸,上有油布,以蔽风雨,夜卧则放下,内放木板,可坐可卧,食宿皆在舍内,号舍有场规,极为周备。考试前一日,学官分发入场时间地点单,粘贴卷袋上,挂在胸前,入场给卷。后一日交卷出场。点门分为三门,以悬灯鸣炮为号,监临分门防护,依照号数入舍。号兵照应茶水饮食。考生入舍,各带灯笼一个,笼中将带书籍、笔墨、卧具、炊具、碗、筷、米粮、黄烟等物。舍外燃灯一盏,考生可互相探问,至二更归舍,锁门入睡。封门鸣炮三声,子时把试卷(题纸)人发一张,分发后即关闭,直至考完上公堂交卷。考试时,条规极为严密,严禁怀挟、代考等作弊行为,违者问罪发落。缮写试卷,必须按一定的规格,不能违反。清场时辰一到,不管完卷与否,均须出场。
二、录取
明清时代乡试,在将试卷送考官校阅之前,要经过弥封、誊录、对读等各项手续。校阅试卷有严格的程序,以防作弊。有衡鉴堂为阅卷处。评卷之后,按名额录取的称为正榜。正榜之外,有人数不多的副榜。副榜与正榜同时发布,中副榜者要取得举人资格,必须在以后的乡试中取入正榜。名列正榜的为举人,正榜第一名称为解元,第二名称亚元,第三至第五名称经魁,第六名亚魁,第十二名以内称文魁。
明代福建乡试九十科,录取举人八千三百二十五人。清代福建乡试一百零六科,录取举人一万零三百九十一人。
清代福建的乡试,竞争比起明代更为激烈。按取一名举人送八十名获得资格的秀才参试计算,福建一般每科取举人八十至一百名,则参试秀才大体均在八千至一万名,录取率也仅百分之一点三左右。明代德化有文举人二十四人,清代有文举人五十九人。康熙二十六年、嘉庆三年、同治四年,萧宏、郑兼才、郭尚品先后取得乡试第一名。
三、武科乡试
清代武科的乡试,和文科乡试一样,三年一次,以子、卯、午、酉年为正科,逢庆典为恩科。武科的乡试同样在省城举行,分三场:头场试马射,二场试步箭,三场试策与论。录取以前两场成绩为重,名额约为文乡试的一半。中式者称为武举。乡试中,德化学子表现尚可,有武举人二十九名。
四、明清举人(已知)名录表
1、明代
姓别
类别
登榜年科
名次  官职  其他
凌  辉
文举
明成祖永乐三年(1405年)乙酉科杨端义榜
见进士
蒋  应
文举
明成祖永乐十二年(1414年)甲午科何琼榜
曾  灏
文举
明成祖永乐十八年(1420年)庚子科吴观榜
余  英
文举
明宣宗宣德四年(1429年)已酉科李蒲榜
杨  澄
文举
明宪宗成化十三年(1477年)丁酉科蔡清榜
林  润
文举
明宪宗成化十六年(1480年)庚子科吴稜榜
林  真
文举
明孝宗弘治五年(1492年)壬子科林文迪榜
邵  绚
文举
明世宗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甲子科王大道榜
四会知县
纪廷誉
文举
明神宗万历十年(1531年)壬午科谢絧榜
丁启濬
文举
明神宗万历十六年(1537年)戊子科潘洙榜
见进士
林际春
文举
明神宗万历十九年(1591年)辛卯科黄志清榜
德庆知州
郑  沛
文举
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甲午科顺天榜
见进士
洪启哲
文举
明神宗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科洪承选榜
李云土皆
文举
同上年
以恩贡顺天中式,吉安同知
郭维翰
文举
明神宗万历二十八年(1549年)庚子科周起元榜
扬州同知
张鹏翘
文举
明神宗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丙午科郭应响榜
庄尹辰
文举
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戊午科戴国章榜
天启乙丑进士
赖  垓
文举
明熹宗天启七年(1627)丁卯科
以恩贡登顺天榜,进士
张  穰
文举
同上科
以岁贡司河南训导,登河南榜
邓孕槐
文举
明庄烈帝崇祯三年(1630年)庚午科张能恭榜
监察御史
涂绍泰
文举
崇祯六年(1633年)癸酉科陆希韶榜
黄中炅
文举
同上科
林鹏搏
文举
崇祯十五年(1642年)壬午科何承都榜
武定知州
赖天与
文举
同上年
以拔贡登顺天榜
权用圻
武举
明神宗万历十年(1582年)壬午科
李乘龙
武举
明崇祯九年丙子科
郭玉亻间
武举
同上科
2、清代
姓别
类别
登榜年科
名次  官职  其他
邓  鼎
文举
清世祖顺治五年(1648年)戊子科李惟华榜
孕槐之子
李道泰
文举
清顺治八年(1651年)辛卯科陈圣泰榜
治易第一百一人见进士
林  模
文举
清圣祖康熙五年(1666年)丙午科蔡奎榜
治诗第二十五人见进士
林汪远
文举
同上科
治诗第二十九人南郭知县
甘重熙
文举
康熙十一年(1672年)壬子科林甡榜
治诗第二十八人
谢青钟
文举
同上科
治易第三十六人,浙江瑞安知县。
徐其璘
文举
康熙二十年(1681年)辛酉科郑元超榜
清流教谕、福宁学正、漳州教授迁池州府石埭县知县。
肖弘梁
文举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丁卯科肖弘梁榜
治易第一人
张志学
文举
同上科
丹阳知县
王维斗
文举
同上科
治易第二十人,临漳知县。
陈应奎
文举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丙子科余正健榜
第四十八人,直隶南乐知县
陈元捷
文举
康熙三十八年已卯科张远榜
第三十一人
颜天球
文举
同上科
兴宁知县
王继美
文举
康熙五十二年癸已恩科江日升榜
治易第四十人,枣阳知县
曾清漪
文举
同上科
治诗第十人
黄士招
文举
清世宗雍正二年(1724年)甲辰科俞荔榜
本科增福建举人4名,从巡抚黄国材清,是年考乡试,秋会试。
邓启元
文举
同上科
治易以拔贡,登顺天榜第二十一人,见进士
林应祖
文举
雍正四年丙午科吴士拔榜
治诗第四十六人
林  昱
文举
雍正七年(1729年)已酉科陆祖新榜
林模之子,治诗第六十二人,山东新城知县,改任尤溪教谕,署漳州教授,授南靖教授。
王必昌
文举
雍正十年壬子科叶有词榜
五经第十三人,见进士
邓其郾
文举
同上科
邓启元之兄
颜  瑛
文举
清高宗乾隆元年(1736年)丙辰恩科蔡云从榜
五经第五十二人原任湖南长安知县,改任长乐教谕,升建宁教授。
温廷选
文举
同上科
治易第四十二人,见明通进士
曾重登
文举
同上科
治春秋第五十三人,见明通进士
李志昱
文举
乾隆三年(1738年)戊午科出科联榜
治五经第八人
曾西元
文举
同上科
治春秋第八十二人,见进士
郑鸿儒
文举
乾隆十二年(1747年)丁卯科黄元吉榜
治诗第九人,漳平教谕
连  达
文举
同上科
治易第十三人
郭震东
文举
乾隆十五年(1750年)庚午科蓝彩琳榜
五经第十一人
郑秉钧
文举
同上科
五经第二十五人,河南布库大使
李吉
文举
乾隆十七年壬申恩科蔡廷芳榜
五经第七十三人,任南平、漳浦教谕,调漳化再任惠安教谕
陈奉滋
文举
徐天球
文举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壬午科赖涛榜
心著第二十八人
崇安教谕
温彦三
文举
同上科
第四十五人
苏调羹
文举
乾隆三十年乙酉科王国鉴榜
借补宁化训导,调晋江、台湾训导,沙县教谕,署兴化教授。才质颖异,诗赋俱工。
林鼎梅
文举
乾隆三十三年戊子科(1768年)
南平教谕
徐腾云
文举
乾隆三十五年庚恩科钟大爰榜
刘鹏霄
文举
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已亥恩科张经邦榜
苏文华
文举
乾隆五十四年已酉科郑炯榜
第十七人清流、永福教谕,工制艺、典博华赡
郑兼才
文举
清仁宗嘉庆三年(1798年)戊午科郑兼才榜
举人第一人,历任闽清、安溪、台湾教谕;卒后推升泉州府教授
陈程晖
文举
同上科
第九十四人宁德教谕,借补建宁训导,候官教谕
方以镇
文举
嘉庆六年辛酉科张翘榜
名山第九人
陈祥光
文举
同上科
丁浦第四十人
郭大来
文举
同上科
保齐第四十二人
王  检
文举
嘉庆十二年(1807年)丁卯科顺天榜
王必昌孙,历署泰宁教谕、福州教授、借补建安训导
陈向荣
文举
嘉庆十五年庚午科罗叶孙榜
第五十七人,觉罗官学教习
郭鸣高
文举
同上科
第七十五人,见“进士”
邓梦鲤
文举
嘉庆十八年癸酉科周滨海榜
第三十二人,见“进士”
郑品
文举
同上科
第五十八人
李捷南
文举
同上科
第六十七人
李三山
文举
同上科
第七十一人
郭兼德
文举
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已卯科魏本唐榜
第三十一人
郑泗
文举
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已卯科顺天榜
第一百六十三人,建安教谕
赖景祚
文举
宣宗道光元年(1821年)辛已科林文斗榜
第十一人
黄凤仪
文举
道光八年戊子科郭礼图榜
署长乐训导、授漳州训导、迁台湾教谕
赖其瑛
文举
道光十二年(1832年)壬辰科吴景禧榜
第八十七人
苏新猷
文举
道光十四年甲午科林廷祺榜
第七十二人,任政和、福清、漳平训导
黄汝翼
文举
道光十七年丁酉科刘志抟榜
第八十七人,历署闽县、候官、台湾淡水教谕
邓遂青
文举
道光二十年(1840年)庚子科恩科郭尚品榜
第二十二人,邓梦鲤之弟
郭尚品
文举
穆宗同治四年(1865年)乙丑补行甲子科郭尚品榜
兰溪第一人
郭谦亨
文举
同治九年庚午科赵启植榜
第四十九人
苏允恭
文举
德宗光绪二年(1876年)丙子科邓瀛洲榜
第二十六人
陈文煅
文举
光绪八年壬午科郑孝胥榜
第八十六人
赖其浚
文举
光绪二十年甲午科伊象昂榜
第一百二十五人
宣统二年以民选任福建咨议局议员
王光张
文举
光绪二十九(1903年)癸卯科林志煊榜
第八十年
苏发昆
钦赐举人
乾隆五十九(1794年)甲寅恩科
见钦赐翰林院检讨
郑观生
钦赐举人
嘉庆九年甲子恩科以乾隆已亥恩科副榜应乡试
郑瑞麟
钦赐举人
嘉庆十二年丁卯科
见赐国子监学正
陈芳林
钦赐举人
嘉庆十三年戊辰恩科
乾隆壬子续修邑志,曾任分纂,卒年九十。
甘汝和
钦赐举人
嘉庆十八年癸酉科
陈祝三
钦赐举人
同治元年(1826年)壬戊恩科并补行辛酉正科
李克承
钦赐举人
同治九年庚午科
叶  畅
钦赐举人
同治年间
见恩赐翰林院检讨
连锦书
钦赐举人
光绪二年丙子科
见恩赐翰林院检讨
叶  庆
钦赐举人
光绪五年(1879年)已卯科
见恩赐国子司业
廖鼎元
钦赐举人
光绪八年壬午科
郑明三
钦赐举人
光绪十五年已丑恩科
卒年九十
陈嘉猷
钦赐举人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壬寅补庚子辛丑恩科正并科
王斌全
武举
康熙五年(1666年)丙午科
第二十八人
李公培
武举
康熙八年(1669年)已酉科林堡榜
邓士垓
武举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丁卯科刘职榜
邓士坡
武举
同上科
林大丰
武举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壬午科黄梦熊榜
第二十六人
许应曜
武举
雍正二年甲辰科
第二十九人
徐天攀
武举
雍正十三年(1735年)乙卯科
第四十九人
许宝三
武举
乾隆元年(1736年)丙辰恩科
第二人
郭玉成
武举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庚子科
第三十一人
苏振元
武举
乾隆四十八年癸卯科郭先登榜
第四十三人
林芳名
武举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已酉科
第六人
林黄甲
武举
乾隆五十九年甲寅恩科黄振邦榜
苏振登
武举
嘉庆三年(1798年)戊午科袁九犀榜
第二十人
苏元来
武举
嘉庆五年庚申恩科罗云台榜
第一十七人
苏大采
武举
嘉庆六年辛酉科翁腾榜
第二十七人
林簪缨
武举
嘉庆九年(1804年)甲子科王青阶榜
第十人
林利见
武举
嘉庆十三年戊辰恩科王云龙榜
第二十五人
郑吹笙
武举
嘉庆十五年庚午科
第十二人
林尚质
武举
嘉庆十八年癸酉科郑步衢榜
第十四人
李日玉
武举
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丙子科
第十三人
苏安邦
武举
嘉庆二十四年已卯科周坊榜
第七人
陈禄升
武举
同上科
第十一人
叶  芬
武举
同上科
第二十人
林登第
武举
同上科
第四十四人
郑鹏程
武举
同上科
第四十六人
李一金
武举
道光二年壬午科
李重光
武举
同上科
郭砺金
武举
道光五年乙酉科
第三十五人
叶宗贤
武举
道光八年(1828年)戊子科何联上榜
第十五人
苏联升
武举
道光十一年(1831年)辛卯科陈六书榜
第三十一人
连以琮
武举
同上科
第三十五人
林重禄
武举
道光十二年壬辰科
第四十四人
苏联辉
(一作蒋姓)
武举
道光十五年(1835年)乙未恩科
连奏鸣
武举
道光十九年已亥科黄康榜
第十七人
郭其良
武举
道光二十九(1849年)已酉科
第十五人
郭开谟
武举
咸丰九年(1859年)已未恩科并补行戊午正科
第一百七人
徐廷光
武举
同治元年(1862年)壬戌恩科并补行辛酉正科
第二十九人,拣选兵部差官
叶秉钧
武举
同上科
第五十四人
赖其睿
武举
同上科
第一百七人
李逢元
武举
光绪二年(1876年)丙子张逢川榜
第二十七人
苏义标
武举
光绪十四年(1888年)戊子科
第二十七人
张品升
武举
同上科
第三十四人,任黄坂湖洋汛把总
说明:部分德化人以外(省)籍应试登榜缺资料。
第三节  秀才 贡生(明清时代)
一、秀才
明清时代,德化读生人,要通过科举走上仕途,必须通过童试取得府、州、县学的生员资格。府、州、县学的学生,称为生员,俗称秀才。未取得生员资格的知识分子,不论年龄称为童生。
(一)名额
清代泉州生员的录取名额,乾隆元年(1736年)增额定为廪膳生员和增广生员各十二名,岁科两试,每次取进十二名;武生岁试取进十二名。乾隆十九年(1754年)规定,泉州府可录取廪膳生员四十名,增广生员四十名,附学生员不限额。岁科两试,各取进二十名;武生岁试取进二十名。德化县学初定制为廪膳生及增广生员各八名,岁科两试,每次取进八名;武生岁试取进八名。清代后期,德化县学生员的录取名额有所增加。童生众多,取中的比例很低,德化不少优秀的童生未能录取。
(二)考试
生员的录取必须通过“三试十二场”的考试,即县试、府试和院试等三次共十二场的考试。系列考试总称为童试。第一试为县试,由各县的知县主考,考试的日期通常是在每年二月。考试分五场,每场一天,限当日交卷。考试的内容主要是《四书》文、试贴诗、《性理》论或《孝经》论。凡被录取者则申送泉州府参加府试。永春升州后,德化县被录取者则送永春州参加府试。府试为第二试,由泉州府(永春州)的知府(知州)主考,德化童生须到永春州考棚考试。考试日期多在四月。考试分二场,内容和方法则和县试略同。凡被录取者由永春州申送福建省学政,参加院试。院试为第三试,是童试中最关键的一次考试,由朝廷派往福建省的提督学政主考,在泉州府及永春州的治所举行。考试的试场,则设于府、州贡院,考试分五场。考生进考场要搜身,严禁夹带字条,作弊或冒名顶替,必须按号入座。主考官高坐公案点名,礼房喝名发卷。诸生在一天内,要作四书议一篇,史论一篇。考毕,试卷密封,经考官阅卷评定,择优录取。然后将秀才的名字一圈,受圈的写在红榜上,形似菊花,故称为菊花榜。经院试录取者,才分别成为府州县学的生员。清代生员按成绩分为三等,一等叫廪膳生员,简称廪生;二等增广生员,简称增生;三等叫附学生员,简称附生。
(三)待遇
秀才的待遇有:1、免交部分丁粮税和免征差役。2、有优厚的廪粮。清代廪生每年给银四两。3、地方各衙门官员要以礼相待,表明其不同于一般平民。秀才若犯事情重,地方官先报学政,等黜革后方治以应得之罪。若词讼小事,则发府、县学责惩。4、童生应试前,按例要请廪生作保,廪保可收取一定的保金。5、学政执掌的岁科考试成绩优异者参加乡试谋取举人。6、通过考选为贡生。7、不少人为私塾教师。
(四)考课
生员刚进学时只是“附学生员”,简称附生。清初要求新进生员在学宫学习,直到下一期新生员入学才能届满,主要参加府州县学官主持的考课。期间,学官每月给生员进书一次,称为“月课”。每季度考试一次,称为“季考”。无故缺席应受处分。缺席一年者,则被取消生员的资格。嘉庆( 1796—1820 年)以后,讲学渐停,月课季考也停。师生每月于明伦堂见面一次,点名收束修,读卧碑文,教学活动完全停止。生员名义上在学肆业,实际上只是取得仕进参加乡、会试的资格。但必须参加学政主持三年两次的岁科考试。学政至任的第一年对生员进行一次考试为岁考;第二年即乡试的前一年的考试为科考。还要参加为督促生员学习和参加乡试的预考。考试成绩分六等,前三等受奖,可补为“增广生员”,再补为“廪膳生员”。而增、廪生是有名额限制的。后三等者受罚,凡缺考五次者则革去生员资格。
(五)武生
明清时代在开设文科的同时开设武科。武科和文科一样,先进行童试,然后分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进行考试,被录取的人,分别有武生、武举、武进士的称号。武童试三年举行一次,于学政到任的第一年举行。它和文童试一样,先经县试、府试、然后由学政进行院试。考试分三场,首场马射,二场步射,三场原试策、论,后改默写《武经》。经此考试录取后即为武生,也就获得了参加武乡试的资格。清代德化武童试竞争激烈。
二、贡生
明代、清代凡由府、州、县学选拔推荐到京师国子监学习的学生,通称贡生。
明代贡生主要有岁贡与恩贡。清代贡生分为六类,即岁贡、恩贡、拔贡、优贡、副贡,合称五贡,加上例贡,共有六项。1、岁贡是由各省学政在各府、州、县学廪膳生员中按年资选送,府学岁一人,州学三岁二人,县学二岁一人。生员入学,一般要在十年以后才能取得选送的资格。2、恩贡,是每逢庆典、颁布恩诏时,在岁贡名额之外加选的贡生,为皇帝所特别恩赐,故没有定制,也没有固定名额。3、拔贡,由各省学政于院试考取一、二等的生员内,选拔文行兼优者充之,十二年一次。4、优贡,每三年由学政就本省生员择优保送人国子监的贡生为优贡,数量很少,每省每次仅三四名,5、副贡,乡试时有文理优长,限于名额者取作副榜,副榜贡入太学,称为副贡。6、例贡,由秀才援例报捐贡生的称例贡。
明清朝代德化有贡生四百多人,其中部分贡生在乡试录取后成为举人,并以举人的身份参加会试考进士。不少贡生经吏部铨选,录用为府、州、县学官,少数贡生官至知县、知州。
三、贡生(已知)名录
1、恩  贡
单辅
明隆庆间,平乐通判。
郑沛
明万历间,见进士。
李云阶(一作楷)
明万历丙申,见举人。
赖垓
明天启间,见进士。
赖钺
清顺治间,通判。
王为都
林岱
清康熙间。
陈锡华
清康熙间。
李献馥
清康熙五十二年。
朱遴选
清雍正间。
王致远
清雍正十三年乙卯科。
张应宿
清乾隆十五年庚午,为文长于说理。
许文相
清乾隆十六年辛未。
郑元学
清乾隆二十六年辛已
温廷遴
清乾隆三十六年辛卯
陈先畴
清乾隆四十四年己亥
陈鹏
清乾隆十五年乙已
周象贤
清乾隆五十六年辛亥
连明远
清嘉庆二年丁巳
苏琏
清嘉庆四年已末,署安溪训导
温高修
清嘉庆十四年已巳
连森
清嘉庆二十四年已卯
郑金生
清嘉庆二十五年庚辰
连步墀
清道光元年辛已
苏焕章
清道光二十五乙巳
郑佑
清咸丰元年辛亥
苏霖海
清咸丰三年癸丑,负才不羁,诗笔挺拔
许维佳
清咸丰五年乙卯,罗源教谕
苏增光
清咸丰十年庚申
陈义
清同治元年壬戌
赖梓
清同治五年丙寅
陈秉正
清同治十一年壬申
郭观海
清光绪元年乙亥
郭人龙
清光绪五年已卯
张大文
清光绪七年辛巳
苏炳玉
清光绪十五年已丑
徐际云
清光绪十六年庚寅
周重焕
清光绪二十六年庚子
曾德章
清宣统元年已酉
郭青云
清宣统二年庚戌
2、拔  贡
林榕
明嘉靖间,缙云训导。
赖天与
明崇祯间,见举人。
丁木普
清顺治间,历任连江、永春教谕,升兴化教授
林次瑛
清康熙间,知县。
郭宏猷
清康熙乙卯。
邓启元
清雍正元年癸卯科,见进士。
李宸铿
清乾隆五年庚申科。
邓金文
清乾隆四十二年丁酉,广西万承州州同,擢养利知县,升南丹州知州
郑兼才
清乾隆五十四年,见举人
王检
清嘉庆六年辛酉,见举人
苏履吉
清嘉庆十八年癸酉,甘肃崇信知县,调敦煌知县,迁安西直隶州知州
李维鲲
清道光五年乙酉
徐玉光
清道光十七年丁酉,建阳教谕
陈秉珩
清道光二十九年已酉
郑祥
清咸丰十一年辛酉,海澄教谕
李绍祖
清同治十二年癸酉
苏春元
清光绪十一年乙酉署南安教谕,宣统二年以民选任福建咨议局议员
陈善
清光绪二十三年就职州判,分发陕西延安府照磨,代理肤施知县兼营理教谕
陈福忠
清宣统元年乙酉
曾扬辉
清宣统元年已酉
3、副贡
黄翼蕙
清康熙十一年壬子科
李云文
清康熙三十八年已卯科,归化教谕
郭宏猷
清康熙四十一年壬午科以拔贡中
李淑度
清康熙四十七年戊子科,赵州州判
林厅耀
(一作淳耀)
清康熙五十二年癸巳恩科,晋州州判
吴超英
清康熙五十三年甲午科,泸州州判
赖源
清康熙五十六年丁酉科,赖垓之孙
郑熊诏
清乾隆元年丙辰恩科
蔡文潝
清乾隆元年丙辰恩科
徐高明
清乾隆三年戊午科,以五经中,任万承州州同
涂廷观
清乾隆十五年庚午科,著《渔谱》、《缀珠》两卷
王菁枝
清乾隆十七年壬申恩科
徐天球
清乾隆十八年癸酉科,见举人
徐昌
清乾隆三十五庚寅科,任漳平、古田教谕
郑观生
清乾隆四十四年己亥,见举人
庄道亨
清乾隆五十九年甲寅恩科,以岁贡中
颜亮采
清嘉庆三年戊午科
林辉
清道光五年乙酉科
颜文炳
清道光二十年庚子科
陈煦
清咸丰元年辛亥科,任崇安、尤溪教谕,署福宁府教授
陈汉章
清同治九年庚午科
林捷成
清光绪二十年甲午科
4、钦赐副贡
郑瑞麟
清嘉庆九年甲子科,以监生赐,见钦赐举人
陈芳林
清嘉庆十二年丁卯科
甘汝和
清嘉庆十五年庚午科,以监生赐,见钦赐举人
陈瀛皓
清嘉庆十五年庚午科
陈世仁
清嘉庆十五年庚午科
林梦馨
清嘉庆十八年癸酉科
林薰风
清嘉庆十八年癸酉科,原名攀桂
陈拔尤
清道光八年戊子科
许晚芳
清道光十二年壬辰科
郑树馨
清道光十九年已亥科
郑梦登
清道光二十年庚子科
乡南丰
清道光二十年庚子科,高才博学,与兄兼才齐名
陈鸿图
清道光二十四年甲辰科
颜金铭
清道光二十六丙午科
江思成
清咸丰二年壬子科
郑光篆
清咸丰二年壬子科
陈祝三
清同治元年壬戌科
徐重华
清同治二年癸亥科
郑黻
清同治四年乙丑补甲子科
陈其志
清同治四年乙丑补甲子科
李克承
清同治四年乙丑补甲子科,以监生应乡试恩赐,见钦赐举人
张成仁
清同治六年丁卯科
叶庆
清同治九年庚午科,见钦赐举人
郑彰施
清同治九年庚午科
张大年
清同治九年庚午科
连锦书
清同治九年庚午科
连步云
清同治九年庚午科,光绪十九年百岁旌表建坊
李朝阳
清同治九年庚午科
廖鼎元
清同治九年庚午科,见钦赐举人
陈德和
清同治九年庚午科
黄大升
清同治十二年癸酉科
张文炳
清光绪元年乙亥恩科
郑明三
清光绪五年已卯科,见钦赐举人
冯峻德
清光绪十四年戊子科
郑嘉猷
清光绪十四年戊子科,见钦赐举人
5、岁  贡(雅称岁进士)
①明代
陈荣
明洪武间,卫知事
蒋德高
明锦衣卫仓官
郑庆
明教谕
郑环庆
明知县
郑肃
明卫经历
庄进
明卫经历
刘德进
陈敞
明按察司检校
刘公孙
明代间
蒋云
明代间
郑缘
明代间
陈福
明洪武间
李兹
明永乐间
林翥
明主簿
郑昭
明主簿
陈公春
(作公寿)
明主簿
张才
李荫
主簿
陈伯昌
蒋伯起
县丞
张恂
蒋迪
林盛
李祯
主簿
欧阳仲
永乐间
梁义
陈敬
县丞
赖福
南通通判
张善
府照磨
张源
宣德间
林茂
正统间,儋吉知州
林锡
高州府照磨
赵琼
知县
李廷宪
知县
刘宗青
张隆
范杰
教谕
张懋
教谕
林泉
州判
蒋文保
卫经历
陈善
正统间
李遇春
景泰间,武定州同知
连成
新建主簿
肖绍
景泰间
颜真
天顺间,鸿胪序班
赖兴
增城主簿
曾观生
天顺间(德化县文物志载)
曾乃生
天顺间(德化县文物志载)
连碧
博罗主簿
陈治
天顺间,星子主簿
林敬
成化间,广州照磨
陈旭
张绚
林洪
新城知县
留邕隹
李胜
浙江按察司照磨
林新
陈佐
德庆州同
留成
曲江知县
张崇
陈灏
成化间,从化训导
黄廷魁
成化间,训导
张亮
弘治间,西淮运司经历
陈瑀
林俊
涂福
勋阳训导
范克仁
剑州吏目
陈文
江西教谕
刘鸿
阳春训导,署县篆
陈轩
靖州训导
张石璘
曾瑞
张进纪
弘治间,仁和主簿
林文
正德间
黄球
训导
林援
正德间
林清
(一作郟江)
陕江教谕
范克智
正德间
郑介石
正德间
庄宪
正德间
黄天锡
会同训导
杨澄玉
(一作登玉)
正德间,训导
曾光
嘉靖间,教谕
陈中立
仙居训导
连良
林贤
封川训导
王甫政
训导
庄如愚
(晋江籍)知县
涂允宽
蜀府纪善
郭麟
庆远教授
陈衍恭
训导
庄守愚
(晋江籍)
陈天彝
陈伯容
南丰知县
黄保
训导
林景春
县丞
陈石
电白训导
王策
教谕
林济
邹经
王府教授
李宜居
章邱教谕
林球
增城教谕
庄启愚
教授
吴天佑
程乡训导
蔡克熙
(晋江籍)教授
纪京华
(晋江籍)
黄自勉
永福训导
詹洧
嘉靖间
陈廷表
(晋江籍)训导
林珀
隆庆间,罗定州学正
周普观
从化训导
陈洪漠
隆庆间,教谕
林宗胜
万历间,教谕
徐思可
叶光中
(晋江籍)州同知
张文诰
通判,筑德化凤翥峰
林栋
乐会知县
周榛
石城训导
林枢
南陵知县
赖孔教
全椒训导
赖光
琼州教授,署儋州府篆
王雍
云和知县
郭以玑
漳浦教谕,升汀州教授
梁可宏
(一作可弘)
章时学
万历间徐间,教谕
董子芳
(晋江籍)训导
陈王道
崇安教谕
周桐
永定教谕
陈一桂
柯应凤
连江训导
黄龙御
寿宁教谕
易象炳
平乐教谕
欧阳炜
朱光山
通州,训导
纪廷举
林火鼎
东安知县
陈叔揆
训导
张穰
万历间,河南训导、见举人
张辅鼎
万历间
黄拱参
天启间
黄懋耿
赖极
天启间
张九垓
崇祯间,建阳训导
赖熑
四会知县
周鼎
松溪训导
周墀
李大秀
漳浦教谕
林槟
郑湜
贵溪知县
邓濂
徐图南
福清训导
周日崇
林沧升
欧阳浚
集贤馆、贡士
②清代
陈素蕴
顺治间,通判
徐燮鼎
一作腾迪
漳州教授
曾为履
知县
方今泰
郭孕嶷
州判
李其缵
林凤翀
张佺
甘九畴
古田训导
李乔钟
李云楷子,顺治庚子
邓孕楷
顺治间
丁炜
顺治间,湖广按察使
温舜华
康熙间,崇安教谕,省志罗源训导,入府学
黄中燮
南靖训导,迁南平教谕,入府学
黄翼峦
康熙四年乙巳,汀州训导
郑振世
林勃
林岳
吕筠奏
丁士鳌
曾楚材
丁举
康熙二十六年丁卯科
张岩
郑生洲
陈澍
康熙三十五年丙子科
曾耀
李翔
邓国对
张其羽
李苏成
连登瀛
康熙四十六年丁亥科
陈栻
康熙四十八年已丑科
郑应骥
康熙五十年辛卯科
黄绪昌
康熙五十二年癸已科
林昺
康熙五十四年已未科通志为炳
吕士铨
康熙五十六年丁酉科
赖铨
康熙五十八年已亥
陈槟
康熙六十年辛丑
丁奇崑
雍正元年癸卯科
邓济美
雍正三年乙已科
郑暹
雍正五年丁未科
颜严良
雍正七年已酉科
刘元镡
雍正九年辛亥科
苏溁
雍正十一年癸丑科
温玉斗
雍正十三年乙卯科
林志栋
乾隆二年丁已科
赖德宣
乾隆四年已未科
连如璋
乾隆四年已未科,建宁教谕
徐氵颕
乾隆六年辛酉科
郑惠琇
乾隆八年癸亥科
陈开材
乾隆六年乙丑科
林超风
乾隆十三年丁卯科,松溪训导
林天麟
玉程,乾隆十四年已巳
温玉衡
乾隆十六年辛未,浦城训导
许云腾
乾隆十八年癸酉,候官训导
温廷抡
乾隆二十年乙亥,罗源训导
连天然
乾隆二十二年丁丑,宁德训导
颜学宪
乾隆二十四年已卯,尤溪训导
周维新
乾隆二十六年辛巳,沙县训导
郑英才
乾隆二十八年癸未
曾联魁
乾隆三十年乙酉
苏诞登
元气,乾隆三十三年丁亥,长乐训导
易文元
乾隆三十四年乙丑
陈洪照
乾隆三十六年辛卯
徐笔金
乾隆三十八年癸巳
许登俊
乾隆四十年乙未
陈继美
济亭,乾隆四十二年丁酉
苏良英
国豪,乾隆四十四邵武府训导
苏寅斗
号国弼,良英兄,乾隆四十六年辛丑
陈名世
清候,乾隆四十八年癸卯
庄道亨
乾隆五十年(1785年)乙巳
黄维城
宁川,乾隆五十二年丁末
林德遇
乾隆五十四年已酉,省志叫德迈
李麟书
乾隆五十六年辛亥
李睿
字露溪,乾隆五十八年癸丑,霞浦训导
陈光熏
云麓,乾隆六十年乙卯
郭大来
嘉庆二年丁巳,见举人
方鹏南
嘉庆四年已未
叶金
嘉庆六年辛酉
颜宗鲁
嘉庆八年癸亥
郑栋云
嘉庆十年乙丑
陈超然
嘉庆十二年丁卯
郭黄中
理斋,嘉庆十四年已巳
徐鸣岐
嘉庆十六年(1811年)辛未
叶珠
还浦,嘉庆十八年建安训导,有学行,工草书
林日升
恒圃,嘉庆二十年乙亥
黄文华
研田,嘉庆二十二年丁丑,工小楷
徐景云
庆堂,嘉庆二十四年已卯,诗多清新
苏复三
道光元年辛巳
徐洲
道光三年癸未
曾国华
舒文,道光五年乙酉
连经
纬堂,道光七年丁亥
温尚志
道光九年(1829年)乙丑
苏大文
兹堂,道光十一年辛卯
许铭新
道光十三年癸巳
郑宗周
道光十五年乙未
苏砺金
磨亭,道光十七年丁酉
李鸣章
希文,道光二十一年辛丑,漳平、闽清教谕
陈锡郗
道光二十三年癸卯
苏大德
道光二十五年乙巳
郑兼养
道光二十七年丁未
陈煦
惺斋,道光二十九年已酉
郑濋
清渠,咸丰元年辛亥
温承宪
咸丰三年癸未
陈秉珪
师周,咸丰五年乙卯,博学,工诗赋
李登岱
卓宗,咸丰七年丁巳
赖景祥
字麟征,咸丰九年已未
赖邦辅
咸丰十一年辛酉
林观澜
睿浦,,同治二年癸亥
连宗宪
同治四年乙丑
赖瑶光
斗南,同治六年丁卯,任福州训导
赖其祜
字子受,同治八年已巳
黄开端
渭川,同治十年辛未
黄立德
鲁川,同治十二年癸酉
陈德先
禹卿,光绪元年乙亥
吴扬帆
光绪三年丁丑
张大邦
树门,光绪五年(1879年)已卯,工楷书
许大铭
光绪七年辛巳
苏冠瀛
梅友,光绪九年癸未
罗荫槐
光绪十一年乙酉
郑永年
字椿堂,光绪十三年丁亥
周成裕
字厥如,光绪十五年已丑
陈登泰
字拔亭,光绪十七年辛卯
郭书田
字砚秋,光绪十九年癸巳
许咀华
光绪二十一年乙未
陈修
光绪二十三年丁酉
涂献瑞
光绪二十五年已亥
颜蕴章
光绪二十七年辛丑
陈维善
字葆斋,光绪二十九年癸卯,署惠安教谕
苏得程
字博南,光绪三十一年乙巳
叶炘
字印吾,光绪三十三年丁未
方云章
光绪三十三年丁未
郭达材
字希渊,宣统元年已酉
王庆元
宣统元年已酉
苏瀛洲
字薰吾,宣统三年辛亥
周维馨
宣统三年辛亥